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子》经典化过程中的哲学转向——以王弼《老子注》为例
1
作者 何波宏 《宜宾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0-109,共10页
在中国哲学史上,哲学经典的形成多非圣人立言、一蹴而就,而是有赖后代思想家对同一文本不断加以解释,拓展其意涵、深化其论述,令该文本在解释史中延续生命并不断崭露新的思考维度,最终成为经典。《老子》作为中国哲学里一部思想深邃、... 在中国哲学史上,哲学经典的形成多非圣人立言、一蹴而就,而是有赖后代思想家对同一文本不断加以解释,拓展其意涵、深化其论述,令该文本在解释史中延续生命并不断崭露新的思考维度,最终成为经典。《老子》作为中国哲学里一部思想深邃、版本宏富、被大量思想家注解阐发的哲学经典,是思想史上经典化的代表。众多老子注本中,王弼注展现出超然的思想深度与理性精神,一扫前代老学的虚无主义与超验倾向,崭露出《老子》文本广阔的思想视野与强大的解释力,为其经典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与前代老学文本相对照,王弼的《老子注》更加清晰地呈现了《老子》文本在解释史中的义理化、哲学化转向,并折射出哲学文本经典化的群体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王弼 哲学化 经典化 《老子注》
下载PDF
甲骨文中的“濒”字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3
2
作者 方勇 《殷都学刊》 2008年第1期17-19,22,共4页
在甲骨文中经常出现"涉"字,其形为人的两只脚分在河水两侧,表示人涉水渡河之意。但在《甲骨文编》一书中的"涉"字条下却归纳了三个明显和"涉"字形不相同的字,其形为人的两只脚在水的一侧,这样的字应该是&... 在甲骨文中经常出现"涉"字,其形为人的两只脚分在河水两侧,表示人涉水渡河之意。但在《甲骨文编》一书中的"涉"字条下却归纳了三个明显和"涉"字形不相同的字,其形为人的两只脚在水的一侧,这样的字应该是"濒"字,古文字中"濒"、"频"乃是一字之分化。通过对"濒"字的分析,得出效卣、效尊中出现的"濒子"一词,应为"卑子",即青铜器铭文中常见的"小子"一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涉水 濒子 卑子 小子
下载PDF
《荀子》“虚壹而静”说续辨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亮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26,共6页
《荀子·解蔽》中"虚壹而静"的释读,是荀子道论、解蔽论等领域的研究中所无法避免的基础问题。前贤对此多有争论;争论的焦点在"壹"字的义释上。考虑到"虚壹而静"为"求道"的方法,《解蔽》以... 《荀子·解蔽》中"虚壹而静"的释读,是荀子道论、解蔽论等领域的研究中所无法避免的基础问题。前贤对此多有争论;争论的焦点在"壹"字的义释上。考虑到"虚壹而静"为"求道"的方法,《解蔽》以"壹则尽"将其法与"道"普遍与整全的属性相衔接,以及篇文各处相关的例证与陈述,"壹"释为"统壹"或更为允当。于是"虚壹而静"的涵义,则可释为不以既有知识妨碍新知的汲取;面对所收集的诸多知识,能理清其间关系,使之成一体系;以及在此收集、整理的过程中,保持思虑的清醒。立基于"虚壹而静"的涵义,即可进一步发现《荀子》道论、解蔽论等与认知相关的领域上诸多尚未受到足够关注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解蔽 虚壹而静
下载PDF
毕沅《续资治通鉴》考辨 被引量:1
4
作者 林存阳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71-78,共8页
乾嘉之际,经史考证之学蔚为学术潮流,一时名儒硕彦多有专精之作。在此潮流之下,儒臣毕沅以其自身的学术素养,依凭一批学有专长的幕客,致力于经史之学的编纂与张扬。其中,《续资治通鉴》煌煌巨帙的结撰,一方面彰显出毕沅诸人努力之所获,... 乾嘉之际,经史考证之学蔚为学术潮流,一时名儒硕彦多有专精之作。在此潮流之下,儒臣毕沅以其自身的学术素养,依凭一批学有专长的幕客,致力于经史之学的编纂与张扬。其中,《续资治通鉴》煌煌巨帙的结撰,一方面彰显出毕沅诸人努力之所获,另一方面则反映出史学在乾嘉之际的学术走向。然而,由于官场的风波,毕沅未能将此书尽付剞劂,即赍志而殁。这一变故,遂使《续资治通鉴》的卷数、版本等问题留下了诸多歧异。本文通过对与此相关问题的梳理考辨,一则尽可能澄清歧异产生的致因,一则藉此彰显毕沅主持经营是书之艰辛及价值,以期对史学在乾嘉之际的走向与成就有进一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沅 《续资治通鉴》 章学诚 钱大昕 胡适
下载PDF
用无常道 唯变所适——论王弼《周易注》在其玄学体系中的地位 被引量:1
5
作者 韩国良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78-81,共4页
王弼《周易注》在玄学上的贡献主要有两点:一是把人的“情”、“性”问题与以“无”为本的本体论思想密切相联系,使“崇本息未”而后“举末”这一空洞、抽象的玄学原则因为在人的“情”、“性”关节上找到了支点,从而变得更加切实、更... 王弼《周易注》在玄学上的贡献主要有两点:一是把人的“情”、“性”问题与以“无”为本的本体论思想密切相联系,使“崇本息未”而后“举末”这一空洞、抽象的玄学原则因为在人的“情”、“性”关节上找到了支点,从而变得更加切实、更为可信。二是把“崇本息末”然后“举末”这一原则所潜在的生动气韵揭示了出来,使以“无”为本的玄学理论所包含的刚健有为的一面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正是基于《周易注》对“性其情”及“用无常道”、“唯变所适”的特别强调,才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贵无论”玄学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始玄学 王弼 《老子注》 《周易注》
下载PDF
北宋儒学背景下沈括的科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乐爱国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9-15,共7页
沈括是北宋乃至整个古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当我们从文化的角度审视这位科学家的时候,发现他还是一位儒家学者。他推崇儒学,研习儒家经典,养浩然之气,行君子之道,穷理尽性,以民为本;他对自然界的事物及其变化具有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北... 沈括是北宋乃至整个古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当我们从文化的角度审视这位科学家的时候,发现他还是一位儒家学者。他推崇儒学,研习儒家经典,养浩然之气,行君子之道,穷理尽性,以民为本;他对自然界的事物及其变化具有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北宋儒学的济世精神、博学精神、怀疑精神和求理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他的科学研究,以致于他的科学研究明显带有北宋儒学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沈括 《孟子解》 《梦溪笔谈》
下载PDF
“言意之辨”和我国文学语言的自觉
7
作者 汪启平 马汉钦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241-243,共3页
肇始于先秦的"言意之辨",在老庄那里体现的是语言面对"道"的无奈和困窘,但对文学语言的自觉形成启发。到了六朝时期,一场哲学争论使得文学语言开始走向自觉,并最终在刘勰和钟嵘那里步入全面自觉的境地,且在创作论... 肇始于先秦的"言意之辨",在老庄那里体现的是语言面对"道"的无奈和困窘,但对文学语言的自觉形成启发。到了六朝时期,一场哲学争论使得文学语言开始走向自觉,并最终在刘勰和钟嵘那里步入全面自觉的境地,且在创作论和接受论的共融中促进了意境理论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语言 自觉 “言意之辨” 庄子 老子 中国
下载PDF
王弼玄学是援道入儒
8
作者 郝虹 陈梦雪 《大连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36-41,共6页
王弼抛弃了两汉"天"主宰万物的两极对立的思维模式,借用了老子"道"与万物关系的体用式的思维方式,为儒学重构了贵"无"论的形而上思想体系;王弼理解了老子批判儒家的思考角度,借用道家"无为"的... 王弼抛弃了两汉"天"主宰万物的两极对立的思维模式,借用了老子"道"与万物关系的体用式的思维方式,为儒学重构了贵"无"论的形而上思想体系;王弼理解了老子批判儒家的思考角度,借用道家"无为"的理念,提出了使儒家核心价值观念发挥其正常及最大效用的方法;王弼在准确把握老子思想的精髓之后,重新理解了儒家经典《周易》。总之,王弼玄学是援道入儒,即借用道家思想为儒学张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玄学 援道入儒 老子 周易
下载PDF
《周易参同契》“月体纳甲”说探
9
作者 刘会齐 《唐都学刊》 2008年第4期74-80,共7页
"月体纳甲"说与河图的联系得以阐明。根据洛书的原理可解析出"月体纳甲"卦序同伏羲八卦卦序的关系,探讨了"月体纳甲"卦序与六子卦序的关系。对"月体纳甲"说与十二辟卦的关系进行探讨,对"... "月体纳甲"说与河图的联系得以阐明。根据洛书的原理可解析出"月体纳甲"卦序同伏羲八卦卦序的关系,探讨了"月体纳甲"卦序与六子卦序的关系。对"月体纳甲"说与十二辟卦的关系进行探讨,对"月体纳甲"说与六十卦更值理论的关系加以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参同契》 “月体纳甲”说 河图 六子卦气说 十二辟卦
下载PDF
毕沅主编《续资治通鉴》的史学成就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金华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83-87,共5页
《续资治通鉴》是清代乾隆时期著名的经史学者毕沅及其与府下幕宾所修。该书史料丰富,内容全面,考异详备,体现毕沅治史态度的严谨客观,以及史学思想上的开拓性和时代感。《续鉴》是诸续《通鉴》书中的佼佼者,在乾嘉时期私人系统性史著... 《续资治通鉴》是清代乾隆时期著名的经史学者毕沅及其与府下幕宾所修。该书史料丰富,内容全面,考异详备,体现毕沅治史态度的严谨客观,以及史学思想上的开拓性和时代感。《续鉴》是诸续《通鉴》书中的佼佼者,在乾嘉时期私人系统性史著的稀缺之际,尤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沅 《续资治通鉴》 学术价值 史学成就
下载PDF
“唯识比量”中“自许”简别的作用与局限 被引量:3
11
作者 茅宇凡 《哲学分析》 CSSCI 2017年第6期67-75,共9页
"唯识比量"论辩的主题是色境(对象)是否脱离眼识而存在;它针对的立敌双方是唯识论者与实在论者。它的因支满足因三相,特点是使用了简别语。对于因支中简别语"自许"的解释传统上以窥基为代表,他认为"自许"... "唯识比量"论辩的主题是色境(对象)是否脱离眼识而存在;它针对的立敌双方是唯识论者与实在论者。它的因支满足因三相,特点是使用了简别语。对于因支中简别语"自许"的解释传统上以窥基为代表,他认为"自许"是意许了唯识宗的"不离眼识色"。窥基的解释颇为牵强,因为色境是否不离眼识本身就是双方争论的所在,不需要"自许"为"不离眼识色",否则就有乞求论题之嫌。另外,"自许"也不是对因支中"眼所不摄"的简别,因为"摄"字应当理解为包摄的意思,这样一方面与前一个摄字相对应,另一方面对象不为眼根所包括也是立敌双方都认可的,无需加上"自许"的简别。在排除了以上说法之后,简别语"自许"只能是加在因支前半部分的"初三摄"上,其作用在于重新规定比量讨论的范围,即只是讨论在色境、眼识和眼根这三要素中,眼识和色境必定具有不相离而相属的关系。但是,此做法的局限性在于论域狭小,论敌可以模仿该比量利用论域的限制提出"相违决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识比量 简别 自许 玄奘 窥基
下载PDF
《老子》第23章解义
12
作者 李飞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4-7,共4页
今本《老子》第23章"故从事于道者"一段话,已失去原貌,当据马王堆汉墓帛书本《老子》勘正。因为经文有误,历来注家皆失其解,马王堆汉墓帛书的出土为正确理解这段话提供了条件。这段话的大意是,与得道的人交往共事,自己也会得... 今本《老子》第23章"故从事于道者"一段话,已失去原貌,当据马王堆汉墓帛书本《老子》勘正。因为经文有误,历来注家皆失其解,马王堆汉墓帛书的出土为正确理解这段话提供了条件。这段话的大意是,与得道的人交往共事,自己也会得道;与背道的人交往共事,自己也会失道。《老子》这段话的用意在于劝说君主罢黜百学而独行己道。这段话与相关经文一起透露出了《老子》思想的心理根源,有利于我们对《老子》思想的准确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王弼 魏源
下载PDF
“调侃”及“自、鼻”等诸字考释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正中 《甘肃高师学报》 2008年第6期65-67,共3页
"调侃"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个富含哲理的褒义词。"自、鼻"系同一个字,"自"是"鼻"的初文;"皇"是王之始者;秦始皇因"辠"与"皇"形似而改"辠"为罪字,系... "调侃"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个富含哲理的褒义词。"自、鼻"系同一个字,"自"是"鼻"的初文;"皇"是王之始者;秦始皇因"辠"与"皇"形似而改"辠"为罪字,系"改字之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侃 “自、鼻、皇”诸字 考释
下载PDF
《必须杂字》的考释与整理——兼论山西杂字的文献语言学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辛睿龙 《励耘语言学刊》 2020年第1期166-180,共15页
《必须杂字》属于综合性的山西杂字文献,所述内容包括天地、自然、城郭、官职、人伦、百行、粮食、文具、水果、蔬菜、饮食、杂货、农具、建材等,是一部句式整齐的四言杂字。就笔者所见,《必须杂字》至少有京都泰山堂丙辰年新刻本、丙... 《必须杂字》属于综合性的山西杂字文献,所述内容包括天地、自然、城郭、官职、人伦、百行、粮食、文具、水果、蔬菜、饮食、杂货、农具、建材等,是一部句式整齐的四言杂字。就笔者所见,《必须杂字》至少有京都泰山堂丙辰年新刻本、丙戌年新刻本、壹元堂官板新刻本、清同治二年聚原堂刻本、民国间彰德聚元堂石印本、民国三十四年抄本等六种版本。综合运用文献学、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方言学等方面的知识,对《必须杂字》全书进行录文和校理,对《必须杂字》贮存的部分疑难字词进行考释和研究。以《必须杂字》为例,对山西杂字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这项工作有助于晋方言语音史和近代汉字汉语的研究与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须杂字》 山西杂字 晋方言语音史 近代汉字
下载PDF
论王弼的学术思想
15
作者 刘坤生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53-63,共11页
本文着重论述王粥摒弃迷信,以理性治《易》的学术思想,即:从理论上正确地解决了《周易》卦象与卦的内容之间的关系以及卦交辞文字的譬喻性的问题,且在具体的释卦中有所运用。但是,由于他服膺《周易大传》的“象数说”,导致了释卦... 本文着重论述王粥摒弃迷信,以理性治《易》的学术思想,即:从理论上正确地解决了《周易》卦象与卦的内容之间的关系以及卦交辞文字的譬喻性的问题,且在具体的释卦中有所运用。但是,由于他服膺《周易大传》的“象数说”,导致了释卦中的某些失误。随之论述了王弼以“无为”解决了“会通孔老”的时代课题,从老子道的作用层上发掘其理论的价值。这对我们今天进一步开展“老学”研究,亦有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 周易 老子 学术思想
下载PDF
《伤寒论》第三十二条中“必”字小考
16
作者 杨兴亮 杨东方 王翠翠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9-112,共4页
历代医家对宋本《伤寒论》第三十二条中"必"字解释不一,大部分解释为"一定";只有部分观点认为"必"字表示一种假设关系,解释为"假使,如果"。本文通过训诂学方法,运用以文证医的方式进行考释,得... 历代医家对宋本《伤寒论》第三十二条中"必"字解释不一,大部分解释为"一定";只有部分观点认为"必"字表示一种假设关系,解释为"假使,如果"。本文通过训诂学方法,运用以文证医的方式进行考释,得出"必"字的含义应为"假使,如果"的结论,对正确理解该条文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必自下利 训释字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