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斑大瓢虫对豆蚜的捕食特性研究
1
作者 魏莲 刘虹伶 +7 位作者 伍兴隆 陈河竹 彭应力 肖科军 蔡鹏 房超 李跃建 蒲德强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5期105-109,共5页
为明确十斑大瓢虫对豆蚜的捕食能力和捕食规律,将野外采集的十斑大瓢虫置于室内饲养2代,再测定其各龄幼虫及雌、雄成虫对豆蚜的捕食量,以倒数法拟合Holling II圆盘方程,明确了十斑大瓢虫对豆蚜的捕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十斑大瓢虫对豆... 为明确十斑大瓢虫对豆蚜的捕食能力和捕食规律,将野外采集的十斑大瓢虫置于室内饲养2代,再测定其各龄幼虫及雌、雄成虫对豆蚜的捕食量,以倒数法拟合Holling II圆盘方程,明确了十斑大瓢虫对豆蚜的捕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十斑大瓢虫对豆蚜的捕食量随着虫龄增加而逐渐增加,当N→∞时,十斑大瓢虫的1~4龄幼虫以及雌、雄成虫在1 d内对豆蚜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30.1628、158.7003、556.3928、988.1128、841.0084、589.4011头。十斑大瓢虫幼虫对豆蚜的捕食量与日龄的拟合方程为y=3.9123x^(2.2092)(R^(2)=0.8093),随着日龄的增加捕食数量呈指数关系逐渐增加。雌、雄成虫对豆蚜的捕食量与日龄的拟合方程分别为y=0.9453x^(2)-28.274x+827.44(R^(2)=0.456)和y=0.8762x^(2)-31.511x+635.38(R^(2)=0.7188),随着日龄期的增加捕食数量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斑大瓢虫 豆蚜 捕食量 天敌昆虫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南方小花蝽的发育与繁殖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郑珊珊 郅军锐 +1 位作者 张昌容 刘丰娇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8-91,共4页
研究了在27℃条件下,南方小花蝽取食蚕豆蚜的发育和繁殖情况,并组建了实验种群生命表和繁殖特征生命表,计算了生命表的有关参数。结果表明,南方小花蝽取食蚕豆蚜时的未成熟期平均为21.02d,雌成虫平均寿命为7.55d,其平均产卵量为35.55粒... 研究了在27℃条件下,南方小花蝽取食蚕豆蚜的发育和繁殖情况,并组建了实验种群生命表和繁殖特征生命表,计算了生命表的有关参数。结果表明,南方小花蝽取食蚕豆蚜时的未成熟期平均为21.02d,雌成虫平均寿命为7.55d,其平均产卵量为35.55粒,日产卵量为6.29粒,平均产卵期5.6d。南方小花蝽的种群趋势指数为7.17,净生殖率为6.57;内禀增长能力为0.074 9,周限增长率为1.077 4,种群加倍时间为9.257 6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小花蝽 蚕豆蚜 实验种群 生命表
下载PDF
新烟碱类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蚜虫的联合作用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曾霞 马亚芳 +3 位作者 马聪 倪龙博 施娟娟 倪珏萍 《现代农药》 CAS 2014年第2期19-22,共4页
研究比较了噻虫嗪、噻虫啉、烯啶虫胺、氯噻啉等4个新烟碱类杀虫剂与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等2个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联合作用,为复配制剂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室内采用浸渍法对蚕豆蚜进行毒力测定,采用等效线法和共毒系数法评价联... 研究比较了噻虫嗪、噻虫啉、烯啶虫胺、氯噻啉等4个新烟碱类杀虫剂与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等2个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联合作用,为复配制剂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室内采用浸渍法对蚕豆蚜进行毒力测定,采用等效线法和共毒系数法评价联合作用类型。结果表明:8个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蚜虫的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噻虫嗪、吡虫啉、噻虫啉、烯啶虫胺、啶虫脒、噻虫胺、氯噻啉、呋虫胺,4个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蚜虫的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联苯菊酯。18个组合的联合作用表现出增效、相加或拮抗等,并未发现明显规律。从18个组合中优先推荐烯啶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5∶1)、噻虫嗪+联苯菊酯(5∶1)。在复配研发时,切不可盲目模仿,必须以实际筛选试验结果为依据,也希望复配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并在抗性治理和减量使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烟碱类杀虫剂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蚜虫 联合作用
下载PDF
蓖麻碱粗提物对麦蚜的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吴雪平 单长卷 包冬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450-2450,2495,共2页
用水提法从蓖麻籽壳中提取蓖麻碱粗提物,采用浸渍法对麦蚜进行杀虫试验。结果表明:1005、0 mg/ml的蓖麻碱粗提液对麦蚜具有一定的杀虫效果,12.56、.25 mg/ml蓖麻碱粗提液对麦蚜的杀虫效果不明显。对蚜虫48 h的毒力回归方程为:y=1.342 7x... 用水提法从蓖麻籽壳中提取蓖麻碱粗提物,采用浸渍法对麦蚜进行杀虫试验。结果表明:1005、0 mg/ml的蓖麻碱粗提液对麦蚜具有一定的杀虫效果,12.56、.25 mg/ml蓖麻碱粗提液对麦蚜的杀虫效果不明显。对蚜虫48 h的毒力回归方程为:y=1.342 7x+1.649 9,LC50=312.64 mg/ml,r=0.972**;72 h的回归方程为:y=2.629 4x+0.376 9,LC50=57.31 mg/ml,r=0.942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碱粗提物 漫渍法 走蚜 生物活性
下载PDF
冀西北坝上地区几种蚜虫优势种对菜豆的侵害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向东 董建臻 +1 位作者 张立峰 黄伟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9-62,共4页
采用寄主转换方法研究了冀西北坝上地区几种蚜虫优势种对菜豆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桃蚜、瓜蚜(棉蚜)和菊姬长管蚜转接到露地菜豆的花、嫩尖、嫩叶等部位上仅能存活6~8d,不能在菜豆上建立种群。室内寄主转换试验表明,取食菜豆嫩荚的蚜虫... 采用寄主转换方法研究了冀西北坝上地区几种蚜虫优势种对菜豆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桃蚜、瓜蚜(棉蚜)和菊姬长管蚜转接到露地菜豆的花、嫩尖、嫩叶等部位上仅能存活6~8d,不能在菜豆上建立种群。室内寄主转换试验表明,取食菜豆嫩荚的蚜虫存活率明显低于取食茎部嫩尖的蚜虫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蚜虫 菜豆 寄主转换 侵害效应
下载PDF
国内外蚕豆蚜虫研究现状 被引量:10
6
作者 马琪 李宁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3期59-63,共5页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蚕豆蚜虫的主要研究成果,指出世界上危害蚕豆的蚜虫有4~5种,但均以苜蓿蚜的发生为害最普遍严重,并对苜蓿蚜的生物学、生态学及综合防治的研究内容作了分析评价,总结提出了作者的一些认识,为蚕豆蚜虫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蚕豆蚜虫的主要研究成果,指出世界上危害蚕豆的蚜虫有4~5种,但均以苜蓿蚜的发生为害最普遍严重,并对苜蓿蚜的生物学、生态学及综合防治的研究内容作了分析评价,总结提出了作者的一些认识,为蚕豆蚜虫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苜蓿蚜 研究现状 国内 国外
下载PDF
蚕豆蚜虫种群动态与气候因子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文振祥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5-196,共2页
试验对蚕豆蚜虫种群数量在蚕豆生育期间的变化规律及温湿度等气候因子对蚕豆蚜虫种群数量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蚕豆蚜虫的种群动态随季节性消长的趋势呈双峰型,蚜虫发生期可分为零星发生期、缓增期、激增期和衰退期等4个阶段;在影响... 试验对蚕豆蚜虫种群数量在蚕豆生育期间的变化规律及温湿度等气候因子对蚕豆蚜虫种群数量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蚕豆蚜虫的种群动态随季节性消长的趋势呈双峰型,蚜虫发生期可分为零星发生期、缓增期、激增期和衰退期等4个阶段;在影响蚕豆蚜虫的种群动态的气候因子中,温度与湿度是影响蚕豆蚜虫种群消长的主要因素,其中温度与蚕豆蚜虫种群消长呈正相关,而相对湿度与蚕豆蚜虫种群消长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蚜虫 种群动态 气候因子 相关性
下载PDF
不同播期蚕豆蚜虫种群动态及防治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芦光新 杨元武 +1 位作者 马莉贞 谢永丽 《青海草业》 2002年第2期5-7,共3页
通过对不同播期下蚕豆蚜虫种群数量动态及对蚕豆经济性状的影响 ,初步得出不同播期条件下 ,蚕豆蚜虫种群动态及对蚕豆经济性状的影响不一样 ,表现为 :播期早的蚕豆植株的株高、单株结荚数、每荚粒数、百粒重明显高于播期晚的蚕豆植株。... 通过对不同播期下蚕豆蚜虫种群数量动态及对蚕豆经济性状的影响 ,初步得出不同播期条件下 ,蚕豆蚜虫种群动态及对蚕豆经济性状的影响不一样 ,表现为 :播期早的蚕豆植株的株高、单株结荚数、每荚粒数、百粒重明显高于播期晚的蚕豆植株。并提出了通过改变播期的方法来减少蚕豆蚜虫为害的防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蚕豆蚜虫 为害发生 防治
下载PDF
苜蓿蚜药剂防治试验 被引量:1
9
作者 马国良 马琪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年第1期21-24,共4页
使用九种药剂进行蚜虫的毒力测定,并计算LC_(50)值.结果:浓度值域在0.082%~2.83%之间,相差36.4倍,表明各药剂对蚜虫毒力差异很大.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抗蚜威、菊马、敌杀死、杀灭菊酯在喷雾浓度分别为3500~4500倍.3500~4000倍、300... 使用九种药剂进行蚜虫的毒力测定,并计算LC_(50)值.结果:浓度值域在0.082%~2.83%之间,相差36.4倍,表明各药剂对蚜虫毒力差异很大.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抗蚜威、菊马、敌杀死、杀灭菊酯在喷雾浓度分别为3500~4500倍.3500~4000倍、3000~4000倍、2000~3000倍时,防效最佳,依次为88.6%~91.2%、87.6%~97.7%、86.7%~87.2%和85.2%~86.9%.证明在蚕豆始花期末,每亩依上述各药剂浓度的稀释倍液66.7kg喷雾,防治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蚜 药剂防治 药效 试验 蚕豆
下载PDF
西宁地区苜蓿蚜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琪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1期6-9,共4页
苜蓿蚜在西宁1年发生10~14代,主要为害蚕豆,以卵在蜀葵、酸模、苦苣菜等杂草根茎处或地表干枯的草籽荚壳上越冬.翌年4月温度达10~12℃开始孵化.每雌平均产蚜量为30头,15℃左右完成一代需8~10天,20℃左右只需3~4天.取食为害季节无翅... 苜蓿蚜在西宁1年发生10~14代,主要为害蚕豆,以卵在蜀葵、酸模、苦苣菜等杂草根茎处或地表干枯的草籽荚壳上越冬.翌年4月温度达10~12℃开始孵化.每雌平均产蚜量为30头,15℃左右完成一代需8~10天,20℃左右只需3~4天.取食为害季节无翅胎生雌蚜平均存活7天左右.孪斑瓢虫和蚜茧蜂是其主要天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蚜 生物学特性 蚕豆 西宁地区
下载PDF
影响苜蓿蚜发生为害的主要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祁德富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1期55-58,共4页
通过研究,明确了蚕豆出苗至开花期,适宜的温度条件(13—14℃)、干旱少雨(比常年偏少48%)是苜蓿蚜发生及种群数量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并指出苜蓿蚜是否大发生,食料是前提,虫源是基础,气象是关键.
关键词 苜蓿蚜 蚕豆 影响因素 种群数量
下载PDF
气候因素与苜蓿蚜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初探 被引量:2
12
作者 祁德富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3期30-32,共3页
西宁地区苜蓿蚜种群数量随气候变化的增长曲线呈“S”型,其数学模型为:Y=9849/1+e^(8.9325+0.6949t),蚜量最快增长期为6月中旬至7月初;蚕豆生育期内月平均干燥度指数K>2.00以上,气候为干旱和很干旱等级时,蚜虫种群数量增长与同期≥5... 西宁地区苜蓿蚜种群数量随气候变化的增长曲线呈“S”型,其数学模型为:Y=9849/1+e^(8.9325+0.6949t),蚜量最快增长期为6月中旬至7月初;蚕豆生育期内月平均干燥度指数K>2.00以上,气候为干旱和很干旱等级时,蚜虫种群数量增长与同期≥5℃的积湿呈指数(Y=0.9377e^(0.0061ΣT))递增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蚜 种群变化规律 气候因素 蚕豆 害虫
下载PDF
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 and Insecticidal Activities of Novel Neonicotinoid Derivatives
13
作者 ZHAO Yu WANG Gang LI Yong-qiang WANG Su-hua LI Zheng-ming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3期380-383,共4页
Ten new N-oxalyl derivatives of neonicotinoid compound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Their structures were confirmed by ^1H NMR spectra, elemental analysis and X-ray diffraction. The preliminary insecticidal activiti... Ten new N-oxalyl derivatives of neonicotinoid compound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Their structures were confirmed by ^1H NMR spectra, elemental analysis and X-ray diffraction. The preliminary insecticidal activities of the new compounds were evaluated. The results of bioassays indicate that the title Compounds exhibit moderate insecticidal activities. Surprisingly, the insecticidal activity of compound 7b against bean aphids at 200 mg/kg is 100%, which is comoarable to that of the commercialized imidaclopr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ONICOTINOID N-Oxalyl derivative Insecticidal activity bean aphid IMIDACLOPRID
下载PDF
芜菁花叶病毒蚕豆分离物蚜传和非蚜传株系的鉴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稳奇 濮祖芹 +1 位作者 许志刚 方中达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15-20,共6页
根据分离物的蚜虫传播能力及其在不同蚕豆品种上的反应,划分为芜菁花叶病毒的两个株系,分别命名为蚜传株系(TuMV-AT)和非蚜传株系(TuMV-NAT)。蚜传株系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只侵染部份供试蚕豆品种,产生红褐色坏死斑。非蚜传株系侵染全... 根据分离物的蚜虫传播能力及其在不同蚕豆品种上的反应,划分为芜菁花叶病毒的两个株系,分别命名为蚜传株系(TuMV-AT)和非蚜传株系(TuMV-NAT)。蚜传株系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只侵染部份供试蚕豆品种,产生红褐色坏死斑。非蚜传株系侵染全部供试蚕豆品种,在部份供试蚕豆品种上,产生红褐色坏死斑和系统性白色斑驳症状。苋色藜及蚕豆品种“成胡10号”和“优系50”可作为株系鉴别寄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菁花叶病毒 蚕豆 病毒
下载PDF
豌豆蚜取食对蚕豆韧皮部及自身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玉永 陈立 王俊刚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84-1291,共8页
【目的】以植物韧皮部氨基酸含量为指标,探讨蚜虫取食前后蚕豆韧皮部及蚜虫体内游离氨基酸的变化,以及蚜虫的生长发育状况,为揭示蚜虫与寄主之间互作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邻苯二甲醛(OPA)和氯甲酸-9-芴基甲酯(FMOC)为氨基酸衍... 【目的】以植物韧皮部氨基酸含量为指标,探讨蚜虫取食前后蚕豆韧皮部及蚜虫体内游离氨基酸的变化,以及蚜虫的生长发育状况,为揭示蚜虫与寄主之间互作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邻苯二甲醛(OPA)和氯甲酸-9-芴基甲酯(FMOC)为氨基酸衍生化试剂,对氨基酸进行在线衍生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析。【结果】在蚕豆韧皮部汁液中检测到20种游离氨基酸,豌豆蚜体内检测到16种。蚕豆和豌豆蚜体内含量最高的氨基酸均是天冬酰胺;8种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s,EAA)在蚕豆韧皮部汁液中均能检测到,并且其含量随着植物受害程度的加深而逐渐升高并达到显著差异(P<0.05);而蚜虫体内只检测到6种,未能检出甲硫氨酸和色氨酸。蚕豆严重受害后总氨基酸含量较健康植株上升了74.97%,含量变化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除了天冬氨酸、谷氨酸、天冬酰胺和酪氨酸等4种氨基酸未出现显著变化外,其余16种氨基酸含量均显著升高。和在轻度受害植株上取食的蚜虫相比,在严重受害植株上取食的蚜虫体内总氨基酸含量上升了25.57%,含量变化达到了极显著差异(P<0.01);检测到的16种氨基酸中,只有天冬氨酸、天冬酰胺、组氨酸、丝氨酸和鸟氨酸的含量变化未出现显著差异。【结论】豌豆蚜的胁迫诱导了蚕豆植株的一系列应激反应,导致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在其上取食的豌豆蚜体内总氨基酸含量随着寄主氨基酸含量的升高而升高,但其变化幅度远小于植物的相关氨基酸变化,这可能与豌豆蚜通过自身代谢和共生菌的调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自身的营养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蚜 蚕豆 韧皮部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滨州紫花苜蓿田蚜虫天敌种类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金枝 田方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7211-7212,共2页
[目的]为苜蓿蚜虫生态调控提供依据。[方法]2004 ̄2006年对山东省滨州市紫花苜蓿田蚜虫天敌种类进行调查和鉴定,对优势天敌进行了系统观测。[结果]滨州苜蓿蚜天敌有38种,主要有蚜茧蜂、瓢虫、食蚜蝇、食蚜蝽、草蛉、蜘蛛6大类,其中以燕... [目的]为苜蓿蚜虫生态调控提供依据。[方法]2004 ̄2006年对山东省滨州市紫花苜蓿田蚜虫天敌种类进行调查和鉴定,对优势天敌进行了系统观测。[结果]滨州苜蓿蚜天敌有38种,主要有蚜茧蜂、瓢虫、食蚜蝇、食蚜蝽、草蛉、蜘蛛6大类,其中以燕蚜茧蜂、烟蚜茧蜂、黑带食蚜蝇、大灰食蚜蝇、龟纹瓢虫、星豹蛛等为优势种。[结论]建议准确掌握天敌发生发展规律,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繁殖的条件,使天敌迅速发展;在大片的紫花苜蓿田中,适当种植冬小麦、油菜、半春玉米等,避免作物单一化;搞好天敌预测预报工作,减少化学防治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蚜 天敌种类 发生规律
下载PDF
综合毒力测定方法在新杀虫剂筛选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倪珏萍 曹晓宇 +2 位作者 黄春霞 侯华民 朱丽梅 《浙江化工》 CAS 2000年第C00期74-75,73,共3页
本文提出了杀虫剂筛选中综合毒力测定方法,并对刺吸式口器蚜虫的筛选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比较试验,确定了一种综合毒力测定方法.该方法在杀虫剂普筛过程中可提高筛选效率,降低漏筛率.
关键词 蚜虫 综合毒力测定方法 杀虫剂 农药 筛选
下载PDF
蚜虫在病毒复合侵染病株上吸食后的传毒特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羊大为 濮祖芹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60-63,共4页
蚜虫从蚕豆萎蔫病毒(BBWV)和大豆花叶病毒(SMV)复合侵染的大豆(Glycine max)上吸食后的传毒效率都比从单独侵染的病株上饲毒后传毒效率低.蚜虫先获得一种病毒对另一种病毒传播效率有影响;蚜虫获得这两种病毒的先后顺序对这两种病毒的传... 蚜虫从蚕豆萎蔫病毒(BBWV)和大豆花叶病毒(SMV)复合侵染的大豆(Glycine max)上吸食后的传毒效率都比从单独侵染的病株上饲毒后传毒效率低.蚜虫先获得一种病毒对另一种病毒传播效率有影响;蚜虫获得这两种病毒的先后顺序对这两种病毒的传播也有影响,蚜虫先获 BBWV 继而获得 SMV,则 SMV 的传毒效率比从单独被 SMV 侵染的病株上获毒的传毒效率高.反之,蚜虫先获得 SMV ,再获得 BBWV,这两种病毒的传播效率都比从单独侵染的病株上传毒效率低.多头桃蚜从复合感染的大豆病株上同时获得 BBWV 和SMV 或从单独侵染的大豆病株上先后获得这两种病毒,都能把两种病毒同时传播至大豆健株.单头蚜虫也能从复合感染的大豆病株上把这两种病毒同时传播给健康大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花叶病毒 蚕豆萎蔫病毒 蚜虫传播 复合侵染
下载PDF
蚕豆蚜数量动态预测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汇 李永平 +1 位作者 施文武 刘刚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45-152,共8页
为害蚕虫的主要蚜种Aphis craccivora Koch、Acyrthosiphon pisum (Harris)、Megoura japanica Matsumura,在蚕豆生长的季节,其发生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 为害蚕虫的主要蚜种Aphis craccivora Koch、Acyrthosiphon pisum (Harris)、Megoura japanica Matsumura,在蚕豆生长的季节,其发生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即迁入定居、数量波动、扩散蔓延及消退4个阶段。数量动态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蚜 动态预测 害虫
原文传递
Fumigant toxicity and sublethal effects of Teucrium polium essential oil on Aphis fabae scopoli A
20
作者 Sultan Ravan Abbas Khani Sedigheh Sufi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AS 2019年第2期231-235,共5页
Objective: Black bean aphid(Aphis faba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reenhouse and crop pests with a wide range of hosts, which causes damages through feeding on vegetable sap and transmitting viral diseases. Curren... Objective: Black bean aphid(Aphis faba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reenhouse and crop pests with a wide range of hosts, which causes damages through feeding on vegetable sap and transmitting viral diseases. Currently, chemical methods are mainly used to control this pest. Considering the adverse effects of pesticides, it is essential to apply less chemical pesticide in pest control programs. The lethal and sublethal effects of the essential oil(EO) of Teucrium polium leaves on one-day-old adults of black bean aphid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Method: The bioassay was evaluated 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0.88-12 μL/L air, for 24 h after treatment.Reproductive life table parameters of new emerged aphid surveyed at sub-lethal concentrations(LC20 and LC40) of EO and the biological reproductive table was calculated by Jackknife method.Results: The mortality rat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ing of EO concentration. The estimated LC50 value was 4.5 μL/L air. Laboratory exposure to sublethal concentrations of EO caused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adult female longevity and fertility of surviving aphids and as a result caused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intrinsic rate of natural increase(rmvalue).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revealed that EO of T. polium could be used as a potential control agent for the aph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ck bean aphid FUMIGANT toxicity HERBAL essential oil SUBLETHAL effect TEUCRIUM polium 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