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桑蚕(Bombyx mori L.)对人工饮料摄食性的研究──Ⅰ.不同收蚁时间和饲料含水率对小蚕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徐俊良 沈群芳 +1 位作者 黄健辉 崔为正 《蚕桑通报》 1999年第1期18-20,共3页
为解决发育不齐的问题,就家蚕不同收蚁时间、不同饲料含水率对家蚕幼虫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①发育整齐度,孵化当天收蚁>二夜包>三夜包>四夜包;②饲料含水率以73%左右为适当.过高或过低都会延缓蚕的发育,影响发育... 为解决发育不齐的问题,就家蚕不同收蚁时间、不同饲料含水率对家蚕幼虫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①发育整齐度,孵化当天收蚁>二夜包>三夜包>四夜包;②饲料含水率以73%左右为适当.过高或过低都会延缓蚕的发育,影响发育整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人工饲料 收蚁时间 饲料含水率 小蚕 发育
下载PDF
Localization, expression, and secretion pathway of diapause hormone in embryo and larva of the silkworm, Bombyx mori 被引量:3
2
作者 SUNJiusong CHENFusheng XUWeihu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2004年第13期1386-1391,共6页
In this paper, the distribution and expression of diapause hormone (DH) at mRNA and protein levels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of Bombyx mori embryo and larva were studied using whole-mount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d... In this paper, the distribution and expression of diapause hormone (DH) at mRNA and protein levels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of Bombyx mori embryo and larva were studied using whole-mount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d immunocytochemistry. Whole-mount immunocytochemistry reveale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DH-like immunoreactivity was throughout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cluding the brain, suboesophageal ganglion (SG) and thoracic ganglia(TG); and that the corpus cardiacum and terminal abdominal ganglion may be the site for DH release due to the presence of strong immunoreactivity. In situ hybridization with the probe labeled by digoxigenin shows that the BomDHmRNA was also localized in the mandibular, maxillary, labial cell clusters. In addition, a pair of lateral neurons in the SG and a pair of ventral midline neurons in each TG expressing the Bom-DH transcript were also identified. Thesere 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localization of Bom-DH mRNA in larva by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gene by RT-PCR, which is some different from the results reported previous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育激素 胚胎 幼虫 家蚕属 原位杂交 免疫细胞化学 mRNA 食管下神经节
原文传递
Protease inhibitors in Bombyx mori silk might participate in protecting the pupating larva from microbial infection 被引量:9
3
作者 You-Shan Li Hua-Wei Liu +2 位作者 Rui Zhu Qing-You Xia Ping Zhao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6期835-842,共8页
Pupae inside cocoons rarely suffer from disease. It is apparent that some factors in the cocoon exert antimicrobial effects whereby the pupae inside can be protected from microbial infect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 Pupae inside cocoons rarely suffer from disease. It is apparent that some factors in the cocoon exert antimicrobial effects whereby the pupae inside can be protected from microbial infect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expression of cocoon protease inhibitors using immunoblotting and activity staining.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cocoon proteins in vitro was performed to characterize their roles in protecting the cocoon from microbial proteases. We found that some protease inhibitors, particularly trypsin inhibitor-like (TIL)-type protease inhibitors, can be secreted into the cocoon layer during the spinning process, thereby providing effective protection to the cocoon and pupa by inhibiting the extracellular proteases that can be secreted by pathoge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mbyx mori COCOON enzymatic hydrolysis microbial proteases protease inhibitors pupating larva
原文传递
家蚕幼虫体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测定方法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淑梅 时连根 李有贵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4-78,共5页
为推进家蚕幼虫体的药用开发,研究了家蚕幼虫体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方法。将家蚕幼虫粉过80目筛,选用80%乙醇为溶剂,原料质量浓度按00333g/mL在60℃下抽提4h,重复抽提3次,可高效地提取家蚕幼虫体黄酮类化合物。以NaNO2Al(NO3)3显色,... 为推进家蚕幼虫体的药用开发,研究了家蚕幼虫体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方法。将家蚕幼虫粉过80目筛,选用80%乙醇为溶剂,原料质量浓度按00333g/mL在60℃下抽提4h,重复抽提3次,可高效地提取家蚕幼虫体黄酮类化合物。以NaNO2Al(NO3)3显色,用紫外分光光度计于510nm波长下比色,可精确、稳定地测定出家蚕幼虫体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家蚕幼虫体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其质量比达23770mg/g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幼虫 黄酮类化合物 提取条件 含量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家蚕微孢子虫原位杂交诊断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韦亚东 张国政 陆长德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4-68,共5页
根据家蚕微孢子虫rRNA基因高度保守的特点,设计合成了1对PCR引物,从家蚕微孢子虫基因组DNA上扩增出1个12kb片段,用同位素标记后作为检测家蚕微孢子虫的特异性探针。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对家蚕卵及感染家蚕微孢子虫4、6、10d的幼虫进行... 根据家蚕微孢子虫rRNA基因高度保守的特点,设计合成了1对PCR引物,从家蚕微孢子虫基因组DNA上扩增出1个12kb片段,用同位素标记后作为检测家蚕微孢子虫的特异性探针。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对家蚕卵及感染家蚕微孢子虫4、6、10d的幼虫进行原位杂交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从家蚕单粒卵内检测到296粒孢子,对感染家蚕微孢子虫4、6、10d的幼虫均有阳性杂交信号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孢子虫 家蚕卵 家蚕幼虫 原位杂交 诊断
下载PDF
氟中毒家蚕幼虫血淋巴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 被引量:10
6
作者 吕顺霖 闵思佳 丁春阳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1-63,共3页
为了解家蚕氟中毒的机理 ,研究了氟中毒家蚕幼虫血淋巴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的活性。正常的家蚕 5龄幼虫血淋巴中GSH—Px活性在龄中期较强 ,龄初和龄末较弱。幼虫添食 10mmol/L的氟化钠溶液后 。
关键词 家蚕 幼虫 血淋巴 氟中毒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酶活性
下载PDF
人肠道病毒71型类病毒颗粒在家蚕BmN细胞及幼虫体内的表达 被引量:1
7
作者 黄金山 梁飞 +4 位作者 柳林 南文斌 程晨 沈兴家 郝碧芳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8-493,共6页
人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EV71)是近年来暴发危害较严重的手足口病的病原。利用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家蚕卵巢培养细胞(Bm N)中共表达EV71病毒衣壳蛋白VP1与VP2,分析二者组装成病毒样颗粒(VLPs)的效率,比较用不同... 人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EV71)是近年来暴发危害较严重的手足口病的病原。利用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家蚕卵巢培养细胞(Bm N)中共表达EV71病毒衣壳蛋白VP1与VP2,分析二者组装成病毒样颗粒(VLPs)的效率,比较用不同启动子构建重组病毒的表达效果,并利用家蚕幼虫进行2种蛋白质的共表达及VLPs纯化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重组病毒v Bm Bac-vp1-vp2与v Bm Bac-vp1-IRES-vp2均可介导EV71的VP1、VP2蛋白在Bm N细胞中表达,并能够组装成病毒样颗粒,但采用Pph及Pp10启动子的表达和组装效率明显高于Pph及IRES启动子组合;将重组病毒v Bm Bac-vp1-vp2以1×10^4TCID50/头的剂量注射5龄起蚕,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VP1在幼虫血淋巴中特异性表达,并且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表达量增加;经蔗糖梯度密度离心能够有效地纯化蚕体血淋巴中的病毒样颗粒。研究结果为后续EV71疫苗研制奠定了一定的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肠道病毒71型 病毒样颗粒 衣壳蛋白 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BM N细胞 5龄幼虫
下载PDF
蝇蛆寄生对家蚕血细胞和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季生 夏爱华 +2 位作者 高绘菊 胡传英 牟志美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8-271,共4页
为了探明蝇蛆寄生对家蚕免疫因子的影响,对家蚕追寄蝇(Exorista sorbillans Wiedemann)幼虫寄生的5龄家蚕血淋巴中血细胞数量的变化以及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蝇蛆寄生家蚕后,家蚕血淋巴中颗粒细胞和浆细... 为了探明蝇蛆寄生对家蚕免疫因子的影响,对家蚕追寄蝇(Exorista sorbillans Wiedemann)幼虫寄生的5龄家蚕血淋巴中血细胞数量的变化以及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蝇蛆寄生家蚕后,家蚕血淋巴中颗粒细胞和浆细胞的数量急剧上升,在寄生后16~24h,蝇蛆蚕血淋巴颗粒细胞和浆细胞数达到6.81×10^6/mL,比对照增加了4.76×10^6/mL;蝇蛆寄生导致血淋巴黑化反应加快。黑色素增加;蝇蛆蚕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升高,在6d内由7U/mg上升到34U/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蝇蛆 家蚕 寄生 免疫 酚氧化酶
下载PDF
家蚕5龄幼虫蛋白质代谢研究初探 被引量:7
9
作者 屠洁 王国基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1-223,共3页
家蚕幼虫5龄期间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约为体重变化的3倍,整个蚕体的蛋白质含量在第3和第4天之间有一个明显的突增。分析相应的蛋白水解酶活力变化,发现酶活力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在第4和第5天时活力达到峰值。进一步提取血液、消化液... 家蚕幼虫5龄期间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约为体重变化的3倍,整个蚕体的蛋白质含量在第3和第4天之间有一个明显的突增。分析相应的蛋白水解酶活力变化,发现酶活力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在第4和第5天时活力达到峰值。进一步提取血液、消化液以及脂肪体蛋白水解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血液和消化液蛋白水解酶的活力变化与蚕体消化、吸收和转化桑叶蛋白的生理进程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5龄幼虫 蛋白质含量 水解酶活性
下载PDF
家蚕胚胎期感染微粒子病的个体对健康群体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鲁兴萌 呼思瑞 +12 位作者 邵勇奇 林秀秀 蔡顺风 傅张梧可 李明乾 何欣怡 邱海洪 马焕艳 陆颖 刘涵 何祥康 李光才 陈勃生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8-76,共9页
胚胎期感染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的家蚕个体,其携带Nb在健康家蚕群体中的传播扩散规律是流行病学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家蚕微粒子病检验技术的科学基础。采用流行病学的方法,通过混育和个体育试验,研究胚胎期感染Nb的家蚕个... 胚胎期感染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的家蚕个体,其携带Nb在健康家蚕群体中的传播扩散规律是流行病学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家蚕微粒子病检验技术的科学基础。采用流行病学的方法,通过混育和个体育试验,研究胚胎期感染Nb的家蚕个体对健康群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胚胎期感染Nb的家蚕中,存在可以完成1个世代(即可以发育到化蛾产卵)的个体;胚胎期被感染的家蚕个体在健康家蚕群体中的感染扩散规律为"连续感染传播扩散"模式;病害在家蚕健康群体的传播扩散与胚胎期感染个体数量和感染程度有关,在幼虫期低剂量感染情况下,感病个体混入率≥5%对群体的化蛾率有明显影响,感病个体混入率≤2%对群体的化蛾率未见明显影响。上述结果可供感染Nb的家蚕子代对健康群体影响的风险阈值确定,以及家蚕微粒子病检验判别标准的评价和检验技术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家蚕微孢子虫 胚胎感染 幼虫饲养 感染扩散 化蛾率
下载PDF
家蚕组织中钙的亚细胞定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玉银 方月鲜 吴玉澄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6年第2期84-89,共6页
应用锑酸盐沉淀技术研究家蚕中肠和马氏管的亚细胞钙离子分布,其螯合试验和电镜观察证明,用本试验方法产生的锑酸盐沉淀是锑酸钙,沉淀分布有规则,超微结构保存良好,是研究蚕体组织亚细胞钙离子分布较为有效的方法。作者应用这一技... 应用锑酸盐沉淀技术研究家蚕中肠和马氏管的亚细胞钙离子分布,其螯合试验和电镜观察证明,用本试验方法产生的锑酸盐沉淀是锑酸钙,沉淀分布有规则,超微结构保存良好,是研究蚕体组织亚细胞钙离子分布较为有效的方法。作者应用这一技术观察了家蚕5龄幼虫中肠及马氏管组织的钙离子亚细胞分布,并发现氟中毒后马氏管组织的钙离子亚细胞分布有显著的变化,认为这一技术可为家蚕氟毒理研究提供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亚细胞定位 锑酸钙沉淀 氟中毒
下载PDF
家蚕幼虫关联基因在胚胎期的表达(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金娥 杨惠娟 +2 位作者 李建营 沈彦伟 钟伯雄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8-44,共7页
用蛋白质表达谱分析技术研究家蚕胚胎发育时期的基因表达.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2-DE)分离蛋白质,用I mage Master Elite图谱分析软件比较分析12个家蚕胚胎发育特异时期的2-DE图谱,发现一些蛋白斑点丰度高,并且一旦出现就在后续特异时... 用蛋白质表达谱分析技术研究家蚕胚胎发育时期的基因表达.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2-DE)分离蛋白质,用I mage Master Elite图谱分析软件比较分析12个家蚕胚胎发育特异时期的2-DE图谱,发现一些蛋白斑点丰度高,并且一旦出现就在后续特异时期一直表达,推测这些蛋白可能在胚胎发育和代谢方面起重要作用,从中选择5个点分析它们的序列和功能.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MALDI-TOF-MS)和数据库检索鉴定蛋白质,发现5个幼虫期功能蛋白分别在4个胚胎发育特异时期表达:保幼激素结合蛋白(J HBP)基因在缩短期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头胸分化期表达,家蚕幼虫表皮蛋白和副腺特异肽在毛瘤发生期表达,淀粉酶在转青期表达.这些幼虫功能蛋白都在胚胎特定的生理期功能需要下出现,表明幼虫关联基因在胚胎期有序而及时地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胚胎发育 幼虫 基因表达 质谱 肽质量指纹图谱(PMF)
下载PDF
家蚕幼虫体内一些组织器官表面结构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吕顺霖 顾国达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5期508-510,共3页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家蚕幼虫体内脑、额神经节,咽下神经节、食道、贲门瓣、肌肉,围食膜和马氏管的表面构造.
关键词 家蚕 幼虫 组织器官 表面结构
下载PDF
家蚕幼虫活性物质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贺伟强 金洁 +1 位作者 时连根 毛香娟 《蚕桑通报》 2005年第2期5-8,共4页
家蚕幼虫体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护肝等作用,其作用的药理学基础是内富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其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黄酮类化合物、蚕素(PTTH)、蜕皮激素(MH)、三碘甲腺原氨酸(T3)起到降血糖作用,α-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起到调节血脂作... 家蚕幼虫体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护肝等作用,其作用的药理学基础是内富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其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黄酮类化合物、蚕素(PTTH)、蜕皮激素(MH)、三碘甲腺原氨酸(T3)起到降血糖作用,α-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起到调节血脂作用,丰富的氨基酸组成起到护肝作用。本文对其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幼虫 药理作用 活性物质 研究概况
下载PDF
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在家蚕体中的高效表达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传溪 姜育蕾 +1 位作者 胡萃 吴祥甫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6-50,共5页
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调控红系干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的糖蛋白激素。将合成的EPOcDNA插入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BlueBacⅢ,使其置于Ph基因强启动子控制之下,获得了转移载体pBlueBacEPO。将pBlueBacEPODNA与野生型BmNPVDNA共转染BmN... 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调控红系干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的糖蛋白激素。将合成的EPOcDNA插入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BlueBacⅢ,使其置于Ph基因强启动子控制之下,获得了转移载体pBlueBacEPO。将pBlueBacEPODNA与野生型BmNPVDNA共转染BmN细胞,经空斑纯化,获插入EPOcDNA的重组病毒rBmNPVEPO。经Sonthern杂交和PCR扩增鉴定证明人EPO基因已正确组建于BmNPV的预定位置。将重组病毒rBmNPVEPO穿刺接种5龄幼虫和蛹,收集感染第3~5d的幼虫血淋巴和3~65d蛹血淋巴。用ELISA检测幼虫血淋巴中EPO表达量高达62800u/mL,蛹血淋巴中表达量达74000u/mL。Westernblot结果显示幼虫血淋巴和蛹血淋巴均有一条明显的免疫杂交带,分子量均约为26kD。用TF1细胞对幼虫表达产物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每毫升血淋巴中EPO活性约为63000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O 杆状病毒-昆虫表达系统 家蚕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融合gp67信号肽的慈菇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在蚕体内表达 被引量:3
16
作者 季平 肖庆利 +2 位作者 何家禄 吕鸿声 吴祥甫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10-314,共5页
用AcMNPV的gp67信号肽与慈菇蛋白酶抑制剂基因(API2)融合,并整合到昆虫病毒表达载体BmBacPAK6中,受多角体蛋白基因启动子控制。慈菇蛋白酶抑制剂在蚕体内成功地得到了高效表达。比较了gp67信号肽和慈... 用AcMNPV的gp67信号肽与慈菇蛋白酶抑制剂基因(API2)融合,并整合到昆虫病毒表达载体BmBacPAK6中,受多角体蛋白基因启动子控制。慈菇蛋白酶抑制剂在蚕体内成功地得到了高效表达。比较了gp67信号肽和慈菇蛋白酶抑制剂信号肽在昆虫表达系统中对表达产物的影响,发现表达产物都能分泌到血淋巴中,表达量很相似,但这两种信号肽在表达过程中都没有被切除,且不同信号肽对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核型多角体病毒 蛋白酶抑制剂 信号肽
下载PDF
家蚕幼虫黄白血液蛋白差异的双向电泳分析
17
作者 孔庆明 钟杨生 +4 位作者 林健荣 王叶元 林碧敏 郭定国 林忠芬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128-2132,共5页
试验利用黄白茧色限性品种Y92为材料,在4、5龄幼虫期,测定了黄血蚕(雌)、白血蚕(雄)的血液蛋白质含量的消长变化,幼虫血液蛋白质含量随生长发育逐渐增多,至5龄期第八天到达最高值,黄血蚕94.36μg/μL,白血蚕54.82μg/μL。利用双向电泳... 试验利用黄白茧色限性品种Y92为材料,在4、5龄幼虫期,测定了黄血蚕(雌)、白血蚕(雄)的血液蛋白质含量的消长变化,幼虫血液蛋白质含量随生长发育逐渐增多,至5龄期第八天到达最高值,黄血蚕94.36μg/μL,白血蚕54.82μg/μL。利用双向电泳技术,比较5龄期第六天幼虫黄、白血液的蛋白质差异,在蛋白质电泳图谱中,黄、白血蚕总共检测到507个蛋白点,其中黄血蚕有287个蛋白点,白血蚕有220个蛋白点,两者能匹配的蛋白点有205对,匹配率达到80.9%;特异性蛋白点,黄血蚕有82个,白血蚕有15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幼虫 黄白血液 蛋白质 电泳分析
下载PDF
家蚕幼虫蜕皮过程体壁组织中的钙镁离子含量和磷脂酶C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亚玲 李文楚 +3 位作者 陈芳艳 钟杨生 王叶元 林健荣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66-671,共6页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酶联免疫法,测定与分析家蚕幼虫蜕皮过程体壁组织中的钙、镁离子含量和磷脂酶C(PLC)活力变化规律以及离子间的相互平衡现象等。各龄起蚕(蜕皮完成之时)体壁中的Ca2+含量达至龄期的峰值,但随着龄期增加,这一峰...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酶联免疫法,测定与分析家蚕幼虫蜕皮过程体壁组织中的钙、镁离子含量和磷脂酶C(PLC)活力变化规律以及离子间的相互平衡现象等。各龄起蚕(蜕皮完成之时)体壁中的Ca2+含量达至龄期的峰值,但随着龄期增加,这一峰值呈下降趋势,如3龄起蚕体壁中的Ca2+质量比为8.281 5 mg/g,4龄起蚕为6.283 5 mg/g,5龄起蚕为5.133 5mg/g,并且在幼虫的其余生长时期,体壁中的Ca2+含量总体上是小蚕期高于大蚕期。幼虫体壁中的Mg2+含量在各龄蜕皮过程及随龄期的变化规律与Ca2+大致相同,仅3龄起上升到较高值(0.612 3 mg/g),在各龄蜕皮前有一次小幅震荡回升。幼虫体壁中PLC的活力在各龄眠前均达到最高值(38.2~41.0 U/mL),并持续至眠中,随后逐渐下降到眠末低值区域(21.0~29.2U/mL),在蜕皮完成后酶活力再次上升;5龄到预蛹期PLC活力都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有趣的发现是:在幼虫每个龄期的蜕皮过程或其他生长时期,都有一个Ca2+含量下降,而Mg2+含量上升的反向变化时间段,且这一反向变化时间段随龄期增加向后推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幼虫 体壁 钙离子 镁离子 磷脂酶C 蜕皮
下载PDF
家蚕表皮斑纹黑色素形成过程的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苏陶俊枫 夏川林 +5 位作者 李艳君 张香云 周梦婷 张银霞 刘春 夏庆友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5-451,共7页
昆虫表皮层的黑色素参与了体色及多种斑纹颜色的形成。为了研究家蚕斑纹黑色素的形成机制,以受控基因同属于p等位基因群(2-3.0)的黑缟(pS)、C108(p)、大造(+p)3种斑纹家蚕品种为材料,解剖4龄眠期幼虫体壁,对表皮的斑纹黑色素形成过程进... 昆虫表皮层的黑色素参与了体色及多种斑纹颜色的形成。为了研究家蚕斑纹黑色素的形成机制,以受控基因同属于p等位基因群(2-3.0)的黑缟(pS)、C108(p)、大造(+p)3种斑纹家蚕品种为材料,解剖4龄眠期幼虫体壁,对表皮的斑纹黑色素形成过程进行观察。结果发现每一体节3/4部分为黑色的黑缟(pS)在4眠12 h左右形成新表皮,而具有家蚕普通斑纹(+p)的大造和全身无黑色斑纹的姬蚕(p)C108在4眠16 h才形成新表皮,新生表皮呈透明状;4眠24 h左右,黑缟和大造幼虫新生表皮呈现标志性斑纹的部位有黑色素开始形成。进一步对5龄3 d幼虫体壁半月纹处与非斑纹处的真皮层和外表皮层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3种斑纹品种幼虫的真皮层都有大量颗粒物,以C108最多,而且对应外表皮层含黑色素区域的颗粒物明显少于不含黑色素的区域;在呈现黑色斑纹部位的外表皮中都有三角锥形颗粒物,黑缟与大造的颗粒物数量较多,C108较少,并且黑缟非斑纹黑色部位的外表皮也有大量三角锥形颗粒物,而大造和C108则基本没有。推测真皮层存在的颗粒物主要是尿酸盐,外表皮层存在的颗粒物极有可能就是黑色素。根据家蚕幼虫体壁中的尿酸盐颗粒分布与黑色素颗粒分布呈相反模式,推测黑色斑纹性状基因对真皮层尿酸盐颗粒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幼虫 半月纹 新表皮 黑色素 扫描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不同家蚕品种与野桑蚕大龄期幼虫血淋巴和体壁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检测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毛钰霞 赵晓明 +2 位作者 许雅香 沈卫德 卫正国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82-788,共7页
多酚氧化酶(PPO)在昆虫的变态发育和免疫防御中有重要作用。选择菁松、黑缟和大造3个家蚕品种及来自桑园的野桑蚕作供试昆虫,以其担负免疫功能的血淋巴和作为免疫屏障的体壁组织为材料,测定与分析家蚕、野桑蚕幼虫大龄期及化蛹前血淋巴... 多酚氧化酶(PPO)在昆虫的变态发育和免疫防御中有重要作用。选择菁松、黑缟和大造3个家蚕品种及来自桑园的野桑蚕作供试昆虫,以其担负免疫功能的血淋巴和作为免疫屏障的体壁组织为材料,测定与分析家蚕、野桑蚕幼虫大龄期及化蛹前血淋巴和体壁中的PPO活性变化。3个家蚕品种幼虫血淋巴中的PPO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菁松、黑缟、大造,体壁中的PPO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大造、黑缟、菁松。野桑蚕幼虫不论是血淋巴还是体壁,其PPO活性均低于家蚕,其中血淋巴的PPO活性显著低于家蚕。家蚕幼虫血淋巴的PPO活性在整个5龄期都较高,体壁的PPO活性则是在5龄中后期和上蔟期较高。野桑蚕幼虫血淋巴的PPO活性在5龄中期较高,体壁的PPO活性则是在5龄末期较高。另外发现2个供试家蚕品种幼虫血淋巴和体壁间的PPO活性变化呈完全相反的情况:菁松的幼虫是血淋巴中的PPO活性较高,体壁中的PPO活性较低;大造的幼虫是血淋巴中的PPO活性较低,而体壁中的PPO活性较高。上述结果提示:家蚕、野桑蚕幼虫的PPO活性变化具有明显的发育时期和组织特异性,且家蚕的PPO活性高于野桑蚕,家蚕品种间的PPO活性的组织差异性也不尽相同。这些结果为研究家蚕蜕皮变态过程中的体壁形成和先天免疫功能等提供了新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野桑蚕 多酚氧化酶 血淋巴 体壁 大龄期 化蛹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