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8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tlantoaxial joint fusion using anterior transarticular screw fixation and bone grafting for atlantoaxial joint instability
1
作者 王文军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1年第2期85-85,共1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tlantoaxial joint fusion using anterior transarticular screw fixation and bone grafting for atlantoaxial joint instability. Methods Twenty-three cases of atlantoaxial...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tlantoaxial joint fusion using anterior transarticular screw fixation and bone grafting for atlantoaxial joint instability. Methods Twenty-three cases of atlantoaxial joint instability w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e Atlantoaxial joint fusion using anterior transarticular screw fixation and bone grafting for atlantoaxial joint instability
下载PDF
术中CT辅助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疗效分析
2
作者 高利峰 刘雅普 +4 位作者 李鹏 侯秀伟 徐永辉 郑笑臣 吴广良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4期657-660,共4页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术中CT扫描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该院2015年7月~2019年11月采用术中CT辅助后路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术治疗的25例寰枢椎不稳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其中22例为寰枢椎不稳或脱位,3例为新鲜...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术中CT扫描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该院2015年7月~2019年11月采用术中CT辅助后路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术治疗的25例寰枢椎不稳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其中22例为寰枢椎不稳或脱位,3例为新鲜的齿状突骨折、脱位;16例患者合并颈脊髓受压症状。22例术中行寰枢椎固定后植骨融合术,3例仅行内固定而未植骨融合。结果2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寰枢椎各50枚螺钉,术中CT扫描后修正定位针10枚,调整后植入螺钉,术中CT扫描、术后CT重建示螺钉位置均良好;术中、术后均未发现椎动脉、脊髓、神经根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复查示植骨融合满意,未植骨融合的3例患者均于术后10个月确认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物。术后CT重建显示,螺钉位置Gertzbein分级为0级96枚、1级4枚;经Kappa一致性检验,术中CT扫描和术后CT重建显示的螺钉位置Gertzbein分级结果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Kappa=1)。16例合并颈脊髓症状患者的术前JOA评分为(11.3±0.9)分,术后6个月改善为(14.6±0.8)分,术后1年为(15.3±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CT辅助椎弓根螺钉治疗寰枢椎不稳可以提高置钉的精准性和手术安全性,可以更好地判断寰枢椎复位,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不稳 椎弓根螺钉 术中CT 内固定 植骨
下载PDF
自体股骨头结构植骨重建髋臼辅助THA在改良CROWE Type ⅣB型DDH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3
作者 夏青 刘传文 +6 位作者 王会杨 任其逢 夏玉城 李明 何涛 牟宗友 郭金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0-345,共6页
目的:分析和总结自体股骨头结构植骨重建髋臼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改良Crowe TypeⅣB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性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改良Crowe分型,选... 目的:分析和总结自体股骨头结构植骨重建髋臼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改良Crowe TypeⅣB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性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改良Crowe分型,选取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关节外科2015年8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TypeⅣB型DDH患者26例,其中男25例,女1例,采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植骨重建髋臼辅助THA,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术后输血量、术后血红蛋白、手术相关并发症和骨愈合时间等,并行骨盆正位X线片了解假体位置、假体骨长入、假体松动以及骨愈合情况等,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髋关节的疼痛不适,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和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来评价髋关节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9.73±8.35)个月,术中出血平均为(715.38±143.37) mL,术中平均输血(415.38±282.41) mL,手术时间平均为(118.62±18.27) min,术后平均输血为(192.31±236.51) mL。所有患者转子下骨端、自体股骨头和假臼之间均骨愈合良好。髋关节VAS评分从术前6.73±0.45,至术后末次随访时VAS评分1.73±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髋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髋关节Harris评分从术前24.27±1.66,至术后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74.77±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WOMAC术前术后评分分别为130.08±5.72和67.85±3.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自体股骨头结构植骨重建髋臼辅助THA治疗改良Crowe TypeⅣB型DDH,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固定牢固、手术相对安全和疗效确切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发育不良性脱位 CROWE 股骨头 结构植骨 重建 内固定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前路病灶清除钛笼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效果研究
4
作者 夏云峰 《世界复合医学(中英文)》 2024年第7期59-62,共4页
目的分析前路病灶清除联合钛笼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thoraco-lumbar spinal tu⁃berculosis,TLSTB)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8月吉林省结核病医院收治的90例TLSTB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内植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 目的分析前路病灶清除联合钛笼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thoraco-lumbar spinal tu⁃berculosis,TLSTB)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8月吉林省结核病医院收治的90例TLSTB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内植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小切口前路病灶清除术,对照组术中使用髂骨支撑植骨联合钢板内固定,研究组使用钛笼植骨联合钛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植骨融合时间、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评分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住院时间、植骨融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Cobb角为(4.78±0.75)°,ODI评分为(17.05±2.5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42±0.90)°、(20.12±2.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5、5.492,P均<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STB患者在前路病灶清除中使用钛笼植骨内固定治疗能够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抑制Cobb角丢失,促进患者椎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病灶清除 胸腰椎结核 钛笼植骨 内固定
下载PDF
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树仁 李卓 +3 位作者 王连波 赵桂松 贾晨光 付琳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1期78-82,共5页
目的分析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胸腰椎结核手术失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胸腰椎结核患者446例,均接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并获得2年以上随访,随访期间发现内固定失败者48例。收集所... 目的分析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胸腰椎结核手术失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胸腰椎结核患者446例,均接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并获得2年以上随访,随访期间发现内固定失败者48例。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相关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以是否发生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败为因变量,建立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自变量包括性别、年龄、术前存在并发症、病灶范围、手术方式选择、术前及术后正规化疗、手术部位严格制动、合并脊柱外结核、术前合并后凸畸形、术前术后合并症、术后结核药物耐药,采用逐步筛选法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作为自变量,以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败为因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范围、手术方式选择、术前及术后正规化疗、手术部位严格制动、术前合并后凸畸形、术后结核药物耐药是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败的相关因素(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范围(多椎体)、手术方式(前路)、术前及术后未正规化疗、手术部位未严格制动、术前合并后凸畸形、术后结核药物耐药是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有较高的内固定失败风险,病灶范围(多椎体)、手术方式(前路)、术前及术后未正规化疗、手术部位未严格制动、术前合并后凸畸形、术后结核药物耐药是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结核 胸腰椎结核 内固定术 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下载PDF
双反牵引微创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Ⅱ~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观察
6
作者 倪建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2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双反牵引微创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Ⅱ~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靖江市中医院2021年1月—2023年8月收治的80例SchatzkerⅡ~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数字编号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目的探讨双反牵引微创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Ⅱ~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靖江市中医院2021年1月—2023年8月收治的80例SchatzkerⅡ~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数字编号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双反牵引微创复位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膝关节屈伸度、膝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屈伸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观察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双反牵引微创复位植骨内固定手术不仅可减轻SchatzkerⅡ~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术后康复,还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膝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双反牵引微创复位植骨内固定手术
下载PDF
UBE-LIF与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刘贝 柳永明 +5 位作者 赵建栋 杨引君 李依奇 温发延 李岩 李振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6,F0003,共8页
目的对比UBE-LIF(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echnique with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技术行病灶清除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经典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LBS)的安全性及临... 目的对比UBE-LIF(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echnique with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技术行病灶清除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经典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LBS)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中医院脊柱骨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32例LB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式分为UBE-LIF组(n=15)和开放组(n=17)。记录并分析两组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病理HE染色;根据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3、6个月和1年的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腰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临床恢复情况;影像学方法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腰椎前凸角(LL)和椎间隙高度(DH),并采用Suk分级标准评估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均未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节段、手术时间、术前ESR和CRP水平、术前VAS、JOA评分及ODI指数、术前LL和DH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开放组(P<0.001);术中取病变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均符合布氏杆菌病改变。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8个月。两组患者的术后各时间点VAS、JOA评分和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两组在术后1周差异较为明显:UBE-LIF组VAS评分低于开放组(P<0.01),两组CRP均较术前升高且UBE-LIF组升高水平明显低于开放组(P<0.001),两组ESR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其余各时间点两组间VAS、JOA评分和ODI指数、CRP及E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检查示,UBE-LIF组椎间植骨总体融合率为93.3%,开放组为9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6,P=0.884);两组LL和DH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两组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LBS均安全有效;与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相比,UBE-LIF技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具有术中视野清晰、出血量少、术后早期恢复更快、术后住院时间更短等优势,是一种可行的微创治疗LBS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微创 UBE UBE-LIF(ULIF)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单侧双通道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下载PDF
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跳跃性脊柱结核的疗效分析
8
作者 麦威拉呢·木合塔尔 高书涛 +3 位作者 胡宇坤 依力达尔·塞达合买提 盛伟斌 甫拉提·买买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9,共9页
目的:总结跳跃性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跳跃性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2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的31例跳跃性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患者男18例,女13例,年龄49.5±2... 目的:总结跳跃性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跳跃性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2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的31例跳跃性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患者男18例,女13例,年龄49.5±27.5岁。其中2处病灶24例,3处病灶7例。对每例患者明确责任椎,确定手术病灶、融合节段、内固定方式,以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随访29.7±14.7个月(15~85个月)。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的红细胞沉降(ESR)和C-反应蛋白(CRP);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及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病灶后凸Cobb角;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末次随访时采用Bridwell骨愈合标准分级以评估术后结核活动性、症状改善、畸形矫正及骨愈合。结果:31例患者中20例(65.4%)只有1处病灶出现临床症状,23例(74.2%)以疼痛为主诉入院,15例(48.4%)在病程中只有疼痛症状,而11例(35.5%)只有1处病灶出现疼痛症状,18例(58.1%)患者初诊时至少有1处病灶漏诊。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280.0±52.2min(165~330min),失血量567.7±332.0mL(150~1000mL)。术后出现脑脊液漏4例,切口感染3例,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所有结核病灶均治愈,未出现复发。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1年、末次随访时ESR为41.5±26.3mm/h、16.3±13.4mm/h、12.5±6.3mm/h、11.4±5.2mm/h、9.2±3.1mm/h;CRP为32.8±23.2mg/L、7.3±5.6mg/L、6.2±4.1mg/L、5.1±3.7mg/L、2.8±2.3mg/L;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1年、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6.4±2.4分、2.4±1.7分、2.3±1.3分、1.6±0.9分、0.9±0.7分、0.4±0.3分。术后各个时间点CRP、ESR、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术前Cobb角25.7°±4.9°,术后1周15.4°±2.1°,末次随访时17.1°±2.3°,术后均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10例存在术前神经功能损伤患者,末次随访时1例术前A级患者恢复至C级;4例术前B级患者1例恢复至C级,3例恢复至D级;5例术前C级患者2例恢复至D级,3例恢复至E级;术后6~12个月42处植骨病灶均获得骨融合,末次随访时34处病灶BridwellⅠ级愈合,8处病灶BridwellⅡ级融合。结论:对跳跃性脊柱结核患者,明确责任椎及各处病灶病变特点,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安全且高效,能得到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跳跃性 个体化治疗 植骨融合内固定 手术疗效
下载PDF
锁定钢板及锁定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改良“L”型切口植骨与“L”型切口非植骨1年随访比较 被引量:37
9
作者 孔长庚 郭祥 吴多庆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500-2505,共6页
背景:目前临床上跟骨复杂关节内骨折以切开复位内固定为主要治疗方案,但传统"L"型切口相关并发症仍较高,术中植骨与否仍存在较大争议,因此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案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目... 背景:目前临床上跟骨复杂关节内骨折以切开复位内固定为主要治疗方案,但传统"L"型切口相关并发症仍较高,术中植骨与否仍存在较大争议,因此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案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目的:探讨改良"L"型切口植骨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手术治疗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单侧新鲜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82例,分为2组,改良"L"型切口植骨组42例(A组),"L"型切口非植骨组40例(B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负重时间、足部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影像学参数。结果与结论:(1)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负重时间均短于B组(P <0.05);(2)术后2组跟骨B?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高度恢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3)术后1年随访时,2组Gissane角、跟骨宽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B?hler角及跟骨高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A组大于B组(P <0.05);且2组均出现B?hler角丢失现象,A组B?hler角丢失值明显低于B组(P <0.05);(4)A组Maryland足功能评分及优良率均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5)A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12%vs. 3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6)提示改良"L"型切口植骨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可获得良好的复位,术后切口并发症少,植骨可减少术后Bohler角丢失,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改良“L”型切口 植骨 骨折固定术 锁定钢板
下载PDF
锁定钢板结合植骨治疗Sander Ⅲ、Ⅳ型跟骨骨折 被引量:15
10
作者 邢涛 董林 +3 位作者 魏国俊 雷宁波 王志勇 徐玉德 《临床骨科杂志》 2013年第5期565-567,共3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植骨治疗Sander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2例跟骨骨折患者(36足)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并髂骨植骨治疗。结果术后切口均无感染。32例均获随访,时间6—18(10.4±3.3)个月。未...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植骨治疗Sander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2例跟骨骨折患者(36足)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并髂骨植骨治疗。结果术后切口均无感染。32例均获随访,时间6—18(10.4±3.3)个月。未发现关节面塌陷、复位丢失、螺钉固定不良现象。功能及疗效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优22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7.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髂骨植骨治疗SanderⅢ、Ⅳ型跟骨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熟悉跟骨的解剖形态、术中精准的复位、内固定的技巧、时机的掌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锁定钢板 植骨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改良小切口复位植骨联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核达 刘林 +3 位作者 黄飞 左俊水 杨宗宇 李森田 《创伤外科杂志》 2018年第10期744-748,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复位植骨联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5月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收治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9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切开复位钢...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复位植骨联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5月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收治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9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组45例(切开复位组)和改良小切口复位植骨联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组46例(改良组)。切开复位组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23~67岁,平均46. 0岁;骨折原因:高处坠落伤28例,道路交通伤17例。改良组中男性24例,女性22例;年龄23~68岁,平均46. 1岁;骨折原因:高处坠落伤29例,道路交通17例。分析统计治疗后的临床优良率,患者的住院情况,同时观察患者手术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踝-后足评分(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跟骨长度、宽度及高度,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组患者临床优良率为93. 48%(43/46)明显高于切开复位组的62. 22%(28/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改良组患者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切开复位组,分别为[(25. 17±7. 62) mL vs.(69. 25±10. 54) mL、(5. 42±1. 03) d vs.(10. 57±2. 69) d、(6. 04±1. 21) d vs.(12. 19±3. 68) d],而手术时间和费用均显著高于切开复位组,分别为[(95. 24±20. 58) min vs.(60. 12±15. 23) min、(1. 09±0. 03)万元vs.(0. 68±0. 04)万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Bohler角、Gissane角、AOFAS、跟骨长度及高度明显升高,而跟骨宽度显著下降,同时改良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切开复位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改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 35%,明显低于切开复位组的17. 78%(P <0. 05)。结论改良小切口复位植骨联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住院情况及临床相关指标,并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小切口 复位植骨 克氏针 内固定
下载PDF
解剖锁定钢板植骨与不植骨治疗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42
12
作者 覃勇志 冉学军 +1 位作者 蒲川成 周勇 《临床骨科杂志》 2014年第1期88-90,共3页
目的 对比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后植骨与不植骨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1例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31例)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锁定钢板固定+自体髂骨植骨治疗,B组(30例)采取... 目的 对比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后植骨与不植骨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1例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31例)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锁定钢板固定+自体髂骨植骨治疗,B组(30例)采取切开复位解剖锁定钢板固定不植骨治疗.对手术前后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时间:A组80 min±7.6 min,B组63 min±3.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例均获随访,时间12~2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A组9~15( 11.5±1.1)周,B组10~15( 11.9±1.4)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B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6例取骨区不适,B组因未取骨而无不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开复位解剖锁定钢板固定后植骨与不植骨治疗跟骨骨折临床疗效相当,但取髂骨植骨明显延长手术时间,增加取骨区手术创伤,术后可能遗留取骨区不适,故解剖锁定钢板固定不植骨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优于植骨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 解剖锁定钢板 植骨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植骨内固定治疗骨不连疗效的Meta分析
13
作者 何仁姣 王君 +5 位作者 裴斌 黄国鑫 田建洲 刘盈 闫柳 艾金伟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76-286,共11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联合植骨内固定治疗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系统检索PubMed、Ovid 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PRP联合植骨内固...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联合植骨内固定治疗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系统检索PubMed、Ovid 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PRP联合植骨内固定与植骨内固定比较治疗骨不连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0月9日。对纳入研究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和R 4.3.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RCT,包括骨不连患者522例,其中PRP联合治疗组260例、植骨内固定组262例,总体为中等质量。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植骨内固定组比较,PRP联合治疗组可增加骨不连愈合率[OR=3.73,95%CI(2.04,6.85),P<0.001],缩短骨不连临床愈合时间[SMD=-2.38,95%CI(-2.79,-1.98),P<0.001]和骨性愈合时间[SMD=-1.76,95%CI(-2.35,-1.16),P<0.001)],提高骨痂X线评分[MD=0.86,95%CI(0.47,1.25),P<0.001],降低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OR=0.32,95%CI(0.18,0.55),P<0.001]。两组在住院时间[MD=-3.08,95%CI(-6.99,0.83),P=0.12]和肢体功能优良率[OR=1.91,95%CI(0.90,4.05),P=0.09]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RP联合植骨内固定治疗骨不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增加骨不连愈合率,缩短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受样本量的影响,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临床RCT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不连 富血小板血浆 植骨 内固定 META分析
下载PDF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效果观察
14
作者 任志勇 姜飞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1期5-9,共5页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联合应用短节段内固定术、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21年1月—2023年5月接收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45)单纯应...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联合应用短节段内固定术、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21年1月—2023年5月接收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45)单纯应用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n=45)联合应用短节段内固定术、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伤椎恢复情况[伤椎弯曲角度(Cobb角)、伤椎矢状面指数(VSI)、伤椎前缘高度比(FVHR)、伤椎压缩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巴氏(Barthel)指数评分、预后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失血量、总住院时间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凸畸形、伤椎愈合延迟、内固定物松脱等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Cobb角、VSI、FVHR、伤椎压缩率、ODI评分、Barthel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VSI、FVHR、Barthel评分均较术前升高,Cobb角、伤椎压缩率、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VSI、FVHR、Barthel评分均较对照组高,观察组Cobb角、伤椎压缩率、ODI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预后优良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联合应用短节段内固定术、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治疗能够进一步减少相关并发症,减轻脊柱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使预后改善,有利于伤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短节段内固定术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 并发症 椎体功能
下载PDF
锁定钢板与普通解剖钢板加植骨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效果对照 被引量:24
15
作者 范恒俊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7期690-693,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锁定钢板与普通解剖钢板加植骨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77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8)。对照组行普... 目的对比观察锁定钢板与普通解剖钢板加植骨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77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8)。对照组行普通解剖钢板加植骨治疗,观察组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随访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宽度、长度、跟距高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2.6±7.5)min、(13.3±1.6)d,均低于对照组(80.7±7.9min、15.9±1.3d)(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跟骨长度及跟距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20,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与普通解剖钢板加植骨均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有效术式,但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明显缩短了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且避免了植骨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 锁定钢板内固定 普通解剖钢板加植骨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结核伴后凸畸形的效果
16
作者 杨阳 古雨浓 +3 位作者 葛朝元 杨文龙 钱立雄 曹宏强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2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结核伴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40例下颈椎结核伴后凸畸形患者。记录手术情况;比较不同时间的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结核伴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40例下颈椎结核伴后凸畸形患者。记录手术情况;比较不同时间的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局部后凸Cobb角;记录末次随访的神经功能及复发情况。结果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平均手术时间(120.8±12.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90.6±12.2)mL,平均随访时间(37.8±8.6)个月。末次随访,患者的ESR、CRP、VAS评分、JOA评分及局部后凸Cobb角均优于术前、术后6个月(P<0.05)。末次随访,合并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的病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无结核复发。结论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结核伴后凸畸形可有效清除结核病灶,改善患者颈部疼痛程度和后凸畸形,缓解机体功能障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 内固定 下颈椎 结核 自体髂骨植骨
下载PDF
锁定钢板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Sanders Ⅱ型、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波 张广程 +1 位作者 狄东华 赵建忠 《黑龙江医学》 2014年第12期1354-1356,共3页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SandersⅡ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06-2013-06间采用锁定钢板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的50例SandersⅡ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其中SandersⅡ型组25例,SandersⅢ型...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SandersⅡ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06-2013-06间采用锁定钢板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的50例SandersⅡ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其中SandersⅡ型组25例,SandersⅢ型组25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34±2.82)个月。SandersⅡ型组术后bohler角(33.46°±4.22°),Gissane角(114.26°±3.83°);SandersⅢ型组术后bohler角(32.14°±3.85°),Gissane角(122.58°±4.32°),两组bohler角、Gissane角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SandersⅡ型组术后皮缘坏死或愈合不良1例,骨折愈合时间(11.6±3.5)周,术后Maryland评分优18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2%;SandersⅢ型术后皮缘坏死或愈合不良2例,骨折愈合时间(12.1±3.2)周,术后Maryland评分优14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88%,两组术后切口不良、愈合时间及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SandersⅡ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临床疗效相似,关键在于解剖复位、合理植骨、坚强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植骨 内固定
下载PDF
X射线断层融合技术对股骨颈骨折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内固定后疗效评估的价值
18
作者 张浩然 吴京亮 +1 位作者 张从笑 魏更生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2期54-58,共5页
目的:通过常规X射线与X射线断层融合成像两种影像技术的比较,探讨X射线断层融合技术对股骨颈骨折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内固定后骨愈合和骨痂生长情况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北京市海淀医院骨科收治的18例... 目的:通过常规X射线与X射线断层融合成像两种影像技术的比较,探讨X射线断层融合技术对股骨颈骨折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内固定后骨愈合和骨痂生长情况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北京市海淀医院骨科收治的1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FNS内固定治疗,分别于术后1个月和12个月时行普通X射线和X射线断层融合成像,评价两种影像技术对股骨颈骨折FNS内固定术后骨愈合和骨痂生长情况的显示情况,统计两种影像技术对股骨颈骨折FNS内固定图像检测过程的相关参数。结果:在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1个月时X射线断层融合成像技术的骨痂检出率均低于术后12个月,且X射线断层融合技术在患者术后1个月和12个月时的骨痂检出率(94.44%和61.11%)均高于X射线(61.11%和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00、5.790,P<0.05);经秩和检验显示,两种影像技术在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1个月和12个月时的骨痂生长情况图像质量评分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13,2.018,P<0.05),两种影像技术的术后1个月和12个月骨愈合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68、2.258,P<0.05);X射线断层融合技术成像引导的治疗前骨折处检测影像图显示效果理想,图像清晰,较完整清晰地显示出患者的骨折线,术后12个月X射线正侧位可见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达临床愈合;X射线断层融合技术对股骨颈骨折FNS内固定图像检测过程的空气比释动能、剂量面积乘积以及有效剂量均低于常规X射线成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00、2.466、32.255,P<0.05)。结论:在对股骨颈骨折FNS内固定后患者骨愈合情况的诊断评价中,使用X射线断层融合技术能够更好地对患者的骨痂生长情况进行检测,判定骨愈合程度,尤其是对术后恢复时间更长的判定效果更佳,且安全性较好,在检测过程中辐射损伤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断层融合技术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内固定 骨愈合 骨痂生长情况
下载PDF
脊柱融合术的现状与思考
19
作者 伍骥 郑超 杜俊杰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8期743-745,共3页
脊柱融合的理念源始于关节融合技术,即用不动的关节来替代随活动而疼痛的关节。脊柱融合与骨折愈合不同,前者是通过特定的外科技术和材料来实现骨组织终身生物性连接,让“链条式脊柱“变成“柱式脊柱”(并非理想的生理模式脊柱),达到治... 脊柱融合的理念源始于关节融合技术,即用不动的关节来替代随活动而疼痛的关节。脊柱融合与骨折愈合不同,前者是通过特定的外科技术和材料来实现骨组织终身生物性连接,让“链条式脊柱“变成“柱式脊柱”(并非理想的生理模式脊柱),达到治疗部分脊柱疾病的目的。1脊柱融合手术的发展简史脊柱融合技术从开始、发展、到现在已经有113年了,算得上骨科领域中的“百年外科技术”。ALBEE[1]和HIBBS[2]率先使用脊柱融合技术于脊柱结核等感染性脊柱疾病的治疗。在取得初期临床效果后,发现术后脊柱的融合率不高、假关节形成、疾病难以控制、需要长时间卧床或石膏固定、患者依从性差、并发症高、翻修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 植骨
下载PDF
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外支架治疗晚期腕关节结核疗效观察
20
作者 胡艺彬 费骏 +2 位作者 胡德新 陈根君 胡金平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期51-56,共6页
目的:观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外固定架治疗腕关节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0月至2019年5月,采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外固定术治疗25例晚期腕关节结核患者,男14例,女11例;年龄40~74 (60.72±8.45)岁;病程5~24 (11.52±7.... 目的:观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外固定架治疗腕关节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0月至2019年5月,采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外固定术治疗25例晚期腕关节结核患者,男14例,女11例;年龄40~74 (60.72±8.45)岁;病程5~24 (11.52±7.61)个月;左腕结核11例,右腕结核14例,合并窦道形成者5例。术后继续规律抗结核,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ual analogue scale,VAS)、炎症指标、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上肢功能评分(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结果:25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36(19.7±6.3)个月,末次随访患者切口愈合可,均无结核、感染复发。术前1周与术后3个月VAS分别为(5.16±1.14)、(1.68±0.80)分,红细胞沉降率(en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分别为(44.20±20.56)、(14.44±1.14) mm·h^(-1),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为(12.37±7.95)、(4.30±3.37) mg·L^(-1),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1周与术后1年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21.32±3.44)、(14.96±1.37)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ASH由术前1周的(70.52±7.95)分,提高至术后1年的(28.84±2.30)分(P<0.01)。末次随访所有患者结核病无复发。结论:采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外固定术治疗腕关节结核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 结核 外固定 植骨融合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