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史》纪志人名考证
1
作者 孙利政 《贵州文史丛刊》 2024年第1期34-41,共8页
《宋史》由于成书仓促等原因,虽史料极丰,然讹谬颇多,历代学者在《宋史》校勘上已取得较多成果。文章通过版本比勘及史源、同源文献的查考,对《宋史》纪志部分十六个人名异文进行考订。
关键词 宋史 人名 校勘 本纪
下载PDF
论《本纪》在《史记》中的地位和作用——兼论《史记》以《五帝本纪》为开篇的原因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强 李丹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5-102,共8页
《本纪》作为《史记》的总纲,与其他四体之间存在着阐释和被阐释的关系。《史记》以《本纪》为叙述中心,不但建立了以帝王为核心的史学叙述结构,而且还承担了司马迁的历史哲学观和价值判断体系。与其他四体相比,《本纪》特别关注一代之... 《本纪》作为《史记》的总纲,与其他四体之间存在着阐释和被阐释的关系。《史记》以《本纪》为叙述中心,不但建立了以帝王为核心的史学叙述结构,而且还承担了司马迁的历史哲学观和价值判断体系。与其他四体相比,《本纪》特别关注一代之兴衰的全过程,这一叙述的特征是突出时间线索,从一代兴衰的历史中总结社会运动的周期,揭示社会运动的大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司马迁 本纪 《五帝本纪》 五体 黄帝
下载PDF
试论班吉“俄狄浦斯情结”的深层意蕴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萌羽 王梦瑶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76-78,共3页
《喧哗与骚动》是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文章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理论分析小说中班吉的"俄狄浦斯情结",认为:班吉"俄狄浦斯情结"发生的对象并非其生母康普生太太,而是其姐姐凯... 《喧哗与骚动》是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文章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理论分析小说中班吉的"俄狄浦斯情结",认为:班吉"俄狄浦斯情结"发生的对象并非其生母康普生太太,而是其姐姐凯蒂。这就为剖析小说中人物复杂的精神世界,深化对班吉形象及作品深层意蕴的理解,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 《喧哗与骚动》 班吉 俄狄浦斯情结
下载PDF
黄本骥与《黄本骥集》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范弟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90-93,共4页
黄本骥是清代后期湖南一位著名的学者,他博览群书,一生著述颇多,在经学、历史、地理、方志、姓氏、职官、金石文物和目录之学等方面都有令人瞩目的成就,对其著作全部整理出版目前尚无可能,《黄本骥集》收入了他有代表性的几部著作,这部... 黄本骥是清代后期湖南一位著名的学者,他博览群书,一生著述颇多,在经学、历史、地理、方志、姓氏、职官、金石文物和目录之学等方面都有令人瞩目的成就,对其著作全部整理出版目前尚无可能,《黄本骥集》收入了他有代表性的几部著作,这部集子的出版将对湖湘文化的研究产生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本骥 学术成就 湖湘文化
下载PDF
《喧哗与躁动》中班吉叙述时间的转换探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廖珺 《嘉应学院学报》 2010年第7期48-52,共5页
文章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福克纳小说《喧哗与躁动》中智障青年班吉(Ben jy)的思维风格。由于不能像常人一样思考问题,班吉的叙述缺乏条理性,叙述时间的跳跃和反复让读者费解。通过系统的语言分析,笔者发现班吉叙述时间的转换与他对事物... 文章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福克纳小说《喧哗与躁动》中智障青年班吉(Ben jy)的思维风格。由于不能像常人一样思考问题,班吉的叙述缺乏条理性,叙述时间的跳跃和反复让读者费解。通过系统的语言分析,笔者发现班吉叙述时间的转换与他对事物的熟悉感息息相关;另外,相似的感官刺激也导致班吉分不清时间的前后顺序,经常把带给他相同感受的几个事件不分先后地融合在一起叙述,从而造成了读者阅读的困难。但是班吉这种独特的叙述方式符合其思维风格,是作者人物塑造的亮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风格 班吉 时间
下载PDF
班吉:痴呆型叙述者的一个显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洪丽霁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32-36,共5页
痴呆型叙述者为非常态人物叙述者的一个重要类型。《喧哗与骚动》中的班吉是痴呆型叙述者的一个显例,作家福克纳主要以直接内心独白展现班吉的心理活动的方式,对痴人的意识世界作了有效"还原";让班吉完成了对康普生家族故事... 痴呆型叙述者为非常态人物叙述者的一个重要类型。《喧哗与骚动》中的班吉是痴呆型叙述者的一个显例,作家福克纳主要以直接内心独白展现班吉的心理活动的方式,对痴人的意识世界作了有效"还原";让班吉完成了对康普生家族故事极富特色的讲述,达到了表现小说主题的目的,收到了较好的叙述效果,为其他作家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型叙述者 《喧哗与骚动》 班吉
下载PDF
美学与政治——莫言的“黑孩”与福克纳的“班吉”对比研究
7
作者 左金梅 高改革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118-123,共6页
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觉醒,美学进入了生活的各个领域,政治美学的诞生体现了两者间的相互渗透性,关注人性是政治与美学结合的基础,这也为彼此间深层次结构的探索提供了可能。莫言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中的黑孩及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 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觉醒,美学进入了生活的各个领域,政治美学的诞生体现了两者间的相互渗透性,关注人性是政治与美学结合的基础,这也为彼此间深层次结构的探索提供了可能。莫言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中的黑孩及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中的班吉两个人物的美学形象为我们揭示了人物之间在社会关系、话语权力及意识形态中的相互交织与矛盾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孩 班吉 边缘化 话语权 意识形态
下载PDF
从学术史角度考察《史记》“五帝”“三代”本纪史料价值的得与失
8
作者 江林昌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5-94,共10页
从学术史角度看,司马迁的《史记》之“五帝”、“三代”本纪在反映中国上古文明史方面,有相当的客观可靠性。这种客观可靠性是建立在司马迁继承家学与师承、熔铸先秦典籍以及注重实地考察等基础之上的。但从今天的唯物史观看,《史记》... 从学术史角度看,司马迁的《史记》之“五帝”、“三代”本纪在反映中国上古文明史方面,有相当的客观可靠性。这种客观可靠性是建立在司马迁继承家学与师承、熔铸先秦典籍以及注重实地考察等基础之上的。但从今天的唯物史观看,《史记》之“五帝”与“三代”本纪也存在着时代局限。这主要表现在司马迁编纂《史记》时所参用的先秦资料不全面,也表现在以儒家思想为选材标准的片面性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五帝本纪 三代本纪 可信性 局限性
下载PDF
“人生如白痴讲的一个故事”——试论福克纳笔下的白痴群像
9
作者 缑广飞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8期18-20,共3页
福克纳塑造了多个白痴形象,他们在小说中举足轻重,是有丰富内涵、立得住的人物典型。这些孤苦无告的白痴是人类苦难的象征,他们为小说营造阴郁的氛围,奠定惨苦的基调,成功地表达了福克纳独特的人生体验:人生中充满着痛苦和磨难,人活着... 福克纳塑造了多个白痴形象,他们在小说中举足轻重,是有丰富内涵、立得住的人物典型。这些孤苦无告的白痴是人类苦难的象征,他们为小说营造阴郁的氛围,奠定惨苦的基调,成功地表达了福克纳独特的人生体验:人生中充满着痛苦和磨难,人活着就是受苦,这是人永恒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克纳 班吉 白痴群像 苦难
下载PDF
班吉眼中意象的隐喻空间研究
10
作者 王海燕 《四川外国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9-24,共6页
《喧哗与骚动》中白痴班吉眼中的各种意象——花草树木、树香、火、水等,通过班吉超凡的非常态的生命特征和独特的叙述方式呈现出来。这些意象不仅建构了班吉俗世生活的纯感官的生存空间,而且塑造了白痴班吉这个本真的能够传达上帝旨... 《喧哗与骚动》中白痴班吉眼中的各种意象——花草树木、树香、火、水等,通过班吉超凡的非常态的生命特征和独特的叙述方式呈现出来。这些意象不仅建构了班吉俗世生活的纯感官的生存空间,而且塑造了白痴班吉这个本真的能够传达上帝旨意的艺术形象;这些意象所建构的二元隐喻空间也揭示了人类循环堕落与渴望救赎但处于无望困境的终极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吉 意象 堕落 救赎
下载PDF
福克纳笔下班吉的接受美学角度探究
11
作者 王延慧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2期66-67,共2页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在他最著名的作品《喧哗与骚动》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白痴班吉的形象,本文从接受美学理论角度对班吉这个形象进行研究。
关键词 福克纳 班吉 接受美学
下载PDF
西汉今文经学对《史记》本纪写作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鹏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21-125,共5页
今文经学在汉武帝时取得了官方思想的地位,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即从《史记》中有关内容出发,揭示了今文经学对《史记》写作的影响,重点论述了《史记》本纪部分所体现出的今文经学的观念。
关键词 今文经学 司马迁 《史记》 本纪
下载PDF
班吉眼中的简单世界——从框架理论解读班吉的思维风格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苏露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67-69,共3页
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理论分析了福克纳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中班吉的思维风格。由于智力缺陷,班吉缺乏正常的框架知识,因而造成读者与其在沟通上的障碍,这里班吉框架知识的不完整性反映了他世界的局限性。与此同时,班吉在叙述过程中经... 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理论分析了福克纳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中班吉的思维风格。由于智力缺陷,班吉缺乏正常的框架知识,因而造成读者与其在沟通上的障碍,这里班吉框架知识的不完整性反映了他世界的局限性。与此同时,班吉在叙述过程中经常重复使用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这又构建了他独有的框架知识。这些框架知识逐渐被读者接受,成为班吉表达情感的方式。班吉以其特有的方式向读者讲述了康普生家族的故事。他的叙述体现了他独特的思维风格:在他眼中,没有复杂的关系,世界简单而又单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克纳 《喧哗与骚动》 班吉 框架理论 思维风格
下载PDF
《喧哗与骚动》中白痴班吉的圣愚形象 被引量:1
14
作者 兰静 《海外英语》 2011年第3X期178-179,共2页
《喧哗与骚动》中第一个叙述者班吉是个三十三岁却只有三岁智力的白痴,不健全的智力带来话语权缺失,常被认为是家族分崩离析的消极意义上的代表。但从班吉同时扮演苦行者、救助者和预言者三方面将其与俄罗斯基督教文学中特有的圣愚形象... 《喧哗与骚动》中第一个叙述者班吉是个三十三岁却只有三岁智力的白痴,不健全的智力带来话语权缺失,常被认为是家族分崩离析的消极意义上的代表。但从班吉同时扮演苦行者、救助者和预言者三方面将其与俄罗斯基督教文学中特有的圣愚形象进行比较,发现他是一个与衰败家族的其他成员形成鲜明对比的积极意义上的神圣白痴,与书名出典"一个白痴讲的故事"呼应,并与小说主题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喧哗与骚动》 白痴 班吉 圣愚
下载PDF
记言与《项羽本纪》的文学性认识--兼论原始素材对《史记》文本风格的影响
15
作者 曹阳 刘彦青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9期25-33,共9页
记言是《项羽本纪》的最大艺术特色,这些记言内容帮助塑造了人物性格,推动了叙事发展。记言与记事相互照应,增强了“艺术的真实”,推动《项羽本纪》从史学范畴走向文学经典。《项羽本纪》的记言形式与内容深受《楚汉春秋》的影响,在很... 记言是《项羽本纪》的最大艺术特色,这些记言内容帮助塑造了人物性格,推动了叙事发展。记言与记事相互照应,增强了“艺术的真实”,推动《项羽本纪》从史学范畴走向文学经典。《项羽本纪》的记言形式与内容深受《楚汉春秋》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司马迁以《楚汉春秋》为素材进行再创作。因而对司马迁“编者”身份的研究可能比“作者”身份的研究更具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羽本纪》 《楚汉春秋》 记言 文学性
下载PDF
《喧哗与骚动》中班吉精神形象的新解析
16
作者 张仲德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12-114,共3页
在《喧哗与骚动》刻画的人物中,班吉被看做白痴而被评论者们所忽视。然而,依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来解读文本,发现班吉对现实世界中的"酒"、"色"、"财"、"气"有着独特的体验。班吉的人格... 在《喧哗与骚动》刻画的人物中,班吉被看做白痴而被评论者们所忽视。然而,依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来解读文本,发现班吉对现实世界中的"酒"、"色"、"财"、"气"有着独特的体验。班吉的人格世界不仅仅是本我的,更是自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喧哗与骚动 本我 自我 班吉
下载PDF
一个白痴意识流中的“美”与“爱”——浅析《喧哗与骚动》中班吉的意识流
17
作者 王洁莹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15-117,共3页
指出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采用了多角度的叙述方法、神化模式、意识流等多种写法来描写日益没落的康普生家族,从班吉的叙述角度深入探讨班吉意识流中的凯蒂形象和班吉与凯蒂之间姐弟之情背后所隐含的深刻意义。
关键词 《喧哗与骚动》 意识流 凯蒂 班吉
下载PDF
论《项羽本纪》的历史叙述结构
18
作者 王世海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7,共7页
《项羽本纪》作为司马迁《史记》的历史名篇,为我们讨论历史叙述结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项羽本纪》大体展现出三层结构形态:表层结构,是历史时间的先后顺序;深层结构,是项羽性情、品格的丰富展现;底层结构,是儒家思想、文化的内... 《项羽本纪》作为司马迁《史记》的历史名篇,为我们讨论历史叙述结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项羽本纪》大体展现出三层结构形态:表层结构,是历史时间的先后顺序;深层结构,是项羽性情、品格的丰富展现;底层结构,是儒家思想、文化的内在矛盾和统一。三层结构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共同决定着《项羽本纪》的情节发展和历史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羽本纪》 表层结构 深层结构 底层结构 历史叙述
下载PDF
中韩两国地方志中的本贯记录比较——以江西《吉安府志》和全罗道南原府《龙城续志》为中心
19
作者 安光镐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4-131,共8页
文章通过对中国江西省地方志《吉安府志》和韩国全罗道南原府地方志《龙城续志》中关于本贯记录的比较,说明"本贯"一词在古代中国社会和同时期的韩国社会具有不同的含义。本贯在古代中国社会表示"相应人物的本籍地"... 文章通过对中国江西省地方志《吉安府志》和韩国全罗道南原府地方志《龙城续志》中关于本贯记录的比较,说明"本贯"一词在古代中国社会和同时期的韩国社会具有不同的含义。本贯在古代中国社会表示"相应人物的本籍地",但是在同时期的韩国社会,则是指相应人物"远祖的本籍地",而相应人物的远祖是几百年以前或者一千多年以前存在的。而且,本贯在中韩两国的不同含义源于两国姓氏制度与本贯制度发展过程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贯 籍贯 本籍 吉安府 南原府 地方志 人物志
下载PDF
从标点符号看《喧哗与骚动》中班吉的思维风格
20
作者 刘骁然 《嘉应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78-81,共4页
考察了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第一部分班吉的叙述中问号和感叹号的缺失,运用思维风格理论探讨了班吉的思维风格,发现问号和感叹号的缺失反映了班吉的智力水平,折射出他的精神状态和思维风格。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 《喧哗与骚动》 思维风格 班吉 标点符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