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rth seasonality and pattern in black-and-white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bieti) at Mt. Lasha, Yunnan
1
作者 Jin-Fa LI Yu-Chao HE +5 位作者 Zhi-Pang HUANG Shuang-Jin WANG Zuo-Fu XIANG Juan-Jun ZHAO Wen XIAO Liang-Wei CUI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74-484,共11页
Seasonal variation in environmental factors is vital to the regulation of seasonal reproduction in primates. Consequently, long-term systematic data is necessary to clarify the birth seasonality and pattern of primate... Seasonal variation in environmental factors is vital to the regulation of seasonal reproduction in primates. Consequently, long-term systematic data is necessary to clarify the birth seasonality and pattern of primates in highly seasonal environments.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black-and-white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bieti) at Mt. Lasha exhibited strict birth seasonality with a pulse model. Infants were born with a certain degree of synchronization. Birth distribution showed three birth peaks, and the birth pattern showed a "V" style in even-numbered years and a gradual increase in odd-numbered years. The beginning date, end date and median birth date were earlier in even-numbered years than those in odd-numbered years. The higher latitude of their habitats, earlier birth date, shorter birth period, fewer birth peaks and stronger birth synchrony might be adaptations for strongly seasonal variation in climate and food resources. After the summer solstice when daylight length began to gradually shorten, R. bieti at Mt. Lasha started to breed during the period with the highest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and food availability, which implied that photoperiod may be the proximate factor triggering the onset of estrus and mating. It appears that R. bieti coincided conception and mid-lactation with the peak in staple foods, and weaning with the peak in high quality of foods. Thus, food availability was the ultimate factor regulating reproductive seasonality, and photoperiod was the proximate factor fine-turning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seasonal breeding and food avail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inopithecus bieti birth seasonality birth pattern birth synchrony
下载PDF
新冠疫情以来中国的出生人口波动解析
2
作者 张翠玲 封婷 郑真真 《人口与社会》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持续三年的新冠疫情对全球人口变动产生明显的影响,包括非常规的生育减少、死亡增加和迁移的迟滞。由于疫情传播的严重程度、疫情的疾病负担、疫情传播与控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程度、民众的健康风险认知以及受疫情影响的持续时间不同,一... 持续三年的新冠疫情对全球人口变动产生明显的影响,包括非常规的生育减少、死亡增加和迁移的迟滞。由于疫情传播的严重程度、疫情的疾病负担、疫情传播与控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程度、民众的健康风险认知以及受疫情影响的持续时间不同,一些国家的出生人口出现了模式不同的波动。近年来中国出生人口数的加速下降和波动,是新冠疫情带来的推迟效应与中国出生人口数下降大趋势叠加的结果,未来两年可能有一定数量的补偿性生育,但仍将延续初婚和生育推迟的基本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出生人口 推迟效应 月度出生模式 补偿性生育
下载PDF
育龄期女性孕前膳食模式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联性研究
3
作者 郭姝 潘娟 +6 位作者 李妍 张珍 崔宁宁 葛妍妍 黄珊珊 朱慈华 杨雪锋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8,共7页
目的 前瞻性地研究中国育龄期女性孕前膳食模式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的关联。方法 选取在武汉市江岸区妇幼保健院进行孕前优生检查的育龄期女性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随访。使用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收集膳食摄入信息,主成分分析提取... 目的 前瞻性地研究中国育龄期女性孕前膳食模式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的关联。方法 选取在武汉市江岸区妇幼保健院进行孕前优生检查的育龄期女性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随访。使用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收集膳食摄入信息,主成分分析提取膳食模式(dietary patterns, DPs),利用修正的泊松回归或线性回归模型分析DPs和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的关系。结果 最终纳入的221对母婴分析结果表明,在4种膳食模式中,遵循“坚果-禽肉”模式的女性分娩大于胎龄儿(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 LGA)的风险较低(RR:0.25;95%CI:0.08~0.79),在男婴中更为明显(RR:0.14,95%CI:0.03~0.72)。结论 以坚果和禽肉为特征的孕前DP降低了分娩LGA的风险,分娩男婴时更为明显。育龄期女性应在怀孕前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以保障胎儿正常生长发育,降低不良出生结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体重 膳食模式 队列研究 大于胎龄儿 孕前保健
下载PDF
妊娠期膳食模式与早产风险的meta分析
4
作者 刘星宇 李世文 +1 位作者 林钇汐 李继斌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1909-1916,共8页
目的评估妊娠期膳食模式对早产发生风险的影响,为降低早产发生率提供膳食指导依据。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知网等数据库关于妊娠期膳食模式和早产关联的相关研究,将膳食模式按照食物成分相似性,分为“健康”“不健康”... 目的评估妊娠期膳食模式对早产发生风险的影响,为降低早产发生率提供膳食指导依据。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知网等数据库关于妊娠期膳食模式和早产关联的相关研究,将膳食模式按照食物成分相似性,分为“健康”“不健康”和“混合”3种膳食模式,运用RevMan5.4软件对纳入研究中妊娠期膳食最高和最低依从性的结局效应进行meta分析,并进行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3篇文献,总样本量312892例。对其中18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健康膳食模式依从性高可降低早产发生风险[OR=0.82,95%CI(0.76,0.89)],进行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后结局稳定。纳入文献中的健康膳食模式漏斗图不对称,存在发表偏倚。不健康膳食模式和混合膳食模式与早产发生风险之间未发现显著相关性。结论不同的膳食模式对早产的发生风险具有较大影响,妊娠期高摄入水果、蔬菜、全谷物、低脂乳制品、豆类、植物油和鱼类等健康膳食模式可降低早产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模式 妊娠 早产 META分析
下载PDF
东亚地区人口结构转变中独特的低生育模式及成因
5
作者 王颖 王亚光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115,共14页
东亚地区的各主要经济体都经历了从高生育水平到远低于更替水平的深刻转变,这使东亚地区成为世界生育“洼地”。中国在生育问题上有其自身独特的发展路径,但与东亚其他经济体一样受相同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同样面临低生育率的挑战。因此... 东亚地区的各主要经济体都经历了从高生育水平到远低于更替水平的深刻转变,这使东亚地区成为世界生育“洼地”。中国在生育问题上有其自身独特的发展路径,但与东亚其他经济体一样受相同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同样面临低生育率的挑战。因此,探索传统文化背景下东亚地区生育率的变化趋势、原因及其潜在机制,可以为理解和解决中国的低生育问题提供重要视角。论文围绕非婚生育、婚育年龄、孩次结构、生育偏好等方面分析东亚社会向超低生育水平趋同的独特生育模式,在此基础上探讨影响该地区低生育模式的直接因素,并进一步探究传统文化和社会因素影响东亚社会生育意愿的深层原因。在生育模式方面,东亚地区呈现非婚生育比例低、初婚初育年龄推迟、孩次递进比降低、终身未婚率增加、生育的男孩偏好等特点。这种独特的生育模式是其他地区普遍因素与该地区特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直接原因方面剖析,“压缩现代性”刺激了东亚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的转型,教育扩张促使女性经济地位和婚育观念发生改变,而经济不确定性和高昂的生育成本约束着婚姻和生育的选择;从深层原因方面探究,以家庭主义、集体主义和精英主义为核心的儒家价值观和社会规范不仅形塑性别角色、家庭分工、代际关系和生育偏好,影响家庭的教育理念和育儿的心理成本,也对政策干预的有效性形成制约。东亚地区持续的低生育率和独特的生育模式表明儒家文化对生育模式的影响并非单一的,随着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变迁,儒家文化对生育率的影响也在不断演变和调整,这对未来生育政策的导向提供了启示。东亚地区应重视其独特的文化制约因素,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尊重并融入儒家文化价值,围绕促进家庭和谐与代际互助,推动生育政策与传统价值观变化的有机协调,使政策措施与深植于社会中的传统文化期望和行为模式相适应,从而提高政策的文化敏感性和社会影响力,促进东亚社会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地区 低生育水平 生育模式 生育成本 儒家思想
下载PDF
中国出生人口月度模式及其特征研究——基于第六次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梁海艳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54,共11页
生育不仅是人类的自然行为,也是复杂的社会行为,人们的生育行为选择受诸多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本文利用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提出了“标准月”的概念,并将其用于校正两次人口普查前一年12个月... 生育不仅是人类的自然行为,也是复杂的社会行为,人们的生育行为选择受诸多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本文利用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提出了“标准月”的概念,并将其用于校正两次人口普查前一年12个月的出生人口数,然后计算中国出生人口的月偏移度,并进一步从省区差异、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的维度分析中国出生人口月偏移度的基本特征。结果发现:中国出生人口的月度模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独特性。总体上,普查前一年11月至后一年3月出生人口明显偏多,4月至10月出生人口明显偏少。中国出生人口月度模式具有一定的区域差异,天津、黑龙江、山东、陕西4个省(市)月出生人口离散系数明显偏高。出生人口月偏移度的城乡差异较为明显,城镇高于乡村。中国出生人口的月偏移度的性别差异并不明显,不存在男孩或女孩出生高峰月,男孩与女孩的出生月份分布模式几乎完全一致。基于本文研究结论提出以下两点建议:一是教育行政部门调整小学生入学年龄的计算日期限制,建议调整为从入学当年8月31日至12月31日期间年满六周岁,这样能够保证让同龄学生可以在同一年入学;二是建议育龄夫妇在备孕过程中避免刻意通过各种手段预知胎儿性别,应秉持男女平等的观念,重点关注胎儿的发育和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人口 月度模式 季节性模式 标准月
下载PDF
湖北省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颖霜 程杨 +2 位作者 冯玲 王少帅 杨淼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年第1期35-46,共12页
目的描述2016年湖北省各乡镇街道尺度低出生体重发生率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为湖北省各地开展相关的疾病干预、医疗资源布局及制定区域差异化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地区生育特征变量、社会经济变量和自然环境变量,以混合层级区划... 目的描述2016年湖北省各乡镇街道尺度低出生体重发生率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为湖北省各地开展相关的疾病干预、医疗资源布局及制定区域差异化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地区生育特征变量、社会经济变量和自然环境变量,以混合层级区划方法为基础,进行低出生体重发生率疾病制图;运用最小二乘法和地理加权回归相结合,以及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低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结果区划后985个新区域低出生体重发生率Moran′s I的指数为0.31,具有一定的空间自相关性。小于胎龄儿占比、高龄产妇占比、非单胎占比、海拔和归一化植被指数在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与地理加权回归,以及地理探测器结果中均为显著变量。大部分地区,小于胎龄儿占比、非单胎占比和海拔与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呈正相关;归一化植被指数在鄂中与鄂东地区与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呈负相关,在鄂北与鄂西大部分地区与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呈正相关。高龄产妇占比在地理探测器结果中与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呈正相关,与最小二乘法回归和地理加权回归结果相反。此外,二胎占比在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与地理加权回归中为显著变量,该变量与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呈负相关关系;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在地理探测器中为显著变量,与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呈“U型”关系。结论湖北省低出生体重发生率热点区域在西部平原-山地过渡区呈条带状分布,在武汉市及周围地区呈团状分布。就影响因素而言,胎龄、胎数、胎次、海拔和归一化植被指数对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影响较大。各变量在不同地区对低出生体重发生率的影响作用不同;生育特征变量对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影响大于自然环境变量,社会经济变量的作用较小。个别变量在两种方法中的结果具有较大差异,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出生体重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湖北省
下载PDF
先兆早产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临床研究及妊娠结局相关分析
8
作者 徐娇 庄琳 +4 位作者 刘菁 徐洲 桑琰 陈瑾 王晓银 《四川中医》 2023年第9期90-93,共4页
目的:对先兆早产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2018年9月-2022年2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产科住院治疗的327例先兆早产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先兆早产患者中医证候、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妊娠结... 目的:对先兆早产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2018年9月-2022年2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产科住院治疗的327例先兆早产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先兆早产患者中医证候、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327例妊娠先兆早产患者中医证候出现频率前10位为:小腹坠胀(47.40%)、阴道出血色淡(41.90%)、腰酸痛(40.06%)、记忆力减退(32.72%)、口干(31.80%)、阴道出血色黯红(30.89%)、头晕(30.28%)、气短(29.05%)、烦躁易怒(28.75%)、神疲易倦(28.13%)。中医主要证型分布为:肾虚证113例(34.56%)、血瘀证47例(14.37%)、气血虚弱证65例(19.88%)、血热证66例(20.18%)、湿热证36例(11.01%)。经过相同的保胎治疗后,肾虚证患者保胎失败率最高。结论:先兆早产的证型包括肾虚证、血瘀证、气血虚弱证、血热证、湿热证,肾虚是导致先兆早产的最常见因素,且与患者保胎失败关系密切,各证型与新生儿存活率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早产 中医证型 分布规律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陕西育龄妇女孕期膳食模式对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红丽 赵娜 +4 位作者 刘蓉 郭乐倩 赵豆豆 党少农 颜虹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34-838,共5页
目的探讨膳食模式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LBW)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利用2013年"陕西省出生缺陷现状及其危险因素调查"的横断面调查资料,选取陕西省20个县和10个区年龄为0~1岁的婴幼儿及其母亲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因子分析和结构... 目的探讨膳食模式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LBW)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利用2013年"陕西省出生缺陷现状及其危险因素调查"的横断面调查资料,选取陕西省20个县和10个区年龄为0~1岁的婴幼儿及其母亲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膳食模式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新生儿LBW发生率3.1%,小于胎龄儿(SGA)发生率12.6%。因子分析得出3种膳食模式,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均衡模式可降低新生儿LBW和SGA的发生风险(其对体重受限的作用为-0.24),零食模式的膳食是新生儿发生LBW和SGA的危险因素(其对体重受限的作用为0.18),而素食模式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不显著。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均衡模式可以降低新生儿LBW(OR=0.75,95%CI:0.59~0.95)和SGA(OR=0.84,95%CI:0.77~0.94)的发生风险,零食模式T3水平可增加LBW(OR=1.61,95%CI:1.06~2.45)的发生风险。结论均衡模式和零食模式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有密切关系,膳食种类多样化、营养均衡化、减少加工食物的摄入,对降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发生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出生体重 膳食模式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龙岗区出生缺陷筛查干预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伟勇 谢蝶兰 +2 位作者 叶碧娟 蔡敏 胡晓丽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1-302,共2页
目的:掌握深圳市龙岗区重点出生缺陷疾病的发生水平,探讨出生缺陷筛查干预的新模式。方法:利用日趋完善、初具技术水平及规模和具备优生咨询及群体筛查等技术实力的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对龙岗区10个镇(街道办)的人口出生缺陷进行筛查干预... 目的:掌握深圳市龙岗区重点出生缺陷疾病的发生水平,探讨出生缺陷筛查干预的新模式。方法:利用日趋完善、初具技术水平及规模和具备优生咨询及群体筛查等技术实力的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对龙岗区10个镇(街道办)的人口出生缺陷进行筛查干预,建立一个大面积人群筛查-高风险夫妇产前诊断-医学建议-选择性流(引)产的体系,并发挥其正常功能。结果:干预后育龄人群对有关出生缺陷知识及基线答对率(83±3.6)%比干预前(42±6.5)%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探讨目前既经济又有效的人口出生缺陷筛查干预模式,对降低龙岗区出生缺陷(尤其是重症缺陷)患儿的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显得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缺陷 筛查 干预 模式
下载PDF
Lislie人口增长模型在韶关市人口老龄化趋势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宋杰 祝长华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64-68,共5页
利用Lislie人口增长模型对韶关地区人口进行预测。首先求出模型中的各个参数值,再把参数值代入模型得到预测年份的人口总数、人口结构、老龄化系数和抚养比,并对模型进行了评价。最后针对将来可能面临的问题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 Lislie人口增长模型 老龄化 生育模式 预测
下载PDF
生育间隔政策对我国二孩生育时机及生育水平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翠玲 刘鸿雁 王英安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22,共12页
基于120县人口监测系统数据,通过13省的二孩生育分析,检验各省间隔政策变迁如何影响二孩生育时间及二孩生育水平。将政策变迁按时期划分,每次政策变动年份为时间t,通过比较每个时期(t-1)年和(t+3)年的时期生育指标来检验政策效应。研究... 基于120县人口监测系统数据,通过13省的二孩生育分析,检验各省间隔政策变迁如何影响二孩生育时间及二孩生育水平。将政策变迁按时期划分,每次政策变动年份为时间t,通过比较每个时期(t-1)年和(t+3)年的时期生育指标来检验政策效应。研究发现,间隔政策的出台及政策收紧对二孩生育水平和时期孩次递进比的下降有显著影响,放松及取消间隔政策导致二孩生育水平和孩次递进比上升。不同的间隔政策及其变迁导致了各时期不同的二孩分布以及政策驱动的二孩间隔递进模式衍变。间隔政策普遍执行后,10年间隔的孩次递进曲线从之前以短间隔(2-3年)为主的左倾斜模式逐渐过渡到长间隔为主(4年以上)的右倾斜模式,间隔政策放松及取消后又逐渐回归短间隔递进为主的左倾斜模式。而一孩到二孩递进的峰值间隔也相应经历了从两年过渡到政策要求的长间隔及再次回归两年间隔的历史变动。还揭示了多元生育间隔政策所导致的地区和时期差异,丰富了二孩生育间隔模式变动规律及二孩生育推迟机制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间隔 间隔政策 生育时机 生育模式
下载PDF
黄山短尾猴繁殖的季节性和雌性性活动方式(英文)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进华 尹华宝 王岐山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5-375,共11页
198 7年开始,我们对中国黄山的短尾猴(Macacathibetana)的性和繁殖行为进行了研究。本文根据1992年全年野外观察,对黄山短尾猴的繁殖季节性和雌性性活动方式进行深入研究,以揭示短尾猴繁殖方式和雌性性行为如何影响雄性性行为。研究采... 198 7年开始,我们对中国黄山的短尾猴(Macacathibetana)的性和繁殖行为进行了研究。本文根据1992年全年野外观察,对黄山短尾猴的繁殖季节性和雌性性活动方式进行深入研究,以揭示短尾猴繁殖方式和雌性性行为如何影响雄性性行为。研究采用全事件取样和目标动物取样法。结果表明,短尾猴黄山种群的交配和产仔是季节性的:交配季节发生在7月至12月,其特征是交配频率高并伴有射精;产仔季节为1月至4月。交配季节之外的交配虽有少量发生,但交配频率很低且几乎不射精。成年雌性的会阴部有轻微肿胀的性皮,但性皮的大小和颜色既不随猴群繁殖季节变化,也不随雌性个体生理周期变化。同时,雌性缺乏典型的性要求的行为———发情。因此,我们认为雌性短尾猴倾向于隐蔽自己的排卵。对4 6个连续观察日中成年雄性对雌性的性行为分析还表明:雄性能够区别潜在繁殖和不繁殖的雌性但不能对同一雌性的生理状况做出准确判断。隐蔽排卵是雌性在性接受期间接受大量交配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否定了短尾猴的交配是非季节性的假设(WadaandXiong ,1996 )[动物学报5 1(3) :36 5 - 375 ,2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 短尾猴 繁殖 季节性 雌性性活动方式 雄性性行为
下载PDF
云南拉沙山黑白仰鼻猴交配行为和出生季节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双金 黄志旁 +5 位作者 和育超 何晓东 李东晖 孙军 崔亮伟 肖文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1-248,共8页
灵长类的交配模式对于了解和掌握雄性的交配策略和社群的稳定机制非常重要, 但是目前有关亚洲灵长类交配模式的数据较少;因此,该研究于2011年1-12月, 分别采用全事件取样法和焦点动物?瞬时扫描取样法收集了拉沙山黑白仰鼻猴群的交配行... 灵长类的交配模式对于了解和掌握雄性的交配策略和社群的稳定机制非常重要, 但是目前有关亚洲灵长类交配模式的数据较少;因此,该研究于2011年1-12月, 分别采用全事件取样法和焦点动物?瞬时扫描取样法收集了拉沙山黑白仰鼻猴群的交配行为和出生数据。猴群全年交配, 有2个峰期,-个是繁殖交配高峰期(8-10月); 另一个在出生季节, 但其非繁殖交配的生物学意义尚不清楚。雌性通过俯卧/注视雄性或跳落邀配。爬跨射精比为8.8, 射精交配稀少(11.4%), 这说明雄性并非每次交配都射精, 因而支持黑白仰鼻猴交配模式的主体为多次爬跨射精或处于从单次爬跨射精到多次爬跨射精连续谱上段的观点。雄性邀配的射精爬跨多于雌性, 说明多次爬跨射精不仅是雄性的一个交配策略, 而且可以决定交配模式在连续谱的位置。交配时间后延6~7个月, 交配频次与婴猴出生率相关。拉沙山猴群出生模式为严格的季节性, 这进一步证实了前人的观点。婴猴出生具有一定的同步性, 且不同猴群婴猴出生的同步模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白仰鼻猴 交配模式 交配行为 出生季节
下载PDF
产时护理模式改变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小荷 卢巧英 蔡丽萍 《现代护理》 2004年第4期318-320,共3页
目的 探讨产时护理模式改变后对产妇与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将 2 0 0 1年 5月~ 2 0 0 2年 4月在家属陪伴分娩、助产士一对一的全程助产责任制、笑气吸入分娩镇痛三者结合同时应用于试验组 35 88例产妇 ;设上一年同期 36 4 2名产妇为... 目的 探讨产时护理模式改变后对产妇与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将 2 0 0 1年 5月~ 2 0 0 2年 4月在家属陪伴分娩、助产士一对一的全程助产责任制、笑气吸入分娩镇痛三者结合同时应用于试验组 35 88例产妇 ;设上一年同期 36 4 2名产妇为对照组 ,观察产时服务模式改变后 ,对产房护理质量的影响。结果 试验组产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新生儿窒息率也低于对照组 ,P<0 .0 5 ;病人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P<0 .0 5。结论 产时护理模式的改变可明显地提高产房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时 护理模式 分娩
下载PDF
日本女性就业状况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20
16
作者 唐向红 《现代日本经济》 CSSCI 2011年第5期64-71,共8页
随着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正在改变,很多女性进入社会就职。男女雇佣机会均等时代的到来、促进妇女就业的法规措施的强化、雇佣形态的多样化发展、子女教育费的压力、女性生活意识的变化等... 随着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正在改变,很多女性进入社会就职。男女雇佣机会均等时代的到来、促进妇女就业的法规措施的强化、雇佣形态的多样化发展、子女教育费的压力、女性生活意识的变化等因素推动了日本女性就业的发展。但是,日本女性就业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的社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经济 女性就业 就业率 雇佣形态 少子化
下载PDF
婚育政策对山东省生育水平波动及生育模式变迁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翠玲 刘鸿雁 王英安 《南方人口》 CSSCI 2018年第6期30-44,共15页
本文使用2016年120县人口监测系统数据,结合山东省婚育政策变动,聚焦山东省户籍妇女的生育水平与生育模式变迁,通过计算1986-2016年详细的分孩次生育指标,以了解相关婚育政策对生育率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文章重点分析一孩和二孩生育,因... 本文使用2016年120县人口监测系统数据,结合山东省婚育政策变动,聚焦山东省户籍妇女的生育水平与生育模式变迁,通过计算1986-2016年详细的分孩次生育指标,以了解相关婚育政策对生育率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文章重点分析一孩和二孩生育,因为这两个孩次合计占山东省出生人口的90%左右,并能够体现自1990年以来严格执行晚婚晚育和二孩间隔政策后人们生育时间和生育年龄方面的巨大转变。分析显示,山东省户籍育龄妇女的生育行为长期受严格的生育政策约束,不同时期主导性的政策类型不同,生育水平和生育模式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晚婚晚育政策和二孩间隔政策的变动导致生育行为的年龄分布和平均生育年龄的本质变化及时期生育率剧烈波动。2013年以来相关政策调整后二孩生育率虽强势反弹,但其对提升时期总和生育率的贡献幅度,被同样迅速下降的一孩生育率部分抵消。当前山东省的生育模式仍不稳定,存在诸多进一步强化自愿推迟生育的影响因素,并将进一步降低时期生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育政策 生育时机 生育水平 生育模式 山东省
下载PDF
膳食模式对妊娠糖代谢异常孕妇体重及胎儿出生体重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曾珊 赵青茹 +1 位作者 孙丽洲 王海琦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36-1740,共5页
目的:观察膳食模式(低血糖指数食物模式)对妊娠糖代谢异常孕妇体重及胎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糖负荷或糖耐量试验筛查出糖代谢异常、孕24~28周孕妇92例,来营养科就诊46例孕妇为膳食管理组,对其进行糖耐量试验筛查前3个月食物摄入频... 目的:观察膳食模式(低血糖指数食物模式)对妊娠糖代谢异常孕妇体重及胎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糖负荷或糖耐量试验筛查出糖代谢异常、孕24~28周孕妇92例,来营养科就诊46例孕妇为膳食管理组,对其进行糖耐量试验筛查前3个月食物摄入频度调查。根据其营养评价的信息、孕前BMI、个体具体情况,为其制订个性化的营养处方,给予低血糖指数食物模式;没来营养科就诊另外46例孕妇为膳食非管理组,只列行常规的产科检查。观察2组孕妇孕期体重增长速度及巨大儿发生率。结果:膳食管理组孕妇体重增长(孕前~分娩)13.04±4.12 kg;(孕29~分娩)3.04±3.77 kg;巨大儿发生率6.5%,明显低于膳食非管理组孕妇体重增长分别为16.52±4.47 kg;7.06±3.13 kg;巨大儿发生率30.4%(P<0.01),膳食管理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非膳食管理组。结论:合理膳食模式(低血糖指数食物模式)可以改善糖代谢异常孕妇体重增长速度及胎儿出生体重,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母胎结局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模式 妊娠糖代谢异常 胎儿出生体重 巨大儿
下载PDF
苏州市流动人口中4个月内婴儿喂养方式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秦立梁 华建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第10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流动人口中4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212名流动人口子女的母亲进行回顾性调查,包括喂养方法、母亲情况、儿童出生情况等。结果:流动人口子女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为42.57%,不能坚持纯... 目的:探讨流动人口中4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212名流动人口子女的母亲进行回顾性调查,包括喂养方法、母亲情况、儿童出生情况等。结果:流动人口子女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为42.57%,不能坚持纯母乳喂养的主要原因是母亲缺乏喂养知识。有固定工作的母亲纯母乳喂养率低于没有固定工作的母亲。母乳喂养率(纯母乳喂养+部分母乳喂养)随年龄上升,在原籍出生和自然分娩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分别高于在苏州出生和剖宫产出生的婴儿。只有56.44%的调查对象接受过母乳喂养的专业指导,接受过指导的母亲纯母乳喂养率(47.37%)高于未受过指导的母亲(36.36%),接受过母乳喂养专业指导的母亲选择人工喂养、部分母乳喂养和纯母乳喂养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结论:通过喂养知识宣教来丰富流动人口的喂养知识并降低剖宫产率,可以提高母乳喂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喂养方式 母乳喂养 剖宫产 调查
下载PDF
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体格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黄莉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8年第3期63-65,共3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喂养方式下,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的体格生长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早产儿(出生胎龄<37周)和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2 500 g)123例,按照不同喂养方式分为纯母乳喂养组(2...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喂养方式下,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的体格生长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早产儿(出生胎龄<37周)和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2 500 g)123例,按照不同喂养方式分为纯母乳喂养组(27例)、混合喂养组(52例)、配方奶喂养组(44例),比较各组的体格生长情况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结果纯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配方奶喂养组婴儿的体重及身长增长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纯母乳喂养组不耐受率为7.4%,混合喂养组不耐受率为36.5%,配方奶喂养组不耐受率为36.3%。结论早产儿单纯母乳喂养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混合喂养组及配方奶喂养组,但其体格生长慢于混合喂养组及配方奶喂养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喂养方式 早产儿 低出生体重儿 体格生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