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结扎法用于脊髓损伤造模的优势分析
1
作者 李道辉 徐晓霜 +5 位作者 李郑涛 田新鹏 毕航川 刘源 戴永文 陈凌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9-384,共6页
背景:目前根据脊髓损伤的损伤方式不同衍生出不同的模型构建方法,传统物理损伤造模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尚缺乏较为有效和稳定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目的:建立一种可复制、可调控、创伤小、死亡率低、模型更稳定、适用范围广、术后护理... 背景:目前根据脊髓损伤的损伤方式不同衍生出不同的模型构建方法,传统物理损伤造模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尚缺乏较为有效和稳定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目的:建立一种可复制、可调控、创伤小、死亡率低、模型更稳定、适用范围广、术后护理时间短的脊髓损伤大鼠模型。方法:将体质量和鼠龄相似的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每组20只,对照组采用钳夹造模法构建脊髓损伤模型,改良组选用基于压迫法改良的结扎法,在开窗的基础上使用缝线结扎的方法进行脊髓损伤的造模。比较两组大鼠的排尿行为、血尿、脓尿(感染率)、死亡率、脊柱畸形率及术后1,3,5,7 d的BBB运动功能学评分。结果与结论:基于压迫法改良的结扎法建立的脊髓损伤大鼠模型比常规建模方法排尿行为恢复较快、血尿率低、感染率低、死亡率低、脊柱畸形率低,BBB评分结果更集中稳定(1周内均<2分),由此可证明基于压迫法改良的结扎法更适用于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脊髓损伤模型 钳夹造模法 结扎法 排尿反射 排尿行为 脊柱畸形 bbb评分
下载PDF
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Nogo-A、NgR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周治来 陈银海 +1 位作者 靳安民 刘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SCI)大鼠髓鞘源性神经抑制因子(Nogo-A)及其受体(Ng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运动训练组16只、损伤组16只及假手术组12只,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制作大鼠T10脊髓损伤模型。造模后每周应用...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SCI)大鼠髓鞘源性神经抑制因子(Nogo-A)及其受体(Ng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运动训练组16只、损伤组16只及假手术组12只,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制作大鼠T10脊髓损伤模型。造模后每周应用BBB评分法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在第8、10、14天处死大鼠,每组4只,以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脊髓组织中Nogo-A与NgR mRNA相对含量。结果:手术后第4—8周,运动训练组大鼠BBB评分明显高于SCI组;运动训练组与SCI组Nogo-A与NgR mRNA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随着时间推移,运动训练组与SCI组Nogo-A与NgR mRNA表达量趋于下降。术后第8、10天,SCI组Nogo-A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运动训练组与假手术组(P<0.05),至第14天,运动训练组与SCI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假手术组在各时间点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SCI组在各时间点NgR mRNA表达均高于运动训练组与假手术组(P<0.05),运动训练组在第10天便下降至与假手术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假手术组在各时间点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康复训练能减少Nogo-A、NgR mRNA的表达,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后肢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康复训练 NOGO-A NGR bbb评分
下载PDF
急性大鼠脊髓损伤Allen's法模型的改良及电生理评价 被引量:41
3
作者 李一帆 陈东 +2 位作者 张大威 薛辉 刘佳梅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69-1172,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更实用、标准、可靠的急性大鼠脊髓撞击损伤模型,为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36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2只。脊髓损伤(SCI)组:用自制改良的Allen’s撞击器,以60gcm致... 目的建立一种更实用、标准、可靠的急性大鼠脊髓撞击损伤模型,为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36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2只。脊髓损伤(SCI)组:用自制改良的Allen’s撞击器,以60gcm致伤力损伤大鼠T10胸椎对应脊髓。假手术组:只打开椎板,暴露脊髓,不造成SCI。正常对照组:正常大鼠,不做任何处理。各组定期行为学观察(BBB评分),术后30天进行组织学观察和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 HE染色:假手术组与正常对照组基本一致的。SCI组可见灰、白质组织结构不完整,损伤区可见大片坏死灶、细胞肿胀。BBB评分:假手术组术后1周功能恢复接近正常。SCI组术后第2周开始恢复,到第3周基本停止,最终BBB评分未超过6分,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神经电生理(SEP,MEP)检测:SCI组可以明显看到SEP与MEP的峰-峰值急剧降低,且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显著(P<0.01)。结论改良后的急性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制作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脊髓损伤 bbb评分 电生理 改良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同移植方法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陈东 杨晓华 +2 位作者 边立功 杨波 李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35-638,共4页
为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不同的移植方法对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我们采用静脉移植、蛛网膜下腔移植或腹腔移植荧光标记MSCs的方法检测MSCs在损伤处的分布迁移情况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显示:各种移植方法在损伤脊髓节段上、下均可... 为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不同的移植方法对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我们采用静脉移植、蛛网膜下腔移植或腹腔移植荧光标记MSCs的方法检测MSCs在损伤处的分布迁移情况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显示:各种移植方法在损伤脊髓节段上、下均可检测到荧光标记的MSCs,不同移植方法在损伤脊髓内荧光标记的MSCs数量有所不同。损伤脊髓节段和非损伤脊髓节段内的细胞数量和密度也有明显差异(P<0.05)。BBB评分显示:术后第2d各组平均未超过1分者,移植后的1周内无明显差异(P>0.05);3周后,各组间差异也不大(P>0.05),但各移植组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以上结果提示:通过各种移植方法MSCs均可迁移到损伤脊髓节段,并在该部位存活、聚集和向损伤部位迁移,说明MSCs不同的移植方法对于治疗脊髓损伤均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移植 脊髓损伤 bbb评分 大鼠
下载PDF
督脉电针与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全横断大鼠后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李晓滨 曾园山 +3 位作者 陈玉玲 郭家松 李晓君 陈穗君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82-588,共7页
目的 探讨督脉电针与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对脊髓全横断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将对照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 (神经干细胞组 )、督脉电针组 (电针组 )和督脉电针 +神经干细胞移植组 (电针神经干细胞组 )大鼠胸 10脊髓... 目的 探讨督脉电针与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对脊髓全横断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将对照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 (神经干细胞组 )、督脉电针组 (电针组 )和督脉电针 +神经干细胞移植组 (电针神经干细胞组 )大鼠胸 10脊髓段做全横断损伤 ;其中神经干细胞组和电针神经干细胞组在损伤处移植神经干细胞。电针组和电针神经干细胞组在术后开始接受电针治疗。 结果  1 对照组大鼠后肢完全瘫痪。其余各组均能观察到大鼠后肢的运动。电针神经干细胞组BBB分数高于其他组。 2 对照组大鼠后肢不能爬行网格。神经干细胞组 2只、电针组 3只和电针神经干细胞组 5只大鼠能通过爬行网格攀上平台。 3 脊髓损伤后 ,对照组的皮质体感诱发电位或皮质运动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增长和峰峰值变小。经电针治疗后 ,电针神经干细胞组的潜伏期和峰峰值均较电针组和神经干细胞组有明显的改善。 4 对照组的后肢肌肉发生明显的萎缩 ,而电针组和电针神经干细胞组的后肢肌肉萎缩较轻。 结论 督脉电针与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能促进脊髓全横断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督脉电针 神经干细胞移植 bbb评分 诱发电位 大鼠
下载PDF
嗅鞘细胞和雪旺细胞混合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叶超群 孙天胜 +2 位作者 蔡艳华 岳峰 刘彦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76-681,共6页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和雪旺细胞混合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75±1d雌性SD大鼠35只,随机取30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剩下5只作正常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均制作成T10段脊髓损伤模型,实验组在造模后2周接受嗅...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和雪旺细胞混合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75±1d雌性SD大鼠35只,随机取30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剩下5只作正常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均制作成T10段脊髓损伤模型,实验组在造模后2周接受嗅鞘细胞和雪旺细胞混合移植,移植部位为距离损伤中心0.5mm处的头侧和尾侧的脊髓中线上,每个部位注射4个点,深度为1.75mm、1.25mm、1mm、0.5mm;每点移植0.5μl含嗅鞘细胞和雪旺细胞各0.5×105个的DMEM悬液;对照组在相同部位注射等量DMEM。造模后每周应用BBB评分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移植后6周每组大鼠在大脑运动皮层后肢代表区注射10%生物素化葡聚糖胺(BDA),移植后8周取包含损伤部位(对照组)和移植部位(实验组)的脊髓进行HE染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丝(NF)免疫荧光双染、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检测及显微荧光照相。结果:造模后1~4周两组大鼠后肢BBB评分未见明显差异,造模后5~8周实验组大鼠后肢BBB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9、10周时两组无明显差异。伤后10周(移植后8周)时,实验组大鼠脊髓损伤部位瘢痕和损伤范围较对照组小;实验组脊髓损伤部位NF阳性纤维计数为31±8.12根/切片,明显多于对照组的17.80±2.58根/切片(P<0.01);实验组脊髓损伤部位GAP-43的相对表达量为1.27±0.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0±0.58(P<0.05);两组损伤部位尾侧脊髓均未见BDA标记的皮质脊髓束。结论:嗅鞘细胞和雪旺细胞混合移植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大鼠损伤脊髓结构修复的作用,但未能促进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嗅鞘细胞 雪旺细胞 混合移植 bbb评分 轴突再生 大鼠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后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崔晓军 谢华 +3 位作者 蔡雪彦 国海东 李哲 郭金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与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对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大鼠胸10脊髓段全横断损伤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组、干细胞组、中药干细胞组。各组在第8周时进行行为学和电生理检测并观察脊髓组织...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与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对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大鼠胸10脊髓段全横断损伤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组、干细胞组、中药干细胞组。各组在第8周时进行行为学和电生理检测并观察脊髓组织结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大鼠后肢完全瘫痪,其余各组均能观察到大鼠后肢的运动,中药干细胞组BBB分数高于其他组;对照组大鼠后肢不能爬行网格,干细胞组5只、中药组4只和中药干细胞组7只大鼠能通过爬行网格攀上平台;脊髓损伤后,对照组的皮质运动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增长和峰值变小,中药干细胞组的潜伏期和峰值均较中药组和干细胞组有明显的改善。结论补阳还五汤与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能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干细胞 补阳还五汤 bbb评分 诱发电位
下载PDF
人胚胎嗅鞘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 被引量:5
8
作者 尹国栋 汤逊 +2 位作者 林月秋 徐永清 周田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1093-1095,i0002,共4页
[目的]探索人胚胎嗅鞘细胞(hOECs)移植修复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人胚嗅鞘细胞,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行T10节段脊髓全横断。术后第9~10d,实验组、对照组分别移植Hoechst33342... [目的]探索人胚胎嗅鞘细胞(hOECs)移植修复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人胚嗅鞘细胞,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行T10节段脊髓全横断。术后第9~10d,实验组、对照组分别移植Hoechst33342标记的hOECs 5μl(2.5×10^5个细胞)、DMEM—F12培养基5μl。移植术后第1、2、4、6、8、10周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取材行荧光化学(Hoechsd3342)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75、NF-200、Synaptophysin)。双盲条件下进行数据统计。[结果]移植的hOECs可以在损伤脊髓内存活10周以上,可向损伤脊髓头尾两端迁移;术后4~10周实验组的BBB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75染色实验组呈阳性反应;NF-200和Synaptophysin免疫组化染色,实验组神经纤维、突触数目和密度都较对照组高。[结论]hOECs移植对脊髓全横断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人胚胎嗅鞘细胞 细胞移植 bbb评分
下载PDF
人胚胎嗅鞘细胞与神经干细胞联合移植修复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尹国栋 汤逊 +2 位作者 林月秋 徐永清 周田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80-682,719,F0005,共5页
目的:探索人胚胎嗅鞘细胞(hOECs)与神经干细胞(hNSCs)联合移植修复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制作Wistar大鼠脊髓全横断模型,9—10d后,分别将取材自人胎脑的hOECs和hNSCs移植到脊髓损伤处(联合移植组),并设hOECs移植组、hNSCs... 目的:探索人胚胎嗅鞘细胞(hOECs)与神经干细胞(hNSCs)联合移植修复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制作Wistar大鼠脊髓全横断模型,9—10d后,分别将取材自人胎脑的hOECs和hNSCs移植到脊髓损伤处(联合移植组),并设hOECs移植组、hNSCs移植组和对照组,移植术后第1、2、4、6、8、10周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取材行荧光化学(Hoechst33342)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75、NF-200、GFAP、Synaptophysin)观察。结果:术后4—10周,hNSCs组、hOECs组和联合移植组的BBB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其中,联合移植组的运动功能改善更显著。免疫组化染色显示,hNSCs可以在损伤脊髓内存活10周以上,并分化为神经元或星形胶质细胞,联合移植组和hOECs组P75染色呈阳性反应,hOECs与hNSCs联合移植可促进神经突触的形成,恢复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结论:hOECs和hNSCs联合移植可促进脊髓全横断损伤大鼠神经突触的再生,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人胚胎嗅鞘细胞 人胚胎神经干细胞 bbb评分
下载PDF
硫酸软骨素酶ABC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德纯 任先军 +1 位作者 唐勇 蒋涛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9期843-845,共3页
目的探讨硫酸软骨素酶ABC(ChABC)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元修复的影响。方法SD大鼠72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ChABC治疗组,采用Allen法打击大鼠胸10脊髓损伤模型,分别在伤后即刻和随后每天1次连续1周蛛网膜下注射生理... 目的探讨硫酸软骨素酶ABC(ChABC)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元修复的影响。方法SD大鼠72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ChABC治疗组,采用Allen法打击大鼠胸10脊髓损伤模型,分别在伤后即刻和随后每天1次连续1周蛛网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和ChABC。在伤后第1天,第1、2、4周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组织切片中NF200的变化,尼氏染色观测各组脊髓切片中尼氏体和神经元的改变,BBB评分检测损伤的后肢运动恢复情况。结果大鼠脊髓损伤后1d和1周给药组NF200着色面积、Nissl染色阳性细胞和BBB评分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2、4周,治疗组要显著优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ChABC能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的修复,提高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软骨素酶ABC 脊髓损伤 bbb评分 神经丝蛋白200
下载PDF
电针夹脊穴对脊髓损伤大鼠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振宇 孙忠人 刘睿姝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10期938-941,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夹脊穴对脊髓损伤(SCI)大鼠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的影响及其对神经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实验于2008年11月~2009年2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①制备SD大鼠T10脊髓平面的Allen's打击损伤模型,打击... 目的探讨电针夹脊穴对脊髓损伤(SCI)大鼠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的影响及其对神经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实验于2008年11月~2009年2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①制备SD大鼠T10脊髓平面的Allen's打击损伤模型,打击力度为50g.cm。50只实验动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A组)、单纯损伤组(B组)、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治疗组(C组)、MP+造模6h电针治疗组(D组)、MP+造模2周电针治疗组(E组),10只/组。C、D、E组于损伤后30min内首次按30mg/kg,随后按5.4mg/kg.h给予MP,每1h给药1次,连续给23次;B组给予同C组等量的生理盐水,D、E组分别于损伤后6h和2周开始给予电针治疗,持续到第8周。②针刺方法:在T8和T12棘突下缘两侧4mm处取穴,0.25mm×25mm毫针垂直刺入5mm,使针尖触及椎板,采用KWD-808Ⅱ型脉冲电针仪,二组导线分别上下连接针柄,正极在上,负极在下,规律交流脉充电波,给予"疏密波",疏波频率2Hz,密波频率100Hz,交替持续时间1.5ms,波宽0.4ms,强度2mA,持续30min,1次/d。A、B、C组按照D组同样方法固定但不进行针刺治疗。③观察指标:1、2、4、6和8周BBB行为学评分;2、4、6、8周CSEP;每周1次。结果5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所有大鼠在术前和A组术后BBB行为学评分和CSEP潜伏期检查结果均正常,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SCI大鼠各周BBB评分均小于A组,CSEP潜伏期长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1周时:4组动物运动功能均<7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2周时:C、D和E组评分>B组(P<0.05),但治疗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SCI大鼠CSEP潜伏期明显延长,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4~8周时:各组SCI大鼠中D组评分最多并且潜伏期最短(P<0.05);4周时:评分E组、C组>B组,潜伏期E组、C组<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和E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6周时:评分E组>C组>B组,潜伏期E组<C组<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8周时:评分E组>C组、B组,潜伏期E组<C组、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B组和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先期电针干预的效果好于后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脊电针 脊髓损伤大鼠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bbb行为学评分
下载PDF
骨髓基质干细胞不同移植方式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进领 杨晓华 +1 位作者 李明 王廷华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30-33,42,T0005,共6页
目的探讨MSCs不同的移植方法对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90只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静脉移植组和腹腔移植组(每组再分为1、3、7、14、21 d组).在脊髓损伤后2 d,经腹腔及静脉移植带绿色荧光的MSCs,,大鼠于移植后1、3、7、14、21 d分... 目的探讨MSCs不同的移植方法对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90只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静脉移植组和腹腔移植组(每组再分为1、3、7、14、21 d组).在脊髓损伤后2 d,经腹腔及静脉移植带绿色荧光的MSCs,,大鼠于移植后1、3、7、14、21 d分批处死.连续冰冻切片观察细胞是否能够通过血脑屏障并迁移到损伤部位,同时用体视学方法观察MSCs在脊髓损伤与非损伤部位的密度,用BBB评分法和爬网格法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结果静脉移植后第1天,在损伤部位仅有少量的MSCs,而腹腔移植组未见MSCs,第3天有少量的MSCs.腹腔移植组与静脉移植相比7,14 d有显著差异(P<0.05).21 d后两种移植方法在损伤部位的细胞无差异(P>0.05).BBB评分,移植后7 d无差异,14 d后有明显差异(P<0.05).脊髓损伤处的细胞密度明显多于非损伤部位(P<0.05).结论MSCs经静脉和腹腔移植均能透过血脑屏障迁移到脊髓损伤部位并对脊髓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静脉移植优于腹腔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移植 脊髓损伤 bbb评分 大鼠
下载PDF
超早期高压氧对脊髓完全横断损伤大鼠血液生化及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童敏 伍贤平 +1 位作者 陈军 刘敏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12-215,I0006,共5页
目的探讨超早期高压氧(HBO)治疗对脊髓完全横断损伤模型血液生化及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55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假手术组,15只)、B组(模型组,20只)及C组(高压氧组,20只),A组仅行椎板切除术,其余2组均行T10椎板水平脊髓完全横向切... 目的探讨超早期高压氧(HBO)治疗对脊髓完全横断损伤模型血液生化及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55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假手术组,15只)、B组(模型组,20只)及C组(高压氧组,20只),A组仅行椎板切除术,其余2组均行T10椎板水平脊髓完全横向切断术。B、C组均予常规护理,C组于术后3 h置于动物舱内开始高压氧治疗,10 d一疗程,共3疗程。分别于建立模型后第1~6周末,用BBB运动功能评分法评价并比较两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程度,术后第6周过量麻醉处死大鼠,以40 g/L多聚甲醛行心室-主动脉灌注,取脊髓损伤区标本,光镜观察损伤脊髓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血钙(Ca)、血磷(P)、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改变情况。结果 B、C两组大鼠术后第1~6周BBB运动功能评分逐渐增高,C组在3~6周末的BBB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B组、C组血钙、血磷在术后1、3周高于A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术后1、3周低于A组;C组血钙、血磷在术后5、6周低于B组。病理组织切片观察C组较B组组织水肿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轻。结论超早期高压氧治疗能促进脊髓完全横断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部分恢复,降低血钙、血磷含量,对脊髓完全横断损伤大鼠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脊髓损伤 运动功能 bbb评分 血液生化
下载PDF
神经营养素3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树章 蒋涛 任先军 《颈腰痛杂志》 2007年第3期179-181,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n-3,NT-3)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1/06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实验组(NT-3组),假手术组(n=5);用改良Allen&...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n-3,NT-3)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1/06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实验组(NT-3组),假手术组(n=5);用改良Allen's法以30gcm致伤SD大鼠制作大鼠T8全瘫模型,实验组经蛛网膜下腔导管于术后即刻,4h,8h,12h,24h,3d,7d注入NT-320(lμ含NT-3 200ng),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假手术组只打开椎板后蛛网膜下腔置管,不致伤,不给药。各组动物分别于术后24h,3d,7d、14d行BBB评分和MEP检查。结果6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组在24h、3d、7d、14d较对照组BBB评分分值提高[0.22±0.43/0.70±0.48(P<0.05);3.2±2.39/8.01±2.05;9.30±1.49/14.32±2.11;12.80±0.92/18.40±1.08(P<0.01)],②实验组MEP的N1波潜伏期在24h、3d、7d、14d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80.90±7.49/49.9±2.44(P<0.01);54.05±8.52/40.55±4.72(P<0.05);43.10±1.53/33.65±2.78(P<0.01);38.45±3.98/22.25±2.84(P<0.01)]。结论神经营养素3能明显促进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对大鼠脊髓损伤有明显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素3 脊髓损伤 bbb评分 运动诱发电位
下载PDF
性别对大鼠脊髓全横断模型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闫慧博 鲁凯伍 +2 位作者 金大地 江建明 王宏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7年第3期19-22,共4页
建立SD大鼠稳定、易复制的脊髓完全横断动物模型并探究性别对动物模型的影响,为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研究提供通用的动物模型。40只SD大鼠(雌雄各半220~250g),按性别分为两组。T10节段硬膜外连同硬膜锐利刀片全横断... 建立SD大鼠稳定、易复制的脊髓完全横断动物模型并探究性别对动物模型的影响,为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研究提供通用的动物模型。40只SD大鼠(雌雄各半220~250g),按性别分为两组。T10节段硬膜外连同硬膜锐利刀片全横断脊髓,切除2mm节段,给予术后截瘫护理并观察后肢运动情况,动物存活8周以上。术后雄性大鼠泌尿系统并发症明显多于雌性大鼠,术后8周内大鼠死亡5只(雌2雄3),所有大鼠均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后肢自发性功能恢复,以第3、第4周最为明显,至第8周BBB评分雌性(7.41±2.55)雄性(7.06±3.05)。此模型效果稳定,可复制性强,制作简便。雌性大鼠在术后护理上优于雄性大鼠,大鼠在术后死亡率和术后后肢功能自发性恢复BBB评分无性别上的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脊髓横断 bbb评分
下载PDF
胰岛素在大鼠脊髓损伤治疗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江伟 蒋电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9期1103-1107,共5页
目的:观察胰岛素对急性脊髓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理。方法:60只SD大鼠,雌雄不限,随机分为A组(损伤对照组)和B组(胰岛素组),每组各30只大鼠,Allen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B组给与1IU/kg的胰岛素,1日3次腹腔灌注,连续7d,A组给与等... 目的:观察胰岛素对急性脊髓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理。方法:60只SD大鼠,雌雄不限,随机分为A组(损伤对照组)和B组(胰岛素组),每组各30只大鼠,Allen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B组给与1IU/kg的胰岛素,1日3次腹腔灌注,连续7d,A组给与等量同次数的生理盐水腹腔灌注,在伤后8h、第3d、第7d、第14d、第28d观察脊髓凋亡细胞,在第1d、第3d、第7d、第14d、第28d观察尼氏体和神经元数量、GAP-43阳性细胞、BBB评分。结果:B组神经元数量、GAP-43阳性细胞、BBB评分在多个时相点要好于A组(P<0.05或P<0.01),凋亡细胞B组明显少于A组(P<0.05或P<0.01)。结论:胰岛素能通过抑制脊髓神经细胞的凋亡坏死、促进神经轴突的修复和再生来达到保护脊髓神经细胞、促进功能恢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脊髓损伤 GAP-43 凋亡 bbb评分
下载PDF
硫酸软骨素酶ABC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德纯 任先军 +1 位作者 唐勇 蒋涛 《颈腰痛杂志》 2007年第2期96-100,共5页
目的探讨硫酸软骨素酶ABC(ChABC)对神经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SD大鼠72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ChABC治疗组,采用Allen法打击大鼠胸10脊髓损伤模型,分别在伤后即刻和随后每天一次连续一周蛛网膜下... 目的探讨硫酸软骨素酶ABC(ChABC)对神经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SD大鼠72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ChABC治疗组,采用Allen法打击大鼠胸10脊髓损伤模型,分别在伤后即刻和随后每天一次连续一周蛛网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和ChABC。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各时间点脊髓损伤组织形态和尼氏体及神经元的变化,采用BBB功能评分和运动诱发电位(MEP)观察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大鼠脊髓损伤后1周时BBB评分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别,在2、4周,治疗组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MEP在1、4周的N1波潜伏期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P<0.01)。HE和Nissl染色显示治疗组的形态和神经元数量要优于对照组。结论ChABC能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运动功能恢复,并对脊髓组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软骨素酶ABC 脊髓损伤 运动诱发电位 bbb评分
下载PDF
人尿源性干细胞体外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及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邓明 谢萍 +5 位作者 吴飞 马永刚 周炎 陈庆 刘世清 明江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3-98,共6页
背景:人尿源性干细胞是近年来新发现的成体干细胞,其来源不受限制,提取简便,具备良好的增殖能力及多向分化潜能,近年来已应用于泌尿系疾病中的神经功能修复,如应激性尿失禁以及膀胱输尿管返流等。目的:探索人尿源性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 背景:人尿源性干细胞是近年来新发现的成体干细胞,其来源不受限制,提取简便,具备良好的增殖能力及多向分化潜能,近年来已应用于泌尿系疾病中的神经功能修复,如应激性尿失禁以及膀胱输尿管返流等。目的:探索人尿源性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能力及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体外获取人尿源性干细胞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表型,将人尿源性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后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采用Allen方法制作大鼠T9节段脊髓损伤模型,24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2组:脊髓损伤组和人尿源性干细胞组,每组12只。人尿源性干细胞组在脊髓损伤后第1天于损伤脊髓边缘注入2μL细胞浓度为1.0×10^11L^-1人尿源性干细胞,脊髓损伤组注入等量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L-DMEM培养液,于造模后第1,10,20,30天进行BBB评分,第30天取各组损伤脊髓组织分别进行Luxol Fast Blue染色、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染色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染色,并计算损伤脊髓面积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荧光强度。结果与结论:①人尿源性干细胞高表达CD29、CD90,而低表达CD45,并且在体外可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②造模后第1,10天两组大鼠BBB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第20,30天人尿源性干细胞组BBB评分明显高于脊髓损伤组(P<0.05);③人尿源性干细胞组脊髓损伤面积明显低于脊髓损伤组(P<0.05),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染色显示人尿源性干细胞组荧光强度明显低于脊髓损伤组(P<0.05);④结果表明,人尿源性干细胞能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并对大鼠脊髓损伤具有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人尿源性干细胞 神经修复 bbb评分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大鼠胸段脊髓损伤后两种不同行为评分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新家 孔抗美 +1 位作者 叶卫莲 尚建伟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99-201,共3页
目的 :比较两种神经功能评分方法对大鼠脊髓损伤 (SCI)模型行为功能的评价。方法 :大鼠急性SCI模型按轻、中、重度损伤随机分组 ,分别应用联合行为评分 (CBS)和BBB评分方法对大鼠后肢行为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两种方法评价结果均与损伤... 目的 :比较两种神经功能评分方法对大鼠脊髓损伤 (SCI)模型行为功能的评价。方法 :大鼠急性SCI模型按轻、中、重度损伤随机分组 ,分别应用联合行为评分 (CBS)和BBB评分方法对大鼠后肢行为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两种方法评价结果均与损伤程度相关 ,其中BBB评分方法相关性较高 ,且体现在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每一阶段。结论 :BBB评分方法对大鼠SCI模型运动功能评价优于CBS评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bbb 脊髓损伤 胸段 行为功能 运动功能恢复 方法评价 评分方法 SCI 同行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效果与机制对比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锡武 刘鑫 +4 位作者 荣辉 于兴胜 刘通 杨长生 赵廷宝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9期15-17,共3页
目的比较神经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及实验效果。方法选择40只Wistar成年大鼠做脊髓半横切模型,随机分为神经干细胞注射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组,磷酸盐缓冲液注射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对比4组大鼠移植... 目的比较神经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及实验效果。方法选择40只Wistar成年大鼠做脊髓半横切模型,随机分为神经干细胞注射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组,磷酸盐缓冲液注射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对比4组大鼠移植后的运动功能和脊髓损伤的修复情况。结果神经干细胞注射组各个时间点的BBB评分明显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组,且2组BBB评分明显高于磷酸盐缓冲液注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的第8周,MRI显示空洞明显缩小,信号强度正常,能看到完整的脊髓,脊髓切片中能看到被标记的NSCs及BMSCs。结论脊髓损伤大鼠通过静脉注射NSCs和BMSCs均能改善运动功能,但NSCs治疗效果更为明显,应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脊髓损伤 大鼠 bbb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