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鲍照诗的情感气势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金明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43-45,共3页
鲍照的诗歌具有浓烈昂扬、刚健有力的情感气势。在营造诗的情感气势方面;他不仅善于蓄势,以形成强大的情感张力,而且善于发势,以形成激荡的情感冲力,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
关键词 鲍照诗 感情气势 情感张力
下载PDF
鲍照拟乐府与文人乐府体的建构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大顺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3-49,共7页
鲍照是晋宋诗坛创作乐府诗最多的诗人,他的拟乐府,在继承曹植、陆机拟乐府模式基础上进行创变:以乐府旧题裁己意,在古题中遇今事、见新意、抒真情,进一步强化了文人乐府诗的主体精神和对社会现实的强烈观照,突出“作诗”的立场。在鲍照... 鲍照是晋宋诗坛创作乐府诗最多的诗人,他的拟乐府,在继承曹植、陆机拟乐府模式基础上进行创变:以乐府旧题裁己意,在古题中遇今事、见新意、抒真情,进一步强化了文人乐府诗的主体精神和对社会现实的强烈观照,突出“作诗”的立场。在鲍照拟乐府创作实践的积极引领下,文人拟乐府作为一种区别于文人徒诗的诗歌体式逐渐得以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照 拟乐府 作诗立场 文人乐府体 建构
下载PDF
“总四家而擅美,跨两代而孤出” ——钟嵘《诗品》对鲍照的接受 被引量:1
3
作者 罗春兰 《殷都学刊》 2006年第1期47-50,共4页
钟嵘在《诗品》中高度地评价了鲍照的成就:“总四家而擅美,跨两代而孤出”,并以“諔诡、靡嫚、骨节、驱迈”准确地概括了鲍照的诗歌风格,对鲍诗“贵尚巧似,不避危仄”的创作倾向也提出批评。钟嵘首次对鲍诗的诗歌源流、风格特征、生平... 钟嵘在《诗品》中高度地评价了鲍照的成就:“总四家而擅美,跨两代而孤出”,并以“諔诡、靡嫚、骨节、驱迈”准确地概括了鲍照的诗歌风格,对鲍诗“贵尚巧似,不避危仄”的创作倾向也提出批评。钟嵘首次对鲍诗的诗歌源流、风格特征、生平际遇、诗史地位等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对后世的鲍照接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嵘 鲍照 《诗品》 诗歌
下载PDF
浅谈鲍照的乐府诗 被引量:1
4
作者 孔庆蓉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年第6期99-100,共2页
鲍照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杰出作家,他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多种多样的创作手法来塑造诗歌形象,边塞、军旅、游宦、以及艰辛生活中的种种体验,都能表现出诗人慷慨磊落的个性。他的作品思想内容深刻,感情色彩强烈,给读者以惊心动魄的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 鲍照 乐府诗 感慨 抒情性
下载PDF
鲍照几首诗歌写作时间的再认识 被引量:1
5
作者 丁福林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54-57,共4页
由于现存材料的缺乏,南朝杰出诗人鲍照的生平经历及大多数诗文的创作时间历来存在着较多的疑点,也给后人研究他的创作带来了诸多的困难。本文结合刘宋时期的政治军事形势,以及诗人自身的行踪和思想状况,对他历来颇引起学术界争议的几首... 由于现存材料的缺乏,南朝杰出诗人鲍照的生平经历及大多数诗文的创作时间历来存在着较多的疑点,也给后人研究他的创作带来了诸多的困难。本文结合刘宋时期的政治军事形势,以及诗人自身的行踪和思想状况,对他历来颇引起学术界争议的几首诗歌进行了分析考察,并提出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照 诗歌 创作时间
下载PDF
主体色彩映照下的乐府诗作——鲍照乐府诗风格述论
6
作者 沈玲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3-87,140,共6页
鲍照所有的乐府诗作均是自我观照,自述情怀之作,诗的主体色彩强烈而浓厚。他刻画的种种人物形象,笔下描绘的种种情事,都是因为人生艰难与不幸的种种经历而起,隐藏在诗歌背后的是“我”,抒发的是诗人自己对人生无穷无尽的感喟。鲍照乐府... 鲍照所有的乐府诗作均是自我观照,自述情怀之作,诗的主体色彩强烈而浓厚。他刻画的种种人物形象,笔下描绘的种种情事,都是因为人生艰难与不幸的种种经历而起,隐藏在诗歌背后的是“我”,抒发的是诗人自己对人生无穷无尽的感喟。鲍照乐府诗是抒情性诗歌,也是叙事性作品,它们与强烈的主体抒情色彩相联。鲍照乐府诗创作采用了流动的叙事方法,与他亦雅亦俗的乐府诗体相应,诗的语言也兼具雅俗。这些艺术风格极大地影响了后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照 乐府诗 主体色彩 叙事方法 语言 影响
下载PDF
“文学宗府,驰名海内”——鲍照在隋唐的接受述论
7
作者 罗春兰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5-69,共5页
本文主要陈述鲍照在隋唐为读者所接受的状况,并对其原因进行全面探析。鲍照在隋唐时期得到充分首肯和接受,成为其接受史上的高峰期,这主要是因为鲍照的创作切合了隋唐人的期待视野,同时,鲍照资料在隋唐的广泛传播,也为其广为接受提供了... 本文主要陈述鲍照在隋唐为读者所接受的状况,并对其原因进行全面探析。鲍照在隋唐时期得到充分首肯和接受,成为其接受史上的高峰期,这主要是因为鲍照的创作切合了隋唐人的期待视野,同时,鲍照资料在隋唐的广泛传播,也为其广为接受提供了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 鲍照 传播 接受 期待视野
下载PDF
论鲍照赋的情感形态
8
作者 陈洪娟 《济宁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20-22,35,共4页
在南朝门阀制度森严和复杂政治矛盾的社会背景下,鲍照的理想与现实形成巨大反差,抑郁不平之气凝结于心,形成真实的、强大的情感力量,推动着他的辞赋创作。虽其辞赋创作仅10篇,但赋中情感形态丰富而动人,它们有奋争的激情、有无奈的悲概... 在南朝门阀制度森严和复杂政治矛盾的社会背景下,鲍照的理想与现实形成巨大反差,抑郁不平之气凝结于心,形成真实的、强大的情感力量,推动着他的辞赋创作。虽其辞赋创作仅10篇,但赋中情感形态丰富而动人,它们有奋争的激情、有无奈的悲概、有向往的超逸,其情其感在南朝赋作一片矫情柔态的庸音中独树一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照 情感形态
下载PDF
从李贺诗歌风格看怪奇派诗人对鲍照的接受
9
作者 罗春兰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76-80,94,共6页
面对“极盛难继”的局面,中唐诗人寻求突破的策略是创新求奇,为其接受鲍照奠定了心理动因。其代表诗人李贺之诗“奇诡”、“瑰丽”,鬼气弥漫,偏嗜乐府,均最能见出其与鲍照之间的渊源关系。
关键词 怪奇诗派 鲍照 李贺 接受
下载PDF
论鲍照诗文的动态性特征
10
作者 韦晖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9年第5期104-106,共3页
关于鲍照诗文的动态性特征,历来各家多有简要论及,虽表述不同,但观点相近。试从诗人个性、意象选择、诗歌形式等方面,来诠释鲍照诗文中鲜明的动态性艺术特色。
关键词 鲍照诗文 动态性 艺术特征
下载PDF
浅谈鲍照赋的思想情感
11
作者 陈刚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68-69,共2页
由于鲍照特殊的身世经历和他对魏晋赋的继承接受,鲍照赋的思想情感基本围绕宣泄悲情而展开,既包含苍壮急怨、清拔阔大的情感特质,又显得奇崛伟丽、藻艳精工、倾炫心魄,表现出辞、情的高度统一,在辞赋创作由魏晋向南朝的过渡中呈现了一... 由于鲍照特殊的身世经历和他对魏晋赋的继承接受,鲍照赋的思想情感基本围绕宣泄悲情而展开,既包含苍壮急怨、清拔阔大的情感特质,又显得奇崛伟丽、藻艳精工、倾炫心魄,表现出辞、情的高度统一,在辞赋创作由魏晋向南朝的过渡中呈现了一种独特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照赋 思想感情 悲情
下载PDF
红颜零落岁将暮——论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中的生命意识
12
作者 赵丽萍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41-43,共3页
文章分析了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中的生命意识 ,认为其生命意识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生命迁逝感与对死亡的恐惧感。接着从三方面探讨了这种生命意识的形成 ,即鲍照所处时代社会的特殊性 ,鲍照个人的社会地位的特殊性以及《行路难》乐府... 文章分析了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中的生命意识 ,认为其生命意识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生命迁逝感与对死亡的恐惧感。接着从三方面探讨了这种生命意识的形成 ,即鲍照所处时代社会的特殊性 ,鲍照个人的社会地位的特殊性以及《行路难》乐府旧题的内容的规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照 <拟行路难> 生命意识
下载PDF
论鲍照组诗的题材特征
13
作者 孙歌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112-114,155,共4页
多年来,在六朝文学的研究方面,鲍照诗歌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大体而言,研究多从宏观着眼去谈鲍照诗歌的整体风格或艺术成就,鲜有对鲍诗的题材特征等进行探讨。因此,文章以鲍照组诗为研究对象,分门别类,条分缕析,探讨鲍照组诗的题材特征所... 多年来,在六朝文学的研究方面,鲍照诗歌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大体而言,研究多从宏观着眼去谈鲍照诗歌的整体风格或艺术成就,鲜有对鲍诗的题材特征等进行探讨。因此,文章以鲍照组诗为研究对象,分门别类,条分缕析,探讨鲍照组诗的题材特征所具有的开拓性和独特性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照 组诗 题材 特征
下载PDF
鲍照乐府诗节奏成因管窥
14
作者 景浩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9-11,68,共4页
畅达、迅疾是鲍照乐府诗的节奏特点。本文从结构、句式、诗体建设三方面讨论了鲍照诗歌节奏的成因,认为鲍照畅达、迅疾的诗歌节奏是其在这三个方面积极创新的结果,并指出了这种创新活动所发生的文学背景。
关键词 鲍照 乐府诗 诗歌节奏 结构 句式 诗体建设
下载PDF
从《中兴歌》十首管窥鲍照乐府诗的雅俗兼具
15
作者 戴滢瀛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46-147,共2页
鲍照以丰富的文化视野,自觉向被当时文士视为"委巷中歌谣"的南朝民歌学习,成为乐府史上学习民歌的第一人,《中兴歌》十首便是其代表作品,采用民歌体式来书写一定的政治内容及自己的理想抱负,从而表现出雅俗兼具的特点。
关键词 中兴歌 鲍照 乐府诗 雅俗兼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