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activity and performance of steam gasification during biomass batch feeding
1
作者 Yuna Ma Zefeng Ge +3 位作者 Mingxun Zeng Zhenting Zha Yujie Tao Huiyan Zhang 《Carbon Resources Conversion》 EI 2023年第3期229-237,共9页
The steam gas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oplar sawdust were investigated in a piston fed fixed-bed gasifier,reflecting the batch feeding process of fixed-bed gasifiers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s.The effects of opera... The steam gas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oplar sawdust were investigated in a piston fed fixed-bed gasifier,reflecting the batch feeding process of fixed-bed gasifiers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s.The effects of operating conditions,including steam supply,the flow rate of inert gas,gasification temperature,and feeding rate,on gasification reactivity and performance were investigated online.The major gas product during pyrolysis was CO,followed by H2,CH4,and CO_(2),and the gasification was greatly facilitated by the injection of steam to generate H2.The gasification reactivity and performance were improved with increased steam supply and temperature.The maximum production rate of H_(2)by char gasification was tripled and doubled,respectively,with an increase in steam supply from 50 to 400 mL/min and a temperature rise from 800 to 900◦C,and the time required for complete gasification was also halved.Compared to pyrolysis,the volume fraction of H2 increased from 23%to 37%,and correspondingly,the H_(2)/CO ratio increased from 0.42 to 0.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ASS Steam gasification Gasification reactivity SYNGAS batch feeding
原文传递
复合植物提取物对肉羊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2
作者 郭焘 高畅 +3 位作者 尹娜 王文文 王园 齐景伟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3-48,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复合植物提取物(CPE)对高精料饲粮条件下肉羊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共分1个对照组(CON)和4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培养底物为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Ⅰ组)、50(Ⅱ组)、80(Ⅲ组...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复合植物提取物(CPE)对高精料饲粮条件下肉羊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共分1个对照组(CON)和4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培养底物为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Ⅰ组)、50(Ⅱ组)、80(Ⅲ组)、110(Ⅳ组)mg/kg CPE。分别在培养3、6、9、12 h及24 h测定pH、氨氮(NH3-N)浓度、菌体蛋白(BCP)含量及产气量。结果表明:①3 h时,Ⅳ组NH3-N浓度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P<0.05);6 h时,Ⅰ组NH3-N浓度显著低于CON、Ⅲ、Ⅳ组(P<0.05);Ⅳ组NH3-N浓度显著高于Ⅰ组及Ⅱ组(P<0.05);12 h时,与CON组相比,Ⅰ、Ⅱ、Ⅲ组NH3-N浓度显著下降(P<0.05);24 h时,Ⅰ、Ⅱ、Ⅲ组NH3-N浓度均显著低于CON组及Ⅳ组(P<0.05)。②3 h时,Ⅰ组BCP含量显著低于CON、Ⅱ、Ⅲ组(P<0.05);6 h时,Ⅲ组BCP含量显著高于CON、Ⅰ及Ⅱ组(P<0.05)。9 h时,Ⅱ组及Ⅲ组BC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且Ⅱ组显著高于Ⅲ组(P<0.05);12 h时,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BCP含量均显著提高。③3 h时,Ⅲ组产气量显著高于CON组及其他各试验组(P<0.05)。6、9、12 h时,与CON组相比,Ⅱ、Ⅲ及Ⅳ组产气量均显著提高(P<0.05);24 h时,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产气量均显著提高(P<0.05)。④多项组合效应指数(MFAEI)表明,当CPE添加量为80 mg/kg时,对体外瘤胃发酵的促进效果较好。综上所述,CPE可促进肉羊体外瘤胃发酵功能,且添加量为80 mg/kg为最适添加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植物提取物 高精料饲粮 体外批次培养 瘤胃发酵 肉羊
下载PDF
Self-assembly of Gradient Copolymer Synthesized by Spontaneous Batch RAFT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on Encapsulating Ag Nanoparticles
3
作者 秦超然 FENG Menran +4 位作者 LUO Wen LIU Mingyang HAN Mei MA Shuai 王艺峰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8年第4期987-994,共8页
The gradient copolymers of acrylic acid and trifluoroethyl methacrylate(coded as P(TFEMAgrad-AA)) were synthesized via reversible addition-fragmentation transfer(RAFT) emulsifier-fre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Th... The gradient copolymers of acrylic acid and trifluoroethyl methacrylate(coded as P(TFEMAgrad-AA)) were synthesized via reversible addition-fragmentation transfer(RAFT) emulsifier-fre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The spontaneous batch feeding approach was used to control the gradient chain sequenc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P(TFEMA-grad-AA) can self-assemble to form spherical micelles, rodlike micelles or vesicles in selective solvents. Morphological transition of the P(TFEMA-grad-AA) micelles was sensitive to the water content of the dioxane/water mixed solvent. More interestingly, Ag nanoparticles(NPs) were encapsulated by the P(TFEMA-grad-AA) micelles during the selfassembly process. The gradient chain sequence made the Ag NPs easily enter the core of the micelles, even when P(TFEMA-grad-AA) had less hydrophobic fluoro-units and more hydrophilic units. TEM images with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 indicated that the nanocomposite micelles consisted of a Ag NPs core and a gradient copolymer sh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dient copolymer SELF-ASSEMBLY ENCAPSULATION RAFT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spontaneous batch feeding
下载PDF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with Modified Sequencing Batch Biofilm Reactor Technology
4
作者 胡龙兴 刘宇陆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2年第3期248-254,共7页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removal of COD and nitrogen from wastewater with modified sequencing batch biofilm reactor. The strategy of simultaneous feeding and draining was explored.The results show that introduction of...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removal of COD and nitrogen from wastewater with modified sequencing batch biofilm reactor. The strategy of simultaneous feeding and draining was explored.The results show that introduction of a new batch of wastewater and withdrawal of the purified water can be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maximum volumetric exchange rate of about 70%.Application of this feeding and draining mode leads to the reduction of the cycle time, the increase of the utilization of the reactor volume and the simplification of the reactor structure. The treatment of a synthetic wastewater containing COD and nitrogen was investigated. The operation mode of F(D) O ( i.e ., simultaneous feeding and draining followed by the aerobic condition) was adopted. It was found that COD was degraded very fast in the initial reaction period of time, then reduced slowly and the ammonia nitrogen and nitrate nitrogen concentrations decreased and increased with time respectively, while the nitrite nitrogen level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reduc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D or ammonia nitrogen loading and its removal rate was examined, and the removal of COD, ammonia nitrogen and total nitrogen could exceed 95%, 90% and 80% respectively. The fact that nitrogen could be removed more completely under constant aeration (aerobic condition) of the SBBR operation mode is very interesting and could be explained in several resp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quencing batch biofilm reactor (SBBR) simultaneous feeding and draining synthetic wastewater treatment COD and nitrogen removal.
下载PDF
利用橡胶树来源β-石竹烯新合成酶构建工程酿酒酵母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石彬 娄晶 +1 位作者 杨竹如 邓小敏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7-152,共6页
为了利用生物技术高效合成β-石竹烯,该研究从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中筛选并鉴定到β-石竹烯新合成酶,并构建高产β-石竹烯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工程菌株。结果表明,在橡胶树中筛选鉴定出一个新的β-石竹烯合成酶基... 为了利用生物技术高效合成β-石竹烯,该研究从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中筛选并鉴定到β-石竹烯新合成酶,并构建高产β-石竹烯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工程菌株。结果表明,在橡胶树中筛选鉴定出一个新的β-石竹烯合成酶基因,命名为HbBACS,其与已报道的β-石竹烯合成酶相比,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和相似性均较低。利用密码子优化的该基因构建工程酿酒酵母YCAR02,其β-石竹烯摇瓶发酵产量为206 mg/L。进一步对工程酿酒酵母YCAR02进行两阶段分批补料发酵,在添加10%肉豆蔻酸异丙酯覆盖剂的条件下,5 L发酵罐中β-石竹烯产量达到8.47 g/L。橡胶树来源的新β-石竹烯合成酶活性较高,这为利用合成生物技术规模化生产β-石竹烯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石竹烯 橡胶树 新合成酶 酿酒酵母 倍半萜 分批补料发酵
下载PDF
9SW-60型母猪智能化饲喂系统配料模块的研究设计
6
作者 汪德众 刘希锋 吴鹏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5期118-121,共4页
为提高猪场的饲养管理水平,实现母猪科学、精量饲喂,本文研究了一套应用于母猪智能化饲喂系统的配料模块。该配料模块可通过计算机实现人机对话,根据母猪妊娠阶段及成长规律制定饲喂计划,完成母猪的精量智能饲喂。通过计算机操控可编程... 为提高猪场的饲养管理水平,实现母猪科学、精量饲喂,本文研究了一套应用于母猪智能化饲喂系统的配料模块。该配料模块可通过计算机实现人机对话,根据母猪妊娠阶段及成长规律制定饲喂计划,完成母猪的精量智能饲喂。通过计算机操控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对配料器进行控制,可实现多点同时投料;通过电子称重传感器探测配料器的投料重量,并采集、传输称重信息,从而实现精准投料。经生产测试,9SW-60型母猪智能化饲喂系统配料模块使投料平均偏差低于1.62%,实现了精量定时饲喂;采用螺旋轴通过正、反转控制密封球升降进行配料和放料,使该饲喂系统总体造价降低36%以上,填补了母猪单栏饲养模式智能化精量饲喂设备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猪 9SW-60型 智能化饲喂系统 配料模块 电子称重传感器 精量饲喂
下载PDF
芦苇水解液发酵生产γ-聚谷氨酸工艺优化
7
作者 徐佳 冯昆鹏 +1 位作者 张智强 王颖赛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4-540,共7页
为了降低γ-聚谷氨酸(γ-PGA)的生产成本,实现芦苇等可再生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探索建立以芦苇水解液为碳源制备γ-PGA的新型发酵过程控制策略的可行性。首先,研究纤维素酶用量和底物浓度对芦苇水解的影响;其次,采用分段式培养及溶氧反馈... 为了降低γ-聚谷氨酸(γ-PGA)的生产成本,实现芦苇等可再生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探索建立以芦苇水解液为碳源制备γ-PGA的新型发酵过程控制策略的可行性。首先,研究纤维素酶用量和底物浓度对芦苇水解的影响;其次,采用分段式培养及溶氧反馈补料调控策略,对芦苇水解液发酵生产γ-PGA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芦苇经预处理后在10 FPU/g(底物)酶用量和10%底物添加量的条件下水解,总糖质量浓度可达(76.64±1.74)g/L;以分段式溶氧反馈-分批补料发酵培养方式,利用芦苇水解液生产γ-PGA,最终产量可达(46.72±1.18)g/L,生产效率较分批发酵提高了46.06%。因此,将芦苇水解液用于γ-PGA的分批补料发酵具有产业化可行性,有助于降低商业化生产的原料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工程 芦苇水解液 Γ-聚谷氨酸 分批补料 溶氧反馈
下载PDF
间歇本体法聚丙烯生产工艺自动加剂的工程实践
8
作者 杜忠源 王年根 《自动化与仪表》 2023年第12期114-117,共4页
该文首先介绍了间歇本体法聚丙烯生产工艺中催化剂、活化剂与第三组分3种聚合反应助剂手动加剂方式存在的弊端、实现自动加剂所面临的现实阻力和推动力,以及自动加剂系统工艺设计与自控设计所应遵循的原则和指导性意见,然后给出了有别... 该文首先介绍了间歇本体法聚丙烯生产工艺中催化剂、活化剂与第三组分3种聚合反应助剂手动加剂方式存在的弊端、实现自动加剂所面临的现实阻力和推动力,以及自动加剂系统工艺设计与自控设计所应遵循的原则和指导性意见,然后给出了有别于连续法生产工艺、更具实用性和可靠性的自动加剂系统设计与控制方案,并提出了自动加剂系统在工程实践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该文最后指出间歇本体法聚丙烯生产工艺实现完全自动化是这套纯本土工艺继续生存下去并开发各类新产品的必要条件,而自动加剂系统的工程实践则为上述目标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间歇本体法聚丙烯 自动加剂 活化剂
下载PDF
不同COD/N对主流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群 张郅昊 +3 位作者 于婷 徐湖淳 易鑫 徐光景 《环境生态学》 2023年第4期68-73,共6页
为了解决农村生活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中碳源不足的问题,利用混合悬浮污泥和生物膜的多循环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建立了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并详细分析了COD/N比例对该工艺的影响。当COD/N比例为4∶1时,总氮去... 为了解决农村生活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中碳源不足的问题,利用混合悬浮污泥和生物膜的多循环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建立了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并详细分析了COD/N比例对该工艺的影响。当COD/N比例为4∶1时,总氮去除率和亚硝化率分别达到85.0%和95.6%;当COD/N比例为2∶1时,总氮去除率和亚硝化率分别为76.1%和83.8%;当COD/N比例降至1∶1时,总氮去除率降至31.0%,而亚硝化率仅1.2%,说明COD/N比例对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影响明显。当碳源充足时,NO^(-)_(2)-N可在缺氧段被全部去除,导致亚硝酸氮氧化菌(Nitrite Oxidizing Bacteria,NOB)的可利用底物(NO-2-N)远远低于氨氧化菌(Ammonium Oxidizing Bacteria,AOB)的可利用底物(NH^(+)_(4)-N),且生物膜内缺氧反硝化菌也能在好氧段进行反硝化,进一步减少了NOB的可利用底物。加上短污泥龄控制,悬浮NOB被持续冲刷排出。因此,多循环SBR内NOB抑制的核心点是高COD/N情况下反硝化菌与NOB竞争NO-2-N,通过强化反硝化抑制NOB的策略可在工程应用中予以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污水处理 序批式反应器 亚硝酸氮短缺 分步进水 短污泥龄 亚硝酸氮氧化菌
下载PDF
有机碳源对同时硝化/反硝化(SND)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35
10
作者 胡宇华 丁富新 +3 位作者 范轶 陈筛林 杨海光 邢新会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7-20,共4页
究了同时硝化 反硝化 (SimultaneousNitrificationandDenitrification ,SND)体系中有机碳源对氨氮去除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在氨氮初始浓度为 35mg L时 ,存在使氨氮降解率达到 99 5 %以上的有机碳源浓度区间 ,其CODCr浓度为40 0mg L~... 究了同时硝化 反硝化 (SimultaneousNitrificationandDenitrification ,SND)体系中有机碳源对氨氮去除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在氨氮初始浓度为 35mg L时 ,存在使氨氮降解率达到 99 5 %以上的有机碳源浓度区间 ,其CODCr浓度为40 0mg L~ 10 0 0mg L ;为保证反应后期体系中C N维持在微生物所需的水平 ,提出了补料的方式 ,使得氨氮降解不会出现停滞阶段 ,可以达到较好的去除效果 ;在周期为 8h的连续序批式 (SBR)操作中 ,采用较高的有机碳源初始进料值 ,并在反应过程中进行补料 ,可以很好的将出水氨氮的浓度维持在较低值 (<5mg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源 同时硝化 反硝化 SND 补料方式 序批式操作 SBR 废水处理 生物除氮
下载PDF
高密度发酵制备重组人可溶性TRAIL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梁华 朱玉平 +4 位作者 娄永华 周劲松 彭玉珍 球谊 焦炳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 :利用原核重组表达技术 ,完成人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TRAIL ,又称凋亡素 2配体 ,Apo- 2 L )的中试。方法 :可溶性 TRAIL编码基因插入改建的 p BV 2 2 0载体 ;在发酵过程中 ,控制溶解氧在 30 %~ 5 0 % ,30℃生长 6... 目的 :利用原核重组表达技术 ,完成人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TRAIL ,又称凋亡素 2配体 ,Apo- 2 L )的中试。方法 :可溶性 TRAIL编码基因插入改建的 p BV 2 2 0载体 ;在发酵过程中 ,控制溶解氧在 30 %~ 5 0 % ,30℃生长 6 h,4 2℃诱导培养 4 h;菌体上清行金属亲和层析。结果 :发酵液中最终菌体密度 D(6 0 0 )达 8.0 (相当于每升发酵液含 15 g湿菌体 ) ,TRAIL占菌体总蛋白的 4 0 %左右 ,含量超过 0 .6 g/ L。其中 ,所表达的 TRAIL 2 0 %~ 30 %在上清而直接有活性 ,70 %~ 80 %呈包涵体。上清用亲和层析一步使其纯度达 70 %以上 ;包涵体超声破菌后经两次洗涤 ,纯度达到 80 %以上。  结论 :TRA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重组蛋白质 发酵 分批补料 重组人可溶性TRAIL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及其高密度培养技术 被引量:35
12
作者 熊涛 黄锦卿 +2 位作者 宋苏华 关倩倩 谢明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62-268,共7页
应用响应面法优化植物乳杆菌培养基配方以及利用中和法与指数流加法优化植物乳杆菌高密度培养的发酵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一步采用SAS软件进行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培养基。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质量分数5.43%... 应用响应面法优化植物乳杆菌培养基配方以及利用中和法与指数流加法优化植物乳杆菌高密度培养的发酵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一步采用SAS软件进行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培养基。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质量分数5.43%、蛋白胨质量分数0.98%、K2HPO4质量分数0.59%。利用15L全自动发酵罐,在接种量3%、pH6.5、培养温度35℃的最佳条件下,采用氨水中和发酵培养基和指数流加碳、氮源,最终发酵液中植物乳杆菌菌体浓度达到9.3×109CF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响应面 培养基优化 高密度培养 指数流加
下载PDF
地衣芽孢杆菌HDYM-04产β-甘露聚糖酶补料分批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解鑫 平文祥 葛菁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18-224,共7页
利用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cs)HDYM-04在5L发酵罐中发酵生产β-甘露聚糖酶,并对其发酵条件、补料策略及用量进行优化。得到最优起始魔芋粉加入量、初始pH值和接种量分别为60g/L、8.0和6.7%;最佳发酵工艺为:温度37℃,搅拌速... 利用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cs)HDYM-04在5L发酵罐中发酵生产β-甘露聚糖酶,并对其发酵条件、补料策略及用量进行优化。得到最优起始魔芋粉加入量、初始pH值和接种量分别为60g/L、8.0和6.7%;最佳发酵工艺为:温度37℃,搅拌速率300r/min,通气量3L/min,发酵48h。最后确定最佳补料策略为起始加入30g魔芋粉,对数生长后期再加入90g魔芋粉,最终酶活力可高达3913U/mL,较未优化前(2070U/mL)酶活力提高了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芽孢杆菌 Β-甘露聚糖酶 条件优化 补料 补料策略
下载PDF
毕赤酵母流加培养诱导生产植酸酶的流加控制策略 被引量:5
14
作者 金虎 肖杰 +2 位作者 段生兵 郑志永 史仲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12,16,共5页
对毕赤酵母流加培养生产植酸酶过程中的底物和诱导剂流加策略和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在生长期采用基于DO/pH在线测量的人工神经网络状态模式识别控制法(ANNPR—Ctrl)特别有效。它可大幅度提高细胞生产强度,并使以甲醇为诱导剂的植酸... 对毕赤酵母流加培养生产植酸酶过程中的底物和诱导剂流加策略和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在生长期采用基于DO/pH在线测量的人工神经网络状态模式识别控制法(ANNPR—Ctrl)特别有效。它可大幅度提高细胞生产强度,并使以甲醇为诱导剂的植酸酶诱导生产时刻提前。然而,在诱导期ANNPR—Ctrl和pH—Stat法等均不能有效地提高植酸酶酶活。为此,在生长阶段采用ANNPR—Ctrl法,当菌浓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后,引入一个5~6h的过渡期,并在此阶段继续利用ANNPR—Ctrl法流加葡萄糖和甲醇的混合物,使细胞对甲醇逐步产生适应。最后,利用纯甲醇和离线检测甲醇的控制方法开始诱导。在此阶段,离线控制可粗略地将甲醇浓度控制在5~15g/L的范围内,酶活高达320U/mL,比3种基本控制方式提高了5倍。同时,ANNPR—Ctrl法和离线检测甲醇控制模式的有效组合还缩短了酶活达到最高水平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赤酵母 植酸酶 流加培养 流加控制
下载PDF
表达rAPC大肠杆菌的高密度发酵及纯化产物的抑瘤活性 被引量:16
15
作者 赵方庆 唐志红 +3 位作者 林凡 鲍莉 秦松 窦昌贵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9-33,共5页
重组菌的高密度发酵技术是高效表达异源蛋白的一项重要技术。本文研究了培养基组成、培养条件以及诱导条件等对最终的菌体密度和rAPC表达量的影响 ,确立了最优的高密度发酵条件。此外 ,还探讨了不同补料流加方式对菌体生长和rAPC表达的... 重组菌的高密度发酵技术是高效表达异源蛋白的一项重要技术。本文研究了培养基组成、培养条件以及诱导条件等对最终的菌体密度和rAPC表达量的影响 ,确立了最优的高密度发酵条件。此外 ,还探讨了不同补料流加方式对菌体生长和rAPC表达的影响 ,结果表明DO -stat补料流加方式具有显著增加菌体量和重组蛋白表达量的作用。发酵 16小时后 ,菌体密度可达OD60 0 10 6,每升发酵液中rAPC含量可达 3 5 2 g。用纯化好的rAPC对皮下接种S180 的小鼠灌胃或腹腔注射 ,剂量为每天 3 4mg/kg~ 13 4mg/kg ,共10天 ,结果表明rAPC对小鼠S180 肉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瘤重抑瘤率分别在 4 5 % 64%之间 ,且对荷瘤小鼠的白细胞数量和胸腺指数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化产物 抑瘤活性 大肠杆菌 高密度发酵 重组别藻蓝蛋白 补料培养 S180肉瘤 藻胆蛋白 基因表达 抗癌药物
下载PDF
紫薯清酒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郝萍萍 黄玉莲 +4 位作者 张楷正 张文学 宋宝珠 郑天力 邹光友 《酿酒科技》 2011年第10期21-24,共4页
以紫薯和大米为原料,日本清酒曲霉为糖化菌种,液体三级培养法培养酒母,采用分批投料方式进行糖化发酵,研究紫薯清酒生产工艺。按该研究工艺酿制成的紫薯清酒酒精度为14%vol,酸度为3.14 g/L,总酯为0.96 g/L,固形物为22.28 g/L,还原糖为4.... 以紫薯和大米为原料,日本清酒曲霉为糖化菌种,液体三级培养法培养酒母,采用分批投料方式进行糖化发酵,研究紫薯清酒生产工艺。按该研究工艺酿制成的紫薯清酒酒精度为14%vol,酸度为3.14 g/L,总酯为0.96 g/L,固形物为22.28 g/L,还原糖为4.72 g/L。(晓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薯 清酒曲霉 花青素 分批投料 感官测定
下载PDF
硫代苄基半胱氨酸反应结晶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孟献梁 荀志金 +3 位作者 范伟平 褚睿智 朱佳媚 丁曙光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08-812,共5页
以L-半胱氨酸为原料,用N aOH溶液作为反应介质,乙醇作为氯化苄的稀释溶剂,进行流加操作反应结晶制备硫代苄基半胱氨酸.通过正交试验获得最佳的合成条件,氯化苄流加速率为0.73 mL/m in,半胱氨酸与氯化苄摩尔比为0.8¨1.0,反应温度为5... 以L-半胱氨酸为原料,用N aOH溶液作为反应介质,乙醇作为氯化苄的稀释溶剂,进行流加操作反应结晶制备硫代苄基半胱氨酸.通过正交试验获得最佳的合成条件,氯化苄流加速率为0.73 mL/m in,半胱氨酸与氯化苄摩尔比为0.8¨1.0,反应温度为5℃,搅拌转速为250 r/m in,产物收率为91.26%.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用乙醇作溶剂流加操作下结晶形态远好于未加乙醇溶剂的晶行.得到了产物的初级成核速率方程和反应结晶达到拟稳态时晶体生长速率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代苄基半胱氨酸 流加操作 反应结晶
下载PDF
分批发酵和补料分批发酵结合生产透明质酸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邓开野 谭梅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6-168,共3页
采用单一补料分批培养方式进行补料发酵时,对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产物合成以及副产物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通过改善发酵过程中环境条件,来提高透明质酸(HA)的产量。和分批发酵相比,发酵液中HA的量提高大约3.5%。HA发酵... 采用单一补料分批培养方式进行补料发酵时,对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产物合成以及副产物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通过改善发酵过程中环境条件,来提高透明质酸(HA)的产量。和分批发酵相比,发酵液中HA的量提高大约3.5%。HA发酵可以采用单一补料分批发酵的方法来提高生产强度,缩短发酵周期,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是一种可以有效提高HA发酵生产性能指标的现代发酵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批发酵 补料分批发酵 透明质酸
下载PDF
分批补料高密度发酵生产丙酸杆菌素及其结构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丽雪 王家皓 +2 位作者 陈志鹏 齐斌 王立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9-133,共5页
采用分批补料高密度发酵的方法提高丙酸杆菌素的抑菌活性。从发酵96 h开始,每隔24 h补加2.5 g/L复合碳源(乳酸钠-葡萄糖质量比3∶1)和复合氮源(酵母溶液-玉米酒糟清液体积比1∶30)各100 mL,连续补加5次后,丙酸杆菌素的抑菌活性从17.6 AU... 采用分批补料高密度发酵的方法提高丙酸杆菌素的抑菌活性。从发酵96 h开始,每隔24 h补加2.5 g/L复合碳源(乳酸钠-葡萄糖质量比3∶1)和复合氮源(酵母溶液-玉米酒糟清液体积比1∶30)各100 mL,连续补加5次后,丙酸杆菌素的抑菌活性从17.6 AU/mL提高到31.2 AU/mL。本研究创新性地将玉米酒糟清液作为发酵氮源代替部分酵母溶液,大大降低了丙酸杆菌素的生产成本。另外,通过红外光谱及蛋白酶敏感实验发现丙酸杆菌素是一种具有抑菌活性的蛋白类物质。本研究结果为丙酸杆菌素的工业化生产及其应用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发酵 分批补料 玉米酒糟清液 丙酸杆菌素
下载PDF
核黄素产生菌T30的补料发酵 被引量:4
20
作者 陆文清 章克昌 吴佩琮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1999年第1期1-5,共5页
对核黄素产生菌T30补料发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酵液呈非牛顿特性,充足的溶氧是核黄素高产的关键。补料发酵可以提高核黄素的产量,补料以补糖为主,补单糖或双糖均可。补糖时间与发酵液的pH值和菌体生长情况密切相关。发酵... 对核黄素产生菌T30补料发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酵液呈非牛顿特性,充足的溶氧是核黄素高产的关键。补料发酵可以提高核黄素的产量,补料以补糖为主,补单糖或双糖均可。补糖时间与发酵液的pH值和菌体生长情况密切相关。发酵48h以后,控制发酵液的pH值在5.4~6.2之间,多次少量补糖,核黄素的产量可提高20%~30%.经补糖发酵后,T30的核黄素产量可达8g/L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黄素 补料发酵 阿氏假囊酵母 发酵 产生菌 T30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