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s as a possible intervention to delay the onset of type 1 diabetes:A new horizon 被引量:1
1
作者 Mahmoud Nassar Ajay Chaudhuri +1 位作者 Husam Ghanim Paresh Dandona 《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 SCIE 2024年第2期133-136,共4页
Type 1 diabetes(T1D)is a chronic autoimmune condition that destroys insulinproducing beta cells in the pancreas,leading to insulin deficiency and hyperglycemia.The management of T1D primarily focuses on exogenous insu... Type 1 diabetes(T1D)is a chronic autoimmune condition that destroys insulinproducing beta cells in the pancreas,leading to insulin deficiency and hyperglycemia.The management of T1D primarily focuses on exogenous insulin replacement to control blood glucose levels.However,this approach does not address the underlying autoimmune process or prevent the progressive loss of beta cells.Recent research has explored the potential of 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s(GLP-1RAs)as a novel intervention to modify the disease course and delay the onset of T1D.GLP-1RAs are medications initially developed for treating type 2 diabetes.They exert their effects by enhancing glucose-dependent insulin secretion,suppressing glucagon secretion,and slowing gastric emptying.Emerging evidence suggests that GLP-1RAs may also benefit the treatment of newly diagnosed patients with T1D.This article aims to highlight the potential of GLP-1RAs as an intervention to delay the onset of T1D,possibly through their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and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and preservation of beta-cells.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of shifting the paradigm of T1D management from reactive insulin replacement to proactive disease modification,which should open new avenues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T1D,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long-term outcomes for individuals at risk of T1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pe 1 diabetes Semaglutide 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s Insulin therapy Autoimmune response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Β-cell preservation Early screening Teplizumab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下载PDF
便携式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糖监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赵瑞敏 林凯 +3 位作者 马红雨 朱美财 季家红 姜树强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4年第12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便携式血糖仪与大型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是否存在差异,为临床糖尿病患者及时检测、调控血糖水平等提供快速、简便、准确可靠的血糖检测方法。方法:60例门诊患者同时抽取末梢血与静脉血。末梢血葡萄糖采用酶电极法分别使用当前... 目的:探讨便携式血糖仪与大型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是否存在差异,为临床糖尿病患者及时检测、调控血糖水平等提供快速、简便、准确可靠的血糖检测方法。方法:60例门诊患者同时抽取末梢血与静脉血。末梢血葡萄糖采用酶电极法分别使用当前医院临床使用的2种便携式血糖仪进行测定。静脉血离心后,血清葡萄糖浓度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结果:2种便携式血糖仪与大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结果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2分别为0.980 5,0.986 7;2种便携式血糖仪进行比较,检测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2=0.960 6。结论:2种便携式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的血糖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但应定期对院内便携式血糖仪与实验室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结果进行比对,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血糖仪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血糖监测 质量控制
下载PDF
我国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对临床产出的短期影响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李洪超 官海静 刘国恩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570-2576,共7页
目的:为提高我国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北京大学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中国糖尿病药物经济学研究"课题组的随访数据,以随访终点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作为临床产出指标,对终点HbA1c... 目的:为提高我国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北京大学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中国糖尿病药物经济学研究"课题组的随访数据,以随访终点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作为临床产出指标,对终点HbA1c水平进行二分类变量和数值变量的单因素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以评价治疗依从性对短期临床产出的影响。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2 236例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好和差的患者分别占23.48%和76.52%;血糖监测依从性好和差的患者分别占7.02%和93.98%;饮食控制依从性好、中和差的患者分别占66.3%、23.5%和10.2%。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血糖"控制好"组与血糖"控制差"组在患者年龄、身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病程、是否锻炼、饮食习惯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和多元对数线性回归模型的分析结果相似,即患者血糖监测依从性和饮食控制依从性对终点HbA1c水平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均P<0.05),但是用药依从性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总体上不理想。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影响之后,患者治疗依从性对终点HbA1c水平有积极的影响,尤其是血糖监测依从性和饮食控制依从性的改善将有利于血糖控制,而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则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用药依从性 血糖监测依从性 饮食控制依从性 糖化血红蛋白
下载PDF
血清AFU和ADA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控制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璐璐 逄曙光 +6 位作者 段光兰 黄仙萍 陆勇 姜强 王聪聪 李梅 李友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4665-466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和腺苷脱氨酶(ADA)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病情控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济南市434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94例正常对照人员进行血清AFU和ADA测定。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高低,将434例糖尿病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和腺苷脱氨酶(ADA)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病情控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济南市434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94例正常对照人员进行血清AFU和ADA测定。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高低,将434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血糖控制不良组(HbA1c>9.0%)、血糖控制一般组(7.0%≤HbA1c<9%)和血糖控制良好组(HbA1c<7.0%),比较2型糖尿病各组和正常对照组间AFU、ADA和相关指标的差异,并分析AFU、ADA与FPG和HbA1c的相关性。结果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血糖控制不良组AFU和ADA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3.29±2.17)vs(15.37±1.57);(23.61±3.07)vs(14.85±3.64),P<0.05〕,并且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r AFU=0.348,r ADA=0.385,P<0.01)和空腹血糖水平(FPG,r AFU=0.296,r ADA=0.385,P<0.01)呈正相关。血糖控制一般组和良好组与正常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AFU和ADA活性仍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AFU和ADA在血糖控制不良时明显偏高,并且分别与HbA1c和FPG明显相关,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和病情监测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L岩藻糖苷酶 腺苷脱氨酶 糖化血红蛋白 血糖控制和病情监测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儿童1型糖尿病管理十年前后对比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迪 巩纯秀 +4 位作者 孟曦 魏丽亚 秦淼 黄书越 李豫川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596-600,共5页
目的比较近10年来糖尿病管理血糖控制改善情况,并分析影响血糖控制相关因素。方法横断面调查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在北京儿童医院糖尿病门诊复诊的病程1年以上、1型糖尿病儿童158例(A组)的血糖控制及合并症情况,并与10年前123例(B组)... 目的比较近10年来糖尿病管理血糖控制改善情况,并分析影响血糖控制相关因素。方法横断面调查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在北京儿童医院糖尿病门诊复诊的病程1年以上、1型糖尿病儿童158例(A组)的血糖控制及合并症情况,并与10年前123例(B组)横断面调查比较。采用分组比较,线性相关回归分析血糖控制的影响因素。结果 2组均无并发症患儿。平均糖化血红蛋白A1C(hemoglobin A1C,HbA1C)(8.5±1.47)%vs(9.9±1.85)%,下降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按患儿性别分组,男女患儿HbA1C在前后10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和0.008)。男童HbA1C良好及中等达标率后前10年检测结果分别为16.4%、68.5%vs 2.4%、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男女2组不同年代1日2次胰岛素注射比例及自我血糖监测(self-monitoring blood glucose,SMB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线性相关分析显示,HbA1C与年龄、病程、胰岛素用量成正相关,与SMBG成负相关。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对于HbA1C起主要作用。社会经济因素调查统计学上未见家庭经济收入、父母知识层次对于血糖控制的影响,但血糖控制良好组,父母知识层次高的比例稍多于其他2组,血糖控制差组看病自付比例较高。约半数糖尿病患儿家庭经济收入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看病费用超过家庭总收入的1/3。结论近10年来,在北京儿童医院就诊的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发病年龄更小、女孩更多、SMBG增加、胰岛素注射每日2次比例不足一半。病程是影响血糖达标与否的最重要因素。儿童期未见合并症发生。前后10年胰岛素注射方式发生改变,加强血糖监测有助于改善血糖控制。社会经济因素显示部分糖尿病患儿家庭经济收入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看病费用增加家庭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血糖控制 自我血糖监测 胰岛素注射方式
下载PDF
高的血糖达标值知晓率可以提高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纯 王爱民 +2 位作者 张莹 宁小群 雷闽湘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73-778,共6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影响血糖的可控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式,选择已确诊3个月以上的糖尿病患者430人,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其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及其他可能与血糖控制相关的资料,同时收集其血液标本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值(HbA1c)。... 目的:探讨和分析影响血糖的可控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式,选择已确诊3个月以上的糖尿病患者430人,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其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及其他可能与血糖控制相关的资料,同时收集其血液标本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值(HbA1c)。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与单因素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各因素对HbA1c控制达标的影响。结果:430例糖尿病患者HbA1c为(8.7±2.6)%,34%的糖尿病患者HbA1c≤7.0%。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越大、参加糖尿病教育、更高频率的血糖监测、对血糖控制目标的知晓、更好的公共卫生环境、拥有血糖仪的患者HbA1c控制较好,但是升级的治疗方法,如胰岛素治疗的患者HbA1c控制较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越大、参加糖尿病教育、更高频率的血糖监测、对血糖控制目标的知晓是HbA1c的保护因素,升级的治疗方法是HbA1c的危险因素。结论:对血糖控制目标的知晓、参加糖尿病教育、更高频率的血糖监测是有利于HbA1c达标的可控因素,且提高血糖控制目标的知晓率可能是降低患者HbA1c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教育 自我血糖监测 对血糖控制目标的知晓 糖化血红蛋白
下载PDF
应用品管圈提高老年胰岛素注射患者血糖自我监测率的实践 被引量:7
7
作者 吴燕平 林征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6期623-626,共4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老年胰岛素注射患者血糖自我监测率的效果。方法:通过品管圈的建立,确定以"提高老年胰岛素注射患者血糖自我监测率"为活动主题,把握现状,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与干预前...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老年胰岛素注射患者血糖自我监测率的效果。方法:通过品管圈的建立,确定以"提高老年胰岛素注射患者血糖自我监测率"为活动主题,把握现状,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与干预前比较,老年胰岛素注射患者血糖自我监测率明显提高(44.23%vs 79.80%)(P<0.01);管理后患者血糖自我监测频率明显改善,与管理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同时血糖仪使用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也得到明显的提高。结论:运用品管圈活动可提高老年胰岛素注射患者血糖自我监测率以及血糖仪使用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老年患者 胰岛素注射 血糖自我监测
下载PDF
快速血糖仪测定血糖的评价及其质量控制 被引量:14
8
作者 饶芸 赵媛莉 +1 位作者 陈晓曼 程琳 《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3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 探讨快速血糖仪测定结果的可信性和与检验科结果的可比性,以及如何提高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实验。对108例患者空腹血糖行Glucotrend血糖仪检测微血管全血糖(CBG)、静脉全血糖(VBG)的结果与自动生化分析仪所测得... 目的 探讨快速血糖仪测定结果的可信性和与检验科结果的可比性,以及如何提高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实验。对108例患者空腹血糖行Glucotrend血糖仪检测微血管全血糖(CBG)、静脉全血糖(VBG)的结果与自动生化分析仪所测得的静脉血浆糖(VPG)作对照,并用误差表格分析法和统计学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BG、VBG及VPG的血糖值分别为(5.4±1.9)mmol/L、(5.3±1.9)mmol/L、(5.7±2.1)mmol/L。CBG与VPG及VBG与VPG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3.5%、5.0%。三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快速血糖仪适用于患者血糖的床边监测,采取必要的措施可以保证获取可靠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血糖仪 测定 血糖 评价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团队模式信息化院内血糖联网监测和标准化血糖管理对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周卉 朱颖 +3 位作者 杨淼 夏伟 李蓬秋 杨艳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4期5-8,共4页
目的研究团队模式信息化院内血糖联网监测和标准化血糖管理对外科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1日至11月30日入住我院外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411例为团队模式联合信息化血糖管理组(IBGMS模式组),采用由... 目的研究团队模式信息化院内血糖联网监测和标准化血糖管理对外科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1日至11月30日入住我院外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411例为团队模式联合信息化血糖管理组(IBGMS模式组),采用由糖尿病专科医生和护士团队,根据网络信息化血糖数据,主动进行标准化血糖管理的模式;2017年7月1日至11月30日入院的外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785例为常规会诊模式血糖管理组(常规模式组),采用由对方科室根据患者病情发送会诊需求,我科提供会诊服务的常规血糖管理模式。比较两种不同血糖管理模式的差异。结果IBGMS模式组的高血糖检出率、严重高血糖检出率、目标血糖达标率高于常规模式组,低血糖检出率及临床显著低血糖检出率低于常规模式组(P<0.05)。IBGMS模式组的血糖漂移度、最大血糖波动幅度均明显降低,平均血糖监测次数更多,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率更高,平均住院日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队模式信息化院内血糖联网监测和标准化血糖管理提高了外科重症监护室异常血糖的检出率及平均血糖监测次数,降低了低血糖的发生,有效改善了外科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血糖波动幅度及血糖控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 团队模式信息化院内血糖联网监测 标准化血糖管理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韩雪梅 桂茫 夏顺珍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2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漏测率"为活动主题,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漏测现象进行调查与原因分析,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实施品管圈后孕妇...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漏测率"为活动主题,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漏测现象进行调查与原因分析,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实施品管圈后孕妇血糖漏测率由实施前的48.39%降至21.43%(P<0.01),目标达标率108.75%,进步率55.71%。出院前血糖达标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漏测率,提升了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品管圈 血糖监测 血糖漏测
下载PDF
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蔡玲 秦素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年第7期1092-1095,共4页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使用个人版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FGM)过程中对其饮食、运动的影响,并分析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对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T2DM门...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使用个人版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FGM)过程中对其饮食、运动的影响,并分析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对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T2DM门诊患者30例。患者入组时采集基本资料,并持续佩戴个人版FGM。佩戴期间原降糖药物治疗方案不变,研究者通过健康宣教,鼓励患者根据实时扫描血糖数值调整饮食及运动。比较患者佩戴FGM第1天与第13天饮食、运动的变化及血糖水平之间的差异。结果 30例T2DM患者在佩戴FGM期间均未改变原药物的治疗方案,无佩戴传感器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的发生。与基线相比较,患者第13天运动时间、运动次数均明显增加;饮食结构改善:摄入蔬菜例数增多,吃零食和加餐例数增至2~3倍;平均血糖、血糖变异系数下降,目标范围内血糖时间升高、高血糖时间下降;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时间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不改变原有降糖药物治疗方案前提下,T2DM患者中可通过个人版FGM随时获取自身血糖变化、促进其饮食和运动行为自我管理,改善血糖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 2型糖尿病 行为管理 血糖控制
下载PDF
自我餐后血糖监测达标为2型糖尿病患者带来的获益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权卓 祁志芳 +2 位作者 邓雪玲 任长寿 贺泽锋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14期31-33,37,共4页
目的观察在血糖控制已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自我餐后血糖监测对血糖、血脂、体重和心血管事件可能带来的获益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9月我院收集的124例患者。采用单中心、开放、随机、平行的对照研究,包括≤4 d的筛选期和为... 目的观察在血糖控制已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自我餐后血糖监测对血糖、血脂、体重和心血管事件可能带来的获益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9月我院收集的124例患者。采用单中心、开放、随机、平行的对照研究,包括≤4 d的筛选期和为期24周的开放治疗期。研究组(每周至少一组7次完整的血糖谱监测,允许自我饮食调整)纳入患者60例,对照组(不需要强制餐后血糖监测,允许空腹血糖监测和自我饮食调整)纳入64例。定期监测血糖,电话随访,主要观察终点是24周时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基线的变化值。结果经过24周后,研究组的HbA1c、体质量指数(BMI)和三酰甘油(TG)水平较基线显著下降(P均〈0.05),低密度脂蛋白(LDL)无显著改变(P〉0.05)。对照组的HbA1c、BMI、TG、LDL均无显著性改变(P均〉0.05)。结论积极的餐后血糖监测对血糖控制已达标的患者仍会带来血糖、血脂和体重的进一步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餐后血糖 自我血糖监测 随机对照研究
下载PDF
动态血糖监测联合心理疏导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13
作者 许国敏 程煜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0年第12期1797-1802,共6页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联合心理疏导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00例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联合心理疏导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00例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分析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后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glucose,FPG)、餐后2 h血糖(2 hours plasmaglucose,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uality of life scale for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DMQLS)各维度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FPG、2hPG和HbA1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988,-8.120,-5.811;P<0.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降低程度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78,-7.359;P<0.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DMQLS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88,-4.456,-4.399,-5.930,-3.900;P<0.001)。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联合心理疏导能明显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心理疏导 2型糖尿病 血糖控制 负性情绪
下载PDF
评估标本运送模式对血钾与血糖检测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雪梅 吴琼 邱佩绵 《实用医技杂志》 2012年第10期1013-1015,共3页
目的分析评估不同标本运送模式对血钾与血糖检测结果的影响,为临床准确检测血钾和血糖提供实验依据,并对运送流程提出合理建议。方法采集健康体检者及自愿者肝素钠抗凝静脉血150份,按标本运送时间和运送时标本放置方式的不同分组,检测... 目的分析评估不同标本运送模式对血钾与血糖检测结果的影响,为临床准确检测血钾和血糖提供实验依据,并对运送流程提出合理建议。方法采集健康体检者及自愿者肝素钠抗凝静脉血150份,按标本运送时间和运送时标本放置方式的不同分组,检测每组标本的血钾、血糖水平,并与即刻检测组作比较,观察各种运送模式的差异。结果从0.5~4.0 h各组血钾、血糖的检测结果可知,标本放置方式无论是垂直或是水平与0 h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钾检测结果差异从5 h起超出允许总误差,血糖检测结果差异在标本垂直放置从2 h起、水平放置从1 h起超出允许总误差;血钾检测结果随送检时间延长先降低后升高,且标本不同放置方式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检测结果随送检时间延长逐渐降低,且标本不同放置方式间的比较除0.5 h组外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标本运送模式对血钾与血糖检测结果均有影响,包含血钾检测的标本在运送时间加上待检时间应控制在4 h内,若同时检测血糖则应在1 h内,且运送时标本应垂直放置,否则将影响检验结果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 质量控制 运送模式
下载PDF
急危重症单项血糖监测100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正伟 闫波 王连馥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0年第6期529-531,共3页
目的探讨急危重症单项血糖指标的变化。方法采取单组随机研究方法,收集人急诊室的符合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ns)标准的急危重症1000例,患者均在开通静脉通道前抽取静脉血检测即时血糖值,其后3~8h时复查—次,血糖仍异常的患者连... 目的探讨急危重症单项血糖指标的变化。方法采取单组随机研究方法,收集人急诊室的符合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ns)标准的急危重症1000例,患者均在开通静脉通道前抽取静脉血检测即时血糖值,其后3~8h时复查—次,血糖仍异常的患者连续3d复查血糖。结果本组1000例危重症即时血糖值高于临床正常值846例(84.6%),其中高于正常值~1倍的有432例(43.2%);大于正常值1-2倍197例(19.7%);大于正常值2-3倍的158例(15.8%);大于正常值3倍以上的59例(5.9%)。死亡34例(3.4%),其中血糖大于正常值3倍以上25例(占总死亡73.5%),病死率42.4%;血糖大于正常值2-3倍6例(占总死亡17.7%),病死率3.8%;血糖大于正常值l~2倍3例(占总死亡8.8%),病死率1.5%;高于正常值-1倍无死亡。结论急危重症患者常出现血糖升高,近一半高于正常值~1倍,本组死亡患者中,血糖多数大于3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危重症 血糖监测
下载PDF
糖尿病控制程度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16
作者 王玲 王建华 许瀛海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1997年第2期117-118,共2页
采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探讨了糖尿病控制程度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以曾经最高血糖值、平均空腹血糖和是否发生过酮症酸中毒反映糖尿病控制程度。通过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病例(n=105)、对照(n=105)得出以下结果... 采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探讨了糖尿病控制程度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以曾经最高血糖值、平均空腹血糖和是否发生过酮症酸中毒反映糖尿病控制程度。通过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病例(n=105)、对照(n=105)得出以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控制不佳者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性增大;最高血糖值、平均空腹血糖、酮症酸中毒三指标的OR值分别为2.15(95%CI:1.28~3.61)、2.19(95%CI:1.55~3.10)、3.67(95%CI:1.49~9.05)。用潜在的混杂因素调整后,平均空腹血糖的作用仍显著;而最高血糖值和酮症酸中毒分别用病程和尿蛋白调整后其作用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控制 条件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动态血糖监测在2型糖尿病并发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唐晓彬 易梦秋 杨旭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12期128-129,共2页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CGMS对30例空腹血糖≤8.0 mmo/L,餐后2 h血糖≤11.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的老年2型糖尿病因心绞痛发作入院的患者进行连续3 d的动态血糖监...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CGMS对30例空腹血糖≤8.0 mmo/L,餐后2 h血糖≤11.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的老年2型糖尿病因心绞痛发作入院的患者进行连续3 d的动态血糖监测,分析血糖动态变化结果。结果:30例患者中,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18例(60%),血糖值1.7~3.8 mmol/L;发生有症状性低血糖6例(20%),血糖值1.7~3.8 mmol/L。在24例无症状和有症状性低血糖患者中,有20例(66.7%)患者低血糖发生于凌晨0:00-4:30。患者低血糖发生于中餐前10:00-11:30 7例(23.3%)。餐后2 h血糖>11.1 mmol/L 28例(93.3%),其中发生早餐后高血糖22例,血糖值(11.2~22.6)mmol/L;发生午餐后高血糖16例,血糖值(11.5~16.6)mmol/L;发生晚餐后高血糖11例,血糖值(11.4~17.5)mmol/L。结论:对于应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来判定血糖控制良好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反复发生心绞痛,需要通过全天多点血糖监测,了解任意时间的血糖情况,作为临床治疗方案调整的基础,达到精细化降糖目的,以避免低血糖诱发心绞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2型糖尿病 心绞痛 血糖控制良好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低血糖 高血糖
下载PDF
持续血糖监测系统在脆性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8
作者 谢小菲 莫海军 +1 位作者 黄志文 陈晃 《中外医疗》 2021年第29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持续血糖监测系统对脆性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脆性糖尿病患者69例,使用血糖仪以八点法测指尖血糖10 d(MG8阶段),1周后使用持续血糖检测仪监测血糖10 d(CGM阶段),不改变饮食... 目的探讨应用持续血糖监测系统对脆性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脆性糖尿病患者69例,使用血糖仪以八点法测指尖血糖10 d(MG8阶段),1周后使用持续血糖检测仪监测血糖10 d(CGM阶段),不改变饮食习惯、用药类型,根据实际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比较两阶段血糖水平血糖达标、血糖波动情况及胰岛素用量。结果CGM阶段血糖平均值低于MG8阶段[(9.5±0.8)mmol/L vs(10.1±1.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09,P<0.05),血糖目标范围时间(TIR)百分比比MG8阶段高[(65.8±10.1)%vs(55.3±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52,P<0.05);变异系数较MG8阶段低(0.34 vs 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GM阶段胰岛素用量较少[(25.0±8.7)Uvs(28.8±8.3)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50,P<0.05)。结论CGM比传统的血糖监测能更好地控制脆性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提高达标率,减少血糖波动,降低低血糖的风险,减少胰岛素用量,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血糖监测 系统脆性糖尿病 血糖控制
下载PDF
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外周血VEGF、HIF-1α和ET-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8
19
作者 田沫 岳岩坤 +3 位作者 邓禹 王海伟 刘姗 刘璐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54-59,共6页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内皮素-1(ET-1)水平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住院并符合WHO 2型...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内皮素-1(ET-1)水平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住院并符合WHO 2型糖尿病(T2DM)诊断标准的T2DM患者195例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血糖控制较好且无DR的患者62例作为观察1组,血糖控制较好的DR患者65例作为观察2组,以及血糖控制不佳的DR患者68例作为观察3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4例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的动态血糖和VEGF、HIF-1α和ET-1,考察VEGF、HIF-1α和ET-1与动态血糖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个观察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日内血糖平均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日内血糖波动次数(NGE)、VEGF、HIF-1α和ET-1均提高(P<0.05),与观察1组比较,观察2和3组的SDBG、MAGE、MODD、NGE、VEGF、HIF-1α和ET-1均提高(P<0.05),与观察2组比较,观察3组的SDBG、MAGE、MODD、NGE、VEGF、HIF-1α和ET-1均提高(P<0.05),观察1、2组的FBG、2 hP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3组的FBG、2 hPBG均高于观察1、2组(P<0.05)。VEGF、HIF-1α和ET-1与SDBG、MAGE、MODD和NGE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按T2DM发病、DR发生及伴随DR的血糖控制不佳的顺序,VEGF、HIF-1α和ET-1表达逐渐升高,可能参与血糖控制不佳的DR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糖控制不佳血糖自我检测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缺氧诱导因子-1Α 内皮素-1
下载PDF
住院患者高血糖质量控制模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阳晓霞 李勤 《医学综述》 2017年第6期1156-1160,共5页
伴随高血糖住院患者的逐渐增多,各科医师已逐渐认识到高血糖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和良好的血糖质量控制带来的益处,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住院患者高血糖控制难度加大。目前,各科医师已探索出多种血糖质量控制模式,以便于及时发现、... 伴随高血糖住院患者的逐渐增多,各科医师已逐渐认识到高血糖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和良好的血糖质量控制带来的益处,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住院患者高血糖控制难度加大。目前,各科医师已探索出多种血糖质量控制模式,以便于及时发现、科学监测、规范化治疗高血糖。其中,互联网血糖监测系统(IBGMS)在血糖管理团队优化住院患者高血糖质量控制过程中起着桥梁作用。随着IBGMS融入到医院网络系统,专业的血糖管理团队直接对住院高血糖患者进行血糖管理,使得高血糖质量控制变得更加直接、合适、有效、便捷。将来,血糖管理团队与IBGMS的有效结合,不仅能有效管理高血糖住院患者,还能延伸到社区、家庭糖尿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糖 住院患者 质量控制模式 互联网血糖监测系统 血糖管理团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