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correlations between chronic hepatitis C infection and decreasing bone mass density after treatment with interferon-alpha 被引量:1
1
作者 Vahid Babaei Masoud Ghorbani +3 位作者 Nastaran Mohseni Hojjat Afraid Yassaman Saghaei Shahram Teimourian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17年第2期161-165,共5页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bone mass density in chronic hepatitis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interferon-a treatment.Methods: A total of 70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were treated with interferon-a and were evalua...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bone mass density in chronic hepatitis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interferon-a treatment.Methods: A total of 70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were treated with interferon-a and were evaluated. The treatment dosage was three million IU three times a week for one year. All the patients underwent bone mass density detection at lumbar spine and femoral neck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feron-a treatment. All the necessary information such as age,sex, and laboratory test, history of occurrence of fractures, lifestyle, and menopause status was collected by interviewers face-to-face from participants at the research visit. Smoking was categorized by whether participants were nonsmokers or smokers. Menopause was designated if there had been complete cessation of menses for more than 12 months. All statistical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by SPSS version 14(SPSS, Inc., Chicago, IL, USA).Results: Among 70 patients, 52% were male, 48% were female and the mean age was(57.0 ± 9.6) years(range: 24–79). Twenty-nine percent of the patients had a history of smoking. The mean body mass index was(24.4 ± 3.6) kg/m^2(range: 18.4–35.3). Of the70 cases, 21 had high fibrosis-4. The prevalence of overall fracture history was 2.9%(two patients).Conclusions: Chronic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did increase the risk of development of metabolic bone disease in this cohort. Indeed, greater reduction of bone mass density occurs in advanced liver fibrosis. The bone loss in earlier stages of chronic hepatitis C infection is likely to result from increased bone reduction rather than decreased bone formation. Overall, these observations suggest an important role for chronic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in increased bone turnover in osteodystrophy pathogen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tis C Interferon alpha bone mass density Liver fibrosis bone mass loss
下载PDF
龟板提取物抑制细胞衰老缓解SOP小鼠骨量丢失及海马退变 被引量:1
2
作者 伍子贤 方志超 +8 位作者 林锋 尚奇 招文华 陈弘林 张鹏 江晓兵 任辉 梁德 张学来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8-326,共9页
目的探讨龟板提取物(Plastrum testudinis extract,后简称PTE)通过抑制细胞衰老缓解SOP小鼠的骨量丢失及海马退变的作用。方法动物实验:应用传统半乳糖皮下注射+去势法建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enile osteoporosis,SOP)模型,将C57/BL6小... 目的探讨龟板提取物(Plastrum testudinis extract,后简称PTE)通过抑制细胞衰老缓解SOP小鼠的骨量丢失及海马退变的作用。方法动物实验:应用传统半乳糖皮下注射+去势法建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enile osteoporosis,SOP)模型,将C57/BL6小鼠分为雌性或雄性的CON组、SOP组、SOP+PTE组;SOP+PTE组在造模过程中用PTE 0.5 g/mL灌胃干预4周,取材前1周进行行为学实验,后取大脑、L4椎体,检测骨和海马组织形态学;细胞实验:利用过氧叔丁醇(TBHP)诱导MC3T3/HT22细胞衰老,分别观察诱导后HT22半乳糖苷酶染色、衰老标志物和MC3T3成骨、衰老标志物的变化及PTE相应的治疗效果。结果MicroCT提示雌雄小鼠中,与CON组相比,SOP组骨量丢失,SOP+PTE组骨量则得到了恢复;骨HE切片结果与MicroCT结果相符;海马组织切片提示,与CON组相比,SOP组海马出现退变,而SOP+PTE组退变则得到缓解。在新物体识别实验和时序实验中,与CON、SOP组相比,雄性SOP+PTE组记忆能力明显恢复;但雌雄小鼠旷场实验均无明显变化。②TBHP可诱导MC3T3衰老,降低成骨能力及增加衰老蛋白表达,而当加入PTE后,均能逆转TBHP导致的成骨能力降低与蛋白下降;TBHP亦可增加HT22半乳糖苷酶染色区域,增加衰老蛋白表达,而加入PTE后,上述变化均得到逆转。结论PTE通过抑制前成骨细胞与海马神经元细胞的衰老,缓解SOP小鼠的骨量丢失和海马衰老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板提取物 细胞衰老 老年性骨质疏松 骨量丢失 海马组织退变
下载PDF
牙种植同步植入Bio-Oss骨粉对牙槽骨骨量缺失患者临床效果的观察
3
作者 顾春梅 袁平丽 +1 位作者 马文杰 汪青风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24年第3期183-187,共5页
目的探讨牙槽骨骨量缺失患者牙种植体植入时同步植入Bio-Oss骨粉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牙槽骨骨量缺失患者104例,根据种植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单纯牙种植体植入,在缺失的牙... 目的探讨牙槽骨骨量缺失患者牙种植体植入时同步植入Bio-Oss骨粉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牙槽骨骨量缺失患者104例,根据种植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单纯牙种植体植入,在缺失的牙槽骨内植入合适的螺纹植入物,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同步植入Bio-Oss骨粉覆盖。参照中国卫生部制定的标准评价术后6个月疗效,并对比两组手术前后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测量结果、生活质量及术后各时期新生骨厚度、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08%(51/52),高于对照组的84.62%(44/52)(P<0.05);试验组术后6个月10 mV、50 mV、100 mV、1000 mV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6个月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活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1个月、3个月的新生骨厚度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新生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槽骨骨量缺失患者牙种植体植入时同步植入Bio-Oss骨粉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促进新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骨量缺失 牙种植 BIO-OSS 骨粉 疗效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30
4
作者 汪青 孙兰 +3 位作者 龚海洋 郑虎 邱明才 刘景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91-395,共5页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分全身性骨质丢失和局部骨质丢失模型。全身性骨质丢失模型根据采用方法又分为双侧卵巢切除造模和药物( 非手术) 造模。局部性骨质丢失模型有单侧肢体废退性模型(固定一侧肢体,使其发生废退性变) 和悬吊失重模型...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分全身性骨质丢失和局部骨质丢失模型。全身性骨质丢失模型根据采用方法又分为双侧卵巢切除造模和药物( 非手术) 造模。局部性骨质丢失模型有单侧肢体废退性模型(固定一侧肢体,使其发生废退性变) 和悬吊失重模型( 悬吊使动物后肢悬空、头低位,造成后肢失重) 。以全身性骨质丢失模型使用较普遍,其中手术切除双侧卵巢造模,因其方法简单,模型效果好而常被采用。常用的动物有大鼠、小鼠、小猪、山羊、小猎狗等,以大鼠为主。虽然造模的方法不同,但其评价的标准是相同的。都采用①生化指标:血清雌二醇、骨钙素、碱性磷酸酶、总钙、Ⅰ型前胶原羧基肽、尿羟脯氨酸、尿钙等;②骨密度测量;③骨组织计量学;④骨生物力学;⑤骨胶原纤维染色。选择动物时要注意动物的年龄。不同年龄对模型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评价方法中,骨密度值在小动物( 如大鼠和小鼠) 中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动物模型 骨质丢失 评价
下载PDF
过度运动致骨量降低动物模型的建造 被引量:17
5
作者 陈晓红 郑陆 王智强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60-664,共5页
目的:建立长期递增负荷运动致骨量降低动物模型。方法:将动情周期规律的3月龄雌性大鼠随机分为8组,分组进行2、4、6、8、9、11、13、15周的递增负荷运动,并设立同期对照组。在造模过程中监控体重、体成分、阴道脱落细胞、血生化及骨密... 目的:建立长期递增负荷运动致骨量降低动物模型。方法:将动情周期规律的3月龄雌性大鼠随机分为8组,分组进行2、4、6、8、9、11、13、15周的递增负荷运动,并设立同期对照组。在造模过程中监控体重、体成分、阴道脱落细胞、血生化及骨密度等各项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在持续15周的递增负荷跑台运动中,大鼠逐渐出现BUN增高,体重、体脂百分比、Hb下降等过度训练特征性表现;E2水平不断下降,动情周期抑制程度不断加深;最终出现BMD下降。结果表明15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成功建立了过度运动致骨量降低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运动 动情周期紊乱 骨量降低 模型
下载PDF
成都地区城乡人群原发性骨质疏松调查 被引量:9
6
作者 安珍 王文志 +4 位作者 杨定焯 马锦富 赵元全 赵立强 唐婧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33-236,共4页
目的 为了解成都地区城乡正常人群腰椎 ,髋部各部位骨密度 (BMD)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OP)的患病情况及可能影响因素 ,为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对成都地区≥ 2 0岁健康人群共抽取... 目的 为了解成都地区城乡正常人群腰椎 ,髋部各部位骨密度 (BMD)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OP)的患病情况及可能影响因素 ,为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对成都地区≥ 2 0岁健康人群共抽取 14 6 0人 ,城市 6 6 2人 ,农村 798人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 (DEXA)测量腰椎 2~ 4正位 ,左股骨近段 (Neck ,Ward’s ,Troch)BMD值 ,按城乡、男女分别每 10岁一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女骨量峰值 (PBM)均出现在 2 0~ 39岁 ,男性L2 - 4PBM为 (1 12 0± 0 114 )g cm2 ,女性为 (1 113± 0 113)g cm2 。 4 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城乡男女BMD逐渐下降 ,女性各部位BMD值下降明显高于男性 (P <0 0 1) ,其中女性 5 0岁和 6 0岁两年龄组骨量呈快速丢失阶段 ,骨量累积丢失率L2 - 4农村男性 17 9%、女性 35 3%均明显高于城市男性12 5 % ,女性 2 5 0 % ,而且股骨上端骨量累积丢失率明显高于腰椎。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结论 成都地区城乡男女骨峰值形成年龄段在 2 0~ 39岁 ,城市、农村不同性别年龄的BMD值4 0岁后随年龄增加而减少 ,女性BMD明显低于男性 ,骨量累积丢失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 ,农村高于城市 ,各部位累积丢失率Wa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市 原发性骨质疏松 流行病学 影响因素 骨密度 患病率
下载PDF
南京地区5168人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卓铁军 周明秀 申志祥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 探索南京地区正常人骨密度 (BMD)变化规律 ,为骨质疏松症 (OP)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南京地区 2 0~ 89岁人群中 5 16 8人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 (L2 - 4)、股骨上端 (Neck、Ward’s、Troch)的骨密度 ,按 5岁为一... 目的 探索南京地区正常人骨密度 (BMD)变化规律 ,为骨质疏松症 (OP)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南京地区 2 0~ 89岁人群中 5 16 8人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 (L2 - 4)、股骨上端 (Neck、Ward’s、Troch)的骨密度 ,按 5岁为一年龄组 ,将其分成 14组。结果  (1)女性骨峰值出现于 30~ 34岁 ,男性出现于 2 5~ 2 9岁。 (2 )女性 4 0岁时Ward’s区骨量已有明显丢失 ,5 0~ 5 9岁各部位骨量丢失加速 ,80岁时再加速 (BMD平均年丢失率均 >1% )。男性骨量丢失是逐渐、缓慢的 ,但在 6 5以后也有一较快骨量丢失过程 ,其主要部位是Neck、Ward’s、Troch。结论  (1) 4 0岁后应检测BMD变化 ,监测部位以股骨上端Ward’s最敏感。 (2 )OP的防治重点在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 骨密度 骨峰值 DEXA BMD 骨量丢失率 南京市 骨质疏松症
下载PDF
多项骨代谢指标与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罗南萍 杨道理 +2 位作者 赵玉堂 彭立义 刘桂香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8-270,共3页
目的 探讨与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发生有关的骨代谢指标变化特点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 58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和37例骨量减少患者进行血清白细胞介素 1β(IL - 1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 )、甲状旁腺素中段 (PTH- M)和 ... 目的 探讨与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发生有关的骨代谢指标变化特点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 58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和37例骨量减少患者进行血清白细胞介素 1β(IL - 1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 )、甲状旁腺素中段 (PTH- M)和 2 5-羟基维生素 D(2 5- OH- D)的含量和骨密度检测 ,同时与青中年和老年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患者 IL- 1 β和 PTH- M水平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 (P<0 .0 1 )。IGF- 和 2 5- OH- D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0 .0 1 )。随着年龄增长和病情加重 ,两组患者骨密度均明显低于青中年对照组 (P<0 .0 1 )。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组骨密度明显低于骨量减少组 (P<0 .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量减少 细胞因子 甲状旁腺素 维生素D 老年人 男性 发病机理
下载PDF
绵阳地区中老年人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患病状况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黄昶荃 冯友 +4 位作者 程燕 陈玲 魏雪梅 刘清秀 黄颖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44-1046,1067,共4页
目的用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检测绵阳地区中老人群骨密度,了解我国中老年人群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方法对绵阳地区城市、郊区及农村5039例50岁以上人自愿者(其中男性1895例,女性3144例)进行骨密度检测,对腰椎、股骨骨密度检测... 目的用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检测绵阳地区中老人群骨密度,了解我国中老年人群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方法对绵阳地区城市、郊区及农村5039例50岁以上人自愿者(其中男性1895例,女性3144例)进行骨密度检测,对腰椎、股骨骨密度检测,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分类: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结果女性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患病率分别为35%和48%,其中70-79岁以上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患病率分别为19%和67%,80岁以上骨质疏松患病率为100%。男性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患病率分别为10%和6%,70岁以下无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患病患者,70-79岁以上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患病率分别为8%和6%,80岁以上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患病率分别为22%和13%。不同年龄组别间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同年龄组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1)。结论绵阳地区中老年人群中骨质减少和骨质疏松患病率高,尤其是高龄女性;8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为100%,男性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患病率为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量减少 骨质疏松 流行病学
下载PDF
长春市8955例汉族人群骨密度测量结果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亚刚 张萌萌 +2 位作者 潘雪娜 刘颖 梁斌斌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570-572,共3页
目的通过8955例长春市汉族人群骨密度测量,提供本地区骨密度正常参考值及峰值骨量,分析骨质疏松发生的人群规律。方法采用美国Osteometer Medi Tech公司生产的DTX-200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非受力侧前臂尺桡骨中远端三分之一处骨密度(... 目的通过8955例长春市汉族人群骨密度测量,提供本地区骨密度正常参考值及峰值骨量,分析骨质疏松发生的人群规律。方法采用美国Osteometer Medi Tech公司生产的DTX-200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非受力侧前臂尺桡骨中远端三分之一处骨密度(BMD)。将8955例检测结果按不同性别每10岁分为一年龄组统计分析骨密度均值,T评分及骨量丢失百分率。结果长春市区男女BMD峰值分别为0.6244±0.098、0.5050±0.064,其BMD峰值出现在30岁年龄段,50岁以后开始缓慢下降。50~59岁男性OP发生率为6.95%,女性为8.52%;60~69岁男性OP发生率为19.66%,女性为35.44%;70~79岁男性OP发生率为38.39%,女性为60.64%;80岁以上男性OP发生率为58.17%,女性为72.73%。结论不同年龄组及同年龄组两性间比较BMD测定值差异显著(P〈0.01),50岁以后各年龄段女性OP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仪器检测的BMD数据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峰值 骨质疏松 骨量丢失率
下载PDF
女运动员运动性骨量丢失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吉洪林 赵光圣 张峰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2-68,共7页
1)女运动员具有较高的骨量丢失患病率,患骨量丢失的运动员呈现骨量堆积不足、骨峰值降低,甚至患有骨质疏松症,但国内女性运动员骨量丢失的研究成果非常匮乏。2)月经障碍是导致运动员出现骨量丢失的重要原因,患有月经障碍的运动员体内激... 1)女运动员具有较高的骨量丢失患病率,患骨量丢失的运动员呈现骨量堆积不足、骨峰值降低,甚至患有骨质疏松症,但国内女性运动员骨量丢失的研究成果非常匮乏。2)月经障碍是导致运动员出现骨量丢失的重要原因,患有月经障碍的运动员体内激素发生变化,抑制骨形成,导致骨量丢失。同时发现,运动员骨量丢失呈现运动项目和身体部位的特异性。3)能量负平衡可能是导致女性运动员出现骨量丢失的根源。出现长期能量亏空的运动员,刺激体内代偿机制的发生,出现生殖功能中枢抑制,致使运动员出现骨量丢失。但患有饮食障碍(能量负平衡)并月经正常的运动员也容易出现骨量丢失,至于导致骨量丢失的机理目前尚不清楚。4)女性运动员大量饮用咖啡、过度饮酒及吸烟容易抑制骨细胞的活性,增加骨吸收,不利于骨形成,导致骨量流失,出现骨密度下降,需要关注女性运动员的饮食习惯及不良嗜好,预防骨量丢失。5)治疗运动员骨量丢失通常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和口服避孕药法,目前这两种方法仍存在较大争议,积极探索治疗女运动员骨量丢失的更合适方法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员 女性 骨量丢失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补肾柔肝法防治卵巢早衰患者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田李军 苏健 +5 位作者 杨慧 耿永红 陈玫 陈书桓 郭桂霞 宋雅君 《河北中医》 2006年第12期888-890,共3页
目的探讨补肾柔肝法防治卵巢早衰患者骨量丢失的作用机制。方法130例卵巢早衰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50例口服补肾柔肝中药妇复宁颗粒,草药组50例口服妇复宁草药煎剂,对照组30例口服迪巧。3组均6个月为1个疗程,于给药前后分别测定空腹... 目的探讨补肾柔肝法防治卵巢早衰患者骨量丢失的作用机制。方法130例卵巢早衰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50例口服补肾柔肝中药妇复宁颗粒,草药组50例口服妇复宁草药煎剂,对照组30例口服迪巧。3组均6个月为1个疗程,于给药前后分别测定空腹尿钙与肌酐比值(Ca/Cr)、羟脯氨酸与肌酐比值(OHPr/Cr)以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KP)、雌二醇(E2)、卵泡生成素(FSH)、降钙素(CT)的水平。结果妇复宁颗粒给药后空腹尿Ca/Cr、OHPr/Cr比值均明显下降(均P<0.05),血AKP水平无明显变化,CT、E2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FSH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补肾柔肝法能抑制卵巢早衰患者的骨质吸收,故对卵巢早衰患者骨质疏松的早期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柔肝 卵巢早衰 骨量丢失 预防与治疗 妇复宁颗粒
下载PDF
骨科急性骨丢失防治专家共识 被引量:15
13
作者 孟斌 程黎明 +10 位作者 海涌 李淳德 李锋 李建军 李危石 沈彬 沈慧勇 吴新宝 仉建国 章振林 杨惠林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1年第7期577-583,共7页
因病情需要制动数日至数周,甚至更长时间的患者,当某部位或全身活动功能受限时,破骨细胞活性增加,溶骨速度大于成骨速度,出现局部和全身急性骨丢失现象。急性骨丢失一般发生在急性制动后的6~8周,这个阶段患者的骨量将急剧下降至最低水平... 因病情需要制动数日至数周,甚至更长时间的患者,当某部位或全身活动功能受限时,破骨细胞活性增加,溶骨速度大于成骨速度,出现局部和全身急性骨丢失现象。急性骨丢失一般发生在急性制动后的6~8周,这个阶段患者的骨量将急剧下降至最低水平,是预期骨折风险最高的时期,之后会出现骨量的逐步恢复,但骨形成和骨吸收的速率仍不平衡,恢复到一定水平后骨量将继续丢失,这个时期持续2~24个月,称为进行性骨丢失。患者经历急性和进行性骨丢失后,大量骨质流失,骨骼强度降低,且往往多年无法完全恢复到骨折前的骨量水平,增加骨质疏松、骨折固定、关节置换失败等风险。针对临床常见的急性骨丢失现象,国内外骨科医师的认知各有不同,治疗差异也很大,且国际上尚未有急性骨丢失方面的共识和指南规范。本共识结合已有研究及临床经验,对急性骨丢失研究历史、现状、病因、评估以及防治等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加强临床医师对急性骨丢失的认识和管理,有效提升骨科急性骨丢失的防治效果,防止骨折,加速康复,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急性骨丢失 骨量 加速康复
下载PDF
双膦酸盐类药物在骨折急性期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钟伟 贺良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511-515,共5页
双膦酸盐类药物(BPs)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首选药物,可以有效降低椎骨和非椎骨骨折的危险。其中,阿仑膦酸钠(ALN)是应用最多的,它可以通过迅速抑制破骨细胞对骨质的重吸收而防止骨量丢失。而正常的骨折愈合过程包括必要的骨形成和骨... 双膦酸盐类药物(BPs)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首选药物,可以有效降低椎骨和非椎骨骨折的危险。其中,阿仑膦酸钠(ALN)是应用最多的,它可以通过迅速抑制破骨细胞对骨质的重吸收而防止骨量丢失。而正常的骨折愈合过程包括必要的骨形成和骨重吸收。最近发生骨折的患者是否可以服用这类骨质重吸收抑制剂呢?骨折愈合会不会受到影响,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笔者就此问题在骨折的愈合过程、双膦酸盐药物的作用机制、双膦酸盐药物对骨折愈合的影响以及骨折后骨量丢失的预防等方面做一个综述。结论骨折急性期患者可以服用推荐剂量的双膦酸盐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或预防骨折后的骨量丢失。但是,若骨折急性期患者同时合并有疾病需要较大剂量服用双膦酸盐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应该以风险-受益比为基础,根据每名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膦酸盐 阿伦膦酸钠 骨折 骨量丢失 骨质疏松 治疗 预防
下载PDF
二仙汤加减治疗绝经后女性骨量减少3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光 钱振福 石爱华 《河北中医》 2015年第6期818-820,共3页
目的观察二仙汤加减治疗绝经后女性骨量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密云地区女性绝经后骨量减少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采用二仙汤加减口服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碳酸钙D3口服治疗。2组均治疗1年为1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证候疗... 目的观察二仙汤加减治疗绝经后女性骨量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密云地区女性绝经后骨量减少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采用二仙汤加减口服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碳酸钙D3口服治疗。2组均治疗1年为1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证候疗效、中医症状积分、骨密度T值变化以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愈显率93.75%,对照组愈显率65.63%,2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及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骨密度T值及治疗前后骨密度T值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密度T值增加情况优于对照组。2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二仙汤加减治疗绝经后女性骨量减少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并可增加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症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仙汤 骨量减少 绝经后 骨密度 中药疗法
下载PDF
性腺切除对家兔骨代谢及骨量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
16
作者 夏亚一 赵慧 孙正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9期3948-3949,共2页
目的:研究切除家兔卵巢、睾丸后骨丢失情况。方法:选择48只家兔,20只切除卵巢,20只切除睾丸,对照组各4只家兔。手术后4,7和10周分别测定血清中钙、磷、碱性磷酸酶、肌苷、骨钙素含量和尿内羟脯氨酸,10周后处死家兔,测定胫骨骨矿含量,骨... 目的:研究切除家兔卵巢、睾丸后骨丢失情况。方法:选择48只家兔,20只切除卵巢,20只切除睾丸,对照组各4只家兔。手术后4,7和10周分别测定血清中钙、磷、碱性磷酸酶、肌苷、骨钙素含量和尿内羟脯氨酸,10周后处死家兔,测定胫骨骨矿含量,骨沉积速度、骨皮质宽度和类骨质宽度。结果:卵巢切除组(OVX)与睾丸切除组(ORX)比较,血清肌苷(μmoL/L)在4周时分别为82±4,66±6;7周时分别为78±4,40±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尿内羟脯氨酸和骨钙素含量OVX比ORX降低。OVX骨沉积速度、类骨质宽度大于ORX,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骨质丢失与雌激素之间有密切关系;睾丸切除后对骨质影响时间较短,7周后对骨质影响逐渐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腺切除 家兔 骨代谢 骨量 手术
下载PDF
安徽芜湖地区中老年健康体适能与骨量减少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常凤 陈德明 +3 位作者 蔡维敏 王国凡 赵文艳 李彦龙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29-36,共8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健康体适能指标与骨量减少的关系,为早期发现骨量减少提供预警。方法:采用超声骨密度仪、功率自行车及身体成分仪测量246例45~70岁中老年人跟骨骨密度、最大摄氧量及身体成分等指标,使用SPSS22.0进行相关分析及受试者工... 目的:探讨中老年健康体适能指标与骨量减少的关系,为早期发现骨量减少提供预警。方法:采用超声骨密度仪、功率自行车及身体成分仪测量246例45~70岁中老年人跟骨骨密度、最大摄氧量及身体成分等指标,使用SPSS22.0进行相关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计算,探索骨密度与健康体适能的关系,找到可预测骨量减少的健康体适能指标切点值。结果:(1)中老年女性骨量减少比例为42.03%,男性为29.63%,具有统计学差异。(2)男性身高、体重、BMI、肌肉重量、最大摄氧量、握力、骨密度、骨折风险系数等健康体适能指标均高于女性,脂肪重量、脂肪百分比、坐位体前屈、选择反应时则低于女性。(3)56~70岁女性骨密度、骨折风险系数低于45~50岁,61~70岁骨强度低于45~60岁。(4)中老年骨量减少人群的BMI、肌肉重量、握力、骨密度、骨强度低于骨量正常人群。(5)中老年男性骨密度与脂肪重量、脂肪百分比、体质指数;女性与年龄、体质指数呈正相关,与闭眼单足站立呈负相关。男性年龄、最大摄氧量、握力和闭眼单足站立的最大约登指数对应切点值分别为55.5岁、42.55 ml/kg/min、31.65 kg、9.5 s;女性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肌肉重量、最大摄氧量、握力、闭眼单足站立、选择反应时分别为60.5岁、159.06 cm、55.5 kg、24.75 kg/m^(2)、39.3 kg、36.05 ml/kg/min、21.0 kg、2.5 s、1.255 s。结论:中老年女性骨量减少患病率高于男性,健康体适能指标具有年龄及性别差异,骨量减少人群部分健康体适能指标下降,可用健康体适能指标预测中老年人骨量减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 健康体适能 骨量减少 风险预测
下载PDF
早期骨代谢改变与^(99)Tcm-MDP骨显像、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蔡瑾 高克加 +2 位作者 叶智卫 梅小刚 朱吕佶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61-1164,共4页
目的在判断早期骨量变化时,重视核素99Tcm-MDP骨骼显像与的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的相关性和价值。方法采用肌肉注射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磷酸钠针剂(DX)制作兔骨质疏松动物模型。设A组(正常对照组),B组(骨质疏松对照组,注射DX量2 mg... 目的在判断早期骨量变化时,重视核素99Tcm-MDP骨骼显像与的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的相关性和价值。方法采用肌肉注射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磷酸钠针剂(DX)制作兔骨质疏松动物模型。设A组(正常对照组),B组(骨质疏松对照组,注射DX量2 mg/kg,每周2次)和C组(骨量减少组,注射DX量1 mg/kg,每周1次),制模时间为6周。检测指标:核素99Tcm-MDP骨骼显像、骨密度、病理切片骨组织学、血清BALP、BGP检测。99Tcm-MDP骨骼显像的感兴趣区(ROI)半定量检测:第3腰椎、股骨头、膝关节、股骨中段与第4尾椎作比值。统计方法:SPSS.13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组间t检验比较。结果第7周时,B组则表现为股骨头关节表面软骨明显破坏,骨小梁稀疏、断裂等骨破坏现象。骨密度明显降低,血清BALP、BGP、99Tcm-MDP骨骼显像ROI比值均增高(P<0.05);而C组病理切片仅表现为轻度骨小梁稀疏,而无骨破坏,血清BGP、99Tcm-MDP骨骼显像ROI比值均增高(P<0.05),但骨密度和血清BALP未发生明显改变(P>0.05),由此证实动物模型成立。B组与C组间比较,B组核素骨骼显像除股骨中段摄取99Tcm-MDP的ROI比值增高外,腰椎、股骨头、膝关节摄取99Tcm-MDP的比值以及血清BGP值差异不大,但骨密度、血清BALP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次动物试验结果显示:当核素99Tcm-MDP骨骼显像提示第3腰椎、股骨头、膝关节与第4尾椎骨ROI比值增高但股骨中段ROI比值还没有升高时,可能为骨量减少期,有BGP的支持更有意义,可为临床提供早期干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mTc—MDP 骨量减少 核素骨显像
下载PDF
吉林市地区9735例人群骨密度调查及骨质疏松发病率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广程 周曼瑜 李春明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11期90-93,共4页
目的调查吉林市地区9735例健康人群的骨密度,分析本地区峰值骨量、骨密度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发病率。方法采用法国MEDILINK公司OSTEOCORE-2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检测受试者非受力侧前臂尺桡骨远端1/3的骨密度。按性别、相差5岁为一年龄... 目的调查吉林市地区9735例健康人群的骨密度,分析本地区峰值骨量、骨密度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发病率。方法采用法国MEDILINK公司OSTEOCORE-2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检测受试者非受力侧前臂尺桡骨远端1/3的骨密度。按性别、相差5岁为一年龄段分组,应用SPSS 16.0软件对骨密度变化规律、峰值骨量、骨质疏松发病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吉林市地区男性与女性峰值骨量均在30~39岁年龄段出现,男性为(0.6271±0.04791)g/cm2,女性为(0.5169±0.04584)g/cm2。骨密度丢失率:女性50岁后、男性60岁后增加。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女性50岁后、男性70岁后明显增加。女性各年龄段发病率均高于男性,差异显著(P〈0.05)。结论吉林市地区男性和女性峰值骨量均在30~39岁出现,不同年龄、性别骨密度丢失率及骨质疏松患病率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峰值骨量 骨质疏松发病率 骨密度丢失率
下载PDF
运动干预非负重骨骨量丢失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钟平 刘锡仪 《现代医药卫生》 2011年第13期1922-1924,共3页
目的:探讨运动干预不参与活动部位骨组织的骨量丢失。方法:用18只SD大鼠(210±30g)随机分为:A组(假去卵巢)、B组(去卵巢)和C组(去卵巢+运动)。研究跑步运动干预不参与活动部位骨组织的骨量丢失。结果:与A组比较,B组大鼠胫骨干骺端... 目的:探讨运动干预不参与活动部位骨组织的骨量丢失。方法:用18只SD大鼠(210±30g)随机分为:A组(假去卵巢)、B组(去卵巢)和C组(去卵巢+运动)。研究跑步运动干预不参与活动部位骨组织的骨量丢失。结果:与A组比较,B组大鼠胫骨干骺端和第四腰椎骨Tb.Ar%、Tb.Th和Tb.N明显减少(P<0.01),Tb.SP明显增加(P<0.01),胫骨中段皮质骨明显变薄(P<0.01),同时顶骨内、外骨板皮质明显变薄(P<0.01)。与B组比较,C组胫骨干骺端和第四腰椎骨Tb.Ar%、Tb.N和Tb.Th明显增加(P<0.01或P<0.05),Tb.SP明显减少(P<0.01),同时顶骨内、外骨板皮质明显增厚(P<0.01)。结论:适度运动可干预大鼠不参与活动部位骨组织的骨量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去卵巢大鼠 非负重骨 骨量丢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