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亚科举文化圈的形成与演变 被引量:17
1
作者 刘海峰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共9页
唐宋两代放宽条件以附名榜尾的方式录取域外举子为宾贡进士,体现了中朝统治者怀柔远人的政策,对吸引外邦士人到中国来求学和应举、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都起过重要的作用。日本最早仿行科举,也是实行科举时间最短的国家。朝鲜王朝的科举... 唐宋两代放宽条件以附名榜尾的方式录取域外举子为宾贡进士,体现了中朝统治者怀柔远人的政策,对吸引外邦士人到中国来求学和应举、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都起过重要的作用。日本最早仿行科举,也是实行科举时间最短的国家。朝鲜王朝的科举甚至比明清时期的中国还更为频繁开科,在社会中占据核心地位。越南的科举制延续到1919年,是世界上科举制度的终结地。琉球也曾实行过科举制度。12—19世纪,中、韩、越三国连同琉球构成了一个独特的东亚科举文化圈。正是由于科举传统的延续,东亚才能够演变形成在世界上颇为特色鲜明的考试文化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 东亚 科举文化圈 宾贡 宾贡进士
下载PDF
统一新罗时期汉诗的晚唐风韵 被引量:1
2
作者 杨会敏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81-88,共8页
统一新罗前、中期留存的汉诗作品寥寥无几,直到统一新罗后期汉诗创作的主体——新罗宾贡诗人的汉诗才大量出现。在题材内容上,宾贡诗人的汉诗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晚唐诗人的影响,具有浓郁的儒释道化的感伤底蕴,这种感伤底蕴以壮志未... 统一新罗前、中期留存的汉诗作品寥寥无几,直到统一新罗后期汉诗创作的主体——新罗宾贡诗人的汉诗才大量出现。在题材内容上,宾贡诗人的汉诗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晚唐诗人的影响,具有浓郁的儒释道化的感伤底蕴,这种感伤底蕴以壮志未酬而忧郁难伸的儒家济世情怀为主要基调,又兼有离宦退隐而无奈伤感的释道情怀;在艺术风格技巧上,宾贡诗人的汉诗以淡雅明畅为主导,也不乏清健俊丽、雄劲壮阔之作,并且借鉴了晚唐主流诗派——温李诗派的对仗、声律及用典技巧,使其汉诗在平易通畅中见精工典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新罗时期 汉诗 宾贡诗人 晚唐风韵
下载PDF
《孙膑兵法·威王问》“必攻不守”解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克庸 《台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33-35,共3页
《孙膑兵法》中的"必攻不守"乃是对《孙子兵法》善攻者"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这一观点的继承和发扬,而与所谓的"重视进攻而不屑于消极防守"的思想毫不相干;"必攻不守"四字乃动宾结构,其正... 《孙膑兵法》中的"必攻不守"乃是对《孙子兵法》善攻者"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这一观点的继承和发扬,而与所谓的"重视进攻而不屑于消极防守"的思想毫不相干;"必攻不守"四字乃动宾结构,其正确的解释应为"果断地攻击守无可守之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攻不守 孙氏兵法 动宾结构
下载PDF
汉语共宾连动式的认知语法研究
4
作者 李恩光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1-2,8,共3页
认知语法配价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汉语共宾连动式的语义构建问题。汉语共宾连动式V1+N+V2的语义可以概括为在同一主体支配的两个独立事件中,前一事件是后一事件的方式,后一事件是前一事件的目的。这一语义框架构建的动因是同一个自主成分... 认知语法配价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汉语共宾连动式的语义构建问题。汉语共宾连动式V1+N+V2的语义可以概括为在同一主体支配的两个独立事件中,前一事件是后一事件的方式,后一事件是前一事件的目的。这一语义框架构建的动因是同一个自主成分N凸显的次结构和不同的依存成分V1和V2凸显的次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本研究表明,一个语法构式的各组成部分语义凸显之间的对应关系是组成部分联接的主要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共宾连动式 对应关系 语义重合
下载PDF
《豳风·七月》“采蘩”考辩
5
作者 夏德靠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54-57,共4页
《豳风·七月》一诗有许多地方尚待进一步研究,“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 归。”即为其一。故从文化学角度,依据《礼记·月令》、《大戴礼记·夏小正》、《左传》等典籍的相关记载, 以为“公子”当解... 《豳风·七月》一诗有许多地方尚待进一步研究,“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 归。”即为其一。故从文化学角度,依据《礼记·月令》、《大戴礼记·夏小正》、《左传》等典籍的相关记载, 以为“公子”当解为“豳公”;“女”即为后妃夫人一类人物,“采蘩”与高禖之祭有密切关系,遂为“春日 迟迟”四句提供新的理解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豳风·七月》 豳公 后妃 采蘩 高禖
下载PDF
龚斌教授“世说学”研究述评
6
作者 刘小兵 《天中学刊》 2018年第4期6-10,共5页
龚斌教授历时十几载,先后推出《世说新语校释》与《世说新语索解》两部"世说学"研究论著。从两部著作的内容、体例来看,前者侧重于文献整理,亦不乏意义阐释,后者侧重于人文意蕴的解读与发掘,亦兼顾文献考证。两部著作均取得... 龚斌教授历时十几载,先后推出《世说新语校释》与《世说新语索解》两部"世说学"研究论著。从两部著作的内容、体例来看,前者侧重于文献整理,亦不乏意义阐释,后者侧重于人文意蕴的解读与发掘,亦兼顾文献考证。两部著作均取得可观的学术成就,从中可见龚斌教授的治学态度、研究方法及其所秉承的学术传统。从"世说学"研究学术史的角度看,两部学术著作均值得学界总结、评介与学习、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龚斌 《世说新语校释》 《世说新语索解》 “世说学”研究
下载PDF
《豳风》“周公之东”解——周公“用夏变夷”与《豳风》东传入鲁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劲锋 《政治思想史》 CSSCI 2019年第3期16-30,196,共16页
《豳风》与《秦风》同源豳地,本为“周之旧”。周公东征将自尊为“夏声”的“周之旧”东传,故谓“周公之东”。《豳风》及其东传,体现了周公与鲁国“纳上下于道德”“用夏变夷”的文化政策与统治方略。其中,《七月》东传是周公在殷遗地... 《豳风》与《秦风》同源豳地,本为“周之旧”。周公东征将自尊为“夏声”的“周之旧”东传,故谓“周公之东”。《豳风》及其东传,体现了周公与鲁国“纳上下于道德”“用夏变夷”的文化政策与统治方略。其中,《七月》东传是周公在殷遗地区推行“大聚”政策与劝农授时之礼的表现;《伐柯》之用反映了周公对周殷婚俗的调和敦饬。鲁国贯彻“法则周公”之命,曾是周公所制之礼最有力的执行者。鲁僖公时模仿周公“制礼作乐”,鲁国所行周公之礼与鲁僖公所行周礼日渐混同,春秋后期鲁国礼乐废驰,周公之礼日益消亡,《豳》也逐渐丧失礼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公之东 《豳风》 周公 制礼作乐 “用夏变夷”
下载PDF
隋唐五代“宾贡进士”考
8
作者 任晔 《考试研究》 2021年第5期99-104,共6页
隋唐五代并无作为专门选举科目的“宾贡科”,外国士子参加进士科中第后,被称作“宾贡进士”。宾贡进士与中华进士同受科场风气影响,与知贡举官结成座主门生关系,对同榜进士以“同年”相称。宾贡进士以新罗人最多,与新罗的文教政策密切... 隋唐五代并无作为专门选举科目的“宾贡科”,外国士子参加进士科中第后,被称作“宾贡进士”。宾贡进士与中华进士同受科场风气影响,与知贡举官结成座主门生关系,对同榜进士以“同年”相称。宾贡进士以新罗人最多,与新罗的文教政策密切相关。宾贡进士授官、迁转与中华进士相同,体现了唐朝开放包容的大国胸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宾贡进士 进士科 科举制 新罗
下载PDF
明代洪武前期的“高丽进士”——兼论明代的“宾贡”制度
9
作者 吴德义 李宗辑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0-138,共9页
洪武初年,基于政治与安全的需要,朱元璋下令于实施科举之际行"宾贡",并颁科举诏于高丽、安南、占城等国,后仅高丽一国成行。明廷和高丽王朝斟酌前代制度,在宾贡的考试流程、参考年岁和解额、试卷内容与发榜方式等方面做出详... 洪武初年,基于政治与安全的需要,朱元璋下令于实施科举之际行"宾贡",并颁科举诏于高丽、安南、占城等国,后仅高丽一国成行。明廷和高丽王朝斟酌前代制度,在宾贡的考试流程、参考年岁和解额、试卷内容与发榜方式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定。然而"宾贡"仅举办一届之后,即因明代政局的变化及朝鲜半岛政权的嬗替,以及朝鲜士子不通华语等缘故而被停废。自此,从唐长庆以来历代所推行的宾贡制度再无施行,中国与藩属国之间的交往被其他多种形式的互动所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武前期 高丽进士 宾贡制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