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柏格森生命哲学视域下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昌 刘娟 赵志纯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24年第2期51-57,80,共8页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持续、复杂且多变的过程,就其本质而言,是教师自我生命内涵在实践中的绵延敞开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既在于实现教师的专业化,还在于提高教师的生命质量、寻求教师的生命拔节和点燃教师的内在生命。柏格森作为生命...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持续、复杂且多变的过程,就其本质而言,是教师自我生命内涵在实践中的绵延敞开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既在于实现教师的专业化,还在于提高教师的生命质量、寻求教师的生命拔节和点燃教师的内在生命。柏格森作为生命哲学的集大成者,其所构建的生命哲学体系,对个体生命的内在性具有极大的关怀和爱;其所倡导的生成式生命观,为个体生命的创造性延续提供了有力支撑;其所宣称的直觉体验方法,为个体重新理解和领会自我生命开掘了有效切口。生命哲学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向生命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这既为我们重新理解教师专业发展开辟了新的探察视角,也为我们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生命在场提供了有效的行动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格森 生命哲学 教师 专业发展
下载PDF
现代儒家文化的传统与创变——以熊十力本体论为视角
2
作者 曾嘉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25-33,共9页
现代新儒家自兴起以来,一直以应对现代化困境和复兴中华文化传统为己任。这种复兴与应对,会通中西,融贯今古。作为“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性”研究的一部分,以熊十力为例,借剖析其哲学特色,可以探析中西文化的异趣。熊十力发挥了《周易》... 现代新儒家自兴起以来,一直以应对现代化困境和复兴中华文化传统为己任。这种复兴与应对,会通中西,融贯今古。作为“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性”研究的一部分,以熊十力为例,借剖析其哲学特色,可以探析中西文化的异趣。熊十力发挥了《周易》“生生之谓易”的精神,对比柏格森看待“生命冲动”的解读,在本体论与方法论上别开生面。现代新儒家立足中西文化交流,以彼此之优长互补彼此之偏,救时代之弊。熊十力哲学以儒学生命之“本”融贯了现代性的要求,从而实现儒家精神的返本开新,成为儒家文化现代化尝试的开篇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十力 本体论 中西文化 新儒家 柏格森
下载PDF
柏格森生命哲学思想视角下《奥兰多》主题意蕴研究
3
作者 刘雨珂 《镇江高专学报》 2024年第2期43-45,共3页
《奥兰多》是英国作家伍尔夫创作的一部虚构人物传记。小说呈现了主人公性别与身份的转变、跨越世纪的生命体验,探讨了生命与时间的复杂关系。从柏格森生命哲学思想的角度出发,分析小说对死亡、文学、爱情、大自然的书写,以及对记忆与... 《奥兰多》是英国作家伍尔夫创作的一部虚构人物传记。小说呈现了主人公性别与身份的转变、跨越世纪的生命体验,探讨了生命与时间的复杂关系。从柏格森生命哲学思想的角度出发,分析小说对死亡、文学、爱情、大自然的书写,以及对记忆与时间的探索,可发现伍尔夫在柏格森生命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兰多》 伍尔夫 柏格森 生命哲学思想
下载PDF
柏格森“生命哲学”视野中的教师发展观 被引量:15
4
作者 姜勇 华爱华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2-66,共5页
发轫于20世纪初、关注个体生命存在的柏格森的"生成哲学",为我们解读教师成长提供了重要视角。从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出发,教师的成长不是各种知识与技能的简单集合,教师的发展并不是预先设定的,而是内在生成的。教师不是"... 发轫于20世纪初、关注个体生命存在的柏格森的"生成哲学",为我们解读教师成长提供了重要视角。从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出发,教师的成长不是各种知识与技能的简单集合,教师的发展并不是预先设定的,而是内在生成的。教师不是"先验预成"的,而是在教育的"生活世界"中走向无限可能的,是在学校的真实场景中不断实现发展的"共可能"过程。教师成长不仅是其理性内省能力的提升,而且更是其"生命直观"精神的不断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哲学 柏格森 教师发展
下载PDF
论柏格森的直觉体验教育哲学观 被引量:11
5
作者 伍香平 李华中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2年第3期53-57,共5页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直觉思想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但在研究的视角上 ,人们要么侧重于心理学的视角 ,要么侧重于美学、逻辑学乃至思维科学等其他学科或视角 ,较少有从哲学的视角去对之进行研究。站在教育哲学的高度认为 ,直觉...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直觉思想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但在研究的视角上 ,人们要么侧重于心理学的视角 ,要么侧重于美学、逻辑学乃至思维科学等其他学科或视角 ,较少有从哲学的视角去对之进行研究。站在教育哲学的高度认为 ,直觉体验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 ,一种学习方法 ,而且还是一种整体认识论 ;它不仅具有直接觉察、快速发现、独特预测的功能 ,还能激发学习的创新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对直觉体验教育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要数生命哲学家柏格森。这里从对柏格森的直觉体验研究入手 ,探讨直觉体验的概念来源、本质特性及教育特征 ,这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哲学观 直觉体验 柏格森 认识论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整体认识论
下载PDF
柏格森生命哲学与幼儿园教师培训模式的重构 被引量:5
6
作者 刘云艳 程绍仁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0-56,共7页
柏格森生命哲学是西方哲学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典型代表,它以生命冲动为核心概念,重新诠释了个体存在与发展的基本状态,可以为我们反思幼儿园教师培训提供新的哲学视角。幼儿园教师培训应建立以理论研修、影子研修、实践研修和反思研修为... 柏格森生命哲学是西方哲学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典型代表,它以生命冲动为核心概念,重新诠释了个体存在与发展的基本状态,可以为我们反思幼儿园教师培训提供新的哲学视角。幼儿园教师培训应建立以理论研修、影子研修、实践研修和反思研修为基本框架的培训模式,才能充分彰显教师作为个体存在的生命价值。而为支持这一培训模式的实施,还需培训管理和组织部门为教师创设适宜的外部环境、增强教师的主体意识、推动教师迁移培训经验,最终实现教师自由、主动和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格森 生命哲学 教师培训
下载PDF
体育的生命冲动与意识绵延——基于柏格森生命哲学的体育本质解读 被引量:34
7
作者 杨韵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7-92,共6页
基于柏格森生命哲学的理论解读,对其内在深刻的机械论与目的论批判、生命的冲动与创造本质以及意识的绵延自由的基本思想进行剖析,继而以体育本质作为基本切入点,沿袭着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思想轨迹进行了与之相应的哲学解读。面对现有体... 基于柏格森生命哲学的理论解读,对其内在深刻的机械论与目的论批判、生命的冲动与创造本质以及意识的绵延自由的基本思想进行剖析,继而以体育本质作为基本切入点,沿袭着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思想轨迹进行了与之相应的哲学解读。面对现有体育本质论中的机械论与目的论的思想桎梏,研究认为,体育的本质在生命这一深远范畴下,还有着更为深刻的内在体育生命冲动与创造,与体育的意识绵延自由的本质。而这也正是体育本质之于人、之于生命整体最为真实而全面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格森 生命哲学 体育哲学 体育本质 生命冲动 意识绵延
下载PDF
柏格森绵延概念探讨 被引量:23
8
作者 王晋生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8-111,共4页
柏格森从不同角度规定了绵延概念的意义。他关于绵延的中心思想是:绵延是一个表示自我、意识、生命等现象的存在即变化发展特性的概念,它表示这些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后面的状态包含了前面的状态。... 柏格森从不同角度规定了绵延概念的意义。他关于绵延的中心思想是:绵延是一个表示自我、意识、生命等现象的存在即变化发展特性的概念,它表示这些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后面的状态包含了前面的状态。柏格森坚持绵延概念,除了别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往往不为人所注意的原因,即他想以此为上帝的存在提供新的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格森 绵延 变化发展
下载PDF
两种情感概念:涂尔干与柏格森的情感理论比较——兼论二者对情感人类学的启示 被引量:11
9
作者 宋红娟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112-116,共5页
涂尔干的消极情感理论触及了情感人类学的根本议题,即个体情感和集体情感的关系问题,同时铺陈出情感人类学的核心议题,即个体情感如何对抗集体情感的问题。柏格森的积极情感化解了这类二元论问题,有利于我们重新思考情感人类学理论的进... 涂尔干的消极情感理论触及了情感人类学的根本议题,即个体情感和集体情感的关系问题,同时铺陈出情感人类学的核心议题,即个体情感如何对抗集体情感的问题。柏格森的积极情感化解了这类二元论问题,有利于我们重新思考情感人类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尔干 柏格森 情感人类学 消极情感 积极情感
下载PDF
论柏格森对现代新儒学思潮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景海峰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6-82,共7页
20世纪20年代,柏格森哲学曾在中国思想界大为流行,此时也恰好是现代新儒学思潮开始萌芽和兴起的时候,梁漱溟和熊十力均受到了柏格森思想的深刻影响。梁漱溟试图融合佛教唯识学和柏格森生命哲学的观点,用以阐释和发挥儒家“生”之哲学的... 20世纪20年代,柏格森哲学曾在中国思想界大为流行,此时也恰好是现代新儒学思潮开始萌芽和兴起的时候,梁漱溟和熊十力均受到了柏格森思想的深刻影响。梁漱溟试图融合佛教唯识学和柏格森生命哲学的观点,用以阐释和发挥儒家“生”之哲学的精义,以重建儒家的理想人格。熊十力则通过反省和比照柏格森哲学的生命观与自然观,提出了他对于生命本体的独特看法,从而创立“翕辟成变”的大化流行论和“默识证会”的直觉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格森 现代新儒学 生命哲学 理智与本能 直觉
下载PDF
过去永恒真实——论柏格森的过去本体论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先伍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8-24,共7页
尽管经常有人论述柏格森哲学的本体论,但大多停留于表面化,将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词,如生命、变、绵延等,撷拾为柏格森哲学的本体,但却无法解释生命如何成其为生命、变如何成其为变的问题。如果撇开表面的东西而深入到柏格森哲学的内部,... 尽管经常有人论述柏格森哲学的本体论,但大多停留于表面化,将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词,如生命、变、绵延等,撷拾为柏格森哲学的本体,但却无法解释生命如何成其为生命、变如何成其为变的问题。如果撇开表面的东西而深入到柏格森哲学的内部,就会发现,过去才是其真正的本体。正是过去通过记忆而与现在互相渗透交融,使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创造进化。也只有从过去本体论出发,才能理解柏格森是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系,并透视出其缺点与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去本体论 柏格森 过去 记忆 时间 目的论
下载PDF
从总体义务到开放道德——论柏格森的道德哲学 被引量:5
12
作者 邓刚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2-79,共8页
柏格森在其晚年著作《道德与宗教的两个来源》中,系统地提出了他的道德哲学。在柏格森看来,以往的各种道德哲学流派,都试图从某种原则出发推导出各种道德规范。然而柏格森认为道德是社会现象,应该从社会的角度加以考察。因为人是一种社... 柏格森在其晚年著作《道德与宗教的两个来源》中,系统地提出了他的道德哲学。在柏格森看来,以往的各种道德哲学流派,都试图从某种原则出发推导出各种道德规范。然而柏格森认为道德是社会现象,应该从社会的角度加以考察。因为人是一种社会动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之中,每个社会群体都会自发地形成各种各样的道德规范,这些道德规范的总和被称作总体义务。柏格森将这种自发形成的社会视为一种封闭社会,将其形成的道德视为一种封闭道德。柏格森认为,还存在一种超越自然形成的家庭、社会、国家的泛及全人类的道德,这种道德只能通过某些英雄人物的人格和行动创造出来,从而形成开放道德和开放社会。封闭道德和开放道德出自人类的两种不同的情感,二者最终都可以回溯到作为一切道德之源和万物之源的生命冲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格森 道德哲学 开放社会 总体义务 开放道德
下载PDF
从古典到现代—由空间到时间——柏格森的时间观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月媛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5-148,共4页
柏格森从时间角度入手对艺术进行的阐述不仅是一个理论上的创举,更是他对美学理论的一大独特贡献。在对古代传统时间观念和近代牛顿绝对时间的思考和批判基础上,柏格森对时间的独特解说和界定,扭转了深受机械论和目的论影响的艺术思维习... 柏格森从时间角度入手对艺术进行的阐述不仅是一个理论上的创举,更是他对美学理论的一大独特贡献。在对古代传统时间观念和近代牛顿绝对时间的思考和批判基础上,柏格森对时间的独特解说和界定,扭转了深受机械论和目的论影响的艺术思维习惯,开启了由古典艺术空间化的审美趋向向现代艺术时间化趋向的转折和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格森 时间 现代艺术
下载PDF
柏格森哲学对李大钊时间观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先伍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47-150,共4页
李大钊借助柏格森哲学 ,在对中国的“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自己的时间观。它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向性。李大钊通过对时间重要性的强调 ,来唤醒人们的自由意志 ,打破旧中国 ,创造一个新中国。
关键词 李大钊 柏格森 时间 自由意志
下载PDF
从绵延到延异:德里达对柏格森的批判性推进 被引量:3
15
作者 邓刚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9-115,共7页
德里达在他的作品中很少提到柏格森,但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关联。在《书写与差异》的首篇文章"力量与意义"之中,德里达借助柏格森的绵延概念,指出结构主义关注形式而忽视了力量,忽视了绵延。通过对延异和绵延两个概念的... 德里达在他的作品中很少提到柏格森,但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关联。在《书写与差异》的首篇文章"力量与意义"之中,德里达借助柏格森的绵延概念,指出结构主义关注形式而忽视了力量,忽视了绵延。通过对延异和绵延两个概念的比较,可以发现德里达和柏格森有着十分接近的理论立场。德里达通过对柏格森哲学的解读和批判,尤其是对虚存概念的发展,体现了延异概念对于绵延概念的批判性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延 延异 德里达 柏格森
下载PDF
生命的双重观照——论柏格森美学的动态发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峰 栾栋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16-26,共11页
柏格森美学对西方现代文艺思想影响巨大。"关注生命"是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核心,也是其美学思想的出发点。在柏格森哲学进程中,生命概念经历了从意识到物质再到记忆的概念重构,经历了从直觉到绵延再到道德的无形超越,既指形下的&... 柏格森美学对西方现代文艺思想影响巨大。"关注生命"是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核心,也是其美学思想的出发点。在柏格森哲学进程中,生命概念经历了从意识到物质再到记忆的概念重构,经历了从直觉到绵延再到道德的无形超越,既指形下的"生活",也指形上的"精神"。所以,"关注生命"意味着对生命的双重观照,一是艺术既要关注当下,借助智能反映现实生活;二是超越功利,凭借直觉去感知绵延实在。一如流动的生命,柏格森美学并非静态的既成物,而是历经了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从生活到生命、从喜剧到艺术、从同情到直觉,从行动到道德,柏格森的美学图式与其哲学演变紧密相伴,形影相随,动态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格森美学 生命概念 艺术哲学
下载PDF
论劳伦斯小说艺术创作观念的思想渊源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晓侠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46-50,共5页
为探讨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大师戴.赫.劳伦斯小说艺术创作观念对现当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创作者的启发和借鉴,分析了劳伦斯小说艺术创作观念的思想渊源。分析认为:对劳伦斯文学创作影响最大的哲学家有尼采、柏格森和弗洛伊德3个人;尼采非理... 为探讨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大师戴.赫.劳伦斯小说艺术创作观念对现当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创作者的启发和借鉴,分析了劳伦斯小说艺术创作观念的思想渊源。分析认为:对劳伦斯文学创作影响最大的哲学家有尼采、柏格森和弗洛伊德3个人;尼采非理性主义的生命意志和超人哲学全方位地影响了劳伦斯文学创作,柏格森生命哲学主要影响了劳伦斯的生命文艺观,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哲学深刻影响了劳伦斯创作性爱情结。分析表明,中国现当代作家需要从哲学理念角度提升人文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文学 劳伦斯小说 尼采 柏格森 弗洛伊德
下载PDF
柏格森创造进化论视野下的创新教育 被引量:2
18
作者 姜国钧 董宜之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39,共7页
柏格森认为,宇宙是绵延的;生命是在创造中进化的;选择决定着生命进化的方向;进化的力量源于生命的冲动;本能、知性、直觉共同构成人的创造力。这些观点对我们开展创新教育有多方面的启示:创新教育要充分发掘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让他们在... 柏格森认为,宇宙是绵延的;生命是在创造中进化的;选择决定着生命进化的方向;进化的力量源于生命的冲动;本能、知性、直觉共同构成人的创造力。这些观点对我们开展创新教育有多方面的启示:创新教育要充分发掘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让他们在发展自己创造力的过程中完成对自己生命的创造;创新教育要在丰富多样的教育环境中通过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创新教育既要精心呵护学生的本能,又要继续发展他们的理性,还要重视直觉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格森 创造进化论 创新教育
下载PDF
深度教学迈向生命意涵的必然性转向——基于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视角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志纯 陈昌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年第4期25-33,共9页
深度学习是指向学生生命本质的学习,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生命成长。深度学习的现实性生成,需要在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课堂和生活场域实践中方能实现。深度教学是促成深度学习的根本动因,其最终指向在于唤醒学生的生命萌动,因此... 深度学习是指向学生生命本质的学习,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生命成长。深度学习的现实性生成,需要在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课堂和生活场域实践中方能实现。深度教学是促成深度学习的根本动因,其最终指向在于唤醒学生的生命萌动,因此深度教学要立足生命视角去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作为生命哲学的集大成者,柏格森独特的生命哲学理论体系,不仅为我们深入挖掘深度教学所潜涵的生命价值提供重要的认识框架,而且也为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的生命转向提供了新的认识视角和切口,使教师站在生命的立场,遵循生命内在发展所具有的绵延性和创造性,实施深度教学、引领深度学习、激发生命潜能和创造生命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 深度教学 柏格森 生命哲学
下载PDF
国内外柏格森哲学的研究状况 被引量:2
20
作者 詹宇国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8-92,共5页
柏格森哲学曾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但是,即使在柏格森哲学的鼎盛时期,批评他的人和称赞他的人也至少平分秋色。对柏格森哲学的批评意见主要来自宗教和哲学两个方面,罗素可被视为从哲学上批评柏格森的代表人物;对柏格森哲学的继... 柏格森哲学曾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但是,即使在柏格森哲学的鼎盛时期,批评他的人和称赞他的人也至少平分秋色。对柏格森哲学的批评意见主要来自宗教和哲学两个方面,罗素可被视为从哲学上批评柏格森的代表人物;对柏格森哲学的继承和发展方面,文学现代主义可作为一个突出的代表。本文对此做了扼要的介绍。就国内情况而言,中国目前缺乏对柏格森哲学的系统梳理和评价。文章最后提出,可以从克隆与创新、变化与创新的关系方面进一步挖掘柏格森哲学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格森 生命哲学 理性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