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gh-Order FEM Formulation for 3-D Slope Instability 被引量:1
1
作者 Tiwari Ram Chandra Bhandary Netra Prakash Yatabe Ryuichi 《Applied Mathematics》 2013年第5期8-17,共10页
High-order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formulation also referred to as spectral element method (SEM) formulation is currently implemented in this paper for 3-dimensional (3-D) elasto-plastic problems in stability asse... High-order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formulation also referred to as spectral element method (SEM) formulation is currently implemented in this paper for 3-dimensional (3-D) elasto-plastic problems in stability assessment of large- scale slopes (vegetated and barren slopes) in different instability conditions such as seismic and saturation. We have reviewed the SEM formulation, and have sought its applicability for vegetated slopes. Utilizing p (high-order polynomial degree or spectral degrees) and h (mesh operation for quality meshing in required elemental budgets) refining techniques in the existing FEM, the complexity of problem domain can be well addressed in greater numerical stability. Unlike the existing FEM formulation, this high-order FEM employs the same integration and interpolation points to achieve a progressive response of the instability, which drastically reduces the computational costs (formation of diagonalized mass matrix) and offers significant benefits to slope instability computations for serial and parallel implementations. With this formulation, we have achieved the following three qualities in slope instability modeling: 1) geometric flexibility of the finite elements, 2) high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and 3) reliable spectral accuracy. A sample problem has also been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which has accommodated all aforesaid numerical qual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ite ELEMENT METHOD Spectral ELEMENT METHOD slope INSTABILITY Vegetated and barren slopeS Parallel Algorithm
下载PDF
野外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荒草坡产流产污试验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孙达 张妙仙 +2 位作者 吴希媛 黄芳 韩瑾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1-123,共3页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以5种不同的降雨强度研究浙江省临安市青山湖流域内荒坡的产流产污特征。结果表明,降雨径流总量与降雨强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873 2;径流中平均含沙量浓度与雨强关系不显著,不同污染物产污浓度大小排序为CO...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以5种不同的降雨强度研究浙江省临安市青山湖流域内荒坡的产流产污特征。结果表明,降雨径流总量与降雨强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873 2;径流中平均含沙量浓度与雨强关系不显著,不同污染物产污浓度大小排序为COD>TN>TP>水溶性磷;雨强越大,污染物浓度越小,说明雨水对污染物浓度有稀释作用;不同污染物的次产污模数与雨强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说明降雨强度越大,产生的污染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模拟降雨 荒草坡 径流污染 产污模数
下载PDF
不同草地建植模式对荒坡地土壤风蚀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孙铁军 肖春利 滕文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48,共5页
荒坡地土壤贫瘠、植被稀疏,冬春季风蚀沙化严重,试验在密云水库库区荒坡地构建不同生态草地建植模式,研究草地建植对土壤理化性质改善作用和土壤风蚀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生态草地建植当年地上生物量达2 246.9kg/hm2以上,越年后明显增加,... 荒坡地土壤贫瘠、植被稀疏,冬春季风蚀沙化严重,试验在密云水库库区荒坡地构建不同生态草地建植模式,研究草地建植对土壤理化性质改善作用和土壤风蚀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生态草地建植当年地上生物量达2 246.9kg/hm2以上,越年后明显增加,可达5 941.6kg/hm2;生态草地建植可使荒坡地地表粗糙度增加1.7~14.5倍,土壤风蚀减少44.9%~75.1%,其中,草地雀麦+扁穗冰草建植模式地表粗糙度增加效果最佳,且不同建植模式土壤风蚀防治效果顺序为草地雀麦+扁穗冰草建植模式>草地雀麦+老芒麦建植模式>披碱草建植模式>草地雀麦+草木樨草建植模式>草地雀麦建植模式;同时,荒坡地生态草地建植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增加总孔隙度,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其中,草地雀麦+老芒麦草地建植1a,可使土壤容重降低8.7%,总孔隙度增加16.1%,荒坡地草地建植还可增加土壤有机质,降低土壤pH值,提高速效氮含量,草地雀麦+老芒麦建植模式与草地雀麦建植模式构建1a,土壤速效氮增加75.4%~7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草地建植模式 荒坡地 风蚀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野外人工模拟降水条件下荒草坡产流产沙试验 被引量:3
4
作者 孙达 张妙仙 +1 位作者 韩瑾 黄芳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35-638,共4页
采用人工模拟降水的方法,以5种不同的降水强度研究浙江省临安市青山湖流域内荒坡的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降水强度越大,产流时间越短,其径流量、产沙率和产沙量都越大,降水强度为1.66 mm·min-1时,产流时间仅为47 s,降水约30 min... 采用人工模拟降水的方法,以5种不同的降水强度研究浙江省临安市青山湖流域内荒坡的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降水强度越大,产流时间越短,其径流量、产沙率和产沙量都越大,降水强度为1.66 mm·min-1时,产流时间仅为47 s,降水约30 min后,小区径流总量可达到0.898 m3,次侵蚀模数达到了30 t·km-2。降水强度与产流时间呈较好的负相关对数关系,与径流系数以及次侵蚀模数呈指数相关,与径流总量呈幂函数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965 5,0.921 8,0.963 5和0.873 6,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学 人工模拟降水 荒草坡 径流 土壤侵蚀
下载PDF
荒坡治理效果神经网络模拟及比较研究
5
作者 彭清娥 曹叔尤 +2 位作者 刘兴年 雷孝章 黄尔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5,共5页
四川升钟实验点对荒坡进行了六种不同治理方式的实验观测。根据实测数据 ,采用神经网络建模方法 ,对荒坡六种治理方式的侵蚀产沙建立了神经网络模拟模型。该模型可以估计六种治理方式的保土效果。模型结果与实测资料基本一致 ,这为研究... 四川升钟实验点对荒坡进行了六种不同治理方式的实验观测。根据实测数据 ,采用神经网络建模方法 ,对荒坡六种治理方式的侵蚀产沙建立了神经网络模拟模型。该模型可以估计六种治理方式的保土效果。模型结果与实测资料基本一致 ,这为研究荒坡治理提供了定量化方法 ,对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荒坡 ,防治水土流失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比较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效果 神经网络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治理方式 工程造林 人工育草
下载PDF
辽西低山丘陵地区水平槽工程改善生态环境的研究
6
作者 卢昌艾 梁继录 王虹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2-26,共5页
辽西低山丘陵地区水平槽工程改善生态环境的研究卢昌艾梁继录王虹(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10015)StudyofImprovingEcologicalEnvironmentbyHorizontalTrough... 辽西低山丘陵地区水平槽工程改善生态环境的研究卢昌艾梁继录王虹(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10015)StudyofImprovingEcologicalEnvironmentbyHorizontalTroughattheDistrictofL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槽工程 丘陵地区 生态环境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坝地和梯田土壤养分特征与演变 被引量:11
7
作者 郝丽婷 吴发启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22,共7页
[目的]了解黄土丘陵沟壑区坝地和梯田土壤养分状况,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恢复改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陕西省延安市碾庄沟流域为研究区,以荒坡地作为对照,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坝地和梯田土壤演变特征。[结果]速效磷、速效钾... [目的]了解黄土丘陵沟壑区坝地和梯田土壤养分状况,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恢复改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陕西省延安市碾庄沟流域为研究区,以荒坡地作为对照,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坝地和梯田土壤演变特征。[结果]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全磷和全钾含量表现为梯田>坝地,全氮含量表现为坝地>梯田,除土壤钾素处于中等变异水平,其他土壤养分均处于高等变异水平,其中磷素和全氮变异系数较大。在80 cm剖面内,坝地和梯田土壤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全氮均具有明显的表聚性特征,全钾和全磷剖面分布均匀。在水平位置上,坝尾和上坡梯田养分含量更高,供肥性能更好。随着利用年限的增加,除全钾外,梯田养分表现为明显的先减后增的趋势;坝地速效磷、全氮和全磷表现为先减后增的趋势,速效钾、有机质和全钾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坝地土壤养分变化的分水岭年限(45~50 a)比梯田(30 a)滞后至少15 a。[结论]目前该区域除钾素外,土壤磷素、氮素和有机质均处于缺乏状态,亟待补充,应定期关注接近拐点年限的土壤养分状况。通过合理的管理措施,延长土地利用年限,促进农田土壤肥力可持续发展。相较于坝地和梯田,荒坡地土壤养分最高,供肥性能最好,变异系数最小,但其剖面分布不均匀,需翻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地 梯田 荒坡地 土壤养分
下载PDF
微生物在盐碱性荒坡治理中的应用前景探究
8
作者 裴延礼 彭轶楠 +1 位作者 祁宏山 季彬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第2期26-27,共2页
介绍了甘肃盐碱地研究现状以及微生物在土地盐碱地的研究和应用现状,阐述了微生物有效提高土壤肥力的原理,分析了微生物对盐碱性荒坡的影响。
关键词 微生物 盐碱化荒坡 治理 应用前景
下载PDF
昆明市主要城镇面山及交通沿线荒山荒坡现状与造林绿化对策 被引量:4
9
作者 宋升治 李菊彩 +3 位作者 马骏 丁晓曦 杨志勇 王飞 《林业调查规划》 2014年第4期110-113,119,共5页
介绍昆明市主要城镇面山及交通沿线荒山荒坡分布面积及分布特点,分析荒山荒坡造林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要采取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地适树;超常规整地;加大造林密度,合理配置树种;加强抚育管护,封山育林;加强组织领导... 介绍昆明市主要城镇面山及交通沿线荒山荒坡分布面积及分布特点,分析荒山荒坡造林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要采取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地适树;超常规整地;加大造林密度,合理配置树种;加强抚育管护,封山育林;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机制等对策措施,以保证造林绿化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山荒坡 造林绿化 城镇面山 交通沿线 昆明市
下载PDF
低氮胁迫对五种岩石边坡生态修复植物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佳佳 周江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67-70,共4页
以岩石边坡5种常用护坡植物紫穗槐、火棘、早熟禾、狗牙根和红三叶为试材,研究了低氮水平和正常氮水平对植物根长、株高、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植株全氮含量的影响,以探讨护坡植物的耐贫瘠性能力和机理。结果表明:生物量受低氮胁迫影响... 以岩石边坡5种常用护坡植物紫穗槐、火棘、早熟禾、狗牙根和红三叶为试材,研究了低氮水平和正常氮水平对植物根长、株高、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植株全氮含量的影响,以探讨护坡植物的耐贫瘠性能力和机理。结果表明:生物量受低氮胁迫影响最大,根长和株高受影响较小;不同植物中,紫穗槐和火棘的耐贫瘠性较强,早熟禾的耐贫瘠性中等,狗牙根和红三叶的耐贫瘠性较差。5种植物的耐贫瘠性为火棘>紫穗槐>早熟禾>狗牙根>红三叶。同时,低氮胁迫条件下不同植物的根长、株高、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全氮含量具有显著差异,可作为岩石边坡修复中耐贫瘠性植物的筛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边坡 修复 植物 耐贫瘠性 低氮胁迫
下载PDF
阳向陡坡瘠薄地造林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永镇 马传恩 孙荣志 《林业勘查设计》 2009年第3期83-85,共3页
1998~2007年,调查黑龙江省兴隆林业局蚂螂河经营所试验小区中采用不同整地栽植方法营造的红松、樟子松和落叶松的当年成活率、3年保存率、现存株数及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干旱、瘠薄的阳向陡坡造林地上采用深坑逆坡整地、靠壁深栽的... 1998~2007年,调查黑龙江省兴隆林业局蚂螂河经营所试验小区中采用不同整地栽植方法营造的红松、樟子松和落叶松的当年成活率、3年保存率、现存株数及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干旱、瘠薄的阳向陡坡造林地上采用深坑逆坡整地、靠壁深栽的方法营造的樟子松,各项指标均优于其它2个树种。这说明阳向陡坡瘠薄地上造林,樟子松是理想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向陡坡 瘠薄地 造林
下载PDF
宁夏南部退耕坡地与宜林荒山植被恢复方式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树春 朱建军 +1 位作者 赵玲 李陇堂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2-66,共5页
以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土石山区退耕坡地、宜林荒山为试验区,以植被恢复效果为依据,研究了几种技术措施在宁夏南部地区的适用性。结果证明,与任垦任牧相比,自然封禁或人工造林3年后,植物种类分别增加13个、4.75个,增加百分比达到76%-12... 以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土石山区退耕坡地、宜林荒山为试验区,以植被恢复效果为依据,研究了几种技术措施在宁夏南部地区的适用性。结果证明,与任垦任牧相比,自然封禁或人工造林3年后,植物种类分别增加13个、4.75个,增加百分比达到76%-126.8%;植被盖度增加49.8%-14.9%;基质(下垫面)有机质、全量养分、速效养分、0-20cm土层粉粒百分比分别较对照提高8.2g/kg、0.79g/kg、5.8mg/kg、6.54%;减流56.9%-91.5%,减沙61.3%-94.7%;自然封禁区草被盖度、高度、单位面积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分别增加14.9%、16.5%、38.1%、38.3%;人工造林区辽东栎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年平均增长量分别为88.3%、87.9%、89%。可见,自然封禁和人工造林都是宁南植被恢复的好方法,两种措施相对比,人工造林区〉自然封禁区,退耕坡地〉宜林荒山地;建议在有条件的地区尽量多采用人工造林方法,并尽可能选用辽东栎作为乔层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技术措施 退耕坡地 宜林荒山 宁夏南部
原文传递
融合遥感调查和坡度等级的荒山地提取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国华 郭冬娥 +2 位作者 翟艳青 祝明然 孙晓炜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7-114,共8页
针对荒山地有效识别和图斑提取长期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方法,荒山地适宜性治理评价急需位置、面积、地表覆被、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坡度等级等基础信息支撑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利用多源遥感调查监测数据和坡度等级数据的荒山地图斑提取方... 针对荒山地有效识别和图斑提取长期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方法,荒山地适宜性治理评价急需位置、面积、地表覆被、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坡度等级等基础信息支撑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利用多源遥感调查监测数据和坡度等级数据的荒山地图斑提取方法。经历城区的实地应用表明:该方法提取的草地、裸岩石地符合率均为100%,乔木林和灌木林的符合度分别为93%和91%,准确提取了符合荒山地特征的地类图斑,满足实际工程应用要求,解决了荒山地地类状况长期不明确的问题,实现了荒山地大规模的有效识别和提取,形成了融合多源遥感监测和坡度等级的荒山地提取方法,提高了荒山地的识别和提取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监测 第三次国土调查 地理国情监测 坡度级 荒山地 提取
原文传递
海南文昌昌洒荒坡地生境中蜡皮蜥繁殖期家域 被引量:2
14
作者 羊健鼎 陈懋 +3 位作者 王力军 周建芬 王成华 胡静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55-865,共11页
为掌握蜡皮蜥(Leiolepis reevesii)繁殖期家域大小、家域内是否存在核域,以及家域与核域的重叠程度,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的3月至5月在海南文昌荒坡地生境中,应用无线电遥测技术对蜡皮蜥家域进行了研究,采用最小凸多边形、固定核域、线... 为掌握蜡皮蜥(Leiolepis reevesii)繁殖期家域大小、家域内是否存在核域,以及家域与核域的重叠程度,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的3月至5月在海南文昌荒坡地生境中,应用无线电遥测技术对蜡皮蜥家域进行了研究,采用最小凸多边形、固定核域、线家域等方法分析了13只个体(10雄3雌)的家域、核域及其重叠度。雄性最小凸多边形(100%MCP)家域面积为(14 091.6±5 718.0)m2,显著大于雌性的(253.3±106.5)m2(t=4.064,df=11,P=0.002);雄性95%固定核域(FK)和75%FK面积为(10 707.8±2 388.5)m2和(3 282.7±1 022.8)m2,分别显著大于雌性的(379.1±74.1)m2(t=7.262,df=11,P<0.001)和(172.1±37.9)m2(t=5.107,df=11,P<0.001);雄性线家域为(205.8±52.5)m,显著大于雌性的(25.0±2.0)m(t=5.781,df=11,P=0.034);分析遥测个体位点利用方式,蜡皮蜥个体家域内核域明显,雄性核域为(1 380.5±429.1)m2,显著大于雌性的(80.2±18.5)m2(t=5.088,df=11,P<0.001),且雄性核域占100%最小凸多边形家域面积的比例为10.9%±3.9%,显著低于雌性的33.3%±6.1%(t=﹣7.834,df=11,P<0.001);雄性100%MCP面积不仅与头体长(SVL)之间线性相关显著(n=10,r=0.815,P=0.004),而且与体重(BM)之间也具有明显的线性相关(n=10,r=0.683,P=0.029);个体之间具有家域和核域重叠,雄性个体之间100%MCP家域重叠指数为0.26±0.17,显著低于雌性的0.66±0.02(t=﹣3.372,df=34,P=0.002),而雄性核域重叠面积占核域比例为2.50%±1.70%、重叠指数为0.02±0.02,雌性比例为0.34%±0.01%、重叠指数为0.01,表明蜡皮蜥具有明显的领域性,且雌性在繁殖季节其领域性明显高于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皮蜥 家域 核域 繁殖期 无线电遥测 荒坡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