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lecular Systematic Studies on Chinese Mandarina Silkworm (Bombyx mandarina M.) and Domestic Silkworm (Bombyx mori L.) 被引量:3
1
作者 LU Cheng, YU Hong-shi and XIANG Zhong-huai( The Key Sericultural Laboratory of Agricultural Ministry, College of Silkworm and Silk engineering , S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6)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49-358,共10页
Molecular systematic studies on mandarina silkworm (Bombyx mandarina M.) in 11 regions in China and 25 representative strains of domestic silkworm (Bombyx mori L.) were conducted using molecular biology techniques. Re... Molecular systematic studies on mandarina silkworm (Bombyx mandarina M.) in 11 regions in China and 25 representative strains of domestic silkworm (Bombyx mori L.) were conducted using molecular biology techniques.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analysis of DNA polymorphism and clustering of all the silkworm samples provide new evidence for the view that the domestic silkworm originated from the Chinese mandarina silkworm. 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reviewing, a new hypothesis on the origin of the domestic silkworm was put forward. It was thought that the domestic silkworm was most probably domesticated from the Chinese mandarina silkworm of different ecotypes including monovoltinism, bivoltinism and multivoltinism; and that the domestic silkworm had the genetic background of monovoltinism, bivoltinism and multivoltinism at the very beginning of the domestication. The current strains of the domestic silkworm of different voltinism are the evolutionary results of thousands of years of rearing and artificial sele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mbyx mandarina M. bombyx mori L. DNA polymorphism Systematic evolution
下载PDF
A Study on Artificial Hatching of Chinese Bombyx mandarina Moore
2
作者 ZHAO Hua-qiang XU Ya-xiang +4 位作者 WANG Dong LI Bing WEI Zheng-guo CHEN Yu-hua SHEN Wei-de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8年第4期502-506,共5页
Diapause eggs of Bombyx mandarina Moore from Wujiang, Jiangsu Province, China, were used to study the artificial hatching of B. mandarina Moo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est hatchability was obtained by instant... Diapause eggs of Bombyx mandarina Moore from Wujiang, Jiangsu Province, China, were used to study the artificial hatching of B. mandarina Moo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est hatchability was obtained by instant treatment with hydrochloric acid (HC1, specific gravity 1.065-1.075) for 5 rain under 46℃. After the B. mandarina eggs were cold stored at 5℃ for 40 days, the highest hatchability was obtained by treatment with HC1 (specific gravity 1.092) for 6 minutes under 47.8℃. For the B. mandarina eggs that were stored at 25℃ for 28 d and then cold-stored at 5℃ for 0-100 days, the highest hatchability was obtained by treatment with HCI (specific gravity 1.092) for 6 rain at 47.8℃. The longer the cold storage period, the higher was the hatchability. Acid treatment on diapause eggs of B. mandarina for 6 rains at 47.8℃ with hydrochloric acid (specific gravity 1.092) before hatching in spring could obviously shorten the hatching stage and increase the hatch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mbyx mandarina Moore artificial hatching instant acid treatment acid treatment after chilling acidtreatment on diapause eggs after chilling
下载PDF
Gene analysis of an antiviral protein SP-2 from Chinese wild silkworm, Bombyx mandarina Moore and its bioactivity assay 被引量:2
3
作者 YAO HuiPeng, HE FangQing, GUO AiQin, CAO CuiPing, LU XingMeng & WU XiaoFeng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9, China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08年第10期879-884,共6页
The cDNA encoding an antiviral protein SP-2 against BmNPV was cloned from the midgut of Chinese wild silkworm, Bombyx mandarina Moore (GenBank access AY945210) based on the available informa- tion of the domesticated ... The cDNA encoding an antiviral protein SP-2 against BmNPV was cloned from the midgut of Chinese wild silkworm, Bombyx mandarina Moore (GenBank access AY945210) based on the available informa- tion of the domesticated silkworm. Its cDNA was 855 bp encoding 284 amino acids with predicted mo- lecular weight of 29.6 kDa. Its full length in genomics was 1376 bp, including 5 exons and 4 introns. The exp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it was only expressed in midgut, and its expression level was higher during feeding stage of larval instars while very lower during the moltism and mature stages. The de- 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 of this protein showed eight-amino-acid variation compared with the counterpart of domesticated silkworm. Its antiviral activity was assayed through in vitro test. The re- sults indicated that it showed strong bioactivity against BmNPV, and its activity was 1.6 fold higher that the counterpart of domesticated silkwo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mbyx mandarina MOORE ANTIVIRAL PROTEIN bioactivity ASSAY
原文传递
云南野桑蚕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及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永红 李平平 +3 位作者 邵榆岚 倪婧 刘敏 白兴荣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3-60,共8页
[目的]明确云南野桑蚕资源的进化地位,为云南野桑蚕资源的利用与有效保护提供遗传背景资料和理论依据。[方法]对云南野桑蚕的mtDNA进行测序,并与已报道的鳞翅目昆虫mtDNA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云南野桑蚕mtDNA长度为15688 bp,包含37... [目的]明确云南野桑蚕资源的进化地位,为云南野桑蚕资源的利用与有效保护提供遗传背景资料和理论依据。[方法]对云南野桑蚕的mtDNA进行测序,并与已报道的鳞翅目昆虫mtDNA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云南野桑蚕mtDNA长度为15688 bp,包含37个基因和1个A+T丰富区,基因重叠区域共7处,基因间隔区域共21处,基因片段存在不同程度的插入和缺失。基因组拥有鳞翅目昆虫典型mtDNA的基因组成和顺序,A+T含量高达81.40%;基因组AT偏度为正值。系统发育分析发现:云南野桑蚕同家蚕和中国野桑蚕的亲缘关系较近。[结论]云南野桑蚕起源于中国北方野桑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桑蚕 线粒体基因组 进化分析
下载PDF
野桑蚕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BmmHSP19.9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5
作者 丁佳奇 蒋青萍 +3 位作者 陈恩熙 林明君 钱荷英 赵国栋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81-489,共9页
为探究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响应外源不良胁迫的分子机制,利用RT-PCR技术克隆野桑蚕小分子热激蛋白(small heat shock protein, sHSP)基因BmmHSP19.9,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BmmHSP19.9基因(GenBank登录号:OP779245)的开放阅读框(O... 为探究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响应外源不良胁迫的分子机制,利用RT-PCR技术克隆野桑蚕小分子热激蛋白(small heat shock protein, sHSP)基因BmmHSP19.9,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BmmHSP19.9基因(GenBank登录号:OP779245)的开放阅读框(ORF)长534 bp,编码177个氨基酸。BmmHSP19.9具有sHSP特征结构域,相对分子质量为19.9 kD,等电点(pI)为6.53。同源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昆虫sHSP蛋白具有较高的保守性,BmmHSP19.9与家蚕的BmHSP19.9亲缘关系最近。RT-qPCR结果表明,BmmHSP19.9在野桑蚕5龄幼虫的精巢、中部丝腺和后部丝腺的表达量较高;在高温(40℃)和低温(8℃)胁迫时,BmmHSP19.9在5龄幼虫所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有所上调;添食BmNPV对BmmHSP19.9在5龄幼虫血淋巴和中肠组织的表达有诱导作用;溴氰菊酯胁迫下,BmmHSP19.9在5龄幼虫中肠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上述结果表明,BmmHSP19.9可能在野桑蚕响应外源不良胁迫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桑蚕 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外源胁迫
下载PDF
野桑蚕Hippo通路核心基因的鉴定与序列比较分析
6
作者 孟刚 彭云武 +3 位作者 王瑞娴 楚渠 梁嘉俊 凌君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3期149-153,共5页
Hippo信号通路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根据已知的Hippo通路组成基因序列,利用BLAST软件同源鉴定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转录组中的Hippo通路组成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ORFinder、web CD-search tool、Expasy-protp... Hippo信号通路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根据已知的Hippo通路组成基因序列,利用BLAST软件同源鉴定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转录组中的Hippo通路组成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ORFinder、web CD-search tool、Expasy-protparam、EMBL-EBI、MEME)分析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等电点、二级结构、保守结构域和保守基序等。利用Clustalx和MEGA 6.0进行同源序列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在野桑蚕中鉴定了salvador、warts、mats、yorkie和scalloped同源基因,并预测了ORF框和编码蛋白。结果表明,野桑蚕Warts、Sav和Mats与家蚕同源蛋白的一致性均在98%以上,Yki和Scalloped与家蚕一致性分别为89.02%和79.13%。比较两者差异,家蚕Yki、Sd蛋白分别缺失了近WW2结构域和在YAP结合结构域中存在蛋白片段插入,野桑蚕Sd蛋白缺失了核定位信号基序和脯氨酸富集基序之间的铰链区。Yki和Sd可按照物种科属分别聚类,野桑蚕与家蚕聚为一支,表明这些同源蛋白在功能相似的同时,也具有基于物种的功能特异性。本研究为深入研究野桑蚕Hippo通路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 Hippo通路 聚类分析
下载PDF
野桑蚕和家蚕的环境适应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31
7
作者 沈卫德 李兵 +3 位作者 季平 卫正国 陈玉华 庞岗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75-379,共5页
野桑蚕和家蚕对不同组分人工饲料的食性比较研究表明 ,野桑蚕不取食无桑叶粉的人工饲料 ,4 8h不出现疏毛现象 ,其食性较家蚕单一。以完成虫态的积温研究二者对气象环境的适应性 ,发现野桑蚕对气象环境的适应性较家蚕强 ,野桑蚕完成不同... 野桑蚕和家蚕对不同组分人工饲料的食性比较研究表明 ,野桑蚕不取食无桑叶粉的人工饲料 ,4 8h不出现疏毛现象 ,其食性较家蚕单一。以完成虫态的积温研究二者对气象环境的适应性 ,发现野桑蚕对气象环境的适应性较家蚕强 ,野桑蚕完成不同虫态所需的有效积温较稳定。对野桑蚕和家蚕添食农药和紫外辐照处理 ,结果表明野桑蚕对不良的环境的耐受性较家蚕强 :添食相同浓度的农药 ,家蚕全部中毒死亡 ,而野桑蚕却部分存活 ,且正常化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桑蚕 家蚕 环境适应性 营养环境 气象环境 人工饲料 食性 疏毛现象 虫态 积温 耐受性 农药 紫外线辐照
下载PDF
中国野桑蚕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被引量:42
8
作者 鲁成 赵爱春 +1 位作者 向仲怀 万春玲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6-172,共7页
采用AFLP技术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 7个省市的 10个野桑蚕 (Bombyxmandarina)种群和 2个家蚕(Bombyxmori)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杭州、陕西和重庆 3个地区的野桑蚕种群间及种群内个体间的遗传距离都比家蚕品种大。野桑... 采用AFLP技术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 7个省市的 10个野桑蚕 (Bombyxmandarina)种群和 2个家蚕(Bombyxmori)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杭州、陕西和重庆 3个地区的野桑蚕种群间及种群内个体间的遗传距离都比家蚕品种大。野桑蚕存在广泛的变异 ,7个省市的 10个野桑蚕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 16 4~ 0 44 4(平均值为 0 382 6 ) ,平均杂合度为 0 70 6 1,表明野桑蚕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野桑蚕 遗传多样性 AFLP分析 家蚕 杂合度
下载PDF
家蚕不同地理品种分子系统学研究 被引量:65
9
作者 夏庆友 周泽扬 +1 位作者 鲁成 向仲怀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2-40,共9页
利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标志,在DNA分子水平上对不同系统、化性和眠性共六类59个家蚕Bombyxmori品种及野蚕B.mandarina之间的遗传差异进行了研究。在34个随机引物中有12个(35.2... 利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标志,在DNA分子水平上对不同系统、化性和眠性共六类59个家蚕Bombyxmori品种及野蚕B.mandarina之间的遗传差异进行了研究。在34个随机引物中有12个(35.29%)引物出现稳定的扩增带,扩增总带数为103条,其中86条具多态性,占83.5%,平均每个引物7.2条。利用单匹配相似系数和UPGMA聚类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其RAPD不但具有品种特异性,而且具有系统特异性,证明中国一化性四眠种为最早从野蚕中分化出来的系统,中国一化性三眠种与中国一化性四眠种在进化上属有显著差异的两个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遗传差异 分子系统树 品种 地理种群
下载PDF
杀虫剂溴氰菊酯对野桑蚕和家蚕的毒力比较 被引量:25
10
作者 赵华强 王东 +3 位作者 李兵 许雅香 贡成良 沈卫德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5-118,共4页
基于了解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和家蚕(Bombyx mori)对农用杀虫剂溴氰菊酯的抗药性差异,采用点滴法和浸叶法测定了溴氰菊酯对野桑蚕和家蚕的毒力,结果其毒力基本一致。野桑蚕和家蚕对溴氰菊酯的敏感度均较高,LD50在0.027~0.... 基于了解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和家蚕(Bombyx mori)对农用杀虫剂溴氰菊酯的抗药性差异,采用点滴法和浸叶法测定了溴氰菊酯对野桑蚕和家蚕的毒力,结果其毒力基本一致。野桑蚕和家蚕对溴氰菊酯的敏感度均较高,LD50在0.027~0.429ng/头之间,但吴江野桑蚕、启东野桑蚕和苏大野桑蚕的抗药性较相对敏感的家蚕品种大造、菁松、皓月强10.11~15.89倍,较家蚕品种L11强4.3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溴氰菊酯 野桑蚕 家蚕 毒力
下载PDF
中国野桑蚕和家蚕的AFLP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鲁成 赵爱春 +2 位作者 周泽扬 向仲怀 万春玲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43-252,共10页
利用AFLP技术和统计学分析原理 ,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 10个不同地区野桑蚕和 33个家蚕品种以及 5个作为外群对照的柞蚕品种进行了分子系统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地区野桑蚕之间的遗传距离 (0 0 0 0~0 419)与家蚕品种之间的遗传距... 利用AFLP技术和统计学分析原理 ,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 10个不同地区野桑蚕和 33个家蚕品种以及 5个作为外群对照的柞蚕品种进行了分子系统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地区野桑蚕之间的遗传距离 (0 0 0 0~0 419)与家蚕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 (0 0 0 0~ 0 40 6 )相似 ,而家蚕与野桑蚕之间的遗传距离为 (0 35 5~ 0 5 32 ) ,明显地小于家蚕与柞蚕 (0 76 1~ 0 86 5 )和野桑蚕与柞蚕 (0 776~ 0 839)之间的遗传距离 ,进一步证明了家蚕起源于中国野桑蚕。聚类分析发现 ,中国一化种与二化种聚类在一起 ,中国二化种与热带种聚类在一起 ,热带种不与一化种聚在一个类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野桑蚕 家蚕 分子进化 AFLP分析 遗传距离 聚类分析 起源
下载PDF
中国野桑蚕和家蚕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被引量:40
12
作者 鲁成 余红仕 向仲怀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4-101,共8页
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11个地区的野桑蚕(Bombyx mandrina)和25个代表性家蚕(Bombyx mori)品种进行了分子系统学研究。野桑蚕与家蚕的DNA多态分析及其聚类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家蚕起源于中国野桑蚕。同时结合有关文献,作者提出了家蚕起... 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11个地区的野桑蚕(Bombyx mandrina)和25个代表性家蚕(Bombyx mori)品种进行了分子系统学研究。野桑蚕与家蚕的DNA多态分析及其聚类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家蚕起源于中国野桑蚕。同时结合有关文献,作者提出了家蚕起源进化的新观点:家蚕可能是由多种生态类型(包括一化、二化、多化)混杂的野桑蚕驯化而来,其驯化之初就已拥有一化、二化、多化的遗传背景,其后几千年的人工饲养、选择才分离演化成为不同系统化性的家蚕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野桑蚕 家蚕 DNA多态性 系统进化 起源
下载PDF
基于RAPD分析的中国野桑蚕和家蚕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关系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鲁成 余红仕 向仲怀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8-203,共6页
对具代表性的中国 11个地区的野桑蚕Bombyxmandarina进行了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 (RAPD)分析 ,结果表明 :不同地区的野桑蚕的遗传距离较大 ,最大为 0 46 5 (安康 镇江 ) ,最小的也有 0 2 0 9(武汉 合肥 ) ;同一地区不同个体野桑蚕... 对具代表性的中国 11个地区的野桑蚕Bombyxmandarina进行了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 (RAPD)分析 ,结果表明 :不同地区的野桑蚕的遗传距离较大 ,最大为 0 46 5 (安康 镇江 ) ,最小的也有 0 2 0 9(武汉 合肥 ) ;同一地区不同个体野桑蚕的遗传距离也较大 ,最大为 0 318,最小的为 0 144。它们均远大于家蚕B .mori品种内个体间的遗传距离 (最大为0 0 6 8、最小为 0 0 15 ) ,甚至超过了家蚕品种间的遗传距离 (最大为 0 2 5 8、最小为 0 197)。这表明中国野桑蚕是一个十分混杂的、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的群体。另外 ,在大多数情况下野桑蚕的遗传距离表现出与空间距离正相关。遗传距离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陕西一带的野桑蚕成分复杂 ,有重要的演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分析 中国野桑蚕 家蚕 系统发育 RAPD分析 分子系统树 遗传距离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SSR标记在中国野桑蚕和家蚕的遗传多态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竞 房守敏 +4 位作者 刘文明 李斌 苗雪霞 黄勇平 鲁成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1-256,共6页
采用25个微卫星标记(SSR)对中国5个不同地区的野桑蚕及2个家蚕品种进行了多态性分折,共产生58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多于2个等位基因。表明微卫星标记能反映各品种之间丰富的多态性,品种间的聚类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家蚕和野桑蚕之间的... 采用25个微卫星标记(SSR)对中国5个不同地区的野桑蚕及2个家蚕品种进行了多态性分折,共产生58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多于2个等位基因。表明微卫星标记能反映各品种之间丰富的多态性,品种间的聚类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家蚕和野桑蚕之间的遗传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中国野桑蚕 微卫星标记 遗传距离
下载PDF
中国野桑蚕和日本野桑蚕的RAPD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鲁成 程道军 +2 位作者 向仲怀 伴野丰 藤井博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7-21,共5页
用RAPD PCR技术初步研究了中国野桑蚕与日本福冈野桑蚕之间的DNA多态性。结果表明 ,不同地域中国野桑蚕个体之间及其与日本福冈野桑蚕个体之间均呈现出丰富的DNA多态性。中国野桑蚕同家蚕共有带率达 3 5 5 % ,同日本福冈野桑蚕为 4 5 1... 用RAPD PCR技术初步研究了中国野桑蚕与日本福冈野桑蚕之间的DNA多态性。结果表明 ,不同地域中国野桑蚕个体之间及其与日本福冈野桑蚕个体之间均呈现出丰富的DNA多态性。中国野桑蚕同家蚕共有带率达 3 5 5 % ,同日本福冈野桑蚕为 4 5 1% ,而日本福冈野桑蚕同家蚕为 3 2 % ;中国野桑蚕与家蚕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 5 2 ,日本野桑蚕与家蚕的平均遗传距离为 0 6 3,与中国野桑蚕的为 0 5 8,而且与中国沈阳地区野桑蚕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近 ,为 0 4 8,以此创建了它们的系统进化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野桑蚕 RAPD 遗传距离 日本野桑蚕
下载PDF
野桑蚕和不同家蚕品系幼虫体内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测定 被引量:16
16
作者 沈以红 朱见 +2 位作者 代方银 李竞 向仲怀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74-677,共4页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紫外检测法测定了野桑蚕和不同品系家蚕体内的1-脱氧野尻霉素(1-DNJ)含量,并调查了家蚕5龄幼虫不同组织不同生长时期1-DNJ含量的变化。野桑蚕与家蚕、家蚕不同品系间的1-DNJ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野桑蚕全...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紫外检测法测定了野桑蚕和不同品系家蚕体内的1-脱氧野尻霉素(1-DNJ)含量,并调查了家蚕5龄幼虫不同组织不同生长时期1-DNJ含量的变化。野桑蚕与家蚕、家蚕不同品系间的1-DNJ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野桑蚕全蚕粉中1-DNJ含量最高,质量分数平均为0.427 8%;家蚕以黄血蚕最低,平均0.220 5%。家蚕5龄幼虫不同组织的1-DNJ含量也存在明显差异:家蚕血干粉中的1-DNJ含量最高,质量分数达0.848 7%;其次是中肠、体壁和脂肪体组织,分别为0.512 2%、0.472 2%、0.308 5%;而在丝腺中几乎检测不出1-DNJ。家蚕5龄幼虫体内1-DNJ含量随发育时期呈明显变化,5龄第4天含量最高,达0.329%,第5天以后迅速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野桑蚕 1-脱氧野尻霉素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
下载PDF
野桑蚕细胞色素P450家族CYP4M5基因的克隆和诱导表达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燕红 王东 +3 位作者 李兵 赵华强 许雅香 沈卫德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8-83,共6页
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系在生物体对外源化合物的代谢和内源化合物的调节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昆虫对杀虫剂产生抗性与单加氧酶系介导的代谢反应有关。以野桑蚕(Bombyxmandarina)中肠为材料,依据家蚕(Bombyxmori)基因组P450基因预测... 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系在生物体对外源化合物的代谢和内源化合物的调节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昆虫对杀虫剂产生抗性与单加氧酶系介导的代谢反应有关。以野桑蚕(Bombyxmandarina)中肠为材料,依据家蚕(Bombyxmori)基因组P450基因预测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一个P450家族基因的cDNA序列,命名为CYP4M5(GenBank登录号:EU273876)。序列分析表明,野桑蚕CYP4M5基因编码区长度为1 512 bp,编码503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8 kD,等电点7.8。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基因与家蚕CYP4M5的同源性最高,达97.42%。分析鉴定了该基因在野桑蚕各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溴氰菊酯诱导24 h后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正常野桑蚕幼虫体内,CYP4M5在脂肪体中的表达水平最高;野桑蚕经5 ng/μL溴氰菊酯药液处理后,CYP4M5在中肠和脂肪体中表达量分别增加1.1倍和4.4倍。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野桑蚕对杀虫剂的解毒代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桑蚕 细胞色素P450 CYP4M5基因 基因克隆 半定量RT-PCR
下载PDF
中国野桑蚕DNA多态性研究初报 被引量:19
18
作者 余红仕 鲁成 +1 位作者 周泽扬 向仲怀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2期94-98,共5页
用RAPD技术对浙江省、陕西省和重庆地区的野桑蚕及家蚕品种C1 0 8和大造进行了DNA多态分析。结果发现 :中国野桑蚕具有极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就DNA多态性而言 ,不仅地区之间有很大的差异 ,同一地区不同个体之间的DNA多态性差异也类似... 用RAPD技术对浙江省、陕西省和重庆地区的野桑蚕及家蚕品种C1 0 8和大造进行了DNA多态分析。结果发现 :中国野桑蚕具有极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就DNA多态性而言 ,不仅地区之间有很大的差异 ,同一地区不同个体之间的DNA多态性差异也类似家蚕品种之间的差异 ;同时 ,野桑蚕也与家蚕有较大的相似性 ,其共有的DNA带数高达 1 3 6%,相似系数也在 0 6以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野桑蚕 DNA多态性 遗传多样性 PAPD技术
下载PDF
野桑蚕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基因的诱导表达定量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国栋 卫正国 +5 位作者 张轶岭 高瑞娜 王瑞娴 张婷 李兵 沈卫德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6-220,共5页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在机体的解毒代谢和抗氧化中起重要作用。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探究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对杀虫剂抗性的产生机理,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GSTs基因在正常饲养野桑蚕5龄幼虫及用敌敌畏和溴氰菊酯处理...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在机体的解毒代谢和抗氧化中起重要作用。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探究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对杀虫剂抗性的产生机理,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GSTs基因在正常饲养野桑蚕5龄幼虫及用敌敌畏和溴氰菊酯处理5龄幼虫不同组织中的转录水平进行检测,并采用Actin3内源参照基因对检测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结果表明:用敌敌畏和溴氰菊酯处理5龄幼虫24h后,GSTs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诱导转录水平存在差异,但GSTs基因在脂肪体中的诱导转录水平最高,其次为中肠,可能与这2种组织是野桑蚕主要的解毒器官有关。其中,GSTe2和GSTe5基因诱导转录水平相对较高,推测这2个基因可能主要参与野桑蚕对外源物质的解毒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桑蚕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 组织 诱导表达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中国野桑蚕抗病毒蛋白基因(Lipase)的克隆与活性鉴定 被引量:8
20
作者 姚慧鹏 何芳青 +3 位作者 郭爱芹 曹翠平 鲁兴萌 吴小锋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66-471,共6页
从中国野桑蚕幼虫中肠细胞克隆获得了抗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脂肪酶基因(Lipase)cDNA(GenBank:AY945212)。该基因cDNA大小906 bp,编码301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质量约为28.9 kD。进一步克隆了其全长基因组,结果表明该基因由2 147 bp... 从中国野桑蚕幼虫中肠细胞克隆获得了抗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脂肪酶基因(Lipase)cDNA(GenBank:AY945212)。该基因cDNA大小906 bp,编码301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质量约为28.9 kD。进一步克隆了其全长基因组,结果表明该基因由2 147 bp组成,包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该基因在野桑蚕体内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仅限于野桑蚕中肠组织表达,且在幼虫龄中表达水平较高,而在幼虫眠期和熟蚕期几乎没有表达。通过基因体外表达获得的重组蛋白Lipase,能够有效抑制BmNPV病毒对家蚕的感染,说明该蛋白具有较强的抗BmNPV的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桑蚕 脂肪酶 抗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蛋白 基因克隆 活性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