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准则决策分析法构建人工血管移植物内瘘穿刺及维护的集束化干预策略 被引量:3
1
作者 吕路 马俊 +2 位作者 童辉 张仲华 王李胜 《全科护理》 2023年第3期390-392,共3页
目的:基于多准则决策分析法(MCDA)构建人工血管移植物内瘘(AVG)穿刺及维护的集束化干预策略。方法: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指南网、国际指南协作网、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新西兰准则小组、澳大利亚国家健康和医学研究委员会、中国医脉通6个... 目的:基于多准则决策分析法(MCDA)构建人工血管移植物内瘘(AVG)穿刺及维护的集束化干预策略。方法: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指南网、国际指南协作网、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新西兰准则小组、澳大利亚国家健康和医学研究委员会、中国医脉通6个指南网和PubMed、UpToDat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有关AVG穿刺及维护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10年1月—2022年1月。然后由10名有关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专家采用基于MCDA分析法对AVG穿刺及维护的集束化干预子策略进行打分,最后根据最终评分排序形成AVG穿刺及维护集束化护理策略的推荐意见。结果:10名函询专家权威系数为0.822,最初拟订了10项AVG穿刺及维护的集束化干预策略,根据得分从高到低排序最终形成6项为优化后的干预策略,分别为指导病人的自我管理、穿刺方法的选择与评估、重视血压管理、定期随访及超声检测、合理控制体重增长、透析后正确规范按压止血。结论:基于MCDA分析法构建的AVG穿刺及维护的集束化干预策略可靠,可为护士穿刺和病人日常维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准则决策分析 人工血管 移植物内瘘 穿刺 集束化干预策略
下载PDF
超声导引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效果 被引量:16
2
作者 代恩 何小勤 +1 位作者 杨敏 李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导引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临床疗效,分析术后通畅率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12月在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接受超声导引PTA治疗的32例AVF狭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血管狭窄处... 目的 探讨超声导引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临床疗效,分析术后通畅率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12月在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接受超声导引PTA治疗的32例AVF狭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血管狭窄处内径、肱动脉血流量、AVF自然血流量和透析血流量等测量值。计算术后随访3、6、12个月初级通畅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初级通畅率的因素。结果 术后AVF血管原狭窄处内径明显增大,肱动脉血流量、AVF自然血流量和透析血流量均明显增加,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TA手术成功率为93.8%(30/32),2例改行开放手术后AVF重建成功。术后3、6、12个月累计初级通畅率分别为90.0%、76.7%、69.7%。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AVF使用时间(HR=3.478, 95%CI=1.105~10.127,P=0.036)、狭窄长度>3 cm(HR=3.149, 95%CI=1.682~10.128,P=0.018)是初级通畅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PTA是AVF狭窄患者首选治疗方法,手术成功率高、近期效果好,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AVF使用时间、狭窄长度>3 cm是术后初级通畅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动静脉内瘘 血管狭窄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初级通畅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下载PDF
股动脉-大隐静脉人造血管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叶蔚蔚 张彬娥 +1 位作者 章巧庆 王剑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16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股动脉-大隐静脉人造血管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实施股动脉-大隐静脉人造血管内瘘的1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患者中,血液透析使用股... 目的:探讨股动脉-大隐静脉人造血管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实施股动脉-大隐静脉人造血管内瘘的1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患者中,血液透析使用股动脉-大隐静脉人造血管内瘘通路的时间为3~28个月,透析3次/周,共透析1500多例次,透析时血流量均达250~300 ml/min;其中12例患者使用上述通路至今,透析情况良好。结论细致周到的护理,有利于预防采用人造血管内瘘行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血栓形成和感染等并发症,提高了透析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大隐静脉 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下载PDF
覆膜血管内支架在外周动脉瘤和动静脉瘘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程洁敏 颜志平 +2 位作者 施惠斌 徐欣 符伟国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9期589-593,共5页
目的探讨覆膜血管内支架在外周动脉瘤及动静脉瘘中的临床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5月至2006年11月14例接受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14例患者主要的血管病变为真性或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结果覆膜血管... 目的探讨覆膜血管内支架在外周动脉瘤及动静脉瘘中的临床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5月至2006年11月14例接受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14例患者主要的血管病变为真性或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结果覆膜血管内支架的置放技术成功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例患者出现I型内漏,但临床症状仍有改善。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随访期内除1例患者仍有内漏外余无内漏。未发现支架移位和狭窄等并发症。结论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外周动脉瘤及动静脉瘘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安全等优点,短期随访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动脉瘤 动静脉瘘 支架
下载PDF
血液流速和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效果和内瘘血管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文秀 温玉 +4 位作者 潘玮瑛 叶琼玉 曾春兰 王燕 谢祝君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3年第28期6-8,共3页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中血液流速超过病员体重4倍与血液流速不超过病员体重4倍,改进的动脉端针尖向心方向穿刺与传统的逆心方向穿刺对透析效果和内瘘血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11月在本院采取内瘘血管穿刺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病...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中血液流速超过病员体重4倍与血液流速不超过病员体重4倍,改进的动脉端针尖向心方向穿刺与传统的逆心方向穿刺对透析效果和内瘘血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11月在本院采取内瘘血管穿刺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病员,共采血样594份,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血液流速超过病员体重4倍,观察组1与观察组2分别采用向心与逆心方向穿刺;对照组采用血液流速不超过病员体重4倍,对照组1与对照组2分别采用向心与逆心方向穿刺,四组透析次数均为2~3次/周,比较Kt/V值、内瘘穿刺成功率与病员的疼痛感。结果:观察组病员Kt/V值优于对照组,观察组1与观察组2透析后Kt/V值基本相同,对照组1与对照组2透析后Kt/V值基本相同,改进的穿刺方法,穿刺成功率高,病员疼痛感轻。结论:采用改进的血液流速超过病员体重4倍,对毒素的清除效果大于采用血液流速不超过病员体重4倍,改进的动脉端针尖向心方向穿刺不影响透析效果,保护了内瘘血管,减轻了病员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内瘘血管 疼痛 KT V
下载PDF
人工血管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术后观察和护理 被引量:5
6
作者 刘金玲 张智辉 +1 位作者 艾文佳 林少芒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33期171-172,共2页
目的总结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手术后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35例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手术,术后进行密切观察及精心护理。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35例患者中,术后3个月内血管通畅率100%,3个... 目的总结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手术后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35例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手术,术后进行密切观察及精心护理。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35例患者中,术后3个月内血管通畅率100%,3个月后血栓形成3例,6个月后血栓形成5例,均行手术取栓术,术后血管通畅。2例感染患者经治疗痊愈。3周后均可在人工血管进行临床穿刺行血液透析治疗。结论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通路对于自身血管条件差或无法再做自体血管造瘘的患者是非常理想的一条血液透析通路,而术后早期需要做好细致的观察和护理,后期则需要医护患三方共同协作对其进行维护,保证其通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 动静脉内瘘 肾功能衰竭 尿毒症 护理
下载PDF
动静脉内瘘的术式选择与血管保护(84例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李牧 孙成林 +3 位作者 张辉 段志泉 辛世杰 张强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的术式选择与血管保护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至2005年10月对84例患者分别选择鼻烟窝内瘘术(18例),腕部、前臂头静脉及桡动脉内瘘术(66例)建立动静脉内瘘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一期成功,术...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的术式选择与血管保护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至2005年10月对84例患者分别选择鼻烟窝内瘘术(18例),腕部、前臂头静脉及桡动脉内瘘术(66例)建立动静脉内瘘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一期成功,术后内瘘通畅良好。动静脉内瘘使用1~12个月,使用仍良好。7例术前因静脉、动脉穿刺损伤造成了手术困难、血管资源的浪费。结论:鼻烟窝内瘘为首选术式,对于需透析的患者实施整体规划治疗,保护血管有利于血管通路及时、顺利地建立和合理地长期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血管 保护
下载PDF
人工血管内瘘拔针方式的研究及护理 被引量:1
8
作者 丁殊节 陈智 +1 位作者 邹玉峰 朱丽英 《现代医院》 2012年第S2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血管内瘘拔针方式对人工血管内瘘的影响。方法选取人工血管内瘘进行血液净化患者8例,采用自身对照法比较传统组拔针方式与改进组拔针方式人工血管内瘘压迫时间及穿刺针口渗血的发生率。结果改进组拔针方式比传统组拔针方式... 目的探讨人工血管内瘘拔针方式对人工血管内瘘的影响。方法选取人工血管内瘘进行血液净化患者8例,采用自身对照法比较传统组拔针方式与改进组拔针方式人工血管内瘘压迫时间及穿刺针口渗血的发生率。结果改进组拔针方式比传统组拔针方式使穿刺针口Ⅰ级渗血发生率由18.26%降至3.85%、Ⅱ级渗血发生率由8.65%降至0.96%、Ⅲ级渗血发生率由5.77%降至0,p<0.05,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进组人工血管内瘘拔针方式明显优于传统组,不仅对人工血管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减少医患纠纷,避免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内瘘 拔针方式 护理
下载PDF
介入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内瘘失功能3次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魏花萍 陈洁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22-1224,共3页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有充足的血流量,没有发生血栓、狭窄等并发症是保证血液透析治疗质量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多所透析中心采用介入手段为患者解决血栓、血管部分或多段狭窄等问题,但复发率较高,现报道1例人造...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有充足的血流量,没有发生血栓、狭窄等并发症是保证血液透析治疗质量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多所透析中心采用介入手段为患者解决血栓、血管部分或多段狭窄等问题,但复发率较高,现报道1例人造血管内瘘患者3次失功能后介入治疗的过程及相关经验和教训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 动静脉内屡 血液透析 血管取栓术 球囊扩张成形术
下载PDF
不同血管制作动-静脉内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钟伟强 杨铁城 +3 位作者 余林权 杨永铭 刘冠贤 谭志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 对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同种异体血管和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制作动静脉内瘘的通畅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方法 对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同种异体血管和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制作动静脉内瘘6 个月,1 、3 和5 年通畅率进... 目的 对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同种异体血管和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制作动静脉内瘘的通畅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方法 对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同种异体血管和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制作动静脉内瘘6 个月,1 、3 和5 年通畅率进行随访,并对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行统计学方法处理。结果 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发生率最低,与同种异体血管移植制作动静脉内瘘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种异体血管制作动静脉内瘘通畅率最高,与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搭桥制作动静脉内瘘通畅率最低,且并发症发生率最高,与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结论 自体血管和同种异体血管动静脉内瘘通畅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自体血管 同种异体血管 临床研究
下载PDF
Fogarty球囊导管在尿毒症患者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袁丽萍 杨铁城 +2 位作者 伍强 罗敏虹 张海燕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12期88-89,共2页
目的探讨Fogarty球囊导管在尿毒症患者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及取栓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室收治52例尿毒症患者,18例行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34例因静脉血栓形成行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取栓术。术中使用Fog... 目的探讨Fogarty球囊导管在尿毒症患者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及取栓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室收治52例尿毒症患者,18例行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34例因静脉血栓形成行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取栓术。术中使用Fogarty导管,在球囊充盈状态下牵拉出血管,达到扩张细小血管或取栓目的,对治疗效果进行总结评价。结果 52例患者中通过使用Fogarty球囊导管,手术成功,无并发症,术后内瘘使用通畅,血液透析时血流量达200ml/min以上。随访12个月,其中6例行动静脉内瘘取栓术患者再次出现血栓形成。结论 Fogarty球囊导管在尿毒症自体血管条件欠佳患者中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在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中行取栓术是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GARTY球囊导管 尿毒症 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 成形术 取栓术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结合药物溶栓治疗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树超 祝成 +1 位作者 叶有新 李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3-539,共7页
目的:探讨超声或放射监测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型术结合药物溶栓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动静脉内瘘血管经过物理和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血栓形成和血流停滞... 目的:探讨超声或放射监测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型术结合药物溶栓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动静脉内瘘血管经过物理和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血栓形成和血流停滞的患者192例,血栓形成时间一般不超过72 h,排除活动性出血、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等溶栓及手术治疗禁忌患者。在超声或放射监测下,采用尿激酶和肝素等渗氯化钠混合液溶栓,狭窄部位行球囊扩张术,使内瘘血流再通并恢复功能。结果: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共192例患者施行了274例次内瘘血管急性血栓形成的腔内介入手术,技术成功率为98.2%,临床成功率为93.8%,并发症发生率1.46%。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初级通畅率分别为87.4%、76.7%、63.9%,次级通畅率分别为93.7%、91.6%、83.0%;移植血管动静脉内瘘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初级通畅率分别为60.7%、51.5%、43.1%,次级通畅率分别为82.7%、77.1%、70.8%。结论:腔内介入技术结合药物溶栓是治疗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够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保护患者宝贵的血管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并发症 血管/移植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血栓溶解疗法 血栓形成/治疗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导管 留置
下载PDF
二次PTA术后穿刺部位选择对内瘘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美莲 易柏林 +3 位作者 李家莲 潘喆 全丽霞 林芳健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2年第4期269-272,304,共5页
目的探讨二次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percutaneous translumin angioplasty,PTA)选择不同部位的血管穿刺行透析治疗对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AVF II类狭... 目的探讨二次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percutaneous translumin angioplasty,PTA)选择不同部位的血管穿刺行透析治疗对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AVF II类狭窄、二次PTA术后6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手术后长期避开内瘘流出道动脉端的扩张段血管穿刺)、对照组(手术后2周穿刺内瘘流出道动脉端的扩张段血管)。收集2组患者临床资料并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患者手术后1、3、6、9个月AVF泵控血流量、肱动脉血流量、扩张段血管内径及血流量有无差异,手术后内瘘生存时长。结果随访12个月,试验组在手术后6、9个月泵控血流量(t=4.026、4.317,P均<0.001)、肱动脉血流量(t=2.361、3.247,P=0.022、0.002)、扩张段血管内径(t=2.714、2.245,P=0.009、0.031)及血流量(t=3.274、2.625,P=0.002、0.012)明显高于对照组;随访期内2组的中位通畅时间无统计学差异(χ^(2)=2.316,P=0.128)。结论对于行PTA术内瘘的患者,选择长期避开扩张段血管的穿刺,有利于内皮细胞的修复,可维持长期良好的内瘘功能,并有可能延长二次PTA术后内瘘寿命,改善其远期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内瘘 扩张段血管 血液透析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检测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彭民 徐忠华 +1 位作者 沈水春 陆石 《上海医学影像》 2011年第1期41-42,46,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测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92例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的功能。结果 192例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中150例内瘘功能正常,42例出现不同并发症。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人造...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测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92例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的功能。结果 192例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中150例内瘘功能正常,42例出现不同并发症。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动静脉内瘘 人造血管 并发症 血液透析
下载PDF
人造血管内瘘通路用于血液透析的观察及护理——附一例分析
15
作者 王宇霞 刘玉萍 《天津护理》 1998年第5期190-191,共2页
我院自1997年7月21日至今成功使用了一例人造血管内瘘通路用于血液透析,通过对人造血管内瘘的使用观察及保护等方面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透析效果。
关键词 人造血管 内瘘通路 护理 血液透析
下载PDF
条索状纱布卷用于人造内瘘压迫止血的效果分析
16
作者 王潘 刘凤芹 《临床医学工程》 2015年第10期1383-1384,共2页
目的探讨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压迫止血方法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运用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F)进行常规血透的25例患者,每例患者运用条索状纱布卷压迫止血4次。记录患者的年龄、内瘘使用年限、血小板计数、凝血四项、血红蛋白数据等一... 目的探讨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压迫止血方法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运用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F)进行常规血透的25例患者,每例患者运用条索状纱布卷压迫止血4次。记录患者的年龄、内瘘使用年限、血小板计数、凝血四项、血红蛋白数据等一般资料,测量透析结束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观察患者的按压止血时间,评估患者压迫止血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影响人造内瘘压迫止血的相关因素。结果条索状纱布卷减少了按压时间,提高了压迫止血的成功率(84.0%),降低了内瘘并发症。压迫止血的成功率与患者内瘘使用年限和透析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有关。结论条索状纱布卷应用于人造血管压迫止血有很高的成功率,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索状纱布卷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 压迫止血
下载PDF
超声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瘘及管腔阻塞的诊断价值
17
作者 孙文奎 王春光 +2 位作者 陈延涛 李晓咪 柳光恒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6期980-982,共3页
目的研究超声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瘘(AVF)血流量不足及管腔阻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并AVF血流量不足及管腔阻塞的患者进行检查。结果 64例患者中45例为血流量不足,超声检查诊断1例为供血动脉狭... 目的研究超声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瘘(AVF)血流量不足及管腔阻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并AVF血流量不足及管腔阻塞的患者进行检查。结果 64例患者中45例为血流量不足,超声检查诊断1例为供血动脉狭窄,7例为吻合口狭窄,34例为引流静脉狭窄,3例为引流静脉有较大侧枝血管分流致血流量减少。另19例为管腔阻塞的患者,经超声检查3例为吻合口处血栓,14例为引流静脉血栓,2例为供血动脉血栓形成。结论超声对发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AVF血流量减少及管腔阻塞,并进一步查找其原因,为及时适当治疗具有较大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血液透析 动静脉瘘 血流量不足 管腔阻塞
下载PDF
血液透析中内瘘血管两种不同穿刺方法运用的临床观察
18
作者 李文秀 潘玮瑛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7期26-27,共2页
目的比较改进后的动脉端针尖向心方向穿刺内瘘术与常用动脉端针尖逆心方向穿刺内瘘术的优缺点。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穿刺内瘘术行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采用常用的动脉端针尖逆... 目的比较改进后的动脉端针尖向心方向穿刺内瘘术与常用动脉端针尖逆心方向穿刺内瘘术的优缺点。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穿刺内瘘术行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采用常用的动脉端针尖逆心方向穿刺术,乙组采用动脉端针尖向心方向穿刺术,血液透析为每周2次,共随访观察3年,对两组病员的肌酐下降率及假性动脉瘤形成率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其优缺点。结果改进后的动脉端针尖向心方向穿刺内瘘术较动脉端针尖逆心方向穿刺术假性动脉瘤形成的机率减小,肌酐下降率基本相同。结论动脉端针尖向心方向穿刺术较动脉端逆心方向穿刺术能较有效地预防假性动脉瘤形成,并未增加再循环,也不降低透析效率,可在血液净化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净化 内瘘血管 穿刺术 假性动脉瘤 再循环
下载PDF
介入神经放射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9
19
作者 凌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277-1278,共2页
介入神经放射学近年发展迅速 ,已成为微侵袭神经外科的一大重要分支 ,在颅内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缺血性脑血管病及脊髓血管病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和途径 ,特别是在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技术的发展及新型栓塞材... 介入神经放射学近年发展迅速 ,已成为微侵袭神经外科的一大重要分支 ,在颅内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缺血性脑血管病及脊髓血管病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和途径 ,特别是在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技术的发展及新型栓塞材料的研制中取得了十分可喜的进展。然而从加快发展来看 ,目前需要进一步加强介入神经放射学基础理论的研究 ,加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开发 ,加强专业医生培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神经放射学 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静脉畸形 硬脑膜动静脉瘘 缺血性脑血管病 微侵袭神经外科
下载PDF
鼻烟窝和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并发症的分析
20
作者 葛桂珍 李佳 郝建荣 《中外医疗》 2016年第10期68-69,共2页
目的比较鼻烟窝和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方便选取2010年7月—2013年7月该院收治的86例尿毒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行前臂动静脉內瘘手术,对照组... 目的比较鼻烟窝和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方便选取2010年7月—2013年7月该院收治的86例尿毒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行前臂动静脉內瘘手术,对照组实施鼻烟窝动静脉內瘘手术。记录并比较术后两组患者初始血流量、成熟时间、透析时间等临床疗效以及3年内累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平均吻合口径[(3.2±1.2)VS(2.4±1.2)]、初始血流量[(192.3±45.3)vs(188.3±42.5)]以及通畅率(80.41%vs80.73%)等临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动脉瘤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25%vs 17.4);对照组血管迂曲扩张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10%VS4.34%)。结论前臂动静脉內瘘手术比鼻烟窝内瘘可显著降低动脉瘤和血管迂曲扩张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內瘘 鼻烟窝內瘘 前臂內瘘 血管迂曲扩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