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旅游者践踏对生态旅游景区土壤影响定量研究——以香格里拉碧塔海生态旅游景区为例 被引量:59
1
作者 陈飙 杨桂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71-375,共5页
文章通过对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碧塔海生态旅游景区土壤、植被野外调查,实验室数据分析,构建景区旅游者对土壤践踏影响强度指标体系,建立旅游者沿游径横截面方向的正态分布模型,探寻景区旅游者分布与土壤践踏之间的规律并提出土壤践踏基础... 文章通过对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碧塔海生态旅游景区土壤、植被野外调查,实验室数据分析,构建景区旅游者对土壤践踏影响强度指标体系,建立旅游者沿游径横截面方向的正态分布模型,探寻景区旅游者分布与土壤践踏之间的规律并提出土壤践踏基础容量指标,以此反映自然状态下,生态旅游景区土壤因子对旅游者践踏的适应能力。研究结果将为景区的生态旅游环境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塔海 生态旅游景区 旅游者践踏 土壤影响 定量研究
下载PDF
生态旅游的大气及水环境效应——以滇西北碧塔海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25
2
作者 杨桂华 文传浩 王跃华 《山地学报》 CSCD 2002年第6期752-756,共5页
通过对碧塔海自然保护区在1999年旅游淡旺季的两次环境监测,分析结果表明: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展对保护区内地面水中细菌总数、大肠菌群、BOD5以及地下水水质中细菌总数、硝酸盐氮指标有较大影响,其中大肠菌群在第二次监测中均已接近国家... 通过对碧塔海自然保护区在1999年旅游淡旺季的两次环境监测,分析结果表明: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展对保护区内地面水中细菌总数、大肠菌群、BOD5以及地下水水质中细菌总数、硝酸盐氮指标有较大影响,其中大肠菌群在第二次监测中均已接近国家Ⅱ类水标准。保护区内环境噪声、空气质量及地面水、地下水水质其他指标没有明显变化。部分指标如S02、NOx、TSP等还在第一次基础上有所改善。同时本文建议在今后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时应建立长期的环境监测点;建立综合系统的旅游环境承载力考核指标体系,以及进一步深化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中的社区参与和资金引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塔海 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环境监测
下载PDF
碧塔海自然保护区科考旅游开发探讨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跃华 钟林生 杨桂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4-67,共4页
Based on analyses of the na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exploitation advantageous conditions of Bita lake reserve, this paper recommended that the goal of scientific exploration tour was considered as a core program of e... Based on analyses of the na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exploitation advantageous conditions of Bita lake reserve, this paper recommended that the goal of scientific exploration tour was considered as a core program of ecotourism. The concrete exploitation plans, including science interpretation, tourism items, signs explanation systems, guide training and guidebook establishment, were suggested. In addition, how to implement the plan and solve some problems that would be encountered were discussed in the arti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考旅游 生态旅游 碧塔海自然保护区 项目开发
下载PDF
云南碧塔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杨桂华 王跃华 钟林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954-956,共3页
Bita lake provincial natural reserve is located in Shangri La region of North western Yunnan,and was set as a demonstrating area for ecotourism exploitation in 1998.After a year’s exploitation construction and half a... Bita lake provincial natural reserve is located in Shangri La region of North western Yunnan,and was set as a demonstrating area for ecotourism exploitation in 1998.After a year’s exploitation construction and half a year’s operation as a branch of the 99’ Kunming International Horticulture Exposition to accept tourists,it was proved that the ecotourism demonstrating area attained four integrated functions of ecotourism,i.e,tourism,protection,poverty clearing and environment education.Five exploit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ls including function zoned exploitation model, featured tourism communication model signs system designing model,local Tibetan family reception model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model,were also successful,which were demonstrated and spreaded to the whole province.Bita lake provincial natural reserve could be a good sample for the ecotourism exploitation natural reserves of the whole coun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碧海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开发模式
下载PDF
滇西北碧塔海流域景观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因子 被引量:2
5
作者 喻庆国 董跃宇 +3 位作者 杨宇明 刘朝蓬 袁磊 李昊民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0-168,共9页
利用1955、1974、1981、1994、2005年和2011年6个年代的航空和卫星影像,基于ERDAS IMAGINE 9.2、ArcMap 10、Fragstats 3.3、Excel等软件,选取一些常用景观指数,采取图、文、表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1955-2011年碧塔海流域景观演变特征和... 利用1955、1974、1981、1994、2005年和2011年6个年代的航空和卫星影像,基于ERDAS IMAGINE 9.2、ArcMap 10、Fragstats 3.3、Excel等软件,选取一些常用景观指数,采取图、文、表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1955-2011年碧塔海流域景观演变特征和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1955-2011年的56a间,湖泊水域、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无变化,草甸和灌草丛分别减少了11.08hm2和135.19hm2,有林地增加了118.24hm2,公路增加了28.03hm2。2)1955-2011年呈现景观类型增加少、景观面积变化不大、景观破碎化程度很低、景观优势程度突出、景观形状不复杂和景观多样性偏低的状况,流域内自然景观保持了良好的自然状态,实现了环境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利用。3)流域景观演变,2005年以前是生物、气象、气候、水文等自然驱动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2005年以后是生物、气象、气候、水文等自然驱动因子以及修建公路的人为驱动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表现出以自然驱动因子为主、人为驱动因子为辅的景观演变驱动因子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 景观指数 演变规律 驱动因子 碧塔海流域
下载PDF
碧塔海生态旅游区标牌系统的规划设计 被引量:20
6
作者 钟林生 陈劲松 王跃华 《中国园林》 2000年第3期49-51,共3页
本文在分析云南省碧塔海生态旅游区特点的基础上 ,阐述了标牌系统规划设计的地方特色、综合性、全局性和生态美学原则 ,具体对碧塔海生态旅游区设置的指示性、规定性、说明性、解释性及宣传性等五种类型标牌进行探讨 。
关键词 碧塔海生态旅游景区 标牌系统 规划设计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滇西北碧塔海流域景观演变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姚平 喻庆国 +1 位作者 陈先刚 杨宇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53-1461,共9页
气候变化是景观演变的重要驱动力,高海拔地带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较为敏感和迅速。选择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受人为干扰相对较小的碧塔海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1958—2011年气象资料以及1955、1974、1981、1994、2005和2011年6个年代... 气候变化是景观演变的重要驱动力,高海拔地带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较为敏感和迅速。选择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受人为干扰相对较小的碧塔海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1958—2011年气象资料以及1955、1974、1981、1994、2005和2011年6个年代的景观类型面积,采用气候倾向率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方法和Pearson相关系数等统计方法,研究了香格里拉县气候变化背景下碧塔海流域景观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1958—2011年来,滇西北香格里拉县多年平均气温为5.9℃,多年平均活动积温为2146.1℃,多年平均年极端高温为24.3℃,多年平均年极端低温为-18.6℃,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31.7mm。气温、活动积温和年极端低温呈显著上升趋势,近54年来气温平均上升了1.94℃,升温速率远高于云南和全国水平。年极端高温和降水量呈增加趋势,但增加不明显。滇西北高原碧塔海流域背景气候呈现显著的变暖趋势。(2)1955—2011年来,碧塔海流域自然景观演变规律为草甸和灌草丛向有林地演变,气温、活动积温和年极端低温升高趋势与有林地景观面积的增加趋势大体一致,与草甸和灌草丛变化趋势相反。(3)气温、活动积温和年极端低温与碧塔海流域草甸、灌草丛和有林地的景观面积变化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是流域景观演变的主导气候要素,在草甸和灌草丛演变成有林地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极端高温和降水量对流域景观演变的作用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碧塔海流域 景观 演变
下载PDF
滇西北四大高原湖泊软体动物现状调查 被引量:5
8
作者 杜丽娜 陈小勇 +1 位作者 杨君兴 David Aldridge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4-49,共6页
2008-2010年对滇西北洱海、程海、泸沽湖和碧塔海的软体动物现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比讨论4个湖泊间软体动物生物多样性的差异和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中软体动物种群结构的改变。在泸沽湖采集到的软体动物标本种类最多,共... 2008-2010年对滇西北洱海、程海、泸沽湖和碧塔海的软体动物现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比讨论4个湖泊间软体动物生物多样性的差异和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中软体动物种群结构的改变。在泸沽湖采集到的软体动物标本种类最多,共计23种、1亚种;其次为洱海采集到14种,碧塔海和程海分别采集到6种和5种。将洱海记录的软体动物种类与此次采集到的种类对比,洱海的软体动物种群结构由底栖型向漂浮型转变,这可能与水体富营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 程海 泸沽湖 碧塔海 软体动物
下载PDF
纳帕海和碧塔海湿地资源现状与保护管理对策 被引量:1
9
作者 宋志勇 曹明 李金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7期56-58,72,共4页
对纳帕海、碧塔海湿地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存在的管理能力不高、监测体系尚未建立、保护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矛盾突出、法规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公众意识不高、保护资金缺乏等问题,提出了加快调查与监管体系建设、处理好保护与利... 对纳帕海、碧塔海湿地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存在的管理能力不高、监测体系尚未建立、保护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矛盾突出、法规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公众意识不高、保护资金缺乏等问题,提出了加快调查与监管体系建设、处理好保护与利用之间矛盾、综合利用法律及行政手段保护湿地资源、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基础研究、多渠道筹措经费等保护管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帕海 碧塔海 湿地 现状 保护管理 对策
下载PDF
碧塔海流域生态旅游景观类型及其空间组合特点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平 王金亮 杨桂华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1年第1期60-67,共8页
碧塔海独特的高原自然地理环境和轻微的人类活动长期综合作用营造了高品位、多类型的自然生态旅游景观。按自然地域分异、景观内部特征的相对一致性和主导因素三个原则将碧塔海流域内的自然生态旅游景观划分为 3个景观类、 5个景观亚类... 碧塔海独特的高原自然地理环境和轻微的人类活动长期综合作用营造了高品位、多类型的自然生态旅游景观。按自然地域分异、景观内部特征的相对一致性和主导因素三个原则将碧塔海流域内的自然生态旅游景观划分为 3个景观类、 5个景观亚类和 1 5个景观型。根据空间尺度的大小 ,探析了三个景观等级层次的空间组合特点及其相互间的生态关系 ,为生态旅游规划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塔海流域 生态旅游景观类型 空间组合特点 云南 气候 水文 地质 地貌
下载PDF
普达措国家公园越冬期鸟类群落功能空间及驱动机制
11
作者 张兰 和正华 +4 位作者 邓云 杜杰次旦 闫兴富 和雪莲 林露湘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03-733,共31页
解析群落中生物多样性维持的决定因素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为了获得普达措国家公园碧塔海-属都湖片区鸟类物种多样性,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设置8条总长17km的鸟类调查样线,并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在片区24个位点布设红外... 解析群落中生物多样性维持的决定因素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为了获得普达措国家公园碧塔海-属都湖片区鸟类物种多样性,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设置8条总长17km的鸟类调查样线,并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在片区24个位点布设红外相机进行辅助调查。为了重点研究越冬期鸟类群落功能多样性格局及其驱动机制,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对碧塔海-属都湖片区内高原湖泊、高山草甸、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4种生境共30个样点进行了越冬期鸟类群落的调查。利用15个鸟类功能性状计算群落功能丰富度(FRic)和平均最近邻接功能距离(MNND),并构建零模型,探讨环境过滤和极限相似性作用对越冬期鸟类群落构建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本研究在普达措国家公园碧塔海-属都湖片区共记录13目42科114种鸟类,与该区域前期野外记录相比新增了74个野外记录鸟种。该片区不同生境类型的鸟类物种组成差异明显,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物种组成相似,但未完全重合。在该区域高原湖泊和高山草甸越冬的16种鸟类显著扩大了越冬期鸟类群落的功能空间,但同时显著减小了功能空间中物种的平均最近邻接功能距离。4种生境鸟类群落功能空间随物种丰富度增加而增大,但零模型分析发现功能空间的观察值总体上小于期望值;功能空间中物种间平均最近邻接功能距离随物种丰富度增加变得更近,限制性零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其观察值整体趋势上大于期望值。综上,本研究更新了对普达措国家公园鸟类物种多样性的认知,可为该区域鸟类保护和管理提供最新数据支持。越冬鸟的迁入使片区越冬期鸟类群落在功能结构上更紧凑、更稳定;群落功能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过滤限制了该区域越冬期鸟类群落功能空间随物种丰富度的增大,同时极限相似性对物种在功能空间中的分布起着重要作用,即环境过滤和极限相似性对片区越冬期鸟类群落的构建过程具有双重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塔海-属都湖片区 越冬鸟类群落 功能性状 驱动机制 零模型
原文传递
旅游干扰下滇西北高原湖滨湿地植被及土壤变化特征 被引量:7
12
作者 唐明艳 杨永兴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83-1292,共10页
研究了旅游干扰下滇西北高原碧塔海和属都湖湖滨湿地植被和土壤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采用TWINSPAN分类方法将22个典型湿地样点划分为原生湿地、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4个类型.沿退化梯度,碧塔海和属都湖湿地植物群落的密度、盖度... 研究了旅游干扰下滇西北高原碧塔海和属都湖湖滨湿地植被和土壤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采用TWINSPAN分类方法将22个典型湿地样点划分为原生湿地、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4个类型.沿退化梯度,碧塔海和属都湖湿地植物群落的密度、盖度、物种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增大,植被高度下降,碧塔海湿地植物群落的Whittaker多样性指数增大;碧塔海湿地植物物种数、土壤有机质、全氮、孔隙度、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低于属都湖湿地,群落密度、高度、土壤全钾、pH值变化规律则相反.利用42种植物的重要值和11个土壤理化指标进行典范对应分析,发现土壤有机质、全钾、全氮等养分含量是影响旅游干扰下碧塔海和属都湖湖滨湿地植物物种分布的关键因素.TWINSPAN分类和植被-土壤变化特征分析表明,旅游干扰对碧塔海湿地的影响比属都湖湖滨湿地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干扰 湿地退化 植被特征 土壤特征 碧塔海湿地
原文传递
牦牛放牧影响下碧塔海泥炭沼泽土壤养分和N_2O排放通量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山峰 郭雪莲 +4 位作者 余磊朝 刘双圆 王雪 唐寿岚 田伟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4-249,共6页
以滇西北碧塔海泥炭沼泽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测量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牦牛(Bos mutus)践踏和牦牛粪影响下的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和N_2O排放通量。结果表明,牦牛践踏显著抑制了土壤N_2O的排放;牦牛粪的输入促进了土壤... 以滇西北碧塔海泥炭沼泽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测量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牦牛(Bos mutus)践踏和牦牛粪影响下的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和N_2O排放通量。结果表明,牦牛践踏显著抑制了土壤N_2O的排放;牦牛粪的输入促进了土壤N_2O的排放,且牦牛粪分解前期是N_2O排放的高峰期。在0~30 cm深度土层内,牦牛放牧使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增加,牦牛践踏和牦牛粪都促进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增加,增加比例分别为39.27%和12.19%;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粪斑样方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显著减小,践踏样方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略有增加。牦牛放牧使土壤全氮含量增加,牦牛践踏和牦牛粪都促进了土壤全氮含量的增加,增加比例分别为50.56%和12.76%;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践踏样方和粪斑样方土壤全氮含量都在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放牧 N2O排放通量 土壤养分 泥炭沼泽 碧塔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