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ach-back法健康教育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平衡能力及照顾者跌倒预防知识、行为的影响
1
作者 余春慧 赵春梅 李慧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9期187-190,共4页
目的探讨Teach-back法健康教育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平衡能力及照顾者跌倒预防知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1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常... 目的探讨Teach-back法健康教育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平衡能力及照顾者跌倒预防知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1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结合康复训练,观察组予以Teach-back法健康教育结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积极举动和康复护理配合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放弃举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Holden分级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照顾者的跌倒预防知识、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each-back法健康教育结合康复训练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锻炼依从性,促进平衡能力、步行功能改善,调节神经相关因子和炎症因子水平,也能改善照顾者跌倒预防知识、行为,保证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ach-back法健康教育 康复训练 脑卒中 肢体平衡能力
下载PDF
Teach-back健康教育对脑卒中病人康复效果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郭薇 蒲霞敏 +3 位作者 王锦苹 刘诗颖 柯炜杰 吴碧玉 《循证护理》 2023年第1期9-15,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Teach-back健康教育对脑卒中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 目的:系统评价Teach-back健康教育对脑卒中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2年1月。依据Cochrane手册6.1.0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共1 018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肢体运动功能[MD=9.98,95%CI(7.19,12.77),P<0.000 01]、焦虑情绪[SMD=-0.86,95%CI(-1.31,-0.42),P=0.000 1]、抑郁情绪[SMD=-0.99,95%CI(-1.41,-0.57),P<0.000 01]、健康素养[SMD=2.66,95%CI(2.26,3.07),P<0.000 01]、日常生活自理能力[SMD=1.52,95%CI(0.83,2.21),P<0.000 1]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自我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7.08,95%CI(-4.42,18.57),P=0.23]。结论:Teach-back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脑卒中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健康素养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但尚不能证实对自我效能的影响。此外,由于纳入文献质量不高,研究结论仍需要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Teach-back 康复效果 循证护理 META分析
下载PDF
基于Teach-back理论指导下的健康教育模式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知识教育水平及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汪赛 刘艺 +1 位作者 樊雅玲 于红艳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12期2409-2413,共5页
目的:该文探究基于Teach-back理论指导下的健康教育模式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知识教育水平以及进行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筛选60例2021年4月—2022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与观... 目的:该文探究基于Teach-back理论指导下的健康教育模式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知识教育水平以及进行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筛选60例2021年4月—2022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与观察组(实施基于Teach-back理论指导下的健康教育模式)各30例,干预一个月后,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脑卒中相关知识及康复锻炼依从性得分情况。结果:经过干预后,将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患者脑卒中相关知识评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在自主康复锻炼依从性和临床疗效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合理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功能康复锻炼中,对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水平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提高患者康复锻炼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ach-back理论 健康教育模式 缺血性脑卒中 知识水平 依从性
下载PDF
输电线路断股捋回修复机器人设计
4
作者 董仲凯 漆海霞 +3 位作者 张博 田灏 李方 胡仁俊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5-111,共7页
传统断股线路修复方法为人工高空修补,该方法工作强度高、风险大且效率低下。在现有断股线路修复装置的基础上,设计一种输电线路断股捋回修复机器人,通过PLC系统驱动机器人沿架空地线行走,在地线断股处通过驱动齿轮带动断股输电线路同... 传统断股线路修复方法为人工高空修补,该方法工作强度高、风险大且效率低下。在现有断股线路修复装置的基础上,设计一种输电线路断股捋回修复机器人,通过PLC系统驱动机器人沿架空地线行走,在地线断股处通过驱动齿轮带动断股输电线路同环绕套筒旋转,并通过捋线套筒内弹簧圆柱件挤压断股电线,到输电线路凹陷部分,实现断股捋回与压接,从而修复断股输电线路。最终,通过实验验证了断股捋回修复机器人具有稳定与可靠的断股导线修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输电 线路断股 环绕捋回修复装置
下载PDF
俞募配穴联合脐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曾友华 周文姬 +2 位作者 逄锦熙 袁健辉 包烨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7期30-33,79,共5页
目的探讨俞募配穴联合脐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circadian rhythm sleep-wake disorder,CRSW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8月就诊于杭州市中医院的脑卒中后CRSWD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俞募配穴联合脐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circadian rhythm sleep-wake disorder,CRSW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8月就诊于杭州市中医院的脑卒中后CRSWD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n=44)和对照组(n=43)。对照组患者予艾司唑仑片治疗,治疗组患者予俞募配穴联合脐针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5d、治疗2周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清晨型-夜晚型量表(morningness-eveningness questionnaire,MEQ)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PSQI总分、PSQI-D、PSQI-G评分、MEQ评分以时点因素、时点与组别交互、组别为源的主体间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的PSQI总分、PSQI-C、PSQI-D、PSQI-G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ME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俞募配穴联合脐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CRSWD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改善日间功能状态,调整昼夜节律,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睡眠障碍 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 针灸 俞募配穴 脐针疗法
下载PDF
回授法健康教育对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康复自我效能及跌倒恐惧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张雨婷 陈春丽 +1 位作者 周鑫莲 孙翠玲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1-35,共5页
目的制定回授法健康教育方案并应用于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中,评价对康复自我效能及跌倒恐惧的影响。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5月合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两个病区的70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制定回授法健康教育方案并应用于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中,评价对康复自我效能及跌倒恐惧的影响。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5月合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两个病区的70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方案护理,实验组采用回授法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护理。评价干预前后患者的跌倒恐惧症状和康复自我效能状况。结果实验组33例、对照组31例完成干预。两组跌倒效能组间和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44.925,P<0.001),简单效应分析显示,干预15 d和干预2个月时,实验组跌倒效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活动功能维度(F交互=35.199,P交互<0.001)、自我管理维度(F交互=9.550,P交互<0.001)组间与时间有交互效应,简单效应分析,干预15 d和干预2个月,实验组在活动功能、自我管理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回授法健康教育模式可改善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跌倒恐惧症状,并提高其康复自我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自我效能 跌倒恐惧 健康教育 讲授-反馈式交流
下载PDF
小醒脑针刺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中风(痰瘀互结)后手无力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徐静 赵金凤 +1 位作者 孙广阳 张一伟 《四川中医》 2024年第5期197-200,共4页
目的:观察小醒脑针刺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中风(痰瘀互结)后手无力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组(常规治疗及基础康复训练)60例和中医组(常规组基础上+小醒脑针刺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6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中医... 目的:观察小醒脑针刺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中风(痰瘀互结)后手无力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组(常规治疗及基础康复训练)60例和中医组(常规组基础上+小醒脑针刺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6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中医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主次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中医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中医组升高幅度更大(P<0.05);治疗后,两组手功能测试各方面均明显降低(P<0.05),且中医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治疗后,两组纤维蛋白原及全血高切黏度均明显降低(P<0.05),且中医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醒脑针刺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中风(痰瘀互结)后手无力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手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醒脑针刺 中风 痰瘀互结 后手无力
下载PDF
Teach-back对脑卒中患者的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效果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陶跃 林海云 董飞云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20期3474-3477,共4页
目的探讨Teach-back对脑卒中患者的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效果,为健康教育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10月收治的59例脑卒中患者为常规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选取2018年6月至10月收治的59例脑卒中患者为观察... 目的探讨Teach-back对脑卒中患者的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效果,为健康教育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10月收治的59例脑卒中患者为常规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选取2018年6月至10月收治的59例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采取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观察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脑卒中相关知识的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观察组干预4周后对脑卒中相关知识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ach-back方法在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有效运用,能够显著提升脑卒中患者对相关疾病的认知能力,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健康教育 Teach-back 认知能力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生物反馈穴位刺激联合Rood技术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孟海超 曲淑婕 +5 位作者 常永霞 郝丽莎 赵海璐 马秋云 左小宏 王正田 《康复学报》 CSCD 2023年第4期341-346,共6页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穴位刺激联合Rood技术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脑卒中康复期患者12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2组均接受...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穴位刺激联合Rood技术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脑卒中康复期患者12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2组均接受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维持水及电解质稳定性等常规治疗,同时配合作业治疗、物理治疗及心理治疗等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接受Rood技术治疗(感觉刺激诱发肌肉反应训练、感觉刺激抑制肌肉反应训练、依照个体发育规律促进运动控制能力训练),1次/d,40 min/次,5 d/周,共治疗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生物反馈穴位刺激,穴位选择足三里、阳陵泉、解溪、上巨虚穴,刺激频率保持50 Hz,持续4 s,每间隔12 s刺激1次,患者可耐受强度保持20~60 mA,按患者耐受水平调整,1次/d,15 min/次,5次/周,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10 m步行测试(10MWT)、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和功能性步行分级(FAC)量表评估患者步行功能;采用胫前肌表面肌电信号(iMEG、RMS)评估患者胫前肌状态。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TUG明显下降,10MWT、6MWT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UG明显更低,10MWT、6MWT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FAC分级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AC分级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胫前肌iEMG明显升高,RMS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胫前肌iEMG明显更高,RMS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穴位刺激联合Rood技术可改善脑卒中康复期患者步行功能、胫前肌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步行功能 Rood技术 生物反馈穴位刺激
下载PDF
视频结合回授法在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中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李学莉 汪明月 王丽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6期1593-1596,共4页
目的 探讨分析视频结合回授法对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目的 探讨分析视频结合回授法对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视频结合回授法。比较两组患者的良肢位摆放知识掌握率、良肢位摆放正确率、满意度、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良肢位摆放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92.5%vs 75%,P<0.05);良肢位摆放正确率高于对照组(95%vs 77.5%,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100%vs 87.5%,P<0.05);生活质量等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频结合回授法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患肢管理,提高良肢位摆放依从性,提升健康教育效果及护理满意度,临床护理效果较好,可以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回授法 脑卒中 良肢摆放
下载PDF
基于《黄帝内经》探析中风后腰痛的病因病机及浮针治疗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婕 李淑蕾 +2 位作者 肖俊杰 李双飞 潘锐焕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11期226-230,共5页
中风后腰痛是中风后常见并发症,但学术界对中风后腰痛针对性研究较少。基于《黄帝内经》探讨中风后腰痛的中西医概况、中医学病因病机和针刺治疗方法;并探讨用浮针治疗中风后腰痛的可行性及疗效。认为浮针治疗中风后腰痛疗效良好,可以... 中风后腰痛是中风后常见并发症,但学术界对中风后腰痛针对性研究较少。基于《黄帝内经》探讨中风后腰痛的中西医概况、中医学病因病机和针刺治疗方法;并探讨用浮针治疗中风后腰痛的可行性及疗效。认为浮针治疗中风后腰痛疗效良好,可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腰痛 针刺 浮针 病因病机 《黄帝内经》
下载PDF
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在提高脑卒中患者出院准备度、出院指导质量及心理韧性中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贾彦会 张燕 +4 位作者 李玉群 谢振英 吴静 蒋蕾 陈倩倩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4年第16期3019-3024,共6页
目的探讨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在提高脑卒中患者出院准备度、出院指导质量及心理韧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在江南大学附属中心医院神经内外科住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在提高脑卒中患者出院准备度、出院指导质量及心理韧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在江南大学附属中心医院神经内外科住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准备度(RHDS)、出院指导质量(QDTS)、心理韧性评定(CD-RISC)数据。结果出院时,干预组RHDS得分[(117.03±6.63)分]高于对照组[(95.59±13.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QDTS得分[(169.87±8.81)分]高于对照组[(140.66±20.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CD-RISC总得分[(74.26±14.36)分]高于对照组[(64.35±12.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出院指导质量和心理韧性,该模式在脑卒中患者出院准备度中可获得较好的实践效果,有助于帮助患者最大化的掌握脑卒中相关知识,增强其心理韧性,提高卒中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ach-back 脑卒中 出院准备度 出院指导质量 心理韧性
原文传递
俞募合配穴埋线法联合耳针治疗脑卒中后便秘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志勇 阮慧红 +4 位作者 席蕾 方勇涛 张栋钦 滕秀梅 陈国标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3年第7期1418-1420,共3页
目的:观察俞募合配穴埋线法联合耳针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用俞募合配穴埋线法及耳针治疗,对照组单用俞募合配穴埋线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5... 目的:观察俞募合配穴埋线法联合耳针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用俞募合配穴埋线法及耳针治疗,对照组单用俞募合配穴埋线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53%,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首次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提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周排便次数、便秘症状评分、PAC—QOL评分均有改善(P<0.05),而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耳针能增强穴位埋线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二者结合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便秘 穴位埋线 俞募合配伍 耳针
下载PDF
武连仲教授“极泉刺”治疗中风偏瘫学术经验探幽
14
作者 张苗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总结首届全国名中医武连仲教授运用极泉刺治疗中风病的学术经验。[方法]研读中医古籍,结合临床跟师学习体会,介绍武氏极泉刺的概念及临床操作,并列举医案进行佐证。[结果]武老提出“前极泉”和“后极泉”的概念,创立了武氏极泉刺... [目的]总结首届全国名中医武连仲教授运用极泉刺治疗中风病的学术经验。[方法]研读中医古籍,结合临床跟师学习体会,介绍武氏极泉刺的概念及临床操作,并列举医案进行佐证。[结果]武老提出“前极泉”和“后极泉”的概念,创立了武氏极泉刺。所列举的中风病急性期患者,患侧上肢痿软,针刺前极泉,使上肢关节屈曲,增强肌力及肌张力;中风病后遗症期的患者,患肢挛缩,针刺后极泉,伸展上肢关节,缓解挛曲状态。[结论]武老创立了武氏极泉刺法,该刺法促进中风病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了针刺治疗中风后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泉穴 极泉刺 中风偏瘫 前极泉 后极泉 名医经验 医案 武连仲
下载PDF
±500kV三沪Ⅱ回同塔双回直流输电线路防雷分析 被引量:29
15
作者 谭进 张焕青 +3 位作者 刘玉君 梁舰 唐程 刘刚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73-2179,共7页
±500kV三沪Ⅱ回直流输电工程是我国首条同塔双回直流输电线路,同塔双回的特殊结构在节约输电线路走廊资源等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在防雷安全方面较单回直流输电线路有显著区别,极线布置和空气间隙直接影响到线路耐雷水平。为此,对... ±500kV三沪Ⅱ回直流输电工程是我国首条同塔双回直流输电线路,同塔双回的特殊结构在节约输电线路走廊资源等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在防雷安全方面较单回直流输电线路有显著区别,极线布置和空气间隙直接影响到线路耐雷水平。为此,对±500kV三沪Ⅱ回直流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线路的反击耐雷水平比较高;各种极线布置方式的反击耐雷水平和绕击耐雷水平存在差异;考虑导线-杆塔空气间隙后,线路的反击耐雷水平和绕击耐雷水平均有所下降,其中反击耐雷水平下降得更明显。对整条线路的雷击跳闸率进行估算,得出双正极在最上方的布置方式跳闸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输电 同塔双回 耐雷水平 反击 雷电屏蔽 极线布置
下载PDF
接触网引雷范围划分及跳闸率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33
16
作者 曹晓斌 熊万亮 +2 位作者 吴广宁 李瑞芳 周利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15-1521,共7页
为了对接触网的雷击可靠性进行评估,根据接触网雷击过电压的产生途径,将其分为3种主要的雷击类型,提出了接触网雷击类型与雷电先导的位置有关。结合电气几何模型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单线区段和复线区段接触网的电气几何模型,给出了回流线... 为了对接触网的雷击可靠性进行评估,根据接触网雷击过电压的产生途径,将其分为3种主要的雷击类型,提出了接触网雷击类型与雷电先导的位置有关。结合电气几何模型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单线区段和复线区段接触网的电气几何模型,给出了回流线、承力索的暴露弧范围,并推导了各暴露弧的交点坐标方程组,利用该方程组可以求得不同雷击类型的引雷范围。结合电力行业标准DL/T 620—1997中推荐的雷电流幅值分布概率与建弧率公式,分别给出了3种不同雷击类型的跳闸率计算公式以及总跳闸率的评估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计算了电气化铁路的雷击跳闸率,发现直供方式下复线区段的雷击跳闸率低于单线区段,提出了回流线对承力索的屏蔽作用是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电气几何模型 雷击跳闸率 接触网 感应雷 直击 反击 绕击
下载PDF
基于直接获取雷击参数的输电线路雷击风险优化评估方法 被引量:35
17
作者 陈家宏 赵淳 +1 位作者 王剑 吴清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20,共7页
输电线路实际的雷击特征参数是进行线路耐雷性能分析的关键参数。目前的防雷评估方法一般采用线路走廊的雷电监测参数间接计算得到雷击参数,无法完全客观反映线路实际雷击风险。为研究输电线路实际雷击风险,提出了直接获取雷击参数的... 输电线路实际的雷击特征参数是进行线路耐雷性能分析的关键参数。目前的防雷评估方法一般采用线路走廊的雷电监测参数间接计算得到雷击参数,无法完全客观反映线路实际雷击风险。为研究输电线路实际雷击风险,提出了直接获取雷击参数的优化分析方法,对现有雷击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优化。该优化方法基于雷击在线监测系统对线路本体雷击情况的长期监测数据,统计分析线路本体的雷击频度、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获得比雷电定位系统更直接、准确的雷击参数。利用这些参数进行雷击跳闸率计算并逐基杆塔评估雷击闪络风险,可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案例分析结果表明优化方法与常规方法的雷击频度差异通常在10%一60%。该方法供输电线路运维部门用于提高差异化防雷治理的技术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化防雷 输电线路 评估方法 在线监测 反击 绕击
下载PDF
输电线路走廊雷电流幅值分布统计方法 被引量:13
18
作者 赵淳 雷梦飞 +3 位作者 陈家宏 谷山强 王佩 赵俊杰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09-1614,共6页
雷电参数沿线路呈现显著的差异性,单一的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分布公式不足以准确反映长线路走廊的实际情况。为进一步提高线路耐雷性能分析的精细化程度,提出一种精细化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分布统计方法。该方法在"网格法"基础... 雷电参数沿线路呈现显著的差异性,单一的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分布公式不足以准确反映长线路走廊的实际情况。为进一步提高线路耐雷性能分析的精细化程度,提出一种精细化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分布统计方法。该方法在"网格法"基础上,根据网格雷电地闪次数逐步合并网格形成不同统计区段,分别统计拟合得出各区段内的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分布公式。研究结果显示以地闪2 000次为阀值划分统计区段较合理。采用分区段的雷电流幅值分布公式和全线路单一的分布公式相比较,两者造成110 kV杆塔反击跳闸率的差异达–0.093~0.181次/(100 km·a),而220 kV和500 kV杆塔的反击跳闸率差异较小;对500 kV杆塔的绕击跳闸率,在地面倾角不足10°时影响可忽略不计,在地面倾角为30°时差异达–13.2%~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流幅值 累积概率分布 输电线路 防雷 反击跳闸率 绕击跳闸率
下载PDF
针刺脊背腧穴结合床上功能训练对脑卒中病人躯干控制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郭元琦 陈丽仪 +1 位作者 李伟雄 郑宗昌 《现代康复》 CSCD 2001年第2期31-32,共2页
目的 观察针刺脊背腧穴对脑卒中病人躯干控制的影响。方法 针刺脊背腧穴结合床上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软瘫期 32例,并与传统针刺结合床上功能训练组 32例进行临床疗效对照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躯干控制积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非常... 目的 观察针刺脊背腧穴对脑卒中病人躯干控制的影响。方法 针刺脊背腧穴结合床上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软瘫期 32例,并与传统针刺结合床上功能训练组 32例进行临床疗效对照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躯干控制积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 0. 001):两组有效率均为 100%,而治疗组完全恢复率为 50%,对照组 15. 63%,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χ 2=8.58,P< 0. 005)。结论软瘫期针刺脊背腧穴能明显提高躯干的控制功能,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针刺疗法 脊背腧穴 床上功能训练 躯干控制 康复
下载PDF
针刺背俞穴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20
作者 王俊华 周嘉澄 刘刚 《上海针灸杂志》 2010年第12期770-772,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针刺背俞穴、躯干训练和常规治疗,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分别进行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改良的Barthel指...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针刺背俞穴、躯干训练和常规治疗,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分别进行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 3种康复治疗方法在改善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方面均有效(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改善FMA评分和MBI评分优于常规组(P<0.01)。结论针刺背俞穴治疗可以改善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疗效与躯干训练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背俞 中风后遗症 躯干训练 康复训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