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based biowaiver for immediate release solid oral dosage forms of moxifloxacin hydrochloride(Moxiflox GPO) manufactured by the Government Pharmaceutical Organization(GPO)
1
作者 Nawaphon Saelim Khemjira Suksawaeng +1 位作者 Jutamat Chupan Isariya Techatanawat 《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6年第1期235-236,共2页
Literature and experimental data relevant to the decision to allow a waiver of in vivo bioequivalence(BE)testing for approval of immediate release(IR)solid dosage forms containing moxifloxacin hydrochloride as the API... Literature and experimental data relevant to the decision to allow a waiver of in vivo bioequivalence(BE)testing for approval of immediate release(IR)solid dosage forms containing moxifloxacin hydrochloride as the API manufactured by the Government Pharmaceutical Organization(GPO)are evaluated.The solubility of moxifloxacin hydrochloride determined by the shake flask method in six different pH mediums(1.2,4.5,5.4,6.4,6.8 and 7.5)was 4.988±0.1962,27.012±0.4138,21.668±0.5165,47.200±0.8095,73.438±1.7310 and 196.475±4.4624 mg/mL,respectively.The Dose/Solubility(D/S)Ratio of the highest strength(400 mg)available in the market of moxifloxacin tablets was 80.192,14.808,18.460,8.475,5.447 and 2.036 mL,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XIFLOXACIN HYDROCHLORIDE 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 Permeability Solubility Biowaiver
下载PDF
Combination of a biopharmaceutic classification system and 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 models to predict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baicalein in vitro and in vivo 被引量:2
2
作者 Yang Liu Jing Sun +5 位作者 Linying Zhong Yu Li A Na Er Tong Li Le Yang Ling Do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2021年第3期238-247,共10页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in vitro and in vivo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active ingredients of the Chinese medicine, baicalein, to enrich mechanistic understanding of oral drug absorption.Methods: The Biopharmaceutic...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in vitro and in vivo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active ingredients of the Chinese medicine, baicalein, to enrich mechanistic understanding of oral drug absorption.Methods: The Biopharmaceutic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 category was determined using equilibrium solubility, intrinsic dissolution rate, and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to evaluate intestinal absorption mechanisms of baicalein in rats in vitro. 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PBPK) model commercial software GastroPlus~(TM) was used to predict oral absorption of baicalein in vivo.Results: Based on equilibrium solubility, intrinsic dissolution rate, and permeability values of main absorptive segments in the duodenum, jejunum, and ileum, baicalein was classified as a drug with low solubility and high permeability. Intestinal perfusion with venous sampling(IPVS) revealed that baicalein was extensively metabolized in the body, which corresponded to the low bioavailability predicted by the PBPK model. Further, the PBPK model predicted the key indicators of BCS, leading to reclassification as BCS-II. Predicted values of peak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the drug(C_(max)) and area under the curve(AUC)fell within two times of the error of the measured results, highlighting the superior prediction of absorption of baicalein in rats, beagles, and humans. The PBPK model supported in vitro and in vivo evidence and provided excellent prediction for this BCS class II drug.Conclusion: BCS and PBPK are complementary methods that enabl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f BCS parameters, intestinal absorption rate, metabolism, prediction of human absorption fraction and bioavailability, simulation of PK, and drug absorption in various intestinal segments across species. This combined approach may facilitate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 accurate analysis of the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ctive ingredients of Chinese medicine from in vitro and in vivo perspecti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pharmaceut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BAICALEIN Intrinsic dissolution rate In situ intestinal perfusion 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s Absorption properties
下载PDF
生物药剂分类系统(BCS)及应用进展介绍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宁 平其能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655-1658,共4页
生物药剂分类系统是根据药物的溶解性和渗透性对药物进行分类的一种科学框架,目前FDA、WHO和EMEA都接受了这种分类概念。文中比较了不同管理当局对于生物药剂分类系统(BCS)的定义以及BCS在药品注册申报中支持生物等效免除的应用情况,综... 生物药剂分类系统是根据药物的溶解性和渗透性对药物进行分类的一种科学框架,目前FDA、WHO和EMEA都接受了这种分类概念。文中比较了不同管理当局对于生物药剂分类系统(BCS)的定义以及BCS在药品注册申报中支持生物等效免除的应用情况,综述了不同管理当局对于BCS的认识并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药剂分类系统 溶解性 渗透性 应用进展
下载PDF
兽用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振霞 罗万和 +4 位作者 李超 周凯翔 潘源虎 陶燕飞 谢书宇 《中国兽药杂志》 2018年第6期72-79,共8页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是根据药物的溶解性与渗透性进行分类的一种科学框架,已被欧洲药品管理局(EME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世界卫生组织(WHO)等认可并用作仿制药物生物等效性豁免的...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是根据药物的溶解性与渗透性进行分类的一种科学框架,已被欧洲药品管理局(EME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世界卫生组织(WHO)等认可并用作仿制药物生物等效性豁免的判断依据。随着人药BCS的发展,一些研究人员尝试将BCS引入到兽药领域,以指导兽用仿制药的开发和管理。针对BCS分类标准和概念、BCS在人药研发和管理中的应用、兽药BCS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兽药BCS分类系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为新兽药的开发和老药的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 分类标准 研究现状 策略
下载PDF
银杏内酯A的BCS分类及吸收机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楠楠 劳元圣 +5 位作者 高尧春 李楠 张梦雪 黎迎 刘海波 董政起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0年第3期372-378,共7页
目的:实验通过计算机模拟和体外快速实验研究银杏内酯A的生物药剂学分类(BCS)及其转运机制,分析其口服生物利用度不高的因素。方法:采用MOE、Discovery Studio、StarDrop软件对药物进行相关预测。采用2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溶解度试验,以美... 目的:实验通过计算机模拟和体外快速实验研究银杏内酯A的生物药剂学分类(BCS)及其转运机制,分析其口服生物利用度不高的因素。方法:采用MOE、Discovery Studio、StarDrop软件对药物进行相关预测。采用2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溶解度试验,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指导原则中的D0值和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水中溶解度进行判断。渗透性采用体外细胞模型和人工渗透膜(PAMPA)模型,根据其表观渗透系数(Papp)和有效渗透率(Pe)的大小进行判断。结果:MOE预测结果显示银杏内酯A为难溶性药物;Discovery Studio预测结果表明银杏内酯A水溶性好,肠道吸收性质非常差;StarDrop预测银杏内酯A的溶解性为微溶,药物吸收率>30%,不受P-糖蛋白(P-gp)调控。选取pH 1.2、4.0、6.8磷酸缓冲液及水中银杏内酯A的D0值均大于1,可判断其为低渗透性药物。且其在水中的溶解度等于6×10^-3 g·mL^-1,为极微溶性药物。在Caco-2单层细胞模型中AP→BL转运实验中银杏内酯A的Papp为8.04×10^-6~13.99×10^-6 cm·s^-1,在BL→AP转运实验中银杏内酯A的Papp为11.79×10^-6~12.95×10^-6 cm·s^-1,因此可判断银杏内酯A为低渗透性药物。在PAMPA模型中,其Pe为0.089×10^-6~0.098×10^-6 cm·s^-1,可以判断其为低渗透性药物。在高、中、低3个不同浓度的转运中,银杏内酯A的外排系数(ER)为1.11、0.62、0.89,均小于等于1.5。随着P-gp抑制剂维拉帕米的加入,银杏内酯A的转运速率无显著变化,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其的转运不受P-gp的调控,以被动转运为主。结论:银杏内酯A为BCSⅣ类药物,溶解性和渗透性均较差,导致其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内酯A 溶解性 渗透性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下载PDF
迈瑞BC-7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性能验证
6
作者 周小芹 张小梅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4年第8期39-44,62,共7页
目的:对迈瑞BC-7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性能评价,确保仪器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方法:参照WS/T406-2012《临床血液学检验常规项目的分析质量要求》等行标要求,进行迈瑞BC-7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本底计数、携带污染率、批内精密度、日... 目的:对迈瑞BC-7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性能评价,确保仪器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方法:参照WS/T406-2012《临床血液学检验常规项目的分析质量要求》等行标要求,进行迈瑞BC-7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本底计数、携带污染率、批内精密度、日间精密度、线性范围、正确度、参考范围、不同吸样模式的结果可比性、实验室内部的可比性、仪器间五分类比对、人机五分类比对的验证分析。结果:迈瑞BC-7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本底计数、携带污染率、精密度、线性范围、正确度、参考范围、不同吸样模式的结果可比性、实验室内部的可比性、仪器间五分类比对、人机五分类比对验证均符合行标要求。结论:本实验室使用的迈瑞BC-7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经验证其性能符合行标要求,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可满足临床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分析仪 迈瑞bc-7500 性能验证 五分类比对
下载PDF
BC-5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实验室数据评估 被引量:3
7
作者 林粤 王北宁 +1 位作者 秦华 王双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946-948,共3页
目的对BC-5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实验室数据进行评估。方法对BC-5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重复性、稳定性、携带污染率等指标进行评估,同时就该仪器的检测结果与SYSMEX XE-2100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项测定参数重复性良好;连续开机120 h,... 目的对BC-5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实验室数据进行评估。方法对BC-5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重复性、稳定性、携带污染率等指标进行评估,同时就该仪器的检测结果与SYSMEX XE-2100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项测定参数重复性良好;连续开机120 h,测定结果稳定性良好;携带污染率达到仪器的测试水平;各项参数测定结果与XE-2100相关性良好。结论 BC-5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不仅可以适应中、小型医院检验部门的需要,也完全可以适应大医院检验部门的需要,是一款较理想的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bc-5800 血细胞计数 分类
下载PDF
迈瑞BC-5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白细胞分类与手工镜检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芳 贾超 《当代医学》 2014年第20期6-8,共3页
目的对迈瑞BC-5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系统评价及与手工镜检分类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分析比较迈瑞BC-5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测定与镜检分类结果的相关性[1],从而对BC-5800的白细胞分类的性能进行评估。结果 BC-5800全自... 目的对迈瑞BC-5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系统评价及与手工镜检分类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分析比较迈瑞BC-5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测定与镜检分类结果的相关性[1],从而对BC-5800的白细胞分类的性能进行评估。结果 BC-5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CV值分别是2.5%、1.91%、2.68%、8.47%、9.23%、16.25%与Sysmex SF-5000比对,相关系数分别是0.972、0.940、0.651、0.819、0.267与人工镜检比对时,相关系数分别是0.981、0.979、0.813、0.801、0.614。结论 BC-5800各方面性能良好,白细胞分类测定的自动化程度高,对大批量全血标本的白细胞计数分类能有效发挥仪器的过筛作用,是一款适合血常规快速检测的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5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白细胞分类 显微镜检查
下载PDF
Fuzzy BC-k-modes:一种分类矩阵对象数据的聚类算法
9
作者 李顺勇 余曼 王改变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7-297,共11页
传统的聚类算法主要对具有单值属性的数据进行聚类研究,针对矩阵对象数据的研究较少,提出一种新的fuzzy between-cluster k-modes(简称Fuzzy BC-k-modes)聚类算法。在Fuzzy BC-k-modes算法中,采用增加簇间信息(不同类中的对象到其他类... 传统的聚类算法主要对具有单值属性的数据进行聚类研究,针对矩阵对象数据的研究较少,提出一种新的fuzzy between-cluster k-modes(简称Fuzzy BC-k-modes)聚类算法。在Fuzzy BC-k-modes算法中,采用增加簇间信息(不同类中的对象到其他类中心的距离)去修正目标函数,在对修正的目标函数寻求局部最优解时,提出隶属度矩阵的更新公式。最后,在四个真实数据集上验证了Fuzzy BC-k-modes算法的有效性,并且分析了模糊因子与隶属度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簇间信息 分类矩阵对象数据 聚类 Fuzzy bc-k-modes算法
下载PDF
Classification of natural products as sources of drugs according to the biopharmaceutics drug disposi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BDDCS) 被引量:1
10
作者 LI Ji Caroline A.Larregieu Leslie Z.Benet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888-897,共10页
Natural products(NPs) are compounds that are derived from natural sources such as plants, animals, and microisms. Therapeutics has benefited from numerous drug classes derived from natural product sources. The Biophar... Natural products(NPs) are compounds that are derived from natural sources such as plants, animals, and microisms. Therapeutics has benefited from numerous drug classes derived from natural product sources. The Biopharmaceutics Drug posi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BDDCS) was proposed to serve as a basis for predicting the importance of transporters and enzymes in determining drug bioavailability and disposition. It categorizes drugs into one of four biopharmaceutical classes according to their water solubility and extent of metabolism. The present paper reviews 109 drugs from natural product sources: 29% belong to class 1(high solubility, extensive metabolism), 22% to class 2(low solubility, extensive metabolism), 40% to class 3(high solubility, poor metabolism), and 9% to class 4(low solubility, poor metabolism). Herein we evalua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Ps in terms of BDDCS class for all 109 drugs as wells as for subsets of NPs drugs derived from plant sources as antibiotics. In the 109 NPs drugs, we piled 32 drugs from plants, 50%(16) of total in class 1, 22%(7) in class 2 and 28%(9) in class 3, none found in class 4; Meantime, the antibiotics were found 5(16%) in class 2, 22(71%) in class 3, and 4(13%) in class 4; no drug was found in class 1. Based on this classification, we anticipate BDDCS to serve as a useful adjunct in evaluating the pot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new natural produ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pharmaceutics Drug Disposi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BDDCS) Natural products(NPs) Dose number Solubility and extent of metabolism
原文传递
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evaluation for paris saponin Ⅶ
11
作者 ZHANG Xin SUN Yang +4 位作者 CHENG Ying YE Wei-Liang ZHANG Bang-Le MEI Qi-Bing ZHOU Si-Yuan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9期714-720,共7页
To study the biopharmaceutics characteristics of paris saponin Ⅶ(PSⅦ). The solubility of PSⅦ was evaluated by measurement of the equilibrium solubility in different solvents and media. The permeability of PSⅦ was ... To study the biopharmaceutics characteristics of paris saponin Ⅶ(PSⅦ). The solubility of PSⅦ was evaluated by measurement of the equilibrium solubility in different solvents and media. The permeability of PSⅦ was evaluated by measuring the oil/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lgP_(app)) and determining the apparent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PC_(app)) on a mono-layer Caco-2 cell model. The effects of p-glycoprotein and multidrug resistance related protein 2 on PSⅦ transport in mono-layer Caco-2 cell model were further investigated. Finally, the small intestinal absorption of PSⅦ was investigated in rat. In solvents of different pH, the equilibrium solubility of PSⅦ was quite low, and the dose number of PSⅦ was larger than 1. The lgP_(app) of PSⅦ was less than 0. The apparent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PC_(app)(AP-BL)] of PSⅦ in mono-layer Caco-2 cell model was less than 14.96 × 10^(-6) cm·s^(-1), and the efflux ratio of PSⅦ in mono-layer Caco-2 cell model was less than 1. The transport rate of PSⅦ in mono-layer Caco-2 cell model was not affected by the inhibitors of p-glycoprotein and multidrug resistance related protein 2.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PSⅦ could be detected in rat intestinal contents, but could not be detected in the small intestinal mucosa. PSⅦ showed low solubility and permeability,which would result in low oral bioavailability in clinic. PSⅦ belonged to Class IV compound in 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is saponinⅦ biopharmaceut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SOLUBILITY PERMEABILITY Oil-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 Caco-2 cells
原文传递
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测定甘草素的药物渗透性及生物药剂学分类预测
12
作者 汪凯康 贾文 +2 位作者 丁文华 刘群山 徐维平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2期302-306,共5页
目的测定不同浓度甘草素在大鼠不同肠段的渗透性,初步探讨甘草素在肠道中的吸收机制,并对甘草素进行生物药剂学分类预测。方法参考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关于溶解度定义,考察甘草素在pH 1.2、4.0、6.8、7.4的缓冲液和水中的平衡溶解度... 目的测定不同浓度甘草素在大鼠不同肠段的渗透性,初步探讨甘草素在肠道中的吸收机制,并对甘草素进行生物药剂学分类预测。方法参考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关于溶解度定义,考察甘草素在pH 1.2、4.0、6.8、7.4的缓冲液和水中的平衡溶解度来评价甘草素的溶解性,采用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测定甘草素在25、50、75μg·mL^(-1)对大鼠十二指肠、结肠、空肠、回肠的渗透性;结合溶解性和渗透性结果预测甘草素生物药剂学分类。结果甘草素在不同pH下和水中平衡溶解度都低于100μg·mL^(-1),溶解度为不溶或几乎不溶,亲脂性不强,甘草素在大鼠不同肠段下的渗透性都大于1.2×10^(-3)cm·min^(-1),为易吸收药物。结论甘草素在大鼠肠吸收中存在自身吸收抑制,存在吸收饱和特性,可能有主动转运或扩散等转运机制参与,预测甘草素为生物药剂学Ⅱ类药物,为低溶解度,高渗透性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素 渗透性 肠灌流 生物药剂学分类
下载PDF
分类体系双向映射视角下的科学-技术互动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硕 孙童菲 +3 位作者 罗贵缘 苑洲桐 连佳欣 刘畅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24年第4期4-15,共12页
[目的/意义]从分类体系双向映射的视角,探索科学与技术之间的互动特征与模式,有助于探测技术机会、度量创新水平、理解产学政关系以及构建高质量路线图等。[方法/过程]论文基于DrugBank数据库,以学术型发明人为桥梁收集产出的学术论文... [目的/意义]从分类体系双向映射的视角,探索科学与技术之间的互动特征与模式,有助于探测技术机会、度量创新水平、理解产学政关系以及构建高质量路线图等。[方法/过程]论文基于DrugBank数据库,以学术型发明人为桥梁收集产出的学术论文、专利文献、署名机构、MeSH主题词和IPC分类号等信息,为署名机构界定科学/技术属性,在此基础上构建MeSH主题词和IPC分类号间的双向映射关系,最后分析生物制药领域科学—技术互动的特征与模式。[结果/结论]生物制药领域中技术→科学方向的知识流动明显多于科学→技术方向;有关年轻人的科学研究推动了氧、硫以及药物物理形状的技术发展;科学技术的互动程度方面,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动物、不同年龄段的人类以及A61K 45/06、A61P 43/00等是科学—技术互动中的主要知识单元;剂量—反应关系、病毒复制、诱导缓解等是科学—技术互动中最活跃的科学理论,对A61K 31/52等方面的专利技术研究中起到支持作用;A61K 45/06、A61K 9/00等是科学—技术互动中最活跃的专利技术领域,包含消炎药、强心剂、抗肿瘤药等药物,受到大众群体的广泛关注且潜在需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体系 双向映射 科学—技术互动 学术型发明人 生物制药
下载PDF
咖啡酸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及其大鼠体内外相关性预测
14
作者 慕金雨 张梅超 +2 位作者 马芳芳 刘雪 王英华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99-1204,共6页
目的测定咖啡酸在不同pH环境中的平衡溶解度以及油水分配系数,推测其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分类;测定咖啡酸片溶出曲线,将相关参数代入大鼠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建模,利用Gastroplus软件预测其大鼠体内外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 目的测定咖啡酸在不同pH环境中的平衡溶解度以及油水分配系数,推测其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分类;测定咖啡酸片溶出曲线,将相关参数代入大鼠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建模,利用Gastroplus软件预测其大鼠体内外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色谱柱Agilent Eclipse Plus C_(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32%冰醋酸溶液-甲醇(70∶3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23 nm,柱温25℃,进样体积10μL。采用摇瓶法和正辛醇-水体系测量咖啡酸在不同pH环境中的平衡溶解度、溶解度体积(DSV)和油水分配系数(P),推测其BCS分类;测定咖啡酸片在水、pH值1.2、pH值4.5和pH值6.8环境中溶出曲线,利用Gastroplus软件分析溶出曲线的Z-Factor值,将相关参数代入大鼠的PBPK模型,模拟大鼠体内药时(PK)曲线,与已知实测PK曲线进行比较,推测其大鼠体内外相关性。结果咖啡酸在pH值1.2、pH值4.5和pH值6.8环境中平衡溶解度为0.676、1.266和4.624 mg·L-1,DSV为443787、236967和64879 mL,为难溶性药物,且具有较强pH依赖性;咖啡酸在水、pH值1.2、pH值4.5和pH值6.8环境中油水分配系数(P)为4.33(logP=0.64)、28.87(logP=1.46)、19.77(logP=1.30)、0.28(logP=-0.56),推测其具有较高渗透性。软件模拟得到咖啡酸大鼠体内的C_(max)为0.358μg·mL^(-1),t_(max)为0.39 h,AUC为0.320μg·h^(-1)·mL^(-1),与已知的实测结果C_(max)为(0.250±0.037)μg·mL^(-1)、t_(max)为(0.33±0.12)h、AUC为(0.303±0.024)μg·h^(-1)·mL^(-1)一致,PK曲线基本吻合。结论咖啡酸为低溶解性、高渗透性的药物,推测其为BCS II类药物,其片剂在大鼠中表现出较高的体内外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酸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体内外相关性 平衡溶解度 油水分配系数 摇瓶法
下载PDF
4种黄酮类中药有效成分BCS分类及吸收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慧芳 张冬 +5 位作者 曲文君 王海霖 刘洋 阿里穆斯 崔箭 董政起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98-1203,共6页
该研究根据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研究山柰酚、橙皮苷、芹菜素、染料木素等4种黄酮类中药有效成分的溶解性和渗透性,并对其进行BCS分类;同时对其吸收机制进行研究。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 该研究根据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研究山柰酚、橙皮苷、芹菜素、染料木素等4种黄酮类中药有效成分的溶解性和渗透性,并对其进行BCS分类;同时对其吸收机制进行研究。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溶解度测定方法对4种黄酮类成分进行溶解度的测定,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法建立Caco-2细胞模型,利用MTT法筛选出合适的给药浓度进行细胞转运实验来检测表观渗透系数(Papp)以判断渗透性,并根据BCS对其进行分类;采用Caco-2细胞模型,选择高、中、低3组不同浓度化合物进行双向转运实验研究吸收机制。实验表明山柰酚、橙皮苷、芹菜素、染料木素等具有低溶解性、高渗透性,属于BCSⅡ类,其中山柰酚为主动转运吸收机制,而橙皮苷、芹菜素、染料木素等为被动吸收。该研究针对中药黄酮类单体有效成分的特性,对其溶解性及渗透性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摸索,为进一步完善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中药有效成分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 吸收机制 溶解性 渗透性
原文传递
不同BCS分类药物的肠道渗透性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慈小燕 武卫党 +5 位作者 李亚卓 谷元 伊秀林 司端运 曾勇 刘昌孝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研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颁发的《生物等效性豁免指导原则》中不同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分类工具药的肠道渗透性,建立药物的肠道渗透性评价体系及药物表观渗透系数与其对应渗透性类别的相关性,为药物的BCS分类提供... 目的:研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颁发的《生物等效性豁免指导原则》中不同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分类工具药的肠道渗透性,建立药物的肠道渗透性评价体系及药物表观渗透系数与其对应渗透性类别的相关性,为药物的BCS分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高渗透性药物(安替比林、咖啡因、茶碱、卡马西平、普萘洛尔、米诺地尔、美托洛尔、苯妥英钠)、中渗透性药物(二甲双胍、雷尼替丁)、低渗透性药物(甘露醇)、零渗透性药物(荧光黄)、外排机制药物(地高辛、罗丹明123)的肠道渗透性及其时间依赖。结果:电阻值表示本细胞模型致密性良好;罗丹明123和地高辛均呈现良好的外排,加入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后均有较明显的抑制,表明本细胞模型具有良好的外排能力。在研究的高渗透性药物中,安替比林的表观渗透系数(P_(app))值最大,米诺地尔P_(app)值最小,中渗透性药物二甲双胍的P_(app)值大于雷尼替丁的P_(app)值,低渗透性药物甘露醇的P_(app)值与高渗透性药物相差较大,但与中渗透性药物相差不大;零渗透性药物荧光黄P_(app)值较小。结论:结合本研究得到的数据,本研究已初步建立了药物表观渗透系数与其对应的渗透性类别的相关性,可以为药物的BCS分类提供数据依据;如果待研究药物或化合物的P_(app)值≥米诺地尔的P_(app)值,可认为它是高渗透性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O-2细胞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肠道渗透性 表观渗透系数
原文传递
丹参酮ⅡA溶解渗透性以及常用辅料对其增溶促渗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素春 刘建平 +1 位作者 曾昭征 郑逸轩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724-1726,共3页
目的根据丹参酮ⅡA的性质,按生物药剂学系统对其进行分类,并考查了不同类型的促进剂对丹参酮ⅡA溶解性和渗透性的影响,为丹参酮ⅡA口服剂型的设计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热力学的方法测定丹参酮ⅡA在不同pH水溶液中的溶解度,考查常用高分子... 目的根据丹参酮ⅡA的性质,按生物药剂学系统对其进行分类,并考查了不同类型的促进剂对丹参酮ⅡA溶解性和渗透性的影响,为丹参酮ⅡA口服剂型的设计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热力学的方法测定丹参酮ⅡA在不同pH水溶液中的溶解度,考查常用高分子材料以及表面活性剂对丹参酮ⅡA溶解度的影响。用大鼠在体实验研究丹参酮ⅡA的小肠渗透性,考查不同类型的促进剂对丹参酮ⅡA渗透性的影响。结果丹参酮ⅡA在水及不同pH水溶液中的溶解度较低,不同浓度的羟丙基-β-环糊精能显著改善丹参酮ⅡA的溶解性。丹参酮ⅡA在大鼠小肠的渗透系数为:(0.960±0.019)×10-5cm·s-1,羟丙基-β-环糊精、十二烷基硫酸钠,吐温-80、去氧胆酸钠、Labrasol都能明显增加丹参酮ⅡA的渗透性,其中羟丙基-β-环糊精的促渗效果最为明显。结论丹参酮ⅡA的溶解性和渗透性均较差,以溶解度和渗透性为指标筛选出的高分子材料以及表面活性剂能明显改善丹参酮ⅡA的溶解性和渗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溶解度 渗透性 生物药剂学分类
下载PDF
三种达玛烷型皂苷的生物药剂学分类及吸收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苏元元 付宇 +3 位作者 李楠楠 高尧春 刘海波 董政起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8年第9期1150-1156,共7页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Rb_1、人参皂苷Rg_1、三七皂苷R_1的生物药剂学分类(BCS)及吸收机制。方法:首先运用Star Drop软件预测三种皂苷的溶解特性及其吸收是否受P-糖蛋白(P-gp)调控,进一步通过实验测定三种皂苷的溶解度,并以Caco-2细胞单层...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Rb_1、人参皂苷Rg_1、三七皂苷R_1的生物药剂学分类(BCS)及吸收机制。方法:首先运用Star Drop软件预测三种皂苷的溶解特性及其吸收是否受P-糖蛋白(P-gp)调控,进一步通过实验测定三种皂苷的溶解度,并以Caco-2细胞单层为模型进行双向转运实验,通过研究时间、给药浓度、P-gp抑制剂对模型药物转运的影响,确定其BCS分类及初步吸收机制。结果:人参皂苷Rb_1、Rg_1为高溶解性药物,三七皂苷R_1为低溶解性药物。Star Drop模型预测溶解性与P-gp结果和实际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三种药物的表观渗透系数(P_(app))均小于14.96×10~(-6)cm·s^(^(-1)),为低渗透性药物,在Caco-2细胞单层的转运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P_(app(BL-AP)/(AP-BL))均小于1.5。维拉帕米能降低人参皂苷Rg_1和三七皂苷R_1的转运速率,对人参皂苷Rb_1无影响。结论:人参皂苷Rb_1和Rg_1为BCSⅢ类药物,三七皂苷R_1为BCSⅣ类药物。三种药物均以被动转运为主,且转运不受P-gp调控,同时维拉帕米对人参皂苷Rg_1和三七皂苷R_1的转运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B1 人参皂苷RG1 三七皂苷R1 生物药剂学分类 CACO-2细胞单层模型 表观渗透系数 StarDrop
下载PDF
基于胃肠道生理模型的口服药物吸收预测 被引量:4
19
作者 黎国富 杨劲 +1 位作者 张雪莹 赵浩如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6期656-662,共7页
药物的口服吸收受到许多生理因素的影响,如胃肠液成分、pH、肠道内传输、转运和代谢等。在进行非临床和临床体内试验之前,如果仅仅依靠体外数据能够准确地预测药物的口服吸收,将会大大提高新药研发的效率。在深入理解口服吸收过程的基... 药物的口服吸收受到许多生理因素的影响,如胃肠液成分、pH、肠道内传输、转运和代谢等。在进行非临床和临床体内试验之前,如果仅仅依靠体外数据能够准确地预测药物的口服吸收,将会大大提高新药研发的效率。在深入理解口服吸收过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胃肠道生理模型为从事新药研发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了这种机会。这些生理模型可以与经典的药动学模型紧密衔接,用于预测药物的口服吸收速度和程度。本文综述了胃肠道生理模型的最新进展,并对不同的模型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生理模型 生理药动学模型 高级房室吸收和传输(ACAT)模型 高级溶出、吸收和代谢(ADAM)模型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下载PDF
基于药物溶解性和渗透性测定的生物药剂分类系统在兽药制剂研发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丽平 刘洋 宋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3-230,共8页
生物药剂分类系统(BCS)是基于药物溶解性和渗透性测定的药物分类预测系统,目前被FDA、WHO、EMA等权威机构认可并应用于人用药物豁免其体内生物等效性研究。鉴于兽药研发成本及利润等问题,将BCS概念应用于兽药制剂研发领域,势在必行。但... 生物药剂分类系统(BCS)是基于药物溶解性和渗透性测定的药物分类预测系统,目前被FDA、WHO、EMA等权威机构认可并应用于人用药物豁免其体内生物等效性研究。鉴于兽药研发成本及利润等问题,将BCS概念应用于兽药制剂研发领域,势在必行。但是人与动物在解剖、生理学等方面以及在临床使用的药物种类上均存在较大差异,故不能进行直接的种间外推,尚待深入研究以解决局限性和方法问题,才能付诸应用。尽管如此,美国药典专家委员会的特别委员会已经建议将BCS应用于犬,此举无疑具有典范作用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药剂分类系统 溶解性 渗透性 生物等效性豁免 兽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