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s of gravity data in identification of faults and tectonic boundaries of a working area in Inner Mongolia
1
作者 ZOU Bolun LI Tonglin +3 位作者 WU Yangang WU Heyu SHI Jiaqiang LIN Baoze 《Global Geology》 2019年第2期133-140,共8页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tectonic framework of the Late Paleozoic sedimentary basin of the studied area in Inner Mongolia, horizontal derivative, vertical derivative, total gradient modulus, tilt angle, and Euler dec...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tectonic framework of the Late Paleozoic sedimentary basin of the studied area in Inner Mongolia, horizontal derivative, vertical derivative, total gradient modulus, tilt angle, and Euler deconvolution methods were used to process the high-precision gravity data. Four major faults and six secondary faults have been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the horizontal fault position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first four methods, and the fault depth information were obtained using the Euler deconvolution method. The interpreted faults were identified as the main basin-controlling structures in the study area, which was helpful for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n's structure, as well as providing important references for delineating hidden polymetallic ore ve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ity EULER DECONVOLUTION TECTONIC boundaries IDENTIFICATION Inner mongolia
下载PDF
Chinese Continental Paleocene-Eocene Boundary and Its Correlation 被引量:6
2
作者 WANG Yuanqing TONG Yongsheng LI Qi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期443-451,共9页
Recent paleontological, paleomagnetic and carbon isotopic investigations have provided new evidence supporting placement of the Chinese terrestrial Paleocene-Eocene boundary at the base of the Lingcha Formation in the... Recent paleontological, paleomagnetic and carbon isotopic investigations have provided new evidence supporting placement of the Chinese terrestrial Paleocene-Eocene boundary at the base of the Lingcha Formation in the Hengyang Basin, Hunan Province, and with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Nomogen Formation in the Erlian Basin, Inner Mongolia. Based on mammalian and ostracod biostratigraphic data, the boundary can also be rough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ntacts between the Baoyue and Huayong formations in the Sanshui Basin of Guangdong, the Qingjiang and Xinyu formations of Jiangxi, the Fourth Formation of the Funing Group and the Dainan Formation in northern Jiangsu, and the Dabu and Shisanjianfang formations in the Turfan Basin of Xinjia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tebrate/ostracod biostratigraphy Paleocene-Eocene boundary CORRELATION Hunan Province Inner mongolia China
下载PDF
Moment tensor inversion and source rupture process of the September 27, 2003 M_S=7.9 earthquake occurred in the border area of China, Russia and Mongolia
3
作者 赵翠萍 陈章立 +1 位作者 郑斯华 刘杰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EI CSCD 2005年第3期255-268,378,共15页
plane with the strike of 127°, the dip of 79° and the rake of 171°. The rupture process inversion result of MS=7.9 earthquake shows that the total rupture duration is about 37 s, the scalar moment tenso... plane with the strike of 127°, the dip of 79° and the rake of 171°. The rupture process inversion result of MS=7.9 earthquake shows that the total rupture duration is about 37 s, the scalar moment tensor is M0=0.97 × 1020 N·m. Rupture mainly occurred on the shallow area with 110 km long and 30 km wide, the location in which the rupture initiated is not where the main rupture took place, and the area with slip greater than 0.5 m basically lies within 35 km deep middle-crust under the earth surface. The maximum static slip is 3.6 m. There are two distinct areas with slip larger than 2.0 m. We noticed that when the rupture propagated towards northwest and closed to the area around the MS=7.3 hypocenter, the slip decreased rapidly, which may indicate that the rupture process was stopped by barriers. The consistence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lip on the fault plane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aftershocks also supports that the rupture is a heterogeneous process owing to the presence of barri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quake occurred in the boundary area of China Russia and mongolia moment tensor inversion source rupture process BARRIER
下载PDF
中蒙跨境阿尔泰构造带稀有元素锂区域地球化学分布 被引量:8
4
作者 刘汉粮 聂兰仕 +4 位作者 王学求 张义波 刘东盛 王玮 迟清华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93-499,共7页
锂被称为21世纪改变世界的"绿色能源金属"和"白色石油",战略意义显著。阿尔泰构造带是重要的稀有金属成矿带,开展阿尔泰地区锂资源远景优选至关重要。在中蒙跨境阿尔泰地区,按相同的工作方法(采样方法、采样介质、... 锂被称为21世纪改变世界的"绿色能源金属"和"白色石油",战略意义显著。阿尔泰构造带是重要的稀有金属成矿带,开展阿尔泰地区锂资源远景优选至关重要。在中蒙跨境阿尔泰地区,按相同的工作方法(采样方法、采样介质、实验室分析测试、数据统计、图件制作)开展了约300 000 km^2的1∶100万国家尺度地球化学填图,分析了包括稀有元素锂在内的69种元素,填补了中蒙边界地区稀有、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的空白。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境内锂元素背景值(23.5×10^(-6))低于蒙古境内锂元素背景值(25.9×10^(-6));对于划分的构造单元而言,阿尔泰构造带、阿尔泰南缘弧盆系和准噶尔地块锂背景值和平均值均高于总体含量值,尤其是阿尔泰构造带锂含量背景值(31.6×10^(-6))和平均值(32.9×10^(-6))特征明显,说明该构造单元是锂元素的富集区;根据85%累积频率圈定出24个锂地球化学异常区并优选出3个锂地球化学省,结合地质条件讨论异常性质,为该区寻找稀有金属矿床提供了重要选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球化学 中蒙边界 阿尔泰
下载PDF
山西大同、内蒙古鄂尔多斯冰楔、砂楔群的发现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20
5
作者 崔之久 赵亮 +1 位作者 Vandenberghe J 张威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08-716,共9页
研究了山西大同、内蒙古东胜和乌审旗地区发现的大量冰楔假型、砂楔、寒冻裂隙和南部白城子附近的冰卷泥 .根据这些冰缘现象 ,并参考前人工作成果 ,划定了晚更新世晚期末次冰期时多年冻土的南界 ,并根据所获得的年代资料划分了 4次冰缘... 研究了山西大同、内蒙古东胜和乌审旗地区发现的大量冰楔假型、砂楔、寒冻裂隙和南部白城子附近的冰卷泥 .根据这些冰缘现象 ,并参考前人工作成果 ,划定了晚更新世晚期末次冰期时多年冻土的南界 ,并根据所获得的年代资料划分了 4次冰缘期 :33kaBP ,30~ 2 6kaBP ,2 0~ 1 6kaBP和 8kaBP左右 ,当时的温度比今天分别降低 8.4℃ ,1 2~ 1 3℃ ,1 0℃和 7~ 1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内蒙古 冰楔假型 砂楔 冰卷泥 晚更新世 冰土
下载PDF
阿尔泰成矿带中蒙边界地区稀有元素铌和钽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汉粮 王学求 +3 位作者 聂兰仕 王玮 迟清华 刘东盛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63-1073,共11页
铌和钽是高科技不可或缺的稀有金属材料,阿尔泰是重要的稀有金属成矿带,开展阿尔泰成矿带铌和钽资源远景优选至关重要。收集了中蒙边界1∶100万铌和钽地球化学数据,探讨其在不同构造单元内的背景值及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全区铌、钽... 铌和钽是高科技不可或缺的稀有金属材料,阿尔泰是重要的稀有金属成矿带,开展阿尔泰成矿带铌和钽资源远景优选至关重要。收集了中蒙边界1∶100万铌和钽地球化学数据,探讨其在不同构造单元内的背景值及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全区铌、钽元素中位值和平均值分别是13. 80×10^(-6)和14. 93×10^(-6)、1. 11×10^(-6)和1. 31×10^(-6),中国境内铌元素中位值(12. 19×10^(-6))和平均值(13. 31×10^(-6))分别低于蒙古国境内铌元素中位值(14. 90×10^(-6))和平均值(16. 39×10^(-6));相应地,中国境内钽元素中位值(1. 02×10^(-6))和平均值(1. 20×10^(-6))也分别低于蒙古国境内钽元素中位值(1. 20×10^(-6))和平均值(1. 41×10^(-6));对于划分的构造单元而言,戈壁阿尔泰弧盆系、阿尔泰南缘弧盆系和阿尔泰构造带铌、钽元素的中位值和平均值分别高于全区中位值和平均值,是铌、钽元素的富集区,且产出大量稀有金属矿床;根据85%累积频率,圈定出13个铌异常区并优选出7个铌地球化学省,同时圈定出13个钽异常区并优选出10个钽地球化学省,根据铌、钽组合异常图为该区寻找稀有金属矿床提供了重要选区。研究填补了阿尔泰成矿带中蒙边界地区铌、钽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的空白,同时为研究区稀有金属矿床对比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阿尔泰成矿带 中蒙边界
下载PDF
2003年9月27日中、俄、蒙边界M_S7.9地震震源机制及破裂过程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赵翠萍 陈章立 +1 位作者 郑斯华 刘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7-249,共13页
从IRIS全球数字地震台网长周期记录中,选取震中距位于30°~90°的垂直向远震P波资料,反演了2003年9月27日中、俄、蒙边界MS7.9地震及10月1日MS7.3强余震的地震矩张量解,研究了MS7.9地震的时空破裂过程.参考余震的空间分布及周... 从IRIS全球数字地震台网长周期记录中,选取震中距位于30°~90°的垂直向远震P波资料,反演了2003年9月27日中、俄、蒙边界MS7.9地震及10月1日MS7.3强余震的地震矩张量解,研究了MS7.9地震的时空破裂过程.参考余震的空间分布及周围断层走向,确定MS7.9地震发震断层走向127°、倾角为79°、滑动角为171°.MS7.9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结果表明,整个破裂过程持续了37s,释放标量地震矩0.97×1020N·m.破裂主要发生在长110km,宽30km的中地壳以上,最大位错3.6m.起始破裂处不是滑动量最大的地方.断层面上显示出两个显著的、滑动量超过2.0m的破裂区.破裂传播至MS7.3震源区附近时,滑动量迅速减小,显示出破裂传播过程的受阻停止,反映了障碍体引起的破裂过程的不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俄、蒙边界地震 矩张量反演 震源破裂过程 障碍体
下载PDF
春季晴日蒙古高原半干旱荒漠草原地边界层结构的一次观测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岳平 牛生杰 +1 位作者 张强 沈建国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57-763,共7页
在科技部公益专项“沙尘气溶胶辐射模型及气候环境生态效应研究”支持下,执行期间在二连浩特气象站用GFE(L)1型二次测风雷达和GTS1型数字式探空仪,于2006年4月24~25日对内蒙古高原半干旱荒漠化草原地区春季典型晴日边界层特征进行... 在科技部公益专项“沙尘气溶胶辐射模型及气候环境生态效应研究”支持下,执行期间在二连浩特气象站用GFE(L)1型二次测风雷达和GTS1型数字式探空仪,于2006年4月24~25日对内蒙古高原半干旱荒漠化草原地区春季典型晴日边界层特征进行了加密探测。结果表明:二连浩特地区边界层的日变化大,对流边界层最大高度可以达到2000m,超绝热层平均高度为270m,夜间稳定边界层高度可达到900m;白天在4000m附近存在高空急流,最大风速达到29m·s^-1;夜间近地面层有东风急流,其高度在250m左右,观测日低空急流最强时间是在23:00,风速达到16m·s^-1;边界层内湿度变化较大,呈现多层逆湿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高原 边界层特征 低空急流 逆湿
下载PDF
内蒙古固阳渣尔泰山群层序地层学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6
9
作者 胡建中 潘永胜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02-407,共6页
渣尔泰山群是华北地台北缘中元古代裂陷槽沉积,主要为一套遭受绿片岩相区域变质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根据岩性、岩相、相序和不整合界面的综合研究,对这套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层序界面分析和层序划分,识别出Ⅰ型、Ⅱ型和暴露-淹没复合型... 渣尔泰山群是华北地台北缘中元古代裂陷槽沉积,主要为一套遭受绿片岩相区域变质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根据岩性、岩相、相序和不整合界面的综合研究,对这套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层序界面分析和层序划分,识别出Ⅰ型、Ⅱ型和暴露-淹没复合型(Ⅲ型)3种类型层序界面,共划分出1个超层序、2个大层序和7个层序。总结了渣尔泰山群在碎屑滨岸、台缘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混积、碳酸盐台地、台前斜坡和陆棚盆地等不同古地理背景下的层序发育模式及其内部构成特征,并探讨了复合海平面变化、构造活动、沉积物供给、古地形等因素对层序形成和演化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层序界面 海侵沟蚀面 暴露-淹没复合型界面 渣尔泰山群 内蒙古
下载PDF
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晚奥陶世生物地理和奥陶-志留系分界 被引量:3
10
作者 戎嘉余 陈旭 +3 位作者 詹仁斌 周志强 郑昭昌 王怿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9-167,共19页
通过最近对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珠斯楞海尔罕一带 (阿拉善地块 )奥陶 志留系界线地层和生物群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 ,首次在上奥陶统上部巴丹吉林组中发现阿什极尔中期 (midAshgill)腕足动物化石巨大全嘴贝(HolorhynchusgiganteusKiaer... 通过最近对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珠斯楞海尔罕一带 (阿拉善地块 )奥陶 志留系界线地层和生物群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 ,首次在上奥陶统上部巴丹吉林组中发现阿什极尔中期 (midAshgill)腕足动物化石巨大全嘴贝(HolorhynchusgiganteusKiaer) ,这是该属在我国奥陶系中的首次记录。根据未成年个体的切片所发现的腹壳顶端发育中隔板构造 ,修订该属定义 ,并证明研究小个体对识别物种特征、探讨个体发育和系统演化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全嘴贝属的群落生态、生物地理和演化意义后 ,发现它在奥陶纪末大灭绝过程中 ,因居群规模和分布范围极大地缩减 ,至今未发现其化石记录 ;但在志留纪初环境好转后继续存活 ,可暂视其为复活属。根据在拐子湖组近底部发现志留系最下部Akidograptusascensus带的重要分子NormalograptuslubricusChenetLin ,确定本区的奥陶 志留系分界。阿拉善地块因不发育Hirnantia动物群 ,表明奥陶纪末期它与扬子区、西藏、滇西等富含该动物群的地区属于不同的生物地理区系 ;在阿什极尔中期可能位于热带海域 ,与祁连山、中亚、乌拉尔等地有重要联系。文中描记H .giganteus种 ,评述正常笔石类 (normalograptid)的系统分类位置并描记N .lubricus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理 奥陶-志留系分界 腕足动物 笔石 晚奥陶世 内蒙古额济纳旗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部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及沉积环境演化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树旺 郑月娟 +6 位作者 张健 张海华 张德军 苏飞 黄欣 公繁浩 甄甄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21-838,共18页
北方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研究是界线地层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对采自内蒙古巴林右旗幸福之路组二段建组剖面的安山质岩屑晶屑凝灰岩开展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为(255.5±1.1)Ma,火山岩上部多个层位粉砂质泥岩中发现孢粉化石,... 北方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研究是界线地层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对采自内蒙古巴林右旗幸福之路组二段建组剖面的安山质岩屑晶屑凝灰岩开展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为(255.5±1.1)Ma,火山岩上部多个层位粉砂质泥岩中发现孢粉化石,计17属20种,时代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推断幸福之路组的时代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大兴安岭地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在幸福之路组内部,二者为整合接触。幸福之路组以红层做为划分标志,岩性为正常沉积碎屑岩夹火山岩,见大量泥灰岩夹层、钙质结核及干裂现象,反映了炎热、干燥及强氧化条件的气候环境,大兴安岭地区晚二叠世晚期(幸福之路组二段下部)就已出现反映干旱气候的红层沉积,与相邻的华北及新疆准噶尔盆地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三叠系 锆石U-PB年龄 火山岩 界线 连续沉积 沉积环境演化 地质调查工程 大兴安岭南部 内蒙古
下载PDF
俄、蒙、中交界M7.9地震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柔洁 杨又陵 宋和平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4-210,共7页
关键词 俄、蒙、中交界M7.9地震 震源机制 遥感解译 地震构造环境
下载PDF
中俄蒙跨边界次区域矿产资源合作开发机制与模式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楠 张本明 《世界地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25,共8页
本文以区域经济地理学为理论基础,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结合东北经济区现实发展条件,通过分析中俄蒙三国毗邻地区矿产资源合作的区位条件、贸易条件、资源互补条件及开发现状,探讨区域合作深入发展的制约机制与优化机制,并结合实证研究... 本文以区域经济地理学为理论基础,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结合东北经济区现实发展条件,通过分析中俄蒙三国毗邻地区矿产资源合作的区位条件、贸易条件、资源互补条件及开发现状,探讨区域合作深入发展的制约机制与优化机制,并结合实证研究总结出政府主导型、大型国有企业合作型和民营企业境外拓展型三种中俄蒙跨边界矿产资源合作开发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俄蒙 跨边界 次区域 矿产资源合作开发 机制与模式
下载PDF
中蒙边界地区铅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汉粮 聂兰仕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261-262,共2页
地球化学填图已经被证实是矿产快速勘查评价的最有效方法,中蒙地球化学填图合作计划已列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规划的项目合作目录中。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和产业转移... 地球化学填图已经被证实是矿产快速勘查评价的最有效方法,中蒙地球化学填图合作计划已列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规划的项目合作目录中。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和产业转移战略对矿产信息的重大急迫需求,利用中国领先的地球化学填图技术,采集中蒙边界地区地球化学填图数据,为资源评价和环境变化提供科学数据,为"一带一路"资源布局和富余产能转移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蒙边界 地球化学填图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圣母圣心会清末民初在陕蒙交界的传教活动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彧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37-141,共5页
清末民初,圣母圣心会在陕蒙交界的传教活动取得了巨大发展,对当地的社会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圣母圣心会 陕蒙交界 传教
下载PDF
俄、蒙、中交界7.9级地震 被引量:3
16
作者 柔洁 宋和平 +1 位作者 娄少平 刘志坚 《国际地震动态》 2004年第4期16-20,共5页
20 0 3年 9月 2 7日 1 9时 33分 ,在俄、蒙、中边界地区发生了MS7 9地震 ,新疆阿尔泰地区强烈有感 ,地震造成经济损失 76 0 0万元人民币。文章对此次地震的基本参数、震源机制作了概述 ,并用遥感资料对地震的构造环境和破裂过程进行了... 20 0 3年 9月 2 7日 1 9时 33分 ,在俄、蒙、中边界地区发生了MS7 9地震 ,新疆阿尔泰地区强烈有感 ,地震造成经济损失 76 0 0万元人民币。文章对此次地震的基本参数、震源机制作了概述 ,并用遥感资料对地震的构造环境和破裂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地震灾害 经济损失 震源机制
下载PDF
内蒙古中部达茂旗查干呼绍地区槽台断裂位置的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建雄 李四娃 刘瑞平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6年第3期161-171,共11页
内蒙古中部达茂旗查干呼绍地区槽台断裂的位置,多年来存在较大争议。一种观点依据物探资料认为该断裂位于白音敖包与满都拉之间;另一种观点认为该断裂在白音敖包南侧,且在呼吉尔图一带走向由北西转向北东,沿艾不盖河呈弧形展布。笔者依... 内蒙古中部达茂旗查干呼绍地区槽台断裂的位置,多年来存在较大争议。一种观点依据物探资料认为该断裂位于白音敖包与满都拉之间;另一种观点认为该断裂在白音敖包南侧,且在呼吉尔图一带走向由北西转向北东,沿艾不盖河呈弧形展布。笔者依据在该区从事1∶5万区调工作多年所收集的地层、构造、侵入岩等大量证据,并结合航磁、重力等资料,认为上述两种观点都值得商榷。这两种观点认为查干呼绍地块属于华北地台,但资料表明艾不盖河东侧查干呼绍地块的地质特征与华北地台北缘有较大差异,而与白音敖包—满都拉苏木一带真正的地槽区无论在构造变形、地层分布、侵入岩特征等方面相同。因此,认为查干呼绍地块应属地槽的组成部分而不属于地台,槽台断裂的位置应在查干呼绍地块南侧,该断裂近东西向延伸,在区内出露长度超过200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台北缘 槽-台界限 内蒙古达茂旗查干呼绍
下载PDF
吉林西部清末民初蒙边地区牧业经济发展论略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洁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68-71,共4页
吉林西部地区大部分处在科尔沁大草原的东部,即使在清末蒙地放垦之后,仍有广阔的天然草场,加之地处满蒙交界,蒙汉杂居,居民农畜兼营,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条件使这里的畜牧业得到发展,发达的畜牧业经济是该地区近代经济的区域特色... 吉林西部地区大部分处在科尔沁大草原的东部,即使在清末蒙地放垦之后,仍有广阔的天然草场,加之地处满蒙交界,蒙汉杂居,居民农畜兼营,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条件使这里的畜牧业得到发展,发达的畜牧业经济是该地区近代经济的区域特色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西部 蒙边地区 牧业经济
下载PDF
清中后期蒙族名宦明谊仕履艺文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陶慕宁 《文学与文化》 2015年第2期98-103,共6页
明谊,蒙古正黄旗托克托莫特氏,出身贵胄,中嘉庆二十四年进士,自兵部主事升员外郎,授琼州知府,擢山西按察使,甘肃按察使,充哈密办事大臣、库伦办事大臣,擢乌里雅苏台将军。历仕四朝,同治七年卒,谥勤果。盖蒙古诸部初随满洲八旗入关,以娴... 明谊,蒙古正黄旗托克托莫特氏,出身贵胄,中嘉庆二十四年进士,自兵部主事升员外郎,授琼州知府,擢山西按察使,甘肃按察使,充哈密办事大臣、库伦办事大臣,擢乌里雅苏台将军。历仕四朝,同治七年卒,谥勤果。盖蒙古诸部初随满洲八旗入关,以娴于弓马,皆充武职。其后贵族子弟渐浸淫于汉儒典籍,乃或循例入八旗官学,或径步科第正途。明谊之弃武修文,膺进士之选,正清代中叶游牧种族菁英文化蜕变之显迹。明谊于国势衰颓、边务倥偬之际,效法儒家之士范,步趋循吏之箴规,多有善政,复能以国为重,与俄罗斯力争寸土,实属难能。其在海南,力倡重修《琼州府志》,董理一方文献,功不可没。其手录之《弦索备考》则以工尺详尽记录流传久远之弦索十三套曲谱,为中国音乐史上极重要之文献,其价值不啻国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谊 蒙古 仕履 艺文 中俄边界 弦索备考
下载PDF
边界点选取对蒙古地磁场球冠谐和模型精度的影响
20
作者 冯丽丽 高孟潭 陈斌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88-598,711,共11页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与蒙古科学院天文与地球物理研究中心于2011—2012年合作开展了蒙古119个野外地磁测点的测量工作.本文利用蒙古119个测点准确可靠的地磁数据,分别加上9组边界点EMM2010模型计算值,得到了蒙古2010.0年代地磁异...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与蒙古科学院天文与地球物理研究中心于2011—2012年合作开展了蒙古119个野外地磁测点的测量工作.本文利用蒙古119个测点准确可靠的地磁数据,分别加上9组边界点EMM2010模型计算值,得到了蒙古2010.0年代地磁异常场的9个球冠谐和模型;给出了地磁异常场北向分量ΔX、东向分量ΔY和垂向分量ΔZ的等值线分布图,并比较分析了这9个模型的异同;同时计算了119个测点的地磁测量值与模型计算值之差的均方根误差σ,以σ为指标来表征这9个模型的精度,由此定量评价了边界点选取对模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引入边界点能够提高模型精度,而远离测区3°—5°的均匀边界点也能起到改善模型精度的作用.因此在实际建模时,应当在计算区域边界引入适当的边界点,以改善地磁模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测量 边界点 球冠谐和 地磁模型精度 蒙古 均方根误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