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BEIJING SPECTROMETERⅢBEAM PIPE 被引量:3
1
作者 ZHENG Lifang JI Quan +5 位作者 WANG Li LI xunfeng XU Shaowang DONG Sujun ZHAO Libin LIU Jianping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6,共6页
The Beijing spectrometer Ⅲ (BESⅢ) beam pipe is in the center of the BESⅢ, which is the detector of the upgrade project of Beijing electron and positron collider (BEPC Ⅱ). Electrons and positrons collide in the... The Beijing spectrometer Ⅲ (BESⅢ) beam pipe is in the center of the BESⅢ, which is the detector of the upgrade project of Beijing electron and positron collider (BEPC Ⅱ). Electrons and positrons collide in the BESⅢ beam pipe. According to the demands of the BEPC Ⅱ, a key program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BESⅢ beam pipe is designed based on the finite elements analysis. The BESIII beam pipe is installed in the inner cylinder of the BESⅢ drift chamber. As a vacuum tube, the BESIII beam pipe is designed as 1 000 mm in length, 63 mm in inner diameter and 114 mm in outer diameter, respectively. The BESIII beam pipe consists of a central beryllium pipe cooled by EDM-1, the oil No.1 for electric discharge machining, and two extended copper pipes cooled by deionized water (DW). The three parts are jointed by vacuum welding. Factors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design are as follows. ① The wall thickness of the central beryllium pipe should be designed as small as possible to reduce the multi-scattering and improve the particle momentum resolution. And the wall thickness of the extended copper pipe should be designed as large as possible to protect the detectors from the backgrounds. ②The BESⅢ beam pipe must be sufficiently cooled to avoid the damage and prevents its influence to the BESⅢ drift chamber (DC) operation. The inner surface temperature of the DC inner cylinder must be maintained at 293±2 K. ③ The magnetic permeability of the materials used in the BESⅢ beam pipe must be less than 1.05 H/m to avoid large magnetic field distortions. ④ The static pressure of the vacuum chamber of the BESⅢ beam pipe must be less than 800 μPa. The simulat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signed structure of the BESⅢ beam pipe satisfies the requirements mentioned above. The structure design scheme is evaluated and adonted hv the headouarters of BEPC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am pipe beijing spectrometer Structure design beijing electron and positron collider BESⅢ
下载PDF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辐射监测系统的改进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庆斌 汤月里 +3 位作者 李楠 张清江 刘曙东 杨成光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04-307,共4页
介绍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辐射监测系统的改进情况。改进后的新系统不仅提高了人机界面的交互性、增强了辐射现场的实时性 。
关键词 北京 正负电子对撞机 辐射监测系统 技术改进
下载PDF
BEPCⅡ周边土壤及关键部件的感生放射性测量
3
作者 王攀峰 丁亚东 +5 位作者 王庆斌 张清江 马忠剑 郭思明 李冠稼 石澔玙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9-272,共4页
用高纯锗γ谱仪测量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周边土壤及关键部件的感生放射性。通过测量,得到BEPCⅡ环境土壤样品的γ放射性核素含量,对比BEPCⅡ运行前的测量结果表明:BEPCⅡ的运行未增加周边土壤的放射性核素成分和含量。对加速器隧道内的... 用高纯锗γ谱仪测量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周边土壤及关键部件的感生放射性。通过测量,得到BEPCⅡ环境土壤样品的γ放射性核素含量,对比BEPCⅡ运行前的测量结果表明:BEPCⅡ的运行未增加周边土壤的放射性核素成分和含量。对加速器隧道内的几处关键部件进行γ放射性核素测量,发现隧道内部件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锗Γ谱仪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感生放射性 土壤样品 加速器部件
下载PDF
多丝室在北京试验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沈激 陈子瑜 +2 位作者 叶云秀 崔象宗 李家才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63-666,共4页
介绍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直线加速器附设e,π试验束多丝室的结构及工作机理。该室间隙6 mm,窗口面积80 mm×80 mm,位置灵敏面积50 mm×50 mm;阳极丝和阴极丝分别采用直径为20μm和50μm镀金钨丝,阳极丝距2 mm,阴极丝距0.7 mm,... 介绍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直线加速器附设e,π试验束多丝室的结构及工作机理。该室间隙6 mm,窗口面积80 mm×80 mm,位置灵敏面积50 mm×50 mm;阳极丝和阴极丝分别采用直径为20μm和50μm镀金钨丝,阳极丝距2 mm,阴极丝距0.7 mm,每6根阴极丝并联构成阴极条,阴极条间距4.2 mm。采用阴极条感应重心读出分辨位置,对5.9 keV的γ光子,获得优于0.3 mm(FWHM)的位置分辨;对1.1 GeV电子束流,获得0.224 mm(FWHM)的位置分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试验束 阴极感应 重心读出 多丝室 位置分辨
下载PDF
Web应用系统快速开发与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5
作者 马楠 马梅 于传松 《计算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222-224,共3页
介绍了BEPCII工程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中各个子系统将要采用的统一快速开发与管理平台,就其中架构与关键技术及其实现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为一般Web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北京正负电予对撞机扩建工程(bepcII) 用户认证 WEB技术 连接池
下载PDF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人身安全联锁系统的改进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铁辉 吴靖民 刘列夫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7-54,共8页
本文介绍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人身安全联锁系统的改进,主要叙述了人身安全联锁的要求和新系统方案的确定。改进后的新系统不仅提高了可靠性、增强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及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关键词 正负电子对撞机 人身安全 联锁系统
下载PDF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中超导四极磁体传热与流动计算
7
作者 汤洪明 王莉 +1 位作者 杨光达 贾林祥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4-498,共5页
超导四极(SCQ)磁体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Ⅱ)的关键设备之一。本文对SCQ磁体恒温器进行稳定运行状态下传热和流动计算。计算得到了磁体在低温下的热负荷以及磁体恒温器内各组成部分的温度分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减小SC... 超导四极(SCQ)磁体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Ⅱ)的关键设备之一。本文对SCQ磁体恒温器进行稳定运行状态下传热和流动计算。计算得到了磁体在低温下的热负荷以及磁体恒温器内各组成部分的温度分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减小SCQ磁体热负荷的方法。比较计算了SCQ磁体采用超临界和过冷液氦两种冷却方式对磁体稳定运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pc 超导四极磁体 热负荷 冷却方式
下载PDF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用高功率速调管
8
作者 周祖圣 董东 +1 位作者 肖欧正 裴国玺 《真空电子技术》 2022年第5期20-23,共4页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II)直线加速器功率源系统使用20支高功率速调管,速调管输出脉冲峰值功率为50 MW,现有8支日本佳能E3730A系列速调管、5支日本三菱PV3050I系列速调管和7支湖北汉光K418A系列速调管。高能物理研究所在引进国外速调...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II)直线加速器功率源系统使用20支高功率速调管,速调管输出脉冲峰值功率为50 MW,现有8支日本佳能E3730A系列速调管、5支日本三菱PV3050I系列速调管和7支湖北汉光K418A系列速调管。高能物理研究所在引进国外速调管的同时开展了国产速调管研制工作,改变完全依赖国外产品的现状。自2011年初第一支国产速调管成功研制并投入BEPCII直线加速器运行以来,截至2022年7月,在线运行7支国产速调管,运行状况良好,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满足直线加速器运行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直线加速器 速调管
下载PDF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中的束束作用偏转效应
9
作者 于程辉 汪林 魏源源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749-1752,共4页
利用静电分离器对正负电子束团在垂直方向上的相对轨道偏差进行了扫描,并用数字示波器对束流轨道的变化进行监视,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上完成了垂直方向上的束束作用偏转效应的观察与测量。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可为北京正负电子对... 利用静电分离器对正负电子束团在垂直方向上的相对轨道偏差进行了扫描,并用数字示波器对束流轨道的变化进行监视,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上完成了垂直方向上的束束作用偏转效应的观察与测量。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可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改进工程(BEPCⅡ)的对撞调节提供参考依据。把束团之间相对位置偏差的测量转换为对束流偏转角度的测量是可行的,也是有效克服束流位置探测器分辨率不足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束作用偏转效应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对撞调节 数字示波器
下载PDF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3
10
作者 柳怀祖 《科学文化评论》 2019年第6期32-45,共14页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是20世纪80年代中美科技合作的一项重要成就。本文作者亲历了我国高能加速器建设中的"7403工程""753工程""八七工程"以及最终的"8312工程",讲述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设...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是20世纪80年代中美科技合作的一项重要成就。本文作者亲历了我国高能加速器建设中的"7403工程""753工程""八七工程"以及最终的"8312工程",讲述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设中的一些经历和感悟,并对当时该项目的国际科技合作进行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高能加速器 八七工程
下载PDF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管理体系的建构--罗小安研究员访谈录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大洲 籍兆源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21年第5期451-462,共12页
本文是中国科协资助项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创新团队学术成长资料采集项目”系列访谈之一,根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罗小安研究员口述资料整理。主要叙述了他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工作经历特别是... 本文是中国科协资助项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创新团队学术成长资料采集项目”系列访谈之一,根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罗小安研究员口述资料整理。主要叙述了他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工作经历特别是他从技术转到管理工作的历程,揭示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管理体系的建构过程及其广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小安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大科学工程 工程管理
下载PDF
高能加速器磁铁电源探索40载--徐中雄研究员访谈录
12
作者 王大洲 宋林柯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20年第2期192-209,共18页
本文是中国科协资助项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创新团队学术成长资料采集项目"系列访谈之一,根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徐中雄先生口述资料整理。从求学哈军工、九院岁月、入职高能所、访学康奈尔、担任磁铁电源... 本文是中国科协资助项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创新团队学术成长资料采集项目"系列访谈之一,根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徐中雄先生口述资料整理。从求学哈军工、九院岁月、入职高能所、访学康奈尔、担任磁铁电源组组长、担任BEPCII副总工程师、突破快循环同步加速器磁铁电源技术、心系人才等八个方面,再现了徐中雄先生的学术生涯特别是40多年来伴随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海光源和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建设,不断探索高能加速器磁铁电源的奋斗历程,由此从我国高能加速器创新发展的一个侧面揭示了大科学工程作为技术创新源和人才培养摇篮的特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中雄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中国散裂中子源 磁铁电源
下载PDF
质子偶素:实验发现及理论预言
13
作者 马伯强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1期4620-4624,共5页
2024年4月9日,北京谱仪Ⅲ(Beijing SpectrometerⅢ,BESⅢ)合作组[1]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发表了一篇文章,报道了实验组利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ijing Electron Positron Collider,BEPC)产生的100亿个粲夸克偶素事例,分析由粲夸克... 2024年4月9日,北京谱仪Ⅲ(Beijing SpectrometerⅢ,BESⅢ)合作组[1]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发表了一篇文章,报道了实验组利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ijing Electron Positron Collider,BEPC)产生的100亿个粲夸克偶素事例,分析由粲夸克偶素衰变到一个光子和三对正负介子对的衰变过程,通过重建三对正负介子对的不变质量并由两个共振态结构X(1840)和X(1880)来拟合数据(图1),发现X(1880)的统计显著性超过10倍标准偏差的偏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粲夸克偶素 BESⅢ 不变质量 衰变过程 理论预言 统计显著性 标准偏差 北京谱仪Ⅲ
原文传递
BESⅡ顶点探测器
14
作者 郑建平 白景芝 +16 位作者 赵萌 杨春敏 孙汉生 李金 李小南 毛泽普 陈光培 杨宏勋 刘延 袁野 沈红 刘钟秀 万宗如 杨杰 W.Toki R.Malchow J.Chen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23-428,共6页
介绍了BESⅡ上正在运行的顶点探测器基本结构、特点和性能 (覆盖95%× 4π立体角 ,空间分辨σr≈ 1 0 0 μm ,σz≈ 2mm) ,及工作方式和电子学读出 。
关键词 北京谱仪 顶点室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空间分辨 顶点探测器 结构特点 工作方式 电子学读出 BES bepc
原文传递
在s^(1/2)=4.03GeV的e^+e^-湮没中D_s^+单标记的研究及D_s^+D_s^-对产生截面的测定
15
作者 白景芝 班勇 +35 位作者 卞建国 陈爱东 陈光培 陈宏芳 陈和生 陈江川 陈鑫东 陈宇 陈元柏 程宝森 崔象宗 丁慧良 董燎原 杜志珍 高翠山 高美丽 高树琦 顾建辉 顾树棣 顾维新 郭子金 过雅南 韩世温 韩缨 何景棠 何炬 何康 林何瑁 衡月昆 胡贵云 胡海明 胡敬亮 胡琼辉 胡涛 黄秀萍 黄光顺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65-475,共11页
利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BEPC)和北京谱仪 (BES) ,基于在质心系能量s=4.0 3GeV的e+ e-湮没中 ,D+ s 单标记的分析结果 ,测定了D+ s →K 0 K+ 和D+ s →K0 K+ 衰变的分支比。其结果Br(D+ s →K 0 K+ ) =(3.0 2± 0 .94±0 .91) ... 利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BEPC)和北京谱仪 (BES) ,基于在质心系能量s=4.0 3GeV的e+ e-湮没中 ,D+ s 单标记的分析结果 ,测定了D+ s →K 0 K+ 和D+ s →K0 K+ 衰变的分支比。其结果Br(D+ s →K 0 K+ ) =(3.0 2± 0 .94±0 .91) % ,Br(D+ s →K0 K+ ) =(3.2 8± 1.2 2± 0 .94) %与世界平均值在误差范围内一致 .用π+ ,K 0 K+ ,K0 K+ 作为单标记 ,共观测到 94± 13个D+ s 事例 ,测得在e+ e-湮没中D+ s D-s 对产生的截面为σprodD+s D-s =45 1± 6 3± 118pb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北京谱仪 Ds^+单标记 分支比 产生截面 辐射修正 奇异粲介子对 E^+E^-湮没 衰变模式
原文传递
认真总结我国大科学工程艰辛历程和成功经验,加快推进我国高能物理大科学工程的顺利实施
16
作者 高杰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336-1338,共3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经济、社会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回顾和总结我国独特的发展历史和成功经验,对我国实现党中央制定的"两个一百年"战略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制定和实施"十四五&...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经济、社会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回顾和总结我国独特的发展历史和成功经验,对我国实现党中央制定的"两个一百年"战略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制定和实施"十四五"及之后长远发展计划具有重要意义.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充分发挥顶层布局设计和决策机制及举国体制的优越性,从顶层布局设计上抓住"两弹一星"和核潜艇等军事科学技术工程这一龙头,打下了我国在基础研究、科学技术、工业体系、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科学工程 战略规划 布局设计 举国体制 人才培养 两弹一星 制定和实施 加快推进
原文传递
正负电子对撞中的τ轻子和粲物理研究
17
作者 朱永生 《中国科学基金》 CSCD 1998年第3期190-192,共3页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郑志鹏教授和李金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τ轻子和粲物理研究”,经4年的工作后于1996年6月结题。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麻教授为组长的专家组在验收意见中作了如下评价:“本项目所研究的粲物理和...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郑志鹏教授和李金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τ轻子和粲物理研究”,经4年的工作后于1996年6月结题。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麻教授为组长的专家组在验收意见中作了如下评价:“本项目所研究的粲物理和τ物理是当前粒子物理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和北京谱仪上展开了有关J/ψ物理、ψ′物理、τ物理、D物理和D_S物理的研究取得了若干国际领先的重要成果…,受到国际高能物理界的好评与重视,在国际高能物理会议和国际轻子光子会议上被多次引用,部分结果已被国际权威的粒子数据表所采用”,“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为基地的中国国内的高能加速器实验物理取得了重要进展,并在国际高能物理界开始占有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τ-粲物理 正负电子对撞机 Τ轻子
原文传递
以诗意和哲思摹写中国物理学界的万丈光芒--评叶梅长篇报告文学《粲然》
18
作者 李艳 张玉波 周杰 《装备制造与教育》 2022年第4期60-64,共5页
叶梅长篇报告文学《粲然》选取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现实题材。从作品的现实性出发,分析其暗合学术文章的结构特点,创作过程中丰富的表现方法和手段,写实风格中融入诗性描写,以及闲笔不闲等写作手法等,说明作... 叶梅长篇报告文学《粲然》选取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现实题材。从作品的现实性出发,分析其暗合学术文章的结构特点,创作过程中丰富的表现方法和手段,写实风格中融入诗性描写,以及闲笔不闲等写作手法等,说明作者在报告文学特有的写实风格中通过理性分析融入诗性描写,使作品富含学术气息,给科技类“非虚构”文学创作带来有益的启迪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写 粲然 粲夸克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高能物理
下载PDF
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是如何帮助中国科学进步的 被引量:14
19
作者 樊春良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20,共18页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很大地促进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本文通过历史考察和案例研究,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对中国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科学进步、制度学习和思想引入。研究表明,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不仅...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很大地促进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本文通过历史考察和案例研究,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对中国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科学进步、制度学习和思想引入。研究表明,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不仅帮助中国科学取得很大的进步,而且带来了新的思想和视野,促进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制度建设和政策进展。本文对历史发展经验作了总结,提出了未来发展需要加强的几方面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开放 国际合作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全球变化计划 科学基金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国家创新体系 科技体制改革
原文传递
A proposed U.S./China theoretical/experimental collaborative effort on baryon resonance extraction
20
作者 Philip L. Cole 《Chinese Physics C》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2期1222-1229,共8页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reasons for our work towards establishing a new collaboration between Jefferson Lab (JLab) and the Institute of High Energy Physics (IHEP) in Beijing. We seek to combine experimentalis...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reasons for our work towards establishing a new collaboration between Jefferson Lab (JLab) and the Institute of High Energy Physics (IHEP) in Beijing. We seek to combine experimentalists and theorists into a dedicated group focused on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current and future data from JLab and from the Beijing Electron Positron Collider (BEPC). Recent JLab results on the extraction of single- and double-polarization observables in both the lπ- and 2π-channel show their high sensitivity to small production amplitudes and therefore their importance for the extraction of resonance parameters. The Beijing Electron Spectrometer (BES) at the BEPC has collected high statistics data on J/ψ production. Its decay into baryon-antibaryon channels offers a unique and complementary way of probing nucleon resonances. The CEBAF Large Acceptance Spectrometer, CLAS, has access to N* form factors at high Q2 which is advantageous for the study of dynamical properties of nucleon resonances, while the low-background BES results will be able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search for less-dominant excited states at JLab. Moreover, with the recently approved experimental proposal Nucleon Resonance Studies with CLAS12 and the high-quality data streaming from BES-Ⅲand CLAS, the time has come for forging a new Trans-Pacific collaboration of theorists and experimentalists on NSTAR phys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yon resonances electromagnetic form factors J/ψ production CEBAF Large AcceptanceSpectrometer (CLAS) Jefferson Laboratory (JLab) beijing electron Spectrometer (BES) beijing electronpositron collider (bepc Institute of High Energy Physics (IHEP)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