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TRIJAM LABRANG IN THE BARKHOR STREET
1
作者 Yangdron 《China's Tibet》 2008年第3期42-47,共6页
Last night,I dreamed I visited of the old compound where my family once lived-the Trijam Labrang.Entering the compound,I felt something magical was carrying me as if my sleepy body was walking on air.It was such a won... Last night,I dreamed I visited of the old compound where my family once lived-the Trijam Labrang.Entering the compound,I felt something magical was carrying me as if my sleepy body was walking on air.It was such a wonderful sight and peaceful moment.I smelled the air and tasted the water from the well located in the compound.Through the windows I heard people reciting scriptures.Cooking smoke was emerging, rolling upward and dispersing into the sky.My wandering heart beca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TRIJAM LABRANG IN THE barkhor street
下载PDF
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空间联系与内在活力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邓啸骢 范霄鹏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z2期-,共5页
拉萨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与修缮,而随着拉萨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与拉萨市的空间联系日趋弱化。文章使用空间句法理论与文献分析法,通过对拉萨各时期的历史地图进行线段模型计算和历... 拉萨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与修缮,而随着拉萨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与拉萨市的空间联系日趋弱化。文章使用空间句法理论与文献分析法,通过对拉萨各时期的历史地图进行线段模型计算和历史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得出各时期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和拉萨的空间联系变化趋势与八廓街区的内在活力变化趋势有明显不对称性的结论。该不对称性与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的特殊宗教、社会、经济背景等有深刻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联系 内在活力 空间句法 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
下载PDF
从《不准出生的人》到《八廓街北院》——浅谈两剧的创作特色与西藏本土话剧的创作生态
3
作者 王红秀 《西藏艺术研究》 2022年第3期79-83,119,共6页
西藏话剧团因地缘文化、民族信仰、哲学传统等与内地地区的迥异,其戏剧创作也在内容、背景乃至性格、关系上呈现出浓厚的异域色彩与鲜明的民族特色。无论是剧团自1962年起的保留剧目《不准出生的人》还是2018年首演的改革开放40周年献... 西藏话剧团因地缘文化、民族信仰、哲学传统等与内地地区的迥异,其戏剧创作也在内容、背景乃至性格、关系上呈现出浓厚的异域色彩与鲜明的民族特色。无论是剧团自1962年起的保留剧目《不准出生的人》还是2018年首演的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话剧《八廓街北院》,都是用民族形式刻画民族生活的精彩作品。从中不仅能品味出历史的沧桑巨变与党同人民的鱼水之情,亦能折射出西藏地区高原文化身份的建构,以及内地文化、观众对于西藏本土戏剧的“他者性”凝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准出生的人》 《八廓街北院》 文化身份认同 民族性 他者性
下载PDF
浅谈话剧《八廓街北院》人物设定
4
作者 次仁玉珍 《西藏艺术研究》 2022年第3期93-97,共5页
话剧以故事为主,故事以人为本,人物设定是话剧的立剧之本。除了舞台上事件进行时的呈现部分,剧中人物还有着完善故事线的其他设定,这些设定能够帮助演员对角色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为表演带来更足的底气,同时也有助于剧情发展的顺畅度。人... 话剧以故事为主,故事以人为本,人物设定是话剧的立剧之本。除了舞台上事件进行时的呈现部分,剧中人物还有着完善故事线的其他设定,这些设定能够帮助演员对角色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为表演带来更足的底气,同时也有助于剧情发展的顺畅度。人物设定得越完整、越全面,故事就能讲得越透越清晰。话剧《八廓街北院》的人物设定合理解释了剧中人物的所有选择及事件发展的起因,对更进一步了解《八廓街北院》的故事及创作背景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设定 剧本创作 话剧《八廓街北院》
下载PDF
拉萨八廓街地方性的游客认同建构 被引量:65
5
作者 胡宪洋 白凯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32-1649,共18页
地方性作为地方群体的主观创作,其结构随认同群体的差异而发生变化。为了初步探索地方性认同的组成结构,选择拉萨八廓街为案例地,从游客视角出发,通过理论建构和实证检验的研究思路,对拉萨八廓街的地方性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地方性... 地方性作为地方群体的主观创作,其结构随认同群体的差异而发生变化。为了初步探索地方性认同的组成结构,选择拉萨八廓街为案例地,从游客视角出发,通过理论建构和实证检验的研究思路,对拉萨八廓街的地方性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地方性游客认同探索性理论模型包括识觉空间、生活空间和主体空间3个主范畴以及自然独特性、人文独特性、自我效能、环境可管理性、一致性、依恋和自我尊重等7个副范畴;研究所开发的地方性游客认同量表包含7个维度共计23个问项,量表整体结构良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鉴别度;游客对拉萨八廓街地方性认同整体持积极态度,其中,识觉空间平均分最高,生活空间次之,而以主体空间得分最低;依据5种不同的理论结构设计成的5种竞争模型,经过验证性因子分析进行模型选择,并通过聚合效度与区分效度对所选模型加以验证,认为模型5是地方性游客认同的最佳模型,同时证明了探索性模型建构的正确性。此外,文章还对拉萨八廓街地方性的游客认同这一概念使用的理论渊源及其与重点相关概念的关系,以及概念模型建构的深化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 游客认同 八廓街 扎根理论 理论建构 量表开发 拉萨
原文传递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以拉萨市八廓街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徐永志 李霞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69-72,共4页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城市旅游开发的重点区域。然而,随着旅游的介入,街区保护与开发的矛盾亦日益凸显,拉萨市八廓街的状况便是一例。如何在文化遗产构成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旅游利用视野下的历史文化...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城市旅游开发的重点区域。然而,随着旅游的介入,街区保护与开发的矛盾亦日益凸显,拉萨市八廓街的状况便是一例。如何在文化遗产构成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旅游利用视野下的历史文化街区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同时,对文化遗产进行活化利用,从而探寻历史文化街区文化遗产从建筑节点保护到空间肌理保护,从物质载体保护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从新旧居民置换到文化认同感建立的全方位保护与发展模式,乃是一个亟需研究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 旅游利用 八廓街
原文传递
拉萨八廓街旅游劳工移民地方融入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志鹏 白凯 王晓娜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5-184,共10页
地方融入是地方理论的延展和应用领域,其本土化实践与理论研究还有待推进。本文以拉萨八廓街的旅游劳工移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关键词网络分析和扎根理论,结合四层一体分析框架,探索该群体的地方融入现状和过程。研究表明:①拉萨八廓街旅... 地方融入是地方理论的延展和应用领域,其本土化实践与理论研究还有待推进。本文以拉萨八廓街的旅游劳工移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关键词网络分析和扎根理论,结合四层一体分析框架,探索该群体的地方融入现状和过程。研究表明:①拉萨八廓街旅游劳工移民地方融入过程可划分为自评、动机、实践和依恋4个阶段;②拉萨的社会氛围体现在对外的高度包容性,是旅游劳工移民完成"生计融入"至"社会融入"跳跃的踏板;③旅游劳工移民对地方文化、符号认知流于浅表,导致其地方建构中自我发展维度缺失;④拉萨八廓街旅游劳工移民地方融入存在"逆向"模式。本文初步分析了旅游劳工移民在拉萨八廓街的地方融入现状和过程,对民族旅游地区劳工移民研究和地方融入实践有一定的科学参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劳工移民 地方融入 拉萨八廓街 民族旅游社区
原文传递
差序与等级:民国时期拉萨的城市空间与人居 被引量:2
8
作者 关浩淳 冯兵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43,156,共8页
位于青藏高原上的拉萨,气候、地理环境复杂,社会条件特殊,加之传统社会中各阶层的政治、社会地位、经济实力等多有不同,造成个体或群体的居住环境差别悬殊。从城市内外、僧俗之间两个方面来看,民国时期拉萨城市人居环境开始发生变化,在... 位于青藏高原上的拉萨,气候、地理环境复杂,社会条件特殊,加之传统社会中各阶层的政治、社会地位、经济实力等多有不同,造成个体或群体的居住环境差别悬殊。从城市内外、僧俗之间两个方面来看,民国时期拉萨城市人居环境开始发生变化,在建筑材料、居住样式、空间和格局等方面多有反映。然而,由于海拔、气候、交通等条件的制约,西藏社会形态未能发生整体改变,拉萨城市人居环境的变化十分有限,仅体现在一些局部方面和部分群体身上,城市人居环境整体呈现出"差序性"和"等级性"的双重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 人居 拉萨 大昭寺 布达拉宫 八廓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