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troleum in the Jurassic Reservoirs within the Eastern Fukang Sub-depression,Junggar Basin,NW China:Correlation and Source Rock
1
作者 CHENG Bin LIU Hua +3 位作者 ZHANG Kuihua REN Xincheng MENG Xiangyu LIU Dezh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3期777-795,共19页
The origin and source of the petroleum in the Jurassic reservoirs within the eastern Fukang sub-depression were geochemically investigated.They show thermal maturities matching the peak generation stage,while the cond... The origin and source of the petroleum in the Jurassic reservoirs within the eastern Fukang sub-depression were geochemically investigated.They show thermal maturities matching the peak generation stage,while the condensates are at the early stage of intense cracking.Oils and condensates may have experienced mild evaporative fractionation,while mixing of severely biodegraded with non-biodegraded oils has occurred.Using biomarkers and isotopes,petroleums were classified into GroupⅠ,ⅡandⅢgenetic groups,with GroupⅢfurther divided intoⅢa andⅢb subgroups.GroupⅠpetroleum displays heavy carbon isotopes,a strong predominance of pristine over phytane,high C_(19)and C_(20)tricyclic and C_(24)tetracyclic terpanes,low gammacerane,and dominant C_(29)steranes,while GroupⅡshows light carbon isotopes,a predominance of phytane over pristine,high C_(21)and C_(23)tricyclic with low C_(24)tetracyclic terpanes,high gammacerane and dominant C_(27)steranes.GroupⅢa petroleum shows mixing compositions of GroupⅠandⅡ,while GroupⅢb displays similar compositions to Group I,but with significantly higher Ts,C_(29)Ts and C_(30)diahopane proportions.Oil-source rock correlation suggests GroupⅠandⅡpetroleums originate from Jurassic and Permian source rocks,respectively,while GroupⅢa are mixtures sourced from these rocks andⅢb are mixtures from Jurassic and Triassic source roc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arkers oil-source rock correlation Jurassic reservoirs Fukang sub-depression Junggar Basin
下载PDF
寻找和救赎:冯北仲小说的文化隐喻与精神象征——以《去往迪拜的路上》为中心
2
作者 邓琪 苏涛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1-66,共6页
冯北仲的小说聚焦高校知识分子的爱情、生活、事业和价值追求的现实诠释,透过生命的表层直入人类精神的深层进行反思和追问。以小说《去往迪拜的路上》为中心分析冯北仲小说的内容和人物,可以逐层揭示其创作的深刻内涵和独有品格。首先... 冯北仲的小说聚焦高校知识分子的爱情、生活、事业和价值追求的现实诠释,透过生命的表层直入人类精神的深层进行反思和追问。以小说《去往迪拜的路上》为中心分析冯北仲小说的内容和人物,可以逐层揭示其创作的深刻内涵和独有品格。首先,以物象隐喻文化的反思以及人物的复杂性格和精神困顿。其次,以人物的内心冲突增进隐喻的文化内涵并揭示人性暗流与精神困境。再者,运用多重物象的文化隐喻加强人物心理的矛盾冲突及精神出路的找寻。最后,以多维叙事视角展现人物灵魂的觉醒以及精神救赎。在小说《去往迪拜的路上》中,作家通过对隐喻和象征两种艺术手法的熟练运用,在巧妙的结构设计和时空转换中,完成了繁复曲折的小说叙事,揭示了主人公云雀特殊性格的成因与具有普适性的人生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北仲 文化隐喻 精神象征 心理冲突 救赎
下载PDF
贝尔凹陷贝中次凹南屯组一段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云峰 冯亚琴 +1 位作者 徐涵 付宝利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10-517,共8页
利用钻井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地球化学等分析资料对贝中次凹南屯组一段储层发育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贝中次凹南屯组一段属于中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岩性以长石岩屑砂岩和长石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 利用钻井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地球化学等分析资料对贝中次凹南屯组一段储层发育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贝中次凹南屯组一段属于中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岩性以长石岩屑砂岩和长石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储层的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孔隙。沉积环境、有机质演化中产生的有机酸、烃源岩与储层的组合关系以及碳酸盐含量是影响储层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中次凹 有效储层 有机酸 碳酸盐含量 源储组合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贝中次凹南屯组一段储层特征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16
4
作者 彭建亮 姜茵华 李红英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55-358,共4页
以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物性、毛管压力曲线等分析资料及测井解释结果,从沉积特征、储层展布、物性特征、岩性特征、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主控因素等方面对贝中次凹南屯组一段储层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该储层为一套低孔特低渗储层,其物... 以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物性、毛管压力曲线等分析资料及测井解释结果,从沉积特征、储层展布、物性特征、岩性特征、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主控因素等方面对贝中次凹南屯组一段储层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该储层为一套低孔特低渗储层,其物性主要受沉积微相及成岩作用控制,主要发育于研究区的西部和中南部地区。综合储层的岩性、物性、成岩后生作用和孔隙结构等特征,参考松辽盆地储集层分类标准,对贝中次凹南屯组一段储层进行了分类,将其划分为Ⅰ(好)、Ⅱ(中等)、Ⅲ(差)、Ⅳ(极差)4大类,区内主要发育Ⅱ类储层,少量Ⅰ类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贝中次凹 储层评价 成岩作用 孔隙结构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贝中次凹——残留型叠合小断陷盆地油气勘探的成功案例 被引量:17
5
作者 冯志强 孙国昕 +1 位作者 蒙启安 冯子辉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1-563,共13页
贝中次凹是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内的一个小型断陷,面积为260km2,主体勘探面积仅110km2,其下部为富含火山物质的残留断陷,上部为遭受严重剥蚀的断坳和坳陷。2005年以来,以残留型叠合断陷盆地勘探理念为指导,通过实施三维地震和不断深化地... 贝中次凹是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内的一个小型断陷,面积为260km2,主体勘探面积仅110km2,其下部为富含火山物质的残留断陷,上部为遭受严重剥蚀的断坳和坳陷。2005年以来,以残留型叠合断陷盆地勘探理念为指导,通过实施三维地震和不断深化地质研究,在贝中次凹探明了5 000×104t级规模储量,成为小凹陷获得大发现的成功案例。贝中次凹勘探经验揭示,"残留"和"叠合"的特点可能是小凹陷富含油气的关键因素。"残留"意味着原始沉积时断陷规模有可能很大,与未遭受过剥蚀的小凹陷相比,残留凹陷通常有效烃源岩比例要大,油气资源丰度相对要高,而且,富含火山物质的残留断陷期储层易溶蚀形成次生孔隙;"叠合"意味着其上的断坳期地层可作为良好的区域盖层,多期不整合面和断裂有利于油气运移聚集。东北亚地区中生代断陷盆地广泛分布,其中发育众多的残留型叠合小断陷,贝中次凹勘探的成功预示着这些小断陷可能具有类似的油气成藏优势,是下一步实现勘探突破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留型叠合盆地 残留断陷 叠合盆地 满凹含油 贝中次凹 海拉尔盆地 东北亚中生代裂谷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贝中油田南一段沉积微相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樊晓东 李忠权 刘剑营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4-40,共7页
根据测井、岩心及实验分析资料,对海拉尔盆地贝中油田南一段进行了沉积微相分析并建立了相识别标志。利用沉积旋回特征,自上而下将南一段分为5个油层组。研究表明:贝中油田的沉积物源主要来自西南部;南一段发育扇三角洲前缘、滨浅湖等2... 根据测井、岩心及实验分析资料,对海拉尔盆地贝中油田南一段进行了沉积微相分析并建立了相识别标志。利用沉积旋回特征,自上而下将南一段分为5个油层组。研究表明:贝中油田的沉积物源主要来自西南部;南一段发育扇三角洲前缘、滨浅湖等2种沉积亚相,其中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可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河口坝及席状砂等4种沉积微相,滨浅湖亚相可识别出坝砂、滩砂及浅湖泥等3种沉积微相;南一段I、Ⅱ油层组表现为2期水退、水进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贝中油田 南一段 油层组 沉积微相 扇三角洲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贝中次凹油藏特征 被引量:6
7
作者 陈晓红 李红英 +1 位作者 刘赫 孙静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9-43,共5页
贝中次凹位于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南部,主要含油层为南屯组,其次为布达特群和铜钵庙组,是一个复式油气聚集带。构造上东西向受边界断裂控制形成不对称双断式结构,有利相带为浅湖一半深湖背景下的扇三角洲前缘及辫状三角洲前缘沉积。... 贝中次凹位于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南部,主要含油层为南屯组,其次为布达特群和铜钵庙组,是一个复式油气聚集带。构造上东西向受边界断裂控制形成不对称双断式结构,有利相带为浅湖一半深湖背景下的扇三角洲前缘及辫状三角洲前缘沉积。由于不同构造部位、不同时期受构造和储层控制程度不同,因此可以形成不同的油藏类型。贝中次凹油藏主要受构造和沉积相带双重控制,具有分带性,分析认为油藏类型主要有3种:西部构造带的岩性-构造层状油藏;中部低凸起构造带为复式油气聚集带,主要为南屯组的岩性-构造层状油藏、构造~岩性油藏和布达特群潜山构造油藏;东部构造带主要为构造-岩性油藏和岩性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中次凹 构造带 沉积相带 岩性-构造层状油藏 构造-岩性油藏 地层-岩性油藏 潜山 构造油藏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贝中次凹南屯组一段储层特征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9
8
作者 姜茵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0-55,共6页
以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物性、毛管压力等分析资料为基础,结合储层物性测井参数解释结果,对贝中次凹南屯组一段储层从沉积特征、储层展布、物性特征、岩性特征、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主控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证实该储层为一套... 以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物性、毛管压力等分析资料为基础,结合储层物性测井参数解释结果,对贝中次凹南屯组一段储层从沉积特征、储层展布、物性特征、岩性特征、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主控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证实该储层为一套低孔特低渗储层,其物性主要受沉积微相及成岩作用控制,储层主要发育在研究区的西部和中南部地区。综合储层的岩性、物性、成岩后生作用和孔隙结构等特征,参考松辽盆地储集层分类标准,对贝中次凹南屯组一段储层进行了分类,将其划分为Ⅰ(好)、Ⅱ(中等)、Ⅲ(差)、Ⅳ(极差)4大类,区内主要发育Ⅱ类储层,少量Ⅰ类储层,为海拉尔盆地贝中次凹的进一步勘探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中次凹 岩性特征 成岩作用 孔隙结构 储层评价
下载PDF
古大气水淋滤对贝中次凹南屯组一段储层物性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张云峰 冯亚琴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10期2162-2164,共3页
古大气水淋滤作用是改善不整合面附近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贝中次凹南屯组一段岩性以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储层的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孔隙。由于南屯组顶部不整合面的存在,大气水下渗使得易溶矿物... 古大气水淋滤作用是改善不整合面附近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贝中次凹南屯组一段岩性以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储层的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孔隙。由于南屯组顶部不整合面的存在,大气水下渗使得易溶矿物发生溶蚀,淋滤作用大大的改善了储层物性,这对于优质储层的形成十分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中次凹 优质储层 淋滤作用 古大气水 不整合
下载PDF
伸展褶皱及其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以海拉尔盆地贝中次凹为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莹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2期16-20,76,共6页
贝中次凹是海拉尔盆地最富油气的构造单元之一,该区构造演化经历了断陷期、断-坳转换期和坳陷期3个阶段,形成了贝中次凹现今的复杂构造格局。西部断阶带、东部断阶带和中央洼槽带的低隆起组成了典型的纵向均衡伸展褶皱。由于拉张和重力... 贝中次凹是海拉尔盆地最富油气的构造单元之一,该区构造演化经历了断陷期、断-坳转换期和坳陷期3个阶段,形成了贝中次凹现今的复杂构造格局。西部断阶带、东部断阶带和中央洼槽带的低隆起组成了典型的纵向均衡伸展褶皱。由于拉张和重力的联合作用,其内部产生了掀斜断块和滑动断阶等类型的次级伸展构造样式。伸展褶皱是伸展盆地中重要的含油气构造,与其相关的有利圈闭、沉积相带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贝中次凹油气聚集严格受伸展褶皱作用的控制,即中央低隆起带为复式油气聚集带,边界断层附近的滑动断阶有利于油气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褶皱 构造演化 油气聚集 贝中次凹 海拉尔盆地
下载PDF
复杂断陷盆地低渗透油藏形成条件及油气富集规律——以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贝中次凹南二段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婷婷 邓海 邹伟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37,共6页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为典型陆相断陷盆地,其中贝中次凹南二段富含大面积低渗透油藏。为了搞清低渗透油藏形成机制,明确油气富集规律,通过岩心、测井、地震资料分析,从沉积相带、烃源岩评价、储层结构、成藏模式等方面对南二段低渗透油藏...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为典型陆相断陷盆地,其中贝中次凹南二段富含大面积低渗透油藏。为了搞清低渗透油藏形成机制,明确油气富集规律,通过岩心、测井、地震资料分析,从沉积相带、烃源岩评价、储层结构、成藏模式等方面对南二段低渗透油藏形成条件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贝中次凹南二段暗色泥岩累计厚度大于150 m,Ro一般大于0.7%,干酪根类型以Ⅰ型为主,排烃强度普遍超过2×10^(6)t/km^(2),是最主要的生油岩;南二段砂体横向连片,纵向多层叠加,孔隙度平均为8.4%,渗透率平均为0.4×10^(-3)μm^(2),属于低孔、特低渗型储层,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溶蚀孔隙及微裂缝为主,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贝中次凹南二段油藏“源—储”一体共同控制低渗透油藏分布,油气多为近距离成藏,主要分布在扇三角洲前缘砂体的优质储层区,反向断层与扇体、油源有效组合下富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贝中次凹 南二段 低渗透油藏 形成条件 富集规律 海拉尔盆地
下载PDF
北重330MW汽轮机调节保安系统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阳海 张才稳 +1 位作者 许涛 王树深 《湖北电力》 2012年第5期49-51,共3页
通过对北重330MW汽轮机调节保安系统结构的研究,并结合实际调试、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其系统优化提出了一些看法及建议,有利于完善系统设计,保证机组安全。
关键词 汽轮机 调节保安系统 优化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贝中次凹南屯组成岩作用及优质储层主控因素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玲玲 刘剑营 王永超 《世界地质》 CAS 2019年第3期774-780,共7页
南屯组是贝中次凹重要的勘探层位,其储层中发育火山碎屑岩。运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茜素红染色等技术方法,系统分析了贝中次凹南屯组的成岩作用特征及优质储层的主控因素。储层岩石类型包括凝灰岩、沉凝灰岩、... 南屯组是贝中次凹重要的勘探层位,其储层中发育火山碎屑岩。运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茜素红染色等技术方法,系统分析了贝中次凹南屯组的成岩作用特征及优质储层的主控因素。储层岩石类型包括凝灰岩、沉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和砂岩。储层经历了较强的成岩作用,综合分析有机质成熟度、黏土矿物组合和自生矿物组合等参数,将南屯组成岩阶段划分为中成岩A期。以影响储层物性的主控成岩作用及其强度将南屯组划分为压实相、胶结相和溶解相3种成岩相类型,其中溶解相对储集空间发育最有利。优质储层控制因素包括:①发育优势沉积相-扇三角洲前缘;②溶解作用改善储集性能,包括长石、岩屑、方解石胶结物和凝灰质填隙物的溶解,其中凝灰质填隙物的溶解最为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贝中次凹 南屯组 成岩作用 主控因素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贝中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对比 被引量:2
14
作者 芮洪敏 闫晓东 《复杂油气藏》 2011年第3期21-24,共4页
贝中次凹属于海拉尔盆地贝尔湖坳陷内的二级构造。运用现代油气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技术,对贝中地区原油和源岩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贝中地区原油为成熟原油,该区的原油主要来源于南屯组,尤其是南一段,而与铜钵庙组、大磨拐河组没有关系。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贝中地区 沉积环境成 熟度油 源对比
下载PDF
水平井开发技术在贝中区N1段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邢二涛 张云锋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B12期93-95,共3页
贝中区N1段油层较薄、物性较差,为提高单井产量、改善油藏动用程度、增大井筒与油层接触面积,该区开展了水平井试验研究。文中分析了N1段油层地质特征,探讨了油藏开发水平井的可行性,并结合典型井希3-平1井分析了N1段水平井的开发生产... 贝中区N1段油层较薄、物性较差,为提高单井产量、改善油藏动用程度、增大井筒与油层接触面积,该区开展了水平井试验研究。文中分析了N1段油层地质特征,探讨了油藏开发水平井的可行性,并结合典型井希3-平1井分析了N1段水平井的开发生产情况。N1段水平井开发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水平井产量为周围直井的3~4倍,达到了预期效果,为进一步在该段油层开发水平井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开发效果 应用研究 贝中区
下载PDF
贝中作业区电加热集油系统运行模式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鑫 《石油石化节能》 2022年第10期62-66,共5页
贝中作业区集油系统采用电加热树状集油流程,经多年运行存在故障率高、电能消耗大、管理难度大等问题。通过电加热系统运行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结合电加热系统管理经验,总结出适应于日常管理的“看、摸、测”、“3+2”管理法,加强各相关... 贝中作业区集油系统采用电加热树状集油流程,经多年运行存在故障率高、电能消耗大、管理难度大等问题。通过电加热系统运行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结合电加热系统管理经验,总结出适应于日常管理的“看、摸、测”、“3+2”管理法,加强各相关方培训,明确巡检要点。针对“树”状电加热系统有多个首端井的实际情况,单点冲洗管线不能做到全覆盖,作业区经过试验将原单点冲洗改为各分支多点冲洗,降回压效果明显提高。为加强能耗管理制定了电加热系统调整方案,逐条梳理管线现状,根据每条干线长度、产液量、含水情况制定针对性调整,制定《集油系统单井温度调整方案》,分批次调整集油系统温度,从而达到节能降耗,有效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为节省电量,从集油管网整体考虑,逐井分析停运潜力,近几年共计切断停运管线44条13.83 km、功率211 kW;按全年平均负荷率40%计算,实现年节电46.5×10^(4)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中作业区 电加热集油系统 节能降耗
下载PDF
北重330MW机组汽轮机安装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3
17
作者 贾英权 《价值工程》 2013年第18期117-119,共3页
北重厂330MW机组汽轮机与其他主机厂机型相比,主要不同之处为它由高压缸模块,中压缸模块及低压缸组成,因此在汽轮机安装上它有较为独特的施工工艺及特点,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经验,以及机组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了一些安装技术特点和施工措施,... 北重厂330MW机组汽轮机与其他主机厂机型相比,主要不同之处为它由高压缸模块,中压缸模块及低压缸组成,因此在汽轮机安装上它有较为独特的施工工艺及特点,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经验,以及机组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了一些安装技术特点和施工措施,对机组的安装质量取得了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重330MW机组汽轮机 安装技术难点 应对措施
下载PDF
RGB分频技术在断块油藏断层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8
作者 陈国飞 吕双兵 《复杂油气藏》 2015年第2期29-32,68,共5页
应用三色混相分频技术,对海塔盆地贝中油田断裂体系进行了重新研究。首先,应用S变换对研究区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分频处理,然后优选出了15,35,50 Hz三套频率调谐数据体进行RGB模式混合,制作了南一段地层的三色混相分频切片。与原断裂体系... 应用三色混相分频技术,对海塔盆地贝中油田断裂体系进行了重新研究。首先,应用S变换对研究区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分频处理,然后优选出了15,35,50 Hz三套频率调谐数据体进行RGB模式混合,制作了南一段地层的三色混相分频切片。与原断裂体系认识相比,解决了破碎带、陡坡带部位断层识别精度低的问题,小断层识别能力明显提高。属性切片重新揭示了贝中油田应为走滑拉分作用形成的断裂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色混相分频 分频技术 复杂断块油藏 断层识别 贝中油田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贝中次凹断裂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占勋 《中国西部科技》 2013年第4期35-37,共3页
在系统研究贝中次凹断裂的发育及形成演化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断裂对贝中次凹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作用。贝中次凹自下而上划分为断陷构造层、断-坳转化构造层和凹陷构造层。根据断裂与各构造层的切割关系及运动学特征,以T22为界将贝中次... 在系统研究贝中次凹断裂的发育及形成演化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断裂对贝中次凹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作用。贝中次凹自下而上划分为断陷构造层、断-坳转化构造层和凹陷构造层。根据断裂与各构造层的切割关系及运动学特征,以T22为界将贝中次凹发育的断裂划分为上、下两个断裂系统,进一步划分为早期伸展断裂、中期张扭断裂、早期伸展中期张扭断裂和长期活动断裂4种断裂类型。各个历史演化时期控制着不同成因的断裂发育,在上部断裂系统中发育了由于泥岩密度反转作用所形成的非构造成因的断裂密集带,断裂的形成和演化影响主力烃源岩的分布和热演化程度,形成多种类型的圈闭,为油气运移提供良好地运移通道。长期继承性活动断裂与上部断层系构成的密集带是油气运聚成藏的有利指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中次凹 油气聚集 烃源岩
下载PDF
贝尔油田希3区块注水受效特征研究
20
作者 董秀超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1年第8期245-246,共2页
在贝尔油田注水开发一年后,已初见受效迹象,本文利用动态监测资料和生产数据,通过对油层吸水情况,油井产液量、产油量、含水、沉没度等动态变化资料的整理,分析了注水受效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对目前油田注水开发的初步认识和建议... 在贝尔油田注水开发一年后,已初见受效迹象,本文利用动态监测资料和生产数据,通过对油层吸水情况,油井产液量、产油量、含水、沉没度等动态变化资料的整理,分析了注水受效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对目前油田注水开发的初步认识和建议,为油田下一步开发提供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中次凹 复杂断块 注水开发 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