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译者如何存在?——论译者文化身份的建构方式 被引量:13
1
作者 姚君伟 姚望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9-94,共6页
文学翻译是一种艺术创造,译者不再是原作者的附庸,译作是原作的后起生命,因此,译者地位提高了,同时,责任也相应变得更重大。在此背景下,译者理应增强自己的主体意识,建构起自己的文化身份。译者文化身份的建构,有赖于多种途径及其结合... 文学翻译是一种艺术创造,译者不再是原作者的附庸,译作是原作的后起生命,因此,译者地位提高了,同时,责任也相应变得更重大。在此背景下,译者理应增强自己的主体意识,建构起自己的文化身份。译者文化身份的建构,有赖于多种途径及其结合。初步说来,它们起码包括源文本的选择、译本中的创造、译本序跋的写作、译注和评论。通过以上途径,译者或可建构起自己相对独立的文化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文化身份 源文本选择 创造性叛逆 译本序跋 译注 评论
下载PDF
论卞之琳在西南联大的文学翻译成就 被引量:1
2
作者 赵俊姝 林德福 王晏 《红河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77-80,共4页
卞之琳在西南联大任教期间翻译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和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翻译思想和方法。卞之琳的翻译思想源于其翻译实践,同时又对其翻译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事实上,卞之琳精美的译文处处体现着其翻译思想... 卞之琳在西南联大任教期间翻译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和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翻译思想和方法。卞之琳的翻译思想源于其翻译实践,同时又对其翻译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事实上,卞之琳精美的译文处处体现着其翻译思想,同时也极好地证明了其翻译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卞之琳 西南联大 文学翻译思想 文学翻译作品
下载PDF
浅析文学作品中人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 被引量:1
3
作者 宋钟秀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43-144,150,共3页
文学作品中的人名,往往鲜明的体现了作家的创作意图,在作品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翻译界一直有"译名难于译文"的说法。研究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对于提高译本的可读性和促进中西方的文化交流来说具有相当... 文学作品中的人名,往往鲜明的体现了作家的创作意图,在作品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翻译界一直有"译名难于译文"的说法。研究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对于提高译本的可读性和促进中西方的文化交流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人名 文化内涵 翻译
下载PDF
互文性视角下冰心的创作与翻译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玉清 金科芳 《宜宾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01-105,共5页
互文性把任一文本都视为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换,历史、文化、社会、意识形态等都可视为文本。从互文性视角看冰心的原作和译作,可以发现作家兼翻译家的文学创作和翻译作品之间在文化历史背景、意识形态、生活环境等各要素方面相互映射... 互文性把任一文本都视为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换,历史、文化、社会、意识形态等都可视为文本。从互文性视角看冰心的原作和译作,可以发现作家兼翻译家的文学创作和翻译作品之间在文化历史背景、意识形态、生活环境等各要素方面相互映射,存在很多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冰心文学创作 冰心译作
下载PDF
文学作品复译中的译者声音研究: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永杰 许悦萌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82-87,共6页
复译和译者声音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两者各自独立的研究多集中在文学翻译领域,然而,文学复译作品中的译者声音尚未得到研究者的足够关注。文章在梳理现有复译和译者声音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指出目前复译现象理论研究的不足、译者声... 复译和译者声音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两者各自独立的研究多集中在文学翻译领域,然而,文学复译作品中的译者声音尚未得到研究者的足够关注。文章在梳理现有复译和译者声音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指出目前复译现象理论研究的不足、译者声音的研究理论有待加强等问题,并探讨复译本中存在的多重声音对译者声音的影响,提出应通过文本和语境两种途径来研究复译作品中的译者声音,进而构建出一个完备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复译 译者声音 多重译者身份
下载PDF
文学翻译对中法文化传播的贡献
6
作者 毛莹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40-42,共3页
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可以追溯至十三世纪,这时期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就是翻译。通过文本翻译,十三至十八世纪法国汉学家积累了丰富的汉学研究成果,十九世纪法国正式设立汉语教学科目。二十世纪,法国对中国作品的翻译选择转移到纯文学... 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可以追溯至十三世纪,这时期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就是翻译。通过文本翻译,十三至十八世纪法国汉学家积累了丰富的汉学研究成果,十九世纪法国正式设立汉语教学科目。二十世纪,法国对中国作品的翻译选择转移到纯文学文本,对于《红楼梦》以及鲁迅文学作品的翻译与传播都值得我们关注。在中法两国的文化传播中,翻译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是加强两国文化交流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文化传播 《红楼梦》 鲁迅文学作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