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dentification and QTL mapping of Z550, a rice backcrossed inbred line with increased grains per panicle 被引量:1
1
作者 WANG Shi-ming CUI Guo-qing +8 位作者 WANG Hui MA Fu-ying XIA Sai-sai LI Yun-feng YANG Zheng-lin LING Ying-hua ZHANG Chang-wei HE Guang-hua ZHAO Fang-mi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3期526-531,共6页
An elite backcrossed inbred line Z550 with increased grains per panicle was identified from advanced backcrosses between Nipponbare and Xihui 18 by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 Z550 carr... An elite backcrossed inbred line Z550 with increased grains per panicle was identified from advanced backcrosses between Nipponbare and Xihui 18 by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 Z550 carries 13 substitution segments distributed on chromosomes 1, 6, 7, 8, 9, 10, and 12, with an average substitution length of 1.68 Mb. Compared with the Nipponbare parental line, plant height, panicle length, spikelets per panicle, grains per panicle, and grain weight for Z550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hile the grain width of Z550 was significantly narrower, and the seed setting ratio(81.43%)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Nipponbare, it is still sufficient for breeding purposes. 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s) mapping for important agronomic traits was conducted with the F_2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Nipponbare crossed with Z550 using the restricted maximum likelihood(REML) method. A total of 16, including 12 previously unreported QTLs were detected, with contribution rates ranging from 1.46 to 10.49%. Grains per panicle was controlled by 8 QTLs, 5 of which increased number of grains whereas 3 decreased it. qGPP-1, with the largest contribution(10.49%), was estimated to increase grains per panicle by 30.67, while q GPP-9, with the minimum contribution rate(2.47%), had an effect of increasing grains per panicle by 15.79. These results will be useful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ingl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 with major QTLs, and for research of their molecular functions via QTL clo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backcrossed inbred line YIELD QTL mapping
下载PDF
回交自交系(BIL)群体4对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金社 赵团结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8-206,共9页
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是用于分析数量性状表型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该方法便于育种工作者利用杂种分离世代的数据对育种性状的遗传组成初步判断,制定相应的育种策略,也可用于校验QTL定位所揭示的数量性状的性状遗传组成。回交自交... 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是用于分析数量性状表型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该方法便于育种工作者利用杂种分离世代的数据对育种性状的遗传组成初步判断,制定相应的育种策略,也可用于校验QTL定位所揭示的数量性状的性状遗传组成。回交自交系(BIL)群体是永久性群体,可以进行有重复的比较试验,适用于受环境影响较大的复杂性状的遗传研究。本研究以BIL群体为对象构建了4对主基因、主基因加多基因分离分析方法的遗传模型,包括2类11个遗传模型。利用基于IECM(iterative expectation conditional maximization)算法的极大似然分析方法估算各个混合遗传模型中的分布参数,用AIC值和一组适合性测验结果选取最优模型,并从入选模型的分布参数通过最小二乘法估计遗传参数。由1个模拟的随机区组试验对模型进行验证,模拟群体中遗传参数的估计值与设定值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利用本文建立的模型重新分析大豆回交自交系群体(Essex×ZDD2315)及其亲本对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1号生理小种的抗性数据后发现4对主基因模型优于原报道的3对主基因模型,说明本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交自交家系群体(bil) 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 分离分析
下载PDF
利用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BIL)和染色体片断置换系群体(CSSL)检测水稻生物量相关性状的QTL
3
作者 纪晓卿 周峰 +1 位作者 谢坤 江玲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91-697,共7页
利用水稻籼粳亚种间组合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BIL)群体的98个株系,以株高、穗重、秆重、粒重为生物量的鉴定指标,对生物量数量性状基因座(QTL)进行定位和遗传效应分析,检测到控制株高、单穗总重、单秆重、单... 利用水稻籼粳亚种间组合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BIL)群体的98个株系,以株高、穗重、秆重、粒重为生物量的鉴定指标,对生物量数量性状基因座(QTL)进行定位和遗传效应分析,检测到控制株高、单穗总重、单秆重、单穗粒重的QTL分别为3个、3个、1个和5个。利用以Nipponbare为遗传背景、Kasalath为置换片段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群体的54个家系,对BIL群体中定位到的生物量相关QTL进行验证,结果表明,Kasalath置换片段携带QTL的对应家系的表型与背景亲本Nipponbare有极显著的差异,证实BIL群体中检测到的生物量相关QTL真实存在,其中控制株高、单穗总重、单秆重的QTL来自Kasalath的等位基因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控制单穗粒重的QTL来自Kasalath的等位基因则具有减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物量 回交重组自交系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数量性状位点
下载PDF
Mapping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for Palatability of Milled Rice
4
作者 TANGShao-qing HuPei-song +2 位作者 JIAOGui-ai ZHAIHu-qu WANJian-min 《Rice science》 SCIE 2005年第1期19-24,共6页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controlling palatability in rice were identified using a set of 98 backcross inbred lines (BILs)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a cross between a japonica variety Nipponbare and an indica varie...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controlling palatability in rice were identified using a set of 98 backcross inbred lines (BILs)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a cross between a japonica variety Nipponbare and an indica variety Kasalath. The palatability scores of the population measured by RQ1/Plus Rice Analyzer, showed a continuous and transgressive segregative distribution with a range from 66 to 92. Four putative QTLs for palatability, qPAL-5, qPAL-7, qPAL-8a and qPAL-8b, were detected on chromosome 5, 7 and 8, and they accounted 7.83, 7.03, 11.58 and 7.19% of the total phenotypic variation, respectively. Three alleles qPAL-5, qPAL-7 and qPAL-8b from Kasalath increased the palatability score, whereas only one Nipponbare allele qPAL-8a increased the score . Eight transgressive lines in palatability were selected to make a comparison between phenotypic and genotypic classes. The result explained the possibility of positive QTLs pyramiding through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of highly palatable r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Oryza sativa) PALATAbilITY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backcross inbred lines
下载PDF
水稻品种倒伏指数QTL分析 被引量:75
5
作者 肖应辉 罗丽华 +6 位作者 闫晓燕 高艳红 王春明 江玲 矢野昌裕 翟虎渠 万建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8-354,共7页
利用由98个株系组成的Nipponbare(粳) /Kasalath(籼)∥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对水稻倒伏指数与株高、茎粗及单株生物量等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对水稻倒伏相关性状QTL进行了分子标记定位和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株高、茎粗、... 利用由98个株系组成的Nipponbare(粳) /Kasalath(籼)∥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对水稻倒伏指数与株高、茎粗及单株生物量等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对水稻倒伏相关性状QTL进行了分子标记定位和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株高、茎粗、单株生物量3性状与倒伏指数的相关系数均达1%显著水平。利用基于性状标记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检测到与水稻倒伏指数、茎粗、株高和单株生物量有关的QTL共12个,其中与株高有关的3个分别位于第1、5和6染色体,对性状的解释率为11%~2 4 % ;与单株生物量有关的2个分布于第1和8染色体,对性状的解释率为9%~14 % ;与茎粗有关的3个分布在第1、3和6染色体,对性状的解释率为11%~2 5 % ;控制倒伏指数的4个,分别位于第1、3、8和12染色体上,对表型性状变异的解释率为10 %~18%。在第1染色体R2 4 14 C86标记区间同时检测到控制倒伏指数、株高和单株生物量的QTL ,表明该染色体区域在控制水稻倒伏性状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株高、单株生物量和倒伏指数的显著相关。在第3染色体上检测到的qLI 3表现为增强水稻的抗倒能力,抗倒加性效应来自于高秆籼稻品种Kasalath的等位基因,且与株高、单株生物量等性状QTL不存在遗传连锁关系,有望用于中、高秆抗倒育种中分子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倒伏 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 数量性状基因座
下载PDF
水稻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抗性的QTL分析(英文) 被引量:15
6
作者 孙黛珍 江玲 +5 位作者 刘世家 张迎信 黄培鸿 程遐年 翟虎渠 万建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05-810,共6页
水稻品种Kasalath高抗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为剖析不同抗性类型基因之间的关系,利用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分析了对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抗性的数量性状基因座.结果在第11染色体S2260~G257标记区间检测... 水稻品种Kasalath高抗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为剖析不同抗性类型基因之间的关系,利用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分析了对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抗性的数量性状基因座.结果在第11染色体S2260~G257标记区间检测到1个与条纹病毒抗性相关的QTL(qSTV11),LOD值为9.2,贡献率为35.79%;在第3染色体R1618~C595和R2170~C1135标记区间各检测到1个与介体灰飞虱抗性相关的QTL(qSBPH3-a,qSBPH3-b),LOD值和贡献率分别为3.12和2.96,11.69%和11.36%,表明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抗性由不同基因所控制,而且两者之间不相关.此外,还分别检测到两对与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抗性相关的上位性QTL,暗示水稻对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的抗性受主效和上位性QTL的共同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SSR标记BJ11-8与qSTV11紧密连锁,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高抗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条纹叶枯病 介体灰飞虱 回交重组自交系 QTL分析 上位性
下载PDF
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与直链淀粉、蛋白含量的相关性及QTL定位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杰 郑蕾娜 +8 位作者 蔡跃 尤小满 孔飞 汪国湘 燕海刚 金洁 王亮 张文伟 江玲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1-39,共9页
【目的】检测到新的控制稻米品质性状相关的QTL并分析各性状间的相关性,为了解控制水稻品质的遗传机理和培育优质水稻品种奠定基础。【方法】利用Sasanishiki×Habataki回交重组自交系(backcross inbred lines,BILs)群体在两个环境... 【目的】检测到新的控制稻米品质性状相关的QTL并分析各性状间的相关性,为了解控制水稻品质的遗传机理和培育优质水稻品种奠定基础。【方法】利用Sasanishiki×Habataki回交重组自交系(backcross inbred lines,BILs)群体在两个环境下种植的结果,检测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及RVA谱特征值相关的加性QTL。【结果】表型分析结果显示,Habataki的蛋白含量明显高于Sasanishiki;而除消减值以外其余的稻米品质性状指标,Sasanishiki均高于Habataki。利用BIL群体共检测到加性QTL 42个,其中10个QTL位点在2个环境中均能被检测到,即q PC8、q AC4、q AC10、q PKV2、q PKV7、q HPV7、q CPV1、q BDV4、q BDV7、q SBV7,且q CPV1、q BDV4、q PKV7、q HPV7和q AC10等5个QTL尚未见报道。同时,我们还利用Sasanishiki×Habataki染色体片断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CSSLs)验证了10个稳定表达的QTL位点。【结论】稻米RVA谱特征值与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之间呈现一定相关性,且控制不同品质性状的QTL之间具有共定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米品质 数量性状基因座 回交重组自交系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下载PDF
水稻幼苗耐缺氧能力的QTL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洋 郭媛 洪德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24,共7页
利用粳稻品种秀水79与粳稻恢复系C堡及其衍生的247个重组自交系(RIL)和粳稻Nipponbare与籼稻Kasalath及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衍生的98个回交重组自交系(BIL)为材料,在缺氧胁迫和正常萌发条件下调查了萌发7d的幼苗芽鞘长度。... 利用粳稻品种秀水79与粳稻恢复系C堡及其衍生的247个重组自交系(RIL)和粳稻Nipponbare与籼稻Kasalath及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衍生的98个回交重组自交系(BIL)为材料,在缺氧胁迫和正常萌发条件下调查了萌发7d的幼苗芽鞘长度。以缺氧反应指数为衡量指标,对幼苗耐缺氧能力进行了QTL分析。RIL群体在第2染色体上检测到1个与SSR标记RM525紧密连锁的QTLqSAT-2-R,解释表型变异的8.7%;在第7染色体上检测到1个与RM418紧密连锁的QTLqSAT-7-R,解释表型变异的9.8%;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C堡。BIL群体检测到6个QTL,分布在第2、3、5、8、9和12染色体上,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16.2%、11.4%、7.3%、5.8%、9.5%和14.0%;其中qSAT-2-B、qSAT-3-B和qSAT-9-B增效等位基因来自Nipponbare。与qSAT-2-B紧密连锁的RFLP标记为C747,C747对应SSR标记RM1367;qSAT-2-R与qSAT-2-B相距7.2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幼苗 耐缺氧能力 数量性状基因座 重组自交系 回交重组自交系
下载PDF
回交对普×爆后代膨爆特性的恢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玉玲 王延召 +2 位作者 吴锁伟 付家锋 李学慧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7-250,共4页
利用4个爆裂玉米自交系和5个分属于不同优势类群的普通玉米自交系杂交组配的20个普×爆组合的F2,BC1和BC23个世代材料,分析了不同组合各世代的性状表现、分离范围、回交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组合各世代的性状表现均存在显著差异.同一... 利用4个爆裂玉米自交系和5个分属于不同优势类群的普通玉米自交系杂交组配的20个普×爆组合的F2,BC1和BC23个世代材料,分析了不同组合各世代的性状表现、分离范围、回交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组合各世代的性状表现均存在显著差异.同一组合F2,BC1和BC2群体各性状的变异较大,应实施大群体选择.不同组合各性状的回交效应不同,适宜回交代数应根据具体组合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裂玉米 普通玉米 自交系 回交 膨爆特性
下载PDF
利用水稻回交群体定位氯酸钾抗性基因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红菊 穆俊祥 +1 位作者 王弈 余四斌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5年第5期721-724,共4页
氯酸钾抗性是区分籼粳分化的指标之一。本研究以珍汕97(ZS97)和日本晴(Nipponbare)所构建的回交群体BC4F2为材料,用2‰浓度的氯酸钾溶液对芽长约5mm的幼芽持续处理24h后,根据其发芽数和具次生根苗数筛选获得6份对氯酸钾抗性的导入系,用B... 氯酸钾抗性是区分籼粳分化的指标之一。本研究以珍汕97(ZS97)和日本晴(Nipponbare)所构建的回交群体BC4F2为材料,用2‰浓度的氯酸钾溶液对芽长约5mm的幼芽持续处理24h后,根据其发芽数和具次生根苗数筛选获得6份对氯酸钾抗性的导入系,用BC5F1进一步验证发现其中3份株系存在抗性分离。这3份株系平均含有两个外源导入片段,背景回复率平均为95.4%。结果表明,在水稻第1、6、11、12染色体上存在4个氯酸钾抗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籼稻 回交群体 氯酸钾抗性 抗性基因 氯酸钾 水稻 定位 外源导入 籼粳分化
下载PDF
野生稻增产QTL导入明恢63之回交近交系的构建 被引量:7
11
作者 邓化冰 邓启云 +3 位作者 陈立云 杨益善 庄文 熊跃东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7-131,共5页
为探明野生稻增产QTL导入栽培稻后的增产效果,以杂交稻恢复系明恢63为受体和轮回亲本,马来西亚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为增产QTL yld1.1和yld2.1的供体进行杂交和连续回交,各世代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至BC6F1后自交,得到BC6F2群体... 为探明野生稻增产QTL导入栽培稻后的增产效果,以杂交稻恢复系明恢63为受体和轮回亲本,马来西亚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为增产QTL yld1.1和yld2.1的供体进行杂交和连续回交,各世代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至BC6F1后自交,得到BC6F2群体,通过分子标记检测,获得分别携带野生稻增产QTL yld1.1,yld2.1及同时携带yld1.1和yld2.1的3套回交近交系.田间试验表明,野生稻增产QTL回交近交系的产量均高于受体,说明将野生稻增产QTL转移至杂交稻恢复系中,能提高其产量水平,且2个QTL的增产效果大于单个QTL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野生稻增产QTL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 回交近交系
下载PDF
利用回交重组自交系定位稻米赖氨酸含量的基因座位 被引量:3
12
作者 唐绍清 胡培松 +3 位作者 罗炬 焦桂爱 万建民 石春海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5-438,共4页
利用日本晴(粳稻)/Kasalath(籼稻)//日本晴组合衍生的98个回交重组自交系(BILs)株系和具有245个RFLP标记的遗传图谱,在浙江和海南2个环境条件下,开展了精米赖氨酸含量的QTL定位。精米赖氨酸含量在浙江和海南均表现连续变异和超亲分离。... 利用日本晴(粳稻)/Kasalath(籼稻)//日本晴组合衍生的98个回交重组自交系(BILs)株系和具有245个RFLP标记的遗传图谱,在浙江和海南2个环境条件下,开展了精米赖氨酸含量的QTL定位。精米赖氨酸含量在浙江和海南均表现连续变异和超亲分离。在第6染色体发现2个具有显著遗传主效应的QTL(qLYS6-1和qLYS6-2),表型贡献率分别为27.08%和47.56%。qLYS6-1还具有显著的环境互作效应。qLYS6-1的增效基因来自Kasalath,而qLYS6-2的增效基因来自日本晴。未检测到显著的上位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回交重组自交系 赖氨酸含量 数量性状座位 遗传主效应 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
下载PDF
玉米自交系08-641不同选择方向回交改良后代的遗传变异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芦江 熊尧宇 +5 位作者 陈文生 兰海 林海建 杨克诚 高世斌 潘光堂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1-105,共5页
利用SSR分子标记对玉米自交系08-641(R08)不同选择方向回交改良得到的79个BC2F4后代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44对具有清晰多态性的引物共检测到272个多态性等位基因位点,其中有123个位点在回交后代株系中被检测到而在轮回... 利用SSR分子标记对玉米自交系08-641(R08)不同选择方向回交改良得到的79个BC2F4后代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44对具有清晰多态性的引物共检测到272个多态性等位基因位点,其中有123个位点在回交后代株系中被检测到而在轮回亲本中缺失;以种子形状和颜色不像R08为标准选择得到的回交后代株系,基因型与R08的相似程度总体低于以种子形状和颜色类似R08为标准选择得到的回交后代株,且其变异范围更广。可见不同选择方向所得回交后代选系的遗传变异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回交过程中采用多向选择的策略,可能有利于提高回交改良的育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回交 选择方向 08—641 遗传变异 SSR
下载PDF
十和田/丽粳2号回交重组自交系糙米Zn含量与其他元素和农艺性状间相关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正海 曾亚文 +3 位作者 杨树明 普晓英 杜娟 汪禄祥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27,共5页
用ICP-AES法测定了十和田/丽粳2号/十和田BC4F5回交重组自交系264个株系糙米Zn含量及其在株型间的遗传变异,分析了糙米Zn含量与16种元素(K、P、S、Mg、Ca、Mo、Ni、Fe、Cr、Na、Al、Cu、Sn、B、Mn和Sr)、9个农艺性状(结实率、实粒数、... 用ICP-AES法测定了十和田/丽粳2号/十和田BC4F5回交重组自交系264个株系糙米Zn含量及其在株型间的遗传变异,分析了糙米Zn含量与16种元素(K、P、S、Mg、Ca、Mo、Ni、Fe、Cr、Na、Al、Cu、Sn、B、Mn和Sr)、9个农艺性状(结实率、实粒数、秕粒数、穗长、有效穗、花药长度、花药宽度、穗茎节间长和倒2叶长)、MDA(丙二醛)含量、3种酶(POD、SOD、CAT)活性间相关性,旨在揭示糙米Zn与其他元素、稻米产量、稻耐冷性等关联性。结果表明:回交重组自交群体糙米Zn含量为正态分布,有超亲优势株系;糙米Zn含量与8种元素(K、S、P、Mg、Ca、Fe、B、Mn)含量呈极显著相关,与5种元素(S、Mg、Ni、Cr、Al)含量呈显著偏相关;初步认为糙米Zn含量与稻米产量及耐冷性为负相关,与酶活性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质元素 农艺性状 酶活性 相关性 回交重组自交系
下载PDF
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种自交和回交后代染色体分离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美霞 张从卓 王创云 《山西农业科学》 2008年第2期26-27,共2页
对小偃TAI7047与晋太170分别杂交产生各自的F1、F2、F3和以晋太170分别为回交父本和母本与各自的F1回交产生BC1、BC2代应用染色体数目统计的方法进行了染色体传递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不管是自交还是回交随代数增高都表现染色体数目峰... 对小偃TAI7047与晋太170分别杂交产生各自的F1、F2、F3和以晋太170分别为回交父本和母本与各自的F1回交产生BC1、BC2代应用染色体数目统计的方法进行了染色体传递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不管是自交还是回交随代数增高都表现染色体数目峰值向普通小麦靠近,且回交靠近的速度快于自交。在回交中无论那个材料都表现出染色体数目是以F1为父本的要比以F1为母本多,说明较少的染色体通过卵细胞被传递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交 回交 八倍体小偃麦 小麦 染色体
下载PDF
影响水稻籼粳亚种间杂交构建回交自交系的花药培养效果的2个因素 被引量:1
16
作者 向珣朝 张楷正 +1 位作者 李季航 李平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41-1044,共4页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交构建的回交自交系(BIL)的10个株系在3种诱导培养基、1种分化培养基以及样株剪叶与否处理的结果表明,通用培养基(GM)不适合于籼粳交后代BIL的花药培养。N6和SK3都有较高的出愈率,但N6的绿苗发生率比SK3高,说明N6的愈...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交构建的回交自交系(BIL)的10个株系在3种诱导培养基、1种分化培养基以及样株剪叶与否处理的结果表明,通用培养基(GM)不适合于籼粳交后代BIL的花药培养。N6和SK3都有较高的出愈率,但N6的绿苗发生率比SK3高,说明N6的愈伤组织质量和诱导效果更优于SK3。无论N6还是SK3,剪去样株叶片的绿苗发生率显著下降,显示花药培养过程中绿叶的作用很重要。完善籼粳亚种间杂交构建BIL的花药培养体系和从较多的株系中取材可保证花药培养的后代有较大的二倍体群体以供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籼粳杂交后代 回交自交系 花药培养体系
下载PDF
类回交育种的思考及拓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宏 周少川 +3 位作者 黄道强 王志东 周德贵 王重荣 《福建稻麦科技》 2017年第1期1-3,共3页
明晰了类回交育种提出的思路,揭示其本质并重新定义了‘类回交育种方法’。类回交育种在具体方法和育种领域上可进一步拓展,具体方法包括:多轮类回交;以单交F1表现优异的组合开展类回交;双亲遗传距离较远的组合开展类回交;单交后代不选... 明晰了类回交育种提出的思路,揭示其本质并重新定义了‘类回交育种方法’。类回交育种在具体方法和育种领域上可进一步拓展,具体方法包括:多轮类回交;以单交F1表现优异的组合开展类回交;双亲遗传距离较远的组合开展类回交;单交后代不选目标性状,类回交后代筛选目标性状的类回交。领域可拓展到杂交稻育种,分别阐述了类回交选育恢复系、三系保持系、两系不育系的程序,分析了类回交育种的重要性,类回交在杂交稻上利用较常规稻上应更具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回交育种 杂交稻 恢复系 三系保持系 两系不育系 常规稻
下载PDF
水稻程氏指数相关性状QTL分析
18
作者 张宇 任春元 +6 位作者 许娜 刘进 李清 杨贤莉 王嘉宇 徐正进 陈温福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5-208,共4页
以Sasanishiki(粳)/Habataki(籼)//Sasanishiki(粳)///Sasanishiki(粳)衍生的85个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程氏指数判定各株系的籼粳属性,并结合236个RFLP标记图谱分析,结果表明:该重组自交系中典籼2份,约占2.4%;偏... 以Sasanishiki(粳)/Habataki(籼)//Sasanishiki(粳)///Sasanishiki(粳)衍生的85个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程氏指数判定各株系的籼粳属性,并结合236个RFLP标记图谱分析,结果表明:该重组自交系中典籼2份,约占2.4%;偏籼22份,占25.9%;偏粳48份,占56.5%;典粳13份,占15.3%.利用完备区间作图(ICIM)法对程式指数性状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共检测到10个与程氏指数相关QTL,分布在第1,2,3,4,6,12号染色体上,LOD值为2.61~19.17,单一位点贡献率为5.8%~46.8%,其中共有6个QTL的贡献率超过1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分类 回交重组自交系 程氏指数 QTL
下载PDF
玉米自交系选型留雄保纯繁殖程序及群体遗传学分析
19
作者 赵殿轩 马月红 +4 位作者 苏方宏 孙世祯 郭建伟 王米贵 石敬彩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0-35,共6页
把玉米自交系繁殖纳入回交群体模式,设计了玉米自交系选型留雄(确立轮回亲本群)保纯繁殖程序,在Mo17保纯繁殖实践中应用收到良好效果,优越性突出。运用群体遗传学原理,通过回交群体遗传分析,揭示了群体基因与基因型及其频率... 把玉米自交系繁殖纳入回交群体模式,设计了玉米自交系选型留雄(确立轮回亲本群)保纯繁殖程序,在Mo17保纯繁殖实践中应用收到良好效果,优越性突出。运用群体遗传学原理,通过回交群体遗传分析,揭示了群体基因与基因型及其频率等参数取决于基因型的基因对数与世代数,总趋势是随世代的推移,逐步回归最终同一于其轮回亲本群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保纯繁殖程序 回交群体 遗传规律
下载PDF
水稻苗期氮素吸收及其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彦荣 代贵金 +2 位作者 大杉立 山岸辙 程式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3-468,共6页
以来自于Koshihikari/Kasalath//Koshihikari的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采用流动液体培养和同位素示踪技术,对水稻苗期氮素吸收速率及其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地上部干质量(SW)、根系干质量(RW)、根冠比(R/S)、地上部相对生... 以来自于Koshihikari/Kasalath//Koshihikari的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采用流动液体培养和同位素示踪技术,对水稻苗期氮素吸收速率及其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地上部干质量(SW)、根系干质量(RW)、根冠比(R/S)、地上部相对生长速率(RGRS)和根相对生长速率(RGRR)等与氮素吸收力(NAA)和氮素吸收速率(NAR)密切相关。在SW、RW、植株含氮量、NAA、高氮下的氮吸收速率(HNAE)和低氮下的氮吸收速率(LNAE)上分别检测到1、4、1、3、1和1个主效QTL,主要分布在第6、7、8和10染色体上;R/S、RGRS和RGRR没有检测到主效QTL;NAA、LNAE和RW间存在明显的QTL一因多效或邻近表达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苗期 氮素吸收 数量性状基因座 回交重组自交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