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依族古歌:布依族儿童的教育全书
1
作者 龙欢 郭群弟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6-10,共5页
布依族古歌是布依族丰富多彩文化的卓越代表。在布依族尚未形成自己文字的时期,布依族先民们依靠“古歌”这一口耳相传的形式记录了本民族的起源与发展历史。同时,通过“古歌”这一形式将先民们积累下来的劳动技能、生产经验、民风民俗... 布依族古歌是布依族丰富多彩文化的卓越代表。在布依族尚未形成自己文字的时期,布依族先民们依靠“古歌”这一口耳相传的形式记录了本民族的起源与发展历史。同时,通过“古歌”这一形式将先民们积累下来的劳动技能、生产经验、民风民俗、道德规范传递给布依族儿童。因此,布依族古歌不仅是记录布依族发展的珍贵文献,也是布依族儿童的“教育全书”。布依族古歌中蕴含了丰富的儿童教育思想,对布依族儿童来说具有宝贵的教育意义。从布依族儿童的道德教育思想、生态教育思想、生命教育思想等方面展开论述,并把这些布依族古歌中体现的儿童教育思想与当今儿童教育现实相结合,从而指出当前儿童道德教育的内部动力是唤醒儿童对德行意识的主体觉醒,应倡导“生活化”的儿童教育形态及“以和为贵”的儿童生活准则,践行“上慈下孝”的儿童行为规范和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儿童生态发展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依族 布依族古歌 儿童教育
下载PDF
历史·宗教·礼俗·道德——罗平布依族丧葬歌解读 被引量:2
2
作者 翟应增 黄玮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23-26,共4页
罗平布依族丧葬歌谣具有特定的文化价值。丧葬歌谣中的祖先起源故事反映的是原始群居时代布依族先民的生活情形,丧葬歌也反映出布依族的民族发展史和与汉民族的交往情形;丧葬歌反映出布依族的宗教观:凶兆、禁忌意识和魂灵观;丧葬歌记录... 罗平布依族丧葬歌谣具有特定的文化价值。丧葬歌谣中的祖先起源故事反映的是原始群居时代布依族先民的生活情形,丧葬歌也反映出布依族的民族发展史和与汉民族的交往情形;丧葬歌反映出布依族的宗教观:凶兆、禁忌意识和魂灵观;丧葬歌记录了布依族的丧葬礼仪和习俗;丧葬歌还体现了布依族尊老爱幼、礼让团结、兄弟姐妹要和睦相处的道德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依族 丧葬歌 历史 宗教 礼俗 道德
下载PDF
贵州布依族人群三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
3
作者 龙友国 余跃生 +1 位作者 龙思方 江家志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7-240,共4页
目的调查贵州布依族人群CSF1PO、TPOX和TH013个人类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方法用chelex-100提取法对101名布依族无关个体DNA进行提取,聚合酶链反应(PCR)复合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银染分型,数据统计采用M... 目的调查贵州布依族人群CSF1PO、TPOX和TH013个人类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方法用chelex-100提取法对101名布依族无关个体DNA进行提取,聚合酶链反应(PCR)复合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银染分型,数据统计采用Modified-Powerstat统计软件。结果CSF1PO、TPOX和TH01基因座分别检出8个、6个和7个等位基因,基因型为17、15和18种,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CSF1PO、TPOX和TH01基因座杂合率(H)分别为0.7129、0.6238和0.7030;多态信息量(PIC)为0.6934、0.5714和0.6830;个体识别率(DP)为0.8809、0.7929和0.8523;非父排除率(PPE)为0.5485、0.4204和0.5329。结论贵州布依族CSF1PO和TH01两个基因座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在群体遗传学和法医学个体识别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串联重复序列 遗传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 贵州布依族
下载PDF
历史载体 情感表象——布依族的服饰审美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荣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72-175,共4页
服饰是人类的"第二肌肤",由于它不可或缺的实用价值和日益增长的审美欣赏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重视。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最直观的表达,是区别于与其他民族的形象标识和视角符号,甚至被当作是某种意义上的"族徽&qu... 服饰是人类的"第二肌肤",由于它不可或缺的实用价值和日益增长的审美欣赏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重视。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最直观的表达,是区别于与其他民族的形象标识和视角符号,甚至被当作是某种意义上的"族徽"。布依族服饰的形成、分布及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布依族服饰艺术是布依族的历史载体和情感表象,充分表现了布依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审美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载体 情感表象 布依族 服饰
下载PDF
布依族丧葬“忌荤”习俗探析
5
作者 翟应增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25-28,共4页
在布依族丧葬习俗中,有一种非常普遍的“忌荤”习俗,即老人去世后主人家(包括本家)要忌荤,忌满后要请摩公开忌,唱过开荤调方可吃荤。这种“忌荤”习俗属于饮食禁忌的一种,是远古“食人”现象之折射,并且以禁忌来强化食物交换的方式。今... 在布依族丧葬习俗中,有一种非常普遍的“忌荤”习俗,即老人去世后主人家(包括本家)要忌荤,忌满后要请摩公开忌,唱过开荤调方可吃荤。这种“忌荤”习俗属于饮食禁忌的一种,是远古“食人”现象之折射,并且以禁忌来强化食物交换的方式。今天的“忌荤”习俗,更多地是以饮食禁忌的方式来传递一种道德情感———告慰亡魂,表达对忘人的追思、怀念,表敬后辈的孝道以及让活着的后人继续生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依族 “忌荤” 饮食禁忌 探析
下载PDF
论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高强 王祥熙 高仙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0期17-20,共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劳动中创造的精神产品,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形成的历史过程中受其族性、时代、环境的影响,因而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 布依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族性 艺术价值
下载PDF
共生与区隔:布依族八音坐唱中的性别分层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芳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1年第5期99-112,155,共15页
性别分层是以性别作为变量的社会分层,指男女两性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不平等现象。技术能力、经济能力、亲属关系、文化意识形态、妇女的劳动力参与、男子的家庭参与等社会因素,对男女两性在性别分层中形成的权力和特权关系发挥着重要作... 性别分层是以性别作为变量的社会分层,指男女两性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不平等现象。技术能力、经济能力、亲属关系、文化意识形态、妇女的劳动力参与、男子的家庭参与等社会因素,对男女两性在性别分层中形成的权力和特权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布依族八音坐唱中男女艺人的音乐观念和音乐行为因受到布依族传统社会中两性权力关系的习俗观念的影响,在音乐活动分工方面形成了两性差异。深入剖析布依族八音坐唱中的男女权力关系特征,有助于探索布依族传统音乐实践与性别分层之间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依族 八音坐唱 仪式音乐 性别分层 权力关系
下载PDF
解体修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尧古村布依族禾晾式禾仓营造技艺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徐涵 邱江枫 《新建筑》 2022年第5期4-9,共6页
解体修理法是一套系统化修缮保护方法,由日本建筑界对传统木构建筑拆卸、修复、重组进行的长期全过程记录发展而来。以黔南州尧古村中一座布依族禾晾式禾仓移筑工程作为解体修理法的实践契机,通过类型学与参与式观察的田野调查方法,调... 解体修理法是一套系统化修缮保护方法,由日本建筑界对传统木构建筑拆卸、修复、重组进行的长期全过程记录发展而来。以黔南州尧古村中一座布依族禾晾式禾仓移筑工程作为解体修理法的实践契机,通过类型学与参与式观察的田野调查方法,调查与记录禾仓的形制特征、结构体系,分析其建构逻辑、营建工序、构件实况,以及当地工匠的标记术语、工具使用等内容。旨在揭示布依族工匠传统民间营造技艺的特征,并将其记录传承,以应对在复杂山地环境下的建造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体修理法 穿斗木构 营造技艺 禾晾式禾仓 布依族
下载PDF
绿荫河布依族“扫寨”文化分析
9
作者 宋应敏 彭建兵 《科教文汇》 2018年第14期190-192,共3页
"扫寨"是布依族民俗文化,自古以来在布依族村寨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扫寨"仪式化活动的开展表达了人们渴望平安、崇尚美好的愿景。
关键词 绿荫河 布依族 扫寨 民间习俗
下载PDF
册亨布依族转场舞传承及发展分析
10
作者 岑柱志 申春燕 《科教文汇》 2018年第15期172-173,共2页
册亨布依族转场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主导、民间驱动及市场应用等主要措施对布依族转场舞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册亨县 布依族 转场舞
下载PDF
旅游景区生产与族群文化的再造——对一个布依族村寨的旅游人类学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朱健刚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6-81,共6页
通过对一个布依族村寨在旅游工业进入前后文化变迁的民族志描述,力图指出:旅游开发中的资本与权力的介入,打破了原有村落的生成性秩序,在使得自然被景观化的同时也产生新的建构性"秩序"。新的生活秩序不得不适应旅游的需要,... 通过对一个布依族村寨在旅游工业进入前后文化变迁的民族志描述,力图指出:旅游开发中的资本与权力的介入,打破了原有村落的生成性秩序,在使得自然被景观化的同时也产生新的建构性"秩序"。新的生活秩序不得不适应旅游的需要,甚至原有的民族节日与仪式也不得不为了旅游而调整、改变。随着这种改变加深,新的秩序成为少数民族族群观念的一部分,从而再生出新的族群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秩序 布依族 族群文化
原文传递
布依族地区乡土教材编撰的回顾与思考
12
作者 毛建军 郑淑玉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0-123,共4页
乡土教材既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具体依托,也是深化民族地区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论文以贵州黔南、黔西南等布依族聚居区为关照对象,对布依族地区近80年乡土教材的编撰进行梳理。在梳理布依族地区乡土教材编撰历史脉络的同时,从民族文... 乡土教材既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具体依托,也是深化民族地区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论文以贵州黔南、黔西南等布依族聚居区为关照对象,对布依族地区近80年乡土教材的编撰进行梳理。在梳理布依族地区乡土教材编撰历史脉络的同时,从民族文化传承和民族教育两个维度对布依族地区乡土教材进行深度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教材 布依族 民族教育
原文传递
扁担山地区布依族婚姻习惯法田野调查与研究
13
作者 周相卿 《民间法》 2021年第2期291-305,共15页
扁担山地区是贵州省境内重要的布依族聚居地,位于贵州省西部安顺市、六盘水市两个市的交界地带,分属于三个县管辖。贵州境内的各少数民族习惯法中,保留最完好的当属婚姻习惯法制度。依据布依族婚姻习惯法,其婚姻成立是一个过程。扁担山... 扁担山地区是贵州省境内重要的布依族聚居地,位于贵州省西部安顺市、六盘水市两个市的交界地带,分属于三个县管辖。贵州境内的各少数民族习惯法中,保留最完好的当属婚姻习惯法制度。依据布依族婚姻习惯法,其婚姻成立是一个过程。扁担山地区婚姻习惯法内容主要有娃娃亲制度、赶表制度、公开的仪式婚制度、不落夫家制度、偷婚制度、抢婚制度和离婚制度等。这些制度在当代都发生了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依族 婚姻习惯法 田野调查 文化变迁
原文传递
文化象征符号的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月亮河乡布依族铜鼓神圣性的再造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青青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72,共7页
通过描述贵州省六盘水市月亮河乡布依族的神圣器物——老铜鼓在当地村民生活中的传统实践,依托对旅游人类学中"原真性"概念的再解读,将传统文化的象征物——老铜鼓同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复刻产物——大铜鼓进行对照,提出了铜鼓... 通过描述贵州省六盘水市月亮河乡布依族的神圣器物——老铜鼓在当地村民生活中的传统实践,依托对旅游人类学中"原真性"概念的再解读,将传统文化的象征物——老铜鼓同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复刻产物——大铜鼓进行对照,提出了铜鼓神圣性的传递和构建路径,进而提出民族文化产业化的一种可行模式,既可以通过文化嫁接模式保留当地传统文化的原真性,同时又满足游客体验异文化的需求,从而依托旅游产业的吸附力将外部资源引入民族地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地方传统文化的原真性又得到了完整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布依族 铜鼓 神圣性 原真性
原文传递
试论贵州布依族文化传承与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崇启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1-115,共5页
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千百年来,布依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劳动中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这些文化滋养着他们的心灵,丰富着他们的思想,凝聚着民族的精神,繁荣着民族的家园,是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中小学校园这... 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千百年来,布依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劳动中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这些文化滋养着他们的心灵,丰富着他们的思想,凝聚着民族的精神,繁荣着民族的家园,是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中小学校园这个平台,将布依族文化发扬光大,使之代代相传,薪火不断,是布依族民族中小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依族 校园文化 建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