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蜂针疗法对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肤中TRPV1、TRPM8含量的影响
1
作者 朱凤 刘彬彬 +4 位作者 陶迪生 雎恒春 朱建龙 朱子安 孙幸达 《中医药信息》 2024年第7期13-17,共5页
目的:观察蜂针疗法对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疗效,并观察其对TRPV1和TRPM8的影响。方法:40只白变种实验室(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3只和银屑病模型组37只,银屑病建模成功27只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本维莫德乳膏组(阳性对照... 目的:观察蜂针疗法对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疗效,并观察其对TRPV1和TRPM8的影响。方法:40只白变种实验室(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3只和银屑病模型组37只,银屑病建模成功27只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本维莫德乳膏组(阳性对照组)和蜂针疗法组,每组各9只。从实验第22天开始治疗,阳性治疗组外涂本维莫德乳膏1次/d,10 mg/次;蜂针疗法组每周采用蜂针治疗1次,1针/次,留针2 s后拔除,共3周。观察各组小鼠皮损情况,并应用HE染色观察皮损病理状态;免疫组化法观察皮损中TRPV1、TRPM8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IL-17水平;RT-PCR法检测皮损处TRPV1和TRPM8 mRNA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结束时,阳性对照组、蜂针疗法组血清IL-17含量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血清IL-17含量亦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蜂针治疗后模型小鼠皮损中TRPV1表达含量较空白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对照组、蜂针疗法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蜂针治疗后,蜂针疗法组小鼠皮损中TRPM8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阳性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蜂针治疗能有效改善银屑病患者皮疹及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小鼠皮损,同时发现蜂针治疗后皮损中TRPV1含量有所恢复、TRPM8含量有所减少,可见银屑病的发生与皮肤中冷热敏通道存在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蜂针疗法 辣椒素受体 瞬时受体电位M8离子通道
下载PDF
蜂蜇伤中西医治疗进展
2
作者 李文豪 苏少清 李少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6期161-164,共4页
蜂蜇伤主要引起过敏反应和直接毒性作用。速发型过敏反应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蜂蜇伤致死的主要原因。西医治疗蜂毒无特效药,局部处理以清创、激素涂擦等为主,全身治疗以抗过敏、抗休克、保护重要脏器功能、防止继发性损害和... 蜂蜇伤主要引起过敏反应和直接毒性作用。速发型过敏反应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蜂蜇伤致死的主要原因。西医治疗蜂毒无特效药,局部处理以清创、激素涂擦等为主,全身治疗以抗过敏、抗休克、保护重要脏器功能、防止继发性损害和对症支持为主,其中血液净化是治疗蜂蜇伤重症确切有效的方法;中医治疗常以各地蛇药口服及外敷,配合刺血拔罐,口服清热凉血解毒、祛风止痒止痛中草药。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蜇伤 中医疗法 西医疗法 综述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蜂蜇伤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文豪 詹艳青 李少娟 《光明中医》 2024年第7期1446-1449,共4页
蜂蜇伤主要通过直接毒性作用和过敏反应致病,轻者局部红肿疼痛及瘙痒,重症可致心、肝、肾功损害和凝血异常,危重症早期主要为过敏性休克,后期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肌酸激酶、超敏肌钙蛋白... 蜂蜇伤主要通过直接毒性作用和过敏反应致病,轻者局部红肿疼痛及瘙痒,重症可致心、肝、肾功损害和凝血异常,危重症早期主要为过敏性休克,后期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肌酸激酶、超敏肌钙蛋白I、丙氨酸转氨酶、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蜇伤蜂种、总胆红素、肉眼血尿、白细胞高于20×10~9/L、年龄≥60岁、pH值≤7.30、肌酐>111.0 mmol/L系独立危险因素,而血清白蛋白>35 g/L时则为保护因素;IL-33和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急性肾损伤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血淀粉酶和肉眼血红蛋白尿可作为判断蜂蛰伤严重程度的指标。血液净化治疗蜂蛰伤重症是临床确切有效的方法,联合中医药清热凉血解毒、祛风止痒止痛,能更快改善症状,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蜇伤 中西医结合疗法 综述
下载PDF
蜂蜇伤中毒致多脏器衰竭临床治疗对策研究
4
作者 柳胜强 黎小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期64-67,共4页
目的 研究蜂蜇伤中毒致多脏器衰竭的临床治疗对策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蜂蜇伤中毒致多脏器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双治组与单治组,每组40例。双治组患者行血液灌流与甲泼尼龙联合治疗,单治组患者行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 研究蜂蜇伤中毒致多脏器衰竭的临床治疗对策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蜂蜇伤中毒致多脏器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双治组与单治组,每组40例。双治组患者行血液灌流与甲泼尼龙联合治疗,单治组患者行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肌酐(SCr)]及生化指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结果 双治组蜂蜇伤中毒致多脏器衰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单治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双治组及单治组蜂蜇伤中毒致多脏器衰竭患者的肝功能指标相近(P>0.05);治疗后,双治组及单治组蜂蜇伤中毒致多脏器衰竭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均有改善,双治组SCr(359.45±97.38)μmol/L、ALT(180.45±42.38)U/L、TBiL(30.38±10.67)μmol/L较单治组的(407.37±108.28)μmol/L、(281.37±53.28)U/L、(38.27±12.94)μmol/L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双治组及单治组蜂蜇伤中毒致多脏器衰竭患者的生化指标相近(P>0.05);治疗后,双治组及单治组蜂蜇伤中毒致多脏器衰竭患者的生化指标均有改善,双治组CK(652.23±142.63)U/L、CK-MB(28.31±8.23)U/L、LDH(446.23±110.63)U/L、WBC(10.31±3.23)×10^(9)/L较单治组的(1182.35±265.47)U/L、(40.12±13.24)U/L、(816.35±180.47)U/L、(15.12±4.24)×10^(9)/L更低,PLT(88.23±15.63)×10^(9)/L、Hb(79.31±22.23)g/L较单治组的(77.35±15.47)×10^(9)/L、(68.12±21.24)g/L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灌流与甲泼尼龙联合治疗蜂蜇伤中毒致多脏器衰竭的临床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蜇伤中毒 多脏器衰竭 血液灌流 甲泼尼龙 疗效
下载PDF
蜂蛰伤致肝损伤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何奂 王建春 《蛇志》 2024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蜂蛰伤致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肝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县人民医院外科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蜂蛰伤患者182例,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80 U/L和(或)总胆红素(T... 目的探讨蜂蛰伤致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肝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县人民医院外科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蜂蛰伤患者182例,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80 U/L和(或)总胆红素(TBIL)≥34.2μmol/L的患者分为肝损伤组(n=26),其余患者分为非肝损伤组(n=156)。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验室结果[红细胞(RBC)、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中性粒细胞占比(NEUT%)、淋巴细胞(LYM)、淋巴细胞占比(LYM%)、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RL)、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MPV)、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胱抑素C(CYSC)、尿素(UREA)、肌酐(CREA)、尿酸(UA)]等差异性,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肝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1)女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为13.16%(10/76),男性肝损伤率为15.09%(16/10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的ALT、TB、AST、UA、PT、APTT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ST(OR=1.011,95%CI:1.006~1.017,P=0.000)、PT(OR=1.688,95%CI:1.261~2.260,P=0.000)是蜂蛰伤发生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蜂蛰伤后需要及时监测患者的AST、PT指标水平,尽早干预以预防肝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蛰伤 肝损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蜂蛰伤致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特征及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琴 林楠 +2 位作者 汤计瑞 韩丽英 李晓明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367-371,共5页
目的探讨蜂蛰伤致横纹肌溶解症(RM)的临床特征及影响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41例蜂蛰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RM分为RM组(58例)和无RM组(183例),比较两组一... 目的探讨蜂蛰伤致横纹肌溶解症(RM)的临床特征及影响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41例蜂蛰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RM分为RM组(58例)和无RM组(183例),比较两组一般情况、住院天数、AKI发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病死率及实验室指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蜂蛰伤致AKI的危险因素。结果蜂蛰伤患者RM发生率为24.1%(58/241)。RM组较无RM组更容易发生溶血、血尿、少尿或无尿、凝血异常、急性肝损伤(均P<0.05)。RM组患者AKI发生率为48.3%(28/58)、MODS发生率为94.8%(55/58)、病死率为25.9%(15/58),均显著高于无RM组患者(均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ALT、AST、IBiL、乳酸脱氢酶(LDH)、尿素氮(BUN)、血肌酐(Scr)、TG、超敏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钾离子、血钙离子、WBC、Hb、PLT、PT、APTT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蜂蛰伤致RM、溶血、男性、白蛋白≤35 g/L是蜂蛰伤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蜂蛰伤患者尤其是男性、就诊时间过长、合并RM者应尽早采取综合救治措施,可减少RM、AKI及MODS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蛰伤 横纹肌溶解症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常见评估工具对急诊蜂蜇伤患者入住ICU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元银 翟建生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8期58-63,共6页
目的探讨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改良SOFA、中毒严重度评分(PSS)及《常见动物致伤诊疗规范(2021年版)》(以下简称“2021版诊疗规范”)中的... 目的探讨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改良SOFA、中毒严重度评分(PSS)及《常见动物致伤诊疗规范(2021年版)》(以下简称“2021版诊疗规范”)中的蜂蜇伤病情分级对急诊蜂蜇伤患者入住ICU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2021年重庆市铜梁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86例蜂蜇伤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蜂蜇伤48 h内是否入住ICU作为研究终点将患者分为ICU组及普通病房组。采用NEWS、MEWS、APACHEⅡ、SOFA、改良SOFA、PSS评分、2021版诊疗规范对2组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检验各评估工具预测蜂蜇伤患者入住ICU的效能。结果2组患者的NEWS、MEWS、APACHEⅡ、SOFA、改良SOFA、PSS评分及2021版诊疗规范病情评估分级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SOFA及PSS评分是蜂蜇伤患者入住ICU的影响因素(P<0.05)。此外,根据Logistic回归各影响因素的β值构建综合预测模型。各评估工具及综合预测模型预测蜂蜇伤患者入住ICU的效能比较:MEWS<NEWS<SOFA<改良SOFA<2021诊疗规范<APACHEⅡ<PSS<综合预测模型,其中2021诊疗规范[曲线下面积(AUC):0.799]APACHEⅡ(AUC:0.893)、PSS(AUC:0.923)、综合预测模型(AUC:0.958)均有较好的预测效能,以综合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为最佳。结论2021诊疗规范、APACHEⅡ、PSS及综合预测模型预测急诊蜂蜇伤患者入住ICU的效能较好,特别是2021诊疗规范因操作简便更适用于临床实际,可为急诊蜂蜇伤患者早期病情评估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蜇伤 预测 早期评估 预后 评估工具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功劳木治疗严重蜂蜇伤的作用机制及分子对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韦廷求 杨胜淋 +2 位作者 肖俊新 廖华锋 蒋小方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5期41-44,共4页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功劳木治疗严重蜂蜇伤的潜在靶点,并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化学专业数据库获得功劳木的有效成分。利用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SwissTargetPrediction、PubMed...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功劳木治疗严重蜂蜇伤的潜在靶点,并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化学专业数据库获得功劳木的有效成分。利用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SwissTargetPrediction、PubMed数据库获得功劳木有效成分的靶点并与GeneCards数据库获得的蜂蜇伤相关靶点取交集,通过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分析网络。利用Cytoscape软件及其MCODE聚类插件获得核心靶点。通过分子对接技术验证预测结果。结果 分析后获得4个核心成分和8个核心靶点,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有较强的结合能力。涉及5-羟色胺能突触通路、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TRP通道的炎症介质调节等通路。结论 功劳木治疗严重蜂蜇伤的作用机制可能主要与5-羟色胺能突触通路、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TRP通道的炎症介质通路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劳木 蜂蜇伤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血浆置换与血液灌流对蜂蜇伤所致MODS患者疗效对比
9
作者 张嘉宁 肖谦 +1 位作者 刘元银 雷淑慧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21期3637-3640,364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与血液灌流治疗对蜂蜇伤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疗效的差异。方法分析2015年7月至2022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铜梁医院收治的32例蜂蜇伤所致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真实世界研究方法,将其中行连续性...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与血液灌流治疗对蜂蜇伤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疗效的差异。方法分析2015年7月至2022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铜梁医院收治的32例蜂蜇伤所致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真实世界研究方法,将其中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者设为对照组(9例),行CVVH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者设为观察组(23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预后、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部分炎症及生化指标变化,包括C反应蛋白、白细胞、肌酸激酶同工酶等。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C反应蛋白、白细胞、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肌酐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肌酐降低更明显,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蜂蜇伤所致MODS患者给予CVVH联合血浆置换与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均有效,且CVVH联合血浆置换的疗效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蜇伤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
下载PDF
小儿蜂蜇伤中毒后致急性肾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明海 段武琼 +1 位作者 李聪 张森山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9期1357-1360,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蜂蜇伤中毒后致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蜂蜇伤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是否存在AKI分为AKI组(n=46)和非AKI组(n=74)。收集并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蜇伤至入院时... 【目的】探讨小儿蜂蜇伤中毒后致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蜂蜇伤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是否存在AKI分为AKI组(n=46)和非AKI组(n=74)。收集并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蜇伤至入院时间等各项信息及入院时红细胞(RBC)计数、白细胞(WBC)计数、血红蛋白(Hb)、血钾离子(K^(+))、血钙离子(Ca^(2+))、二氧化碳结合力(CO_(2)CP)、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各项指标。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小儿蜂蜇伤中毒后AKI发生的预测价值,将有差异的单因素纳入Logistic模型,行量化赋值,分析小儿蜂蜇伤中毒后AK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AKI组蜇伤至入院时间、WBC计数、K^(+)、Scr、CK-MB、CK、LDH、ALT、AST水平均显著高于非AKI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分析,蜇伤至入院时间、WBC计数、K^(+)、Scr、CK-MB、CK、LDH、ALT、AST预测小儿蜂蜇伤中毒后AKI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3、0.876、0.845、0.947、0.875、0.920、0.906、0.919、0.956(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蜇伤至入院时间≥11.245 h、WBC计数≥14.095×10^(9)/L、K^(+)≥5.5 mmol/L、Scr≥129.490μmol/L、CK-MB≥50.130 U/L、CK≥371.410 U/L、LDH≥470.135 U/L、ALT≥83.745 U/L、AST≥96.195 U/L是小儿蜂蜇伤中毒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论】小儿蜂蜇伤中毒后发生AKI与蜇伤至入院时间、WBC计数、K+、Scr、CK-MB、CK、LDH、ALT、AST密切相关,临床应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伤和蜇伤 急性肾损伤/并发症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外周血细胞参数对蜜蜂蛰咬后出现器官损伤的预测价值
11
作者 查茜 李清 +2 位作者 李倩 郑瑞 冯钢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7期2134-2137,2143,共5页
目的探究蜜蜂蛰咬后外周血细胞参数的变化,评价其对预测器官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8月在该院急诊科收治的233例蜜蜂蛰咬患者。分别收集患者被蜜蜂蛰咬6 h内外周血细胞参数、临床病理诊断,以及预后情况。使用统计学方法... 目的探究蜜蜂蛰咬后外周血细胞参数的变化,评价其对预测器官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8月在该院急诊科收治的233例蜜蜂蛰咬患者。分别收集患者被蜜蜂蛰咬6 h内外周血细胞参数、临床病理诊断,以及预后情况。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患者临床实验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收集的233例患者中,有22例(9.4%)发生器官损伤。与无器官损伤的患者相比,蜜蜂蛰咬后出现器官损伤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均有所升高,淋巴细胞减少(均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R升高为蜜蜂蛰咬后出现器官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PLR预测蜜蜂蛰咬后出现器官损伤的灵敏度为77.3%,特异度为86.3%,阳性预测值为37.0%,阴性预测值为97.3%。结论PLR是蜜蜂蛰咬后出现器官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蜜蜂蛰咬后PLR较高的患者需要进行积极护理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蜂蛰咬 器官损伤 外周血细胞参数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蜂蜇伤重症早期预警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12
作者 刘元银 江宇杰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735-740,746,共7页
目的构建早期识别重症蜂蜇伤患者的预警评分模型,为入急诊科的蜂蜇伤患者是否选择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加强治疗提供量化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9月15日至2019年12月31日收治住院的402例蜂蜇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建模组,2020年1月1日至2022... 目的构建早期识别重症蜂蜇伤患者的预警评分模型,为入急诊科的蜂蜇伤患者是否选择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加强治疗提供量化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9月15日至2019年12月31日收治住院的402例蜂蜇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建模组,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30日收治住院的63例蜂蜇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验证组。对建模组402例按照48 h内是否入住ICU将其分为普通病房组343例与ICU组59例。应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出影响蜂蜇伤患者入住ICU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重症早期预警模型并进行风险分层,同时依据建立的模型对验证组63例(普通病房组41例和ICU组22例)评分并绘制ROC曲线外部验证模型效能。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蜂蜇伤数量、全身过敏皮疹症状、酱油色尿、白细胞数量这4个指标是蜂蜇伤患者入住ICU的独立危险因素(蜂蜇伤数量:Z=-6.603,P<0.001;全身过敏皮疹症状:χ^(2)=82.679,P<0.001;酱油色尿:χ^(2)=147.723,P<0.001;白细胞数量:Z=-8.941,P<0.001),重症早期预警模型为0.093×A+2.965×B+2.647×C+0.134×D(A为蜇伤数量的值;有全身过敏皮疹B赋值为1,否则为0;有酱油色尿C赋值为1,否则为0;D为白细胞计数/109的值)。该模型的ROC曲线AUC为0.960,敏感度0.915,特异度0.901。依据模型给验证组评分绘制的ROC曲线AUC为0.952,敏感度0.96,特异度0.88。结论蜂蜇伤数量、有全身过敏皮疹症状、有酱油色尿液、白细胞数量是影响蜂蜇伤患者入住ICU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蜂蜇伤重症早期预警评分模型具有较好的判别效度和应用价值,能较好地预测蜂蜇伤患者入住ICU风险,为蜂蜇伤患者早期病情评估指导分层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蜇伤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评分 预后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联合早期序贯性血液灌流治疗急性蜂蜇伤致横纹肌溶解症的效果及对心肌损伤标志物、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13
作者 石鹏鹏 龚必锋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5期63-67,共5页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联合早期序贯性血液灌流(HP)治疗急性蜂蜇伤致横纹肌溶解症(R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的40例急性蜂蛰伤致R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0,早期序贯性HP治疗)和观察组(n=20,...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联合早期序贯性血液灌流(HP)治疗急性蜂蜇伤致横纹肌溶解症(R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的40例急性蜂蛰伤致R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0,早期序贯性HP治疗)和观察组(n=20,糖皮质激素联合早期序贯性HP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肌酐、尿素氮、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早期序贯性HP治疗急性蜂蛰伤致RM的效果显著,能够减缓心、肾功能损伤,降低机体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蜂蛰伤 横纹肌溶解症 早期序贯性血液灌流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蜂蜇伤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2
14
作者 张凌 付平 +3 位作者 唐万欣 苏白海 秦伟 胡章学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蜂蜇伤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至2007年收治的共81例蜂蜇伤患者,其中66例(80.2%)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ARF),60例(74.1%)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64例ARF患者采用血液净化... 目的:观察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蜂蜇伤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至2007年收治的共81例蜂蜇伤患者,其中66例(80.2%)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ARF),60例(74.1%)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64例ARF患者采用血液净化治疗(APACHE评分:19.2±4.6):(1)CVVH/IHD组:前期行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24~72h,情况稳定后给予间歇性血液透析(IHD)治疗。(2)IHD组:采用IHD 1周3次治疗。(3)腹膜透析(PD)组:使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使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APACHE评分无统计学差异[(19.0±3.5)vs(18.6±5.2)vs(17.8±3.9),P>0.05]。(1)CVVH/IHD组:19例(95%)患者好转出院,1例(5%)患者死亡。(2)IHD组:30例患者(78.9%)好转出院,3例患者(7.9%)死亡,5例患者(13.2%)失访。(3)PD组:无一例患者好转,2例(33.3%)死亡,3例(50.0%)转为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1例失访。CVVH/IHD组及IHD组患者生存率及临床好转率均明显优于PD组。CVVH/IHD组与IHD组相比较,在生存率及临床好转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早期总胆红素、肌酸激酶及白细胞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IHD组(P<0.05)。而且在不良反应上(低血压),CVVH/IHD组低于IHD组。结论:前期CVVH可能有利于患者受损器官功能的恢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但能否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CAPD疗效差,不应作为首选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蜇伤 急性肾功能衰竭 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 间歇性血液透析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
下载PDF
蜂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9
15
作者 刘喜德 张金禄 +2 位作者 郑汉光 刘风云 陈滢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观察蜂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其促进西药减量及稳定病情的作用。方法:100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蜂针疗法加西药治疗组(蜂针治疗组)50例,西药对照组50例。西药对照组口服甲氨喋呤(MTX,每周1次,每次7.5mg)、柳氮... 目的:观察蜂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其促进西药减量及稳定病情的作用。方法:100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蜂针疗法加西药治疗组(蜂针治疗组)50例,西药对照组50例。西药对照组口服甲氨喋呤(MTX,每周1次,每次7.5mg)、柳氮磺吡啶片(每天3次,每次0.5g)、美洛昔康片(莫比可,每天2次,每次7.5mg);蜂针治疗组在口服上述西药的同时,加用蜂针疗法,根据RA发病部位,以局部取阿是穴为主,配合辨证取穴,疗程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及西药用量、不良反应和治疗后3个月病情复发情况。结果:蜂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在改善症状和体征(关节疼痛度、肿胀度、压痛度、活动度、握力、晨僵)的积分方面,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蜂针治疗组的美洛昔康及MTX的用量、病情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西药对照组(P<0.05,0.01)。结论:蜂针疗法加西药治疗RA的疗效优于单独西药治疗,蜂针疗法不良反应少,具有促进西药减量、减少病情复发率和稳定病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蜂针疗法 药物
下载PDF
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血液净化治疗蜂蜇伤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刘雷 李良志 +5 位作者 何先红 汤跃武 史继红 吴泽成 刘春秋 佘青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05-1207,1210,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联合血液净化治疗蜂蜇伤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10年2月收治的81例蜂蜇伤患者,其中57例(70.37%)发生MODS。57例MODS患者均采用血液净化(血液灌流/血...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联合血液净化治疗蜂蜇伤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10年2月收治的81例蜂蜇伤患者,其中57例(70.37%)发生MODS。57例MODS患者均采用血液净化(血液灌流/血液透析,HP/HD)治疗及激素治疗,共分为以下两组:(1)HP/HD+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组(HMP组),共26例;(2)HP/HD+常规大剂量甲泼尼龙组(HMC组),共31例。HMP组采用甲泼尼龙0.5 g或1.0 g,1次/d,连续3 d冲击治疗后改为甲泼尼龙40~80 mg/d;HMC组常规应用大剂量激素,甲泼尼龙80~160 mg/d。两组均采用HP/HD,1次/d,连续3次后改为HD,每周3次治疗。结果 HMP组26例患者中21例(80.77%)好转出院,4例死亡,1例患者24 h后自动出院后死亡。HMC组31例患者中22例(70.97%)好转出院,7例死亡,2例患者入院后48 h内自动出院后死亡;两组患者的生存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3,P>0.05)。入院第1天两组患者的血肌酐(SCr)、总胆红素(TB 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白细胞计数(WBC)及血红蛋白(Hb)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7天两组患者的TB iL、ALT、AST、LDH、CK、CK-MB、WBC及Hb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冲击治疗与常规大剂量激素相比,可能有利于加快患者受损器官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但能否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还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蜇伤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蜂蜇伤后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姚蓉 杜敏 +2 位作者 胡海 倪芬 曹钰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323-326,共4页
目的:分析蜂蜇伤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不同地区9家医院急诊科就诊的蜂蜇伤病例,采集患者一般信息、就诊时病情及就诊后接受治疗的情况,并随访患者预后情... 目的:分析蜂蜇伤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不同地区9家医院急诊科就诊的蜂蜇伤病例,采集患者一般信息、就诊时病情及就诊后接受治疗的情况,并随访患者预后情况。采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蜂蜇伤后AKI发生危险因素;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发生AKI对患者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1)本组蜂蜇伤患者AKI发生率为10.1%,AKI组患者的病死率显著高于非AKI组;(2)与非AKI组相比,AKI组患者的年龄较大,既往有心血管疾病病史和蜂蜇伤史,此次为多处蜇伤和蜇伤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比率更高,蜇伤到就诊时间更长,就诊时平均动脉压(MAP)更高(P<0.05);(3)多因素分析显示多处蜇伤、既往有蜂蜇伤史、蜇伤到就诊时间长、就诊时MAP高以及出现过敏反应为患者蜂蜇伤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多处蜇伤、既往有蜂蜇伤史、蜇伤到就诊时间长、就诊时MAP高以及出现过敏反应均为患者蜂蜇伤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蜇伤 急性肾损伤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蜂针疗法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TNF-α IL-1β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喜德 张金禄 +4 位作者 郑汉光 李召东 蔡龙 刘风云 陈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5期996-997,共2页
目的:研究蜂针疗法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等影响,以初步探讨蜂针疗法治疗RA的机理。方法:100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蜂针疗法加西药治疗组50例,西... 目的:研究蜂针疗法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等影响,以初步探讨蜂针疗法治疗RA的机理。方法:100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蜂针疗法加西药治疗组50例,西药对照组50例,疗程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在改善TNF-α、IL-1β、抗CCP抗体、RF、ESR、CRP、PLT、Ig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蜂针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蜂针疗法具有抗炎等免疫调节作用,可能通过抑制TNF-α、IL-1β等细胞因子而达到治疗RA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针疗法 类风湿关节炎 TNF—α IL-1Β 抗CCP抗体
下载PDF
926例蜂蛰伤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8
19
作者 陈传熹 蒋臻 +7 位作者 高永莉 张志 姚莉 凌坤 王贵伟 许从京 戴怡 许树云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第12期2103-2105,共3页
目的分析蜂蛰伤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特征,为预防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2009至2013年收治的926例蜂蛰伤病例资料,对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预后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926例... 目的分析蜂蛰伤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特征,为预防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2009至2013年收治的926例蜂蛰伤病例资料,对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预后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926例病例中男性453例,女性473例;平均年龄(37.4±18.4)岁;黄蜂蛰伤325例,蜜蜂蛰伤111例,不明蜂类蛰伤490例;蛰伤部位以头面颈部最常见(发生率52.16%);各月份均有蜂蛰伤病例,但主要集中在7~11月,占80.89%;一天中发生于12∶00~18∶00时间段的锋蛰伤最多(531例),其次为6∶00~12∶00时间段(212例),18∶00~次日6∶00时间段最少(183例)。每名患者平均有(2±1)项伴随症状,局部疼痛(77.32%)、红肿(74.73%)、瘙痒(29.16%)为前3位症状;实验室检查以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19.98%)、白细胞计数升高(19.65%)、尿素升高(18.03%)以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0.04%)最常见;12.20%患者需住院治疗,其中死亡3例,病死率0.32%。结论蜂蛰伤7~11月易发,蛰伤部位以头面颈部多见,治疗上主要关注过敏反应及肾、肝等靶器官功能损害,以减少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蛰伤 中毒 流行病学
下载PDF
蜂针治疗作用特点及留针利弊探讨 被引量:11
20
作者 方芳 李万瑶 +2 位作者 袁恺 万赖思琪 周颖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8期2202-2207,共6页
本文从临床实际出发,对蜜蜂针刺的治疗作用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在介绍蜂针的操作手法经验基础上,从直刺法入手,对蜂针操作时是否需要拔刺、留蜂针刺的利与弊等关键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蜂针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蜂针 治疗作用 手法 留针 利弊探讨 临床应用 直刺法 散刺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