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准噶尔构造带包古图组的岩石组合及其时限
1
作者 李永军 李伟 +5 位作者 王绪龙 段丰浩 朱钊 郑孟林 杨高学 张越迁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53-2063,共11页
包古图组是新疆西准噶尔增生造山带西北缘石炭纪密西西比亚纪重要沉积记录。确认其完整的沉积序列、岩石组合及其与上覆和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对解析本区晚古生代盆地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新实测的白碱滩北红山梁剖面上,出露了岩... 包古图组是新疆西准噶尔增生造山带西北缘石炭纪密西西比亚纪重要沉积记录。确认其完整的沉积序列、岩石组合及其与上覆和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对解析本区晚古生代盆地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新实测的白碱滩北红山梁剖面上,出露了岩石组合截然有别,色调区分性极强的两大套地层,上部深灰—灰黑色调“(含碳)细碎屑岩”与其下伏鲜红色调的“硅质岩-凝灰质硅质粉砂岩间夹中基性火山岩”为连续沉积(整合接触),分属包古图组和红山梁组。本文于包古图组底部和红山梁组顶部分别获得345.1 Ma和365.9 Ma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限定其时代分别为密西西比亚纪和晚泥盆世。这一新发现,不仅确立了包古图组是区内石炭纪最老地层单位,佐证了包古图组老于希贝库拉斯组这一久争悬疑,而且使得区内密西西比亚系有了完整的地层序列,揭秘了石炭系最底部的沉积建造及其岩石组合,也为完整认识泥盆纪—石炭纪这一重要时期的盆地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演化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西西比亚系包古图组 岩石组合 顶底时限 锆石U-PB年龄 西准噶尔构造带
下载PDF
西准噶尔构造带包古图地层小区上泥盆统红山梁组的建立及地质意义
2
作者 李永军 黄家瑄 +5 位作者 朱钊 王绪龙 彭南赫 郑孟林 杨高学 张越迁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5-1036,共12页
西准噶尔构造带包古图地层小区白碱滩北红山梁剖面上新发现一套晚泥盆世红色“硅质岩、粉砂质硅质岩、凝灰质硅质岩”海相沉积组合,与上覆包古图组深灰色—灰黑色含碳粉砂岩呈整合接触。经区域对比确认,该套地层显著有别于研究区乃至整... 西准噶尔构造带包古图地层小区白碱滩北红山梁剖面上新发现一套晚泥盆世红色“硅质岩、粉砂质硅质岩、凝灰质硅质岩”海相沉积组合,与上覆包古图组深灰色—灰黑色含碳粉砂岩呈整合接触。经区域对比确认,该套地层显著有别于研究区乃至整个西准噶尔构造带地层分区已发现的全部上泥盆统各组岩石地层,符合“野外可识别、界面可区别、区域可对比、图面可表达”的原则,据此新建红山梁组。本次于红山梁组枕状玄武岩、玄武岩、安山岩中分别获得365.9±5.0Ma、370.6±7.4Ma和374.6±3.6Ma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佐证其时代为晚泥盆世。红山梁组与包古图组连续沉积之确认,消除了包古图组老于希贝库拉斯组这一存疑,建立了完整的下石统地层序列,新增了包古图地层小区泥盆纪的沉积记录,为区域沉积与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泥盆统红山梁组 海相红色硅质岩组合 新建岩石地层单位 锆石U-Pb年龄 包古图地层小区 西准噶尔构造带
下载PDF
Geochronology of Baogutu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in Western Junggar area, Xinjiang of China 被引量:33
3
作者 LIU YuLin GUO LiShuang +5 位作者 LIU YuDe SONG HuiXia SONG Biao ZHANG Rui XU FaJun ZHANG YunXiao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9年第10期1543-1549,共7页
Baogutu copper deposit in Western Junggar area is a mesoscopic porphyry deposit found in recent years. Study on its geochronology will help further understand ore genesis and regional ore-forming pattern. A series of ... Baogutu copper deposit in Western Junggar area is a mesoscopic porphyry deposit found in recent years. Study on its geochronology will help further understand ore genesis and regional ore-forming pattern. A series of small quartz-diorite and granodiorite stocks outcrop at Baogutu area, numbered I―X according to their size. A detailed exploration on Number V stock confirmed it as a mesoscopic scale copper deposit, and various exploration work has been carried out on other stocks with ore-forming evidence. This paper studies geochronology of Number V stock using zircon SHRIMP U-Pb and single mineral K-Ar method. Twenty-five SHRIMP ages yield two 206Pb/238U weighed mean ages of 335.6 ± 7.8 Ma and 311.4 ± 3.3 Ma respectively. The older date is considered to be inherited zircon from either surrounding rock tuff or deep granitoid batholith, whereas the younger date is the formation age of ore-bearing intrusion. K-Ar ages of ore-forming biotites, 296.0 ± 3.7 Ma and 297.3 ± 3.8 Ma, in combination with Re-Os age of molybdenite, 310 Ma, confirm the ore-forming age of 310-296 Ma. Granophyre and dioritic porphyrite dikes cut Number V stock and their K-Ar ages range from 278 to 240 Ma, which confine the lower boundary of the mineralization. The framework of Baogutu ore-forming geochrono-logy can be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se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ogutu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U-PB K-AR GEOCHRONOLOGY
原文传递
Significance of native arsenic in the Baogutu gold deposit, western Junggar, Xinjiang, NW China 被引量:17
4
作者 AN Fang & ZHU YongFeng The Key Laboratory of Orogenic Belts and Crustal Evolut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School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9年第10期1744-1749,共6页
Native arsenic together with comb quartz and stibnite is found in the Baogutu gold deposit, western Junggar (Xinjiang), NW China. It is anhedral with various grain size (<0.001 to 2 mm), and contains 98 wt% to 98.7... Native arsenic together with comb quartz and stibnite is found in the Baogutu gold deposit, western Junggar (Xinjiang), NW China. It is anhedral with various grain size (<0.001 to 2 mm), and contains 98 wt% to 98.7 wt% As. Micro-granular electrum, the main auriferous mineral in the Baogutu gold deposit, is commonly enclosed in or closely accompanied by native arsenic. Three ore-forming paragenetic stages could be identified. Native arsenic mainly formed at stage II which is also the major stage for gold deposition. Mineral assemblage formed at this stage is native arsenic-stibnite-electrum-arseno- pyrite-miargyrite-freibergite-pyrrhotite-pyrite. Based on native arsenic and its coexisting minerals, the temperature (230 to 170℃), oxygen fugacity (logfO2 = -42―-56.5) and sulfur fugacity (logf S2 = -13.3― -16.6) of stage II are estimated. From stage I to stage II, the temperature, sulfur fugacity and S2- concentration of hydrothermal fluid decrease obviously, whereas the As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Coexistence with native arsenic of electrum and its contents of 0.5 wt%―1.3 wt% As suggest that As is important to transport Au when S2- concentration decrease in hydrothermal fluid. Crystallization of native arsenic induced the deposition of electrum and consequently the formation of the Baogutu gold depos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准噶尔 砷金矿 金矿床 新疆 中国 二阶段估计 西北 浓度增加
原文传递
西准噶尔包古图地区地层火山岩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72
5
作者 郭丽爽 刘玉琳 +3 位作者 王政华 宋达 许发军 苏犁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71-477,共7页
包古图地区位于西准噶尔东南部,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石炭系太勒古拉组、包古图组和希贝库拉斯组,为一套巨厚的半深海相-大陆坡相火山-火山碎屑沉积建造。这套地层的时代归属和地层层序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报导了包古图地区实测地... 包古图地区位于西准噶尔东南部,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石炭系太勒古拉组、包古图组和希贝库拉斯组,为一套巨厚的半深海相-大陆坡相火山-火山碎屑沉积建造。这套地层的时代归属和地层层序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报导了包古图地区实测地层剖面,并从太勒古拉组玄武岩和包古图组及希贝库拉斯组凝灰岩中分别选出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57.5±5.4Ma、332.1±3.0Ma和336.3±2.5Ma。由此确定这套地层属于早石炭世的杜内阶到维宪阶,由下到上依次为太勒古拉组、包古图组和希贝库拉斯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准噶尔 包古图 火山岩 锆石 U-PB年代学
下载PDF
新疆包古图斑岩型铜钼矿床容矿岩石及蚀变特征 被引量:55
6
作者 申萍 沈远超 +6 位作者 刘铁兵 张锐 王京彬 张云孝 孟磊 王丽娟 汪疆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77-792,共16页
新疆包古图斑岩型铜钼矿床位于西准噶尔晚古生代达拉布特岛弧南部。根据容矿岩石、热液蚀变和矿化特点,结合成矿元素Cu-Mo-(Au)组合特征,认为该矿床是斑岩型铜钼矿床。研究识别出含矿岩体是一个岩性和岩相复杂的中性斑岩体,岩性主要为... 新疆包古图斑岩型铜钼矿床位于西准噶尔晚古生代达拉布特岛弧南部。根据容矿岩石、热液蚀变和矿化特点,结合成矿元素Cu-Mo-(Au)组合特征,认为该矿床是斑岩型铜钼矿床。研究识别出含矿岩体是一个岩性和岩相复杂的中性斑岩体,岩性主要为闪长岩、似斑状(石英)闪长岩、(石英)闪长玢岩、隐爆角砾岩和各种脉岩,有少量的花岗闪长岩,岩相从岩体中心向外依次为中心相、主体相和边缘相,稍晚形成的深部隐爆相叠加在上述各岩相上。浸染状和细脉浸染状矿化赋存于岩体各岩相尤其是深部隐爆相中,少量赋存于围岩中。热液蚀变填图和研究显示,蚀变从岩体中心向外依次为由钾硅酸盐化和石英绢云母化组成的叠加带、角岩化带和青磐岩化带,与Hollister的模式类似。矿体主要赋存于叠加带中,部分赋存于角岩化带中。包古图斑岩型铜钼矿床中性岩浆-流体活动控制着岩体的蚀变与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铜钼矿床 中性斑岩体 闪长岩 蚀变分带 包古图 西准噶尔
下载PDF
新疆包古图斑岩铜矿矿床地质特征 被引量:107
7
作者 宋会侠 刘玉琳 +3 位作者 屈文俊 宋彪 张锐 成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981-1988,共8页
新发现的包古图斑岩铜矿床位于准噶尔盆地西缘,达尔布特断裂以南的包古图地区。通过对 V 号主要赋矿岩体及钻孔岩心的野外和镜下观察,研究了矿体矿化情况、蚀变分带特征和矿石组合。对该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分类研究表明,主成矿期成矿温度... 新发现的包古图斑岩铜矿床位于准噶尔盆地西缘,达尔布特断裂以南的包古图地区。通过对 V 号主要赋矿岩体及钻孔岩心的野外和镜下观察,研究了矿体矿化情况、蚀变分带特征和矿石组合。对该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分类研究表明,主成矿期成矿温度在180℃~450℃,包裹体的形成压力多在1~9MPa。由此得出的斑岩体的侵位深度在100~600m。黄铜矿和黄铁矿的δ^(34)S 变化范围分别是-2.4‰~-0.8‰和-2.7‰~+0.7‰。对该矿床的初步研究认为,矿床是在埃达克质岩浆侵位到地壳浅部冷却成岩后,经历了两期含矿热液的作用而成矿的。早期形成 Cu、Fe、Mo、Zn 的硫化物矿物,可划分为4个成矿阶段;晚期形成 Cu-Te-Bi-Au-Ag 的复杂矿物组合。早期矿化形成的辉钼矿 Re-Os 年龄是310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古图 斑岩铜矿 矿床地质 流体包裹体 硫同位素
下载PDF
新疆包古图Ⅲ号岩体岩石学和锆石SHRIMP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魏少妮 程军峰 +2 位作者 喻达兵 郑波 朱永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2-222,共11页
野外地质观测表明,包古图Ⅲ号岩体由两部分组成(北部的Ⅲ-1和南部的Ⅲ-2),Ⅲ-1的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Ⅲ-2的岩性为石英闪长岩、闪长岩和少量辉石闪长岩。挑选Ⅲ-1岩体中部新鲜石英闪长岩样品,测得其锆石SHRIMP年龄为(313&#... 野外地质观测表明,包古图Ⅲ号岩体由两部分组成(北部的Ⅲ-1和南部的Ⅲ-2),Ⅲ-1的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Ⅲ-2的岩性为石英闪长岩、闪长岩和少量辉石闪长岩。挑选Ⅲ-1岩体中部新鲜石英闪长岩样品,测得其锆石SHRIMP年龄为(313±3)Ma。包古图Ⅰ、Ⅱ、Ⅲ-1、Ⅳ、Ⅴ号岩体具有相似的形成时间,集中在310-325 Ma,成矿作用发生在岩浆演化的晚期(316-310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闪长岩 SHRIMP年龄 包古图 西准噶尔 新疆
下载PDF
新疆包古图斑岩铜矿床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来源——来自硫、氢和氧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志欣 杨富全 +4 位作者 闫升好 张锐 柴凤梅 刘锋 耿新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07-716,共10页
包古图大型斑岩铜矿位于准噶尔盆地西缘。铜矿化主要呈浸染状、细脉浸染状分布于似斑状(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隐爆角砾岩和少量花岗闪长岩中。依据矿脉的穿插关系和矿物组合,成矿过程经历了黑云母-钾长石-钠长石阶段、石英-硫化物阶... 包古图大型斑岩铜矿位于准噶尔盆地西缘。铜矿化主要呈浸染状、细脉浸染状分布于似斑状(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隐爆角砾岩和少量花岗闪长岩中。依据矿脉的穿插关系和矿物组合,成矿过程经历了黑云母-钾长石-钠长石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矿脉中石英的δDSMOW值介于-107‰~-86‰,δ18OSMOW值变化于11.3‰~16.2‰,δ18OH2O值为4.4‰~9.3‰,表明成矿流体来源为深源的岩浆水。硫化物的δ34S值介于-5.1‰~0.7‰,平均为-1.8‰,表明硫来源于深部岩浆或地幔。结合Ⅱ、Ⅲ和Ⅴ号含矿岩体锆石LA-ICP-MSU-Pb年龄及辉钼矿Re-Os年龄,推断包古图铜矿床成矿作用发生在晚石炭世,与中酸性斑岩体的侵入有密切成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成矿流体 斑岩铜矿 包古图 新疆
下载PDF
新疆哈图-包古图金铜矿集区锆石年龄及成矿特点 被引量:43
10
作者 申萍 沈远超 +3 位作者 潘成泽 潘鸿迪 代华五 孟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879-2893,共15页
晚古生代,新疆西准噶尔地区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和广泛的金、铜成矿作用,形成了哈图-包古图大型金铜矿集区。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量表明,含矿闪长岩体形成于312.3±2.2Ma~332.0±2.8Ma,矿集区岩浆活动及其成矿作用发... 晚古生代,新疆西准噶尔地区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和广泛的金、铜成矿作用,形成了哈图-包古图大型金铜矿集区。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量表明,含矿闪长岩体形成于312.3±2.2Ma~332.0±2.8Ma,矿集区岩浆活动及其成矿作用发生在石炭纪。哈图-包古图矿集区成矿作用有4个显著特点:(1)地幔流体活动强烈;(2)构造应力转化快速;(3)拉斑系列和钙碱性系列岩浆成矿;(4)多种矿化类型集中发育等。哈图-包古图矿集区发育石英脉型-蚀变岩型金矿床、斑岩型铜矿床和同期的石英脉型-蚀变岩型金矿床以及热液脉型铜金矿床的成矿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SHRIMP U-Pb年龄 成矿系列 哈图-包古图矿集区 西准噶尔
下载PDF
论西准噶尔石炭系希贝库拉斯组与包古图组的新老关系 被引量:34
11
作者 李永军 佟丽莉 +3 位作者 张兵 刘静 张天继 王军年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0-136,共7页
新疆西准噶尔达尔布特断裂南的石炭系希贝库拉斯组与包古图组新老关系争议已久.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新发现,包古图组呈角度不整合伏于希贝库拉斯组之下,于包古图组获LA-ICP-MS锆石U-Pb年龄(345.6±6.2)Ma,与本组化石时代基本一致... 新疆西准噶尔达尔布特断裂南的石炭系希贝库拉斯组与包古图组新老关系争议已久.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新发现,包古图组呈角度不整合伏于希贝库拉斯组之下,于包古图组获LA-ICP-MS锆石U-Pb年龄(345.6±6.2)Ma,与本组化石时代基本一致,确认包古图组时代为早石炭世.希贝库拉斯组灰岩砾石中发现的化石组合与包古图组中化石组合相同,且含化石的灰岩砾石之岩性与包古图组中相同,证明砾石来自包古图组,因而不能指示希贝库拉斯组的沉积时代.包古图组褶皱的强烈程度与样式复杂程度明显强于希贝库拉斯组,可肯定希贝库拉斯组新于包古图组.这一结论为正确确立本区地层层序,建立区域地层格架和大区地层对比提供了重要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准噶尔 石炭系 希贝库拉斯组 包古图组 新老关系
下载PDF
新疆包古图金矿中发现的自然铋及其找矿勘探意义 被引量:25
12
作者 郑波 安芳 朱永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26-1436,共11页
包古图金矿Ⅺ区位于新疆西准噶尔包古图地区,为富金属硫化物脉型金矿床,其赋矿围岩为下石炭统希贝库拉斯组凝灰岩和安山岩。成矿过程可划分为热液演化期和表生氧化期,其中热液演化期是主要的金矿化期,由三个热液演化阶段组成:(Ⅰ)石英-... 包古图金矿Ⅺ区位于新疆西准噶尔包古图地区,为富金属硫化物脉型金矿床,其赋矿围岩为下石炭统希贝库拉斯组凝灰岩和安山岩。成矿过程可划分为热液演化期和表生氧化期,其中热液演化期是主要的金矿化期,由三个热液演化阶段组成:(Ⅰ)石英-硫化物阶段,形成不含金的石英-硫化物脉,主要矿物组合为石英-毒砂-黄铁矿-黄铜矿,成矿流体的温度为460~510℃,logf_(s_2)=-4.8~-6.4;(Ⅱ)硫化物-金-铋阶段,该阶段早期形成毒砂-黄铁矿组合,流体温度为420~470℃,logf_(s_2)=-5.2~-7.0,晚期沉淀了黄铜矿-辉铋矿-自然铋-自然金组合,是主要的金矿化阶段;(Ⅲ)钠长石-方解石阶段,在围岩中形成以钠长石为主,含少量方解石和石英的细脉。自然铋通常以熔滴状、不规则粒状被毒砂、黄铜矿和黄铁矿包裹,呈脉状充填于毒砂和闪锌矿裂隙中。自然金是该矿中主要的含金矿物,与自然铋共生或在自然铋中呈出溶结构,自然铋常被辉铋矿部分或全部交代。在热液演化早期(阶段Ⅰ)铋主要以Bi_2S_2(OH)_2~0、HBi_2S_4^-的形式运移,随着热液温度和硫逸度的变化Bi_2S_2(OH)_2~0、HBi_2S_4^-分解形成自然铋,但此时热液的温度(420~470℃)高于自然铋的熔点271℃,因此,自然铋主要呈熔融状态存在于热液中,熔融态的自然铋吸附热液中的金形成Bi-Au熔体体系,随着温度下降,Bi-Au熔体固结形成自然铋-自然金组合。成矿体系温度下降,液态Bi-Au合金结晶并分解是包古图金矿的重要成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铋 金矿化 包古图 西准噶尔 新疆
下载PDF
新疆西准噶尔达尔布特断裂带南包古图组安山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及地质时代 被引量:38
13
作者 佟丽莉 李永军 +3 位作者 张兵 刘静 庞振甲 王军年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6-230,共5页
对达尔布断裂带南包古图组安山岩中锆石进行LA-ICP-MS测年,获得锆石U-Pb年龄(345.6±6.2) Ma,MSWD=1.14.据此确定该安山岩形成于早石炭世,为包古图组时限约束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包古图组与上覆希贝库拉斯组新老关系确认等提供佐证.
关键词 西准噶尔 早石炭世 安山岩 LA-ICP—MS锆石U—Pb测年
下载PDF
新疆包古图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安芳 朱永峰 +1 位作者 魏少妮 郑波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61-775,共15页
包古图地区是新疆西准噶尔重要的金矿集区之一,根据矿床地质和矿化类型,可将区内金矿化分为2类:以阔个沙也金矿床(包古图金矿Ⅰ~Ⅳ号点)为代表的石英脉型金矿化,产于部分中酸性斑岩体周边地层中,赋矿围岩为下石炭统包古图组凝灰质... 包古图地区是新疆西准噶尔重要的金矿集区之一,根据矿床地质和矿化类型,可将区内金矿化分为2类:以阔个沙也金矿床(包古图金矿Ⅰ~Ⅳ号点)为代表的石英脉型金矿化,产于部分中酸性斑岩体周边地层中,赋矿围岩为下石炭统包古图组凝灰质砂岩、凝灰岩等,围岩蚀变以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毒砂化和碳酸盐化为主,矿体为黄铁矿-石英脉型、辉锑矿-石英脉型和自然砷-石英脉型或石英网脉型/蚀变岩型,受NE向断裂控制,与矿区密集分布的中酸性脉岩伴生,主要矿物组合为黄铁矿-毒砂-自然砷-辉锑矿-自然金-银金矿,矿化元素组合为Au-As-Sb,是中酸性斑岩系统热液演化晚期的产物;另一类金矿化产于中酸性斑岩与下石炭统火山-沉积地层的接触带中,以包古图金矿Ⅺ号点为代表,矿体为石英-硫化物脉型,矿物组合为黄铁矿-毒砂-自然铋-辉铋矿-自然金-黄铜矿,是斑岩系统热液演化较早期的产物.结合已有研究资料,可将区内金矿床的成矿模型总结如下:斑岩岩浆系统演化晚期分异出含Au-Cu-Bi-As-Sb的岩浆热液,在岩体内部形成斑岩型铜矿化,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形成高温石英-硫化物脉型Au-As-Bi矿化,部分含矿热液随中酸性岩脉向外围迁移,并逐渐与大气水混合,最终在NE向断裂中形成石英脉型Au-As-Sb矿化.基于此成矿模型,认为包古图地区金矿找矿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中酸性斑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和斑岩体外围NE向断裂(中酸性脉岩)密集分布区,尤其是As-Sb、As-Bi化探异常叠加区.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对比显示,包古图金矿成矿系统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成矿系统非常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地质特征 成矿规律 金矿 包古图 西准噶尔
下载PDF
西准噶尔包古图Ⅰ号岩体的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8
15
作者 尹继元 陈文 +5 位作者 肖文交 罗勇 张斌 杨莉 喻顺 徐翠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54-1768,共15页
西准噶尔包古图地区发育一些小型的闪长质岩体。前人对这些小岩体开展了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研究,然而,其成因机制和构造背景仍然存在争议,阻碍了区域构造演化和成矿作用的认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包古图I号岩体为研... 西准噶尔包古图地区发育一些小型的闪长质岩体。前人对这些小岩体开展了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研究,然而,其成因机制和构造背景仍然存在争议,阻碍了区域构造演化和成矿作用的认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包古图I号岩体为研究对象,有望揭示包古图岩体的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显示,包古图I号岩体形成于(313.8±1.1)Ma。包古图I号闪长岩体以富SiO_2(58.0%~59.0%)、Al_2O_3(16.6%~17.4%)和Sr(757×10^(-6)~882×10^(-6)),低的Y(14.6×10^(-6)~15.7×10^(-6))和Yb(1.51×0^(-6)~1.60×0^(-6))质量分数为特征,具有高的Sr/Y(50~59)值和弱的Eu异常,类似于俯冲成因的埃达克岩。另外,这些闪长岩具有较高的Mg(w(MgO)=3.46%~3.77%,Mg#=52.8~53.2),高的Cr(63.8×10^(-6)~74.7×10^(-6))和Ni(45.2×10^(-6)~49.8×10^(-6))质量分数,亏损HFSE(Nb,Ta和Ti)。该闪长质岩体可能由俯冲的板片熔体与上覆地幔相互作用而成。它的形成可能与西准噶尔地区晚石炭世的洋脊俯冲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准噶尔 包古图I号岩体 埃达克岩 洋脊俯冲 地球化学
下载PDF
ASTER数据在浅覆盖区蚀变遥感异常信息提取中的应用-以新疆西准噶尔包古图斑岩铜矿岩体为例 被引量:82
16
作者 耿新霞 杨建民 +1 位作者 张玉君 姚佛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4-191,I0003,共9页
遥感卫星的多光谱数据应用于找矿已取得显著成效,2004年7月中国卫星地面站开始提供ASTER(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高级星载热发射反照辐射计)数据,因涵盖波长范围宽[VNIR(Visible and Near In... 遥感卫星的多光谱数据应用于找矿已取得显著成效,2004年7月中国卫星地面站开始提供ASTER(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高级星载热发射反照辐射计)数据,因涵盖波长范围宽[VNIR(Visible and Near Infra-red)、SWIR(Short wave-length Infra-red)、TIR(Thermal Infra-red)]、波段多(14个波段)、性价比合理等因素,ASTER数据的研究迅速发展。长久以来,对覆盖区进行蚀变遥感异常信息提取一直是遥感找矿的关注点之一。笔者等利用ASTER数据对浅覆盖区——包古图斑岩铜矿的Ⅱ号、Ⅴ号斑岩体进行蚀变遥感异常提取,提取的蚀变异常与野外地质情况吻合性好。分别提取了光谱特征谱带差异明显的2组蚀变矿物的异常信息:第一组是蒙脱石、埃洛石、伊利石与绢云母;第二组是方解石、黑云母与绿泥石。提出了需要进一步工作的异常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TER(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数据 浅覆盖区 蚀变遥感 异常 蚀变矿物分类 包古图铜矿 新疆
下载PDF
西准噶尔南部石炭纪地层层序及古地理演化 被引量:30
17
作者 纵瑞文 龚一鸣 王国灿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6-233,共18页
西准噶尔南部石炭系希贝库拉斯组、包古图组和太勒古拉组自创名以来,其地层层序和时代已争论了近半个世纪,其主要原因在于对三个组的岩性组合特征认识不够全面,经常误用其他地质单元中的古生物或年代学证据来限定这三个组的时代,从而导... 西准噶尔南部石炭系希贝库拉斯组、包古图组和太勒古拉组自创名以来,其地层层序和时代已争论了近半个世纪,其主要原因在于对三个组的岩性组合特征认识不够全面,经常误用其他地质单元中的古生物或年代学证据来限定这三个组的时代,从而导致出现多种层序和时代的划分意见。此次研究在1∶25万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重新测制了三个组的层型剖面,并结合区域上大量的辅助剖面和路线地质调查,厘定了三个组的定义、特征及分布范围。根据在层型剖面附近组与组界线处发现的冲刷构造和粒序层理等重要的示顶沉积构造,确定了三个组的层序关系自下而上分别为希贝库拉斯组、包古图组和太勒古拉组。三个组中的"化石混杂"现象是由于人为地层划分错误造成的,误将其他地层单元中的化石认作这三个组的内容。经厘定,这三个组中只有早石炭世的化石最为可靠,结合新发现的植物化石材料,希贝库拉斯组的时代为维宪早期,包古图组为维宪晚期,太勒古拉组为维宪末期至谢尔普霍夫期。根据三个组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认为西准噶尔南部在早石炭世维宪期浊流流向NE,从维宪末期开始浊流流向SW。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西准噶尔南部石炭纪古地理演化过程,认为西准噶尔南部晚古生代残余洋盆在早石炭世接受充填,希贝库拉斯组的粗碎屑岩代表了充填作用的开始,至太勒古拉组上段粗碎屑岩的出现,表明残余洋盆已经基本填满。西准噶尔残余洋盆最终闭合是在晚石炭世晚期,以佳木河组磨拉石及陆相火山岩的出现为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系 希贝库拉斯组 包古图组 太勒古拉组 地层层序与时代 古地理演化 西准噶尔
下载PDF
新疆西准噶尔包古图组凝灰岩锆石SHRIMP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2
18
作者 安芳 朱永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37-1445,共9页
西准噶尔地区出露巨厚层的下石炭统火山-沉积岩,包括太勒古拉组、包古图组和希贝库拉斯组,前人主要通过生物化石来确定各组之间的层位关系,并存在争论。本文对包古图金矿区包古图组中3个蚀变凝灰岩样品开展的锆石SHRIMF年代学研究表明,... 西准噶尔地区出露巨厚层的下石炭统火山-沉积岩,包括太勒古拉组、包古图组和希贝库拉斯组,前人主要通过生物化石来确定各组之间的层位关系,并存在争论。本文对包古图金矿区包古图组中3个蚀变凝灰岩样品开展的锆石SHRIMF年代学研究表明,凝灰岩的年龄分别为328.4Ma(MSWD=0.72)、342.6Ma(MSWD=0.76)和336.5Ma(MSWD=1.6)。结合太勒古拉组年代学数据和下石炭统火山-沉积地层的分布关系,确定西准噶尔下石炭统火山-沉积地层从下到上依次为:希贝库拉斯组、包古图组和太勒古拉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灰岩 锆石SHRIMP 包古图组 西准噶尔 新疆
下载PDF
新疆包古图斑岩铜矿伴生元素金和银赋存状态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宋会侠 郭国林 +1 位作者 焦学军 刘玉琳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9-334,共6页
新疆西准噶尔包古图斑岩铜矿床Au平均含量0.25g/t,Ag为2.56g/t,Cu为0.30%,属于富金斑岩铜矿。伴生金和银矿化作用有两期:早期为斑岩矿化,形成了Cu-Mo-Au矿化组合,是主矿化期;后期叠加了Cu-Au-Ag-Te-Bi矿化,规模不大,出露于矿床的局部部... 新疆西准噶尔包古图斑岩铜矿床Au平均含量0.25g/t,Ag为2.56g/t,Cu为0.30%,属于富金斑岩铜矿。伴生金和银矿化作用有两期:早期为斑岩矿化,形成了Cu-Mo-Au矿化组合,是主矿化期;后期叠加了Cu-Au-Ag-Te-Bi矿化,规模不大,出露于矿床的局部部位,但对矿石起到了加富作用。通过对钻孔薄片和光薄片的镜下观察及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认为早期矿化中Au和Ag主要呈固溶体形式存在于硫化物中,分布比较均匀,基本上不出现独立矿物,Au含量明显高于Ag;晚期矿化形成了复杂的Cu-Au-Ag-Te-Bi矿物,矿石呈浸染状和脉状叠加在早期矿化之上,以银矿物为主,与多种碲铋类矿物共生,主要银矿物有碲银矿、铋-碲银矿(?)、银-辉碲铋矿(?)、银-硫铋铜矿、银金矿等。晚期矿化规模不大,但对于提高矿床的经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包古图 斑岩铜矿 伴生金银 赋存状态
下载PDF
西准噶尔包古图富镁闪长质岩墙的时代、地球化学特征以及铜金成矿意义 被引量:11
20
作者 尹继元 陈文 +6 位作者 喻顺 龙晓平 袁超 张彦 李洁 孙敬博 刘新宇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30-1043,共14页
西准噶尔包古图地区广泛发育富镁闪长质岩墙。对这些岩墙进行角闪石Ar-Ar和锆石U-Pb定年分别获得(313.1±3.5)Ma和(316.3±3.8)Ma的年龄,显示其主要形成于晚石炭世。闪长质岩墙以富Si(SiO2=56.8%~62.9%)、Mg(MgO=2.39%~4.04%... 西准噶尔包古图地区广泛发育富镁闪长质岩墙。对这些岩墙进行角闪石Ar-Ar和锆石U-Pb定年分别获得(313.1±3.5)Ma和(316.3±3.8)Ma的年龄,显示其主要形成于晚石炭世。闪长质岩墙以富Si(SiO2=56.8%~62.9%)、Mg(MgO=2.39%~4.04%、Mg#=54-62)、Cr(Cr=30×10-6~80×10-6)、Ni(Ni=20×10-6~62×10-6)为特征,具有弱的Eu负异常和高Sr/Y比值(36~44),强烈亏损HREE(Yb=1.32×10-6~1.54×10-6、Y=13.1×10-6~15.5×10-6),富集LILE(K、Sr、Ba),亏损HFSE(Nb、Ta、Ti)。这些特点显示,这些闪长质岩墙可能是由俯冲的板片熔体与地幔橄榄岩反应而成,与洋脊俯冲有关。而闪长质岩墙的形成过程也有利于铜金矿床的形成,显示该区有良好的成矿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古图 富镁闪长岩 岩墙 锆石U-Pb 角闪石Ar-Ar 铜金矿化 LA-ICP-M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