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卞之琳诗歌的古典语言意识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泽龙 杨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3-99,共7页
卞之琳对诗歌语言有着永不满足、近乎苛刻的追求,执着于创造一种典雅圆融、凝练精致的现代白话诗语。在语言本体层面上,他在坚持使用现代白话口语的前提下,熔铸古典雅言诗语,从词汇、语法和语义层面改造新诗语言,努力创造一种适合现代... 卞之琳对诗歌语言有着永不满足、近乎苛刻的追求,执着于创造一种典雅圆融、凝练精致的现代白话诗语。在语言本体层面上,他在坚持使用现代白话口语的前提下,熔铸古典雅言诗语,从词汇、语法和语义层面改造新诗语言,努力创造一种适合现代新诗诗意表达和诗体要求、与散文白话相区别的新诗白话。卞之琳追求凝练的古典诗语意识,发挥古典诗歌"字思维"的优势,提高诗歌语言中名词和动词的比重,注重文言虚词的运用和表达效果,从而提升了白话诗语构筑意象的能力,拓展了新诗的表意空间。此外,还对诗歌用典作了现代传承和改造,在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之间架起了一道精神桥梁,探索了现代白话诗语的多种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新诗 语言意识 卞之琳 古典诗语 诗歌用典
下载PDF
论卞之琳的文学翻译思想及其译诗实践 被引量:4
2
作者 肖曼琼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43-146,共4页
卞之琳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立足忠实,辨证地吸取传统的翻译理论,从文学翻译的角度提出了"信""似""译"的翻译思想。他指出翻译就是"译",不该是"创作";翻译不仅要忠于内容,而且要... 卞之琳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立足忠实,辨证地吸取传统的翻译理论,从文学翻译的角度提出了"信""似""译"的翻译思想。他指出翻译就是"译",不该是"创作";翻译不仅要忠于内容,而且要忠于形式;但是,绝对的、百分之百的忠实是不可能的,文学翻译的艺术性所在,不是做到和原作相等,而是做到在本国语言里相当于原作。他的诗歌翻译很好地实践了他的翻译思想,忠实再现了原作的风姿与神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卞之琳 忠实原则 “信”“似”“译” 诗歌翻译
下载PDF
“智慧之美”:卞之琳诗歌的“智性化”特征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洁宇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4年第3期51-57,共7页
卞之琳诗歌中的"智慧之美",是其自觉追求诗歌"智性化"的体现。从20世纪20年代穆木天提出"诗要有大的哲学",到20世纪40年代袁可嘉等人提出"现实·玄学·象征"的结合,中国现代诗人一直... 卞之琳诗歌中的"智慧之美",是其自觉追求诗歌"智性化"的体现。从20世纪20年代穆木天提出"诗要有大的哲学",到20世纪40年代袁可嘉等人提出"现实·玄学·象征"的结合,中国现代诗人一直尝试将诗歌艺术审美与个人哲思结合起来,卞之琳是这个探索过程中极为重要且影响巨大的一环。思辨的特色贯穿了卞之琳一生的诗歌创作并成为其独具价值的艺术风格。他的思辨以"相对"观念为中心,其诗中"距离"、"对照"和"变易"三大主题都围绕"相对"观念展开。诗人在艺术上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非个人"化、"客观对应物"等手法,从最细微琐碎的事物里发现诗和哲理,将抽象的哲思变为具体意象,造成独特的艺术效果。他是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艺术高峰,其在哲学与现实、智慧与情感的结合方面,以及在隽永与亲切间把握平衡的方面,取得了无人企及的高超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卞之琳 诗歌 “智性化” 哲学 智慧 情感
下载PDF
简论卞之琳的文学翻译思想 被引量:2
4
作者 黄淞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12-114,共3页
通过对我国著名翻译家卞之琳文学翻译思想的梳理和归纳,探讨其翻译思想的形成和特点,揭示其对我国外国文学翻译工作和中国译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卞之琳 文学翻译 信似译 以诗译诗 以顿代步
下载PDF
卞之琳北平时期诗歌的复杂色调
5
作者 张林杰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45,共6页
人们往往强调卞之琳1935年以后创作的复杂色彩,并将它们与其北平时期创作区别开来。但实际上,卞之琳诗歌的复杂色调和表达特征,都是在他北平时期的创作中开始呈现的。他对北平的感受一开始就带着复杂意味,对北平所代表的双重文化价值的&... 人们往往强调卞之琳1935年以后创作的复杂色彩,并将它们与其北平时期创作区别开来。但实际上,卞之琳诗歌的复杂色调和表达特征,都是在他北平时期的创作中开始呈现的。他对北平的感受一开始就带着复杂意味,对北平所代表的双重文化价值的"凭吊"是他寄托苦闷的方式。而在这种凭吊中,他一方面对北平市民生活的慵懒、麻木、缺乏危机感的生存状态持批判态度,另一方面又流连于北平的古韵及其市民悠然闲适的趣味中,这种情感反应的复杂性和由此产生的借物抒情的表达策略,使他的诗歌逐渐发展出一套传达感受的方式。这让他批判声音的传达显得更为委婉和隐蔽,也为他后一阶段创作那种更复杂的表达策略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卞之琳 北平时期 复杂色调 表达方式
下载PDF
论现代派诗人卞之琳初期诗作的审美意蕴
6
作者 祝晓耘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18-122,共5页
卞之琳善于把握中西诗歌相通的特质 ,谐调古洋 ,独辟蹊径 ,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其诗的意蕴表现为 :凡俗化的诗绪 ,寄情于社会下层 ;怀旧怀远的哀思 ,表现生之茫然 ;哲理化的情涛 ,暗示隐秘的心理活动 ;恢谐的方式 ,走进... 卞之琳善于把握中西诗歌相通的特质 ,谐调古洋 ,独辟蹊径 ,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其诗的意蕴表现为 :凡俗化的诗绪 ,寄情于社会下层 ;怀旧怀远的哀思 ,表现生之茫然 ;哲理化的情涛 ,暗示隐秘的心理活动 ;恢谐的方式 ,走进严肃命题的“淘气”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卞之琳 现代派 诗歌 审美意蕴 初期诗歌作品 情感 心理
下载PDF
卞之琳《断章》新解:和谐社会的艺术写真
7
作者 杨景春 《唐山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36-38,共3页
从"当代"角度入手,认为《断章》是和谐社会的艺术写照:人与自然,和合共生;人与他人,和睦相处;人与自身,和善为上。
关键词 卞之琳 断章 和谐
下载PDF
浅谈卞之琳诗歌的美学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凤琼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76-179,共4页
卞之琳的诗从意象出发、以意象为构件、并围绕意象建造出另外一个宇宙,它具有现实与虚拟的交融, 利用反讽与陌生化.透过虚化的韵致,折射出的是诗人的朦胧情思与朦胧境界.
关键词 意象 卞之琳 美学特征
下载PDF
中韩诗歌的手工艺术美探究——以卞之琳和郑芝溶的诗为例
9
作者 严红花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60-65,共6页
诗歌的手工艺术是诗人头脑、知性和感性三合一的结晶。强调知性并统一感性的主知主义在诗歌创作中尤为重视技巧的作用。卞之琳和郑芝溶作为中韩各具特色的主知派代表人物因曾受英美现代主义,尤其是T.S.艾略特的影响,在诗歌创作中有着异... 诗歌的手工艺术是诗人头脑、知性和感性三合一的结晶。强调知性并统一感性的主知主义在诗歌创作中尤为重视技巧的作用。卞之琳和郑芝溶作为中韩各具特色的主知派代表人物因曾受英美现代主义,尤其是T.S.艾略特的影响,在诗歌创作中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如复合意象的理性塑造,生活用语的诗化表现及诗歌结构的稳健革新等。卞之琳和郑芝溶诗歌创作技巧体现了两人共同的创作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韩诗歌 卞之琳 郑芝溶 主知主义 复合意象 手工艺术
下载PDF
古典的突围——从前期诗歌创作看卞之琳心路历程
10
作者 杨晓瑞 白薇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15-116,共2页
古典精神与现代特质,共存于卞之琳1930年-1937年的诗歌创作中。古典作为其内核,或隐或现,一以贯之;现代则在观念层面,停留纠缠。两者对立统一,并最终以古典的突围结束了这一交锋。
关键词 诗歌创作 卞之琳 现代主义 象征主义 思维模式 中国
下载PDF
情思的深化,诗艺的提升——浅论卞之琳三十年代中期诗歌的情感转向
11
作者 刘子琦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31-135,共5页
以1935年在日本创作的《在异国的警署》为界,卞之琳诗歌此前和此后暗自流淌着两种大的情 感流向。一是在这首诗之前的茫然、苦闷、孤独的情思;二是在这首诗之后的充满理趣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 卞之琳 诗歌 情感转向 《在异国的警署》
下载PDF
被忽略的影响——论卞之琳译诗集《英国诗选》的翻译观及其诗学价值
12
作者 王笑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5年第6期27-30,共4页
通过探讨卞之琳译诗集《英国诗选》所体现的译者的翻译观及其对中国现代诗歌与卞之琳本人创作产生的影响,可以分析出外国诗歌翻译与本土诗歌实践发生遇合所需要的条件与可能的效果。《英国诗选》产生的影响只是外国诗歌对中国新诗影响... 通过探讨卞之琳译诗集《英国诗选》所体现的译者的翻译观及其对中国现代诗歌与卞之琳本人创作产生的影响,可以分析出外国诗歌翻译与本土诗歌实践发生遇合所需要的条件与可能的效果。《英国诗选》产生的影响只是外国诗歌对中国新诗影响的一个表征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卞之琳 《英国诗选》 翻译 影响
下载PDF
晚唐的美丽智慧的芳香——浅析“前线诗人”的无题诗
13
作者 李素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20-22,27,共4页
20世纪30年代,在北平的现代派诗人群体中,被评论家李健吾称作"前线诗人"的废名、林庚、卞之琳、何其芳等曾掀起一股"晚唐诗热",对中国诗歌传统进行了一次独到的重新发掘与阐释。无独有偶,在这些少数的前线诗人中,... 20世纪30年代,在北平的现代派诗人群体中,被评论家李健吾称作"前线诗人"的废名、林庚、卞之琳、何其芳等曾掀起一股"晚唐诗热",对中国诗歌传统进行了一次独到的重新发掘与阐释。无独有偶,在这些少数的前线诗人中,废名、林庚、卞之琳都曾不约而同写下了若干无题诗,对应晚唐李商隐的无题诗,他们在自由表现其诗的感觉与理想中亦见出了他们的不同个性与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线诗人 晚唐诗热 无题诗 废名 林庚 卞之琳
下载PDF
浅析禅宗对卞之琳1930年代诗歌的影响及表现
14
作者 周贵荣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373-376,共4页
卞之琳1930年代的诗歌风格融会现代与古典,由于他独特的生平和经历,他的诗歌明显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表现在他诗歌取材的适意性、哲理性,诗歌思维的妙悟方式,诗质的空灵、超越和所呈现的理趣上。
关键词 卞之琳 禅宗 诗歌
下载PDF
论卞之琳诗歌的智性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明煌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95-97,100,共4页
卞之琳作为现代派诗人 ,受新月派和象征派的影响 ,并且善于从中国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卞之琳是一个冷峻的沉思者 ,他极力避免感情的倾泄而追求智慧的凝聚 ,诗中充满着哲理和智性。他在诗中塑造了一个孤独的寻梦... 卞之琳作为现代派诗人 ,受新月派和象征派的影响 ,并且善于从中国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卞之琳是一个冷峻的沉思者 ,他极力避免感情的倾泄而追求智慧的凝聚 ,诗中充满着哲理和智性。他在诗中塑造了一个孤独的寻梦者形象 ,映衬着那个时代的悲凉。他在诗的王国里苦心经营 ,雕玉镂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卞之琳诗歌 智性 寻梦音
下载PDF
试析卞之琳早期诗歌创作之风格
16
作者 具洸范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24-28,共5页
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思想深度的高度统一,是卞之琳对中国现代诗歌的杰出贡献,也是他被称为中国现代杰出诗人的一个重要原因。纵观卞之琳30年代的诗歌创作,不难发现,对人生的沉思,是其诗歌持久的主题。这种沉思是以两种形式表现的:一... 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思想深度的高度统一,是卞之琳对中国现代诗歌的杰出贡献,也是他被称为中国现代杰出诗人的一个重要原因。纵观卞之琳30年代的诗歌创作,不难发现,对人生的沉思,是其诗歌持久的主题。这种沉思是以两种形式表现的:一是对自我以外的人生形式和生活态度的沉思,一是直接对自我人生的体验和沉思。就思想性而言,卞之琳30年代诗歌的重要特征就在于:它是诗人对人生的体验和沉思的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创作 卞之琳 风格 早期 试析 中国现代诗歌 30年代 思想深度 艺术技巧 生活态度 人生形式 形式表现 重要特征 沉思 思想性 诗人
下载PDF
卞之琳与戴望舒的同题诗《寂寞》解读
17
作者 史新玉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第6期40-43,共4页
卞之琳和戴望舒曾在20世纪30年代各自写过一首题目同为"寂寞"的诗,虽然都是现代诗派的主要代表诗人,且两首诗写于同一时期,但无论内容、风格还是表现形式都各具特点,在处理主客体关系上也不尽相同。卞之琳的诗主"智&quo... 卞之琳和戴望舒曾在20世纪30年代各自写过一首题目同为"寂寞"的诗,虽然都是现代诗派的主要代表诗人,且两首诗写于同一时期,但无论内容、风格还是表现形式都各具特点,在处理主客体关系上也不尽相同。卞之琳的诗主"智",作品中很少出现直抒胸臆的语汇,在《寂寞》中,诗人以旁观者的身份冷静地讲故事,表达了一种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世界空间里处处弥漫着的寂寞气息;戴望舒的诗主"情",且更注重形式,继承中国传统格律诗音韵特点的同时,用心灵烛照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惆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寂寞》 卞之琳 戴望舒 现代诗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