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铁新城地区空间演变特征研究--基于京沪高铁沿线案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苏静婷 于涛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8-74,共7页
随着高铁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高铁新城建设也迎来了一次次热潮,并对城市和区域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京沪线16个高铁新城为研究对象,对站点周边3km半径范围展开研究,基于用地开发量、用地类型、用地结构等空间演变相关指标,从纵向时... 随着高铁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高铁新城建设也迎来了一次次热潮,并对城市和区域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京沪线16个高铁新城为研究对象,对站点周边3km半径范围展开研究,基于用地开发量、用地类型、用地结构等空间演变相关指标,从纵向时间序列视角分析研判2009-2019年间高铁新城空间演变的特征变化,将演变历程划分为启动期、缓慢增长期和提质发展期3个阶段,探讨了发展阶段整体呈现出分级、分类、分段的概率性特征等规律,最后提出加强多方规划协同、建设实施动态监控的相关建议,以此为推进京沪线乃至我国其他高铁新城的空间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与思考,为其未来空间规划及建设实践提供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新城 京沪高铁 空间演变 特征 模式
下载PDF
高速铁路广义运营效益评价研究
2
作者 龙奋杰 彭智育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3年第4期95-107,共13页
近年来,高铁发展是否经济的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仅采用费用效益分析的高铁运营效益评价无法全面衡量其产生的广泛影响及效益。基于对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调研,结合文献研究与德尔菲法,界定了高铁... 近年来,高铁发展是否经济的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仅采用费用效益分析的高铁运营效益评价无法全面衡量其产生的广泛影响及效益。基于对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调研,结合文献研究与德尔菲法,界定了高铁广义效益的内涵和机理,从经济、环境、社会三个维度构建了更加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高铁运营效益评价框架。同时,以京沪高铁为例,结合专家赋权法和熵权法进行综合赋权和评价,验证了该框架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评价结果表明,京沪高铁具有良好的广义运营效益,并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其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变化趋势并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运营期 广义效益 评价框架 京沪高铁
下载PDF
高铁驱动中国城市郊区化的特征与机制研究——以京沪高铁为例 被引量:54
3
作者 于涛 陈昭 朱鹏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41-1046,共6页
国际理论与实践表明高铁的建设能够推动城市郊区化的发展。现阶段中国高铁大规模建设,与快速城市化同步推进,使得这一影响更为深刻和复杂。在高铁新城形成的过程中,高铁站点发挥了一个"放大器"的功能,推动了以高铁新城为主体... 国际理论与实践表明高铁的建设能够推动城市郊区化的发展。现阶段中国高铁大规模建设,与快速城市化同步推进,使得这一影响更为深刻和复杂。在高铁新城形成的过程中,高铁站点发挥了一个"放大器"的功能,推动了以高铁新城为主体的城市郊区化进程。以京沪高铁为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了以高铁新城为代表的郊区化模式特征:①大城市相对主动的郊区化;②规划建设的规模与定位偏高;③迅速改变城市原有空间格局等。从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的角度,利用城市政体理论分析了高铁驱动城市郊区化的内在机制。最后指出高铁对于城市郊区化的带动效应存在着选择性和不确定性,应从区域层面对高铁沿线及周边城市的定位及关系进行协调,将高铁新城的选址、规划、开发和建设纳入到城市整体空间发展的脉络之中,同时应加强高铁新城规划的公众参与,从而更好的利用高铁驱动中国城市郊区化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郊区化 高铁新城 京沪高铁
下载PDF
京沪高铁对沿线城市间空间相互作用影响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蒋华雄 孟晓晨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05-912,共8页
以京沪高铁为例,分析城市规模、距离、发车频次对京沪沿线城市间客流强度的影响,辨析高铁的时间压缩效应及频次效应;同时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控制城市规模变量,分析时间压缩效应及频次效应对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是否显著,得到如下... 以京沪高铁为例,分析城市规模、距离、发车频次对京沪沿线城市间客流强度的影响,辨析高铁的时间压缩效应及频次效应;同时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控制城市规模变量,分析时间压缩效应及频次效应对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是否显著,得到如下结论:1)京沪高铁开通导致客流在不同规模城市间分流,使得城市规模对沿线城市间空间相互作用影响减弱;2)2014年高铁空间距离变量对客流影响显著,且比2010年的弹性系数绝对值小,客流对空间距离更加不敏感,引起长距离"城市对"的客流比重及客流强度上升,即高铁带来的时间压缩效应使得空间距离对沿线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减弱;3)2014年高铁频次变量对客流强度的影响显著,高铁带来城市间发车总频次的增加,提升了中、中高频次"城市对"客流强度,即高铁的频次效应使得频次对沿线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沪高铁 城市对 规模–距离–频次 空间相互作用
下载PDF
铁路长大干线社会经济效益评价的地价函数法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有孝 林晓言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8-312,共5页
铁路长大干线作为连接多个城市群的陆路交通网骨干,对于促进沿线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选择地价作为反映沿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定量指标,基于地价函数法,建立了铁路长大干线社会经济效益的定量评价模型,通过对... 铁路长大干线作为连接多个城市群的陆路交通网骨干,对于促进沿线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选择地价作为反映沿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定量指标,基于地价函数法,建立了铁路长大干线社会经济效益的定量评价模型,通过对京九铁路的实证分析标定了参数,并预测了京沪高速铁路对沿线地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长大干线 城市地价 地价函数法 京九铁路 京沪高速铁路
下载PDF
关于高速铁路及高速列车的研究 被引量:31
6
作者 沈志云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1998年第1期1-7,共7页
简要介绍了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情况,着重论述了高速列车所处的动态环境,以及为此而开发出来的关键技术及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论述了在我国修建高速铁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加速建设京沪高速铁路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高速列车 动态环境 高速轮轨系统
下载PDF
京沪高速铁路技术方案的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沈志云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2001年第2期10-13,共4页
介绍了轮轨高速铁路技术的最新发展及磁浮高速列车国内外的试验研究情况。按不同速度等级将两种铁路高速技术加以对比 ,指出只有在需要将地面交通的速度提高到 40 0 km/h以上时 ,磁浮高速列车才具有优势。着重论述了京沪高速铁路采用轮... 介绍了轮轨高速铁路技术的最新发展及磁浮高速列车国内外的试验研究情况。按不同速度等级将两种铁路高速技术加以对比 ,指出只有在需要将地面交通的速度提高到 40 0 km/h以上时 ,磁浮高速列车才具有优势。着重论述了京沪高速铁路采用轮轨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呼吁尽早统一认识 ,以便能如期在“十五”期间开工修建京沪高速铁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高速铁路 磁浮高速列车 京沪高速铁路 技术方案 可行性
下载PDF
区位对高铁车站周边地区开发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赵倩 陈国伟 《城市交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23,共7页
高铁车站选址需要综合考虑技术、经济以及空间等诸多因素,国内已有研究缺乏针对新建高铁线路边缘化的选址及其对车站周边地区开发影响的定量分析。以京沪和武广高铁沿线城市的38个高铁车站及其周边地区发展状况为研究对象,探索高铁车站... 高铁车站选址需要综合考虑技术、经济以及空间等诸多因素,国内已有研究缺乏针对新建高铁线路边缘化的选址及其对车站周边地区开发影响的定量分析。以京沪和武广高铁沿线城市的38个高铁车站及其周边地区发展状况为研究对象,探索高铁车站与城市中心的距离这一关键因素对高铁车站周边地区开发的影响机制。通过构建距离指数,系统分析不同区位高铁车站周边地区的开发特征,并通过聚类分析,得到车站周边地区开发规模与城市规模、距离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城市规模越大、距离指数越小,则开发量越大;在22个有开发车站中,距离指数较低(〉0.5~1.0)的车站周边地区开发效果最为显著;相对大、中开发类车站,小开发类和无开发类车站周边地区的开发情况对于城市规模和距离指数的变化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车站区位 车站周边地区开发 聚类分析 距离指数 城市规模 武广高铁 京沪高铁
下载PDF
高速铁路影响下城市空间发展的特征、机制与典型模式——以京沪高速高铁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姚涵 柳泽 刘晓忱 《华中建筑》 2015年第5期7-13,共7页
该文首先分析了高速铁路影响下城市空间发展的新特征——高铁快速集散走廊和高铁功能区的形成和发展,以及相应的高铁快速集散走廊引导的空间发展(HSR-OD);进而构建了高速铁路对沿线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机制分析框架,具体为:以可达性、区... 该文首先分析了高速铁路影响下城市空间发展的新特征——高铁快速集散走廊和高铁功能区的形成和发展,以及相应的高铁快速集散走廊引导的空间发展(HSR-OD);进而构建了高速铁路对沿线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机制分析框架,具体为:以可达性、区位和土地地租为基础的作用机制,以高铁站点与城市间的区位、交通、规模、功能四对关系为核心的影响因素,以及大城市中心区既有站改造型、大城市边缘区新建型、中小城市中心区既有站改造型和中小城市边缘区新建型等四类沿线设站城市的典型空间发展模式。最后,结合京沪高铁沿线城市空间发展的四种典型类型,相应提出旧城更新、增长极核、新城建设和交通枢纽等城市空间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城市空间发展 空间特征 影响机制 典型模式 京沪高铁
下载PDF
高速铁路绿道规划设计探讨——以京沪高速铁路昆山段为例 被引量:8
10
作者 苏同向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7-60,67,共5页
高铁与其周边环境结合会形成不同的绿地类型。绿道是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线状绿地。将高铁景观设计与绿道设计相结合,有助于形成整体性和系统性的高铁沿线景观,更好地维护城市开放空间体系。京沪高铁昆山段景观设计结... 高铁与其周边环境结合会形成不同的绿地类型。绿道是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线状绿地。将高铁景观设计与绿道设计相结合,有助于形成整体性和系统性的高铁沿线景观,更好地维护城市开放空间体系。京沪高铁昆山段景观设计结合绿道概念及理论,从高铁绿道的规模设计、高铁绿道与周边用地空间的关系、高铁绿道设计的人文性等方面出发,充分体现高铁景观设计的地域、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要求,为理解和认识高铁景观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景观设计 绿道规划 京沪高铁
下载PDF
京沪高铁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敏敏 王计平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0期61-63,共3页
高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行体验方式,以其快速化、个性化、舒适化的特点,深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分析京沪高铁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功能定位、空间结构、项目开发以及路线等方面出发,设计出四个旅游圈和四条精品旅游线路,并有针对... 高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行体验方式,以其快速化、个性化、舒适化的特点,深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分析京沪高铁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功能定位、空间结构、项目开发以及路线等方面出发,设计出四个旅游圈和四条精品旅游线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其今后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旅游 产品设计 京沪高铁
下载PDF
京沪高速铁路建设 被引量:2
12
作者 沈志云 钱清泉 《中国工程科学》 2000年第7期28-33,共6页
文章针对京沪高速铁路建设问题 ,系统阐述了磁浮列车技术及高速轮轨技术 ,比较了两种方案的优缺点 ,提出了笔者自己的一些观点 。
关键词 京沪高速铁路 磁浮技术 高速轮轨技术 磁浮高速列车 摆式列车 技术方案比较 可行性分析
下载PDF
北京奥运催生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 被引量:3
13
作者 沈志云 《中国工程科学》 2008年第8期4-11,共8页
论述了北京奥运会催生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的重大意义。介绍了轨道交通的优势和高速铁路关键技术。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的建成标志着我国高速铁路时代已经到来。今后5年的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是一场占领世界高速铁路技术高地的攻坚战。在今后10... 论述了北京奥运会催生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的重大意义。介绍了轨道交通的优势和高速铁路关键技术。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的建成标志着我国高速铁路时代已经到来。今后5年的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是一场占领世界高速铁路技术高地的攻坚战。在今后10~15年中,我们要建成总长达18000km的高速铁路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奥运 京津城际轨道交通 京沪高速铁路
下载PDF
高速铁路对京沪两地间客运市场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任民 《铁道经济研究》 2010年第1期37-39,43,共4页
根据有关客运专线运量预测方法,预测北京到上海2012年的客运基线运量,京沪高速铁路建成运营后的转移运量、诱发运量。预测分析表明,京沪高速铁路通车运营后将会产生69.68%的转移运量和30.32%的诱发运量,理论上有可能转移京沪间民航85.77... 根据有关客运专线运量预测方法,预测北京到上海2012年的客运基线运量,京沪高速铁路建成运营后的转移运量、诱发运量。预测分析表明,京沪高速铁路通车运营后将会产生69.68%的转移运量和30.32%的诱发运量,理论上有可能转移京沪间民航85.77%的趋势客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京沪基线运量 转移运量 诱发运量
下载PDF
高铁时代到来将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新动力——以京沪高铁开通对旅游业发展带动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姜松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92-95,共4页
本文结合京沪高速铁路开通实例,分析了中国进入高铁时代的基本状况,及其对旅游业发展产生的影响,论证了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开通将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新兴动力。旅游业发展与高速铁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高铁建设开通将形成新的旅游圈... 本文结合京沪高速铁路开通实例,分析了中国进入高铁时代的基本状况,及其对旅游业发展产生的影响,论证了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开通将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新兴动力。旅游业发展与高速铁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高铁建设开通将形成新的旅游圈层,由高铁而产生的时空距离要素、经济要素、客源要素以及资源重组开发要素等都将是中国旅游发展的新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沪高铁 高铁时代 新兴动力源 新兴旅游圈层
下载PDF
京沪高速试验段桥梁试验方案探讨
16
作者 邓蓉 《中国铁路》 1998年第12期17-20,共4页
以高速桥梁基本设计参数的主要研究成果为基础,从检验和修正高速桥梁设计参数的目的出发,提出了京沪高速试验段桥梁的设计要求和试验段施工期间、竣工初期以及投入运营后的试验内容、试验方法和评价建议。
关键词 京沪高速铁路 试验段 桥梁试验 高速铁路
下载PDF
京沪高铁对枣庄市旅游业发展影响初探 被引量:1
17
作者 孟丹丹 郭志永 赵娟娟 《枣庄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86-90,共5页
高铁时代的来临,使沿线城市的旅游业呈现前所未有的变化.作为一座处在转型期的资源枯竭型城市,高铁的建设对枣庄市旅游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契机.本文在分析高铁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的基础上,从激发旅游者出游愿望、改变旅游客源地市场空... 高铁时代的来临,使沿线城市的旅游业呈现前所未有的变化.作为一座处在转型期的资源枯竭型城市,高铁的建设对枣庄市旅游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契机.本文在分析高铁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的基础上,从激发旅游者出游愿望、改变旅游客源地市场空间结构与扩大旅游目的地吸引半径、改变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合作态势三个方面,对高铁对枣庄市旅游业带来的机遇进行初步探讨,指出在高铁时代枣庄市旅游业在面临的与沿线城市竞争加剧和留住游客难的两大难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沪高铁 资源枯竭型城市 旅游业 枣庄市
下载PDF
京沪高速铁路跨阳澄湖特大桥不同施工方案SS浓度场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席英伟 付永胜 《四川环境》 2012年第1期12-16,共5页
为了对比京沪高铁双排筑坝围堰施工和钢栈桥施工两种施工方案对阳澄湖西湖湖区SS浓度场的影响程度,探讨阳澄湖大桥施工方式对阳澄湖SS浓度场的影响规律,开展阳澄湖现状水质监测,采用Delft-3D可视水动力-水质联合模拟软件系统对SS浓度场... 为了对比京沪高铁双排筑坝围堰施工和钢栈桥施工两种施工方案对阳澄湖西湖湖区SS浓度场的影响程度,探讨阳澄湖大桥施工方式对阳澄湖SS浓度场的影响规律,开展阳澄湖现状水质监测,采用Delft-3D可视水动力-水质联合模拟软件系统对SS浓度场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栈桥施工,双排筑坝围堰施工对水体SS浓度影响较小,对阳澄湖水环境保护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沪高铁 阳澄湖 Delft-3D SS浓度场 软件模拟
下载PDF
京沪线民航与高铁的市场现状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程 韦薇 《物流科技》 2021年第12期107-112,共6页
文章着重研究京沪线上民航与高铁的市场现状及航空资源配置问题。首先,通过对实行浮动票价政策下的京沪高铁和京沪航线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其次,围绕班次、票价以及在途时间三大指标,分析京沪线民航与高铁各自市场竞争的优劣势;最后,基于... 文章着重研究京沪线上民航与高铁的市场现状及航空资源配置问题。首先,通过对实行浮动票价政策下的京沪高铁和京沪航线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其次,围绕班次、票价以及在途时间三大指标,分析京沪线民航与高铁各自市场竞争的优劣势;最后,基于S—曲线对比分析京沪航线上共同承运人进行资源配置的现状。研究表明:京沪航线与高铁相比,运营时间长、航班频率快、旅客时间成本少;航空旅客提前一周购票价格约为提前一天购票价格的50%,且非早高峰期外与京沪高铁票价相差20%,两者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京沪高铁自实行浮动票价政策后,整体平均利润提升了0.7%左右;国航和海航在京沪航线上资源配置得到充分利用,而东航资源配置与理想最优状态还存在8.1%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沪航线 京沪高铁 市场竞争 资源配置 S—曲线
下载PDF
小半径曲线叠落盾构隧道下穿京沪高铁隔离桩设置参数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吴镇 张秀山 王磊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8-94,共7页
基于济南轨道交通R1线工程小半径曲线盾构隧道下穿京沪高铁,采取数值模拟手段研究隔离桩桩长、桩间距等不同设置参数下,对既有高铁桥梁结构的保护效果。计算结果表明:增加隔离桩桩长可以提高保护效果,反之降低;隔离桩桩间距增加,保护效... 基于济南轨道交通R1线工程小半径曲线盾构隧道下穿京沪高铁,采取数值模拟手段研究隔离桩桩长、桩间距等不同设置参数下,对既有高铁桥梁结构的保护效果。计算结果表明:增加隔离桩桩长可以提高保护效果,反之降低;隔离桩桩间距增加,保护效果有所降低。通过计算分析,隔离桩采用桩间距1.2 m、桩长39 m(桩端位于隧道底部以下4 m)较为合理。采用室内模型试验针对桩间距1.2 m、桩长39 m隔离桩设计方案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盾构隧道所下穿的两侧承台沉降变形均较小,承台沉降最大值仅0.5 mm,隔离桩设置可有效减少盾构施工对高铁桥桩影响。现场全自动化监测结果显示,承台沉降及水平位移的最大值均未超过0.4 mm,小于控制值1.0 mm。现场监测结果与数值模拟、模型试验结果比较一致,验证了数值模拟和室内模型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小半径曲线 盾构隧道 隔离桩 下穿 京沪高铁 桥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