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梅花鹿肠毒血症的诊断及中西医疗法的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唐少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5271-5271,5286,共2页
介绍了梅花鹿肠毒血症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诊断方法,并对其中西医疗法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梅花鹿 毒血症 诊断 中西医疗法
下载PDF
中国14家教学医院院内菌血症与肺炎和腹腔感染病原菌的抗生素耐药监测 被引量:28
2
作者 杨启文 王辉 +29 位作者 徐英春 陈民钧 曹彬 刘文恩 胡志东 范红 廖康 褚云卓 曾吉 刘振英 张嵘 徐修礼 王勇 卓超 苏丹虹 周春妹 刘颖梅 李宪 田彬 陶传敏 陈冬梅 年华 熊艳 宁永忠 李丽红 杨佩红 李平 谢红梅 孙宏莉 谢秀丽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67-1375,共9页
目的监测2006年10月-2007年10月我国不同地区14家教学医院分离的院内获得病原菌的分布和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来自于院内菌血症、肺炎和腹腔感染患者标本的病原菌。菌株经中心实验室复核后,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29种抗菌药物对菌株的... 目的监测2006年10月-2007年10月我国不同地区14家教学医院分离的院内获得病原菌的分布和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来自于院内菌血症、肺炎和腹腔感染患者标本的病原菌。菌株经中心实验室复核后,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29种抗菌药物对菌株的MICs,数据输入WHONET5.4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到2660株病原菌。引起菌血症(BSI)的病原菌中分离率位于前3位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0.0%)、肺炎克雷伯菌(12.0%)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1.2%);引起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的病原菌中分离率位于前3位的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23.4%)、鲍曼不动杆菌(17.4%)和肺炎克雷伯菌(13.8%);引起腹腔感染(IAI)的病原菌中分离率位于前3位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8.8%)、肺炎克雷伯菌(10.2%)和铜绿假单胞菌(9.2%)。对于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敏感性大于80%的药物包括替加环素(100%)、美罗培南(99.3%-100%)、亚胺培南(98.5%-100%)和哌拉西彬三唑巴坦(83.8%-95.1%),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为12.4%-44.9%。对于肠杆菌属、柠檬酸杆菌属、沙雷菌属,替加环素的敏感性为99.2%-100%,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性为96.6%-100%。另外,敏感性较高的抗菌药物还有阿米卡星(82.8%-96.6%)、哌拉西彬三唑巴坦(73.4%-93.1%)、头孢吡肟(69.0%-82.8%)和头孢哌酮/舒巴坦(72.6%-75.9%),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为55.2%-82.8%。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发生率分别为18.7%和54.0%。多黏菌素B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性最高(93.5%),其次为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均为75.1%)。多黏菌素B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敏感性最高(96.2%),其次为替加环素(92.1%)、亚胺培南(59.4%)、米诺环素(59.4%)和美罗培南(56.5%)。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的发生率为64.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MRSCoN的发生率为82.8%。所有葡萄球菌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均敏感。本次监测中发现9株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VRE),VRE发生率为4.3%。结论替加环素、碳青霉烯类、哌拉西彬三唑巴坦、阿米卡星和头孢吡肟对医院分离的肠杆菌科菌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多黏菌素B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均体现出高抗菌活性,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敏感率达92.1%;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对院内革兰阳性球菌保持高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血症 肠杆菌科 假单胞菌 铜绿 不动杆菌属 抗药性 细菌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原文传递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术后一过性菌血症的发生率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楠钧 令狐恩强 +11 位作者 翟亚奇 罗燕萍 王向东 杜红 朱静 孟江云 王红斌 王冰 邱晓珏 孔金艳 邰翠萍 张宝晶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4年第5期257-260,共4页
目的研究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术后一过性菌血症的发生率,为POEM的进一步发展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前瞻性地连续选择2013年6月5日至2013年7月11日间行POEM患者12例。术后5min、30min、6h、16h分别抽血行血培养及血常规、C-... 目的研究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术后一过性菌血症的发生率,为POEM的进一步发展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前瞻性地连续选择2013年6月5日至2013年7月11日间行POEM患者12例。术后5min、30min、6h、16h分别抽血行血培养及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记录体温,同时密切监测患者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结果除1例患者因术中出血,止血后终止手术,余11例患者成功完成手术,其中1例在术后5min血培养中培养出革兰阳性杆菌,而在随后的30min、6h、16h血培养中转为阴性;其余患者血培养均为阴性。同时,患者术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及C-反应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以中性粒细胞的升高最为明显(P〈0.001),而体温变化方面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POEM术后存在一过性菌血症,但其具体发生率及最终结论尚需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失弛症 菌血症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原文传递
铜绿假单胞菌易引发菌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春华 马壮 《国际呼吸杂志》 2014年第22期1696-1698,共3页
目的研究广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引发菌血症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沈阳军区总医院2009年至2011年200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住院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培养、菌株鉴定及药敏检测。结果200例患者中168例感染非广泛耐药... 目的研究广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引发菌血症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沈阳军区总医院2009年至2011年200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住院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培养、菌株鉴定及药敏检测。结果200例患者中168例感染非广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患者中有8例发展为菌血症(4.8%),32例感染广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患者中3例发展为菌血症(9.4%)。近期应用氟喹诺酮是产生广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菌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广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更易引发菌血症,与患者的基础疾病、氟喹诺酮的使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菌血症 氟喹诺酮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