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0篇文章
< 1 2 1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and key residues engineering of a regiopromiscuity O-methyltransferase involved in benzylisoquinoline alkaloid biosynthesis in Nelumbo nucifera 被引量:3
1
作者 Yuetong Yu Yan Liu +6 位作者 Gangqiang Dong JinZhu Jiang Liang Leng XianJu Liu Jun Zhang An Liu Sha Chen 《Horticulture Research》 SCIE CSCD 2023年第2期241-251,共11页
Lotus(Nelumbo nucifera),an ancient aquatic plant,possesses a unique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that is primarily contributed by benzylisoquinoline alkaloids(BIAs).However,only few genes and enzymes involved in BIA biosy... Lotus(Nelumbo nucifera),an ancient aquatic plant,possesses a unique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that is primarily contributed by benzylisoquinoline alkaloids(BIAs).However,only few genes and enzymes involved in BIA biosynthesis in N.nucifera have been isolated and characterized.In the present study we identified the regiopromiscuity of an O-methyltransferase,designated NnOMT6,isolated from N.nucifera;NnOMT6 was found to catalyze the methylation of monobenzylisoquinoline 6-O/7-O,aporphine skeleton 6-O,phenylpropanoid 3-O,and protoberberine 2-O.We further probed the key residues affecting NnOMT6 activity via molecular docking and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Verification using 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revealed that residues D316,N130,L135,N176A,D269,and E328 were critical for BIA O-methyltransferase activities;furthermore,N323A,a mutant of NnOMT6,demonstrated 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catalytic efficiency for BIAs and a broader acceptor scope compared with wild-type NnOMT6.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this is the first study to report the O-methyltransferase activity of an aporphine skeleton without benzyl moiety substitutions in N.nucifera.The study findings provide biocatalysts for the semisynthesis of related medical compounds and give insights into protein engineering to strengthen O-methyltransferase activity in pl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zyl RESIDUES SKELETON
下载PDF
Different efficiency toward the biomimetic aerobic oxidation of benzyl alcohol in microchannel and bubble column reactors: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gas–liquid mass transfer 被引量:2
2
作者 Qi Han Xin-Yuan Zhang +2 位作者 Hai-Bo Wu Xian-Tai Zhou Hong-Bing Ji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3期84-92,共9页
The selective aerobic oxidation of benzyl alcohol to benzaldehyde has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because benzaldehyde is a high value-added product. The rate of this typical gas–liquid reaction is significantly... The selective aerobic oxidation of benzyl alcohol to benzaldehyde has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because benzaldehyde is a high value-added product. The rate of this typical gas–liquid reaction i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mass transfer. In this study, CoTPP-mediated(CoTPP: cobalt(II) mesotetraphenylporphyrin) selective benzyl alcohol oxidation with oxygen was conducted in a membrane microchannel(MMC) reactor and a bubble column(BC) reactor, respectively. We observed that 83% benzyl alcohol was converted within 6.5 min in the MMC reactor, but only less than 10% benzyl alcohol was converted in the BC reactor.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gas–liquid mass transfer performances were compared for the MMC and BC reactors. The MMC reactor was assumed to be a plug flow reactor,and the dimensionless variance was 0.29. Compared to the BC reactor, the gas–liquid mass transfer was intensified significantly in MMC reactor. It could be ascribed to the high gas holdup(2.9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BC reactor), liquid film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8.2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BC reactor), and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per unit interfacial area(3.8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BC reactor). Moreover,the Hatta number for the MMC reactor reached up to 0.61, which was about 15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BC reactor. 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alculations for mass fractions in both liquid and gas phase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brane microchannel reactor Gas-liquid flow Mass transfer benzyl alcohol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 Bubble column reactor
下载PDF
聚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的合成
3
作者 张彦昌 林朝阳 +3 位作者 郝小飞 霍炳臣 王冬梅 庄玉伟 《化学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362-367,共6页
以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V-50)为引发剂,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DMBC)为聚合单体,采用自由基水溶液聚合法,在氮气氛围中制备了阳离子型聚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PDMBC)。用单因素法考察了单体质量分数、引发剂用量、反应... 以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V-50)为引发剂,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DMBC)为聚合单体,采用自由基水溶液聚合法,在氮气氛围中制备了阳离子型聚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PDMBC)。用单因素法考察了单体质量分数、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以及反应体系pH对聚合物黏度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当反应温度为42℃时,可以合成出相对分子质量100万以上的聚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引发剂 水溶液聚合
下载PDF
过渡金属参与切断苄位C—H键构建C—C键
4
作者 张艳敏 郭国哲 《化学世界》 2024年第1期7-13,共7页
过渡金属参与切断苄位C—H键构建C—C键是有机合成化学的研究热点之一。该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可应用于中间体的合成、医药和农药等领域。综述了过渡金属参与切断苄位C—H键构建C—C键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过渡金属 切断 苄位 C—C键
下载PDF
丙烯酰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共聚水分散体的制备
5
作者 张彦昌 林朝阳 +2 位作者 郝小飞 王冬梅 李天仚 《河南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7-11,19,共6页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DMBC)为共聚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自制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PDMC)为分散剂,在硫酸铵水溶液中采用水分散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酰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共聚水分散体...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DMBC)为共聚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自制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PDMC)为分散剂,在硫酸铵水溶液中采用水分散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酰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共聚水分散体。考察了反应温度、硫酸铵浓度、单体配比、链转移剂浓度、分散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对共聚物黏度、相对分子质量、颗粒尺寸的影响。实验发现,制备丙烯酰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共聚水分散体较优配方为:温度65℃,硫酸铵质量分数为27.6%,AM、DMBC总单体质量分数为15%,DMBC∶AM(质量比)=(0.297~0.363)∶1,链转移剂用量为0.078 g/L,分散剂质量分数2.7%~3.6%,过硫酸铵质量分数范围为4.38×10^(-4)~5.84×10^(-4)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 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水分散聚合
下载PDF
由苯甲醇合成苯甲酸乙酯综合制备实验的课程思政设计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玲 王海滨 强根荣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2期94-98,共5页
将苯甲酸合成与苯甲酸乙酯制备两个经典实验改造为综合实验,并以改进合成过程实现绿色、高效转化为案例,引导学生通过查阅文献,综合分析合成过程,指出原合成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法律法规、实验... 将苯甲酸合成与苯甲酸乙酯制备两个经典实验改造为综合实验,并以改进合成过程实现绿色、高效转化为案例,引导学生通过查阅文献,综合分析合成过程,指出原合成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法律法规、实验规范、学科伦理、绿色理念、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等融入实验的设计和实施全过程,使学生在受到基本操作训练的同时得到素质的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醇 苯甲酸 苯甲酸乙酯 有机化学实验 绿色化学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异硫氰酸苄酯通过激活p53和AMPK-FOXO1a信号通路诱导宫颈癌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 被引量:1
7
作者 塔玛莎·库尔曼江 王小静 +7 位作者 李欣奕 王昊 解国轩 陈雲杰 温婷 程夕露 努尔阿米乃·麦麦提 李金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5,共12页
目的 研究异硫氰酸苄酯(benzyl isothiocyanate, BITC)对小鼠U14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基于转录组数据分析探讨细胞毒性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BITC对U14细胞活性的影响,Hochest 33258和荧光倒置显微镜检测细胞核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 目的 研究异硫氰酸苄酯(benzyl isothiocyanate, BITC)对小鼠U14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基于转录组数据分析探讨细胞毒性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BITC对U14细胞活性的影响,Hochest 33258和荧光倒置显微镜检测细胞核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基于Illumina Novaseq 6000测序平台建立BITC(20μmol·L^(-1))给药前后U14细胞转录组数据库,使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对差异基因功能和信号通路进行富集分析。q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信号通路关键分子表达变化。结果 BITC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抑制U14细胞的活性,阻滞细胞在G_(0)/G_(1)期,诱导了细胞凋亡,上调了Bax、CytC、cleaved caspase-9/3、下调了Bcl-2、cleaved caspase-7的表达量;通过转录组分析,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周期、FOXO、p53、细胞凋亡等信号通路,qRT-PCR或Western blot验证p53、p21、Ire1a、Atf4、CHOP、AMPK、FOXO1a等分子表达上调,Cyclin D3,Cyclin E,Cdk2分子表达下调。结论 BITC阻滞U14细胞周期、通过caspase-3线粒体依赖途径和内质网应激途径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与p53和AMPK-FOXO1a信号通路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硫氰酸苄酯 宫颈癌 转录组 P53 FOXO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异硫氰酸苄酯对荧光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及在牛肉保鲜中的应用
8
作者 葛子同 刘佳楠 +3 位作者 张淑琪 毕景然 侯红漫 张公亮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35,共9页
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广泛存在于牛肉、鱼类、家禽和乳制品等生鲜产品中,成为引发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以荧光假单胞菌ATCC 13525作为供试菌株,研究异硫氰酸苄酯(benzyl isothiocyanate,BITC)对菌株的抑制作用及其... 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广泛存在于牛肉、鱼类、家禽和乳制品等生鲜产品中,成为引发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以荧光假单胞菌ATCC 13525作为供试菌株,研究异硫氰酸苄酯(benzyl isothiocyanate,BITC)对菌株的抑制作用及其应用于牛肉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通过牛津杯实验法,得到BITC对荧光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0.25 mmol/L;表型实验表明BITC能够破坏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并降低代谢活力;此外,相比于对照组,MIC处理组牛肉贮藏7 d内菌落总数、色差值、pH值、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及氮氧化合物含量分别降低35.73%、21.52%、4.53%、54.39%和4.78%,而感官评分提高10.45%,说明BITC可以显著抑制荧光假单胞菌的生长,改善牛肉的感官品质及理化指标。因此,BITC在冷鲜牛肉贮藏保鲜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假单胞菌 异硫氰酸苄酯 牛肉 抑菌作用 保鲜效果
下载PDF
木犀草素稳定的不同油相Pickering乳液稳态化差异性研究
9
作者 刘文文 申宇航 +2 位作者 刘祉妤 姜悦伟 唐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20-226,共7页
该实验以木犀草素(luteolin,LUT)为乳化剂、分别以碳链长度和不饱和双键数量不同的的玉米油(corn oil,CO)、亚麻籽油(linseed oil,LO)、南极磷虾油(Antarctic krill oil,AKO)为油相,构筑包埋异硫氰酸苄酯(benzyl isothiocyanate,BITC)的... 该实验以木犀草素(luteolin,LUT)为乳化剂、分别以碳链长度和不饱和双键数量不同的的玉米油(corn oil,CO)、亚麻籽油(linseed oil,LO)、南极磷虾油(Antarctic krill oil,AKO)为油相,构筑包埋异硫氰酸苄酯(benzyl isothiocyanate,BITC)的Pickering乳液,通过对乳液流变特性、光稳定性、贮藏稳定性、微观结构、氧化稳定性和BITC保留率的考察,明确碳链长度和不饱和双键含量不同的油相对LUT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LUT稳定的Pickering乳液不会因油相中碳链长度和不饱和双键含量不同而影响其光稳定性;与LUT-CO和LUT-LO Pickering乳液相比,LUT-AKO Pickering乳液的表观黏度最大、空间结构更为均匀,贮藏14 d后平均粒径最小[(213.47±2.30)nm]、电位绝对值最大[(42.73±1.96)mV]、BITC包埋率最高[(65.25±1.45)%],但因AKO反应活性较强导致其Pickering乳液氧化稳定性略低;通过对LUT稳定的不同油相Pickering乳液稳态化差异性研究,明确碳链较长的AKO更适合作为制备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的油相,该研究为拓宽LUT稳定不同油相Pickering乳液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油相 Pickering乳液 异硫氰酸苄酯 稳定性
下载PDF
玛咖黑芥子酶的酶学性质及加工稳定性
10
作者 李婧 杨成 +1 位作者 牛立沙 于艳丽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7-255,共9页
新鲜玛咖块茎中的黑芥子酶经提取、透析、凝胶过滤层析纯化后,对其酶学性质、酶动力学参数以及干燥加工前、后玛咖中的黑芥子酶酶活力及其酶解产物异硫氰酸苄酯(BITC)的变化进行研究。凝胶渗透色谱测得纯化后的玛咖黑芥子酶的分子质量为... 新鲜玛咖块茎中的黑芥子酶经提取、透析、凝胶过滤层析纯化后,对其酶学性质、酶动力学参数以及干燥加工前、后玛咖中的黑芥子酶酶活力及其酶解产物异硫氰酸苄酯(BITC)的变化进行研究。凝胶渗透色谱测得纯化后的玛咖黑芥子酶的分子质量为190.9 ku。酶学性质研究结果显示:该酶的最适温度40℃,最适pH 7.0,金属离子Fe^(3+)、Cu^(2+)、Al^(3+)、Mg^(2+)、Zn^(2+)、Ba^(2+)对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采用Lineweaver-Burk法测得玛咖黑芥子酶的动力学参数Vmax=0.2383(μmol/L)/min,Km=0.1425 mmol/L。玛咖鲜果中的黑芥子酶酶活力为0.7256 U/g,BITC含量为3.3190 mg/g。将玛咖鲜果样品切片后分别在温度为50,60,70,80℃下干燥处理,结果显示:随着干燥温度的上升,玛咖干片样品中的黑芥子酶酶活力显著下降,BITC含量呈下降趋势。本研究完善了玛咖黑芥子酶的理论研究,并提出采用60℃以上温度对玛咖进行干燥处理可有效抑制黑芥子酶酶活力,为玛咖的加工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芥子酶 玛咖 酶学性质 酶活力 异硫氰酸苄酯
下载PDF
蜡梅CpBEAT3启动子克隆及其互作蛋白的初步验证
11
作者 蔡艳梅 付雪梅 +2 位作者 王华波 杨楠 陈龙清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35,共9页
苯甲醇乙酰基转移酶(benzyl alcohol acetyltransferase,BEAT)能够以苯甲醇和乙酰辅酶A(acetyl-CoA)为底物催化合成乙酸苄酯,是植物乙酸苄酯生物合成代谢途径下游的关键酶。CpBEAT3是蜡梅叶中调控乙酸苄酯生物合成的关键基因,为了解析... 苯甲醇乙酰基转移酶(benzyl alcohol acetyltransferase,BEAT)能够以苯甲醇和乙酰辅酶A(acetyl-CoA)为底物催化合成乙酸苄酯,是植物乙酸苄酯生物合成代谢途径下游的关键酶。CpBEAT3是蜡梅叶中调控乙酸苄酯生物合成的关键基因,为了解析其在蜡梅乙酸苄酯生物合成中的转录调控机制,本研究克隆得到了CpBEAT3基因启动子区序列,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分析了该基因核心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CpG岛等结构特征,并通过酵母单杂交技术筛选可能与CpBEAT3结合的上游调控因子。结果表明,2115 bp的CpBEAT3核心启动子区可能位于-1844~-1794 bp处,有一个位于-1869~-1459 bp处且长度为410 bp的CpG岛,含有多种与光响应、激素调节、胁迫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及多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通过酵母单杂交技术筛选获得1个MYB类的转录因子,可以与CpBEAT3启动子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梅 CpBEAT3基因 乙酸苄酯 启动子 酵母单杂交 互作蛋白
下载PDF
回归分析法研究硫化体系对氟橡胶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陈保平 张伟 +1 位作者 乔孟华 肖建斌 《橡塑技术与装备》 CAS 2024年第4期45-49,共5页
使用多因素分析法设计实验,研究BPP和双酚AF的用量对氟橡胶(FKM)的硫化特性和基本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设定范围内,增加双酚和BPP用量,FKM的交联程度增大,胶料的拉伸强度、100%定伸应力增大,而拉断伸长率降低。随着双酚用量增加... 使用多因素分析法设计实验,研究BPP和双酚AF的用量对氟橡胶(FKM)的硫化特性和基本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设定范围内,增加双酚和BPP用量,FKM的交联程度增大,胶料的拉伸强度、100%定伸应力增大,而拉断伸长率降低。随着双酚用量增加,焦烧时间逐渐增长,胶料的拉伸强度也随之增大,当双酚用量大于2份时,增幅明显降低;随着BPP用量的增加,焦烧时间逐渐降低,橡胶的拉伸强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根据回归分析法设计的数学模型可以准确预测FKM各项性能随BPP和双酚用量变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橡胶 硫化特性 回归分析 双酚 苄基三苯基氯化磷
下载PDF
苯甲·嘧菌酯与水溶肥料混合使用全程防治杨梅白腐病为主的综合病害效果示范
13
作者 钟列权 徐蒋来 +1 位作者 李剑峰 王会福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6期44-45,64,共3页
[目的]筛选出更好的药剂组合供杨梅生产选择使用。[方法]选择32.5%苯甲·嘧菌酯SC与11%含氨基酸水溶肥料混合使用进行以杨梅白腐病为主的综合病害全程防治效果示范。[结果]该组合对杨梅白腐病为主的综合病害有较好的预防与控制作用... [目的]筛选出更好的药剂组合供杨梅生产选择使用。[方法]选择32.5%苯甲·嘧菌酯SC与11%含氨基酸水溶肥料混合使用进行以杨梅白腐病为主的综合病害全程防治效果示范。[结果]该组合对杨梅白腐病为主的综合病害有较好的预防与控制作用,在杨梅谢花后、幼果-硬核期和转色期连续用药3次后,对杨梅白腐病的防效达90.61%,极显著优于农户自防区,同时对杨梅褐斑病、炭疽病等其他病害的综合效果也比较理想,且安全性好。[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高杨梅产量和品质、保证食用安全、促进杨梅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白腐病 苯甲·嘧菌酯 含氨基酸水溶肥料 防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改性蒙脱土脱除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工艺
14
作者 杨长娥 张海龙 +6 位作者 谌刚 杨凡 龚任 韩立娟 贺军波 齐玉堂 张维农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64,共6页
为提高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改性蒙脱土(1627-MMT)脱除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ZEN)的效率,在对比不同改性蒙脱土对玉米油中ZEN脱除效果的基础上,以ZEN吸附脱除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优化1627-MMT脱除玉米油中ZEN... 为提高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改性蒙脱土(1627-MMT)脱除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ZEN)的效率,在对比不同改性蒙脱土对玉米油中ZEN脱除效果的基础上,以ZEN吸附脱除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优化1627-MMT脱除玉米油中ZEN的工艺条件(1627-MMT添加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并测定脱毒前后玉米油的理化性质及总甾醇和总生育酚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相比其他3种改性蒙脱土,1627-MMT的ZEN脱除效果最佳;1627-MMT脱除玉米油中ZEN的最优工艺条件为1627-MMT添加量5%、吸附温度105℃、吸附时间23 min,在此条件下ZEN吸附脱除率为(89.16±0.10)%,脱毒后玉米油中ZEN含量为349.64μg/kg,符合欧盟标准限量要求(≤400μg/kg);脱毒后玉米油的红值下降了72.34%,酸值下降了41.67%,过氧化值下降了42.00%,总甾醇和总生育酚的保留率分别为92.07%和85.34%,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无明显变化。综上,1627-MMT不仅可有效脱除玉米油中ZEN,还可降低玉米油的酸值、过氧化值及色泽,并对玉米油中的甾醇、生育酚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影响较小,在玉米油中ZEN的脱除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土 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改性 玉米赤霉烯酮 玉米油
下载PDF
强化苄基胂酸浮选细粒锡石的研究
15
作者 王烨 吕昊子 +5 位作者 胡真 张慧 蔡涛 温晓娜 杨文斌 胡玲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2024年第3期38-46,共9页
砷(As)作为硫化矿中共伴生的主要有毒有害元素之一,选矿过程中主要以毒砂的形式存在于选矿产品中,经过冶炼系统处理后生成各类含砷物料,将这些含砷物料产品化是冶炼系统砷开路的有效途径,苄基胂酸就是砷开路的主要产品之一,主要用作浮... 砷(As)作为硫化矿中共伴生的主要有毒有害元素之一,选矿过程中主要以毒砂的形式存在于选矿产品中,经过冶炼系统处理后生成各类含砷物料,将这些含砷物料产品化是冶炼系统砷开路的有效途径,苄基胂酸就是砷开路的主要产品之一,主要用作浮选捕收剂,但因其捕收性较差,在细粒锡石浮选中逐渐被浮选性能更好的羟肟酸类药剂替代。为了进一步提高苄基胂酸对锡石的浮选效果,针对苄基胂酸浮选低品位细粒锡石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通过单矿物浮选、吸附量测定和红外光谱分析等机理研究,查明了其对锡石的浮选捕收作用较差是苄基胂酸单一作用吸附比例较低、脉石矿物消耗了pH调整剂中的氢离子及脉石矿物直接影响了苄基胂酸在锡石矿物表面的吸附导致的。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强化苄基胂酸捕收性的研究,找到了两种能明显提高苄基胂酸在锡石表面化学吸附作用效果的活化剂A和B。通过优化苄基胂酸、pH值调整剂、活化剂、抑制剂组合及用量,在给矿含锡0.54%的情况下,使用苄基胂酸+活化剂B的组合药剂,获得了锡精矿品位7.864%、作业回收率82.19%的技术指标,在浮选作业回收率相当的条件下,较生产上使用的羟肟酸类药剂精矿品位提高了1.867个百分点。试验结果为苄基胂酸浮选同类细粒锡石提供了参考依据,为冶炼系统砷的开路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苄基胂酸 药剂优化 锡石浮选
下载PDF
药用辅料苯甲酸苄酯有关物质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
16
作者 杜凯 朱晓月 +2 位作者 王琳 张喆 胡琴 《中国药品标准》 CAS 2024年第3期299-302,共4页
目的:建立苯甲酸苄酯有关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该辅料质量标准提出修订建议。方法:用苯基硅烷键和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1%-醋酸(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 nm,流速1.0 mL·min^(-1),进样量20μL。结果:根据破坏试验结果,... 目的:建立苯甲酸苄酯有关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该辅料质量标准提出修订建议。方法:用苯基硅烷键和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1%-醋酸(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 nm,流速1.0 mL·min^(-1),进样量20μL。结果:根据破坏试验结果,并兼顾分离度要求,确定了苯甲酸苄酯有关物质的色谱条件,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有关物质中杂质苯甲酸和苯甲醛的检测限分别为0.2μg·mL^(-1)和0.01μg·mL^(-1),苯甲酸和苯甲醛的校正因子分别为1.0和0.1。按新建方法对4家企业6批次苯甲酸苄酯样品进行有关物质检查,均检出苯甲醛杂质,杂质含量在0.02%~0.1%。杂质总量在0.02%~0.9%。结论:新建立的方法可增订入苯甲酸苄酯的质量标准中,并根据给药途径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杂质限度,以便更好的控制药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酸苄酯 质量标准 有关物质 高相液相色谱法 修订建议
下载PDF
低介电玻璃纤维布检测折射率匹配液的研究及制备
17
作者 张彩云 陈文仁 +3 位作者 许玉好 罗满飞 赵锦鸿 吴祚灯 《玻璃纤维》 CAS 2024年第2期28-31,50,共5页
介绍了低介电(LDK)玻璃纤维布中空纤维对印刷电路板(PCB)的危害,为减小折射液与低介电玻璃之间因折射率差异给可视化中空纤维的测量带来的影响,将无水乙醇和苯甲酸苄酯掺杂得到一种新型的低介电玻璃折射率匹配液。研究了不同苯甲酸苄酯... 介绍了低介电(LDK)玻璃纤维布中空纤维对印刷电路板(PCB)的危害,为减小折射液与低介电玻璃之间因折射率差异给可视化中空纤维的测量带来的影响,将无水乙醇和苯甲酸苄酯掺杂得到一种新型的低介电玻璃折射率匹配液。研究了不同苯甲酸苄酯体积占比对折射率的影响,并对折射率匹配液的温度的敏感性、表面张力、稳定性及安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5%苯甲酸苄酯和45%乙醇的折射率匹配液在25℃时的折射率与低介电玻璃的折射率相近,其对LDK玻璃纤维布隐身效果极佳,中空纤维现象明显且测试效率高,该折射率匹配液具有稳定性高、表面张力低、粘度小、成本低且对人体危害性小等优点,可用于LDK玻璃纤维布中空纤维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介电玻璃 中空纤维 折射率匹配液 苯甲酸苄酯 乙醇
下载PDF
《中国药典》药用辅料苯甲酸苄酯凝点测定方法的研究
18
作者 朱晓月 杜凯 +3 位作者 印世敏 郑洁 胡琴 王琳 《中国药品标准》 CAS 2024年第3期303-306,共4页
目的:探究《中国药典》凝点测定方法测定药用辅料苯甲酸苄酯的影响因素及改进建议。方法:比较各种药典凝点测定方法的差异,考察测定装置、样品量、熔融温度、冷凝温度、停止搅拌时间、搅拌频率、凝点读取七个因素对苯甲酸苄酯凝点测定... 目的:探究《中国药典》凝点测定方法测定药用辅料苯甲酸苄酯的影响因素及改进建议。方法:比较各种药典凝点测定方法的差异,考察测定装置、样品量、熔融温度、冷凝温度、停止搅拌时间、搅拌频率、凝点读取七个因素对苯甲酸苄酯凝点测定的影响。结果:苯甲酸苄酯凝点测定的关键因素为停止搅拌时间,至样品温度下降到恒定或开始微微上升时停止搅拌较为合理。结论:改进后的方法具有更好的准确性和重复性,适用于苯甲酸苄酯药用辅料品种的凝点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酸苄酯 药用辅料 凝点 中国药典 方法研究 改进建议
下载PDF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benzyl glucosinolate and anti—cancer activity of its hydrolysis product in Carica papaya L. 被引量:10
19
作者 Ze-You Li Yong Wang +1 位作者 Wen-Tao Shen Peng Zhou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2年第3期231-233,共3页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benzyl glueosinolate(BG) in the pulp and the seed and investigate the anti-cuncer activity of its hydrolysis product in Curica papaya L.Methods: Determination of BG was performe...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benzyl glueosinolate(BG) in the pulp and the seed and investigate the anti-cuncer activity of its hydrolysis product in Curica papaya L.Methods: Determination of BG was performed on an Hypersil BDS C<sub>18</sub> column at the wavelength of 214 nm with 0.1%trifluoroacelic acid(TFA) aqueous solution(A) and 0.1%TFA acelonilrile(B) as the mobile phase.In vitro activity test was adopted with cidtured human lung cancer H69 cell in vitro to investigate the inhibition rate of cell proliferation of benzyl isothiocyanale(BITC) againsl H69 cell.Results:The pulp has more BG before the maturation of papaya and it nearly disappeared after papaya matured,while the seed contains BG at every stage.Activity test demonstrated that the a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BITC would have betler inhibition rate of cell proliferation on 1169 cell,and the IC<sub>50</sub> was 6.5μmol/L.Conclusions:BG also can be produced in the pulp of papaya and it will be stored in the seed after the fruit has been matured.The hydrolysis product of BG has certain cancer-prevention anti-cancer activities for hum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zyl GLUCOSINOLATE ANTI-CANCER ACTIVITY CARICA PAPAYA L.
下载PDF
两个丁二肟有机锡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抗癌活性
20
作者 卿菁菁 何帆 +7 位作者 刘智辉 侯帅鹏 刘娅 蒋一凡 谭梦婷 何丽芳 张复兴 朱小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01-1308,共8页
合成了2个丁二酮肟有机锡化合物: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丁二酮肟配合物(C_(6)H_(5)C(CH_(3))_(2)CH_(2))_(3)Sn(ON=C(CH_(3))C(CH_(3))=NO)Sn(CH_(2)C(CH_(3))_(2)C_(6)H_(5))_(3)(1)和二苄基锡氧氯丁二酮肟多核配合物[μ_(3)-O-(... 合成了2个丁二酮肟有机锡化合物: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丁二酮肟配合物(C_(6)H_(5)C(CH_(3))_(2)CH_(2))_(3)Sn(ON=C(CH_(3))C(CH_(3))=NO)Sn(CH_(2)C(CH_(3))_(2)C_(6)H_(5))_(3)(1)和二苄基锡氧氯丁二酮肟多核配合物[μ_(3)-O-((C_(6)H_(5)CH_(2))_(2)Sn)_(2)(ON=C(CH_(3))C(CH_(3))=NOH)(O)Cl]_(2)(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1)H、^(13)C、^(119)Sn)、差热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对其结构进行量子化学从头计算,并进行了体外抗癌活性研究。结果显示:配合物1为通过配体丁二酮肟桥联的双锡核中心对称分子,锡原子均为四配位的畸变四面体构型;配合物2为通过氧原子和丁二酮肟配体桥联的四锡核中心对称多环聚合结构,锡原子分别为五配位的畸变三角双锥构型和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构型。配合物对人肝癌细胞(HUH7)、人肺癌细胞(A549)、人表皮癌细胞(A431)、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和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均有较强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丁二酮肟配合物 二苄基锡氧氯丁二酮肟多核配合物 晶体结构 从头计算 体外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