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砸山沙冬青种群分布格局与群落特征 被引量:5
1
作者 周启龙 王立 +2 位作者 廖空太 杨国洲 王大为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2期302-305,312,共5页
[目的]了解石质山不同坡向沙冬青的种群结构、分布格局,旨在揭示沙冬青种群与环境异质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在北砸山不同坡向上采用样线和样方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沙冬青群落特征,运用平均拥挤度、丛生指数、聚块性指标、Cassie指标、扩散... [目的]了解石质山不同坡向沙冬青的种群结构、分布格局,旨在揭示沙冬青种群与环境异质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在北砸山不同坡向上采用样线和样方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沙冬青群落特征,运用平均拥挤度、丛生指数、聚块性指标、Cassie指标、扩散系数、负二项分布指标等方法对景泰北砸山不同坡向沙冬青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1)北砸山阳坡沙冬青种群密度最高,是半阳坡的2.5倍,半阴坡生长状况最好;(2)阳坡、半阳坡、山脊处沙冬青年龄结构为稳定型,半阴坡年龄结构为增长型;(3)阳坡、半阳坡、半阴坡扩散指数C均大于1,说明阳坡、半阳坡、半阴坡都服从集群分布,而山脊处扩散指数C小于1,说明山脊处沙冬青服从均匀分布;(4)北砸山沙冬青种群分布格局规模:阳坡为4m×8m,半阳坡为4m×4m,半阴坡为8m×8m,山脊部为4m×8m。[结论]北砸山沙冬青生长状况良好,年龄结构稳定,分布格局大多为集群分布,各区域分布的沙冬青种群格局规模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冬青 北砸山 分布格局 年龄结构 格局规模
下载PDF
甘肃北砸山沙冬青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虎俊 尉秋实 +5 位作者 王继和 廖空太 马瑞 孙涛 张锦春 李得禄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65-871,共7页
在甘肃省的北砸(音)山区选择不同坡向,在不同坡位上采用样方和样线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沙冬青群落和种群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域的沙冬青种群稳定,山地阳坡中部的种群稳定增长,人为干扰较频繁的山坡下部为下降型种群。在山地阳坡和... 在甘肃省的北砸(音)山区选择不同坡向,在不同坡位上采用样方和样线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沙冬青群落和种群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域的沙冬青种群稳定,山地阳坡中部的种群稳定增长,人为干扰较频繁的山坡下部为下降型种群。在山地阳坡和阴坡的上部,中龄个体比例最大,幼龄次之,老龄最少,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该部位的种群将较稳定。阳坡沙冬青的密度和生长势均大于阴坡,在同一坡向上,山坡中部的种群密度最大,绝对密度约为5 000株/hm2。在阴坡,沙冬青个体的总平均高度略大于阳坡,但阴坡植株基部的分枝数小于阳坡。不同龄级沙冬青植株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冠幅。所观测年的沙冬青植株间的生长量差异较小,但同株的生长具有年际差异。不同坡向的沙冬青种群分布格局相似,山坡上部和中部的种群呈均匀分布;在坡体下部,种群则以母株为中心,形成集群分布。北砸山沙冬青种群分布位置特殊,有可能成为沙冬青种群未来存在和扩展的重要源地,应加强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种群 分布格局 北砸山 景泰县 甘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