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池塘养殖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无眼侧体色黑化消褪机理 被引量:6
1
作者 朱学武 徐永江 +2 位作者 柳学周 史宝 王滨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3-110,共8页
针对池塘养殖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无眼侧体色黑化消褪的现象,本研究从形态、血清和mRNA水平上对其生理学机制进行了研究。光镜观察显示,无眼侧消褪区域的黑色素细胞数量显著少于有眼侧和无眼侧黑化区域(P<0.05),电镜观察发... 针对池塘养殖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无眼侧体色黑化消褪的现象,本研究从形态、血清和mRNA水平上对其生理学机制进行了研究。光镜观察显示,无眼侧消褪区域的黑色素细胞数量显著少于有眼侧和无眼侧黑化区域(P<0.05),电镜观察发现,无眼侧消褪区域皮肤中黑色素颗粒模糊,黑色素细胞中色素体存在凋亡现象。无眼侧黑化区域消褪过程中,鳞片类型经历了由栉鳞—弱栉鳞—圆鳞转变的过程,栉鳞上硬棘数量也随之减少。无眼侧黑化消褪的牙鲆血清中的黑色素聚集激素(MCH)肽含量显著高于无眼侧正常和无眼侧黑化的牙鲆(P<0.05),但无眼侧体色黑化的牙鲆血清中的黑色素细胞刺激激素(MSH)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类型的牙鲆(P<0.05)。基因表达分析显示,无眼侧黑化消褪鱼垂体MCH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无眼侧黑化鱼(P<0.05),而垂体POMC1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无眼侧黑化鱼(P<0.05),但都与无眼侧正常鱼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为阐释池塘养殖牙鲆无眼侧体色黑化调控机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无眼侧黑化消褪 色素细胞 黑色素聚集激素 黑色素细胞刺激激素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