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融合方法在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19
1
作者 廖崇高 杨武年 +2 位作者 濮国梁 徐凌 秦岩宾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4-298,共5页
随着遥感技术不断发展 ,获取遥感数据的方式各不相同 ,如何充分发挥遥感多时相、高分辨率等优势成了遥感应用的瓶颈问题。遥感影像融合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不同应用领域采取的融合方法一般不同。以青海巴隆地区为例 ,介绍了不同影像数... 随着遥感技术不断发展 ,获取遥感数据的方式各不相同 ,如何充分发挥遥感多时相、高分辨率等优势成了遥感应用的瓶颈问题。遥感影像融合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不同应用领域采取的融合方法一般不同。以青海巴隆地区为例 ,介绍了不同影像数据融合方法在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质 青海 巴隆地区 遥感 影像融合 数据融合 融合方法 融合方式
下载PDF
东昆仑东段巴隆地区变复成分砾岩层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小兵 裴先治 +7 位作者 陈有炘 刘成军 李瑞保 李佐臣 陈国超 徐通 杨杰 胡楠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12-1230,共19页
东昆仑东段巴隆地区哈图沟出露—套变质—变形的沉积地层,其北部为变复成分砾岩段、南部为变细碎屑岩段.根据变复成分砾岩段砾石成分统计、砾石的分选系数(1.24~1.42)及砾石的砾度等粒性特征得出该套变复成分砾岩地层为近源快速堆积... 东昆仑东段巴隆地区哈图沟出露—套变质—变形的沉积地层,其北部为变复成分砾岩段、南部为变细碎屑岩段.根据变复成分砾岩段砾石成分统计、砾石的分选系数(1.24~1.42)及砾石的砾度等粒性特征得出该套变复成分砾岩地层为近源快速堆积的产物.利用LA-MC-ICP-MS锆石U-Pb微区测年技术,对变复成分砾岩段绢云钠长石英片岩的碎屑锆石进行U-Pb同位素测年,测试结果表明,碎屑错石年龄谱可明显划分为6组:①南华纪—震旦纪年龄组,751 ~ 602Ma,峰值为674Ma,该组锆石年龄与东昆仑造山带新元古代中—晚期岩浆事件的年龄相对应,并且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相关,该组锆石中最小的年龄为602Ma,表明沉积地层形成时代应晚于602Ma;②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中期年龄组,1146 ~ 783Ma,出现三个峰值,分别为788Ma、947Ma和1115Ma,该组锆石年龄与东昆仑造山带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中期岩浆事件大致相对应,代表东昆仑地区响应了全球尺度的Rodinia超大陆的汇聚事件,且证实了柴达木—祁连—东昆仑等地(陆)块前寒武纪的演化特点与塔里木及扬子克拉通非常相似;③中元古代晚期年龄组,1399~1180Ma,峰值为1318Ma,该组锆石年龄可能与东昆仑构造带中元古代晚期岩浆事件相关;④中元古代早期年龄组,1712 ~ 1553Ma,峰值为1556Ma,该年龄谱段代表了源区在中元古代早期存在着一期热事件;⑤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早期年龄组,2530~2347 Ma,峰值为2518Ma,该组锆石年龄与东昆仑造山带内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早期岩浆事件年龄大致相对应,表明东昆仑造山带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早期岩浆物质也为哈图沟变质地层提供了物源;⑥太古宙年龄组,3230~2763Ma,表明变复成分砾岩的物源区可能存在古太古代陆核.通过对变质岩系的碎屑锆石年龄和物源特征的分析研究,认为这套变质的沉积地层并非前人所划归的泥盆系牦牛山组,其形成时代应归属于晚震旦世.砾石成分统计和年代学测试结果表明,巴隆地区哈图沟变复成分砾岩层物质主要来源于东昆仑造山带的前寒武纪白沙河岩组、小庙岩组、万宝沟岩群等变质地层和中、新元古代深变质的花岗质片麻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东段 巴隆地区 变复成分砾岩 LA-MC-ICP-MS锆石U-Pb定年 物源
下载PDF
巴隆噶举派在玉树地区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6
3
作者 还格吉 《民族学刊》 2012年第5期84-87,96,共4页
本文通过爬梳帝师日巴及其门徒的主要事迹,阐述了在囊谦王室的大力支持下,巴隆噶举派在玉树境内一度成为诸派之尊,并由此传播于世。但是,白利王的焚寺事件,使该派在玉树乃至其它藏区的发展势头渐显缓慢,从此在囊谦王室的政教关系层面,... 本文通过爬梳帝师日巴及其门徒的主要事迹,阐述了在囊谦王室的大力支持下,巴隆噶举派在玉树境内一度成为诸派之尊,并由此传播于世。但是,白利王的焚寺事件,使该派在玉树乃至其它藏区的发展势头渐显缓慢,从此在囊谦王室的政教关系层面,开始了与珠巴噶举派轮回更替的历史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隆噶举派 珠巴噶举派 玉树地区 帝师日巴 囊谦王室
下载PDF
东昆仑造山带巴隆地区羊粪沟中酸性岩脉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徐晓波 王连训 +2 位作者 马昌前 朱煜翔 王珂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53-676,共24页
为探讨东昆仑东段巴隆羊粪沟地区中酸性岩脉的成因和演化,对采自该区的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定年和主、微量元素测定。结果显示,花岗闪长岩、正长花岗岩脉和闪长玢岩脉分别形成于(239.5±1.2)、(239.0±1.8)和(236.4±2.... 为探讨东昆仑东段巴隆羊粪沟地区中酸性岩脉的成因和演化,对采自该区的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定年和主、微量元素测定。结果显示,花岗闪长岩、正长花岗岩脉和闪长玢岩脉分别形成于(239.5±1.2)、(239.0±1.8)和(236.4±2.5)Ma,均为中三叠世岩浆活动产物。其中正长花岗岩脉富硅(SiO2平均值为76.06%)、富碱,K_(2)O/Na_(2)O为1.67,分异指数高(平均93.4);闪长玢岩脉相对贫碱,其K_(2)O/Na_(2)O为0.63,Mg#值较高(平均49)。岩石成因研究表明,正长花岗岩脉为高钾钙碱性高分异I型花岗岩,是古老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产生的岩浆分异演化作用的产物;闪长玢岩脉是由下地壳角闪岩类部分熔融产生的岩浆与幔源岩浆发生均匀混合形成。结合区域资料分析认为,阿尼玛卿洋在中三叠世晚期已经闭合,暗示东昆仑东段已进入造山后伸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造山带 巴隆地区 中酸性岩脉 中三叠世 碰撞后伸展
下载PDF
西藏拔隆铅锌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伟良 王力圆 +1 位作者 钱建利 杨选江 《矿产与地质》 2021年第3期393-401,共9页
西藏拔隆铅锌矿是近几年在冈底斯成矿带西段的找矿新发现,矿床位于冈底斯中段的隆格尔—念青唐古拉复合古岛弧带(冈底斯弧背断隆带)与措勤—申扎火山岩浆弧带两大次级构造单元接触带上。拔隆矿区含矿围岩为下白垩统则弄群火山岩,岩性为... 西藏拔隆铅锌矿是近几年在冈底斯成矿带西段的找矿新发现,矿床位于冈底斯中段的隆格尔—念青唐古拉复合古岛弧带(冈底斯弧背断隆带)与措勤—申扎火山岩浆弧带两大次级构造单元接触带上。拔隆矿区含矿围岩为下白垩统则弄群火山岩,岩性为一套中酸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矿体主要赋存在NW向—近EW向的火山岩内断裂中,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呈脉状、透镜状等,具有后生成矿的特点。成矿与早白垩世火山岩浆活动密切,铅、锌具有相同的来源,均来自于则弄群火山岩,综合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初步认为本矿床成因类型为陆相火山热液型铅锌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床 地质特征 成因浅析 西藏拔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