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bantering一词在《长日留痕》中的翻译 |
韩笑
|
《现代语文》
|
2018 |
0 |
|
2
|
语用策略调侃与讽刺的比较研究——以《红楼梦》人物对话为例 |
严爽
|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
2024 |
0 |
|
3
|
《红楼梦》中打趣描写的文学功能与文学意蕴 |
许文雪
|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3 |
0 |
|
4
|
试论言语交际中礼貌与诚挚的关系 |
王丽娜
彭漪
|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04 |
12
|
|
5
|
论当代小说的叙述反讽 |
黄擎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33
|
|
6
|
玩笑话语研究 |
涂靖
|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3
|
|
7
|
从谐谑词看苏轼的人文情怀 |
许振
安丹丹
|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4
|
|
8
|
略论稼轩谐谑词 |
范学新
|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
5
|
|
9
|
突显和抑制:玩笑话语的认知 |
涂靖
|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10
|
个性车贴的语用学解读 |
岑群霞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
2011 |
6
|
|
11
|
《文心雕龙·谐讔》——谐谑小说的理论阐释 |
孟稚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6
|
|
12
|
从语用角度看郝思嘉的“痴”与白瑞德的“逗” |
林晓英
孙飞凤
|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
1
|
|
13
|
论果戈理创作中的怪诞因素 |
孙宜学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3
|
|
14
|
论元代谐谑散曲的特征 |
王正威
|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
2004 |
5
|
|
15
|
喜剧语境中的“味外之旨”——杨绛《弄真成假》美学品格新探 |
刘琴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1
|
|
16
|
玩笑话语的语用推理机制 |
王泓
涂靖
|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1
|
|
17
|
调侃互动中的语用身份建构——以《红楼梦》人物调侃为例 |
陈为春
|
《牡丹江大学学报》
|
2020 |
2
|
|
18
|
从不礼貌言语行为角度解读王熙凤的调侃 |
刘陈艳
|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3
|
|
19
|
戏谑与丑化:论吴趼人的谴责小说 |
李永东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20
|
《围城》的戏谑性初探 |
周水涛
|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