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琼东南盆地北礁凹陷梅山组顶部丘形反射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李俞锋 蒲仁海 +1 位作者 屈红军 李斌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9-102,共14页
南海琼东南盆地北礁凹陷中中新统梅山组顶部丘形反射目前引起广泛关注,前人推测为生物礁、重力蠕动与底流叠加成因、等深积丘等。本文通过钻井资料、二维、三维地震资料精细刻画丘形反射(残丘)和丘间水道特征及其成因。残丘及水道在北... 南海琼东南盆地北礁凹陷中中新统梅山组顶部丘形反射目前引起广泛关注,前人推测为生物礁、重力蠕动与底流叠加成因、等深积丘等。本文通过钻井资料、二维、三维地震资料精细刻画丘形反射(残丘)和丘间水道特征及其成因。残丘及水道在北礁凸起不发育,在边缘斜坡中部和高地较发育,且有向高地两边规模减小趋势,不具对称性,残丘和水道呈平行-亚平行近E-W向展布,局部有合并分叉现象,与北礁凸起走向呈一小角度;丘宽562~1 223m,丘高29~87m,丘长10km左右,存在丘翼削蚀,水道底蚀现象。地震属性分析表明三维工区西南部残丘间水道由砂泥岩互层充填,形成长条形强振幅,而残丘为中-低振幅;地震、钻井资料分析表明丘形反射(残丘)由钙质泥岩和泥岩组成,属于半深海沉积,且残丘内部波阻抗为5.0×10~6~6.5×10~6 kg/m^3·m/s,低于火山岩、灰岩波阻抗,属于砂泥岩地层范畴;根据梅山组下段水道由西向东强振幅变弱、分叉、前积反射和海山附近底流(等深流)沉积剥蚀特征综合判定底流古流向自西向东,根据海山两翼地震反射特征推测底流可追溯至晚中新世早期(11.6Ma BP),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中中新统梅山组丘形反射是晚中新世早期底流切割梅山组地层形成的残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礁凹陷 梅山组 三维地震 残丘 水道 半深海 底流(等深流)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北礁凹陷多边形断层发育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6
2
作者 李俞锋 蒲仁海 +1 位作者 樊笑微 李斌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17-828,共12页
基于高精度三维地震解释和相干属性分析,发现琼东南盆地北礁凹陷三维区中新统三亚组、梅山组、黄流组发育大量多边形断层。梅山组顶面发育呈近EW向展布的长条形丘和丘间底流水道,其上方分别发育近EW向(多边形)断层密集带和近SN向横截水... 基于高精度三维地震解释和相干属性分析,发现琼东南盆地北礁凹陷三维区中新统三亚组、梅山组、黄流组发育大量多边形断层。梅山组顶面发育呈近EW向展布的长条形丘和丘间底流水道,其上方分别发育近EW向(多边形)断层密集带和近SN向横截水道(多边形)断层。北部泥岩区,丘规模越大,断层密集带越宽,断层密集带主要分布在黄流组下部和梅山组上段地层中,横截底流水道断层向上延伸较短,向下延伸至梅山组或三亚组,而梅山组至三亚组多边形断层逐渐呈现多边形形态。西南部砂岩区,黄流组底部断层密集带和横截水道断层比北部规模小,延伸短,梅山组下段发育近NE向横截浊积水道砂岩断层和近NW向平行浊积水道边界断层,其规模更小。重力扩展可以很好地解释黄流组断层密集带和横截底流水道断层的形成,梅山组和三亚组的多边形断层是超压水力破裂的结果,同时大颗粒砂岩抑制多边形断层的形成。在我国首次发现断层密集带和横截水道断层,该类断层对油气运移、识别强振幅地质体和丘形反射成因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礁凹陷三维区 多边形断层 断层密集带 横截水道断层 强振幅砂岩 重力扩展 超压脱水收缩
下载PDF
谷-丘互相对称的地震反射特征与成因及对琼东南盆地北礁凹陷的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李俞锋 蒲仁海 +1 位作者 牛宁 李斌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6-292,共7页
谷-丘互相对称(下伏地层的谷与丘分别对应上覆地层的丘与谷)的地震反射很少引起关注,但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广泛应用,这类地震反射发现得越来越多,其成因也各不相同。总结了5类谷-丘互相对称的地震反射,其成因类型有蛋白石-A转变成蛋白石... 谷-丘互相对称(下伏地层的谷与丘分别对应上覆地层的丘与谷)的地震反射很少引起关注,但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广泛应用,这类地震反射发现得越来越多,其成因也各不相同。总结了5类谷-丘互相对称的地震反射,其成因类型有蛋白石-A转变成蛋白石-CT、泥岩密度反转、底流侵蚀沉积、在深水环境中以砂岩充填为主的水道(富砂水道)的差异压实、侵入岩岩床。南海琼东南盆地北礁凹陷谷-丘互相对应的地震反射与这5类反射的对比表明,北礁凹陷谷-丘互相对称的地震反射属于这5类中的底流侵蚀沉积成因类型,同时揭示了北礁凹陷中中新统谷-丘为晚中新世早期等深流(底流)剥蚀的结果,之后底流减弱以沉积为主,在中中新统谷-丘的上方形成各自对应的丘-谷,上中新统的谷具有明显的迁移削截现象且伴有浊流沉积,这是与其他4类(无迁移无浊流)谷-丘互相对称地震反射特征的根本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谷互相对称 蛋白石-A 蛋白石-CT 底流侵蚀 差异压实 岩浆岩岩床 北礁凹陷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北礁地区梅山组丘形反射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俞锋 蒲仁海 +5 位作者 胡宝清 樊笑微 李斌 邓东 王飞 郭瑞川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3-62,共10页
目前琼东南盆地北礁凹陷中中新统梅山组顶部丘形反射引起广泛关注,但对其成因有不同认识。本文通过高精度二维、三维地震、钻井资料,研究丘形反射的特征。研究表明北礁地区梅山组顶部发育近东西向展布的长条形丘体,丘间为水道,丘内为中... 目前琼东南盆地北礁凹陷中中新统梅山组顶部丘形反射引起广泛关注,但对其成因有不同认识。本文通过高精度二维、三维地震、钻井资料,研究丘形反射的特征。研究表明北礁地区梅山组顶部发育近东西向展布的长条形丘体,丘间为水道,丘内为中-弱振幅的地震反射,与西南部强振幅水道砂岩形成鲜明的对比,波阻抗反演揭示丘内为低波阻抗,属泥岩范畴。梅山组塑性丘内地层发生重力扩展,在其上覆的脆性地层(强振幅砂岩和弱振幅泥岩)发育多边形断层,反推出梅山组形成于深水环境,丘为泥丘,沉积环境分析也认为北礁凹陷中中新世为半深海沉积,梅山组的丘-谷分别对应上覆地层的谷-丘,认为是底流剥蚀/沉积成因。本文的研究对南海北部丘形反射的认识有重要意义,并可降低油气探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礁凹陷 梅山组 丘形反射 多边形断层 底流 泥丘 半深海沉积环境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北礁凹陷伸展构造的几何学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龙根元 吴世敏 曾广东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1-77,共7页
北礁凹陷作为琼东南盆地南部深水区的一个典型半地堑凹陷,层序地层具有明显的膝折变形特征,几何学分析显示出伸展断层转折褶皱模型特点。经过对凹陷内部构造变形的测量和推算,本文确定了北礁凹陷断层转折褶皱的构造几何学特征及其运动... 北礁凹陷作为琼东南盆地南部深水区的一个典型半地堑凹陷,层序地层具有明显的膝折变形特征,几何学分析显示出伸展断层转折褶皱模型特点。经过对凹陷内部构造变形的测量和推算,本文确定了北礁凹陷断层转折褶皱的构造几何学特征及其运动学过程,揭示了凹陷主要裂谷阶段的水平伸展量,其总的伸展量可达到12 km,平均伸展速率约为0.44 km/Ma。通过构造几何学方法推测始新世末期该区域海平面上升了约200 m。并运用伸展断层转折褶皱理论,按照平衡剖面原理,正演了北礁凹陷及北礁低隆起的伸展构造发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断层转折褶皱 平衡剖面 北礁凹陷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古地形对北礁凹陷中中新统丘控制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李俞锋 蒲仁海 +3 位作者 屈红军 张功成 袁超 李斌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共8页
琼东南盆地北礁凹陷中中新统丘形反射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成因却争议较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覆盖整个盆地高测网密度的二维地震、深浅水钻井和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分析了中新世北礁凹陷在盆地中的沉积背景和古地形以及古地形对底... 琼东南盆地北礁凹陷中中新统丘形反射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成因却争议较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覆盖整个盆地高测网密度的二维地震、深浅水钻井和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分析了中新世北礁凹陷在盆地中的沉积背景和古地形以及古地形对底流的影响。研究表明,中新世北礁凹陷处于半深海的沉积环境,其古地形为近互相对称的漏斗状(中间窄,两端宽),这样的古地形对底流的流速有加速作用,使晚中新世早期(11.6 Ma)底流流速增大,从而底蚀北礁凹陷中中新统梅山组地层形成底流水道和丘(残丘),且古地形(对称漏斗)越窄处底流水道和丘的规模越大。首次在北礁凹陷发现中中新世漏斗状古地形对丘和水道的分布有控制作用,且对具有漏斗状古地形的其他凹陷丘形(状)反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北礁凹陷 底流 古地形 漏斗状 底流水道和丘
下载PDF
一种新型底流与浊流交互作用形成的储集砂体——以北礁凹陷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李俞锋 蒲仁海 +2 位作者 唐明 袁超 吴仕玖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5-66,共12页
目前地质学家对垂直于大陆斜坡发育的浊积水道研究已较为成熟,而对平行于大陆斜坡水道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深水环境中,底流与浊流交互作用较为普遍,但研究少且程度较低,与这种交互作用相关的平行斜坡水道亟待深入研究。通过二维地... 目前地质学家对垂直于大陆斜坡发育的浊积水道研究已较为成熟,而对平行于大陆斜坡水道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深水环境中,底流与浊流交互作用较为普遍,但研究少且程度较低,与这种交互作用相关的平行斜坡水道亟待深入研究。通过二维地震资料对北礁凹陷的古地貌进行研究,再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的时间域构造、均方根振幅等,结合三维区的地震剖面和该区沉积环境及海平面升降、古气候等因素对平行斜坡强振幅水道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北礁凹陷中中新世具有狭窄通道古地形特征,东北部发育一条近平行斜坡水道,且主要分布在该狭窄通道的右侧,该水道呈指状或锥状展布。沿水道方向有前积现象,且水道头部也有前积现象,而中部、尾部均以平行充填为主,该水道下方不发育大型断层。该平行斜坡水道是垂直于斜坡的浊流与沿斜坡的底流在狭窄通道处交互作用的沉积结果,该水道是一种新型的岩性储集砂体,具有潜在的高孔、高渗特征,该水道形成时的古气候和狭窄通道的古地形是其主控因素,并提出了这种新型储集砂体的沉积模式,丰富了我国深水砂体的类型。该水道具有重要的古海洋、古气候意义,可能在深水环境下的狭窄通道处广泛分布,是南海深水油气勘探的潜在接替新区,应引起石油地质工作者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斜坡水道 底流与浊流交互作用 狭窄通道 新型储集砂体 北礁凹陷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北礁凹陷梅山组单向迁移水道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7
8
作者 李俞锋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2-86,共15页
深水区重力流与底流交互作用的过程、响应及动力学机制是海洋沉积学研究的前沿和薄弱环节。本文通过三维地震资料,在深水区北礁凹陷南西部梅山组发现多条相间分布的长条形顺直强振幅水道,垂直于西沙隆起(南部隆起)北斜坡走向,向南西方... 深水区重力流与底流交互作用的过程、响应及动力学机制是海洋沉积学研究的前沿和薄弱环节。本文通过三维地震资料,在深水区北礁凹陷南西部梅山组发现多条相间分布的长条形顺直强振幅水道,垂直于西沙隆起(南部隆起)北斜坡走向,向南西方向单向迁移,水道具有南西陡(凹岸或陡岸)北东缓(凸岸或缓岸)的特征,该类水道分为侵蚀界面和水道砂-堤岸泥过渡复合体系两个单元,侵蚀界面在凹岸的削截反射明显多于凸岸,水道砂-堤岸泥过渡复合体振幅强度由凹岸强振幅逐渐过渡为凸岸弱振幅。分析认为,该类水道发育于中中新世半深海环境,不同于向底流下游方向单向迁移的峡谷,它们向底流上游方向发生单向迁移,并提出其成因模式:前期来自南部的浊流下切形成负向地貌单元(水道),底流对这一地貌单元进行改造,形成迎流面缓(凸岸)背流面陡(凹岸)的地貌,同时驱使浊流上部顺底流方向偏移,形成溢岸浊流沉积,致凹岸沉积速率低,凸岸沉积速率高,这样就迫使水道逆底流方向偏移。沉积物源、中层水相关底流、古气候和海平面的变化、北礁凸起古地形控制是该区单向迁移强振幅水道发育的因素。本研究在南海首次发现这种向底流上游方向单向迁移的水道,是底流与重力流交互作用的新型类型,对古海洋、古气候研究,深水油气勘探有着重要的意义,希望引起地质学家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礁凹陷 底流与浊流交互作用 单向迁移水道
下载PDF
北礁凹陷中新统强振幅水道砂体含油气性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俞锋 蒲仁海 孙龙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5-698,共4页
北礁凹陷首次在中新统发现大面积分布的具有强振幅反射特征的3套水道砂体,但对其含油气性至今未进行探讨。文中依据最新收集的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这3套砂体的含油气性。研究表明:崖城组发育优质烃源岩且已... 北礁凹陷首次在中新统发现大面积分布的具有强振幅反射特征的3套水道砂体,但对其含油气性至今未进行探讨。文中依据最新收集的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这3套砂体的含油气性。研究表明:崖城组发育优质烃源岩且已处于生烃窗内,为砂体提供了丰富的气源;中新统三亚组底部、梅山组和黄流组底部分别发育3套强振幅水道砂岩,受底流(等深流)改造成为优质储层,其上覆千米级厚的泥岩,可形成良好盖层;多边形断层与构造断层提供了油气运移通道,与水道砂体共同形成有效的输导体系。由于北礁凹陷水道砂体和陵水LS17-2特大气田砂体的石油地质条件极为相似,以此推测3套强振幅水道砂体可能含有丰富的油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优质储层 水道砂体 多边形断层 北礁凹陷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多重分形法在琼东南盆地北礁凹陷砂体展布规律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焱 胡斌 +3 位作者 杨希冰 甘军 吴昊 周永章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6-62,共7页
以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北礁凹陷三亚组某砂体为例,根据研究区井点坐标、井点砂体埋深,以及由地震资料解释得到的砂体的顶底和建模中起约束作用的其他信息等多类数据,利用C-A多重分形模型区分砂体异常场的分布范围,从而预测有利区带,然后进... 以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北礁凹陷三亚组某砂体为例,根据研究区井点坐标、井点砂体埋深,以及由地震资料解释得到的砂体的顶底和建模中起约束作用的其他信息等多类数据,利用C-A多重分形模型区分砂体异常场的分布范围,从而预测有利区带,然后进一步利用S-A多重分形模型的去噪优势,提取出更弱的砂体异常信息,得到砂体主要沿北西—南东向展布的规律,以及更为精细的局部信息。与采用地震手段等方法所获得的砂体展布形态相比较,可以得知利用多重分形法研究砂体展布规律的可行性。研究表明,S-A多重分形模型可在C-A模型揭示砂体展布规律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提取出储层有利区域,从而为北礁凹陷下一步的勘探开发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分形模型 砂体展布 北礁凹陷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北礁凹陷勘探潜力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沈怀磊 屈红军 +2 位作者 张义娜 何玉平 杨东升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4年第7期1-5,共5页
北礁凹陷位于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是一个北东向延伸南断北超的半地堑,面积约9600km2,古近系最大厚度6000m。钻井证实北礁凹陷崖城组发育具障壁海岸的泻湖—潮坪沉积环境,崖一段的海岸平原沼泽和崖三段的扇三角洲平原是煤系地层发育的有利... 北礁凹陷位于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是一个北东向延伸南断北超的半地堑,面积约9600km2,古近系最大厚度6000m。钻井证实北礁凹陷崖城组发育具障壁海岸的泻湖—潮坪沉积环境,崖一段的海岸平原沼泽和崖三段的扇三角洲平原是煤系地层发育的有利相带,具有沉积厚度大和分布范围广的特点,有机碳含量高,生烃潜力大。松南低凸起处于北礁凹陷和松南-宝岛凹陷的缓坡方向,是崖城组烃源岩生成油气汇聚的主要方向,凸起大型构造圈闭发育,储盖组合优越,是有利的勘探区带,其中,XS圈闭是大中型有利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礁凹陷 煤系地层 潮坪 生烃潜力 松南低凸起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北礁凹陷崖城组沉积与烃源岩发育特征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义娜 张功成 +3 位作者 何玉平 沈怀磊 杨东升 宋双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25-732,共8页
北礁凹陷位于琼东南盆地深水区,被多个凸起包围,值得展开探索,以期能为深水区寻找到新的勘探领域。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精细解剖研究程度相对较高的崖北凹陷崖城组,分析其地震反射特征等,得到北礁凹陷崖城组的沉积及烃源岩特征。再结... 北礁凹陷位于琼东南盆地深水区,被多个凸起包围,值得展开探索,以期能为深水区寻找到新的勘探领域。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精细解剖研究程度相对较高的崖北凹陷崖城组,分析其地震反射特征等,得到北礁凹陷崖城组的沉积及烃源岩特征。再结合北礁凹陷已钻井烃源岩地球化学指标、凹陷地热特征及凹陷周缘凸起的储盖组合等,深入分析了北礁凹陷的勘探潜力。通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北礁凹陷裂谷期为半地堑结构,崖城组洼陷面积为1 400km2,最大厚度为2 150m;与崖北凹陷崖城组具有相似的古地貌、地震反射特征及沉积特征,为海陆过渡相潟湖—潮坪环境,潮坪相煤系地层为烃源岩的主要来源,潟湖相泥岩为重要的烃源岩来源;钻井已证实北礁凹陷崖城组能生成高成熟煤型气,且凹陷周缘发育多套储盖组合,该凹陷具有较好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北礁凹陷 崖城组 烃源岩 潟湖 潮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