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re-forming material sources of the Baiyangping Cu-Co-Ag polymetallic deposit in the Lanping Basin,western Yunnan Province
1
作者 LI Zhiming LIU Jiajun ZHANG Changjiang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8年第3期217-224,共8页
The ore-forming material sources of the Baiyangping copper-cobalt-silver polymetallic deposit have been studied in view of the S, Pb, C, O and H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atio of Co/Ni of cobaltite. The result... The ore-forming material sources of the Baiyangping copper-cobalt-silver polymetallic deposit have been studied in view of the S, Pb, C, O and H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atio of Co/Ni of cobaltit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ulfur in metallic sulfides may have come from a mixed sulfur-source consisting of the sulfur-source from metamorphic rocks in the basin basement with basic volcanic rocks and the sulfur-source from basin sulfates; lead in the ores was provided by the sedimentary rocks and basement rocks; CO2 in ore-forming fluids was derived from thermolysis of altered and normal marine facies carbonates and decarboxylation of sedimentary organic matter respectively; the ore-forming fluids belong to the SO4-Cl-Na-Ca-type basin thermal brines derived from paleo-meteoric waters; cobalt in the deposit may also be derived from the metamorphic rocks in the basin basement with basic volcanic roc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石 金属 铜钴银 沉淀
下载PDF
Metallogeny of the Baiyangping Lead-Zinc Polymetallic Ore Concentration Area, Northern Lanping Basin of Yunnan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5
2
作者 WANG Xiaohu SONG Yucai +3 位作者 ZHANG Hongrui LIU Yingchao PAN Xiaofei GUO Tao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AS CSCD 2018年第4期1486-1507,共22页
The Lanping Basin in the Nujiang-Lancangjiang-Jinshajiang(the Sanjiang) area of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astern Tethyan metallogenic domain. This basin hosts a number of larg... The Lanping Basin in the Nujiang-Lancangjiang-Jinshajiang(the Sanjiang) area of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astern Tethyan metallogenic domain. This basin hosts a number of large unique sediment-hosted Pb-Zn polymetallic deposits or ore districts, such as the Baiyangpi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 which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ore district. The Baiyangpi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east and west ore belts, which were formed in a folded tectogene of the India-Asia continental collisional setting and was controlled by a large reverse fault. Field observations reveal that the Mesozoic and Cenozoic sedimentary strata were outcropped in the mining area, and that the orebodies are obviously controlled by faults and hosted in sandstone and carbonate rocks. However, the ore-forming elements in the east ore belt are mainly Pb-Zn-Sr-Ag, while Pb-Zn-Ag-Cu-Co elements are dominant in the west ore belt.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O-Sr-S-Pb isotopic compositions suggest that both ore belts had a homogeneous carbon source, and the carbon in hydrothermal calcite is derived from the dissolution of carbonate rock strata; the oreforming fluids were originated from formation water and precipitate water, which belonged to basin brine fluid system; sulfur was from organic thermal chemical sulfate reduction and biological sulfate reduction; the metal mineralization material was from sedimentary strata and basement, but the difference of the material source of the basement and the strata and the superimposed mineralization of the west ore belt resulted in the difference of metallogenic elements betwee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metallogenic belts. The Pb-Zn mineralization age of both ore belts was contemporary and formed in the same metallogenetic event. Both thrust formed at the same time and occurred at the Early Oligocene,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age constrained by field geological relationsh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区 矿石 云南省 碳酸盐岩石 生物硫酸盐 中国 矿化作用 差错控制
下载PDF
兰坪盆地白秧坪铜钴银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李志明 刘家军 +3 位作者 秦建中 廖宗廷 何明勤 刘玉平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共6页
利用白秧坪矿床的S、Pb、C、O、H同位素组成特征和辉砷钴矿的Co/Ni比值特征,对成矿物质来源进行了分析。认为金属硫化物的硫源可能属含有基性火山岩的盆地基底变质岩来源硫和盆地沉积硫酸盐来源硫的混合硫;铅由赋矿地层下伏沉积岩和盆... 利用白秧坪矿床的S、Pb、C、O、H同位素组成特征和辉砷钴矿的Co/Ni比值特征,对成矿物质来源进行了分析。认为金属硫化物的硫源可能属含有基性火山岩的盆地基底变质岩来源硫和盆地沉积硫酸盐来源硫的混合硫;铅由赋矿地层下伏沉积岩和盆地基底岩石所提供;成矿流体中的CO2具有两种来源,可能分别由蚀变海相碳酸盐岩和正常海相碳酸盐岩热解形成或者沉积有机质脱羧基作用形成,成矿流体属SO4-Cl-Na-Ca型、大气降水演化而成的盆地热卤水;矿床中钴可能也源自含有基性火山岩的盆地基底变质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物质 白秧坪 铜钴银多金属矿床
下载PDF
兰坪盆地北部白秧坪铅锌铜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晓虎 宋玉财 +5 位作者 侯增谦 张洪瑞 王哲 庄天明 张翀 张天福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07-518,共12页
兰坪盆地白秧坪铅锌铜银多金属矿床由数条矿脉构成,进而划分为多个矿段,过去对不同矿段的矿床地质及矿体矿化特点缺乏研究。本文在分析前人资料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调查显示,矿区主要发育中生代地层和呈近南北向、北西西向、北东向3组... 兰坪盆地白秧坪铅锌铜银多金属矿床由数条矿脉构成,进而划分为多个矿段,过去对不同矿段的矿床地质及矿体矿化特点缺乏研究。本文在分析前人资料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调查显示,矿区主要发育中生代地层和呈近南北向、北西西向、北东向3组断裂。不同矿段矿体均受断裂控制,对围岩岩性的选择性不强,矿体直接赋存于断裂带内(主要),局部容矿于裂隙、劈理和热液岩溶垮塌形成的空间中,后生充填成矿,形成角砾状、块状、脉状、浸染状矿石。不同矿段矿物组成和元素组合有差别,李子坪和吴底厂矿段以闪锌矿、细硫砷铅矿、方铅矿、灰硫砷铅矿、雄黄、雌黄为主,构成Pb-Zn-As-Sb-Ag组合;富隆厂矿段矿石矿物以闪锌矿、灰硫砷铅矿、方铅矿、黝铜矿系列矿物、车轮矿、辉银矿、汞银矿为主,构成Pb-Zn-Cu-Ag组合;白秧坪矿段矿石矿物以黝铜矿系列矿物、辉铜矿、黄铜矿、灰硫砷铅矿、辉砷钴矿、硫钴镍矿、含钴毒砂、方铅矿、闪锌矿等为主,构成Cu-Co-As-Zn-Pb组合。综合分析认为,白秧坪矿区发生过两次热液成矿事件,一期为古新世末—始新世初期以铜为主的矿化,另一期是始新世末—渐新世早期以铅锌为主的矿化,含铅锌成矿流体活化前期铜矿化在富隆厂和白秧坪矿段形成铅锌铜等多金属组合;成矿很可能出现在区域强烈挤压后的应力转换阶段,此阶段围岩开放空间发育,成矿流体灌入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坪盆地 白秧坪 铅锌多金属 矿床地质
下载PDF
兰坪盆地白秧坪Cu-Pb-Zn-Ag多金属矿集区元素共生分异机制及物质来源 被引量:12
5
作者 冯彩霞 毕献武 +4 位作者 胡瑞忠 刘燊 武丽艳 唐永永 邹志超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609-2624,共16页
兰坪白秧坪Cu-Ag多金属矿集区夹持于金沙江和澜沧江断裂之间,属兰坪-思茅中新生代坳陷带之兰坪盆地北部,可分东矿带和西矿带二部分。本文通过对白秧坪金属矿集区东西2个矿带的矿石矿物电子探针分析、成矿元素含量和组合分析及S同位素的... 兰坪白秧坪Cu-Ag多金属矿集区夹持于金沙江和澜沧江断裂之间,属兰坪-思茅中新生代坳陷带之兰坪盆地北部,可分东矿带和西矿带二部分。本文通过对白秧坪金属矿集区东西2个矿带的矿石矿物电子探针分析、成矿元素含量和组合分析及S同位素的讨论得出:(1)东西2个矿带矿石矿物组合类型及微量元素组合特征具明显不同,前者矿石矿物组分较为简单,西带较为复杂,不仅有Pb、Zn和Cu的独立矿物,还存在Co和Bi的矿物;(2)东矿带Ag、As、Cd、Pb、Sb和Zn的富集从南到北依次减弱,Bi的富集依次增强,Cu的富集趋势越往北越富集,亏损元素为Co、Cr、Ni和V;西矿带Ag、Pb、Zn的富集属吴底厂和李子坪矿段最富集,而Cu则在小丫口和白秧坪矿段最富集。亏损元素为Ba、Co、Cr、Ni和V,但各个矿段这些元素的亏损程度有所不同,有的矿段部分元素有稍富集趋势;(3)Co、Ni和Cr等微量元素西带高于东带,而Sr、Pb、Zn和Ba元素则东带高于西带,与各自的矿物组合类型一致,且元素的共生分异机制与构造分带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4)兰坪盆地火山岩为白秧坪多金属矿集区提供了主要物源,Mo、Co和Ni等元素显示其成矿可能与隐伏基性-超基性岩浆有关的深部来源有关;S同位素特征表明东西矿带金属硫化物硫源均以幔源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分异机制 来源 成矿元素 Cu-Pb-Zn-Ag多金属矿集区 白秧坪 兰坪盆地
下载PDF
云南白秧坪地区东矿带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何龙清 陈开旭 +1 位作者 魏君奇 余凤鸣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1-70,共10页
东矿带是云南白秧坪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体明显受逆冲推覆构造主推覆断层及反冲断层的控制,多产于上三叠统三合洞组碳酸盐岩地层中。矿床中发育一套典型的中低温热液成因的矿物组合,成矿流体性质主要为来源于深部的中低温热卤水。... 东矿带是云南白秧坪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体明显受逆冲推覆构造主推覆断层及反冲断层的控制,多产于上三叠统三合洞组碳酸盐岩地层中。矿床中发育一套典型的中低温热液成因的矿物组合,成矿流体性质主要为来源于深部的中低温热卤水。硫、铅、碳、氧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物质的深源特征,矿石稀土元素组成显示均有明显的δEu异常,构造热流体活动是成矿的主导因素。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东矿带的矿床成因类型为与推覆构造有关的中低温热卤水铜银多金属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铜银多金属矿床 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矿床成因 白秧坪地区 东矿带
下载PDF
云南兰坪三山-白秧坪铜银多金属成矿富集区的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41
7
作者 陈开旭 何龙清 +2 位作者 杨振强 魏君奇 杨爱平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00年第4期1-8,共8页
研究区的碳氧同位素组成表明 ,矿化灰岩和细晶灰岩的δ13C为正值 ,其δ18O值变化于- 6.4‰~ - 2 1‰之间 ;而绝大多数矿石中碳酸盐矿物的δ13C为负值 ,只有少数为正值 ,与其对应的δ18O值为 - 12 .3‰~ - 2 1.5‰。根据δ13C -δ18O... 研究区的碳氧同位素组成表明 ,矿化灰岩和细晶灰岩的δ13C为正值 ,其δ18O值变化于- 6.4‰~ - 2 1‰之间 ;而绝大多数矿石中碳酸盐矿物的δ13C为负值 ,只有少数为正值 ,与其对应的δ18O值为 - 12 .3‰~ - 2 1.5‰。根据δ13C -δ18O图解分析 ,区分出了 3种不同类型的碳同位素 :( 1)三叠纪海洋生物碳 ;( 2 )海相碳酸盐的碳与热卤水中碳的过渡类型 ;( 3)深部热卤水中CO2的碳。研究发现矿化灰岩和结晶灰岩中的碳是热卤水中所携带的无机碳交代海洋碳的结果 ,而矿石中碳酸盐矿物的碳则是深部热卤水中所携带的无机碳。结果表明这些无机碳可能主要来自地壳深部地幔去气作用释放出来的地幔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银多金属矿床 碳氧同位素 热卤水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兰坪盆地白秧坪铜钴多金属矿床中钴的成矿地球化学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志明 刘家军 +3 位作者 胡瑞忠 何明勤 刘玉平 李朝阳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7-205,共9页
白秧坪铜钴多金属矿床产于下白垩统景星组陆相红色碎屑岩中,呈似层状、脉状分布于断裂带内,蚀变分带明显。研究表明:在原生矿石中钴主要赋存于独立矿物 辉砷钴矿中,同时钴可以类质同象赋存于砷黝铜矿及少量含钴黄铁矿中;在氧化矿石中,... 白秧坪铜钴多金属矿床产于下白垩统景星组陆相红色碎屑岩中,呈似层状、脉状分布于断裂带内,蚀变分带明显。研究表明:在原生矿石中钴主要赋存于独立矿物 辉砷钴矿中,同时钴可以类质同象赋存于砷黝铜矿及少量含钴黄铁矿中;在氧化矿石中,以钴华存在于矿石的表面。辉砷钴矿的成分和Co/Ni比值揭示钴的成矿作用与基性 超基性岩浆有关。矿床褪色蚀变岩、碳酸盐化蚀变岩矿石和正常岩石具有类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即富集轻稀土而重稀土相对亏损、铈异常不明显而铕异常显著,但稀土元素总量、分异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可能与流体中带入稀土元素的方式、带入稀土的矿物类型和流体性质的差异等因素造成,反映成矿物质来源存在差异。相对正常岩石的微量元素含量,元素Cu、Co、As、Sb、Bi、Ag等在褪色蚀变岩、碳酸盐化蚀变岩和矿石中均相对富集,但在在褪色蚀变岩以亲石元素富集最明显,而在碳酸盐化蚀变岩和矿石中以显著富集亲硫元素(成矿元素)为主特征,表明在蚀变过程中,赋矿围岩本身没有为成矿作用提供主成矿元素,主成矿元素源自幔源的基性岩浆。由此认为钴的成矿作用可能主要与喜马拉雅期幔源的基性岩浆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地球化学 铜钴多金属矿床 :赋存状态 基性岩浆
下载PDF
云南白秧坪银多金属矿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峰 何明友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03-107,共5页
云南白秧坪银多金属矿床是滇西兰坪盆地内新发现的矿床,属东特提斯 喜马拉雅成矿域的一部分。矿床主要产于下白垩统景星组石英砂岩、粉砂岩中。本文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入手,与滇西喜马拉雅期富碱岩体相比较,它们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 云南白秧坪银多金属矿床是滇西兰坪盆地内新发现的矿床,属东特提斯 喜马拉雅成矿域的一部分。矿床主要产于下白垩统景星组石英砂岩、粉砂岩中。本文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入手,与滇西喜马拉雅期富碱岩体相比较,它们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区,这种源区被认为是壳 幔物质混合的一种"EMⅡ型"富集地幔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地球化学 银多金属矿床 白秧坪 云南
下载PDF
滇西兰坪盆地白秧坪Pb-Zn-Cu-Ag多金属矿床东矿带成矿年代学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冯彩霞 刘燊 +5 位作者 毕献武 胡瑞忠 池国祥 陈俊瑾 冯强 郭晓磊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91-704,共14页
白秧坪Pb-Zn-Cu-Ag多金属矿集区夹持于金沙江和澜沧江断裂之间,隶属兰坪盆地北部,分为东、西2个矿带。文章采用闪锌矿、方铅矿的Rb-Sr法和成矿阶段方解石的Sm-Nd法,对白秧坪Pb-Zn-Cu-Ag多金属矿床东矿带华昌山和下区五矿段进行了成矿年... 白秧坪Pb-Zn-Cu-Ag多金属矿集区夹持于金沙江和澜沧江断裂之间,隶属兰坪盆地北部,分为东、西2个矿带。文章采用闪锌矿、方铅矿的Rb-Sr法和成矿阶段方解石的Sm-Nd法,对白秧坪Pb-Zn-Cu-Ag多金属矿床东矿带华昌山和下区五矿段进行了成矿年代厘定,获得方铅矿以及闪锌矿和方铅矿的矿物组合Rb-Sr等时线年龄为(32.8±1.5)Ma,方解石的Sm-Nd等时线年龄为(33.32±0.43)Ma。研究表明,通过对特定矿床的主要矿石矿物采用Rb-Sr法和Sm-Nd法获得的年龄在误差范围内是一致的,从而起到了相互验证的作用,并对矿床的成矿背景具有一定的指示性。通过成矿年龄的探讨,认为东矿带铅锌为主的矿化期主要产生于青藏高原东缘晚碰撞阶段(40~26)Ma,伴随印度-亚洲大陆碰撞造山,形成逆冲推覆构造和赋矿地层,控制了Pb-Zn矿床的形成和发育。该期Pb-Zn矿床与兰坪盆地金顶和西矿带Pb-Zn矿床、囊谦盆地Pb-Zn矿床和沱沱河盆地Pb-Zn矿床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成矿年代 东矿带 Cu-Pb-Zn-Ag多金属矿床 白秧坪 兰坪盆地 滇西
下载PDF
兰坪盆地白秧坪铅锌铜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来源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晓虎 侯增谦 +6 位作者 宋玉财 王光辉 张洪瑞 张翀 庄天明 王哲 张天福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15-1028,共14页
白秧坪矿床位于滇西北兰坪盆地北部,是一沉积岩容矿的铅锌铜银多金属矿床,矿体赋存于中生代地层中,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通过成矿期方解石、石英、闪锌矿中流体包裹体研究,以及方解石的C、O和含硫矿物的S、Pb同位素研究,来探讨成矿流体... 白秧坪矿床位于滇西北兰坪盆地北部,是一沉积岩容矿的铅锌铜银多金属矿床,矿体赋存于中生代地层中,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通过成矿期方解石、石英、闪锌矿中流体包裹体研究,以及方解石的C、O和含硫矿物的S、Pb同位素研究,来探讨成矿流体性质及其来源和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表明,白秧坪矿床包裹体一般小于10μm,气液两相为主,成矿流体体系为Ca2+-Na+—K+-Mg2+-Cl--F--NO3-卤水体系,矿床矿物中冰点温度范围为-26.4~-0.2℃,平均为-14.6℃,均一温度集中于120~180℃,盐度为0.35%~24.73%(NaCleq),平均值16.9%(NaCleq),成矿流体密度在0.84~1.11g/cm3之间,平均值1.04g/cm3,成矿压力为28.0~46.9MPa,平均37.6MPa,对应的成矿深度约1058~2452m,平均1555m,集中于1200~1800m;碳质的来源较为均一,矿石中热液方解石中碳源自地层中碳酸盐岩溶解,成矿流体属于盆地流体系统,有大气降水的加入;成矿物质硫来自硫酸盐的热化学还原作用,或者含硫有机质的热分解,金属成矿物质来自沉积地层和盆地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坪盆地 白秧坪 成矿流体 成矿物质 多金属矿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