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据出土文献说“痛心疾首”及相关字词
1
作者 叶玉英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76,共7页
成语{痛心疾首}由{痛心}和{疾首}两个词组合而成。卜辞中“疾首”与“首疾”并见。“疾”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就已出现,“病”字则是到了战国时代才出现。在战国出土文献中,“疾”表示的病情比“病”更严重,与《说文解字》的记载相反。{疾}... 成语{痛心疾首}由{痛心}和{疾首}两个词组合而成。卜辞中“疾首”与“首疾”并见。“疾”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就已出现,“病”字则是到了战国时代才出现。在战国出土文献中,“疾”表示的病情比“病”更严重,与《说文解字》的记载相反。{疾}{病}都是非宾格动词,故在“N1+V+N2”这种句式中,可移位为“N1+N2+V”,且N1和N2有领属关系。{痛}{疼}则是典型的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因此{痛心}{疼心}不符合语法规则。“痛心”“疼心”原本作“疾心”。{疾首}和{疾心}本指生理上的疼痛不适感,在春秋末期引申指精神上的痛苦或痛恨,为了强调一种极度的痛苦痛恨而组合成一个四字成语,为了避复,将{疾心}改成{痛心},从而组成{痛心疾首}这个成语。{痛心}一词在汉代以后才开始流行,当是从成语{痛心疾首}中分割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心疾首
下载PDF
“病”之本义考 被引量:2
2
作者 黄金贵 姚柏舟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56,共9页
"病"的本义,今或作重病义,或作一般疾病义。通过对《诗经》等八部早期上古文献中的"病""疾病"用例考察,发现早期疾病义都用"疾","病"不用作疾病义,更无重病义;"疾病"连用,... "病"的本义,今或作重病义,或作一般疾病义。通过对《诗经》等八部早期上古文献中的"病""疾病"用例考察,发现早期疾病义都用"疾","病"不用作疾病义,更无重病义;"疾病"连用,其"病"为形容词的危重义。进而通过对八部上古文献中"病""疾病"所有词义及其训诂的梳理,可定"病"的本义是困苦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义 困苦义
下载PDF
常用词“疾”、“病”的历时替代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彤伟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8-51,共4页
“疾、病”是表示“疾病、生病”义的一对同义词, 从战国中晚期开始, 在“疾病、生病”义上,“病”渐显替代“疾”的趋势。汉初的使用中“病”已略占优势, 在《史记》、《汉书》、《论衡》等巨著的影响下, 这种优势日渐成为强势。“以... “疾、病”是表示“疾病、生病”义的一对同义词, 从战国中晚期开始, 在“疾病、生病”义上,“病”渐显替代“疾”的趋势。汉初的使用中“病”已略占优势, 在《史记》、《汉书》、《论衡》等巨著的影响下, 这种优势日渐成为强势。“以今释古”性质的训诂专著暗示我们,“病”已经成为汉代的今语、通语, 而对口语性较强的汉译佛经的统计分析恰恰证实了这种结论。可以说, 东汉以后的口语中, 在表示“疾病、生病”之义时, 已基本不用“疾”而用“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用词 替代
下载PDF
“久病入络”与慢性偏头痛辨治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琰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8年第9期1-4,共4页
慢性偏头痛有时间性、反复性、难治性、进展性特点,与"久病入络"理论内涵高度一致。"初病在经,久病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久病入络"有空间、时间及脏腑、气血多维度特点,体现局部和整体统一,反映疾病... 慢性偏头痛有时间性、反复性、难治性、进展性特点,与"久病入络"理论内涵高度一致。"初病在经,久病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久病入络"有空间、时间及脏腑、气血多维度特点,体现局部和整体统一,反映疾病病理基础,涉及神经递质传递、受体平衡、细胞因子表达、激素代谢、活性物质转换链等。脑动脉系统四通八达,侧支循环丰富,脑神经网络通路复杂,共同与脑脊液循环通路等组成颅脑神经血液网络体系,与"络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出为孙"的经络层次和空间位置不谋而合。"久发、频发之恙必伤血络",慢性偏头痛核心在"邪伏络瘀",辨治应注重祛邪通络,根据络瘀伏邪性质,益气通络、活血通络、化瘀通络、化痰通络、搜风剔络等,各有侧重,辨证可相互交叉及组合;重用涤清伏邪、疏通脑络瘀滞、安神定痛、恢复神机清灵之品;虫类及通络药多有抗凝、镇痛、抗血栓、促纤溶、抗癫痫、抗肿瘤等作用,临证巧用僵蚕、全蝎、蜈蚣、九香虫、蜣螂虫、地龙等可提高疗效,用量宜少,多则耗气动血;疼痛顽固剧烈可伍少量马钱子、土鳖虫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偏头痛 入络 邪伏络瘀 益气通络 涤清伏邪 疏通脑络 活血通络 化瘀通络 化痰通络 搜风剔络 安神定痛 虫类药 通络药
下载PDF
蒲松龄《日用俗字·疾病章》医学知识说解
5
作者 甄雪燕 《中医药文化》 2019年第1期82-87,共6页
杂字书是古代蒙学作品中的一种,是古代社会底层老百姓使用的乡土教材。《日用俗字》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杂字书。书中内容用山东淄川地区的方言写成,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对《日用俗字·疾病章》内容进行简要释义,为研究... 杂字书是古代蒙学作品中的一种,是古代社会底层老百姓使用的乡土教材。《日用俗字》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杂字书。书中内容用山东淄川地区的方言写成,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对《日用俗字·疾病章》内容进行简要释义,为研究淄川乃至山东地区的疾病史提供资料,并有助于梳理病因源流,理解其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用俗字》 《疾章》 释义 蒲松龄
下载PDF
马王堆《五十二病方》与老官山《六十病方》“沸”字考辨——兼论古代一种特殊煎药法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如青 《中医药文化》 2019年第5期64-72,共9页
分析马王堆出土帛书《五十二病方》中"[氵费]"字存在变异乱象。认为其原因主要是书(抄)写者图省力,避繁趋简,久之,渐渐成为被当时医药行业内部默认的异写字,一些又因反复传抄而形成讹别字。发现周家台秦简、武威医简及新近出... 分析马王堆出土帛书《五十二病方》中"[氵费]"字存在变异乱象。认为其原因主要是书(抄)写者图省力,避繁趋简,久之,渐渐成为被当时医药行业内部默认的异写字,一些又因反复传抄而形成讹别字。发现周家台秦简、武威医简及新近出土的成都老官山医简《六十病方》中"[氵费]"字的变异情况与《五十二病方》如出一辙。而老官山《六十病方》又多一种"×沸×釀"的煎煮法。"[氵费]"字的错乱给简帛医方煎煮法的阅读与理解造成障碍。简帛医书中的"×沸煮""煮(煎)×沸""×沸×釀"的药物煎煮法,是一种"煮沸--(冷却)止沸--再煮沸(或同时杂和它药再煮沸)--再(冷却)止沸……"的多次反复煎煮法,多用于膏剂、傅(敷)剂及药物较多的医方,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十二方》 《六十方》 [氵费] 简帛 煎药法
下载PDF
《伤寒杂病论》序“憃”字考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明明 《中医药文化》 2020年第3期80-84,共5页
《伤寒杂病论》仲景序有“蒙蒙昧昧,憃若游魂”句,“憃”字早期版本皆作“憃”,后世注本则多作“惷”或“蠢”。“憃”与“惷”字形相近,文献中常见讹混。对“憃”“惷”形音义及文献用例详细考察,可知传世文献所见“惷”字实皆为“憃... 《伤寒杂病论》仲景序有“蒙蒙昧昧,憃若游魂”句,“憃”字早期版本皆作“憃”,后世注本则多作“惷”或“蠢”。“憃”与“惷”字形相近,文献中常见讹混。对“憃”“惷”形音义及文献用例详细考察,可知传世文献所见“惷”字实皆为“憃”之讹字,而“惷”之动乱义在文献中则皆作“蠢”。“惷,乱也”之解释仅存于《说文》及历代字书中,未见文献用例。“惷”与“蠢”本无愚义,隶变后“惷”字才渐与“憃”字讹混,因而误承了“憃”的愚笨义。另外在现代大型字书辞书中也存在因对“憃”“惷”辨识不清或未核对原文而导致的错误引文和虚假义项。综合考定仲景序中“憃若游魂”之“憃”为正字,义为愚蠢,后世多讹作“惷”,或直接改作“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近讹混 《伤寒杂论》
下载PDF
《时病条辨》考析
8
作者 朱传磊 于业礼 王兴伊 《中医药文化》 2021年第1期84-89,共6页
《时病条辨》四卷,古瀛隐名氏原著,弇南钱雅乐增订,现存稿本,收入《清代吴中珍本医案丛刊·第八辑》点校出版。通过对该书的梳理研究,发现隐名氏原文具有体例合宜、论治精详等特点,钱雅乐之增补,对原书中顺序不合理的条文位置进行调... 《时病条辨》四卷,古瀛隐名氏原著,弇南钱雅乐增订,现存稿本,收入《清代吴中珍本医案丛刊·第八辑》点校出版。通过对该书的梳理研究,发现隐名氏原文具有体例合宜、论治精详等特点,钱雅乐之增补,对原书中顺序不合理的条文位置进行调整,并补充部分内容,为原书增色不少。书中有关霍乱论治的内容,其理论介于王孟英与徐子默之间,颇具特色,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雅乐 《时条辨》 霍乱
下载PDF
大历史背后不应忽视的“小”因素——读《疾病如何改变我们的历史》
9
作者 袁开惠 王丽丽 《中医药文化》 2021年第6期537-544,共8页
对于赓哲教授的新书《疾病如何改变我们的历史》进行评析和介绍,基于书中探讨的众多"医学碎片"是大历史背后不能忽视的"小"因素,并进一步延伸开来,以天花为例谈论疾病的全球传播,以金鸡纳霜进入中国和屠呦呦对青蒿... 对于赓哲教授的新书《疾病如何改变我们的历史》进行评析和介绍,基于书中探讨的众多"医学碎片"是大历史背后不能忽视的"小"因素,并进一步延伸开来,以天花为例谈论疾病的全球传播,以金鸡纳霜进入中国和屠呦呦对青蒿素的发现为例探讨疾病应对手段的东西方沟通与医术演进,从明清时期男女观念揭秘"悬丝诊脉",将疾病与应对疾病的手段作为"读史"的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如何改变我们的历史》 天花 金鸡纳霜 悬丝诊脉
下载PDF
读马王堆帛书医方札记四则
10
作者 姚海燕 《中医药文化》 2023年第1期48-53,共6页
通过对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房内记》医方中的四个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以下论点:“以汁【□】之”的缺文不能补作“■(歠)”或“■(飲)”,而应补作“洒”或“沃”“■(洗)”等字;“枣种”不是指大枣,而是指大枣的种子,即枣仁;“澡... 通过对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房内记》医方中的四个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以下论点:“以汁【□】之”的缺文不能补作“■(歠)”或“■(飲)”,而应补作“洒”或“沃”“■(洗)”等字;“枣种”不是指大枣,而是指大枣的种子,即枣仁;“澡石”不是一味药,而是处理药石的一种方法;桑枝不是桑枝汁,二者在医疗活动中的运用各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十二方》 《房内记》 马王堆帛书 注释
下载PDF
食盐与疾病:抗战期间内迁院所对川南痹病的防治实践
11
作者 蓝贻茜 张大庆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4年第3期336-349,共14页
抗日战争时期,国立武汉大学、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国立同济大学来到川南,同时遭遇了地方病“痹病”,此病的诊治预防成为三院所研讨的新课题。川南痹病即地方性急性钡中毒,川南盐卤钡含量高而盐场制盐技术有限,因此盐中多含钡,导致痹病... 抗日战争时期,国立武汉大学、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国立同济大学来到川南,同时遭遇了地方病“痹病”,此病的诊治预防成为三院所研讨的新课题。川南痹病即地方性急性钡中毒,川南盐卤钡含量高而盐场制盐技术有限,因此盐中多含钡,导致痹病肆虐。本文分析了科学研究报告、新闻报刊、日记等资料以考察多主体互动合作防治痹病的过程。同济大学医学院与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开展合作,通过生化实验和临床诊断证明痹病本质是“钡盐中毒”,防治的关键在于产盐提钡。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与地方政府合作,协助制定食盐钡含量的安全标准,开发产盐提钡技术并监督实施,开展食盐含钡检验工作,以保障食盐品质,维护盐销区军民的健康和安全,助力抗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地方性急性钡中毒) 钡盐 科学研究 社会服务
下载PDF
《睡虎地秦墓竹简》中两组同义词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启涛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09-113,共5页
《睡虎地秦墓竹简》作为出土文献,真实地保存了先秦时期的语言面貌,是我们研究汉语发展史的重要语料。文章对《睡简》中"疾、病"与"至、到"两组同义词进行了穷尽性分析,以期对汉语常用词个案的历时演变研究提供一... 《睡虎地秦墓竹简》作为出土文献,真实地保存了先秦时期的语言面貌,是我们研究汉语发展史的重要语料。文章对《睡简》中"疾、病"与"至、到"两组同义词进行了穷尽性分析,以期对汉语常用词个案的历时演变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虎地秦墓竹简
下载PDF
吴镇诗歌声律学发微 被引量:2
13
作者 冉耀斌 沈丽敏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62-66,共5页
诗歌声律学为中国古典诗歌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自齐、梁以来备受人们的重视,但也歧见纷出,莫衷一是。清初顾炎武、李因笃、毛奇龄等人潜心研究古诗音韵,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此后各种研究诗歌声律的著作也层出不穷,尤以王士禛和赵执信最... 诗歌声律学为中国古典诗歌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自齐、梁以来备受人们的重视,但也歧见纷出,莫衷一是。清初顾炎武、李因笃、毛奇龄等人潜心研究古诗音韵,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此后各种研究诗歌声律的著作也层出不穷,尤以王士禛和赵执信最为著名。吴镇深入研究前人的理论成果,并根据自己的创作实践,著有《声调谱》和《八病说》两部声律学研究著作,解决了诗歌声律研究中的一些重大难题,并提出了新的理论见解,为诗歌声律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镇 声律学 声调谱
下载PDF
简帛医书与区种法
14
作者 张雷 《中医药文化》 2022年第6期501-506,共6页
将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中与区种法类似的内容进行比较,指出《五十二病方》中“区”就是“坎”,肯定了“复”字解释,认为《武威汉代医简》中的“石”是容量单位而不是重量单位,并以《武威汉代医简》中的坎熏法为例,认为其疗法... 将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中与区种法类似的内容进行比较,指出《五十二病方》中“区”就是“坎”,肯定了“复”字解释,认为《武威汉代医简》中的“石”是容量单位而不是重量单位,并以《武威汉代医简》中的坎熏法为例,认为其疗法与区种法有相同之处;分析了《灵枢·经筋》中相关治疗方法,对其他传世文献有关内容进行了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帛医书 《五十二方》 《武威汉代医简》 区种法 坎熏法
下载PDF
沪简四《柬大王泊旱》补释
15
作者 俞绍宏 《汉字汉语研究》 2019年第3期58-63,127,共7页
上博藏楚简《柬大王泊旱》中有“病”“■”“乘”“表”“■”诸字,整理者以为柬大王患有疥病,学者也多从训疾病说。考察全篇简文,其应当是在讲述如何求雨除旱问题,与疥疮、疾病无关。简文中的“病”为“疲惫”义,“乘”或可训“逾越”... 上博藏楚简《柬大王泊旱》中有“病”“■”“乘”“表”“■”诸字,整理者以为柬大王患有疥病,学者也多从训疾病说。考察全篇简文,其应当是在讲述如何求雨除旱问题,与疥疮、疾病无关。简文中的“病”为“疲惫”义,“乘”或可训“逾越”,“表”学者读“孚”可从,“■”可从读“懆”训“忧”说,“■”或可读“沮”训“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柬大王
下载PDF
禪籍“攒簇不得底病”考辨
16
作者 康健 王閏吉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22年第2期237-244,共8页
“攢簇不得底病”只見于禪宗文獻,具有“非世所醫”“人人盡有”“爲伊惺惺”三大特徵。“攢簇”來自道家修煉的術語,卽聚集五臟之真氣,合而爲一,達到無欲無我的修湅境界;中國佛教借鑒這種修行方法,以達到集中精神、消除煩惱的目的。“... “攢簇不得底病”只見于禪宗文獻,具有“非世所醫”“人人盡有”“爲伊惺惺”三大特徵。“攢簇”來自道家修煉的術語,卽聚集五臟之真氣,合而爲一,達到無欲無我的修湅境界;中國佛教借鑒這種修行方法,以達到集中精神、消除煩惱的目的。“攢簇不得”就是不能集中精神、不能克服不安、不能消除煩惱,就是不能擺脱人生苦痛、不能超越生死。“攢簇不得底病”就是這種不能超越生死的人生苦難煩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禪籍 攒簇不得底 特徵 意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