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的形成环境、成烃生物及岩矿特征
1
作者 包洪平 黄正良 +4 位作者 郭玮 王前平 井向辉 王刚 刘建平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6-711,共16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奥陶系发育与盆地本部奥陶系沉积特征截然不同的沉积层,其中西缘的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发育较好的海相烃源岩层。近期,通过对该套烃源岩形成的构造—沉积环境、成烃生物特征及烃源岩层岩矿特征等方面的分析,表明有利烃...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奥陶系发育与盆地本部奥陶系沉积特征截然不同的沉积层,其中西缘的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发育较好的海相烃源岩层。近期,通过对该套烃源岩形成的构造—沉积环境、成烃生物特征及烃源岩层岩矿特征等方面的分析,表明有利烃源岩的发育受多种因素的控制,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1)盆地中-上奥陶统主力烃源岩主要形成于沉积水体不断加深的构造沉积背景,其中沉积水体能量较弱,陆源碎屑注入相对较慢的半深水斜坡环境最有利于富有机质烃源岩发育;2)西南缘奥陶纪虽然生物类型多样,种群繁盛,但能形成重要烃源岩层的母源生物(生烃母质)却多以浮游生物、疑源类(微体藻类)及蓝细菌为主,相对还原的介质环境和适宜的沉积埋藏速率对有机质的有效保存也起重要的控制作用;3)X-衍射物相分析及扫描电镜等微观研究显示,主力烃源层段所谓“泥页岩层”的造岩矿物类型仍以石英、长石类为主,次为伊利石类黏土矿物与碳酸盐矿物,少量黄铁矿等;黏土矿物及黄铁矿含量与有机质丰度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西缘 奥陶系烃源岩 成烃生物 乌拉力克组 岩矿特征
下载PDF
西非北部被动陆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2
作者 田纳新 王大鹏 +1 位作者 郑求根 杨光庆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4年第2期17-27,共11页
西非北部盆地勘探程度较低,但资源潜力巨大。基于板块构造理论,通过结合地震与地质方法的综合研究,分析了西非北部主要地质时期的原型盆地,对比了各盆地的结构特征及其沉积充填差异性,解剖已发现油气藏,建立成藏模式,指出下一步勘探方... 西非北部盆地勘探程度较低,但资源潜力巨大。基于板块构造理论,通过结合地震与地质方法的综合研究,分析了西非北部主要地质时期的原型盆地,对比了各盆地的结构特征及其沉积充填差异性,解剖已发现油气藏,建立成藏模式,指出下一步勘探方向。研究发现:西非北部被动陆缘盆地群经历了前寒武纪—二叠纪前裂陷、三叠纪—早侏罗世裂陷和中侏罗世至今的陆缘3个演化阶段,形成了断陷型、断坳型和坳陷型3个被动陆缘盆地亚类。断陷型盆地形成单源-构造型成藏模式,勘探目标以裂谷层系的构造成藏组合为主;断坳型盆地可形成双源-双组合型成藏模式,大陆架上的缓坡带以裂谷层系构造圈闭为主,在台地边缘应寻找礁体和内幕岩溶,陡坡带上部的主要勘探目标应为规模较大的滑动-滑塌形成的斜坡扇,下部应关注成熟烃源岩层系内扇体所形成的上白垩统和下白垩统砂岩构造-岩性圈闭;坳陷型盆地以坳陷层系烃源岩为主,主要勘探对象为陡坡下部的浊积砂岩及台地缓坡三角洲砂体,台地边缘礁滩体、台地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和断裂带岩溶也是值得重视的勘探方向。研究可为勘探程度低、资料获取难的被动陆缘深水油气勘探选区评价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非北部 盆地结构 成藏模式 勘探方向 被动陆缘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西侧大探1井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文龙 谢继容 +6 位作者 张本健 赵容容 王文之 周刚 武鲁亚 汪华 马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18,I0001,共13页
近期,部署实施于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西侧(以下简称裂陷西侧)的风险探井大探1井,在震旦系灯影组二段、灯影组四段(以下简称灯二段、灯四段)分别测试获天然气42×10^(4)m^(3)/d、81×10^(4)m^(3)/d,取得了裂陷西侧天然气勘探... 近期,部署实施于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西侧(以下简称裂陷西侧)的风险探井大探1井,在震旦系灯影组二段、灯影组四段(以下简称灯二段、灯四段)分别测试获天然气42×10^(4)m^(3)/d、81×10^(4)m^(3)/d,取得了裂陷西侧天然气勘探的重大战略突破。为了评价裂陷西侧灯影组沉积、储层和油气成藏地质条件,通过对野外露头、岩心、薄片及测试资料等进行分析,重新厘定了区内老井地层、沉积格局、有利区带展布特征,深化了裂陷西侧灯影组油气成藏地质认识,指导了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研究结果表明:①裂陷西侧震旦系地层完整、序列齐全,灯影组地层广泛分布,灯四段与麦地坪组呈整合接触,桐湾Ⅱ幕位于麦地坪组顶部,因此灯影组未遭受到广泛剥蚀;②裂陷西侧灯二段、灯四段丘滩体面积分别约为3000 km^(2)、4000 km^(2),丘滩相储层特征与裂陷东侧基本一致,储集岩均以凝块白云岩和砂屑白云岩为主,差异主要体现在西侧灯影组渗透性更高,并发育大量晚期网状缝,此与该区受晚期强烈挤压密切相关;③川西南地区发育中元古界峨边群、震旦系陡山沱组、寒武系筇竹寺组3套烃源岩,受晚期构造挤压,通源断裂发育,3套烃源岩与灯影组形成下生上储、侧生旁储、上生下储高效天然气成藏组合;④大探1井所在的大兴场构造具备双层构造体系特征,保存条件好,而且关键成藏期位于古构造高部位,早期普遍成藏,晚期调整定型,具备规模成藏的含油气地质条件;⑤提出了非继承性构造演化区,在正向地质单元寻找规模化的滩带,在负向地质单元寻找烃源岩的勘探思路,并建立了“滩带—断层—烃源”跨时空配置成藏新模式。结论认为,大探1井在裂陷西侧灯影组天然气勘探取得的重大突破,进一步展示了该区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且该区有可能成为继安岳气田之后一个重要的天然气开发主战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德阳—安岳裂陷西侧 大探1井 灯影组 台缘带 成藏组合 勘探重大突破
下载PDF
Unconformity structures controlling stratigraphic reservoirs in the north-west margin of Junggar basin, 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14
4
作者 Kongyou WU Douglas PATON Ming ZHA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期55-64,共10页
Tectonic movements formed several unconfor- mities in the north-west margin of the Junggar basin. Based on data of outcrop, core, and samples, the unconformity is a structural body whose formation associates with weat... Tectonic movements formed several unconfor- mities in the north-west margin of the Junggar basin. Based on data of outcrop, core, and samples, the unconformity is a structural body whose formation associates with weath- ering, leaching, and onlap. At the same time, the structural body may be divided into three layers, including upper layer, mid layer, and lower layer. The upper layer with good primary porosity serves as the hydrocarbon migration system, and also accumulates the hydrocarbon. The mid layer with compactness and ductility can play a role as cap rock, the strength of which increases with depth. The lower layer with good secondary porosity due to weathering and leaching can form the stratigraphic truncation traps. A typical stratigraphie reservoir lying in the unconformity between the Jurassic and Triassic in the north-west margin of the Junggar basin was meticulously analyzed in order to reveal the key controlling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in the stratigraphic onlap reservoirs was controlled by the onlap line, the hydro- carbon distribution in the stratigraphic truncation reser- voirs was confined by the truncation line, and the mid layer acted as the key sealing rock. So a conclusion was drawn that "two lines (onlap line and truncation line) and a body (unconformity structural body)" control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stratigraphic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conformity structural body stratigraphicreservoir key controlling factors Jurassic bottom north-west margin of the Junggar basin
原文传递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扇体形成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 被引量:88
5
作者 雷振宇 卞德智 +2 位作者 杜社宽 蔚远江 马辉树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2,共5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广泛发育二叠纪侏罗纪冲积扇、水下扇、扇三角洲等砾质粗碎屑沉积。研究结果表明,其成因和分布与同期的断裂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从二叠纪侏罗纪,构造活动逐渐减弱,扇体规模逐渐变小。在平面上,构造活动的位移导致了扇体...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广泛发育二叠纪侏罗纪冲积扇、水下扇、扇三角洲等砾质粗碎屑沉积。研究结果表明,其成因和分布与同期的断裂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从二叠纪侏罗纪,构造活动逐渐减弱,扇体规模逐渐变小。在平面上,构造活动的位移导致了扇体的迁移,反映出构造活动对扇体分布的控制。总体来看,百口泉夏子街地区构造活动性最强,延续时间最长,形成的扇体规模较大,叠置程度高且迁移明显;在车拐—克拉玛依地区,活动性较弱,形成的扇体规模小,叠置程度差且迁移小。油气聚集主要受到断裂构造和扇体的控制。由于断裂活动(迁移)规律的不同,导致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扇体的发育特征也不同,从而造成了不同构造带(部位)油气藏分布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西北缘 断裂活动 扇体迁移 油气分布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差异抬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量:33
6
作者 赵红格 刘池洋 +2 位作者 姚亚明 王锋 银燕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70-474,共5页
目的探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从南至北不同地区的差异抬升时期及抬升速率。方法利用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年龄的综合分析,研究盆地西缘的构造差异抬升。结果西缘北部汝箕沟地区中生代以来有两次较大的抬升时期,分别为晚白垩世和始新世,抬... 目的探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从南至北不同地区的差异抬升时期及抬升速率。方法利用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年龄的综合分析,研究盆地西缘的构造差异抬升。结果西缘北部汝箕沟地区中生代以来有两次较大的抬升时期,分别为晚白垩世和始新世,抬升速率分别为29.5 m/Ma和46.5 m/Ma。中部石沟驿地区抬升时期较早,为晚侏罗世和晚白垩世,抬升速率分别为40.0m/Ma和21.9 m/Ma。南部的差异抬升最为强烈,最早的抬升时期为晚侏罗世,在炭山地区表现明显;早白垩世末—晚白垩世南部地区发生整体抬升;中新世末期六盘山地区发生快速抬升。罗山、炭山地区相对抬升速率和后期抬升速率为46.3 m/Ma和25 m/Ma,六盘山地区则分别为22.5m/Ma和283.3 m/Ma。结论在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最早的抬升时期为晚侏罗世,晚三叠世并没有抬升事件,故西部前陆盆地的形态始显现于晚侏罗世。西部的差异抬升导致了不同地区前陆盆地构造发展的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 磷灰石 锆石 裂变径迹 差异抬升 抬升速率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石沟驿地区晚三叠世沉积构造环境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7
作者 冯胜斌 袁效奇 +3 位作者 贺静 解古巍 黄静 尹鹏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78-386,394,共10页
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晚三叠世大地构造环境和区域应力场与石沟驿地区上三叠统沉积速率、碎屑组分和盆地充填样式等构造环境判别的综合分析,认为晚三叠世石沟驿地区为逆冲挤压构造环境,冲断带挤压挠曲作用形成前陆前渊拗陷,物源区为再旋... 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晚三叠世大地构造环境和区域应力场与石沟驿地区上三叠统沉积速率、碎屑组分和盆地充填样式等构造环境判别的综合分析,认为晚三叠世石沟驿地区为逆冲挤压构造环境,冲断带挤压挠曲作用形成前陆前渊拗陷,物源区为再旋回活动的褶皱冲断带。与典型前陆盆地相比,位于冲断带前缘的鄂尔多斯盆地为具石沟驿等前渊拗陷的类前陆盆地。晚三叠世石沟驿地区逆冲挤压和六盘山地区整体隆升的构造背景揭示,牛首山—罗山一带的西缘逆冲带构成晚三叠世鄂尔多斯原型盆地的西南部边界,石沟驿地区上三叠统是盆地延长组边缘相沉积。上述认识有助于扩大鄂尔多斯西缘中生界和古生界的油气勘探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石沟驿 构造环境 晚三叠世
下载PDF
新疆达尔布特蛇绿混杂岩带硅质岩地球化学及沉积环境 被引量:4
8
作者 张丽敏 李永军 +2 位作者 向坤鹏 孙勇 王军年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6年第2期70-83,共14页
西准噶尔达尔布特晚古生代硅质岩一般呈薄层状覆盖在蛇绿岩之上,为探讨其物源和沉积环境,对达尔布特多条蛇绿混杂岩剖面中的硅质岩进行了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其要为紫红色和灰白色,主要由微晶自生石英和隐晶组成,可分为生物... 西准噶尔达尔布特晚古生代硅质岩一般呈薄层状覆盖在蛇绿岩之上,为探讨其物源和沉积环境,对达尔布特多条蛇绿混杂岩剖面中的硅质岩进行了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其要为紫红色和灰白色,主要由微晶自生石英和隐晶组成,可分为生物化学成因硅质岩和有火山凝灰质加入的硅质岩两类,可能部分样品存在二者之间的过渡。前者以高Si、Fe,低Al、Ti等为特征,且稀土总量低,部分样品Ce负异常明显,部分有微弱正异常,微量元素含量也很低;后者一般以高Si、Al、Ti,低Fe等为特征,具酸性火山物质加入趋势。综合认为,该区硅质岩产于边缘洋盆环境而非大洋环境。这与前人关于达尔布特蛇绿岩形成于SSZ构造环境的观点是一致的,具有重要的构造环境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岩 地球化学 边缘洋盆 达尔布特 西准噶尔
下载PDF
裂谷与被动陆缘叠合盆地的盐构造与油气成藏——以西非下刚果—刚果扇盆地和宽扎盆地为例 被引量:10
9
作者 孙自明 何治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7-292,共6页
西非海岸的加蓬、下刚果—刚果扇和宽扎等盆地均为典型的裂谷与被动陆缘叠合含盐含油气盆地,经历了裂谷期(早白垩世凡兰吟期—巴列姆期)、过渡期(阿普第期—早阿尔必期)和被动陆缘期(早白垩世阿尔必期—现今)3个演化阶段,沉积了裂谷期... 西非海岸的加蓬、下刚果—刚果扇和宽扎等盆地均为典型的裂谷与被动陆缘叠合含盐含油气盆地,经历了裂谷期(早白垩世凡兰吟期—巴列姆期)、过渡期(阿普第期—早阿尔必期)和被动陆缘期(早白垩世阿尔必期—现今)3个演化阶段,沉积了裂谷期陆相地层、过渡期蒸发岩和被动陆缘期海相地层3套地层层序。古近纪以来,受非洲大陆隆升和大西洋被动陆缘持续沉降的影响,以过渡期蒸发岩为滑脱层,形成了变形特征迥异的盐上和盐下构造变形层;前者为盖层滑脱型构造,变形强烈,盐构造样式类型多样,从陆向海具有明显的构造分带特征;后者属于基底卷入型构造,变形微弱,基本保持了裂谷盆地的原始构造面貌。盐构造变形不仅控制盐上层系储层发育和圈闭形成,而且盐岩层本身又是盐下层系良好的区域盖层,尤其是盐岩层急剧增厚的深水—超深水地区,客观上对盐下和盐上油气系统具有明显的分隔作用,即盐下层系生成的油气仅在盐下层系运移聚集;但在盐岩层厚度急剧减薄或缺失的浅水至陆上地区,盐窗发育,加之断裂的垂向沟通,盐下油气可以向盐上层系运移并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构造 油气成藏 裂谷 被动陆缘 叠合盆地 西非海岸
下载PDF
西非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05
10
作者 熊利平 王骏 +2 位作者 殷进垠 张海清 张发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41-646,共6页
西非海岸盆地群的形成和发育,与中生代以来大西洋裂开和后期的持续扩张作用有关,是冈瓦纳大陆解体和大西洋扩张形成的大陆裂谷和被动陆缘盆地。盆地的发育受西非板块构造演化的影响,经历了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大陆克拉通阶段(前裂谷阶段... 西非海岸盆地群的形成和发育,与中生代以来大西洋裂开和后期的持续扩张作用有关,是冈瓦纳大陆解体和大西洋扩张形成的大陆裂谷和被动陆缘盆地。盆地的发育受西非板块构造演化的影响,经历了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大陆克拉通阶段(前裂谷阶段)、中—晚中生代以来的裂谷阶段、过渡阶段和中生代末—第三纪的被动陆缘阶段。由于南大西洋的裂开南早北晚,受其影响,盆地的形成时间也具有南早北晚的特征。裂谷中部盆地发育良好,向南次之,北部发育较差;裂谷末期,广泛发育了一套厚层的盐岩沉积;被动陆缘发育早期继承了裂谷阶段的沉积特征,但晚期(始新世后)则与裂谷阶段相反,北部形成了巨厚的尼日利亚三角洲沉积。北部油气藏的形成明显较南部晚,加蓬盆地以南以盐下含油气系统为主,尼日利亚盆地则以盐上第三系含油气系统为主;油气藏的形成与盐岩活动形成的构造关系密切;油气分布向海方向层位逐步变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裂谷 被动陆缘 油气成藏 西非海岸盆地
下载PDF
MT测深结果对松辽盆地西缘可能存在前陆盆地的认识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中任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29-1335,共7页
前陆盆地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沉积盆地,是位于造山带前沿和相邻克拉通之间的沉积盆地,是在板块会聚或碰撞条件下,靠近克拉通(或大陆)一侧形成的盆地.我们通过MT测深结果分析,直观地看到了松辽盆地西缘存在着前陆盆地的电性异常特征.本文通... 前陆盆地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沉积盆地,是位于造山带前沿和相邻克拉通之间的沉积盆地,是在板块会聚或碰撞条件下,靠近克拉通(或大陆)一侧形成的盆地.我们通过MT测深结果分析,直观地看到了松辽盆地西缘存在着前陆盆地的电性异常特征.本文通过MT测深结果,结合构造动力学环境、地质构造现象分析,认为松辽盆地西缘可能存在前陆盆地(松辽西前陆盆地).这个前陆盆地的存在,可以合理地解释大杨树盆地与其东部松辽盆地主体深度上的重大差异;可以解释利用传统的断陷盆地无法解释的松辽盆地中"凹中隆"的问题;无疑会对目前的研究理论注入新的内涵,从而更有助于指导松辽盆地及其外围的油气勘探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 松辽盆地西缘 龙江盆地 前陆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部的横向构造带探讨 被引量:11
12
作者 赵红格 刘池洋 +1 位作者 王建强 张东东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0-496,共7页
目的探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的东西向构造带的属性,为找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横向构造带的概念和特征入手,通过西缘中部在地质、地球物理和遥感等资料与相邻地区的差异分析为主要方法。结果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部确实存在一个东西向的横... 目的探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的东西向构造带的属性,为找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横向构造带的概念和特征入手,通过西缘中部在地质、地球物理和遥感等资料与相邻地区的差异分析为主要方法。结果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部确实存在一个东西向的横向构造带,且具有形成时间早,多期活动的特点。晚侏罗世是主要的活动时期,造成了西缘南北部构造的明显差异。其形成演化是不同时期不同性质的动力学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结论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的横向构造带具有显著的分区特征,为油气、煤和铀矿共存成藏(矿)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构造带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部 构造特征
下载PDF
构造复原技术在前陆冲断带岩相古地理重建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晚古生代为例 被引量:8
13
作者 汪泽成 赵文智 +2 位作者 陈孟晋 殷积峰 王超勇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5-393,共9页
前陆复杂构造区因构造变形强烈,地层缺失严重,'断相'、'古隆起'假象等因素,导致了前陆区岩相古地理制图具多解性.以鄂尔多斯西缘二叠系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岩相古地理恢复为例,提出古构造复原、物源区分析是重建岩相古... 前陆复杂构造区因构造变形强烈,地层缺失严重,'断相'、'古隆起'假象等因素,导致了前陆区岩相古地理制图具多解性.以鄂尔多斯西缘二叠系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岩相古地理恢复为例,提出古构造复原、物源区分析是重建岩相古地理的重要环节,指出:西缘北部早中石炭世为走滑拉张断陷;二叠纪沉积时存在3大物源区;中生代的冲断推覆造成地层缩短率20%~47%.恢复后的岩相古地理图在沉积体系展布、砂体分布等方面和恢复前相比,有明显差异,对指导西缘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构造复原 岩相古地理 平衡剖面 物源区 二叠系 鄂尔多斯西缘
下载PDF
西非被动大陆边缘含油气盐盆地构造背景及油气地质特征分析 被引量:43
14
作者 刘祚冬 李江海 《海相油气地质》 2009年第3期46-52,共7页
西非被动边缘含油气盐盆地包括西非安哥拉—喀麦隆段的加蓬盆地、下刚果盆地、宽扎盆地等。认为这些盐盆地从构造、沉积相、油气分布上都具有垂向上的分段性。盆地演化受控于石炭纪末泛大陆裂解及随后南大西洋的张开。盆地演化划分为前... 西非被动边缘含油气盐盆地包括西非安哥拉—喀麦隆段的加蓬盆地、下刚果盆地、宽扎盆地等。认为这些盐盆地从构造、沉积相、油气分布上都具有垂向上的分段性。盆地演化受控于石炭纪末泛大陆裂解及随后南大西洋的张开。盆地演化划分为前裂谷阶段(J3前)、同裂谷阶段(J3—K1)、过渡阶段(K1)和后裂谷阶段(K2—Q)。由于Tristan热点活动以及热带干旱气候的相互作用,过渡阶段发育厚层阿普特阶盐层,将盆地分为盐上、盐下两套油气系统,控制了油气纵向上的分布。盐盆地以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特富湖相Ⅰ型烃源岩、森诺曼阶—赛诺统缺氧环境下形成的Ⅱ型海相烃源岩为主要源岩;大型深水浊积扇体为储层,油气通过同生断层及盐窗等疏导通道运聚至构造圈闭、盐层顺层滑脱引起的拱张圈闭以及一些岩性圈闭中,这些有利的成藏条件相匹配形成了巨大规模油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非 被动大陆边缘 盐盆地 盆地演化 油气地质特征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构造样式及其主导因素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玮 漆家福 李勇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23-732,共10页
塔里小盆地西南缘是西昆仑山前北北西—近东西向的构造变形带。具有南北3带、东西3段、上下3层的展布特点。各带、段和层以基底卷入的冲断构造和盖层滑脱的断层相关褶皱为主,包括:破冲褶皱、断层扩展褶皱、断层滑脱褶皱和断层弯曲褶皱... 塔里小盆地西南缘是西昆仑山前北北西—近东西向的构造变形带。具有南北3带、东西3段、上下3层的展布特点。各带、段和层以基底卷入的冲断构造和盖层滑脱的断层相关褶皱为主,包括:破冲褶皱、断层扩展褶皱、断层滑脱褶皱和断层弯曲褶皱等。通过识别地震剖面土不整合面和同构造沉积现象,认为构造变形时间在上新世—第四纪;第一排背斜带形成于上新世早期,第二排背斜带发育于上新世中-晚期,第三排背斜带在更新世早-中期开始活动,现今构造形态最终形成于更新世晚期。控制构造变形的主导因素是边界受力方式和非能干性软弱层的纵横向变化。前者决定分段性特征,后者起垂向分层作用,古近系膏泥岩分布范围决定了褶皱变形范围,厚度变化导致浅层变形的强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 西昆仑山 膏泥岩 构造样式 构造形成时间
下载PDF
惠安堡-马家滩上古生界烃源岩及含油气系统 被引量:7
16
作者 白斌 邹才能 +5 位作者 周立发 朱如凯 刘昊伟 刘哲 张义楷 杨文敬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01-806,共6页
目的建立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惠安堡—马家滩地区上古生界含油系统,为寻找油气聚集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岩石热解、储集层评价、沉积环境划分等方法对研究区上古生界埋藏史、热演化史进行恢复。结果研究区的成藏模式包括源内式、近源... 目的建立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惠安堡—马家滩地区上古生界含油系统,为寻找油气聚集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岩石热解、储集层评价、沉积环境划分等方法对研究区上古生界埋藏史、热演化史进行恢复。结果研究区的成藏模式包括源内式、近源式及远源式3种,具有多源、多灶、多阶段生烃、多期成藏的特点,为复合含油气系统。结论二叠系的煤系烃源岩已进入生气阶段;早白垩世末是上古生界最重要的排气期及天然气运聚期,是复合含油气系统的关键时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气源岩 生储盖组合 含油气系统
下载PDF
鄂尔多斯煤盆地西缘古构造应力场演化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亢 曹代勇 +2 位作者 徐浩 高科飞 马志凯 《中国煤炭地质》 2014年第8期87-90,共4页
通过野外节理、断层等构造形变的观测分析,恢复了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古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自中生代以来,研究区南、北段古构造应力场在不同时期均有所不同:印支期,北段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NW-SE向,南段为NE—SW向;燕山期,北段最大主压应... 通过野外节理、断层等构造形变的观测分析,恢复了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古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自中生代以来,研究区南、北段古构造应力场在不同时期均有所不同:印支期,北段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NW-SE向,南段为NE—SW向;燕山期,北段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NWW-SEE向,南段为NEE-SWW向;喜马拉雅期,北段主要受拉张应力,方向为NNW-SSE向;南段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NNE-SSW向。据研究区所处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以及地球动力学背景,分析了研究区构造应力场演化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古构造应力场 构造演化
下载PDF
扬子地块西缘古特提斯盆地演化与含锰建造盆控特征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红军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5-113,共9页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 ,结合笔者所进行的建造序列和建造空间分析 ,认为本区盆地受古断裂系严格控制 ,可划分为若干盆地区 ,盆地亚区 ,盆地系。文中对本区古特提斯构造演化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边缘离散和板内裂陷是该区主要的构造型...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 ,结合笔者所进行的建造序列和建造空间分析 ,认为本区盆地受古断裂系严格控制 ,可划分为若干盆地区 ,盆地亚区 ,盆地系。文中对本区古特提斯构造演化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边缘离散和板内裂陷是该区主要的构造型式 ,而由板块拼合产生的挤压型盆地只经历短暂的发育阶段。海西 -印支期研究区沉积盆地经过了初裂、强裂、逆转和余裂 ,最后走向消亡的全过程。对应于初裂、强裂和余裂分别发生了中 -晚泥盆世、早 -晚二叠世过渡期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锰建造 古特提斯盆地 扬子地块 古地理 盆控特征
下载PDF
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大油气田形成条件分段对比 被引量:9
19
作者 温志新 万仑坤 +2 位作者 吴亚东 贺正军 汪永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7-613,496,共7页
以板块学说为理论基础,利用多渠道资料来源,研究了西非沿海原型盆地形成演化过程,分段对比了古沉积环境变化及其对大油气田形成条件的控制作用,建立了"三段""四类"盆地大油气田成藏模式。研究认为,"三段"... 以板块学说为理论基础,利用多渠道资料来源,研究了西非沿海原型盆地形成演化过程,分段对比了古沉积环境变化及其对大油气田形成条件的控制作用,建立了"三段""四类"盆地大油气田成藏模式。研究认为,"三段"盆地都经过了陆内裂谷、过渡期陆间裂谷及漂移期被动大陆边缘3个原型阶段,南段"裂谷层系发育型"盆地由于被动陆缘层系不发育,形成"裂谷层系构造-地层型"大油气田成藏模式;中段含盐型盆地以过渡期陆间裂谷盐岩充填为特征,其上、下的漂移期海相及裂谷期湖相沉积均可形成优质烃源岩,盐岩及海相页岩作为优质盖层,形成了"双源-双盖型"成藏模式;北段转换型盆地漂移期海相沉积厚度大,"窄"陆棚、"陡"陆坡型盆地边缘形成了"漂移期浊积砂体群型"成藏模式。尼日尔高建设三角洲盆地形成了独特的"三角洲基浊积砂体型"成藏模式,内环滚动背斜带油气最富集,中环泥运动背斜带、外环逆冲挤压背斜带的浊积砂体中都有大油气田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非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原型盆地 大油气田 成藏模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部)中生代构造属性 被引量:228
20
作者 刘池洋 赵红格 +1 位作者 王锋 陈洪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37-747,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构造带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复杂的构造特征、活跃的新构造运动和良好的矿产赋存条件,长期以来为诸多地质学和矿产学者所关注;并从不同角度对该区带的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和构造属性进行了程度不同地探讨,提出了不尽相同...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构造带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复杂的构造特征、活跃的新构造运动和良好的矿产赋存条件,长期以来为诸多地质学和矿产学者所关注;并从不同角度对该区带的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和构造属性进行了程度不同地探讨,提出了不尽相同的认识。近年来,有不少研究者将其中生代构造属性划归“前陆盆地”。在地质历史上,适于前陆盆地发育的地球动力学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均是相当有限的。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部)处于多个性质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结合部位,构造特征因地而异,演化过程十分复杂。本文根据最新勘探资料和测试结果,通过对区域背景、盆山关系、沉积响应、构造特征、原盆面貌、演化过程、发育时限和后期改造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在中生代整体上不具前陆盆地属性,为大型残延克拉通内盆地的组成部分;仅在晚侏罗世以来盆地发育晚期和之后的有限时期和局部地段,存在有与前陆盆地结构“貌似”的剖面组合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构造属性 残延克拉通内盆地 前陆盆地 盆山耦合 区域构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