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定量CT身体组分、^(18)F-FDG PET/CT显像预测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早期乳腺癌预后的价值
1
作者 白丽 苏雪娟 陈体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713-718,共6页
目的 分析定量CT (QCT)身体组分、^(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对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NAC)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于南阳市第二... 目的 分析定量CT (QCT)身体组分、^(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对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NAC)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于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手术联合NAC治疗的8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在NAC前和化疗1、3个周期后检测记录QCT参数[L_(1)、L_(2)水平的皮下脂肪面积(SFA)、内脏脂肪面积(VFA)、骨密度(BMD)、L_(3)水平的椎旁肌肉面积(TMA)]、^(18)F-FDG PET/CT显像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肿瘤代谢体积(MTV)。NAC结束后进行手术,随访12个月(失访2例),依据有无复发转移分为预后良好组43例和预后不良组37例,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QCT参数、^(18)F-FDG PET/CT显像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取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其对早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化疗1个周期后,预后良好组患者的SFA、BMD、VFA、MA水平分别为(45.23±4.07) cm^(2)、(128.97±26.53) mg/m^(2)、(78.07±6.69) cm^(2)、(37.36±5.74) cm^(2),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的(42.52±3.32) cm^(2)、(112.54±25.82) mg/m^(2)、(73.73±7.25) cm^(2)、(32.94±5.31) 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3个周期后,预后良好组患者的SFA、BMD、VFA、MA水平分别为(40.95±3.92) cm^(2)、(113.55±15.87) mg/m^(2)、(73.59±6.17) cm^(2)、(32.67±4.98) cm^(2),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的(37.51±3.56) cm^(2)、(95.18±17.45) mg/m^(2)、(70.30±5.14) cm^(2)、(28.52±4.42) 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1个周期后,预后良好组患者的SUV_(max)、MTV分别为5.43±1.25、(3.86±0.87)×10^(4)mm,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的6.04±1.07、(4.27±0.85)×10^(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3个周期后,预后良好组患者的SUV_(max)、MTV分别为3.94±1.06、(2.61±0.70)×10^(4)mm,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的4.73±1.21、(3.05±0.93)×10^(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FA、BMD、VFA、MA、SUV_(max)、MTV联合预测手术联合NAC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898 (95%CI:0.809~0.954)、0.919 (95%CI:0.836~0.968)。结论 NAC过程中检测QCT参数、^(18)F-FDG PET/CT显像指标可预测手术联合NAC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联合预测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定量ct 新辅助化疗 骨密度 肿瘤代谢体积
下载PDF
^(99m)Tc-MDP SPECT/CT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代谢的定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熊伟 李兴 +3 位作者 史德刚 黄克敏 苏少弟 冯彦林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第9期806-811,共6页
目的评价99mTc-MDP SPECT/CT的定量分析方法,如局部放射性活性浓度(activity concentration,ACC)、标准摄取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对于评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骨代谢的应用价... 目的评价99mTc-MDP SPECT/CT的定量分析方法,如局部放射性活性浓度(activity concentration,ACC)、标准摄取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对于评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骨代谢的应用价值。方法 27例ANFH患者共39髋,按FicatⅠ-Ⅳ期分别为6髋、18髋、9髋、6髋,19名健康者股骨头为健康组38髋,共5组。按照定量的SPECT/CT方案首先使用与患者相同的扫描程序与重建参数,通过一个标准的球形模拟品计算出一个从体素值到放射性示踪剂(k Bq/m L)的换算因子,它能被运用到患者的重建图像内换算出体内给定物体的ACC。常规扫描和图像重建后,利用感兴趣容积区划定技术进行靶区的划定体积(volume-of-interest,VOIs),测定27例ANFH患者及19例健康者的股骨头的活性浓度、平均CT值(Housfield,Hu)及股骨头病灶大小(cm3),通过标准摄取值的公式可获得患者股骨头的SUV值。结果 5组ACC分别为(9.39±2.79)k Bq/m L,(68.02±20.16)k Bq/m L,(112.41±33.03)k Bq/m L,(117.82±26.26)k Bq/m L,(32.56±4.81)k Bq/m L;SUV分别为(0.64±0.19),(4.61±1.33),(7.44±1.97),(7.80±2.03),(2.18±0.32)。5组之间的ACC以及SUV分别比较,其中Ⅲ期和Ⅳ期P>0.05,Ⅰ期和健康组P<0.05,其余组别分别P<0.001。5组Hu分别为(230.00±17.94),(363.06±129.75),(372.67±15.72),(369.83±32.40),(260.84±43.60)。其中Ⅰ期与健康组P>0.05,Ⅱ期、Ⅲ期、Ⅳ期三组之间P>0.05,其余各组间P<0.01。ANFH四组的病灶大小分别为(6.41±2.27)cm3,(10.79±5.82)cm3,(21.94±8.02)cm3,(26.97±5.39)cm3。其中Ⅰ期与Ⅱ期、Ⅲ期与Ⅳ期P>0.05,其余各组间的P<0.001。ANFH四组的ACC、SUV及病灶大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ACC与病灶大小之间r=0.856,P<0.001;SUV与病灶大小之间r=0.851,P<0.001。结论利用SPECT/CT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得出,ACC以及表达的SUV值与ANFH的分期及其病理变化有着内在的关系,它能反映病变骨组织的骨代谢水平,较早预测病变骨组织的修复和愈合能力,从而评估现阶段治疗的有效性并及时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MTC-MDP SPEct/ct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骨代谢 定量分析
下载PDF
能谱CT参数联合骨代谢标志物检测对脊柱转移肿瘤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姜蕊 涂立刚 +1 位作者 左丹丹 李勇 《癌症进展》 2023年第21期2404-2407,共4页
目的 探讨能谱CT参数联合骨代谢标志物检测对脊柱转移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106例疑似脊柱转移肿瘤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脊柱转移肿瘤组(n=66)和非脊柱转移肿瘤组(n=40)。两组患者均进行能谱CT扫描,计算能谱曲线斜率(k)、标准化碘浓度... 目的 探讨能谱CT参数联合骨代谢标志物检测对脊柱转移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106例疑似脊柱转移肿瘤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脊柱转移肿瘤组(n=66)和非脊柱转移肿瘤组(n=40)。两组患者均进行能谱CT扫描,计算能谱曲线斜率(k)、标准化碘浓度(NIC)。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总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tP1NP)及β-Ⅰ型胶原C-末端肽交联(β-CTX)水平。脊柱转移肿瘤患者能谱CT参数与骨代谢标志物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能谱CT参数、骨代谢标志物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脊柱转移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脊柱转移肿瘤组患者的k、NIC及BAP、tP1NP、β-CTX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脊柱转移肿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脊柱转移肿瘤患者的k、NIC与BAP、t P1NP及β-CTX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5项指标(k+NIC+BAP+tP1NP+β-CTX)联合检测诊断脊柱转移肿瘤的AUC为0.890,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 脊柱转移肿瘤患者能谱CT参数和骨代谢标志物水平均较高,且二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联合检测对脊柱转移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参数 骨代谢标志物 脊柱转移肿瘤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老年患者椎体脆性压缩性骨折、爆裂性骨折、多发性骨折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早期变化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新萍 李晓玉 +3 位作者 范斌 刘晓艳 孙宇庆 张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000-3004,共5页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脆性压缩性骨折以及非骨质疏松患者椎体暴力作用下爆裂性骨折、暴力作用下含椎体骨折的多发性骨折之间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早期的变化规律及异同。方法 收集在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住院的原发性骨质疏松...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脆性压缩性骨折以及非骨质疏松患者椎体暴力作用下爆裂性骨折、暴力作用下含椎体骨折的多发性骨折之间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早期的变化规律及异同。方法 收集在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住院的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暴力作用下非骨质疏松的椎体爆裂性骨折以及暴力作用下含有椎体骨折的多发性骨折患者,明确骨折日期,检测血清1型前胶原氰基末端前肽(P1NP)、1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以及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QCT)检查。结果 单纯椎体骨折后,P1NP在第2周即达到高峰,升高幅度为基线值1.5倍,之后基本维持在该水平,直至5 w仍未下降;CTX在椎体压缩性骨折后第2周、在椎体爆裂性骨折第3周达到高峰,升高幅度为基线值1.5倍左右,之后并未下降;多发性骨折组则似有持续的上升,在5 w内仍未观察到峰值。C反应蛋白(CRP)在各种骨折后1 w内迅速升高,压缩组和爆裂组升高幅度至基线值1~2倍左右,多发性骨折组有近10倍左右升高;但基本在第2周可降至正常范围。椎体压缩性骨折组和椎体爆裂性骨折组在P1NP、CTX、CRP的变化上并未见有明显差别。结论 椎体骨折后骨代谢标记物的变化有一定规律,该指标对评估椎体骨愈合的进程、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风险,干预骨愈合的措施方面的作用均值得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爆裂性骨折 骨代谢标记物 椎体定量ct
下载PDF
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后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早期变化 被引量:24
5
作者 李新萍 刘晓艳 +1 位作者 范斌 李晓玉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5年第4期305-311,共7页
目的了解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后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早期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在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住院的老年椎体骨折患者147例,明确骨折日期,检测血清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N-pr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P1NP)、1... 目的了解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后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早期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在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住院的老年椎体骨折患者147例,明确骨折日期,检测血清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N-pr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P1NP)、1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erminal crosslinking telopeptides of type 1 collagen,CTX)、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 vitamin D,25OHD)水平以及定量CT(quantitative CT,QCT)检查。结果 147例老年骨折患者中,女性120例(79.4%),年龄52~90岁;椎体骨折后,P1NP在第2周即达到高峰,升高幅度为基线值1.5~2.0倍,之后基本维持在该水平,直至12周;CTX在第2周亦达到高峰,升高幅度为基线值1.5~2.0倍,之后在第3周出现了明显下降;椎体骨折后1周内P1NP上升与血磷、25OHD、患者年龄呈直线相关关系(分别为r=0.420,P=0.004;r=0.319,P=0.035;r=-0.313,P=0.036),而同QCT-T值并无明确相关;椎体骨折后1周内CTX上升幅度与血磷水平呈有统计学意义的直线相关关系(r=0.495,P=0.001),而与25OHD、患者年龄、QCT-T值均无明确直线相关关系。结论椎体骨折后骨代谢标志物的变化有一定规律,该指标对评估椎体骨愈合的进程,以及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风险,干预骨愈合措施的作用均值得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代谢标志物 定量ct
下载PDF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142
6
作者 张萌萌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63-1272,共10页
骨代谢生化指标包括:钙磷代谢调节指标、骨吸收标志物、骨形成标志物。骨代谢生化指标分别来源于骨、软骨、软组织、皮肤、肝、肾、小肠、血液及内分泌腺体等,是由成骨细胞或破骨细胞分泌的酶和激素,以及骨基质的胶原蛋白代谢产物或非... 骨代谢生化指标包括:钙磷代谢调节指标、骨吸收标志物、骨形成标志物。骨代谢生化指标分别来源于骨、软骨、软组织、皮肤、肝、肾、小肠、血液及内分泌腺体等,是由成骨细胞或破骨细胞分泌的酶和激素,以及骨基质的胶原蛋白代谢产物或非胶原蛋白。骨代谢生化指标可及时反映骨转换状态,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用于骨质疏松诊断分型、预测骨折风险、抗骨质疏松治疗疗效评价,以及代谢性骨病的鉴别诊断。并且在骨质疏松发病机制、骨质疏松药物的研究及流行病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随着骨代谢生化指标检测技术逐渐成熟,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但不同来源的标本、不同方法、不同设备、不同试剂、人的不同年龄段、不同种族和不同性别等,检测结果存在差异。至今,骨代谢生化指标测定国内外尚无统一检测标准;为此,将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生物学作用及临床意义、技术应用与质量控制,分别整理、凝炼成一篇为各位同仁可读、可用、可参考的文字材料。期待通过"共识"为推动临床骨代谢生化指标检测技术的提高,规范检测流程,建立科学的参考范围,使骨代谢生化指标在骨质疏松规范诊断、规范治疗、抗骨质疏松药物疗效评价及科研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代谢生化指标 钙磷代谢调节指标 甲状旁腺素 降钙素 维生素D3 25-羟基维生素D3 1 25-双羟基维生素D3 骨吸收标志物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 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 尿吡啶啉 尿脱氧吡啶啉 尿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 尿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 空腹2小时尿钙/肌酐比值 骨形成标志物 碱性磷酸酶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I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 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 骨保护素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及定量CT的早期诊断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慧 闫彩凤 +3 位作者 冯尚勇 谭璐 阮莹莹 宫祎慧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8期613-618,共6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及定量CT在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苏北人民医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20例,研究对象同时接受双能X线吸收定量法(DXA)和定量CT两种方法分别检测腰椎骨密度...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及定量CT在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苏北人民医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20例,研究对象同时接受双能X线吸收定量法(DXA)和定量CT两种方法分别检测腰椎骨密度和体积骨密度,根据DXA测量的椎体骨密度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比较2组性别、年龄、病程、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空腹C肽(FCP)及餐后2 h C肽(2hC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碱性磷酸酶、血磷、血钙、甲状旁腺激素(PTH)、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血清骨钙素(N-MID)、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TP1NP)、维生素D、肌酐等指标的差异并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较男性高(46.4%vs 29.3%;χ^2=8.319,P=0.012);骨质疏松组年龄、病程、HbA1c、PTH、CTx较非骨质疏松组高(P<0.05),骨质疏松组BMI、N-MID、TP1NP、维生素D较非骨质疏松组低(P<0.05);CTx与2hPG呈负相关(r=-0.165,P<0.05);TP1NP与FPG(r=-0.224)、2hPG(r=-0.191)呈负相关(P<0.05);N-MID与FPG(r=-0.280)、2hPG(r=-0.183)、三酰甘油(r=-0.293)、HbA1c(r=-0.238)呈负相关(P<0.05);维生素D与病程(r=-0.224)呈负相关,与BMI(r=0.167)呈正相关(P<0.05)。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骨密度与年龄(r=-0.371)、HbA1c(r=-0.173)、病程(r=-0.230)呈负相关(P<0.05),与BMI呈正相关(r=0.231,P<0.05)。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骨密度与年龄、病程、BMI、HbA1c、PTH、CTx有线性回归关系;定量CT与DXA检测方法相比,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0.3%,定量CT诊出率较DXA高(P<0.05)。结论(1)糖代谢和骨代谢有相关关系,血糖控制不佳,骨形成减少;(2)女性、高龄、病程长、血糖控制不佳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危险因素,BMI在一定范围适度增加为骨质疏松症的保护因素;(3)年龄、HbA1c、病程、PTH、CTx、BMI对腰椎骨密度的影响依次增大;(4)定量CT对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诊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骨密度 骨质疏松 骨转换指标 定量ct
原文传递
定量CT骨密度测量应用于血压与腰椎骨密度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吴雅琳 翟建 +1 位作者 胡琴 程晓光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82-385,共4页
目的应用定量CT(QCT)测量腰椎骨密度(BMD),分析血压与腰椎BM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8月本院体检中心的体检人群934例,男531例,女403例,年龄20~88岁,平均(49.47±11.90)岁,对其行胸部低剂量CT扫描,并测量腰椎BMD,根据QCT腰... 目的应用定量CT(QCT)测量腰椎骨密度(BMD),分析血压与腰椎BM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8月本院体检中心的体检人群934例,男531例,女403例,年龄20~88岁,平均(49.47±11.90)岁,对其行胸部低剂量CT扫描,并测量腰椎BMD,根据QCT腰椎松质骨BMD分为骨量正常、低骨量、骨质疏松三组。并对体检者血压进行测量,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中的诊断标准,将体检者根据血压情况分为四类人群:血压正常人群、高血压1级人群、高血压2级人群、高血压3级人群,比较这四类人群骨代谢异常的发病率。结果三组间比较骨质疏松组中,女性所占比例较大(P<0.05);低骨量组及骨质疏松组的年龄明显大于骨量正常组(P<0.01);各组体重指数(BMI)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骨量组及骨质疏松组的收缩压(SBP)、脉压(PP)大于骨量正常组(P<0.01);低骨量组及骨质疏松组的舒张压(DBP)大于骨量正常组(P<0.05)。四类人群中,高血压1级人群、高血压2级人群、高血压3级人群的低骨量和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均高于血压正常人群(P<0.01),随着血压分级的增加,骨代谢异常(低骨量+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增加(P<0.01)。进一步行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年龄、SBP、DBP、PP均与腰椎BMD呈负相关(P<0.01)。结论年龄、SBP、DBP、PP与腰椎BMD呈负相关;女性骨质疏松较男性明显;随着血压的增高,骨代谢异常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ct 血压 骨密度 骨代谢异常
原文传递
糖皮质激素与卵巢摘除后对大鼠骨量及骨代谢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宋佳峻 罗卓荆 +1 位作者 刘建 杨柳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84-89,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GC)对大鼠骨量及骨代谢的影响,以及比较GC诱导骨质疏松模型(GICP模型)与卵巢摘除骨质疏松模型(0VX模型)对大鼠骨量及骨代谢影响的区别。方法 75只4个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五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Sham组,...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GC)对大鼠骨量及骨代谢的影响,以及比较GC诱导骨质疏松模型(GICP模型)与卵巢摘除骨质疏松模型(0VX模型)对大鼠骨量及骨代谢影响的区别。方法 75只4个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五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Sham组,生理盐水灌胃);B组为低剂量GC组(泼尼松龙每天2.5 mg/kg)灌胃;C组为中剂量GC组(泼尼松龙每天5 mg/kg灌胃);D组为高剂量GC组(泼尼松龙每天10 mg/kg灌胃);E组为卵巢切除组(OVX组)。每天1次,GC组连续灌胃12周。分别于灌胃/去势后第4、8、12周从每组中各随机抽出5只SD大鼠,处死。取股骨干骺端进行不脱钙骨制片;利用显微CT扫描大鼠腰1段;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静脉血中TRACP、G-ALP、BGP及尿液中DPD。结果 (1)各实验组4周后骨小梁排列渐稀疏,数目开始减少,小梁明显变细,间距加宽。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改变更加明显;(2)骨密度检测:与对照组相比,GC低剂量组骨流失从给药后第8周开始明显(P<0.05),而GC中剂量和高剂量组骨流失从给药后4周就开始显现(P<0.05)。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各时间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等剂量和高等剂量相比,去势组第4周骨量流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12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 :灌胃及摘除卵巢4周后,C组、D组、E组骨形成标记物(G-ALP、BGP)、骨吸收标记物(TRACP、DPD)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大鼠骨量的流失可随着糖皮质激素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呈浓度依赖性)。(2)在OVX模型中,骨重建能力上升,而在GIOP模型中,骨重建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骨质疏松 雌激素 显微ct 骨代谢标记物
原文传递
代谢肥胖对雄性大鼠骨代谢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燕 王宏伟 陈福莲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33-838,共6页
[目的]探讨代谢肥胖对雄性SD大鼠青年期(17周龄)和成年期(27周龄)骨代谢的影响。[方法]5周龄雄性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普食组(normaldiet,ND组)、高脂组(High-fatdiet,HFD组),分别给予ND和HFD饲养至17周和27周。检测血清... [目的]探讨代谢肥胖对雄性SD大鼠青年期(17周龄)和成年期(27周龄)骨代谢的影响。[方法]5周龄雄性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普食组(normaldiet,ND组)、高脂组(High-fatdiet,HFD组),分别给予ND和HFD饲养至17周和27周。检测血清骨代谢标志物,行微型CT检查和三点弯曲力学测试。[结果]两组大鼠17周龄时血Ca、P、PINP、CTX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7周龄时HFD组大鼠PINP显著小于ND组(P<0.05),而CTX显著大于ND组(P<0.05)。随周龄增加,大鼠体重及肌肉量显著增加(P<0.05)。与ND组相比,17周龄HFD组大鼠的Tb.vBMD、Tb.BV/TV、Tb.N均显著减少(PP<0.05),而Tb.Sp显著增加(P<0.05)。27周龄HFD组大鼠的Tb.vBMD、Tb.BV/TV、Tb.Th、Tb.N均显著减少(P<0.05),Tb.Sp和SMI显著增加(P<0.05)。与17周相比,27周ND组最大负荷、最大断裂负荷、能量吸收、韧性、极限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均显著增加(P<0.05),而HFD组除最大负荷和能量吸收显著增加(P<0.05)外,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周时,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7周时,HFD组上述指标较ND组均显著减少(P<0.05)。[结论]代谢肥胖可降低骨形成标志物,升高骨吸收标志物,自青少年开始出现骨微结构改变,至成年骨微结构损伤加重,并出现了骨强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肥胖 骨代谢标志物 微型ct 三点弯曲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