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迟眼蕈蚊抗菌肽BhSGAMP-1-S在大肠杆菌中的优化表达及其活性分析(英文)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珏 高秋荣 +3 位作者 刘强 项林平 王玉芹 王敦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85-1193,共9页
【目的】BhSGAMP-1 是迟眼蕈蚊唾液腺抗菌肽,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其分子特性,我们将其表达、纯化并进行了活性测定。【方法】依据大肠杆菌稀有密码子设计并合成了抗菌肽基因 BhSGAMP-1-S,以 pMAL-c2X 作为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 TB1 中进行... 【目的】BhSGAMP-1 是迟眼蕈蚊唾液腺抗菌肽,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其分子特性,我们将其表达、纯化并进行了活性测定。【方法】依据大肠杆菌稀有密码子设计并合成了抗菌肽基因 BhSGAMP-1-S,以 pMAL-c2X 作为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 TB1 中进行融合表达,融合蛋白通过麦芽糖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获得的融合蛋白经肠激酶切割后,混合物通过分子筛凝胶层析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来获得单体重组抗菌肽 BhSGAMP-1-S,对获得的抗菌肽进行活性测定。【结果】在最优的表达条件下融合蛋白以可溶的形式表达,100 mL 诱导菌液经多步纯化后可得 0. 38 mg 的重组抗菌肽 BhSGAMP-1-S,抑菌活性测定表明所获得的抗菌肽对部分测试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和真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结论】本研究第一次成功的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了修饰合成的抗菌肽 BhSGAMP-1-S,纯化后的抗菌肽具有很好的抑菌活性,这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菌分析 抗菌肽 bhsgamp-1-s 迟眼蕈蚊 纯化 可溶性表达
原文传递
经L5横突-S1上关节突成形技术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高髂嵴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4
2
作者 黄鹏博 宋晓磊 +1 位作者 王红建 吴志朋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1期110-112,共3页
目的在高髂嵴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PETD手术中,尝试采用L5横突-S1上关节突成形技术建立工作通道,探讨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3例高髂嵴L5-S1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中将L5横突与S1上关节突的部分磨除,使椎间孔得以显露,顺... 目的在高髂嵴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PETD手术中,尝试采用L5横突-S1上关节突成形技术建立工作通道,探讨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3例高髂嵴L5-S1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中将L5横突与S1上关节突的部分磨除,使椎间孔得以显露,顺利建立工作通道,内镜下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术后随访1年以上,评估其手术疗效。结果手术时间67~92 min、平均(87.2±16.9)min;术中X线透视17~62次、平均(27.3±10.2)次。术中未发生硬膜撕裂、神经根损伤、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出现1例下肢麻木,5 d后自行消失。随访12~30个月、平均(19.2±5.3)个月。与术前比较,术后1 d、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术后疗效指标较为平稳。末次随访时,总体优良率为91.3%。结论对于髂嵴较高、横突肥大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L5横突-S1上关节突路径的PETD手术可建立理想的工作通道,减压效果较好,手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L5-s1节段 椎间孔镜 L5横突-s1上关节突成形 PETD
下载PDF
PEID与PETD治疗L5-S1钙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3
3
作者 何丽蔚 唐步顺 +1 位作者 应春宁 陈福宇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1期158-161,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PEID与PETD在治疗L5-S1钙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回顾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64例L5-S1钙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术式不同分为PEID组、PETD组两组(各32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 目的探讨分析PEID与PETD在治疗L5-S1钙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回顾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64例L5-S1钙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术式不同分为PEID组、PETD组两组(各32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前、术后1、3、12个月的腰痛和腿痛VAS评分以及ODI指数,术后12个月时改良MacNab评分。结果PEID组在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两方面优于PETD组(P<0.05);而在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两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各时间点腰痛、腿痛VAS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腰痛、腿部VAS评分及ODI指数比较均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2个月时优良率(改良MacNab评分)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EID与PETD在治疗L5-S1钙化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与PETD相比,PEID在治疗L5-S1钙化腰椎间盘突出症时手术时间更短且透视次数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5-s1 钙化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镜 椎板间入路 椎间孔入路
下载PDF
SphK1-S1P信号通路的激活参与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兰天 常秀亭 +3 位作者 勾红菊 吴腾 王丽京 黄河清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2571-2573,共3页
目的观察鞘氨醇激酶1-1-磷酸鞘氨醇(SphK1-S1P)信号通路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中的激活情况。方法观察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中SphK1-S1P信号通路的激活情况。分别检测大鼠肾脏功能及病理指标。采用液质联用分析SphK... 目的观察鞘氨醇激酶1-1-磷酸鞘氨醇(SphK1-S1P)信号通路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中的激活情况。方法观察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中SphK1-S1P信号通路的激活情况。分别检测大鼠肾脏功能及病理指标。采用液质联用分析SphK1活性及S1P含量。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了SphK1的表达。结果 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血糖、肾重体质量比、24h尿蛋白显著升高,糖尿病大鼠肾脏系膜区肥大,细胞外基质扩展。同时,糖尿病大鼠肾脏中SphK1-S1P信号通路被激活,表现为SphK1表达和活性增加,以及S1P生成增加。结论糖尿病大鼠肾脏中存在SphK1-S1P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参与了糖尿病大鼠肾损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hK1-s1P信号通路 纤维连接蛋白 糖尿病肾病 STZ
下载PDF
吴茱萸碱部分通过人白介素1所介导的途径诱导人黑色素瘤A375-S2细胞死亡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澈 王敏伟 +2 位作者 田代真一 小野寺敏 池岛乔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78-1481,共4页
目的研究吴茱萸碱(evodiamine)诱导人黑色素瘤A375S2细胞死亡的作用机制及其与细胞因子人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信号转导途径之间的关系。方法MTT检测法,DNA凝胶电泳法及Westernblot法。结果IL1受体拮抗因子(IL1receptorantagonist,... 目的研究吴茱萸碱(evodiamine)诱导人黑色素瘤A375S2细胞死亡的作用机制及其与细胞因子人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信号转导途径之间的关系。方法MTT检测法,DNA凝胶电泳法及Westernblot法。结果IL1受体拮抗因子(IL1receptorantagonist,IL1ra)在24h时能够部分抑制吴茱萸碱诱导的A375S2细胞死亡。吴茱萸碱在诱导A375S2细胞死亡的过程中,Fas配体(Fasligand,FasL)的蛋白表达量升高,激活其下游的caspase8和caspase3,进而引起DNA的损伤并激活p53蛋白,同时Bax/Bcl2的蛋白表达比例被上调。在经过IL1ra预处理后,这些变化均被部分的抑制或逆转。结论吴茱萸碱诱导A375S2细胞死亡的作用是部分通过IL1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碱 人白介素1 A375-s2细胞 FAS CASPASE p53 BAX/BCL-2
下载PDF
经椎板间入路和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5
6
作者 陶晖 张银顺 +6 位作者 董福龙 钱军 李伟 章仁杰 刘畅 杨庆国 申才良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5期587-589,594,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椎板间入路(PEID)和经椎间孔入路(PETD)行脊柱内镜手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行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治疗的114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PEID手术56例,PETD手术58例),对...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椎板间入路(PEID)和经椎间孔入路(PETD)行脊柱内镜手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行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治疗的114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PEID手术56例,PETD手术58例),对比两种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PEID组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均显著少于PET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PEID组优良率为85.7%,PETD组优良率为86.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ID组出现3例硬脊膜撕裂(无脑脊液漏),2例神经根损伤(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6例短暂性下肢症状加重,2例术后复发;PETD组未出现硬脊膜撕裂,2例神经根损伤(1例经保守治疗后恢复,1例永久性损伤),3例出现短暂的下肢症状加重,3例术后复发。结论PEID与PETD均可以用于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二者相互补充,其中PEID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但硬脊膜和神经根损伤风险较PETD高。临床应用中应根据解剖特点,并结合操作者的熟练程度选择手术合适的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L5-s1 椎间孔镜 髓核摘除
下载PDF
mTOR Complex1-S6K1信号通路在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张颖 郝进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1期3333-3335,共3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身代谢性疾病逐渐成为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在近年的调查研究中发现,糖尿病的发生率较过去20年间呈数倍增加,尤其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死亡率较前大大提升。所以深入研究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机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身代谢性疾病逐渐成为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在近年的调查研究中发现,糖尿病的发生率较过去20年间呈数倍增加,尤其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死亡率较前大大提升。所以深入研究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机制成为目前治疗糖尿病的关键。mTOR信号通路是雷帕霉素的靶分子,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感受营养信号、调节细胞生长和增殖中起关键性的作用。mTORComplexl-S6K1信号通路可受如生长因子、激素、能量信号等多种因素的调节,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将详细阐述mTORComplexl-S6K1信号通路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MTOR Complex1-s6K1 信号通路
下载PDF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克隆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反式激活的相关基因 被引量:9
8
作者 纪冬 成军 +6 位作者 王建军 董菁 郭江 刘妍 杨倩 党晓燕 王春花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3-8,共6页
目的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 (SSH)技术构建乙型肝炎病毒 (HBV)前 S1蛋白 (pre S1)反式激活的相关基因cDNA消减文库 ,克隆前 S1反式激活相关基因 ,以期发现前 S1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靶位点 ,为阐明前 S1蛋白的反式激活作用的分子生物... 目的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 (SSH)技术构建乙型肝炎病毒 (HBV)前 S1蛋白 (pre S1)反式激活的相关基因cDNA消减文库 ,克隆前 S1反式激活相关基因 ,以期发现前 S1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靶位点 ,为阐明前 S1蛋白的反式激活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以及HBV相关肝细胞癌 (HCC)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开辟新的研究方向。方法 以HBV前 S1表达质粒pcDNA3 .1(-) preS1转染HepG2细胞 ,以空载体pcDNA3 .1(-)为对照 ;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 ,提取mRNA并逆转录为cDNA ,经RsaⅠ酶切后 ,将实验组cDNA分成两组 ,分别与两种不同的接头衔接 ,再与对照组cDNA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及两次抑制性PCR ,将产物与pGEM Teasy载体连接 ,构建cDNA消减文库 ,并转染大肠杆菌DH5α进行文库扩增 ,随机挑选克隆PCR扩增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 文库扩增后得到 67个阳性克隆 ,经菌落PCR分析 ,得到 5 1个 2 0 0~ 10 0 0bp插入片段。对所得片段测序 ,并进行同源性分析 ,获得 3 2种编码基因 ,其中 2 6个为已知功能基因 ,另外 6个为未知功能序列 ,可能是前 S1蛋白反式激活新的靶基因。结论 成功构建HBV前 S1反式激活的相关基因cDNA消减文库 ,为今后进一步分析、研究病毒蛋白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为进一步阐明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 克隆 乙型肝炎病毒 -s1蛋白 反式激活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反式激活蛋白l基因的克隆化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纪冬 成军 +5 位作者 郭江 王建军 刘妍 杨倩 王春花 党晓燕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 (SSH)技术及生物信息学 (bioinformatics)技术筛选并克隆乙型肝炎病毒 (HBV)前 S1蛋白(pre S1)反式激活新型靶基因 ,进一步阐明HBV感染相关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以HBV前 S1蛋白表达质粒pcDNA3 .1(-) Pr... 目的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 (SSH)技术及生物信息学 (bioinformatics)技术筛选并克隆乙型肝炎病毒 (HBV)前 S1蛋白(pre S1)反式激活新型靶基因 ,进一步阐明HBV感染相关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以HBV前 S1蛋白表达质粒pcDNA3 .1(-) PreSl转染HepG2细胞 ,以空载体pcDNA3 .1(-)为平行对照 ,提取mRNA并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分析。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 ,克隆HBV前 Sl反式激活作用的新的靶基因。结果 对于所获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 ,其中之一为新型基因片段。从HepG2细胞提取总RNA ,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扩增获得该新基因的全长序列 ,并测序证实 ,因其可以被前 S1蛋白反式激活 ,故命名为前Sl反式激活蛋白 1(PSlTPl) ,已在GenBank中注册 ,注册号 :AY42 6672。PSlTPl基因的编码序列全长为64 2个核苷酸 (nt) ,编码产物由 2 13个氨基酸残基 (aa)组成。结论 HBV前 Sl蛋白在HBV进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最近的研究表明前 Sl蛋白还具有反式激活的作用 ,上调宿主细胞某些基因的表达 ,从而改变宿主正常的应答水平 ,引起病变。HBV前 Sl反式激活新靶基因的发现 ,为进一步研究HBV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s1蛋白 反式激活蛋白1 克隆 分子生物学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ITSN1-S的SH3功能域对恶性胶质瘤细胞U87增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丽 刘晓丽 +2 位作者 李智慧 谷峰 马勇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089-1093,共5页
目的:观察ITSN1-S的SH3功能域对恶性胶质瘤细胞U87增殖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构建标记mGFP荧光的慢病毒表达质粒PCDH-CMV-MCS-EF1-Puro。将ITSN1-S的不同片段的PCR产物:EH1-EH2、EH1-EH2-CC、ITSN1-S,分别连接到慢病... 目的:观察ITSN1-S的SH3功能域对恶性胶质瘤细胞U87增殖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构建标记mGFP荧光的慢病毒表达质粒PCDH-CMV-MCS-EF1-Puro。将ITSN1-S的不同片段的PCR产物:EH1-EH2、EH1-EH2-CC、ITSN1-S,分别连接到慢病毒表达质粒载体中。用HEK-293T细胞分别包装上述四种质粒的慢病毒后感染U87细胞,嘌呤霉素(puro)筛选出稳定表达的细胞,分别命名为vector/U87、EH1-EH2/U87、EH1-EH2-CC/U87、ITSN1-S/U87。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增殖实验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增殖实验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显示与vector/U87、EH1-EH2/U87、EH1-EH2-CC/U87细胞相比较,ITSN1-S/U87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增强(P<0.05),但vector/U87、EH1-EH2/U87、EH1-EH2-CC/U87三组细胞之间的增殖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殖实验结果显示第6天时,ITSN1-S/U87、EH1-EH2-CC/U87、EH1-EH2/U87、vector/U87细胞数分别为(29.16±1.19)×104、(22.82±0.94)×104、(22.17±0.90)×104、(21.93±1.15)×104个;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表明第21d时,ITSN1-S/U87克隆形成数高达(6.37±0.41)×103个,而EH1-EH2-CC/U87、EH1-EH2/U87和vector/U87克隆形成数分别为(2.65±0.34)×103、(2.23±0.31)×103和(2.1±0.29)×103个。结论:过表达ITSN1-S能显著提高胶质瘤细胞U87的增殖能力,这种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可能是通过SH3功能域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细胞U87 ITSN1-s 增殖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反式激活蛋白2基因的克隆化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郭江 成军 +4 位作者 纪冬 赵龙凤 王建军 刘妍 刘蔚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12-215,共4页
目的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 (SSH )技术及生物信息学 (bioinformatics)技术筛选并克隆乙型肝炎病毒(HBV)前 S1蛋白 (pre S1)反式激活新型靶基因 ,进一步阐明HBV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以HBV前 S1蛋白表达质粒 pcDNA3 1( -) p... 目的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 (SSH )技术及生物信息学 (bioinformatics)技术筛选并克隆乙型肝炎病毒(HBV)前 S1蛋白 (pre S1)反式激活新型靶基因 ,进一步阐明HBV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以HBV前 S1蛋白表达质粒 pcDNA3 1( -) pre S1转染HepG2细胞 ,以空载体 pcDNA3 1( -)为平行对照 ,提取mRNA并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分析。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 ,克隆HBV前 S1反式激活作用的新的靶基因。结果 :对于所获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 ,其中之一为新型基因片段。从HepG2细胞提取总RNA ,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扩增获得该新基因的全长序列 ,并测序证实 ,因其可以被前 S1蛋白反式激活 ,故命名为前 S1反式激活蛋白 2 (PS1TP2 ) ,已在GenBank中注册 ,注册号 :AY42 6673。PS1TP2基因的编码序列全长为 5 73个核苷酸 (nt) ,编码产物由 190个氨基酸残基 (aa)组成。结论 :HBV前 S1蛋白在HBV进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最近的研究表明前 S1蛋白还具有反式激活的作用 ,上调宿主细胞某些基因的表达 ,从而改变宿主正常的免疫应答水平 ,引起病变。HBV前 S1反式激活新靶基因的发现 ,为进一步研究HBV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s1蛋白 反式激活蛋白2 基因克隆化
下载PDF
玉米异交不亲和基因Ga1-S的蛋白质组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怀华 王莉雯 +6 位作者 刘旭 马侠 宁丽华 张华 崔德周 姜川 陈化榜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12-1218,共7页
为了研究玉米异交不亲和的蛋白表达机制,以玉米(Zea mays L.)异交不亲和基因Gal-S的一对近等基因系W22(GG)与w22(gg)为材料,组配自交(GG×GG)、正交(gg×GG)与反交(GG×gg)3个组合。首先采用荧光显微技术,观察比较了3个组... 为了研究玉米异交不亲和的蛋白表达机制,以玉米(Zea mays L.)异交不亲和基因Gal-S的一对近等基因系W22(GG)与w22(gg)为材料,组配自交(GG×GG)、正交(gg×GG)与反交(GG×gg)3个组合。首先采用荧光显微技术,观察比较了3个组合中花粉管在花丝中的生长过程;其次采用IEF/SDS-PAGE双向凝胶电泳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比较研究了授粉后10h自交与反交母本W22(GG)花丝蛋白质组的特异表达差异。结果表明,授粉后10h,自交与正交花粉管伸长可达花丝基部,而反交花丝基部未观察到花粉管;自交与反交母本W22(GG)花丝蛋白质组共检测到25个差异蛋白质点,其中15个在自交中特异表达,10个在反交中特异表达。通过MALDI-TOF-MS质谱测序和MASCOT序列分析,注释了12个蛋白质点,其中自交中特异表达的蛋白质点11、12、14和异交中特异表达的蛋白质点18、22、24可能与玉米异交不亲和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异交不亲和 Ga1-s 蛋白质组 双向电泳 质谱分析
下载PDF
吴茱萸碱在诱导人黑色素瘤A375-S2细胞凋亡过程中对SIRT1和p53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澈 李崧 王敏伟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研究吴茱萸碱(evodiamine)在诱导A375-S2细胞凋亡过程中对SIRT1和p53蛋白表达的调控。方法电镜观察吴茱萸碱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形态的变化。Western blot方法分析药物作用后对SIRT1蛋白和p53及其下游p2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经1... 目的研究吴茱萸碱(evodiamine)在诱导A375-S2细胞凋亡过程中对SIRT1和p53蛋白表达的调控。方法电镜观察吴茱萸碱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形态的变化。Western blot方法分析药物作用后对SIRT1蛋白和p53及其下游p2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经15μmol.L-1吴茱萸碱处理24 h的A375-S2细胞表现出典型的凋亡特征,即细胞表面微绒毛消失、胞质空泡化、染色质浓集、边聚。在吴茱萸碱诱导A375-S2细胞凋亡过程中,SIRT1蛋白的表达下降,p53和p-p53的表达有所上升,其下游p21蛋白也被激活。结论在吴茱萸碱诱导的A375-S2细胞凋亡中,p53及其下游p21蛋白被活化,SIRT1蛋白表达被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碱 A375-s2-细胞 SIRT1蛋白 P53蛋白
下载PDF
ITSN1-S对胶质瘤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冰冰 牛瑞芳 马勇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08-610,共3页
目的:研究ITSN1-S蛋白在调节恶性胶质瘤细胞增殖与凋亡方面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小RNA干扰技术抑制体外培养的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LN-229中ITSN1-S蛋白的表达,并应用MTT、流式细胞术、TUNEL染色等方法检测胶... 目的:研究ITSN1-S蛋白在调节恶性胶质瘤细胞增殖与凋亡方面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小RNA干扰技术抑制体外培养的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LN-229中ITSN1-S蛋白的表达,并应用MTT、流式细胞术、TUNEL染色等方法检测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与凋亡情况,进而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蛋白(Bad、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组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P<0.05),凋亡显著增加(P<0.05),并且促凋亡蛋白Bad的表达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下降。结论:ITSN1-S参与调节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与凋亡,该作用可能与其调节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SN1-s 胶质母细胞瘤细胞 凋亡
下载PDF
模拟腰椎后路间盘摘除植骨与置融合器术T_(12)-S_1腰段脊柱粘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宝林 贺家宁 +2 位作者 马洪顺 杨有庚 姚文戈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12-216,共5页
根据国人腰椎的特点 ,设计研制了一种纯钛腰椎置入融合器 ,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 ,方法是取 18具新鲜成年男性 T1 2 - S1 腰椎标本 ,测定完整腰椎 (正常组 )模拟后路间盘摘除植骨组 (对照 1组 )和模拟后路间盘摘除置入融合器组 (对照 2组 ... 根据国人腰椎的特点 ,设计研制了一种纯钛腰椎置入融合器 ,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 ,方法是取 18具新鲜成年男性 T1 2 - S1 腰椎标本 ,测定完整腰椎 (正常组 )模拟后路间盘摘除植骨组 (对照 1组 )和模拟后路间盘摘除置入融合器组 (对照 2组 ) T1 2 - S1 段腰椎的应力松弛和蠕变——时间曲线及数据。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 ,得出了归一化应力松弛函数、蠕变函数及曲线 ,对后路间盘摘除植骨与置入纯钛融合器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间盘摘除 T12-s1腰段脊柱 稳定性 粘弹性 置入融合器组
下载PDF
人白细胞介素1β通过caspase途径诱导人黑色素瘤A375-S2细胞凋亡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澈 王敏伟 +2 位作者 田代真一 小野寺敏 池岛乔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138-1143,共6页
目的 :对interleukin - 1β(IL - 1β)诱导人黑色素瘤A375 -S2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途径进行研究。 方法 :使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通过MTT法测定IL - 1β对A375 -S2细胞的抑制作用以及细胞内半胱氨酸蛋白酶 (caspases)与这种... 目的 :对interleukin - 1β(IL - 1β)诱导人黑色素瘤A375 -S2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途径进行研究。 方法 :使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通过MTT法测定IL - 1β对A375 -S2细胞的抑制作用以及细胞内半胱氨酸蛋白酶 (caspases)与这种作用的关系。利用乳酸脱氢酶 (LDH)测定法对IL - 1β作用后细胞的损伤情况进行分析。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IL - 1β对细胞DNA降解的影响。 结果 :IL - 1β对A375 -S2细胞的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在 10 -9mol/L作用 72h时达到 90 %以上。caspase- 1、- 3、- 8、- 9和caspase - 10的抑制剂能够部分抑制IL -1β早期诱导的细胞凋亡。LDH活力测定显示 ,在IL - 1β诱导的细胞死亡过程中 ,凋亡占主导地位 ,并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细胞经过 10 -11mol/LIL - 1β处理 72h后 ,出现凋亡典型的DNA梯状条带 ,与上述结果一致。 结论 :IL -1β能够诱导人黑色素瘤A375 -S2细胞凋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 黑色素瘤 A375-s2细胞 细胞凋亡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下载PDF
模拟后路间盘摘除植骨与置融合器术L4-S1腰椎稳定性与粘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董心 张忠君 +2 位作者 杨有庚 马洪顺 王溪原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8-164,共7页
设计研制了一种钛合金腰椎融合器 ,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方法是取 18具新鲜成年男性L4 S1腰椎标本 ,处理成所需试样 ,分别进行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侧扭转、和轴向压缩实验 ,经统计学分析后自编程序拟合出载荷 位移曲线和扭... 设计研制了一种钛合金腰椎融合器 ,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方法是取 18具新鲜成年男性L4 S1腰椎标本 ,处理成所需试样 ,分别进行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侧扭转、和轴向压缩实验 ,经统计学分析后自编程序拟合出载荷 位移曲线和扭矩 扭转角曲线。进行了粘弹性实验 ,方法是取 18具新鲜成年男性L4 S1腰椎标本 ,测定完整L4 S1(正常组 )、模拟后路间盘摘除植骨组 (对照 1组 )和模拟后路间盘摘除置入融合器组 (对照 2组 )L4 S1段腰椎的应力松弛和蠕变效应。得出了在恒应力、应变条件下应力、应变 时间曲线及数据。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 ,得出了归一化应力松弛、蠕变函数及曲线 ,对后路间盘摘除植骨与置入纯钛融合器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后路间盘摘除植骨 置融合器术 L4-s1 腰椎稳定性 粘弹性实验 研究
下载PDF
共聚焦定量分析WAF_1-S基因表达对人食管癌细胞系EC109生长的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勇安 谷仲平 +1 位作者 王线妮 马群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628-632,共5页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WAF_1-S基因在食管癌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对食管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为食管癌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为食管癌基因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采用亚克隆技术,将野生型WAF_1-S基因全长,通过双粘端克隆入真核表...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WAF_1-S基因在食管癌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对食管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为食管癌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为食管癌基因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采用亚克隆技术,将野生型WAF_1-S基因全长,通过双粘端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用lipofectamine2000介导的方法转染EC109细胞(人食管癌细胞系)。通过打点杂交观察WAP_1-S基因mRNA在细胞中的表达,用Westem blot及激光共聚焦方法定量分析WAF_1-S基因的蛋白表达产物,MTT及流式细胞仪检测EC109的生长状态,分析WAF_1基因对食管癌细胞株生长的影响。 结果:用内切酶酶切分析证实外源野生型WAF_1_S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中,经打点杂交证实外源野生型WAF_1-S基因可以在EC109细胞中表达,通过激光共聚焦分析证实,转染后的食管癌细胞EC109中WAF_1-S的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32±15 vs 11±7,P<0.05),对细胞进行周期分析表明,处于G_0~G_1期细胞为0.47~0.65。 结论:通过转染外源野生型WAF_1基因可提高WAF_1基因表达,增加食管癌细胞中P^(21)蛋白的表达量,从而提高WAF_1基因表达,抑制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焦定量分析 WAF1-s基因 食管癌 EC109细胞 亚克隆技术 P21基因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反式激活蛋白3基因的克隆化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蔚 成军 +3 位作者 张连峰 纪冬 刘妍 郭江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381-384,共4页
目的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 (SSH)及生物信息学技术 (bioinformatics)筛选并克隆乙型肝炎病毒 (HBV)前 S1蛋白(Pre S1)反式激活新型靶基因 ,进一步阐明HBV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以HBV前 S1蛋白表达质粒pcDNA3 .1(-) PreS... 目的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 (SSH)及生物信息学技术 (bioinformatics)筛选并克隆乙型肝炎病毒 (HBV)前 S1蛋白(Pre S1)反式激活新型靶基因 ,进一步阐明HBV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以HBV前 S1蛋白表达质粒pcDNA3 .1(-) PreS1转染HepG2细胞 ,以空载体pcDNA3 .1(-)为平行对照 ,提取mRNA并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分析。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 ,克隆HBV前 S1反式激活作用的新的靶基因。结果 对于所获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 ,其中之一为新型基因片段。从HepG2细胞提取总RNA ,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扩增获得该新基因的全长序列 ,并测序证实 ,因其可以被前 S1蛋白反式激活 ,故命名为前 S1反式激活蛋白 3 (PS1TP3 ) ,已在GenBank中注册 ,注册号 :AY44 62 74。PS1TP3基因的编码序列全长为 1173个核苷酸 (nt) ,编码产物由 3 90个氨基酸残基 (aa)组成。结论 HBV前 S1蛋白在HBV进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最近的研究表明前 S1蛋白还具有反式激活的作用 ,上调宿主细胞某些基因的表达 ,从而改变宿主正常的免疫应答水平 ,引起病变。HBV前 S1反式激活新靶基因的发现 ,为进一步研究HBV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s1蛋白 反式激活 蛋白3 基因克隆化
下载PDF
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患者术后再手术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董建国 刘广辉 《颈腰痛杂志》 2021年第3期346-348,共3页
目的分析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opic interlaminar discetomy,PEI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再手术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9年6月本院脊柱外科收治... 目的分析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opic interlaminar discetomy,PEI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再手术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9年6月本院脊柱外科收治的200例LDH患者,均采用PEID手术治疗,评估其术后疗效。统计患者再手术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s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再手术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74.87±7.91)min,术后住院天数(4.48±2.15)d,住院总费用(2.53±0.35)万元,术后15例出现神经根痛,5例出现切口感染;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ODI指数和VAS评分均获得显著改善,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进行总体疗效评价:优51例,良69例,可55例,差25例;再手术组共25例,未再手术组175例,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病程、年龄和Pfirrmann分级存在明显差异(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腰腿痛并重、年龄≥50岁、病程>1年和PfirrmannⅣ级为LDH患者再次手术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PEID手术治疗L 5-S 1 LDH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而腰腿痛并重、年龄≥50岁、病程>1年和PfirrmannⅣ级是影响患者术后再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再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