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sorption behavior and mechanism of Bi(Ⅲ) ions on rutile-water interface in the presence of nonyl hydroxamic acid 被引量:5
1
作者 肖巍 曹攀 +6 位作者 梁倩楠 黄小涛 李开运 张雁生 覃文庆 邱冠周 王军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2期348-355,共8页
The adsorption behavior and mechanism of Bi(Ⅲ) ions on the rutile-water interface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micro-flotation, Zeta potential measurement, adsorption amount measurement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 The adsorption behavior and mechanism of Bi(Ⅲ) ions on the rutile-water interface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micro-flotation, Zeta potential measurement, adsorption amount measurement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micro-flotation, Bi(Ⅲ) ions could largely improve the rutile flotation recovery(from 62% to 91%), and they could increase the activating sites and reduce the competitive adsorption between nonyl hydroxamic acid negative ions and OH-ions, which determined that Bi(Ⅲ) ions were capable of activating rutile flotation. The adsorption of Bi(Ⅲ) ions onto the rutile surface led to the shift of Zeta potential into the positive direction, which was good for the adsorption of nonyl hydroxamic acid anions. In addition, the results of XPS indicated that the chemical environment around Ti atom had not changed before and after the adsorption of Bi(Ⅲ) ions. Based on the adsorption mechanism of Bi(Ⅲ) ions, it was deduced that firstly Bi(Ⅲ) ions occupied the vacancies of the original Ca^2+, Mg^2+ and Fe^2+ ions on the rutile surface; secondly Bi(Ⅲ) ions covered on the rutile surface in the form of hydroxi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TILE FLOTATION activation of bi(ⅲ) ions competitive adsorption activation sites
下载PDF
硫酸铵—乙醇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Bi(Ⅲ)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韩立国 牛建平 +1 位作者 李全民 刘国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0-93,共4页
研究了在硫酸铵存在下,乙醇与水能够分为醇/水两相,在分相过程中,Bi(Ⅲ)与I-及CTMAB+缔合生成BiI63-(CTMAB+)3,该三元缔合物能够很好地被乙醇相萃取.通过控制pH值,能够使Bi(Ⅲ)与Mn(Ⅱ)、Fe(Ⅲ)、Co(Ⅱ)、Ni(Ⅱ)、Zn(Ⅱ)、Al(Ⅲ)等常见... 研究了在硫酸铵存在下,乙醇与水能够分为醇/水两相,在分相过程中,Bi(Ⅲ)与I-及CTMAB+缔合生成BiI63-(CTMAB+)3,该三元缔合物能够很好地被乙醇相萃取.通过控制pH值,能够使Bi(Ⅲ)与Mn(Ⅱ)、Fe(Ⅲ)、Co(Ⅱ)、Ni(Ⅱ)、Zn(Ⅱ)、Al(Ⅲ)等常见离子完全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铵 乙醇 萃取分离 bi()
下载PDF
Bi(Ⅲ)-X(Cl^-,NO_3^-)-H_2O体系热力学平衡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云燕 彭文杰 +1 位作者 舒余德 秦毅红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9-141,共3页
为确定Bi(Ⅲ ) X(Cl-,NO-3 ) H2 O体系中各固相稳定存在的pH范围 ,运用同时平衡原理和质量平衡原理对Bi(Ⅲ ) X(Cl-,NO-3 ) H2 O体系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和计算 ,在此基础上绘制了Bi(Ⅲ ) X(Cl-,NO-3 ) H2 O体系在 2 5℃时的各种沉... 为确定Bi(Ⅲ ) X(Cl-,NO-3 ) H2 O体系中各固相稳定存在的pH范围 ,运用同时平衡原理和质量平衡原理对Bi(Ⅲ ) X(Cl-,NO-3 ) H2 O体系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和计算 ,在此基础上绘制了Bi(Ⅲ ) X(Cl-,NO-3 ) H2 O体系在 2 5℃时的各种沉淀物的平衡浓度对数 pH图 ,确定了各种固相沉淀物稳定存在的pH值范围 .结果表明 :溶液中铋离子和氯离子 (硝酸根离子 )的浓度及溶液的pH值是影响各固相稳定存在的重要参数 .由热力学图可得出 :可以直接从溶液中沉淀得到Bi2 O3 ;要得到高纯度的BiOCl或BiONO3 必须严格控制溶液的pH范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平衡 氮化铋 三氯化铋 水解体系 沉淀物 数学模型 湿法冶金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在BI-RADSⅢ级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智勇 秦世文 魏来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496-499,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BI-RADSⅢ级乳腺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37例患者的156个BIRADSⅢ级病灶,同时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依据TES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标准行弹性评分.结果 156个乳腺病灶中,恶性病灶为7个(4.49%),良性病灶为149个(95....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BI-RADSⅢ级乳腺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37例患者的156个BIRADSⅢ级病灶,同时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依据TES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标准行弹性评分.结果 156个乳腺病灶中,恶性病灶为7个(4.49%),良性病灶为149个(95.51%).弹性成像4,5分组(高风险组)恶性发病率为11.76%(4/34),与总发病率比较显著增高(P<0.05),弹性成像1,2,3分组(低风险组)恶性发病率为2.46%(3/122).弹性成像的敏感性为57.14%,特异性为79.87%,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1.76%和97.54%.结论超声弹性成像能够为BI-RADSⅢ级病灶提供额外的诊断信息,使检查者鉴别出需要立即行活检的高风险组患者,可提高乳腺恶性病变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成像 乳腺病变 bi-RADS 超声检查
下载PDF
聚乙烯吡咯啉酮/盐液-固体系分离Zr(Ⅳ)- Cu(Ⅱ)、Bi(Ⅲ)- Sc(Ⅲ)的萃取机理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杜成智 孙小梅 李步海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17-20,共4页
质量浓度 2 0 %的聚乙烯吡咯啉酮 (PVP)水溶液与 1.5 15 m ol· L- 1硫酸铵混合 ,能形成聚合物固相和盐水相 .研究了溴邻苯三酚红 (BPR)及其与 Zr( )、Cu( )、Bi( )、Sc( )形成的螯合物在两相的分配行为 .该相系借 BPR作萃取剂在 p ... 质量浓度 2 0 %的聚乙烯吡咯啉酮 (PVP)水溶液与 1.5 15 m ol· L- 1硫酸铵混合 ,能形成聚合物固相和盐水相 .研究了溴邻苯三酚红 (BPR)及其与 Zr( )、Cu( )、Bi( )、Sc( )形成的螯合物在两相的分配行为 .该相系借 BPR作萃取剂在 p H1.5 0和 2 .5 0的萃取酸度下分别实现了 Zr( ) - Cu( )和 Bi( ) - Sc( )的定量萃取分离 .采用连续变化法测定了 BPR螯合物的摩尔比 ,并探讨了 PVP固相萃取的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吡咯啉酮 溴邻苯三酚红 液-固萃取 锆(Ⅳ) 铜(Ⅱ) 铋() 钪()
下载PDF
修饰铂电极上Bi(Ⅲ)的示波双电位滴定法
6
作者 齐蕾 齐同喜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97-601,共5页
制备了Bi(Ⅲ)修饰铂电极,用循环伏安法表征了Bi(Ⅲ)在电极上的吸附特性,探讨了电极的响应机理。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建立了一种测定Bi(Ⅲ)的示波双电位滴定法。在0.1 mol/L的硝酸溶液中(pH=1.0),用制备的修饰铂电极作为双指示电极,以EDTA... 制备了Bi(Ⅲ)修饰铂电极,用循环伏安法表征了Bi(Ⅲ)在电极上的吸附特性,探讨了电极的响应机理。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建立了一种测定Bi(Ⅲ)的示波双电位滴定法。在0.1 mol/L的硝酸溶液中(pH=1.0),用制备的修饰铂电极作为双指示电极,以EDTA标准溶液滴定Bi(Ⅲ),利用示波器屏幕上荧光点的显著最大位移指示滴定终点。Bi(Ⅲ)在1.19×10-4~1.44×10-2 mol/L时,回收率为99.8%~100.1%,检出限(S/N=3)为1.0×10-4 mol/L。该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在含有1.0×10-2 mol/L Bi(Ⅲ)的溶液中,连续7次测定,所得终点电位值均在100 mV左右,其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04%。应用该方法测定含铋样品,RSD值(n=7)小于0.25%,回收率为99.5%~100.5%,测定结果与指示剂法测定值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波分析 双电位滴定法 修饰铂电极 bi() EDTA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Bi(Ⅲ)
7
作者 陈建福 《河西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31-35,共5页
在碱性介质中,Bi(Ⅲ)对鲁米诺-H2O2发光体系有明显的增敏作用,且增敏效果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基于上述特点,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Bi(Ⅲ).在最优条件下,Bi(Ⅲ)浓度在6.0×10-9-6.0×10-7g.mL^-... 在碱性介质中,Bi(Ⅲ)对鲁米诺-H2O2发光体系有明显的增敏作用,且增敏效果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基于上述特点,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Bi(Ⅲ).在最优条件下,Bi(Ⅲ)浓度在6.0×10-9-6.0×10-7g.mL^-1和6.0×10-7.6.0×10-5g.mL-1范围内呈线性,方法的检出限为1.1×10-10g.mL^-1,对于浓度为6.0×10-7g.mL-1的Bi(Ⅲ)标准溶液连续测定6次,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以片剂为基体,用标准加入法检验方法的回收率,测得结果在98.5%-105.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 bi() 流动注射
下载PDF
MRI对钼靶BI-RADS Ⅲ~Ⅳ级乳腺病变患者的诊断效能对比 被引量:7
8
作者 李荣秀 宋立江 +2 位作者 苏国华 高春丽 王涛 《西部医学》 2016年第4期534-536,共3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对钼靶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I-RADS)Ⅲ~Ⅳ级乳腺病变患者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3年1月~12月经临床诊断及乳腺针吸活检确诊为Ⅲ~Ⅳ级乳腺病变患者49例,共计56个病灶。所有患者先后行MRI诊断及乳腺钼靶诊...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对钼靶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I-RADS)Ⅲ~Ⅳ级乳腺病变患者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3年1月~12月经临床诊断及乳腺针吸活检确诊为Ⅲ~Ⅳ级乳腺病变患者49例,共计56个病灶。所有患者先后行MRI诊断及乳腺钼靶诊断,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不同诊断方式下的检验结果,对真、假阳性,真、假阴性的患者进行分类计数;计算不同诊断方式下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准确率、阳性预测率和阴性预测率,对比两种诊断方式单用和两者联用的结果差异。结果接受检查的患者共49例(56个病灶),共19个病灶阳性,37个病灶阴性。MRI组准确率为91.07%,钼靶组准确率为83.93%,MRI组的灵敏度、准确度明显高于钼靶组,漏诊率明显低于钼靶组;而两者联用组准确率为98.21%,明显大于单用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RI和钼靶BI-RADS联合使用对Ⅲ~Ⅳ级乳腺病变患者的诊断效率明显高于单独的MRI和钼靶检查,可为早期筛查乳腺病变提供更为有效的依据,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乳腺钼靶 bi-RADS~Ⅳ级 诊断
下载PDF
双波长催化动力学光度法间接测定痕量Bi(Ⅲ) 被引量:1
9
作者 肖葳蕤 孙登明 +1 位作者 朱庆仁 厉帅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8-290,共3页
研究了在H2SO4介质中,利用Bi(Ⅲ)可定量置换出Cu(Ⅱ)-EDTA中的Cu(Ⅱ),而Cu(Ⅱ)可催化H2O2同时氧化甲苯胺蓝和中性红褪色反应,通过测量524nm和630nm波长下的吸光度的变化,建立了双波长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痕量Bi(Ⅲ)... 研究了在H2SO4介质中,利用Bi(Ⅲ)可定量置换出Cu(Ⅱ)-EDTA中的Cu(Ⅱ),而Cu(Ⅱ)可催化H2O2同时氧化甲苯胺蓝和中性红褪色反应,通过测量524nm和630nm波长下的吸光度的变化,建立了双波长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痕量Bi(Ⅲ)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200-0.110μg/25mL,检出限为4.1×10^-11 g/mL。用于药物中铋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bi() Cu(Ⅱ) 双波长 甲苯胺蓝 中性红
下载PDF
Polarographic behavior of 1,4,7-triazacycloanane-N,N',N"-tris (meth-ylphonic acid) (NOTP)-Bi(Ⅲ) complex
10
作者 GAO Jinzhang, HE Hui, YANG Wu, and RANG JingwanInstitute of Chemistry,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China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50-254,共5页
The polargraphic behavior of Bi(Ⅲ)-NOTP complex has been investigated inaqueous solution. It was found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pH 3.0 and of 0.02 mol/L NH_4Cl, theBi(Ⅲ)-NOTP system gives a sensitive second orde... The polargraphic behavior of Bi(Ⅲ)-NOTP complex has been investigated inaqueous solution. It was found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pH 3.0 and of 0.02 mol/L NH_4Cl, theBi(Ⅲ)-NOTP system gives a sensitive second order derivative wave at -0.340 V(vs SCE), which isproved to be an adsorptive complex wave.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omplex is Bi(Ⅲ):NOTP. Furthermore,the peak current is linear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Bi(Ⅲ) in the range from 3.0x10^(-8) to5.0x10^(-6) mol/L. Artificial and practical samples have been detected with high sensitivity andrecep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termination of bismuth bi()- NOTP complex 1 4 7-triazacycloanane-N N′ N″-tris(methylphonic acid)
下载PDF
双核金属卟啉的合成及其对细胞色素P-450的模拟——Ⅲ.μ-氧-双(四苯基卟啉铁(Ⅲ))衍生物的合成及光谱特征 被引量:7
11
作者 郭灿城 雷裕武 张尚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88-91,共4页
<正> μ-氧-双(四苯基卟啉铁(Ⅲ)),[TPPFe~Ⅲ]_2O,是一个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它可由氯化四苯基卟啉铁(Ⅲ)(TPPFe~ⅢCl)与浓NaOH剧烈搅拌或通过中性Al_2O_3色谱柱反应制得.前一方法由于金属离子脱落而影响产物纯度并使产率降低.... <正> μ-氧-双(四苯基卟啉铁(Ⅲ)),[TPPFe~Ⅲ]_2O,是一个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它可由氯化四苯基卟啉铁(Ⅲ)(TPPFe~ⅢCl)与浓NaOH剧烈搅拌或通过中性Al_2O_3色谱柱反应制得.前一方法由于金属离子脱落而影响产物纯度并使产率降低.我们采用后一方法由取代单卟啉铁(Ⅲ)(TXPPFe~ⅢCl)合成了14种取代μ-氧-双(卟啉铁(Ⅲ))([TXPPFe~Ⅲ]_2O,图1),并研究了它们的生物活性.本文报道这些μ-氧-双(卟啉铁(Ⅲ))的合成和光谱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 双核金属卟啉 卟啉铁
下载PDF
半导体聚合物量子点-亚甲基蓝荧光能量转移体系测定水中Bi^(3+)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义章 孙军勇 +2 位作者 王磊 周凯 巩振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53-1358,共6页
基于半导体聚合物量子点和亚甲基蓝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构筑了一种铋离子荧光探针。亚甲蓝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到半导体聚合物量子点表面使其荧光发生猝灭。铋离子存在时,由于它与半导体聚合物量子点的结合力强于亚甲蓝,使体系的能量转移... 基于半导体聚合物量子点和亚甲基蓝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构筑了一种铋离子荧光探针。亚甲蓝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到半导体聚合物量子点表面使其荧光发生猝灭。铋离子存在时,由于它与半导体聚合物量子点的结合力强于亚甲蓝,使体系的能量转移得到抑制,荧光恢复。在最优化条件下,线性范围为0~0.5%mol/L(R=0.995 5),最低检出限为16 nmol/L。该方法成功用于湖水中的Bi3+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聚合物量子点(Pdots) 亚甲基蓝(MB)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bi^3+
下载PDF
聚邻苯三酚修饰电极选择性预富集与测定铋(Ⅲ)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艳玲 刘海燕 张国荣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9,共5页
在pH 7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 ,氧化聚合邻苯三酚制得一稳定的水不溶性的膜粘附于玻碳电极的表面。此邻苯三酚膜修饰的玻碳电极被用于在一定电位下选择性预富集Bi(Ⅲ )。预富集的Bi(Ⅲ )在一定的电位下还原 ,再用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测... 在pH 7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 ,氧化聚合邻苯三酚制得一稳定的水不溶性的膜粘附于玻碳电极的表面。此邻苯三酚膜修饰的玻碳电极被用于在一定电位下选择性预富集Bi(Ⅲ )。预富集的Bi(Ⅲ )在一定的电位下还原 ,再用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讨论了预富集、还原、溶出和清洗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 ,Bi(Ⅲ )浓度在 2 .5× 1 0 - 9~ 6.5× 1 0 - 6 mol/L范围内与阳极氧化峰电流呈线性 (富集 1 0min) ,相关系数为 0 9997。检测限为 1 .4× 1 0 - 1 0mol/LBi(Ⅲ ) (S/N =3,富集 1 0min)。对 5× 1 0 - 8mol/LBi(Ⅲ )平行测定 8次 ,相对偏差为 3.4%。方法可用于人发和指甲样品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预富集 测定 修饰电极 电聚合 聚邻苯三酚膜 铋() 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 人发 指甲
下载PDF
铋(Ⅲ)-8-羟基喹啉体系络合吸附波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林树昌 侯典国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9-41,共3页
本文建立了铋(Ⅲ)-8-羟基喹啉体系在单扫示波极谱仪上测定微量铋的方法。以0.6mol/L KOH为支持电解质,该体系有一灵敏导数极谱波,峰电位为-0.68V(vs.SCE)。峰电流与铋的浓度在7.0×10^(-8)3.0×10^(-6)mol/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 本文建立了铋(Ⅲ)-8-羟基喹啉体系在单扫示波极谱仪上测定微量铋的方法。以0.6mol/L KOH为支持电解质,该体系有一灵敏导数极谱波,峰电位为-0.68V(vs.SCE)。峰电流与铋的浓度在7.0×10^(-8)3.0×10^(-6)mol/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应用温度系数、电毛细管曲线、循环伏安和脉冲极谱等方法探讨了该极谱波的性质,确认为络合吸附波。应用于测定合金标样获得满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 络合吸附波 测定
下载PDF
铽(Ⅲ)的双亚砜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若桦 马宝清 +2 位作者 鹿守亮 卜显和 王淑芳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50-154,共5页
测量了双(苯基亚砜)乙烷(bphse),双(苯基亚砜)丙烷(bphsp),双(苯基亚砜)丁烷(bphsb)和铽(Ⅲ)的配合物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及其寿命.讨论了配体性质、阴离子及镧系离子对铽(Ⅲ)配合物荧光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铽配合物 双亚砜 荧光性质 发光强度
下载PDF
4-酰基-双(1,3-二苯基-5-吡唑啉酮)铽(Ⅲ)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建宇 薛卫星 +2 位作者 张金娜 刘玉平 叶志殷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8-162,共5页
合成了 3种 4-酰基 -双 (1 ,3 -二苯基 -5 -吡唑啉酮 ) ,1 ,5 -双 (1 ,3 -二苯基 -5 -吡唑啉酮 -4 -基 ) -1 ,5 -戊二酮 ;1 ,6-双 (1 ,3 -二苯基 -5 -吡唑啉酮 -4 -基 ) -1 ,6-己二酮和 1 ,1 0 -双 (1 ,3 -二苯基 -5 -吡唑啉酮... 合成了 3种 4-酰基 -双 (1 ,3 -二苯基 -5 -吡唑啉酮 ) ,1 ,5 -双 (1 ,3 -二苯基 -5 -吡唑啉酮 -4 -基 ) -1 ,5 -戊二酮 ;1 ,6-双 (1 ,3 -二苯基 -5 -吡唑啉酮 -4 -基 ) -1 ,6-己二酮和 1 ,1 0 -双 (1 ,3 -二苯基 -5 -吡唑啉酮 -4 -基 ) -1 ,1 0 -癸二酮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产物组成进行了表征 .合成了它们的 Tb( )二元和三元 [1 ,1 0 -二氮杂菲 (Phen)或 2 ,2 -联吡啶 (Dipy) ]配合物 ,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光谱 ,对其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配合物发射 Tb( )的特征荧光 ,4-酰基 -双 (1 ,3 -二苯基 -5 -吡唑啉酮 )配体的三重态能级与Tb( )的最低激发态 (5D4 )能级匹配较好 ;配合物荧光强度随 4-酰基 -双 (1 ,3 -二苯基 -5 -吡唑啉酮 )配体 2个吡唑环间碳链的增长而减弱 ;第 2配体 Phen和 Dipy具有荧光增强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 配合物 荧光性质 铽() 合成 4-酰基-双(1 3-二苯基-5-吡唑啉酮)
下载PDF
N-烯丙基-N′-(氨基对苯磺酸钠)硫脲光度法测定微量铋(Ⅲ)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彩霞 徐翠莲 +2 位作者 陈钢 夏百根 赵士举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6年第5期978-980,共3页
新显色剂N-烯丙基-N′-(氨基对苯磺酸钠)硫脲(ASATu)与铋(Ⅲ)在酸性介质中能形成稳定的1∶3黄色水溶性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在350nm,摩尔吸光系数为6.3×104L·mol-1·cm-1;铋量在0—4.2mg/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相关系数为0.... 新显色剂N-烯丙基-N′-(氨基对苯磺酸钠)硫脲(ASATu)与铋(Ⅲ)在酸性介质中能形成稳定的1∶3黄色水溶性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在350nm,摩尔吸光系数为6.3×104L·mol-1·cm-1;铋量在0—4.2mg/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相关系数为0.9994。此法显色稳定,选择性好,操作简单。用于合金样品及合成工业废水中铋的测定,均获得满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烯丙基-N’-(氨基对苯磺酸钠)硫脲 铋()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动力学与热力学转化以及荧光信息防伪应用研究——介绍一个综合化学实验
18
作者 吴越 李钧 +3 位作者 张波 杨燕 李海波 张宪玺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6期390-399,共10页
有机-无机杂化发光材料易于调控的空间结构和发光性质,在发光防伪领域备受青睐。本实验基于Sb(Ⅲ)掺杂Bi(Ⅲ)基零维有机-无机杂化金属卤化物,利用不同的晶体生长方式实现动力学产物(化合物1)向热力学产物(化合物2)的转变,采用X-射线粉... 有机-无机杂化发光材料易于调控的空间结构和发光性质,在发光防伪领域备受青睐。本实验基于Sb(Ⅲ)掺杂Bi(Ⅲ)基零维有机-无机杂化金属卤化物,利用不同的晶体生长方式实现动力学产物(化合物1)向热力学产物(化合物2)的转变,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和荧光光度法分别对其进行了物相表征和光学性能测试,二者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物相与光物理性质。化合物2在蒸馏水的作用下实现荧光淬灭,而且具有很强的反水性。基于化合物2出色的发光变色性质,制作了简易的可水写荧光信息防伪板/纸。本实验充分体现了“结构决定性质”的专业理论、“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该实验设计与实践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掺杂bi()基杂卤化物 光致发光 动力学与热力学转化 水致变色 可写荧光防伪应用
下载PDF
μ-H_2O-桥联均相铁(Ⅲ)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降解性能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军 谢晟瑜 +3 位作者 陈扬 王新鑫 沈昊宇 夏清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745-1752,共8页
合成了μ-水桥联的双核铁(Ⅲ)配合物[Fe_2(μ-H_2O)(TS)_4(H_2O)_2]_2Cl_4·4H_2O](μ-H_2O-Fe(Ⅲ)-TS)(TS=N,N'-triethylentetramine-salicylideimine;即三乙烯四胺水杨醛亚胺),并以其为催化剂、通过类Fenton反应考察了其对邻... 合成了μ-水桥联的双核铁(Ⅲ)配合物[Fe_2(μ-H_2O)(TS)_4(H_2O)_2]_2Cl_4·4H_2O](μ-H_2O-Fe(Ⅲ)-TS)(TS=N,N'-triethylentetramine-salicylideimine;即三乙烯四胺水杨醛亚胺),并以其为催化剂、通过类Fenton反应考察了其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催化降解性质.结果表明,μ-H_2O-Fe(Ⅲ)-TS在可见光条件下即可对DBP进行高效催化降解.采用UV-vis谱监测了μ-H_2O-Fe(Ⅲ)/DBP/可见光体系在加入H_2O_2前后不同时间的光谱,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活性位点可能为Fe(Ⅲ)-H_2O-Fe(Ⅲ)中心,形成了有利于H_2O_2活化的Fe(Ⅲ)-H_2O-Fe(Ⅲ)-H_2O_2过渡态,使得·OH可以在可见光作用下便可产生.降解实验研究表明,在pH值3.0—8.0范围内,μ-H_2O-Fe(Ⅲ)-TS的浓度为1.16—11.56μmol·L-1,H_2O_2的浓度为0.408—40.8 mmol·L-1,μ-H_2O-Fe(Ⅲ)-TS/H_2O_2/可见光体系均能在5 min内对浓度为14.39—143.88μmol·L^(-1)的DBP实现近100%降解,较普通Fenton反应体系有更宽的pH适用范围.μ-H_2O-Fe(Ⅲ)-TS可循环使用,是有优异潜力的水中DBP绿色降解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μ-水桥联的双核铁()配合物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类FENTON反应 催化降解
下载PDF
基于PB-NSGA-Ⅲ算法的高速离心泵叶轮性能优化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翔 赖喜德 +1 位作者 陈小明 刘升波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48-1956,共9页
为探索提高高速离心泵综合水力性能的方法,以IS-60-50-158型高速泵叶轮的几何模型为基础,对高速泵叶轮进行了多目标优化设计。首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初始的高速泵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确定了设计参数;然后,确定了优化变量并对优化变量均... 为探索提高高速离心泵综合水力性能的方法,以IS-60-50-158型高速泵叶轮的几何模型为基础,对高速泵叶轮进行了多目标优化设计。首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初始的高速泵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确定了设计参数;然后,确定了优化变量并对优化变量均匀抽样,建立了叶轮几何参数组合与性能参数间的近似模型;最后,应用双指标的基于参考点非支配遗传算法(PB-NSGA-Ⅲ)求解并寻找出满足性能要求的几何参数组合,以优化高速泵叶轮模型,并对优化结果和高速泵的流场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将优化后的叶轮用于该高速泵,进行全流道数值模拟分析后,设计工况点的水力效率提高了2.22%;叶片头部的静压有所提高,最低静压区域面积减少。数值模拟结果与优化方法获得的性能参数有很好的一致性,证明该优化方法可快速、可靠地对高速泵叶轮进行多目标水力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离心泵叶轮 多目标优化 基于Pareto双指标的参考点非支配遗传算法 近似模型 数值模拟 水力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