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astric antisecretory and antiulcer activity of bovine hemoglobin
1
作者 Abdulrahman K Al Asmari Saud Al Omani +3 位作者 Ibrahim Elfaki Mohammad Tariq Ahmed Al Malki Saeed Al Asmary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3年第21期3291-3299,共9页
AIM: To investigate gastric antisecretory and gastro- protective activity of bovine hemoglobin (B-Hb) in rats. METHODS: Adult Albino-Wistar ra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s of 6 animals each. B-Hb in doses of 100, 300 an... AIM: To investigate gastric antisecretory and gastro- protective activity of bovine hemoglobin (B-Hb) in rats. METHODS: Adult Albino-Wistar ra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s of 6 animals each. B-Hb in doses of 100, 300 and 900 mg/kg body weight was tested for gastric acid secretion and antiulcer activity. Gastric secretions were measured 6 h after pylorus ligation in rats pretreated with B-Hb. The acidity was measured by titrating gastric contents against 0.01 mol/L NaOH to pH 7. Indomethacin ulcers were produced by oral administration of 30 mg/kg bw in the rats pretreated with B-Hb one hour before indomethacin. Six hours after indomethacin stomach removed and ulcer index was recorded. Ethanol ulcer were produced by 1 mL of ethanol in the rats pretreated with B-Hb 30 min before the ethanol.One hour after ethanol stomach were cut open to score ulcers.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analysis of gastric wall mucus, non-protein sulfhydryl groups (NP-SH), and myeloperoxidase (MPO) were carried in gastric tissue following ethanol administration. RESULTS: In control rats pylorus ligation for 6 h resulted in the accumulation of 8.1 ± 0.61 mL of gastric secretion. The treatment of the rats with 100, 300 and 900 mg/kg of B-Hb produc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volume of gastric secretion 5.6 ± 0.63, 5.5 ± 0.75 and 4.7 ± 0.58 mL respectively a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F = 4.77, P < 0.05]. The lesion area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found to be 22.4 ± 3.2 mm2 six hours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indomethacin. Treatment of rats with B-Hb at doses of 100 mg/kg (24.3 ± 3.29 mm2), 300 mg/kg (16.2 ± 1.45 mm2) and 900 mg/kg (12.6 ± 1.85 mm2) produced a dose dependent decreased the lesion scores (ANOVA F = 4.50, P < 0.05). The ulcer index following one hour after 1 mL ethanol was 7.1 ± 0.31. Pretreatment of rats with B-Hb at the doses of 100 mg/kg (2.5 ± 0.42), 300 mg/kg (2.1 ± 0.4) and 900 mg/kg (0.7 ± 0.21)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formation of gastric lesions (ANOVA F = 63.26, P < 0.0001).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of gastric mucosa following ethanol showed significant lesions in the form of gastric pits with detachment of the surface epithelium; vacuolation of epithelial cells and elongation of microvessels. The changes were dose-dependently attenuated by B-Hb. The treatment of rats with ethanol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Alcian blue binding capacity of gastric wall mucus (480 ± 25.6 μg Alcian blue/g of tissue) as compared to control rats (667 ± 25.8 μg). Pretreatment of rats with B-Hb at the doses of 100 mg/kg (516 ± 31.6 μg/g), 300 mg/kg (558 ± 28.8 μg/g) and 900 mg/kg (654 ± 33.8 μg/g) significantly attenuated ethanol induced depletion of gastric wall mucus (ANOVA F = 8.05, P < 0.005). A significant and dose dependent increase of gastric mucosal NP-SH (ANOVA F = 19.62, P < 0.001) and decrease in MPO activity (ANOVA F =3.1, P < 0.05) was observed in B-Hb treated rats. CONCLUSION: B-Hb possesses significant gastric antisecretory and gastroprotective activity against experimentally induced gastric lesion. The gastroprotective effects of B-Hb are accompanied by inhibition of neutrophils activity, reduction of oxidative stress and maintenance of mucosal integr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vine hemoglobin GASTRIC ULCERS INDOMETHACIN Ethanol ISCHEMIC injury Rats
下载PDF
Binding mechanism of halide ions to bovine serum albumin and hemoglobin: investigated by ion selective-electrode
2
作者 Gongke Wang Wen Tang +2 位作者 Xiaoxiao Hao Changling Yan Yan Lu 《Journal of Biophysical Chemistry》 2011年第3期194-201,共8页
The binding mechanism of the interactions of halide ions (F–, Br– and I–) with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and hemoglobin (Hb) were studi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by using ion-selective electrodes. The experimen... The binding mechanism of the interactions of halide ions (F–, Br– and I–) with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and hemoglobin (Hb) were studi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by using ion-selective electrodes. The experimental data were treated according to Klotz equation, and the number of binding sites and the binding constants 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inding sites of F– on protein molecules are more than those of Br– and I–. Additionally, the number of the binding sites for halide ions on protein molecules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This study also indicates that the binding constants for the interactions of halide ions with proteins gradually decrease as the size of halide ions and temperature increases. These behaviors were reasonably interpreted with the structural and thermodynamic factors. The thermodynamic function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ere calculated with thermodynamic equations, and the enthalpy change for the interactions were also determined by isothermal titration calorimetry (ITC) at 298.15 K, which indicate that the interactions of halide ions with proteins are mainly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nding Mechanism Interaction Ion-Selective ELECTRODE bovine Serum ALBUMIN hemoglobin
下载PDF
牛血红蛋白肽的酶解工艺优化及其亚铁螯合物结构、稳定性研究
3
作者 祝超智 温耀涵 +4 位作者 许龙 张秋会 王兴辉 赵改名 韩广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5-87,共13页
本研究以牛血为原料,提取牛血红蛋白进行酶解,筛选最适的酶解蛋白酶,采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试验探究最佳酶解工艺,通过扫描紫外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等技术对制备的牛血红蛋白肽铁螯合物(Bovine Hemoglobin ... 本研究以牛血为原料,提取牛血红蛋白进行酶解,筛选最适的酶解蛋白酶,采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试验探究最佳酶解工艺,通过扫描紫外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等技术对制备的牛血红蛋白肽铁螯合物(Bovine Hemoglobin Peptide Iron Chelate,BHP-Fe)进行结构表征,并通过热重分析和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探究其体外稳定性。结果表明:胃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分步酶解为最适酶解方法。在胃蛋白酶初步酶解的基础上,得到碱性蛋白酶最佳酶解条件:料液比1:3,酶解pH9.8,酶解温度41℃,酶添加量5900 U/g,酶解时间2 h。在此条件下,酶解得到牛血红蛋白肽(Bovine Hemoglobin Peptide,BHP)的Fe^(2+)螯合能力达72.11%,牛血红蛋白水解度达35.07%。紫外光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显示,Fe^(2+)与BHP肽链上的羧基氧和氨基氮发生螯合反应生成了不同于多肽的新物质;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多肽与Fe^(2+)螯合后从表面光滑的碎片状变成表面粗糙的块状,两者存在明显差异;氨基酸含量变化显示天冬氨酸、谷氨酸、赖氨酸为多肽与金属离子的结合提供结合位点;热重分析结果表明,BHP与BHP-Fe在300℃高温状态下依然能保持较好的稳定性;体外模拟消化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BHP-Fe相较于其它铁补充剂在胃肠道中能保持较高的稳定性。本实验制备的多肽源性补铁剂螯合力强、消化稳定性好、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可为牛血副产物的高效利用和新型多肽源补铁剂的未来发展前景提供建设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红蛋白肽 响应面优化 肽铁螯合物 结构表征 体外模拟消化
下载PDF
槲皮素与牛血红蛋白的相互作用与抗氧化研究
4
作者 郑青 葛海霞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0期16-24,共9页
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在模拟生理环境下研究槲皮素(QUE)与牛血红蛋白(BHb)相互作用的热力学行为.荧光光谱结果表明,QUE能有效猝灭BHb的内源荧光,且是QUE与BHb以1∶1结合生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类型,具有较高的亲和力.通过... 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在模拟生理环境下研究槲皮素(QUE)与牛血红蛋白(BHb)相互作用的热力学行为.荧光光谱结果表明,QUE能有效猝灭BHb的内源荧光,且是QUE与BHb以1∶1结合生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类型,具有较高的亲和力.通过Van’t Hoff方程计算得到热力学参数(ΔG、ΔH、ΔS),表明QUE与BHb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自发过程,且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For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结果表明,QUE与BHb内的色氨酸(Trp)残基之间的结合距离为2.09 n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表明,QUE可导致BHb构象和一些微环境的变化,进而影响BHb的生理功能.QUE与BHb结合显著提升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且对BHb没有浓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牛血红蛋白 相互作用 光谱法 抗氧化性
下载PDF
含铁牛血肽改善大鼠缺铁性贫血的效果评价
5
作者 鲍正好 王阿琴 +3 位作者 许月新 刘菲菲 余钧 何红鹏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7-33,共7页
为开发牛血肽相关功能性产品提供理论依据,作者研究了含铁牛血肽对于大鼠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以低铁鼠粮饲喂初离乳雌性SD大鼠3周,建立缺铁性贫血模型。以含铁鼠粮为正常对照,以生血宁为阳性对照,用含铁牛血肽灌胃至血红蛋白质质量... 为开发牛血肽相关功能性产品提供理论依据,作者研究了含铁牛血肽对于大鼠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以低铁鼠粮饲喂初离乳雌性SD大鼠3周,建立缺铁性贫血模型。以含铁鼠粮为正常对照,以生血宁为阳性对照,用含铁牛血肽灌胃至血红蛋白质质量浓度达到100 g/L以上。结果表明:含铁牛血肽显著地改善了缺铁性贫血引起的大鼠体质量以及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等血常规指标的下降,同时改善铁代谢指标血清铁和血清铁蛋白。低剂量牛血肽效果相当于生血宁,中高剂量牛血肽效果优于生血宁,证明饲喂含铁牛血肽可以改善大鼠缺铁性贫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铁牛血肽 血红素铁 缺铁性贫血 大鼠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研究单壁碳纳米管与牛血红蛋白的相互作用
6
作者 杨兴 谭惠心 +2 位作者 章弘扬 胡坪 张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18,共7页
选取了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及两种分离后的单一手性单壁碳纳米管(6,5)-SWCNTs、(8,3)-SWCNTs分别与牛血红蛋白(BHb)结合,通过荧光光谱法分析SWCNTs与BHb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SWCNTs对BHb的荧光猝灭为动态猝灭与静态猝灭结合的机制,(6,... 选取了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及两种分离后的单一手性单壁碳纳米管(6,5)-SWCNTs、(8,3)-SWCNTs分别与牛血红蛋白(BHb)结合,通过荧光光谱法分析SWCNTs与BHb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SWCNTs对BHb的荧光猝灭为动态猝灭与静态猝灭结合的机制,(6,5)-SWCNTs和(8,3)-SWCNTs对BHb的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的机制;298 K下BHb与3种SWCNTs的结合常数大小顺序如下:SWCNTs>(6,5)-SWCNTs>(8,3)-SWCNTs;范德华力、氢键和疏水作用是相互作用中的主要作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牛血红蛋白 相互作用 荧光光谱 猝灭
下载PDF
聚乙二醇牛血红蛋白偶联物联合右旋糖酐铁对失血性休克模型犬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赵梦婕 杨泓涛 +1 位作者 尹超 任茂竹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6-81,共6页
为了评估聚乙二醇牛血红蛋白偶联物(PEG-bHb)联合右旋糖酐铁对失血性休克犬的治疗效果,试验将12只健康的遵义本地犬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试验犬经股动脉放血至全血量的40%,休克后,试验组静脉注射PEG-bHb,注射量为失... 为了评估聚乙二醇牛血红蛋白偶联物(PEG-bHb)联合右旋糖酐铁对失血性休克犬的治疗效果,试验将12只健康的遵义本地犬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试验犬经股动脉放血至全血量的40%,休克后,试验组静脉注射PEG-bHb,注射量为失血量×50%,并肌肉注射右旋糖酐铁4 mL;对照组按体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60 mL/kg。记录术前、休克后、补液后第60,120分钟和第2,3天6个时间点的临床表现、血压[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P)和舒张压(DP)]、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术前、休克后、补液后(第120分钟和第2,3天)5个时间点的血常规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失血量达40%后试验犬出现昏迷、可视黏膜苍白、流涎、呼吸频率和心率均加快、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与术前比较,休克后试验组和对照组MAP分别降低42%、46%,SPO2分别降低8%、7%,白细胞数(WBC)、红细胞数(RBC)、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浓度(HGB)及血小板总数(PLT)全部降低,除肌酐(CREA)含量未见异常外,其余肝脏和肾脏指标均升高。补液后试验组精神状态较对照组好转,甚至恢复至正常状态;补液后第2,3天试验组MAP、DP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补液后第3天试验组S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补液后第2天,试验组SP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尿素氮(BUN)含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碱性磷酸酶(ALKP)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补液后第120分钟,试验组HGB、PLT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PEG-bHb联合右旋糖酐铁有较好的携氧和扩容效果,能够有效控制休克的继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聚乙二醇牛血红蛋白偶联物 右旋糖酐铁 液体复苏
下载PDF
聚乙二醇修饰牛血红蛋白制备红细胞代用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白坚石 卜凤荣 +1 位作者 李松 胡远东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 探讨mPEG名选择性修饰异源血红蛋白,制备红细胞代用品的可能性。方法 使用mPEG 修饰牛血红蛋白,分析其对牛血红蛋白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 平均偶联程度达到30%,导致牛血红蛋白的电泳迁移率,吸收光谱、粘度和胶体渗透压改变。... 目的 探讨mPEG名选择性修饰异源血红蛋白,制备红细胞代用品的可能性。方法 使用mPEG 修饰牛血红蛋白,分析其对牛血红蛋白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 平均偶联程度达到30%,导致牛血红蛋白的电泳迁移率,吸收光谱、粘度和胶体渗透压改变。结论 尽管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mPEG修饰牛血红蛋白制备红细胞代用品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红蛋白 化学修饰 血液代用品 聚乙二醇 修饰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研究金纳米粒子和槲皮素及牛血红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陈代武 谢青季 +1 位作者 苏育华 姚守拙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59-264,共6页
本文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磷酸缓冲溶液(PBS,pH 7.2)中有无金纳米粒子(AuNP)共存时槲皮素(Qct)与牛血红蛋白(BHb)的相互作用,评估了共存AuNP对Qct和BHb的荧光猝灭效应及对Qct-BHb作用的影响。测得了不同温度下Qct-BHb结合反应的平衡常数... 本文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磷酸缓冲溶液(PBS,pH 7.2)中有无金纳米粒子(AuNP)共存时槲皮素(Qct)与牛血红蛋白(BHb)的相互作用,评估了共存AuNP对Qct和BHb的荧光猝灭效应及对Qct-BHb作用的影响。测得了不同温度下Qct-BHb结合反应的平衡常数K和结合摩尔比n,并由所得热力学常数确定了结合的作用力类型。根据F rster偶极-偶极无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得了Qct-BHb作用的分子间距离r=2.68 nm和能量转移效率E=0.2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牛血红蛋白 金纳米粒子 荧光分析 分子间相互作用
下载PDF
光接枝表面修饰法制备牛血红蛋白的分子印迹微球 被引量:10
10
作者 盖青青 刘秋叶 +3 位作者 李文友 何锡文 陈朗星 张玉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4-70,共7页
聚苯乙烯球载体表面经引发转移终止剂修饰后,采用光接枝表面印迹方法制备了以牛血红蛋白(BHb)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MIP).进一步采用红外光谱(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聚苯乙烯球载体表面经引发转移终止剂修饰后,采用光接枝表面印迹方法制备了以牛血红蛋白(BHb)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MIP).进一步采用红外光谱(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元素分析对聚合物微球进行了表征,证实了载体表面成功地接枝了分子印迹层,并研究了其吸附性能和分子识别选择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光接枝表面修饰法制备的分子印迹微球对模板分子有着很好的吸附容量和识别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 分子识别 牛血红蛋白 光接枝 引发转移终止剂
下载PDF
壳聚糖包裹硅胶载体印迹牛血红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秋叶 何锡文 +2 位作者 李文友 陈朗星 张玉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91-696,共6页
用壳聚糖包裹的硅胶为载体,利用壳聚糖表面的氨基与戊二醛结合,在硅胶表面引入醛基,固定模板蛋白(牛血红蛋白).用溶胶-凝胶过程再次包裹固定蛋白质的载体,洗去模板蛋白后,得到具有选择性识别的牛血红蛋白分子印迹聚合物.用红外光谱(IR)... 用壳聚糖包裹的硅胶为载体,利用壳聚糖表面的氨基与戊二醛结合,在硅胶表面引入醛基,固定模板蛋白(牛血红蛋白).用溶胶-凝胶过程再次包裹固定蛋白质的载体,洗去模板蛋白后,得到具有选择性识别的牛血红蛋白分子印迹聚合物.用红外光谱(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元素分析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载体表面成功地接枝了分子印迹聚合物.选择性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识别性能,能实现水溶液中牛血红蛋白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牛血红蛋白 硅胶 壳聚糖
下载PDF
膨胀床吸附高效纯化牛血红蛋白 被引量:13
12
作者 路秀玲 赵东旭 +1 位作者 金业涛 苏志国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257-1263,共7页
探索了将膨胀床吸附层析应用于动物血液蛋白质的提取 ,尝试了直接从牛血红细胞破碎液中纯化血红蛋白 .对该过程采用的吸附介质及 pH值、离子强度、温度、洗脱条件等因素对高铁血红蛋白生成、产品纯度以及回收率等的影响进行探索 .选择... 探索了将膨胀床吸附层析应用于动物血液蛋白质的提取 ,尝试了直接从牛血红细胞破碎液中纯化血红蛋白 .对该过程采用的吸附介质及 pH值、离子强度、温度、洗脱条件等因素对高铁血红蛋白生成、产品纯度以及回收率等的影响进行探索 .选择了最佳吸附介质StreamlineSP ,确定了优化的吸附条件为 :吸附过程选用离子强度为 10mmol·L-1的磷酸盐缓冲系统 ,进料线流速 3 3cm·min-1,进料 pH值 6 6 ,改变缓冲液pH值为 7 2进行洗脱 ,操作温度 4℃ .该技术省去了离心去除碎片步骤 ,有效地控制了纯化过程中无载氧能力的高铁血红蛋白的生成 ,动态吸附容量达到 70~ 75mg·ml-1,只经一步操作产品纯度达电泳纯 ,高铁血红蛋白含量仅为5 4 % .与现有的膜过滤 -层析纯化方法相比 ,膨胀床吸附法操作时间短 ,提取收率高 ,产品活性损失小 ,是一种简捷、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床吸附 纯化 牛血红蛋白 STREAMLINE SP
下载PDF
膜材与制备过程对血红蛋白微胶囊粒径和包埋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邱伟 马光辉 +1 位作者 孟凡涛 苏志国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5-251,共7页
以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共聚物 (PELA)为膜材用复乳 溶剂扩散法制备了包含牛血红蛋白 (BHb)的微胶囊 ,微胶囊中BHb的P5 0 和Hill系数分别为 3 4 66Pa和 2 4左右 ,接近于天然BHb的生物活性。研究发现膜材种类对BHb微胶囊包埋率和粒... 以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共聚物 (PELA)为膜材用复乳 溶剂扩散法制备了包含牛血红蛋白 (BHb)的微胶囊 ,微胶囊中BHb的P5 0 和Hill系数分别为 3 4 66Pa和 2 4左右 ,接近于天然BHb的生物活性。研究发现膜材种类对BHb微胶囊包埋率和粒径的影响最大 ,使用MPEG2 0 0 0为亲水性嵌段的PELA共聚物时 ,包埋率最高 ,达到90 %以上 ,粒径为 3~ 5μm左右 ;随着膜材浓度的增大 ,微胶囊包埋率和粒径均增加 ;随着外水相NaCl浓度的增大 ,微胶囊包埋率升高、粒径减小 ;随着外水相稳定剂PVA浓度的增大 ,微胶囊粒径减小 ,包埋率先升高后降低 ,在较低浓度下 (10g L、2 0g L)包埋率较高 ;初乳化搅拌速率的增大 ,有利于包埋率的提高 ,但对粒径影响不大 ;复乳化搅拌速率的影响较复杂 ,当复乳液体积较大时 ,复乳化搅拌速率对微胶囊制备的影响规律性不明显。当固定膜材和初乳化搅拌速率时 ,包埋率和粒径之间存在着类似抛物线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材 制备过程 血红蛋白微胶囊 粒径 包埋率 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共聚物 生物活性
下载PDF
硅胶修饰-表面分子印迹牛血红蛋白及其识别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4
14
作者 刘秋叶 李文友 +2 位作者 何锡文 陈朗星 张玉奎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6-62,共7页
选用马来酸酐修饰的硅胶作为载体,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牛血红蛋白为模板分子,采用氧化还原悬浮聚合法,合成了具有选择性识别的牛血红蛋白分子印迹聚合物.并用红外光谱(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元... 选用马来酸酐修饰的硅胶作为载体,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牛血红蛋白为模板分子,采用氧化还原悬浮聚合法,合成了具有选择性识别的牛血红蛋白分子印迹聚合物.并用红外光谱(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元素分析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载体表面成功地接枝了分子印迹聚合物薄层.同时选择性吸附实验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识别性能,能实现水溶液中牛血红蛋白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修饰分子印迹聚合物 牛血红蛋白 硅胶接枝 氧化还原聚合
下载PDF
牛血红蛋白源抗菌肽P3及其类似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杰 杭柏林 +2 位作者 秦爱建 钱琨 胡建和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9-64,共6页
为研究牛血红蛋白源抗菌肽P3及其类似肽(JH-0、JH-1、JH-2、JH-3)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利用在线软件分析了抗菌肽P3及其类似肽的生物信息学特性,发现这5个抗菌肽均带正电荷,等电点均大于8.00,均为疏水蛋白,定位于细胞外,不含有跨膜区、... 为研究牛血红蛋白源抗菌肽P3及其类似肽(JH-0、JH-1、JH-2、JH-3)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利用在线软件分析了抗菌肽P3及其类似肽的生物信息学特性,发现这5个抗菌肽均带正电荷,等电点均大于8.00,均为疏水蛋白,定位于细胞外,不含有跨膜区、信号肽序列和糖基化位点,P3和JH-2的二级结构为α-螺旋+β-折叠,JH-3为100%的α-螺旋,JH-0和JH-1为无规则卷曲结构,P3、JH-2和JH-3在第13位氨基酸即苏氨酸(Thr,T)有一个糖基化位点。根据分析结果推测抗菌肽P3及其类似肽可作用于细胞壁或细胞膜,从而使菌体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红蛋白 抗菌肽 类似肽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PEG修饰牛血红蛋白的计算机模拟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胡远东 白坚石 +2 位作者 焦克芳 卜凤荣 李松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15-321,共7页
对αβ二聚牛血红蛋白晶体结构的分析和氨基酸残基溶剂可及表面积的计算表明 ,牛血红蛋白表面Lys上的氨基适合进行聚乙二醇 (PEG)修饰 ,对其修饰不会影响携氧能力 ,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连接物连接PEG和牛血红蛋白。分子模拟研究结果显示PE... 对αβ二聚牛血红蛋白晶体结构的分析和氨基酸残基溶剂可及表面积的计算表明 ,牛血红蛋白表面Lys上的氨基适合进行聚乙二醇 (PEG)修饰 ,对其修饰不会影响携氧能力 ,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连接物连接PEG和牛血红蛋白。分子模拟研究结果显示PEG修饰牛血红蛋白产物是无免疫原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红蛋白 血液代用品 化学修饰 PEG 免疫原性
下载PDF
金属螯合亲和层析分离蛋白质的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孙旭东 李红旗 +1 位作者 隋洪艳 沈忠耀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95-499,共5页
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是近 2 0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分离技术。它以配基简单、吸附量大、分离条件温和、通用性强等特点 ,逐渐成为分离纯化蛋白质等生物工程产品最有效的技术之一。本文从单组分蛋白质入手 ,考查了 pH值、铵离子浓度、不同... 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是近 2 0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分离技术。它以配基简单、吸附量大、分离条件温和、通用性强等特点 ,逐渐成为分离纯化蛋白质等生物工程产品最有效的技术之一。本文从单组分蛋白质入手 ,考查了 pH值、铵离子浓度、不同铵盐等对蛋白质洗脱的影响 ,并进行了分析。还对不同的金属螯合柱和不同性质蛋白质的洗脱性能进行了研究 ,比较了不同金属离子与蛋白质亲和力的区别 ,为实际体系的分离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螯合亲和层析 分离 纯化 蛋白质 生物产品
下载PDF
运用离子选择性电极研究氟离子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卢雁 王公轲 张玮玮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4,共5页
在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pH=5.68),运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研究了288~308K时F-与牛血清蛋白(BSA)、牛血红蛋白(BHb)和卵清蛋白(OVA)的相互作用.F-和3种蛋白质相互作用体系的实验数据通过Klotz方程进行处理,得到了很好的线性关系,根据拟... 在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pH=5.68),运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研究了288~308K时F-与牛血清蛋白(BSA)、牛血红蛋白(BHb)和卵清蛋白(OVA)的相互作用.F-和3种蛋白质相互作用体系的实验数据通过Klotz方程进行处理,得到了很好的线性关系,根据拟合的直线得到了F-在3种蛋白分子上的束缚位点数以及相应的束缚常数.结果表明,F-在BSA和BHb分子上的束缚位点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在OVA分子上的束缚位点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另外,F-与BSA和BHb作用的束缚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大;而与OVA的束缚常数则表现出相反的规律,即先增大后减小.根据蛋白质分子二级结构的差别,对上述现象进行了合理的解释.运用热力学方程计算出了不同温度下每个束缚过程的热力学函数(△G,△H,△S),说明F-和蛋白质分子之间主要依靠静电作用力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选择性电极 氟离子 牛血清蛋白 牛血红蛋白 卵清蛋白 束缚
下载PDF
奶牛乳房炎乳中结合珠蛋白含量的夹心ELISA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宇 吕英 +1 位作者 石晶 李庆章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52-456,共5页
为准确检测奶牛乳房炎乳中结合珠蛋白(Hp)含量,本研究采用牛血红蛋白(Hb)包被酶标板捕获乳清中Hp,利用特异性抗血清和酶标抗体建立夹心ELISA方法,并对建立的方法进行优化,用于检测牛奶中Hp含量。结果表明,ELISA方法检测下限为0.08μg/mL... 为准确检测奶牛乳房炎乳中结合珠蛋白(Hp)含量,本研究采用牛血红蛋白(Hb)包被酶标板捕获乳清中Hp,利用特异性抗血清和酶标抗体建立夹心ELISA方法,并对建立的方法进行优化,用于检测牛奶中Hp含量。结果表明,ELISA方法检测下限为0.08μg/mL,与其他几种常见乳房炎乳中急性期蛋白质无交叉反应,批内试验和批间试验变异系数分别为3.27%~4.98%和5.46%~8.31%。应用本实验建立的夹心ELISA方法和商品化试剂盒分别检测50份已知患乳房炎牛乳清中Hp含量,同时对检测结果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夹心ELSIA方法与商品化试剂盒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2=0.996 2),同时验证了乳清中体细胞数与Hp含量呈正相关。夹心ELISA方法可准确测定牛奶中Hp含量,并可为奶牛乳房炎的诊断提供一种简易有效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珠蛋白 牛血红蛋白 夹心ELISA 乳房炎
下载PDF
牛血红蛋白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过氧化氢 被引量:7
20
作者 唐宁莉 蒙华毅 +1 位作者 李欣 蒋小艳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1-194,共4页
在pH 4.8的0.1mol·L-1柠檬酸-0.2mol·L-1磷酸氢二钠缓冲介质中,于43℃水浴加热60min,牛血红蛋白对过氧化氢氧化邻苯二胺的反应有明显的催化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过氧化氢浓度在8.24×10-6~2.31×10-4 mol·L-1范... 在pH 4.8的0.1mol·L-1柠檬酸-0.2mol·L-1磷酸氢二钠缓冲介质中,于43℃水浴加热60min,牛血红蛋白对过氧化氢氧化邻苯二胺的反应有明显的催化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过氧化氢浓度在8.24×10-6~2.31×10-4 mol·L-1范围内与相应吸光度的增加值ΔA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4.50×10-8 mol·L-1。据此提出了牛血红蛋白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过氧化氢的含量。采用此法测定消毒液和雨水中过氧化氢的含量,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分别为0.081%和1.6%,消毒液中过氧化氢的测定值与滴定法测定结果相符。以上述2种试样作基体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分别为99.3%和9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过氧化氢 牛血红蛋白 邻苯二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