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学醇《医学辨正》学术思想探析
1
作者 杨意闻 严世芸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43-1245,共3页
《医学辨正》为清代医家张学醇编纂的综合性医学书籍。该书整理了《黄帝内经》中的辨证思想,结合作者多年临床心得,对诊断、经络、各类疾病的辨证治法与方药进行综合全面的论述。张氏勘误众家,专力《内经》;强调四诊,尤其是脉诊的重要性... 《医学辨正》为清代医家张学醇编纂的综合性医学书籍。该书整理了《黄帝内经》中的辨证思想,结合作者多年临床心得,对诊断、经络、各类疾病的辨证治法与方药进行综合全面的论述。张氏勘误众家,专力《内经》;强调四诊,尤其是脉诊的重要性,提出了独特的脉学思想与脉诊方式;以阴阳统领八纲进行辨证;所载方药鉴古而创新,方剂精简、用药轻灵。张氏脉学理论与脉诊方法对脉诊渐被忽视的当今中医学界亦有很大的学习借鉴及思考的意义。其临证方药对当今过用大方、久方的临床实际情况亦有很强的反思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学醇 医学辨正 脉学 脉诊 阴阳辨证
下载PDF
《皖学编》的内容及其学术史意义
2
作者 周宇昂 《地方文化研究》 2023年第4期99-109,共11页
《皖学编》是我国第一部对安徽学术进行全面梳理的著作,由清末安徽著名理学家徐定文所撰。以其收录学者之众、时空维度之广,成为后世以纪传体形式著述安徽学术史的典范。在编纂背景方面,自清代设安徽省以后,受到全国文化整合的影响,安... 《皖学编》是我国第一部对安徽学术进行全面梳理的著作,由清末安徽著名理学家徐定文所撰。以其收录学者之众、时空维度之广,成为后世以纪传体形式著述安徽学术史的典范。在编纂背景方面,自清代设安徽省以后,受到全国文化整合的影响,安徽学者逐步突破对具体郡县的文化认同,梳理安徽区域文化史,希望建构新的“安徽文化”。在此基础上,徐定文专论“本省古哲先儒”,考定安徽儒学渊源流变,作《皖学编》十六卷,进一步推进安徽人整体文化认同的历史进程。在内容编排方面,该书立足于安徽地区,以“专为论学而作”为原则,仿关学、洛学、北学三编之例,全面收录安徽历代儒学人物,并推尊闵损、朱松、朱熹为安徽儒学三巨子。同时注重梳理安徽儒学源流统系,在绍述宋明理学家之外,兼顾汉唐经师及清儒成就,以期实现“经道合一”。从学术史的角度看,《皖学编》作为第一部全面梳理安徽学术的著作,打破了地域、学派等门户藩篱,不仅有助于启迪学术后进,而且初步建构了“皖学”概念体系,于研究安徽儒学发展概况甚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学编》 编纂背景:内容编排:学术史意义
下载PDF
中国逻辑史研究“五范畴”——崔清田先生口述史片段 被引量:3
3
作者 曾昭式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23-131,共9页
"崔清田先生口述史片段"记录着崔清田先生中国逻辑史研究历程,反映出其中国逻辑思想,即研究中国逻辑史理应以"历史分析"、"文化诠释"的方法还中国逻辑本来面目,中国逻辑本来面目为"名学"、&qu... "崔清田先生口述史片段"记录着崔清田先生中国逻辑史研究历程,反映出其中国逻辑思想,即研究中国逻辑史理应以"历史分析"、"文化诠释"的方法还中国逻辑本来面目,中国逻辑本来面目为"名学"、"辩学"、中国逻辑推理类型为"推类"。"历史分析"、"文化诠释"、"名学"、"辩学"和"推类"这五范畴构成了崔先生的整个中国逻辑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清田 名学 辩学 推类 逻辑与文化
下载PDF
先秦名辨之学的语言哲学蕴涵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建设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5-101,共7页
中国哲学要建立能够与西方哲学对话的共同话语,需要对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有基本一致的观察视角。先秦时期名辨之学世人极为关注。然而,后世冠之以名学、辨学所研究的内容,究竟能够与西方哲学的哪些门类构成共同对话通路... 中国哲学要建立能够与西方哲学对话的共同话语,需要对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有基本一致的观察视角。先秦时期名辨之学世人极为关注。然而,后世冠之以名学、辨学所研究的内容,究竟能够与西方哲学的哪些门类构成共同对话通路,却一直存在争议。中国学者多将其归为逻辑学,西方学者则以为如此归类较为牵强。本文基于先秦典籍分析,依据语言哲学的判定原则,认为先秦名辨之学,部分可以归于逻辑学内容,部分则蕴涵着语言哲学内容,并概要指出,先秦名学之中诸如指称论、语源论、类型论、解释论以及语用论等内容是语言哲学的主要研究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学 辨学 逻辑学 语言哲学
下载PDF
意识形态与哲学翻译——以王国维的译本《辨学》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于洋欢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5年第4期30-35,共6页
清华四大国学导师之一的王国维一生译介了大量的西方哲学著作,希望从形而上来丰满中国的学术,从认识论的高度来促进中西之间的学术交流。本文主要以《辨学》这部译作为个案,结合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剖析其译名和译文的特... 清华四大国学导师之一的王国维一生译介了大量的西方哲学著作,希望从形而上来丰满中国的学术,从认识论的高度来促进中西之间的学术交流。本文主要以《辨学》这部译作为个案,结合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剖析其译名和译文的特点,即以日译语的吸收为译名的手段、以"操纵"和"改写"为译文的策略。王国维的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以其深厚的哲学研究为基础,对王国维的哲学翻译进行研究,对当今的文化、历史和翻译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学》 哲学翻译 意识形态 王国维1
下载PDF
《关学编》的编纂动机、体例特点及其学术史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波 《唐都学刊》 2010年第4期91-94,共4页
《关学编》由明代关中著名理学家冯从吾所撰,是我国第一部关学史著作。在体例安排上,该《编》立足于关中地区,以纪传体形式"独载理学诸先生",摒除朱子学、阳明学门户之见,揭示关学师承及其学风的延承性。不仅有助于挺立以张... 《关学编》由明代关中著名理学家冯从吾所撰,是我国第一部关学史著作。在体例安排上,该《编》立足于关中地区,以纪传体形式"独载理学诸先生",摒除朱子学、阳明学门户之见,揭示关学师承及其学风的延承性。不仅有助于挺立以张载为创始者的关中道统,而且开启了"关学有编"论及关学史撰写的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学编》 体例安排 关学史
下载PDF
清代关学学人对《关学编》补、续文本源流述略——兼论清代关学学人对关学传统的自我建构意识 被引量:3
7
作者 魏冬 《唐都学刊》 2016年第1期55-60,共6页
清代关中学人对《关学编》的续补,并非单线进行,而是大抵经过一个由分趋合、不断修订完善的过程。首先,王心敬—周元鼎(简称王系)、刘得炯—李元春(简称李系)分别沿着不同的路向续述了从冯从吾到李二曲的关学学人,并对原编做了补述。随... 清代关中学人对《关学编》的续补,并非单线进行,而是大抵经过一个由分趋合、不断修订完善的过程。首先,王心敬—周元鼎(简称王系)、刘得炯—李元春(简称李系)分别沿着不同的路向续述了从冯从吾到李二曲的关学学人,并对原编做了补述。随后李元春的弟子贺瑞麟再次续入李元春等关学七人,与之同时的柏景伟则将冯从吾的原编、以上两系的关学续补编、贺瑞麟的再续编予以删定整合、汇为一稿,而贺瑞麟在柏景伟殁后对合本的补正,则形成了今天《关学编》的基本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学编》 王心敬 李元春 贺瑞麟 柏景伟
下载PDF
刘凤苞及其《南华雪心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华云刚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3-137,共5页
《南华雪心编》是清代刘凤苞注解《庄子》的代表作。刘凤苞早年就有名气,后来考中进士,辗转仕宦于滇南二十余年,一直郁郁不得志,终因性情耿直,孤傲脱俗,被排挤免官。在这期间他完成了《南华雪心编》的撰写。从刘凤苞的整个人生经历来看... 《南华雪心编》是清代刘凤苞注解《庄子》的代表作。刘凤苞早年就有名气,后来考中进士,辗转仕宦于滇南二十余年,一直郁郁不得志,终因性情耿直,孤傲脱俗,被排挤免官。在这期间他完成了《南华雪心编》的撰写。从刘凤苞的整个人生经历来看,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儒家知识分子,这样的身份及其思想文化背景,直接影响了其注解《庄子》的思想和方法,这主要表现在其"以注经法注庄子"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凤苞 《南华雪心编》 《庄子》 “以注经法注庄子”
下载PDF
墨家谈辩原则中的语用学思想
9
作者 关兴丽 《职大学报》 2004年第3期7-11,共5页
墨家辩学的谈辩原则中包含着丰富的语用学思想。谈辩包括谈说和论辩,本文从两个方面阐述墨家辩学的原则。作者认为谈说的原则与西方的“合作原则”有相似之处,但论辩的原则则为墨家所独有,同时也阐述了墨家谈辩原则的意义。
关键词 语用学 墨家辩学原则 谈说 论辩
下载PDF
俞琰生卒年新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新满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87-90,共4页
俞琰是宋末元初著名的易学家和杰出的道教学者,以《周易集解》为代表的易之正传及以《易外别传》为代表的易之别传,共同建构了他独具特色的丹道易学,当下学界对俞琰及其易学的研究渐为广泛,但对俞琰生卒年细加推敲的文章并不多。本文在... 俞琰是宋末元初著名的易学家和杰出的道教学者,以《周易集解》为代表的易之正传及以《易外别传》为代表的易之别传,共同建构了他独具特色的丹道易学,当下学界对俞琰及其易学的研究渐为广泛,但对俞琰生卒年细加推敲的文章并不多。本文在前人考据资料的基础上,再从俞琰人生历程所留下的诸多杂记著录,彼此印证、仔细考察以确定俞琰的生卒之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琰 钦伟刚 潘雨廷 《四库提要订误》 《丙子学易编》
下载PDF
论《明代科举与文学编年》之失误——以其对明代核心科举文献的使用为考察中心
11
作者 刘小龙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5-98,共4页
《明代科举与文学编年》问世以来受到学界好评如潮,诚然该书在收录文集所含科举史料和首次大规模使用《天一阁明代科举录选刊》两方面均具有重要价值。然而,该书对明代核心科举文献的使用不甚充分,成为其不容忽视的失误,在一定程度上影... 《明代科举与文学编年》问世以来受到学界好评如潮,诚然该书在收录文集所含科举史料和首次大规模使用《天一阁明代科举录选刊》两方面均具有重要价值。然而,该书对明代核心科举文献的使用不甚充分,成为其不容忽视的失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科举与文学编年》 明代核心科举文献 使用 失误
下载PDF
印学理论对明清流派篆刻发展的引领
12
作者 周一红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99-103,共5页
自文人亲自参与篆刻,在追求印章艺术性上具有了清醒自觉的认识,便出现了印学理论著作。印学理论的出现虽然较晚,但借鉴已有相当基础的文论、书论、画论而得到迅速发展。印学理论的成熟早于篆刻实践的成功,推动了明清流派篆刻呈现百花齐... 自文人亲自参与篆刻,在追求印章艺术性上具有了清醒自觉的认识,便出现了印学理论著作。印学理论的出现虽然较晚,但借鉴已有相当基础的文论、书论、画论而得到迅速发展。印学理论的成熟早于篆刻实践的成功,推动了明清流派篆刻呈现百花齐放、各出新面的繁荣景象。文章对印学理论的发展及明清篆刻家的创作实践加以阐述,以期对当代篆刻创新有所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宗秦汉 印从书出 印外求印 《学古编》 文彭 邓石如
下载PDF
郦珩《幼学切音便读》所记清末诸暨方音考
13
作者 李军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4年第2期36-58,共23页
清末诸暨人郦珩《幼学切音便读》各韵图切字旁注直音很大程度上真实反映了清末诸暨方言的语音特征.通过对这些旁注直音以及相关内容的分析,论文从声母与韵母两方面归纳了《幼学切音便读》所反映的实际语音特征;并通过与现代诸暨方言语... 清末诸暨人郦珩《幼学切音便读》各韵图切字旁注直音很大程度上真实反映了清末诸暨方言的语音特征.通过对这些旁注直音以及相关内容的分析,论文从声母与韵母两方面归纳了《幼学切音便读》所反映的实际语音特征;并通过与现代诸暨方言语音特征的比较,参考同属吴语太湖片的宁波方言百年来的演变特征,对《幼学切音便读》实际语音的性质以及一个多世纪以来诸暨方言语音演变的现象与规律进行了初步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学切音便读》 直音 诸暨方音 语音演变
下载PDF
清末著涒吟社考论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雪松 耿传友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2-101,共10页
著涒吟社是清末国粹思潮在北方的重要代表,成员数量曾接近三百人。学者关于该社团的研究,因限于材料,结论并不精确。结合新的材料,著涒吟社应肇立于戊申正月,辛亥六月即解散,前后存在接近四年。著涒吟社的结社和运行主要以社刊《国学萃... 著涒吟社是清末国粹思潮在北方的重要代表,成员数量曾接近三百人。学者关于该社团的研究,因限于材料,结论并不精确。结合新的材料,著涒吟社应肇立于戊申正月,辛亥六月即解散,前后存在接近四年。著涒吟社的结社和运行主要以社刊《国学萃编》为枢纽,这集中体现着清末民初报刊的出现对文人结社产生的重要影响。报刊既是文学社团的创作平台,又是其理论阵地,它使得文人结社活动逐渐突破传统,走向现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涒吟社 《国学萃编》 报刊 文人结社
下载PDF
“事天之学”如何“补益王化”?——从《辩学章疏》透视徐光启的基督教信仰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杰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62-65,共4页
徐光启所著《辩学章疏》是研究徐氏思想的重要文献,从此文我们深入到他的内心世界分析其宗教信仰以及中国传统儒学的色彩,如徐的基督世界往往与复古思绪和原始儒学相结合等,另外徐氏的大胆社会试验的构想亦体现了创新精神。无论怎样,深... 徐光启所著《辩学章疏》是研究徐氏思想的重要文献,从此文我们深入到他的内心世界分析其宗教信仰以及中国传统儒学的色彩,如徐的基督世界往往与复古思绪和原始儒学相结合等,另外徐氏的大胆社会试验的构想亦体现了创新精神。无论怎样,深谙基督教义的徐文定公首先是一位基督徒,而其内心中的儒学因素不应被认为与其宗教信仰相龃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光启 《辩学章疏》 基督徒 儒家 社会试验
下载PDF
《伤寒论后条辨》重视体质因素与发病关系的观点
16
作者 李平 《中医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549-550,共2页
目的:考证《伤寒论后条辨》重视体质因素与发病的关系的观点。方法:采用搜集资料、检索、归纳整理的方法。结果:《黄帝内经》是在世界医学史上首次全面论述人体质现象的医学著作。《伤寒论后条辨》是在《黄帝内经》基础上对此理论有所... 目的:考证《伤寒论后条辨》重视体质因素与发病的关系的观点。方法:采用搜集资料、检索、归纳整理的方法。结果:《黄帝内经》是在世界医学史上首次全面论述人体质现象的医学著作。《伤寒论后条辨》是在《黄帝内经》基础上对此理论有所发挥创新。结论:《伤寒论后条辨》有关体质方面的研究,对现代中医病因学、诊断学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后条辨 黄帝内经 景岳全书 医学源流论 生物学 疾病传变 先天禀赋 体质因素
下载PDF
晚清西学知识建构问题——以《皇朝经世文编》《西学大成》系列为中心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沛廉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21年第1期34-39,61,共7页
晚清社会动荡,西方列强乘机进攻侵犯,由于国力悬殊,大清在战争中几乎是屡战屡败;清人在经历多次战争失败后,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意图借此富国强兵、振兴中华。国民意识到西方列强乃凭借先进的科技,方能于战斗中取胜,西学因而被视为... 晚清社会动荡,西方列强乘机进攻侵犯,由于国力悬殊,大清在战争中几乎是屡战屡败;清人在经历多次战争失败后,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意图借此富国强兵、振兴中华。国民意识到西方列强乃凭借先进的科技,方能于战斗中取胜,西学因而被视为“经世致用”的救国良方,被大量引进中国,随之衍生出为数不少的西学译书。透过《皇朝经世文编》及《西学大成》系列类目编纂上的安排,发现士人在整理西学译书时,沿用了中国传统的知识体系去分类西学知识,然而此举导致汇编西学的过程困难重重,甚至造成知识归类错误、学术混淆不清等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西学 知识建构 经世致用 《皇朝经世文编》 《西学大成》
下载PDF
从墨家辩学的生成原因看逻辑的文化依赖性
18
作者 张万强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4-19,共6页
探讨墨家辩学得以生成的文化背景,对于理解逻辑的文化依赖性而言不无裨益。墨家辩学所内蕴的墨家逻辑思想的生成,缘于先秦时期"礼崩乐坏"和"名实相怨"的社会现实以及"百家争鸣"的思想处境,更取决于墨家... 探讨墨家辩学得以生成的文化背景,对于理解逻辑的文化依赖性而言不无裨益。墨家辩学所内蕴的墨家逻辑思想的生成,缘于先秦时期"礼崩乐坏"和"名实相怨"的社会现实以及"百家争鸣"的思想处境,更取决于墨家学派趋近理性的学术特质。墨家辩学对"真"概念以及"名""辞""说"的研究,说明逻辑概念和逻辑规律能够独立于文化形态而得以萌芽和发展,但对逻辑概念和逻辑规律的具体表述却受制于其所在的文化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家 辩学 逻辑 文化依赖性
下载PDF
明代思想家史学家陈建研究述评
19
作者 孙美霞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74-79,共6页
陈建是明中后期著名的理学家和史学家,历史文献中对其记载比较零散。近代以来,史学界对陈建的研究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从零星到系统的发展过程,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与深化。众多的研究者和丰硕的成果使得陈建及其作品的价值逐渐被... 陈建是明中后期著名的理学家和史学家,历史文献中对其记载比较零散。近代以来,史学界对陈建的研究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从零星到系统的发展过程,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与深化。众多的研究者和丰硕的成果使得陈建及其作品的价值逐渐被人们认可。但这些研究成果与陈建学术价值本身相比仍相对薄弱,尤其对《治安要议》的研究还是空白,尚有待于进一步发掘和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建 《学葬通辨》 《皇明资治通纪》 《治安要议》 综述
下载PDF
浅析茶壶画艺术之美——以边寿民、薛怀、陈鸿寿、吴昌硕、齐白石作品为例
20
作者 竺秉君 《农业考古》 2020年第2期61-66,共6页
古语说:“水为茶之母,壶为茶之父”。茶壶是茶具的主角之一,自从文艺界人士参与到造壶活动中后,他们以抽象的艺术语言,展现出了别具一格的艺术之美,赋予茶具以蓬勃的生命。本文以清代至现代五位著名画家为例,浅析他们所作茶壶画的艺术... 古语说:“水为茶之母,壶为茶之父”。茶壶是茶具的主角之一,自从文艺界人士参与到造壶活动中后,他们以抽象的艺术语言,展现出了别具一格的艺术之美,赋予茶具以蓬勃的生命。本文以清代至现代五位著名画家为例,浅析他们所作茶壶画的艺术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壶画 边寿民 薛怀 陈曼生 吴昌硕 齐白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