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Collard Based Bio-Filter for Treating Fish Tank Effluent for Re-use
1
作者 Obeti Grism Lawrence Joshua Wanyama +3 位作者 Noble Banadda Alphonse Candia Samuel George Onep Ronald Waloz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B)》 2019年第1期28-36,共9页
The increasing Uganda’s urban population growth has led to limited space coupled with high cost of living, thus making it difficult for the urban poor in congested areas to afford fish protein hence poor nutrition am... The increasing Uganda’s urban population growth has led to limited space coupled with high cost of living, thus making it difficult for the urban poor in congested areas to afford fish protein hence poor nutrition among the low income earners. Therefore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collard based bio-filtration system for filtering fish tank effluent for re-use in congested peri-urban areas. Field physical-chemical parameters (ammonia, nitrate, dissolved oxygen, temperature and pH) were measured at various bio-filter lengths in the effluent from both collard based and GBF (Gravel Based Bio-Filter). Differences in mean ammonia and nitrate levels at various lengths were analyzed using one-way ANOVA at p = 0.05. Ammonia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p < 0.05) at various lengths: L0 99.1 mg/L;L1 75.8 mg/L (23.6%);L2 53.1 mg/L (46.4%);L3 25.8 mg/L (74%) and L4 6.6 mg/L (93.4%). Similarly, nitrate levels significantly reduced (p < 0.05): L0 11.8 mg/L;L1 7.2 mg/L (39.4%);L2 3.6 mg/L (69.2%);L3 1.6 mg/L (86.7%) and L4 0.1 mg/L (99.3%).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was obtained in mean ammonia and nitrate removal between collard based and gravel bio-filters. Collard based filter yielded higher ammonia and nitrate removal at L4 by 18.3% and 39.5% respectively, hence L4 is the effective length for collard based bio-fil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FFLUENT bio-filter nitrifying BACTERIA AMMONIA
下载PDF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re-circulated bio-filter as a pretreatment process for petroleum refinery wastewater
2
作者 Xiaoli Dai Chunmao then +2 位作者 Guangxu Yan Yu Chen Shaohui Guo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49-55,共7页
Conventional biological treatment process is not very effici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petroleum refinery wastewater (PRW) that contains high-concentration of organic contaminants. Prior to biological treatment, an ad... Conventional biological treatment process is not very effici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petroleum refinery wastewater (PRW) that contains high-concentration of organic contaminants. Prior to biological treatment, an additional pretreatment process for PRW is required for the effluent to meet the discharge standards. While re-circulated bio-filter (RBF) has been applied as a pretreatment process in several PRW treatment plants, its effects have not been comprehen- sively evaluated. In this study, the parameters of operation, the changes in pollution indexes and contaminant composition in an engineered RBF have been investigated. We found that mainly highly active de-carbonization bacteria were present in the RBF, while no nitrification bacteria were found in the RBF. This indicated the absence of nitrification in this process. The biodegradable organic contaminants were susceptible to degradation by RBF, which decreased the Biological Oxygen Demand (BODs) by 83.64% and the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cr) by 54.63%. Consequently, the alkalinity and pH value of RBF effluen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hich was unfavorable for the control of operating parameters in subsequent biological treatment. Along with the decrease of CODcr, the RBF effluent exhibited a reduction in biodegradability. 834 kinds of recalcitrant polar organic contaminants remained in the effluent; most of the contaminant molecules having complex structures of aromatic, polycyclic and heterocyclic ring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ed that RBF could efficiently treat PRW for biodegradable organic contaminants removal; however, it is difficult to treat bio-refractory organic contaminants, which was unfavorable for the subsequent biological treatment process operation. An improved process might provide overall guarantees for the PRW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roleum refinery wastewater Re-circulated bio-filter Pretreatment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原文传递
微生物-活性炭复合材料对石化废气中丙烷的去除
3
作者 马驰 于泽权 +2 位作者 于思慧 周畅 谢鲲鹏 《辽宁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39-44,共6页
为了制备可用于处理石化废气中丙烷的微生物-活性炭复合材料,以丙烷为唯一碳源,从受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可利用丙烷的微生物3株,将分离得到的菌株与活性炭耦合,制得复合材料,在生物滴滤塔中使用该复合材料,测定其丙烷去除能力。结果表明... 为了制备可用于处理石化废气中丙烷的微生物-活性炭复合材料,以丙烷为唯一碳源,从受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可利用丙烷的微生物3株,将分离得到的菌株与活性炭耦合,制得复合材料,在生物滴滤塔中使用该复合材料,测定其丙烷去除能力。结果表明:筛选得到3株微生物与木屑柱状活性炭耦合,其最优耦合温度为28℃,pH为7,制得复合材料的微生物附着量最高可达干重0.18mg·g^(-1),此种复合材料在丙烷质量浓度为800mg·m^(-3)及以下,通气速度小于10L·min^(-1),喷淋量大于20L·h^(-1)时,具有良好的丙烷去除效果,最高可达82%,对于模拟废气中的丙烷也有良好的去除率,且可利用微生物对目标污染物的去除实现自动脱附再生。制得的微生物-活性炭复合材料可有效吸附丙烷,且可自我脱附再生,对石油化工废气中丙烷处理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烷去除 复合材料 再生 生物滴滤
下载PDF
生物增效低曝气BC-BAF处理低碳高氨氮废水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鑫 信欣 +2 位作者 秦嘉伟 陈方方 吴晗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5,121,共6页
为改善传统曝气生物滤池(BAF)对低碳高氨氮比猪场沼液脱氮除磷效果差的困境,采用生物炭(Biochar,BC)为BAF载体填料,接种课题组前期驯化好的脱氮除磷功能菌泥,低曝气条件下构建生物增效BC-BAF工艺。研究该工艺对猪场沼液脱氮除磷的效能,... 为改善传统曝气生物滤池(BAF)对低碳高氨氮比猪场沼液脱氮除磷效果差的困境,采用生物炭(Biochar,BC)为BAF载体填料,接种课题组前期驯化好的脱氮除磷功能菌泥,低曝气条件下构建生物增效BC-BAF工艺。研究该工艺对猪场沼液脱氮除磷的效能,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启动前后微生物种群的组成变化,最后结合启动后污泥样品的能谱分析(EDS),探讨其强化脱氮除磷机理。结果表明,启动成功后的生物增效BC-BAF工艺对低碳高氨氮猪场沼液的NH4+-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5.27%、60.31%和63.20%;与脱氮除磷功能相关的优势菌属Nitrosomonas(2.12%),Candidatus_Brocadia(3.24%),Acinetobacter(3.88%),Micropruina(24.72%),norank_o_RBG-13-54-9(11.71%),JGI_0001001-H03(1.77%)和unclassified_f_Burkholderiaceae(1.11%)在反应体系中实现了很好的富集。微曝气生物增效BC-BAF工艺处理猪场沼液反应体系中存在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以及反硝化脱氮等多种途径,而对于总磷的去除主要以生物除磷和吸附沉淀的联合方式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生物滤池 生物炭 猪场沼液 生物强化 强化脱氮除磷
下载PDF
鼠李糖脂对生物滴滤塔净化CH_(4)和NH_(3)废气的影响
5
作者 武新宇 杨庆 +7 位作者 范玉婧 刘臻岳 高志岭 刘春敬 代宇菲 耿仕呈 谢建治 张炜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117,共7页
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被广泛应用于强化生物法净化疏水性物质的气液传质,但其对生物净化含疏水性甲烷(CH_(4))与亲水性氨(NH_(3))混合废气的影响尚不清楚。该研究通过开展生物滴滤塔模拟试验,解析了鼠李糖脂添加对生物滴滤塔净化粪尿... 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被广泛应用于强化生物法净化疏水性物质的气液传质,但其对生物净化含疏水性甲烷(CH_(4))与亲水性氨(NH_(3))混合废气的影响尚不清楚。该研究通过开展生物滴滤塔模拟试验,解析了鼠李糖脂添加对生物滴滤塔净化粪尿存储产生的CH_(4)和NH_(3)混合废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生物滴滤塔A相比,添加2 cmc(临界胶束浓度)鼠李糖脂的生物滴滤塔B的挂膜启动快,CH_(4)去除效率高,当停留时间(EBRT)为65 min时,其挂膜启动期的CH_(4)去除效率可达到85%以上。而且,鼠李糖脂添加能够缩短生物滴滤塔的停留时间,当EBRT缩短至13 min时,生物滴滤塔B的CH_(4)去除效率为77%,而生物滴滤塔A只有42%。NH_(3)去除方面,鼠李糖脂添加对生物滴滤塔除NH_(3)效率无显著影响,2个生物滴滤塔的除NH_(3)效率均可达99%。而且,生物滴滤塔B营养液的NH_(4)+-N、NO_(3)^(-)-N和NO_(2)^(-)-N浓度均低于生物滴滤塔A,表明鼠李糖脂添加能够促进生物滴滤塔的氮转化。研究结果可为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应用于生物法净化畜禽养殖场混合废气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脂 甲烷 生物滴滤塔 气液传质
下载PDF
一种固定化生物填料的制备及应用
6
作者 李萍 刘佳 +3 位作者 鲁少杰 陶敏 韩月阳 梁文俊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40-2247,共8页
采用固定化技术,以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联合构筑凝胶骨架,引入活性炭(AC)、CaCO_(3)和复合菌粉制备一种固定化生物填料(BM填料),对添加到BM填料中的AC进行粒径优化;以乙苯作为目标污染物,考察装填该填料的生物滴滤塔(BTF)对其... 采用固定化技术,以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联合构筑凝胶骨架,引入活性炭(AC)、CaCO_(3)和复合菌粉制备一种固定化生物填料(BM填料),对添加到BM填料中的AC进行粒径优化;以乙苯作为目标污染物,考察装填该填料的生物滴滤塔(BTF)对其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添加的AC为100目时,BM填料的比表面积达到57.46 m^(2)/g,机械强度最高,对乙苯的去除效果最好。理化性质分析表明,该填料内部为致密的三维网状结构,具有较好的亲水性与吸附性,表面存在大量—OH、—COO-等亲水基团,相同条件下对乙苯吸附量是聚氨酯海绵填料(PU填料)的2.9倍。同时该填料具有较好耐酸性,在pH降至1时依然保持高降解活性。装填BM填料的BTF可在6 d内完成挂膜;经过7 d停滞,去除率5 d可以恢复至100%;在进气乙苯浓度为800~900 mg/m^(3),停留时间(EBRT)为33 s时,仍可将乙苯完全去除。相较于PU填料,以BM为填料的BTF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 填料 乙苯 生物滴滤 降解 活性炭
下载PDF
电场辅助筛选苯系物降解菌及其特性研究
7
作者 黄雨 庞倩婵 +3 位作者 田英妍 刘云 刘翔 张朝正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3年第3期39-43,共5页
利用电场辅助筛选技术从石化企业废水处理系统中筛选出一株高效降解苯系物的菌株HY-3。鉴定结果表明,HY-3是恶臭假单胞菌,在pH值5~7、温度25~35℃的环境下生长良好,在摇瓶实验中显示出对苯系物的降解能力,且存在共代谢现象。生物滴滤塔... 利用电场辅助筛选技术从石化企业废水处理系统中筛选出一株高效降解苯系物的菌株HY-3。鉴定结果表明,HY-3是恶臭假单胞菌,在pH值5~7、温度25~35℃的环境下生长良好,在摇瓶实验中显示出对苯系物的降解能力,且存在共代谢现象。生物滴滤塔实验表明,HY-3可长期连续用于降解废气中的苯系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系物 生物降解 电场辅助筛选 生物滴滤塔 恶臭假单胞菌
下载PDF
集中式印染废水处理厂提标改造 被引量:3
8
作者 白俊跃 曹恺 +3 位作者 仲晓兰 陈理洁 许丽丽 徐灏龙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9-81,96,共4页
采用混凝沉淀-活性污泥A/O-混凝沉淀组合工艺对某大型印染废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研究,考察了不同停留时间(HRT)、工艺组合及不同投加药剂条件下,集中式印染废水处理厂废水CODCr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进水CODCr质量浓度为915~1300 mg/... 采用混凝沉淀-活性污泥A/O-混凝沉淀组合工艺对某大型印染废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研究,考察了不同停留时间(HRT)、工艺组合及不同投加药剂条件下,集中式印染废水处理厂废水CODCr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进水CODCr质量浓度为915~1300 mg/L时,经新工艺处理后出水CODCr平均质量浓度为82.9 mg/L,符合提标改造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印染废水 混凝沉淀 悬浮生物滤池
下载PDF
杭州西湖引配水工程除磷降氮工艺运行优化研究
9
作者 吴伟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3年第7期71-75,共5页
介绍了杭州西湖引配水工程中絮凝沉淀除磷及微污染地表水降氮的工艺流程及工艺原理,通过多年运行经验积累,重点对进水量、加药量、吸泥机运行、反冲洗等运行参数进行了优化。在原水浊度不同时,进水量、加药流速应相应进行调整,正常反冲... 介绍了杭州西湖引配水工程中絮凝沉淀除磷及微污染地表水降氮的工艺流程及工艺原理,通过多年运行经验积累,重点对进水量、加药量、吸泥机运行、反冲洗等运行参数进行了优化。在原水浊度不同时,进水量、加药流速应相应进行调整,正常反冲洗可以通过单独气洗、气水联合冲洗、单独水洗进行,反冲洗流速应按建议值开展。在冬季低温状态下,总进水小于450 m3/h,水力负荷小于1.4 m3/m2·h,硝态氮的去除率能达到要求;春秋季节,水力负荷应控制在3.1 m3/m2·h以下。保证降氮工程进水分配井防跌水系统恒液位运行,可解决跌水产生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沉淀 微生物滤池 调控 恒液位
下载PDF
煤分质利用废水处理工程实例及运行效果分析
10
作者 金文亮 沈哲 王延楠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6-71,共6页
煤分质利用废水属于典型的高氨氮、难降解、有毒有害工业废水,利用低浓度生产废水调制调节,采用分质预处理-生物处理(AO/AO)-高效沉淀池-生物滤池联合工艺处理煤分质利用混合废水,介绍了工艺流程、主要构筑物设计参数及设备选型,对分质... 煤分质利用废水属于典型的高氨氮、难降解、有毒有害工业废水,利用低浓度生产废水调制调节,采用分质预处理-生物处理(AO/AO)-高效沉淀池-生物滤池联合工艺处理煤分质利用混合废水,介绍了工艺流程、主要构筑物设计参数及设备选型,对分质预处理混合废水和联合工艺处理系统处理后出水水质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工艺对COD、BOD_(5)、NH_(3)-N、石油类、SS的去除率分别为97.7%、98.3%、98.6%、100%、94.3%,出水多项指标达到进入回用处理系统的进水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分质利用废水 工艺设计 AO/AO工艺 生物滤池
下载PDF
生物除铁除锰在地下水处理厂的应用 被引量:39
11
作者 李冬 张杰 +2 位作者 陈立学 杨宏 高孟臣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85-88,共4页
 黑龙江省兰西镇地下水处理厂采用生物除铁除锰技术取得了满意的铁、锰去除效果。尽管原水含铁量为10~14mg/L、含锰量为0.65~1.1mg/L,出厂水水质仍然优于国家饮用水标准,总铁<0.05~0.1mg/L,总锰<0.05mg/L,彻底解决了兰西镇居...  黑龙江省兰西镇地下水处理厂采用生物除铁除锰技术取得了满意的铁、锰去除效果。尽管原水含铁量为10~14mg/L、含锰量为0.65~1.1mg/L,出厂水水质仍然优于国家饮用水标准,总铁<0.05~0.1mg/L,总锰<0.05mg/L,彻底解决了兰西镇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用水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生物滤层 除铁 除锰
下载PDF
牡蛎壳填料浸没式生物滤池的除磷特性 被引量:28
12
作者 熊小京 黄智贤 +2 位作者 景有海 洪华生 丁原红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29-331,共3页
探讨如何提高普通浸没式生物滤池除磷效果为目的 ,采用牡蛎壳为填料 ,通过改变水力停留时间来考察牡蛎壳和陶粒两种填料的浸没式生物滤柱对 CODMn、NH4+ - N以及 PO43 - - P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 ,与陶粒填料相比牡蛎壳填料在对 PO43 - ... 探讨如何提高普通浸没式生物滤池除磷效果为目的 ,采用牡蛎壳为填料 ,通过改变水力停留时间来考察牡蛎壳和陶粒两种填料的浸没式生物滤柱对 CODMn、NH4+ - N以及 PO43 - - P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 ,与陶粒填料相比牡蛎壳填料在对 PO43 - - P的去除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牡蛎壳良好的除磷性能主要是通过生物诱导的化学沉淀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壳填料 浸没式生物滤池 除磷 生物诱导 化学沉淀 废水处理
下载PDF
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挂膜的消氨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6
13
作者 傅雪军 马绍赛 +2 位作者 曲克明 周勇 徐勇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5-99,共5页
针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利用海水中的自然净化微生物挂膜,挂膜成功后,形成了很好的硝化作用,进行不同水温、进水氨氮浓度和水力停留时间(HRT)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相同的进水氨氮浓度,随着水温的升高,不同水温之间氨氮浓度变化差... 针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利用海水中的自然净化微生物挂膜,挂膜成功后,形成了很好的硝化作用,进行不同水温、进水氨氮浓度和水力停留时间(HRT)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相同的进水氨氮浓度,随着水温的升高,不同水温之间氨氮浓度变化差异显著(P<0.05)。在28℃水温时,经过生物膜120 h的净化处理,进水氨氮浓度降低到最低;随着进水氨氮浓度和HRT的增大,氨氮去除率及特殊去除率也不断的增大,但在同一进水氨氮浓度下,氨氮特殊去除率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反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系统 生物滤池 挂膜 影响因素 水力停留时间
下载PDF
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滤池细菌群落的PCR-DGGE分析 被引量:33
14
作者 李秋芬 傅雪军 +1 位作者 张艳 马绍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9-586,共8页
通过模拟实验对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不同初始NH4+-N浓度的生物滤池中生物膜上和水中的细菌数量及群落种类组成进行了研究。对成熟生物膜及水体样品中的异养菌、氨氧化菌、亚硝酸盐氧化菌的培养计数结果表明,随着生物滤池初始氨氮浓度增大,... 通过模拟实验对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不同初始NH4+-N浓度的生物滤池中生物膜上和水中的细菌数量及群落种类组成进行了研究。对成熟生物膜及水体样品中的异养菌、氨氧化菌、亚硝酸盐氧化菌的培养计数结果表明,随着生物滤池初始氨氮浓度增大,除异养细菌数量逐渐下降外,生物膜上的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数量呈逐渐增加趋势,且均高出水样3~4个数量级;同时对上述样品的16S rRNA基因片段的PCR扩增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及其序列同源性分析的结果表明,生物膜和水中都有较高的细菌多样性,同一初始氨氮浓度的滤池中生物膜上的细菌多样性高于水中的。生物滤池中的细菌主要由拟杆菌门的黄杆菌纲和变形菌门的α-、β-、γ-变形菌纲的15种细菌组成。生物膜上的优势菌包括奥雷氏菌属、湖饲养者菌属、泥滩杆菌属、沉积杆菌属、雷辛格氏菌属、冷蛇形菌属和亚硝化单胞菌属等;水体中的优势菌则有明显差异,主要有蛋黄色杆菌属、Nautella,玫瑰杆菌属和一种硫氧化菌等。初始氨氮越高的滤池中,亚硝化单胞菌属的细菌在生物膜上所占比例越高,逐渐成为优势菌之一。实验证实,挂膜初期,提高水体中初始氨氮浓度,有利于硝化细菌的富集和固着,提高生物滤池的除氮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海水养殖系统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细菌群落 硝化细菌 生物滤池 生物膜
下载PDF
上向流厌氧氨氧化生物滤池的启动与脱氮性能 被引量:18
15
作者 田智勇 李冬 +3 位作者 杨宏 张立成 张树德 张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9-515,共7页
利用上向流陶粒滤池反应器进行了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启动与性能研究.以A/O除磷工艺出水为试验原水,先以自然挂膜的方法启动好氧硝化生物膜,再通过自然筛选和人工诱导的方式将其转化为厌氧氨氧化生物膜,7个月后实现了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启动... 利用上向流陶粒滤池反应器进行了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启动与性能研究.以A/O除磷工艺出水为试验原水,先以自然挂膜的方法启动好氧硝化生物膜,再通过自然筛选和人工诱导的方式将其转化为厌氧氨氧化生物膜,7个月后实现了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启动,TN去除负荷达到了6.8 kg/(m^3·d),微生物表观比生长速率为0.0018h^(-1).试验表明,上向流的运行方式有利于提高厌氧氨氧化生物滤池的脱氮性能,最高TN去除负荷达到12.37 kg/(m^3·d),比目前文献所报道的最高值还要高出很多.另外,试验滤池厌氧氨氧化过程的化学计量学和COD去除特性表明该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养反硝化过程,且对滤池的厌氧氨氧化脱氮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污水处理 脱氮 上向流 生物滤池 启动
下载PDF
生物固锰除锰机理与生物除铁除锰技术 被引量:41
16
作者 杨宏 李冬 +2 位作者 张杰 陈立学 赵英丽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5,共5页
 在pH中性条件下生物接触滤层中Mn2+的氧化是生物氧化,滤层中以除锰菌为核心的生物群系的平衡与稳定是除锰活性的基础。生物滤层不但可以同时氧化去除Fe2+、Mn2+,而且对进入滤层前已氧化成Fe3+的微细颗粒也有良好的截留作用。以此生物...  在pH中性条件下生物接触滤层中Mn2+的氧化是生物氧化,滤层中以除锰菌为核心的生物群系的平衡与稳定是除锰活性的基础。生物滤层不但可以同时氧化去除Fe2+、Mn2+,而且对进入滤层前已氧化成Fe3+的微细颗粒也有良好的截留作用。以此生物固锰除锰机制为基础开发了弱曝气、一级过滤的生物除铁除锰简缩流程,确定了相应的设计与运行参数并指导了沈阳市开发区生物除铁除锰水厂的设计与运行。投产一年多来出水水质良好,总铁为痕量,锰<0.05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生物固锰除锰 铁锰同时去除 生物滤池
下载PDF
高效自流式家庭生活污水净化槽的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王然 王昶 +3 位作者 杜晓雪 李桂菊 贾青竹 酒井裕司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1-24,共4页
介绍一种高效自流式家庭生活污水处理净化槽,使用平推流二段厌氧和全混流好氧一体化技术,减少厌氧区的返混,提高抗冲击性能,同时还使用具有固液分离作用和生物膜吸附作用、生物降解作用的滤床技术,进一步提高过程的抗冲击能力和生物降... 介绍一种高效自流式家庭生活污水处理净化槽,使用平推流二段厌氧和全混流好氧一体化技术,减少厌氧区的返混,提高抗冲击性能,同时还使用具有固液分离作用和生物膜吸附作用、生物降解作用的滤床技术,进一步提高过程的抗冲击能力和生物降解能力,使出水水质提高。净化槽各区之间液体依靠静压差形成自流,能耗低。实验表明,滤床填料挂膜后的启动十分便利,冲厕污水在各区中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CODCr<60mg/L,去除率>86.9%;BOD5<20mg/L,去除率>97.4%;浊度去除率>9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污水 净化槽 生物滤床 厌氧
下载PDF
二段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2
18
作者 邱立平 杜茂安 冯琦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2-24,共3页
对二段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进行了试验研究 ,探讨了生物膜的形成及供气量、水力停留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上、下进气口分别按气水比 3:1和 1:1,HRT 9 8h ,进水CODCr浓度 16 3 5 4~ 30 9 6 5mg/L条件下 ,CODCr去除... 对二段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进行了试验研究 ,探讨了生物膜的形成及供气量、水力停留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上、下进气口分别按气水比 3:1和 1:1,HRT 9 8h ,进水CODCr浓度 16 3 5 4~ 30 9 6 5mg/L条件下 ,CODCr去除率平均为 88 6 3% ,SS去除率平均为 85 44 % ,TN去除率平均为 38 6 9% ,出水CODCr降至 2 2 45~2 9 45mg/L ,SS降至 18~ 2 6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段曝气 生物滤池 生活污水 HRT 脱氮 废水处理 生物膜
下载PDF
河口区室内幼虾养殖循环水处理技术与模式 被引量:8
19
作者 臧维玲 王永涛 +4 位作者 戴习林 姚庆祯 何伟 徐桂荣 丁福江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1-157,共7页
利用臭氧与生物滤器循环水处理系统进行室内南美白对虾幼虾养殖。试验期间,按48~72h间隔以臭氧处理养虾循环水2h、曝气2~4h。水处理期间,暂停处理池、养虾池间水循环,过滤系统持续运转。53d中,水处理系统有效控制养殖水质化学指标与... 利用臭氧与生物滤器循环水处理系统进行室内南美白对虾幼虾养殖。试验期间,按48~72h间隔以臭氧处理养虾循环水2h、曝气2~4h。水处理期间,暂停处理池、养虾池间水循环,过滤系统持续运转。53d中,水处理系统有效控制养殖水质化学指标与微生物指标均在合适范围内,各指标平均值为:NH3-Nt0.41mg·L-1,NO-2-N0.057mg·L-1,COD10.12mg·L-1,氧化还原电位379mV,浑浊度0.6NTU,细菌总数10200cell·mL-1,弧菌数6cell·mL-1;同时获得较高的幼虾成活率(78.3%~80.2%)。根据试验结果与河口水特点,提出了河口区室内养虾循环水处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区 南美白对虾 幼虾 室内养殖 循环水处理 臭氧 生物滤器 水处理模式 水处理技术
下载PDF
生物除锰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21
20
作者 杨宏 纪娟 +2 位作者 钟洁 冯波 张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8-43,共6页
文章简要阐述了生物除锰的机理,重点介绍生物除锰的工艺流程和应用,包括以生物滤池为核心的单极/多级工艺、复合MF/UF中空纤维膜工艺以及用于处理矿山废水的人工湿地工艺;同时介绍了国内外生物除锰的研究动态,如:同时去除NH4+、Fe、Mn... 文章简要阐述了生物除锰的机理,重点介绍生物除锰的工艺流程和应用,包括以生物滤池为核心的单极/多级工艺、复合MF/UF中空纤维膜工艺以及用于处理矿山废水的人工湿地工艺;同时介绍了国内外生物除锰的研究动态,如:同时去除NH4+、Fe、Mn的研究、生物滤池运行模式的研究等。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生物除锰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点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除锰 生物滤池 复合MF/UF膜工艺 人工湿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