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some compounds in Berchemia lineata(L.)DC
1
作者 LIU Jun-yang TENG Hong-li +1 位作者 ZHAO Jin-mei HONG Jing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CAS 2023年第11期25-30,共6页
Objective:To screen the anti-inflammatory monomeric compounds isolated from Berchemia lineata(L.)DC and explore the anti-inflammatory mechanism of some compounds based on NF-κB signaling pathway.Methods:LPS was used ... Objective:To screen the anti-inflammatory monomeric compounds isolated from Berchemia lineata(L.)DC and explore the anti-inflammatory mechanism of some compounds based on NF-κB signaling pathway.Methods:LPS was used to induce RAW264.7 to establish a model of cellular inflammatory reaction.CCK-8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ffect of monomer compounds on the activity of RAW264.7 cells.The release of nitric oxide(NO)in the superneant was measured by Griess method,and NO inhibition rate was calculated.The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gradient of some monomeric compounds was also measured.The effects of monomer compound 21 on the secretion of IL-6,TNF-α,NF-κB,COX-2 and iNOS induced by LPS were detected by ELISA.Results:The concentration of monomer compound of Berchemia lineata(L.)DC.was 50μmol/L,and it was administered for 24 h.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nthraquinone compound No.19 had obvious drug toxicity,while other compounds had weak or no obvious drug toxicity.The concentration was 50μmol/L,and the drug was administered for 12 h.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the monomer compounds could inhibit the release of NO to varying degrees,and the highest NO inhibition rate was over 90%,which showed obvious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NO inhibition rate of No.01 new skeleton compound can reach 70.81%.The results of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gradient showed that the monomer compound of Berchemia lineata(L.)DC.could inhibit the release of NO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The results of ELISA showed that phenolic compound 21 could inhibit the secretion of IL-6,TNF-α,NF-κB,COX-2 and iNOS in RAW264.7 cells.Conclusion:The monomer compound of Berchemia lineata(L.)DC.has a certain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among which flavonoids and bibenzyl components isolated from this plant for the first time may be the material basis for its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The simple phenolic monomer compound 21 may play an anti-inflammatory role by regulating NF-κB signaling path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ebaojin berchemia lineata(L.)DC RAW264.7 Anti inflammatory
下载PDF
细叶勾儿茶部分化合物抗炎活性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刘军洋 滕红丽 +1 位作者 赵金妹 洪精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825-830,共6页
目的:筛选细叶勾儿茶[Berchemia lineata(L.)DC.]中分离出的具有抗炎活性的单体化合物并探究21号简单的酚类化合物基于NF⁃κB信号通路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建立细胞炎症... 目的:筛选细叶勾儿茶[Berchemia lineata(L.)DC.]中分离出的具有抗炎活性的单体化合物并探究21号简单的酚类化合物基于NF⁃κB信号通路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建立细胞炎症反应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单体化合物对RAW264.7细胞活性的影响;采用Griess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释放量并计算NO抑制率,对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梯度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1号单体化合物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分泌IL⁃6、TNF⁃α、NF⁃κB、COX⁃2、iNOS的影响。结果:细叶勾儿茶单体化合物浓度为50μmol/L,给药24 h,结果显示19号蒽醌类化合物有明显的药物毒性,其他化合物毒性较弱或无明显药物毒性;浓度为50μmol/L,给药12 h,结果显示其单体化合物均可不同程度的抑制NO的释放量,NO抑制率最高可达90%以上,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01号新骨架化合物NO抑制率可达到70.81%。抗炎活性梯度结果显示,细叶勾儿茶单体化合物可不同程度抑制NO释放且呈剂量依赖性。ELISA结果显示,21号简单的酚类化合物可抑制RAW264.7细胞分泌IL⁃6、TNF⁃α、NF⁃κB、COX⁃2、iNOS。结论:细叶勾儿茶单体化合物具有一定抗炎活性,其中黄酮类及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联苄类成分可能是其发挥抗炎活性的物质基础;21号简单的酚类化合物可能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包金 细叶勾儿茶 RAW264.7 抗炎
下载PDF
铁包金总黄酮体内对S180实体瘤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小龙 滕红丽 +1 位作者 沈玉霞 梅之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1-124,共4页
目的研究铁包金总黄酮对小鼠移植性肿瘤S180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动物移植性肿瘤在体实验法,观察抑瘤率、胸腺脾脏及肝脏指数;检测血清中SOD、MDA变化;病理切片观察瘤细胞生长及病理形态变化情况;免疫组化检... 目的研究铁包金总黄酮对小鼠移植性肿瘤S180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动物移植性肿瘤在体实验法,观察抑瘤率、胸腺脾脏及肝脏指数;检测血清中SOD、MDA变化;病理切片观察瘤细胞生长及病理形态变化情况;免疫组化检验肿瘤组织中p53、TNF-α、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①铁包金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50.35%、35.66%、23.08%,阳性对照组的抑瘤率为83.22%,各组小鼠的胸腺、脾脏、肝脏指数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阳性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②铁包金总黄酮各组升高小鼠血清的SOD值,且降低其MDA值,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阳性组降低小鼠的SOD值,且升高MDA值。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③病理切片显示给药各组和阳性组坏死面积比空白组大;④免疫组化显示高、中、低各组p53蛋白表达依次升高,TNF-α和Caspase-3蛋白表达依次降低。结论铁包金总黄酮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和调节p53,TNF-α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来抑制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包金 总黄酮 S180 SOD MDA 病理切片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壮药铁包金及其药材商品的物种基础 被引量:18
4
作者 滕红丽 陈科力 陈士林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74-677,共4页
目的:调查广西壮族地区和西南地区铁包金的原植物及其分布、功效和应用。方法:通过野外调查、采集原植物标本,参考文献和已收藏经鉴定的标本,进行分类鉴定研究。结果:广西壮族地区临床常用的铁包金药材的原植物经鉴定包括鼠李科勾儿茶... 目的:调查广西壮族地区和西南地区铁包金的原植物及其分布、功效和应用。方法:通过野外调查、采集原植物标本,参考文献和已收藏经鉴定的标本,进行分类鉴定研究。结果:广西壮族地区临床常用的铁包金药材的原植物经鉴定包括鼠李科勾儿茶属植物细叶勾儿茶Berchemia lineata(L.)DC.、多叶勾儿茶Berchemia polyphylla Wall.ex Laws.、光枝勾儿茶Berchemia polyphylla Wall.ex Lawson var.leioclada(Hand.-Mazz.)Hand.-Mazz.以及多花勾儿茶Berchemia floribunda(Wall.)Brongn.等四种植物的茎藤或根。结论:这四种植物的茎藤或根在西南各地区同等作为铁包金药材入药,铁包金这四种植物来源的药材需要深一步进行药效学和临床应用差别的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包金 原植物 物种基础
下载PDF
两种药用植物总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 被引量:8
5
作者 黄秋洁 叶勇 +2 位作者 欧贤红 刘华钢 宋云飞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76-578,共3页
目的研究藤茶总黄酮和铁包金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建立体外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氧自由基(O-2·)和羟自由基(·OH)发生体系,检测藤茶总黄酮和铁包金总黄酮对DPPH·、O-2·和·OH的清除作用... 目的研究藤茶总黄酮和铁包金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建立体外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氧自由基(O-2·)和羟自由基(·OH)发生体系,检测藤茶总黄酮和铁包金总黄酮对DPPH·、O-2·和·OH的清除作用。结果藤茶总黄酮对DPPH·、O-2·、·OH的清除作用比铁包金总黄酮和维生素C强,其三种体系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32±0.18),(227.41±184.45),(5.22±3.75)mg·L-1。铁包金总黄酮对DPPH·、O-2·、·OH的清除作用弱于维生素C,其DPPH.体系的IC50为(36.41±9.68)mg·L-1。结论藤茶总黄酮具有抗氧化活性,但铁包金总黄酮不能单独作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茶 铁包金 总黄酮 抗氧化
下载PDF
壮药铁包金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国利 滕红丽 陈科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6期5-8,13,共5页
壮药铁包金为广西壮族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常用的一味民族药,据调查其来自于勾儿茶属4种植物的茎藤和根。现代药理实验证实铁包金具抗肿瘤、抗感染、镇痛等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对这几种铁包金原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壮药铁包金为广西壮族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常用的一味民族药,据调查其来自于勾儿茶属4种植物的茎藤和根。现代药理实验证实铁包金具抗肿瘤、抗感染、镇痛等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对这几种铁包金原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为其临床应用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包金 勾儿茶属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铁包金药材中槲皮素的薄层鉴别与含量测定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郭力城 滕红丽 梅之南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983-2985,共3页
目的对铁包金药材中槲皮素进行薄层鉴别并建立铁包金药材中槲皮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铁包金药材中槲皮素进行鉴别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迪马ODS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甲... 目的对铁包金药材中槲皮素进行薄层鉴别并建立铁包金药材中槲皮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铁包金药材中槲皮素进行鉴别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迪马ODS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5∶1)A:0.1%磷酸溶液B(梯度:0~30 min,20%~60%A);流速0.85 ml/min。检测波长360 nm,柱温30℃。结果薄层色谱可鉴别槲皮素。槲皮素在0.69~4.83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n=7),平均回收率为99.8%(RSD:1.27%,n=6)。结论该此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铁包金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包金 槲皮素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铁包金按摩膏中铁包金超微粉与饮片质量对比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蔡萍 李跃辉 +3 位作者 肖娟 万丹 戎宽 匡建军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11期1771-1773,共3页
目的:采用HPLC建立铁包金按摩膏中铁包金中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铁包金超微粉与饮片中上述3种成分的含量。方法:Hypersil C_(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2%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 目的:采用HPLC建立铁包金按摩膏中铁包金中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铁包金超微粉与饮片中上述3种成分的含量。方法:Hypersil C_(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2%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90 nm;柱温:25℃。结果: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13~51μg/mL(r^2=0.999 9)、1.27~57μg/mL(r^2=0.999 5)和2.22~40μg/mL(r^2=0.999 8),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58%、99.47%和99.27%,RSD值分别为1.18%、1.49%和1.52%。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精密度好,对比超微粉末与饮片中3种成分含量发现,在相同提取方法中.超微粉中3种成分含量明显高于饮片,超微粉技术可提高铁包金中3种化学成分的提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包金 超微粉 HPLC法 大黄素 大黄酚 大黄素甲醚
下载PDF
铁包金通过APE1调节凋亡相关蛋白防治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刁建新 马文校 +4 位作者 戴凤翔 李铭链 张婷婷 陆梓雯 杨运高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94-799,共6页
目的观察铁包金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作用及其对无嘌呤/无嘧啶核酸内切酶1(APE1)、caspase3、bax、bcl-2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铁包金组(8 g·kg^(-1)·d^(-1))和安宫牛黄丸... 目的观察铁包金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作用及其对无嘌呤/无嘧啶核酸内切酶1(APE1)、caspase3、bax、bcl-2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铁包金组(8 g·kg^(-1)·d^(-1))和安宫牛黄丸组(0.27 g·kg^(-1)·d^(-1))。采用四氯化碳(CCL4)联合D-氨基半乳糖(D-Gal N)和脂多糖(LPS)复制慢加急性肝衰竭模型。观察大鼠48 h内的病死率。全自动生化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的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Tunel染色观察肝细胞凋亡指数(AI)。免疫印迹检测APE1、caspase3、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共聚焦显微镜观察APE1的原位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铁包金组和安宫牛黄丸组48 h病死率分别为0%、50%、20%和20%。与模型组比较,铁包金组显著降低ALT、AST、TBIL、AI、caspase3和bax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铁包金组可显著提高APE1、bcl-2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铁包金组作用效果与安宫牛黄丸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铁包金对慢加急性肝衰竭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可能是铁包金通过APE1/Ref^(-1)调控凋亡相关蛋白防治慢加急性肝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包金 慢加急性肝衰竭 无嘌呤/无嘧啶核酸内切酶1 半胱天冬酶3 BAX bcl-2
下载PDF
铁包金果实发育解剖学研究
10
作者 黄伟剑 叶燕莹 +2 位作者 何梦玲 张宏意 严寒静 《种子》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8,共4页
采集各个时期的铁包金果实,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制片、光学显微镜观察,对其组织结构特点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对铁包金果实石蜡切片的观察与研究,明确了铁包金果实各个时期的内部组织结构;2)内果皮的木质化、石细胞化,阻碍了种... 采集各个时期的铁包金果实,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制片、光学显微镜观察,对其组织结构特点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对铁包金果实石蜡切片的观察与研究,明确了铁包金果实各个时期的内部组织结构;2)内果皮的木质化、石细胞化,阻碍了种子萌发过程中对水分的吸收,是造成铁包金种子硬实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包金 果实 发育 解剖 研究
下载PDF
HPLC测定铁包金不同部位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
11
作者 王吉文 房志坚 +1 位作者 成金乐 严寒静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57-960,共4页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铁包金不同部位中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迪马ODS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溶液(74:26);流速:1.0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54nm。结果...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铁包金不同部位中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迪马ODS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溶液(74:26);流速:1.0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54nm。结果: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分别在进样量为0.00201~0.0804μg(r=0.9998),0.0066~0.264μg(r=0.9997),0.0124~0.496(r=0.9998)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43%、101.29%、98.36%。铁包金根的总蒽醌含量高于藤茎。结论:该方法简便、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铁包金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包金 大黄素 大黄酚 大黄素甲醚 含量测定 药用部位
下载PDF
铁包金种子休眠及其破除方法初探 被引量:4
12
作者 叶燕莹 何梦玲 +2 位作者 李东亮 熊洋 严寒静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85-1389,共5页
目的:探索铁包金种子休眠的原因及破除休眠的方法。方法:采用百粒法测定种子千粒重,TTC法测定种子生活力,吸胀法测定种子硬实率,对果实各部位的提取液进行发芽抑制物的生物鉴定;分别采用浓硫酸、热水、粗砂摩擦和赤霉素(GA3)处理来探究... 目的:探索铁包金种子休眠的原因及破除休眠的方法。方法:采用百粒法测定种子千粒重,TTC法测定种子生活力,吸胀法测定种子硬实率,对果实各部位的提取液进行发芽抑制物的生物鉴定;分别采用浓硫酸、热水、粗砂摩擦和赤霉素(GA3)处理来探究解除种子物理性和生理性休眠的最佳方法。结果:铁包金种子千粒重为10.82 g,硬实率高达100%,生活力为83%,其吸水速度和吸水率较低;浓硫酸处理10 min可提高其发芽率达85%,且显著提高其发芽势达41%;铁包金果实的不同部位均含发芽抑制物,其中种皮与种胚中发芽抑制物的抑制效果最强,500和1 000 mg/L GA3可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势达48%和43%。结论:铁包金种子存在物理性和生理性休眠,致使种子萌发困难,这是导致铁包金资源减少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包金种子 物理性休眠 生理性休眠 破除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壮药铁包金中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煜纯 谢明容 +3 位作者 刘少烽 董雷 严寒静 高晓霞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壮药铁包金中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4%(体积分数)H3PO4(体积比75∶25),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28℃,检测波长为254 nm.结...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壮药铁包金中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4%(体积分数)H3PO4(体积比75∶25),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28℃,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 铁包金中大黄素和大黄酚分别在1.4~ 14 μg/mL(r=0.999 6)和6~60 μg/mL(r=0.999 0)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2%、95.8%,RSD值分别为2.0%、2.3%.结论 首次对铁包金药材中蒽醌类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所建立的方法分离度高、方法学验证符合要求,可用于同时测定壮药铁包金中大黄素和大黄酚的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包金 HPLC法 大黄素 大黄酚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铁包金中槲皮素的含量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荣祥 阮婧华 王道平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12期4-6,共3页
建立测定铁包金中槲皮素含量的方法;考察铁包金中槲皮素提取条件的影响。采用RP-HPLC对槲皮素进行定量测定,色谱柱为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溶液(45:55),检测波长256 nm;结果显示此方法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n=6)。... 建立测定铁包金中槲皮素含量的方法;考察铁包金中槲皮素提取条件的影响。采用RP-HPLC对槲皮素进行定量测定,色谱柱为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溶液(45:55),检测波长256 nm;结果显示此方法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n=6)。因此本方法分离良好,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铁包金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不同处理方法对两种铁包金基原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宏亮 王吉文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6年第7期877-880,887,共5页
目的:探索打破中药铁包金基原植物铁包金及光叶勾儿茶的种子休眠方法。方法:观察种子外部形态,测定种子千粒重、硬实率、吸水率,通过考察浓硫酸、赤霉素、不同贮藏方法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找出打破铁包金基原植物种子休眠最为适宜的方法... 目的:探索打破中药铁包金基原植物铁包金及光叶勾儿茶的种子休眠方法。方法:观察种子外部形态,测定种子千粒重、硬实率、吸水率,通过考察浓硫酸、赤霉素、不同贮藏方法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找出打破铁包金基原植物种子休眠最为适宜的方法。结果:铁包金种子未经处理吸水率为41.49%,经浓硫酸处理为45.67%;光枝勾儿茶种子未经处理吸水率为48.91%,经浓硫酸处理为51.35%。经98%H_2SO_4处理15 min后,光枝勾儿茶种子发芽势为50.48%,发芽率为85.71%。500 mg·L^(-1)赤霉素处理6 h,铁包金种子发芽势为53.33%,发芽率为55.24%;光枝勾儿茶种子发芽势为41.90%,发芽率为67.62%。经4℃低温沙藏3个月,铁包金种子发芽势为88.57%,发芽率为90.48%;光枝勾儿茶种子发芽势为86.67%,发芽率为91.43%。结论:4℃低温沙藏3个月能完全打破种子休眠,显著提高种子发芽势与发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包金种子 光枝勾儿茶种子 种子休眠 浸种时间 低温沙藏
下载PDF
铁包金果实花青素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康莲 毛海立 +2 位作者 杨再波 王润平 武彧 《广州化工》 CAS 2019年第6期70-72,94,共4页
铁包金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花青素,是一类普遍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可食用色素,花青素对人体健康有诸多益处。本论文采用晾干的铁包金果实勾儿,并用生物酶法提取铁包金果实中的花青素。本实验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研究料液比、酶用量、酶解时间... 铁包金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花青素,是一类普遍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可食用色素,花青素对人体健康有诸多益处。本论文采用晾干的铁包金果实勾儿,并用生物酶法提取铁包金果实中的花青素。本实验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研究料液比、酶用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对铁包金花青素得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生物酶法提取铁包金果实花青素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10(g∶m L),酶用量为1. 5 g,酶解时间为120 min,酶解温度为45℃,所得铁包金中花青素的得率为35. 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酶 铁包金 花青素 提取
下载PDF
正交试验优选铁包金超声提取工艺
17
作者 朱德华 谭旭明 +1 位作者 陈永斌 甄建云 《海峡药学》 2018年第4期43-45,共3页
目的优选出铁包金最佳超声提取工艺,为其制剂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总黄酮的含量为评价指标,对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等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考察,最终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结果铁包金最佳的超声提... 目的优选出铁包金最佳超声提取工艺,为其制剂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总黄酮的含量为评价指标,对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等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考察,最终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结果铁包金最佳的超声提取工艺为:即乙醇体积分数75%,料液比1∶20,提取时间为25min,提取2次。结论该提取工艺操作简单可控,具有"省时高效"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包金 超声提取 正交设计 总黄酮
下载PDF
铁包金中一个新的色原酮衍生物(英文) 被引量:17
18
作者 沈玉霞 滕红丽 +2 位作者 杨光忠 梅之南 陈小龙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39-1143,共5页
利用正相硅胶、反相硅胶和HPLC等色谱手段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从铁包金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5-hydroxy-7-(2'-hydroxypropyl)-2-methyl-chromone(1)、(-)-(1'R,2'S)-erythro-5-hydrox... 利用正相硅胶、反相硅胶和HPLC等色谱手段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从铁包金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5-hydroxy-7-(2'-hydroxypropyl)-2-methyl-chromone(1)、(-)-(1'R,2'S)-erythro-5-hydroxy-7-(1',2'-dihydroxypropyl)-2-methyl-chromone(2)、柚皮素(3)、圣草酚(4)、(+)-香橙素(5)、(+)-花旗松素(6)、(+)-儿茶素(7)、(+)-表没食子儿茶素(8)和槲皮素(9)。其中化合物2为新的色原酮衍生物,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9为黄酮类化合物,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包金 色原酮衍生物 黄酮类
原文传递
一测多评法测定民族药铁包金提取物五种黄酮类成分 被引量:8
19
作者 任永申 熊慧 +1 位作者 沈玉霞 梅之南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99-1103,共5页
目的:建立民族药铁包金提取物中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的一测多评法,探讨一测多评法在民族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以儿茶素为内参物,分别建立花旗松素、香橙素、圣草酚和槲皮素与儿茶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采用外标法和一测多评法计算测... 目的:建立民族药铁包金提取物中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的一测多评法,探讨一测多评法在民族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以儿茶素为内参物,分别建立花旗松素、香橙素、圣草酚和槲皮素与儿茶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采用外标法和一测多评法计算测定5种黄酮的含量,并比较二者结果相对误差。结果:4种黄酮类成分相对于儿茶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f280 nmcatechin/Taxifoli=1.229,f280 nmcatechin/Aromadendrin=1.145,f280 nmcatechin/Eriodictyol=1.364,f280 nmcatechin/Quercetin=0.897;相对保留时间分别为RTaxifoli/Catechin=1.49,RAroma dendrin/Catechin=2.22,REridictyol/Catechin=3.30,RQuercetin/Catechin=3.72;一测多评法的计算结果与外标法的实测值一致,实验所得的相对校正因子可靠、相对保留时间稳定。结论:建立的一测多评法可作为铁包金提取物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一测多评法为民族药质量控制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测多评法 民族药 铁包金 相对校正因子 黄酮
原文传递
HPLC法同时测定铁包金不同药用部位中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吉文 房志坚 +1 位作者 成金乐 严寒静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4年第43期4098-4100,共3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铁包金不同药用部位芦丁、槲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迪马ODS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0.2%磷酸(梯度洗脱),流速为0.9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60 nm...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铁包金不同药用部位芦丁、槲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迪马ODS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0.2%磷酸(梯度洗脱),流速为0.9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60 nm。结果:芦丁和槲皮素的进样量分别在0.01~1.88、0.01~0.23μg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的RSD〈2%;芦丁、槲皮素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48%、102.34%,RSD分别为2.06%、2.37%(n=6)。结论:铁包金叶与藤茎部位中芦丁、槲皮素的含量均较高。该方法简单、稳定,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铁包金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包金 芦丁 槲皮素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