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nthesis and magnetic interaction of μ-2-chloroterephthalato binuclear iron (Ⅱ) complexes
1
作者 李延团 焉翠蔚 廖代正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5期467-474,426,共9页
Four μ-2-chloroterephthalato binuclear iron(Ⅱ) complexes, namely [Fe2 (CTPHA) L4]-(ClO4)2, where L stands for 4,4'-dimethyl-2,2'-bipyridine (Me2-bpy); 2,9-dimethyl-l, 10-phenanthro-line (Me2-phen); 5-chloro-... Four μ-2-chloroterephthalato binuclear iron(Ⅱ) complexes, namely [Fe2 (CTPHA) L4]-(ClO4)2, where L stands for 4,4'-dimethyl-2,2'-bipyridine (Me2-bpy); 2,9-dimethyl-l, 10-phenanthro-line (Me2-phen); 5-chloro-l, 10-phenanthroline (Cl-phen); 4, 7-diphenyl-l, 10-phenanthroline (Ph2-phen), respectively, and CTPHA represents 2-chlorolerephthalate dianion,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ased on the elemental analyses, molar conductance measurements and spectroscopic studies, extended CTPHA-bridged structures consisting of two iron(Ⅱ) ions, each in a distorted octahedral environment, are proposed for these complexes. [Fe2 CTPHA)-(Me2-bpy)4] (ClO2 (1) and [Fe2(CT-PHA)·(Me2-phen)4](ClO4)2 (2) complex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variable temperatur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4-300 K) measurements and the observed data were successfully simulated by the equation based on the spin Hamiltonian operator, H = - 2JS1 · S2 , giving the exchange integrals J = - 1.28 cm-1 for 1 and J = - 1.85 cm-1 for 2.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e presence of a weak antiferromagnetic spin-exchang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etal ions within each molecu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Chloroterephthalato-bridge binuclear iron(Ⅱ) complexes magnetism.
全文增补中
[(CO)_2(C_5H_5)Fe]_2C_(60)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5
2
作者 刘相 高忆慈 +2 位作者 苏中兴 王尧宇 史启祯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1174-1176,共3页
The first binuclear iron fullerene derivative of(η 2 C 60 )[Fe(CO) 2(C 5H 5)] 2 , which was yellow brown and sensitive to air and moisture, was prepared by the reaction of trans [Fe(CO) 2(C 5H 5)] 2 with C 60 in benz... The first binuclear iron fullerene derivative of(η 2 C 60 )[Fe(CO) 2(C 5H 5)] 2 , which was yellow brown and sensitive to air and moisture, was prepared by the reaction of trans [Fe(CO) 2(C 5H 5)] 2 with C 60 in benzene under an atmosphere of dried nitrogen using conventional Schlenk techniques and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using elementary analysis and IR, 1H NMR, 13 C NMR and XPS spectra. The infrared spectrum of the title compound indicates the disappearance of ν CO at 1 760 cm -1 for bridge carbonyl and the appearance of the only terminal CO lying at a higher wave number than that of the starting material, which reveals the electron deficient behavior of C 60 . And the important 1H, 13 C NMR chemical shift and XPS of trans [Fe(CO) 2(C 5H 5)] 2 , C 60 and its novel complex along with their relative assignments are briefly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铁配合物 碳笼金属有机配合物 碳60 合成
下载PDF
氧桥联双核铁(Ⅲ)配合物[(sale)Fe]_2O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光明 王红梅 +4 位作者 阎世平 廖代正 姜宗慧 王耕霖 黄小荥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17-220,共4页
标题化合物是由[hpip][(sale)Fe(ox)](hpip=六氢吡啶,sale=二水杨醛缩乙二胺,ox=草酸根)与[Cu(en)2]SO4·2H2O(en=乙二胺)反应获得的意外产物,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其单晶结构,结果表明,该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 标题化合物是由[hpip][(sale)Fe(ox)](hpip=六氢吡啶,sale=二水杨醛缩乙二胺,ox=草酸根)与[Cu(en)2]SO4·2H2O(en=乙二胺)反应获得的意外产物,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其单晶结构,结果表明,该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化学式:晶胞参数上。下:晶胞体积射线,,对4188个I>3σ(I)的衍射点,最终结构偏离因子分子中每个Fe原子处在3个O原子和2个N原子的5配位环境中,形成2个对顶的四方锥,桥联O原子处在2个对顶四方维的顶.或与2个Fe原子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 铁配合物 氧桥 晶体结构
下载PDF
氧桥联双核铁(Ⅲ)配合物〔Fe_2(μ-O)(TPA)_2Cl_2〕(ClO_4)_2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1
4
作者 阎世平 阎红亮 +4 位作者 卜卫名 刘欣 廖代正 姜宗慧 王耕霖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CSCD 1999年第6期406-409,共4页
标题化合物是FeCl3·6H2O和TPA·3HClO4(TPA= (C6H6N)3N) 在甲醇溶液中反应得到的橙色晶体。X-射线衍射测定了其单晶结构。结果表明,该晶体属单斜晶系, C2/c 空间群。化学式:C36... 标题化合物是FeCl3·6H2O和TPA·3HClO4(TPA= (C6H6N)3N) 在甲醇溶液中反应得到的橙色晶体。X-射线衍射测定了其单晶结构。结果表明,该晶体属单斜晶系, C2/c 空间群。化学式:C36 H36 Cl4Fe2N8O9, Mr = 978.22, a= 16.300(3), b=17.180 (3), c= 16.582(3) , β= 111.75(3)°, V= 4131 3, Z= 4, Dc= 1.299g/cm 3, μ(MoKα) = 8.43 cm - 1, 4211 个可观测衍射点,R= 0.043, RW = 0.049。分子中氧原子桥联两个铁(Ⅲ) 原子, TPA 上的 4 个氮原子和 1 个氯离子分别占据铁(Ⅲ)原子的其余5 个配位位置, 形成6 配位畸变8 面体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配合物 双核铁 氧桥联 晶体结构
下载PDF
三[(N-甲基-2-苯并咪唑)甲基]胺及其双铁核双桥配合物的合成和催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军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18-321,共4页
用三角锥形四齿配体三[(N甲基2苯并咪唑)甲基]胺为配体,合成了甲烷单加氧酶的活性组分—羟基化酶的模型化合物。用叔丁基过氧化氢作氧化剂,研究了单加氧酶模型化合物对低碳烷烃和烯烃在温和条件下氧化的催化活性。实验结... 用三角锥形四齿配体三[(N甲基2苯并咪唑)甲基]胺为配体,合成了甲烷单加氧酶的活性组分—羟基化酶的模型化合物。用叔丁基过氧化氢作氧化剂,研究了单加氧酶模型化合物对低碳烷烃和烯烃在温和条件下氧化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胺 苯并咪唑 双核铁配合物 合成 催化活性
下载PDF
对苯二甲酸根桥联的双铁(Ⅲ)配合物的穆斯堡尔研究
6
作者 赵树兰 张经坤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1999年第5期567-569,共3页
本文以对苯二甲 酸根( T P H A)为桥合成 了三个双核铁(Ⅲ)的 配合物。经元素分 析、红外光谱、穆 斯堡尔 谱等方 法推定 配合 物具 有对 苯二 甲酸根 桥联 结构, Fe(Ⅲ) 的配位 环境 为八 面体 构型。配合物 的低 温(7... 本文以对苯二甲 酸根( T P H A)为桥合成 了三个双核铁(Ⅲ)的 配合物。经元素分 析、红外光谱、穆 斯堡尔 谱等方 法推定 配合 物具 有对 苯二 甲酸根 桥联 结构, Fe(Ⅲ) 的配位 环境 为八 面体 构型。配合物 的低 温(78 K)穆斯堡尔谱显示两组不同的双 峰,说明 Fe(Ⅲ)具有自旋交叉现象(s= 1/2和 s= 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根桥 穆斯堡尔谱 双核 铁配合物
下载PDF
氧桥联双核铁(Ⅲ)配合物[Fe_2(μ-O)(salphen)_2]·3H_2O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7
作者 霍涌前 任宜霞 +4 位作者 李珺 王升文 薛平瑞 王潇 崔华莉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4期64-67,共4页
合成了铁与配体双水杨醛缩邻苯二胺的配合物[Fe2(μ-O)(salphen)2].3H2O。该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3257(5)nm,b=1.3311(8)nm,c=1.3921(5)nm,α=114.175(8)°,β=118.393(5)°,γ=91.537(8)°,V=1.8949... 合成了铁与配体双水杨醛缩邻苯二胺的配合物[Fe2(μ-O)(salphen)2].3H2O。该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3257(5)nm,b=1.3311(8)nm,c=1.3921(5)nm,α=114.175(8)°,β=118.393(5)°,γ=91.537(8)°,V=1.8949(15)nm3,Dc=1.420 Mg.m-3,Z=2,F(000)=836,最终GooF=0.931,偏离因子R1=0.0967,ωR2=0.2464。分子中氧原子桥联两个铁(Ⅲ)原子,salphen上的2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分别占据铁(Ⅲ)原子的其余4个配位位置,形成5配位变形四方锥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铁(Ⅲ)配合物 氧桥联化合物 晶体结构 合成
下载PDF
无溶剂研磨合成双核席夫碱配合物及多组分自分类行为 被引量:4
8
作者 韩王康 田蕾 +5 位作者 徐宗利 朱威 李志华 李涛 顾志国 李在均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0-559,共10页
利用手动研磨法在无溶剂条件下通过1,4-二(咪唑-2-甲醛)丁烷(A)、2,4-二亚甲基-二(咪唑-2-甲醛)-三甲基苯(B)、2,5-二亚甲基-二(咪唑-2-甲醛)-对-二甲苯(C)中的任一组分与N-乙基乙二胺(D)和三氟甲磺酸亚铁组装合成3个Fe(Ⅱ)席夫碱配合物... 利用手动研磨法在无溶剂条件下通过1,4-二(咪唑-2-甲醛)丁烷(A)、2,4-二亚甲基-二(咪唑-2-甲醛)-三甲基苯(B)、2,5-二亚甲基-二(咪唑-2-甲醛)-对-二甲苯(C)中的任一组分与N-乙基乙二胺(D)和三氟甲磺酸亚铁组装合成3个Fe(Ⅱ)席夫碱配合物1、2和3。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配合物1结晶于空间群Cmca,2和3结晶于空间群P21/c。1~3中每个Fe(Ⅱ)与配体中6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变形八面体FeN_6配位环境;每个双臂六齿配体螯合2个亚铁离子,而每个亚铁离子被2条配体包裹形成Fe_2L_2型双核配合物。基于以上配合物的合成,我们详细研究了混合多组分间的固态自分类行为。研究表明,多组分[D+A+B+Fe^(2+)]或[D+A+C+Fe^(2+)]发生自恋型自分类;而多组分[D+B+C+Fe^(2+)]发生群体型自分类,形成了一个由2个不同类型配体构筑的Fe2LL′杂配型配合物4,同时X射线单晶衍射确证了4的结构。此外,通过与溶液中自分类的对比,我们发现该体系固态自分类表现出更为高效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分类 无溶剂研磨 双核Fe(Ⅱ)配合物 席夫碱
下载PDF
铁铜双核羰基簇合物结构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建辉 冷艳丽 +2 位作者 罗迎春 王环江 慕红梅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6-40,共5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PW91方法在6-311+G(d)基组水平上,对FeCu团簇吸附CO过程中可能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态进行了系统研究.计算结果表明:FeCu双原子团簇饱和吸附CO分子数是7,配位过程均为放热反应,吸附能最大的结构是FeCu(CO)_(1).金属原子满...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PW91方法在6-311+G(d)基组水平上,对FeCu团簇吸附CO过程中可能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态进行了系统研究.计算结果表明:FeCu双原子团簇饱和吸附CO分子数是7,配位过程均为放热反应,吸附能最大的结构是FeCu(CO)_(1).金属原子满足18电子规则,对CO的吸附位置起主要决定作用,即CO配位由于遵循18电子规律,即Fe原子上形成Fe(CO)_(4)Cu之后CO与Cu原子发生配位形成Fe(CO)_(4)Cu(CO)_(3).各配合物中Fe电荷密度最大的结构是Fe(CO)_(4)Cu(CO)_(1), Cu电荷密度最大的结构Fe(CO)_(4)Cu(CO)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FeCu双核团簇 羰基配合物 吸附能
下载PDF
铁钴双核羰基簇合物结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10
作者 冷艳丽 张建辉 +3 位作者 王环江 慕红梅 成莉燕 李东东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9-35,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PW91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对Fe_(2)、Co_(2)和FeCo团簇吸附CO过程中可能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双原子团簇饱和吸附CO分子数分别为9、8、8,吸附的规律各不相同,簇合物的基态均随着吸...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PW91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对Fe_(2)、Co_(2)和FeCo团簇吸附CO过程中可能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双原子团簇饱和吸附CO分子数分别为9、8、8,吸附的规律各不相同,簇合物的基态均随着吸附CO分子数的增加而减小.吸附过程中金属原子满足18电子规则对CO吸附位置的起主要决定作用,相同的CO数目而言,FeCo的吸附能总体介于Fe_(2)和Co_(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FeCo双核团簇 羰基配合物 吸附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