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glasswares discovered in the underground palace of the Da Bao En Temple in the North Song Dynasty(AD960 AD1127) in Nanjing,China
1
作者 YU Ning SONG Yan +2 位作者 YANG YiMin MA QingLin WANG ChangSui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7期2006-2012,共7页
Built by the royal family in the Ming Dynasty,the Da Bao En Temple is known as the greatest temple in ancient Nanjing,whose predecessor is the Chang Gan Temple built in the Six Dynasties.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s of ... Built by the royal family in the Ming Dynasty,the Da Bao En Temple is known as the greatest temple in ancient Nanjing,whose predecessor is the Chang Gan Temple built in the Six Dynasties.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s of the Da Bao En Temple and the underground palace of Chang Gan Temple built in the North Song Dynasty(AD960 AD1127) have been appraised as one of the 10 greatest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in 2010 in China.Many artefacts discovered in the underground palace have shown their important historical meanings and scientific values,such as the Qibao King Asoka Tower,golden and silver coffins,Buddhist relics,the silk textiles,glasses,and spices etc.In this paper,stereomicroscope,SEM-EDS and LA-ICP-AES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chemical composition,microstructure and current preservation status for the unearthed glassware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glass bottle coded as TH1 and the glass calyx coded as TN5 are made of lead-silicate glass,while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glass bottle coded as TN9 is quite distinct from that of native glasswares.All three articles have been weathered in some degrees.Given the shape,it is deduced that TH1 is a typical glassware used in burying Buddhist relics at that time,TN5 a domestic glassware with typical Sassanian style,and TN9 an imported Islamic glass,providing i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culture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foreign countries in the North Song Dynas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 bao en temple chemical analysis lead glass Islamic glass culture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foreign countries
原文传递
清昭西陵隆恩殿柱头科斗拱研究
2
作者 李东祖 曹鹏 徐苏斌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4期6-10,共5页
清昭西陵建筑是清初官式建筑的典型代表。十九世纪60年代,其隆恩殿因破败被迫落架保护,大量构件被集中保存。在对隆恩殿平身科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辈学者基于清工部《工程做法》与实例的著作,发现并分析了柱头科独特的连做构件及以此引... 清昭西陵建筑是清初官式建筑的典型代表。十九世纪60年代,其隆恩殿因破败被迫落架保护,大量构件被集中保存。在对隆恩殿平身科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辈学者基于清工部《工程做法》与实例的著作,发现并分析了柱头科独特的连做构件及以此引发的构造问题,揭示了昭西陵隆恩殿柱头科的尺寸设计方法与独特的构造做法,以期厘清清初斗拱承上启下的发展流变过程,为正确解读中国建筑技术史发展环节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西陵 隆恩殿 柱头科 连做 构造
下载PDF
论《申报》中芥川龙之介文学的叙事
3
作者 谢银萍 《南大日本学研究》 2024年第1期37-57,共21页
芥川龙之介文学被鲁迅翻译介绍到中国后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申报》刊登了大量与芥川有关的文章。这些文章主要分为三类:一是芥川作品中文译本的广告宣传;二是与芥川自杀相关的评论;三是涉及夏丏尊译本... 芥川龙之介文学被鲁迅翻译介绍到中国后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申报》刊登了大量与芥川有关的文章。这些文章主要分为三类:一是芥川作品中文译本的广告宣传;二是与芥川自杀相关的评论;三是涉及夏丏尊译本《中国游记》的读者评论。本文通过对《中国游记》读者评论的详细解读,发现芥川对上海城内的描写触动了诸多中国读者的内心,这推动了他们对国内民族性与艺术等方面问题的重新审视。值得一提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中国游记》读者评论以批判为主,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的英勇形象给予当时的知识分子极大的鼓舞,同时也极大提高了民族文化自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报》 芥川龙之介 《中国游记》 城隍庙
下载PDF
从佛教词语考辨《大方便佛报恩经》的时代 被引量:4
4
作者 方一新 高列过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9-147,共9页
从12条佛教词语(短语)入手,可以考察《大方便佛报恩经》的年代。其中"观世音菩萨"、"四围陀"、"释氏宫"见于后秦译经;"大悲愿","不请友",与《大方便佛报恩经》中如来十号相同的十种... 从12条佛教词语(短语)入手,可以考察《大方便佛报恩经》的年代。其中"观世音菩萨"、"四围陀"、"释氏宫"见于后秦译经;"大悲愿","不请友",与《大方便佛报恩经》中如来十号相同的十种具体名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以及"萨遮尼乾","天宝香、天宝花(华)"和"一箭道"均见于东晋以后译经;"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最早见于东晋十六国及以后译经;"三藏九部"除《大方便佛报恩经》外,其余用例均见于南北朝以后的中土佛教典籍;"五盖十缠"最早见于南朝梁的《慈悲道场忏法》。这12条佛教词语表明,《大方便佛报恩经》不是东汉时期的文献。如果是译经,它的翻译年代当在东晋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方便佛报恩经》 佛教词语 东晋 译经
下载PDF
从甘博藏《报父母恩重经变》看唐、宋洗儿风俗 被引量:9
5
作者 胡发强 刘再聪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78-81,共4页
"三日洗儿"是我国育儿风俗之一,包含洗浴、赠赏、宴乐等内容,主要是为小儿祈福,保健因素较多,对于体质弱小的婴儿来说,则是一种考验。这一风俗至迟在唐贞观初年就已出现,到开元时已基本定型,此后盛行不衰。甘肃省博物馆藏敦... "三日洗儿"是我国育儿风俗之一,包含洗浴、赠赏、宴乐等内容,主要是为小儿祈福,保健因素较多,对于体质弱小的婴儿来说,则是一种考验。这一风俗至迟在唐贞观初年就已出现,到开元时已基本定型,此后盛行不衰。甘肃省博物馆藏敦煌所出的《报父母恩重经变》绢画部分再现了唐、宋时期的洗儿情景,为研究唐、宋洗儿及其仪式提供了极为丰富可靠的形象资料。洗儿风俗的盛行有其合理因素,但在其发展过程中,渗入了一些消极、落后因素,比如奢侈、夸富之风等,渐渐背离了洗儿礼的本质,也对当时社会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父母恩重经变 洗婴图 唐宋洗儿 洗儿钱 夸富之风
下载PDF
玄奘西行对唐代小说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青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8-75,共8页
玄奘西行所带回的“烈士池”与“大象报恩”两个西域传说在中国本土产生了强大的影响 ,中唐以后 ,它们作为小说创作的母题而被反复运用 ,产生了符合本土文化观念与审美趣味的巨大演变。论文论述了这两个母题在唐朝小说中的演变发展过程 ... 玄奘西行所带回的“烈士池”与“大象报恩”两个西域传说在中国本土产生了强大的影响 ,中唐以后 ,它们作为小说创作的母题而被反复运用 ,产生了符合本土文化观念与审美趣味的巨大演变。论文论述了这两个母题在唐朝小说中的演变发展过程 ,指出这些母题在印度、中土具有不同的发展趋向 ,不同的情节发展表现出两国文化在某些核心观念上的巨大差异 ,作为文学接受的典型例子 ,这一个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奘 《大唐西域记》 烈士池 《杜子春》 大象报恩
下载PDF
蒙古族鲁土司属寺《敕赐感恩寺碑记》考释 被引量:1
7
作者 米德昉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87-91,共5页
感恩寺为明嘉靖时期由西北蒙古族鲁氏土司建修的一座汉风结构式藏传佛教寺院,寺内现存一通刻碑,详细记述了当时修建感恩寺的各项事宜。对碑文进行考释,兼及论述碑文所涉关于鲁氏修建感恩寺的缘由、鲁氏家族的汉化和宗教信仰等问题。
关键词 敕赐感恩寺碑记 感恩寺 鲁土司家族
下载PDF
民间信仰与历史记忆的形成──以闽台保生大帝信仰的祖宫记忆为例
8
作者 范正义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78-85,共8页
南宋时期,在闽台保生大帝祖宫记忆的原初形态中,漳州龙溪县青礁慈济东宫与泉州同安县白礁慈济西宫创建于同一年,两宫均为该信仰的祖宫。宋以后,在地域认同意识的支配下,白礁慈济西宫为保生大帝信仰绝对祖宫的观点被虚构出来并在信徒中... 南宋时期,在闽台保生大帝祖宫记忆的原初形态中,漳州龙溪县青礁慈济东宫与泉州同安县白礁慈济西宫创建于同一年,两宫均为该信仰的祖宫。宋以后,在地域认同意识的支配下,白礁慈济西宫为保生大帝信仰绝对祖宫的观点被虚构出来并在信徒中得到不断地重温与强调,虚构的内容变成了普遍的社会影响,信徒群体中逐渐形成了新的"祖宫"记忆:白礁慈济西宫的建庙年代提前了一年,成为该信仰的绝对祖宫,青礁慈济东宫则逐渐被排挤出祖宫的圈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生大帝信仰 祖宫之争 祖宫记忆
下载PDF
敦煌变文“不具来生业报恩”校议
9
作者 邱震强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02-103,共2页
《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中的"不具来生业报恩"当作"不惧来生业报因"。"业报恩"不可理解,"业报因"是佛教经论中的常见搭配,且变文中旁证甚多,故"恩"当作"因"。"具&q... 《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中的"不具来生业报恩"当作"不惧来生业报因"。"业报恩"不可理解,"业报因"是佛教经论中的常见搭配,且变文中旁证甚多,故"恩"当作"因"。"具"虽可与"业报因"搭配,但不合上下文意;上下文多说地狱之可惧,且"惧(畏)因(果)"是佛教经论中的常见搭配,故"具"当作"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变文 佛经 不具来生业报恩 校议
下载PDF
四顶山奶奶庙“抱娃娃”习俗的人类学考察
10
作者 郭福亮 《泰山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24-28,共5页
安徽寿县四顶山的"顶"是与泰山信仰有关的道教建筑物的称谓,而非人们普遍认为的"山顶"的意思,每年三月十五奶奶庙庙会期间的抱娃娃习俗,是当地群众对碧霞元君信仰的一种体现。根据田野调查,对参与抱娃娃习俗的不同... 安徽寿县四顶山的"顶"是与泰山信仰有关的道教建筑物的称谓,而非人们普遍认为的"山顶"的意思,每年三月十五奶奶庙庙会期间的抱娃娃习俗,是当地群众对碧霞元君信仰的一种体现。根据田野调查,对参与抱娃娃习俗的不同角色,从许愿者、还愿者、管理者三个视角进行解读,对"抱娃娃"习俗的灵验性、功能性、象征性、仪式性进行分析,得出抱娃娃习俗是人们精神层面的认知模式,是作为文化符号嵌入民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顶山 抱娃娃 碧霞元君 庙会
下载PDF
天宝干戈 《大理上下四千年》电视系列片解说词编写课题组
11
作者 王伟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6年第7期8-10,共3页
天宝战争是唐玄宗天宝年间发生在南诏与唐王朝之间一场惨烈的战争。对于这场战争的起因、经过、影响等问题,研究者很多,相关成果也出了不少。而对当时的人们如何看待这场战争?战争给他们的后世子孙留下了什么?这些问题却很少有人问... 天宝战争是唐玄宗天宝年间发生在南诏与唐王朝之间一场惨烈的战争。对于这场战争的起因、经过、影响等问题,研究者很多,相关成果也出了不少。而对当时的人们如何看待这场战争?战争给他们的后世子孙留下了什么?这些问题却很少有人问津。笔者认为大唐天宝年间发生的这场战争,在唐朝人民心中留下的更多是伤痛的记忆。南诏人民及其子孙对此却有着不一样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诏 唐朝 天宝战争 李宓庙 南诏德化碑
下载PDF
一个富有创新的版面——《文汇报》第五版评析
12
作者 杨志顺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128-131,共4页
《文汇报》第五版有三个栏目 :一是“文汇时评” ;二是“新闻点击” ;三是“媒体观点”。“文化时评”评述当前社会关注的问题 ,针对性、指导性强 ,有力度 ;“新闻点击”点击的新闻一般配有图片、评论和资料 ,使新闻立体化 ;“媒体观点... 《文汇报》第五版有三个栏目 :一是“文汇时评” ;二是“新闻点击” ;三是“媒体观点”。“文化时评”评述当前社会关注的问题 ,针对性、指导性强 ,有力度 ;“新闻点击”点击的新闻一般配有图片、评论和资料 ,使新闻立体化 ;“媒体观点”摘录其他报纸一些作者观点 ,对启发读者思维 ,开阔读者视野有帮助。三个栏目组成一个版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汇报》 版面 栏目 创新
下载PDF
浅析宝通禅寺的建筑特点
13
作者 梅青原 《中外建筑》 2010年第10期92-93,共2页
作为我国传统建筑文化载体之一的寺院正所体现的"天人合一""宁静祥和"的文化内涵,和我国的传统文化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宝通禅寺为"市中寺",它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自然和谐,并深深地吸引着人们的注意。
关键词 宝通寺传统形制 园林布局 辩证
下载PDF
佛寺、权力与文学:论唐代慈恩寺诗的生成及诗史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怡雯 柏红秀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0-136,共7页
慈恩寺建于唐太宗朝,最初是唐代皇家祈福的寺庙,后成为玄奘译经场和京城儒释的活动场所。盛唐时伎乐文化繁盛,众多娱乐活动在此展开,慈恩寺的皇家权威性逐步消解,成为民间的游宴场所。慈恩寺诗因为景龙修文馆文士慈恩寺应制活动而兴起,... 慈恩寺建于唐太宗朝,最初是唐代皇家祈福的寺庙,后成为玄奘译经场和京城儒释的活动场所。盛唐时伎乐文化繁盛,众多娱乐活动在此展开,慈恩寺的皇家权威性逐步消解,成为民间的游宴场所。慈恩寺诗因为景龙修文馆文士慈恩寺应制活动而兴起,产生了近30首同题诗。盛唐时慈恩寺雁塔题名兴盛,促使慈恩寺诗个人书写局面的形成,呈现题材多元、情思自由的特点。慈恩寺的建立和功能的转变,带动了慈恩寺诗的产生和内容变迁。考察慈恩寺与慈恩寺诗的关系,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地理空间与文学之间的丰富关联,更深入地揭示唐代诗歌发生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恩寺 慈恩寺诗 地理空间 文学唐代诗歌史
下载PDF
北京明清皇家三大殿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闫凯 王其亨 曹鹏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16-121,128,共7页
通过对明清故宫太和殿、长陵恩殿、太庙前殿三座皇家大殿的综合比较,发现外观极为相近的三座大殿在内部结构、外部空间布局和使用功能上有一定差异,但更深入的研究则揭示以每座大殿为主体的建筑组群布局有着确定的传承关系,同时它们的... 通过对明清故宫太和殿、长陵恩殿、太庙前殿三座皇家大殿的综合比较,发现外观极为相近的三座大殿在内部结构、外部空间布局和使用功能上有一定差异,但更深入的研究则揭示以每座大殿为主体的建筑组群布局有着确定的传承关系,同时它们的使用功能也通过皇族人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而非彼此孤立。结论有助于人们深入和全面的了解明清皇家大型殿宇建筑的外在形式特征和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和殿 太庙前殿 长陵棱恩殿 功能 结构 尺度 联系
下载PDF
1874—1875年淮军援台与台湾凤山淮军昭忠祠 被引量:2
16
作者 傅德元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8-137,共10页
1874年,日本借"牡丹社事件"武装侵台,清政府派沈葆桢负责处理台湾事务。在沈葆桢请求下,李鸿章派部将唐定奎率淮军13营武装保台,挫败了日本的侵略意图,并进行台湾早期"抚番"开发。在台期间,淮军共有2000余名官兵伤... 1874年,日本借"牡丹社事件"武装侵台,清政府派沈葆桢负责处理台湾事务。在沈葆桢请求下,李鸿章派部将唐定奎率淮军13营武装保台,挫败了日本的侵略意图,并进行台湾早期"抚番"开发。在台期间,淮军共有2000余名官兵伤亡病故。为祭祀追念这些将士,清政府允准在台湾凤山修建了凤山淮军昭忠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军侵台 沈揉桢 唐定奎 淮军 凤山淮军昭忠祠
下载PDF
陆羽与灵隐寺之因缘述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竺济法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0-182,共3页
陆羽曾多次到杭州和天竺、灵隐二寺,与灵隐寺高僧道标、宝达友善,其《茶经》《天竺、灵隐二寺记》《四标诗》等所记相关内容,为灵隐乃至杭州最早或较早茶事、佛事记载,极为难得,弥足珍贵。
关键词 陆羽 天竺、灵隐二寺记 四标诗 道标 宝达
下载PDF
从多宝讲寺看藏传佛寺与汉传佛寺的建筑艺术融合
18
作者 赵欣 《台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88-92,共5页
三门多宝讲寺是浙江沿海唯一的藏传佛寺,呈现了汉藏合流的建筑艺术特征:整体上融合了汉寺的中轴线对称布局与藏式寺院的合院格局,重要藏式功能建筑如转经殿、藏式白塔等穿插其中又自成一体;建筑单体融合了藏式建筑的雄伟外形和汉寺建筑... 三门多宝讲寺是浙江沿海唯一的藏传佛寺,呈现了汉藏合流的建筑艺术特征:整体上融合了汉寺的中轴线对称布局与藏式寺院的合院格局,重要藏式功能建筑如转经殿、藏式白塔等穿插其中又自成一体;建筑单体融合了藏式建筑的雄伟外形和汉寺建筑的细腻构件,如藏式金顶与汉寺门窗的结合,藏式边玛墙结构与汉寺色彩的融合。多宝讲寺建筑的风格,在了解汉藏佛寺建筑的历史演变、丰富台州传统建筑风格、体现地方建筑文化的包容性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宝讲寺 藏传佛寺 汉传佛寺 建筑融合
下载PDF
鸡俗探源——从秦文公祠陈宝说起 被引量:1
19
作者 任建库 《古今农业》 2005年第1期101-109,共9页
鸡为祠主、绵延近两千七百年的陈宝祠和古今各地大量存在与鸡相关的民俗 ,表明鸡在我国民俗中的重要地位有深远的历史渊源。本文通过分析史前彩陶上的旋纹和玉器上的旋目神的鸟崇拜属性 ,从新的角度再次论证了鸟崇拜的广泛性和统一性。... 鸡为祠主、绵延近两千七百年的陈宝祠和古今各地大量存在与鸡相关的民俗 ,表明鸡在我国民俗中的重要地位有深远的历史渊源。本文通过分析史前彩陶上的旋纹和玉器上的旋目神的鸟崇拜属性 ,从新的角度再次论证了鸟崇拜的广泛性和统一性。认为由于实用的需要 ,被驯化和饲养的鸡因方便易得而代替难于捕猎的鸟出现在禁忌、巫术和祭祀仪式中 ,由此形成这些民俗 ,图腾观念、鸡鸣日出现象和鸡为美味几种内涵 ,是鸡俗形成的最初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俗 民俗 秦文公 陈宝祠 鸟崇拜 根源 鸡文化
下载PDF
读李鸿章《重修包孝肃祠记》
20
作者 程如峰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56-58,共3页
李鸿章捐资重建了包公祠并亲自撰写的碑文,虽寥寥数语但却折射出李鸿章的处境和心态。此碑文不失为了解研究李鸿章思想和生平的难得材料之一。
关键词 李鸿章 《重修包孝肃祠记》 碑文 包公祠 宋代 清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