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西南八都群泥质麻粒岩的变质演化与pT轨迹 被引量:16
1
作者 赵磊 周喜文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72,共12页
浙西南古元古界八都群是目前华夏地块最古老的变质基底,以往研究认为其变质程度仅达角闪岩相。近来在对遂昌地区八都群富铝片麻岩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具有"石榴石+夕线石+正/反条纹长石+黑云母"特征组合的泥质麻粒岩,表明该地体曾... 浙西南古元古界八都群是目前华夏地块最古老的变质基底,以往研究认为其变质程度仅达角闪岩相。近来在对遂昌地区八都群富铝片麻岩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具有"石榴石+夕线石+正/反条纹长石+黑云母"特征组合的泥质麻粒岩,表明该地体曾经历麻粒岩相变质改造。通过岩相学与矿物化学分析,确定该岩石经历了3个阶段的演化过程,即:早期进变质阶段(M1),形成"石榴石+黑云母+白云母+夕线石+斜长石+石英"的矿物组合;变质峰期阶段(M2-3),形成"石榴石+夕线石+三元长石+黑云母+石英"的矿物组合;峰期后降压冷却阶段(M4),形成"黑云母+白云母+新生斜长石+石英"的矿物组合。岩石中石榴石普遍发育与降温过程有关的扩散成分环带和与降压过程有关的斜长石后生合晶。通过石榴石-黑云母温度计和GASP压力计估算变质峰期的温压条件为800~850℃、0.6~0.7 GPa,峰期后退变质阶段的温压条件为560~590℃、0.25~0.33 GPa,具有顺时针样式的pT演化轨迹,反映一种陆壳碰撞增厚、后又拉伸减薄的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地块 浙西南 八都群 泥质麻粒岩 顺时针PT演化轨迹
下载PDF
浙江龙泉八都群斜长角闪岩的Sm-Nd和Rb-Sr年龄测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杨杰东 徐士进 +1 位作者 王银喜 胡雄健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C00期25-31,共7页
对浙江省龙泉县八都群斜长角闪岩的同位素测定表明,其Sm-Nd内部等时线年龄为521.6±39.8Ma,全岩Rb-Sr法年龄为515.6±18.4Ma。两个年龄值完全一致反映了一次重要变质事件的年龄。它们表明加... 对浙江省龙泉县八都群斜长角闪岩的同位素测定表明,其Sm-Nd内部等时线年龄为521.6±39.8Ma,全岩Rb-Sr法年龄为515.6±18.4Ma。两个年龄值完全一致反映了一次重要变质事件的年龄。它们表明加里东构造运动的早期对浙江龙泉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龙泉县八都群 斜长角闪岩 同位素测定 年龄测定 变质岩研究 年龄测定 前寒武纪
下载PDF
浙西南遂昌—大柘地区八都岩群印支期变质变形序列
3
作者 石磊 周喜文 +3 位作者 郑常青 董云峰 周枭 郭腾达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58-1671,共14页
浙西南遂昌-大柘地区八都岩群在印支期变质事件影响下发生变质变形,通过详细野外调查和岩相学研究,可将其划分为3期变质变形序列:S1变形期,NW向片麻理记录的残留紧闭褶皱,共生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变斑晶及其内部定向分布的包裹体矿物,石... 浙西南遂昌-大柘地区八都岩群在印支期变质事件影响下发生变质变形,通过详细野外调查和岩相学研究,可将其划分为3期变质变形序列:S1变形期,NW向片麻理记录的残留紧闭褶皱,共生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变斑晶及其内部定向分布的包裹体矿物,石榴子石+黑云母+石英(泥质)和石榴子石+角闪石+斜长石+石英(长英质);S2变形期,区域性宽缓褶皱及NE向缓倾透入性片麻理,共生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变斑晶及定向分布的基质矿物,矽线石+石榴子石+黑云母+石英+斜长石±钾长石(泥质)和石榴子石+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石英(长英质);S3变形期,NE向陡倾透入性片麻理及韧脆性断裂大部分被花岗斑岩脉填充,共生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变斑晶及其周围退变矿物,石榴子石+矽线石+堇青石+斜长石+黑云母+石英±钾长石(泥质)和角闪石+斜长石+黑云母+钛铁矿(长英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八都岩群印支期变质事件峰期变质程度达到麻粒岩相,显示顺时针近等温降压(ITD)型的p-T演化轨迹,S1-S3变质变形反映出从俯冲碰撞到快速折返冷却的演化过程,伴随S3同期侵位的花岗斑岩锆石U-Pb定年结果,将该演化过程完成时间约束在229.7 Ma,可能是浙西南地区对印支期古特提斯洋域内印支华南华北板块之间俯冲碰撞过程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都岩群 变质变形序列 共生矿物组合 锆石U-PB定年 浙西南
下载PDF
景宁地区变质岩划分及时代归属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春忠 《浙江国土资源》 1996年第2期10-18,共9页
景宁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表明,该地区变质宕系实为不同时代和不同成因的产物。既存在中下元古代变质基底,相当于下元古界八都群,中元古界龙泉群及吕梁期侵入岩;也存在浅变质岩即中生代地层遭受热动力变质而成。原“鹤溪群”... 景宁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表明,该地区变质宕系实为不同时代和不同成因的产物。既存在中下元古代变质基底,相当于下元古界八都群,中元古界龙泉群及吕梁期侵入岩;也存在浅变质岩即中生代地层遭受热动力变质而成。原“鹤溪群”应予摒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岩划分 时代归属 八都群 龙泉群 吕梁期侵入岩 浅变质岩 景宁地区
下载PDF
浙西南松阳地区石榴辉石岩变质作用演化与地质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郭腾达 郑常青 +5 位作者 周喜文 董云峰 周枭 王照元 宋旸 石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627-3642,共16页
浙西南松阳地区的八都群中分布有一套基性变质岩:石榴辉石岩与石榴角闪岩,其变质作用演化特点目前尚不明确。根据岩相学和矿物微区化学系统研究,发现石榴角闪岩是由石榴辉石岩退变而来,而非由榴辉岩退变而来,并经历了三个变质演化阶段,... 浙西南松阳地区的八都群中分布有一套基性变质岩:石榴辉石岩与石榴角闪岩,其变质作用演化特点目前尚不明确。根据岩相学和矿物微区化学系统研究,发现石榴角闪岩是由石榴辉石岩退变而来,而非由榴辉岩退变而来,并经历了三个变质演化阶段,分别为峰期高压麻粒岩相阶段(M1),其矿物组合为石榴石+次透辉石±钛铁矿±石英;峰后近等温减压中压麻粒岩相退变质阶段(M2),以出现典型的减压反应结构和斜方辉石+斜长石(An_(90-92))为标志;角闪岩相退变质阶段(M3),以角闪石+斜长石(An_(33-53))+钛铁矿±次透辉石±石英等退变矿物组合为特征。相平衡模拟与传统地质温压计结合限定M1期温压条件为P=11. 6~12. 5kbar,T=780~840℃,M2期温压条件为P=7. 4~8. 2kbar,T=800~880℃,M3期温压条件为P=6. 6~7. 5kbar,T=500~560℃,三个变质阶段的温压条件具有典型的顺时针近等温减压型ITD型特征,这种演化轨迹通常代表加厚下地壳快速折返地表的动力学过程,因此,该项研究对华夏地块构造作用演化的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辉石岩 石榴角闪岩 变质作用演化 八都群 浙西南
下载PDF
贺州族群语言认同述论
6
作者 徐杰舜 徐桂兰 韦树关 《百色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4-6,共3页
语言认同是族群认同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贺州各族群在语言上族群间的相互认同程度很高 ,形成了许多共同点。
关键词 贺州 贺族族群 语言认同 本地话 铺门话 八都话 鸬鹚话
下载PDF
浙西南八都群古元古代和三叠纪变质和岩浆事件的年代学证据
7
作者 于英琪 辛宇佳 +2 位作者 李建华 孙汉申 王文宝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2,I0001-I0029,共51页
本文对华夏地块浙西南八都群片麻岩和侵入其中的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以及Lu-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八都群片麻岩中的碎屑锆石普遍发育~1882 Ma的(变质)增生边,而侵入八都群花岗岩的结晶时代... 本文对华夏地块浙西南八都群片麻岩和侵入其中的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以及Lu-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八都群片麻岩中的碎屑锆石普遍发育~1882 Ma的(变质)增生边,而侵入八都群花岗岩的结晶时代集中在1861~1841 Ma。综合本文及前人获得的岩石学和同位素年代学数据可知,华夏地块在古元古代晚期(1890~1850Ma)发生了一次强烈的造山事件,该期造山很可能与Columbia超大陆的聚合作用密切相关,华夏地块可能为Columbia超大陆的一个陆块。除此之外,本研究还在八都杂岩中获得了三叠纪变质锆石年龄(235±1)Ma,综合前人发表资料可知,这些古元古代基底岩石遭受了强烈的印支期改造,可能与华南大陆印支期造山作用相关。然而,关于古元古代基底的三叠纪变形变质、抬升和出露过程及其与印支期构造演化的内在联系,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地块 古元古代 八都群 变质事件 锆石U-PB LA-ICP-MS
下载PDF
浙西南八都群的应变特征及有限应变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沈晓华 董士尤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2期250-257,共8页
本文对浙西南八都群的叠加褶皱,构造置换及韧性剪切带的应变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构造解析,反映了八都群在主变形期以构造推覆作用,挤压变形及韧性剪切作用为主要变形方式,进而进行了有限应变分析,八都群的有限应变特征与其所具有的构... 本文对浙西南八都群的叠加褶皱,构造置换及韧性剪切带的应变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构造解析,反映了八都群在主变形期以构造推覆作用,挤压变形及韧性剪切作用为主要变形方式,进而进行了有限应变分析,八都群的有限应变特征与其所具有的构造样式基本一致.文章还对八都群早期构造运动方式进行了运动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应变分析 运动学 构造运动 褶皱运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